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精選4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1
1.文言文兩則
1.《學奕》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奕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提問,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編成《論語》一書。 4.理解句子。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聯系生活實際,你能從這連個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嗎?把你的感悟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2
答:(1)《學弈》告訴我們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兩小兒辯日》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2.匆匆
1. 《匆匆》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朱自清的作品還有《綠》、《背影》。 2. 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尾都用了設問句,首尾呼應,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
(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5.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答: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運用設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答: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答: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里過去”“日子從飯碗里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
答: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 6.作者是怎么具體描述日子來去匆匆的?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再寫幾句。 答:(1)作者列舉了生活中的具體細節,表現出了日子來去的匆匆。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2
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們學過他的《和時間賽跑》。文章借樹的生長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的重要意義。
2.樹的生長“不確定”指老天下雨,種樹人澆水沒規律。人生活的“不確定”指生活中不可預知的坎坷、曲折、磨難。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尋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長成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3.表達文章主旨句子是“不知是樹,人也是一樣,再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所作為的人。 4.朗讀課文,說說種樹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答:(1)奇怪的做法: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 (2)這樣做的原因:模仿老天下雨,讓樹木適應環境,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 5.讀下面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里的“不確定”是什么意思?聯系生活實際,你能想打哪些“不確定”?)
答:①“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②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可預料的情況,如考試下降,家人下崗了,生病了,朋友之間鬧矛盾等等„„ (2)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答: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愿,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6.北京的春節
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夕陽、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1)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2)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其他略寫。
(3)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整理(三)
北京的春節
1.本課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
2.文章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2)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廟會。(3)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
3.課文按時間順序,對夕陽、大年初一、元宵節三部分寫得詳細,其它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課文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1)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
(2)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其他略寫。
(3)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
5.重點句理解。
(1)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答: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答: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3)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答: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么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
(4)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答:“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1.本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寫的一篇回憶錄,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終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除開頭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全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使整篇文章顯得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記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釗同志堅持革命工作。 (2)被捕時,李大釗同志從容鎮定。 (3)法庭上,李大釗同志與敵人作斗爭。 (4)被害后,李大釗的妻兒悲傷的情形。 3.課文前后照應有多處
(1) ①我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②后來聽母親說„„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 作用:使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3
反義詞:
脫-( 穿 ) 吐-( 吞 )
枯-(榮) 生-( 死 )
疏-( 密 ) 深-( 淺 )
落-( 升 ) 無-( 有 )
哭-( 笑 ) 快-( 慢 )
溫暖-(寒冷) 漆黑-(明亮)
健壯-(瘦弱) 常常-(偶爾)
濃密-(稀疏) 美麗-(丑陋)
仔細-(馬虎) 溫暖-(寒冷)
九、量詞:
一 ( 個 ) 孩子 一 ( 朵 ) 野花
一 ( 片 ) 漆黑 一 ( 件 ) 衣服
一 ( 株 ) 竹子 一 ( 叢 ) 玫瑰
一 ( 只 ) 黃鶯 一 ( 陣 ) 微風
造句(例句):
1、漸漸地:雨漸漸地停了。
( 我漸漸地長大了。)
2、靜靜地:小鹿靜靜地躺在床上養病。(我靜靜地坐在沙發上聽音樂。)
3、惋惜地:媽媽惋惜地對我說:“這次考試,你要是再認真點就好了。”
小明惋惜地對我說:“這次拔河比賽,我們班又輸了。”
4、……像……,像……:彎彎的月牙兒像小船,像鐮刀,又像眉毛。(結合園地一復習)
(1)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
(3)蘑菇像一把小傘。
(4)蜻蜓像一架小飛機。
(5)荷葉像碧綠的大圓盤。
(6)小貓的眼睛像兩顆綠寶石。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篇4
一、四字詞解釋
伶伶俐俐:形容非常靈活
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無緣無故:沒有一點原因。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從從容容: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
驚訝和慌張。
勃勃生機:精力旺盛,充滿活力。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說話,表現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 不失風度:不喪失美好的舉止姿態。
座無虛席:虛:空。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意想不到:意:意料,猜想。意識里猜想不到,沒有料到,在意料之外。
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文中指頂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動,留下深刻感受。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發窘或發急。
養尊處優:指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裕環境。
二、多音字組詞
為—wãi( 惟弈秋之為聽) wâi(為是其智弗若與) 將—jiāng(將至) jiàng(將領) 繳—zhuï(援弓繳) jiǎo(繳費) 藏—cáng(躲藏) zàng (西藏) 與—yú(為是其智弗若與) yǔ(與其) 分—fēn(分數) fân(水分)
空—kōng(空虛) kîng (空閑) 和—hã(和氣) hâ(附和) huï (和面) huî(和藥) 重—zhîng(語重心長) chïng (重新) 薄—báo(薄餅) bï(薄霧) bî(薄荷) 喝—hē(喝水) hâ(喝彩) 斗—dîu(辯斗) dǒu(北斗星)
曲—qǔ(歌曲) qū(彎曲) 中—zhōng(日中) zhîng(中獎)
三、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弈(對弈 ) 俱(一應俱全) 援(支援) 盂( 盤盂) 惟(惟妙惟肖) 辯( 爭辯 ) 熟(熟人 ) 奕(神采奕奕) 懼( 恐懼) 緩(緩慢) 孟(孟子) 維( 維持 ) 辨( 分辨 ) 孰(孰能無過) 姑( 姑娘) 輕(輕巧) 挪(挪移 )秧(插秧 )鍛(鍛煉 ) 珠(珍珠) 萎(枯萎) 枯(干枯) 徑(田徑 ) 娜(婀娜 )殃(遭殃 緞(錦緞 ) 株(一株花) 倭(倭寇) 翻(翻滾) 碗(飯碗 ) 瑩(晶瑩 ) 俊(俊俏) 騎(騎車) 桿 (筆桿 ) 憤(氣憤 ) 番(番茄 ) 婉(委婉 ) 縈(縈繞 ) 梭(梭子 ) 倚(倚靠) 竿(竹竿 ) 噴(噴香)
六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三)
課文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或手法,結構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兩小兒辯日》圍繞著太陽什么時候離人近,什么時候離人遠的問題,講了兩個孩子的理由,孔子面對這個問題無法做出科學的判斷。這個故事說明了未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于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在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這一主題思想。
《桃花心木》通過記敘種樹人給桃花心木澆水沒有規律的事,說明了人在艱苦環境中要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的道理。
《頂碗少年》作者采用回憶的方式,詳細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說明了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表達了作者對頂碗少年不拍挫折、承受壓力、敢于拼搏的贊嘆,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手指》詳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說明五根手指雖各有所長,個有所短,但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從而闡明“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人生哲理。
七、知識鏈接、文學常識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了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提問,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編成《論語》一書。《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