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學設計(通用14篇)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
學習詩歌——澳門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交流資料(聞一多的生平事跡,“七子”指哪七子,新中國成立前的屈辱史),情感鋪墊
師問: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了。(話鋒一轉)可同學們知道嗎?在清朝末期,清朝政府腐敗無能,我們中國這塊肥沃的土地被許多帝國主義割分。你們課前通過搜集資料,了解我們中國哪些屈辱的歷史呢?
[學生交流、展示資料。讓學生明白我國清政府腐敗無能,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我國人民受盡凌辱。]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板書課題)
問:祖國母親失去了哪七個兒子呢?(指名回答)
今天這節課我們讓先走進澳門。
板書:澳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多媒體出示畫面,教師范讀)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們看準字形,讀準字音。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襁褓”教學:同學們,你們仔細觀察,發現了什么?這說明這兩個字跟什么有關?它通常用來干什么?
4、多媒體出示生字詞。全班齊讀:襁褓擄去夢寐不忘
5、指名讀詩歌
四、釋疑解疑,感情朗讀(體會澳門的廣大民眾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愿望,反復誦讀,體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鄉、念親的情愫。)
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歌,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旁邊做批注。
師:同學們在朗讀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師生交流:
1、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板書:媽港。教師書寫時提醒同學們注意“已”字。
‘媽港’名字的來歷.指導朗讀。
2、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把原句讀一讀。
感情朗讀這一句。
3、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師: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
師:“夢寐不忘”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連睡覺都不會忘記,祖國失去這個兒子,他多么想母親,多么想回到祖國的懷抱里。
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師:假如自己是一位背井離鄉漂泊異域的游子,假如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倍受欺凌的弱者,假如自己的家鄉被列強侵占而遭受躁躪,那時將有何感受?那時最最渴望得到的將是什么?
4、體會感情
復述板書。
全班齊讀《澳門》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伴隨著音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種種的感受來。你可以自己練習朗讀,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朗讀。
指導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5、改寫詩歌
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澳門這個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播放澳門錄像。(可有相應的解說)
假如聞一多先生看到澳門回歸了,會有怎樣的心情?(喜悅、激動)
4、仿寫課文。
請你當當小詩人,澳門這個離開了太久的“兒子”終于回來了,他想說什么呢?你們當當兒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5、再次哼著歌曲結課。
五、學寫生字
出示:魂
指導書寫。
學生練字。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一、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二、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板書:夢寐不忘)
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
(2)學生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作者所寫的: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
三、面對現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在分享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cai課件出示《鄉愁》)全體輕聲朗讀。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夢寐不忘 聲聲呼喚 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
(悲憤) 戰歌高唱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3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的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了解背景,創景激趣。
1、播放《七子之歌》教學課件
剛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師播放20世紀20年代香港、澳門的景象課件。
3、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
4、教師小結。
二、介紹作者,點燃激情。
1、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資料。
2、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為了抒發這種迫切的愿望,聞一多先生創作了這組詩《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看準字形,讀準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⑴、教師指正讀音。
⑵、理解詞語意思。
⑶、讀詞語。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朗讀《澳門》。
2、在這首詩中,還有你不理解的詞語嗎?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4、練習朗讀。
5、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6、配樂齊讀。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過渡語。
2、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去學習《香港》和《澳門》,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逐首交流匯報:
⑴、抽小組讀,評議。
⑵、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
⑶、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⑷、教師小結。
六、品讀體悟,吟誦表達。
1、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
3、齊讀三首詩歌。
七、拓展思維,放飛想象。
1、你知道香港和澳門是什么時候回歸的嗎?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3、那么,假如聞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現場,看到這樣的盛世,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5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利于準確把握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在誦讀與表達中,給學生情感的熏陶,心靈的震撼。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時間:2至3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介紹作者,創景激趣
1、課件出示有關聞一多先生的圖片。
2、指名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互相補充。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聞家鋪子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五歲入私塾啟蒙,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十三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度過了10年學子生涯。其間,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興趣廣泛,發起和參加了多種學生團體,是當年清華園內的一名活躍人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聞一多激情難奈,手書岳飛《滿江紅》,貼于學校食堂門前,之后,毅然投身于這一偉大斗爭,并開始創作新詩,成為“五四”新文藝園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1922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
3、教師補充談話。1925年3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祖國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4、理解課題。(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七個地方)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首感人至深的主題曲吧!
[利用資料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創作背景,為體會詩意做鋪墊。]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伴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教師播放背景知識課件。
2、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相繼淪陷,廣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壓,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早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幾首詩,體會這種思想感情。
[聽歌曲、看課件、談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詩歌的時代背景,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更好的體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準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擄去夢寐鳳闕獰惡啖著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號啕氤氳
[這首詩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詞較多,教師先范讀,有利于學生的正確朗讀;配樂朗讀可以更好地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情趣。]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學生朗讀《澳門》。
2、說說“媽港、襁褓、擄去、夢寐不忘”等詞語意思。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你讀完后,有什么體會?(生自由發言說意思,談體會。)
4、教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歸呢?
請同學們再認真自學后面的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布置學習要求:用剛才的方式學習《香港》和《臺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自學,教師巡查,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教師積極參與到小組之中,掌握各組討論情況。
3、逐首交流。(1)指名讀,評議。
(2)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風闕、獰惡、啖著、脂膏、號啕、琉球、氤氳等)
(3)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子女一樣,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特別是每首詩歌中的那句“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體現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與理解;教師對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點撥、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與鼓勵,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讀體悟,演唱表達。
1、指導朗讀。(1)師范讀其中的一首詩歌。(2)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樂曲,指名學生朗讀,評議。
3、齊讀三首詩歌。4、學唱《七子之歌?澳門》。
[多種方式反復誦讀,學唱歌曲,抒發激情,啟迪思想。]
七、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當家作主,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被趕出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回到中國的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中國臺灣與大陸尚未統一,我們深信,最終定會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3、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
4、那么,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5、生自由發言。(不必要求統一答案,學生暢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說都可以。)
6、港、澳門已經回歸。中國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統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其中的一首詩歌吧!
7、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8、展示。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改寫的詩。評議。
[通過觀看影像資料、設想以及改寫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
八、試背詩歌。
1、個人背誦。
2、同桌互背,檢查。
3、教師背誦。
4、全班齊聲背誦。
九、布置作業。抄寫詩中最喜歡的一首。
點評:
本課設計主要體現了三個“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其次,注重了學生思想情感的啟迪和熏陶。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課設計旨在通過大量的學習實踐活動,采用品讀與演唱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逐步加深,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感受與理解詩歌的過程中,提高欣賞與評價能力,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課內外有機結合,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觀看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設想聞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寫詩歌以及搜集其它幾首詩來閱讀,都是把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的能力。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 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 、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 、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 、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 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 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 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 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 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 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注:老萬,最好花一節課先把前面的古文和其他六子講一下,備得不好,僅做參考吧。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7
《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永豐中心小學付方秀
我總是記得陳老師說的話:要把語文課上成簡單的讀書訓練課,情感熏陶課,語言文字感悟課.
在教學《七子之歌》時,我努力探究,深入實踐.發現陳老師的話確實是語文教學中的金玉良言,甚至稱得上是至理名言.不過,在執行以上口訣的過程中,還需我們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優化課堂結構.
《七子之歌》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大步:第一步是整體感知,體會自己對詩歌的情感印象.第二步是品讀詩意,借重點句的朗讀品析來理解作者寄托的深情.第三步是主題理解,通過這三首詩的比較來領會作者的主旨.第四步是遷移,讓學生感受七子回歸的氣氛及祖國人民的心情,從而改寫詩歌.
二,注意設計朗讀形式.
在朗讀詩歌時,我精心設計了朗讀形式.其中第一首《澳門》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個人讀,師示范讀,聽錄音讀,師生齊讀.第二首《香港》運用的朗讀形式有自由讀,想象讀,表演讀,齊讀等朗讀形式.而第三首《臺灣》如果再如前兩首一樣"響鼓重錘",就顯得教學形式太統一,沒有變化之趣.而且在教學時間上也是分配不過來.所以,我改變了朗讀的形式.我先示范讀,讓學生聽,再談一談自己聽出了什么,是從哪個句子聽出來的,然后便借機品讀關鍵的句子.接著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齊讀等形式來促進對詩歌的理解.
三,注意運用教學手段.
豐富的朗讀形式,務必配合花樣的教學手段.
對于聞一多先生的這三首近乎完美的詩,我是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朗讀的.第一首是配樂詩錄音,第二首是錄像,第三首是背景材料(關于兩位英雄人物的概況和名言).這三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和視覺,培養了學生的時空想象能力,從而很好是理解了詩歌的內涵.
語文課更應注重情感教育——《七子之歌》教學反思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通過預習,孩子們都知道 “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在哪里?孩子們腦子里沒什么印象,于是,借助課件,出示中國地圖,用紅色字標出這七個地方,讓孩子們對這七個地方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被擄去的七個孩子,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教到這里時,我讓孩子們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離開過母親的經歷,還記得離開最久的那次嗎?這樣就能夠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詩歌,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當我和學生一起學習過了課文內容,了解了澳門同胞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之后,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了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莊嚴的氣氛,人民的歡聲笑語的場面深深感染了學生,使得學生在后來的朗讀中比較入情入境。
但是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夠,不能很好的與學生進行互動。各個環節的過渡雖然順暢,但總覺得不夠自然。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少,我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雖然在設計時,特別注意了這方面,但是,在課堂上表現的仍然不夠充分,使得學生在讀文時,理解不夠深入,感情沒有上來。另外,在學生質疑時,我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但是在釋疑的過程中,我始終不敢放手,沒能給學生一個比較開放的課堂。
今天上課結束后,我并沒有以前那種卸下心理負擔的輕松感,反而有很多沉重的思考。我認為一節好課應該在學生離開課堂時依然沉浸于這節課所營造的情感共鳴中,可是這節課我卻沒有做到,在我看來,這是一節讓我遺憾的課,當然,我也受益良多,同事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在一次次的反思實踐中,自己會慢慢地走向成熟。
教學反思1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于感情和音樂美。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本課設計了圈點批注的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個性化閱讀。同時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在拓展延伸部分,安排了一道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討論題,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發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讓學生會演唱《七子之歌》學會相關的樂理知識。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學時間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1節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 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么關系?
3、 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 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 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視著4xx年的澳門滄桑,蕩瀾著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 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 師生評議、討論如何更好的表現作品:(1)要將表現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樂段要以真誠的傾訴為基調,去表現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喚為基調,去抒發離別已久的游子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3、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礎上,教師用鋼琴彈奏歌譜,師生共同演唱歌譜,做進一步的體驗。引導學生以音樂為本,感悟作品的音樂風格和表現形式:(1)旋律線的進行。如:上行中的大跳5 3,下行中的3 21 65 。(2)節奏中的休止符。(3)速度、力度變化。(4)演唱狀態。
4、 如歌的朗誦歌詞。
5、 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 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2節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 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了香港回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國母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1、將交響曲《1997 天地人》序曲當中編鐘、童聲合唱、大提琴獨奏及樂隊合奏出現的順序在圖中標示出來,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慶的場面。
2、樂曲的高潮處由弱漸強,多次出現下列節奏型:x x x x x0 , 請同學隨音樂的力度變化擊這一節奏型。
三、 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兩首歌曲在音樂表現方法上的異同。
曲目 相同 不同
東方之珠 音樂創作手法 曲式結構、風格 音樂與高潮處理法 歌詞表達方式 表達的情感
前部分情緒平靜、旋律流暢;都采用切分節奏及三拍長音。后部分為音樂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現手法。 抒情、細膩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體結構。 a:三連音的應用。
b:連續上行幾個樂音的應用,形成樂段色彩的變化。 含蓄、富有詩意 表達炎黃子孫對香港的無比愛戀之情。
鼓浪嶼之波 a:由高到底,連續四組“遞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強歌曲的動力,形成歌曲的新鮮感。 傾訴、直白 思念中國臺灣親人,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渴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中國臺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中國臺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中國臺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國母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中國臺灣與大陸尚處于隔離狀態,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感受:
這節課是《七子之歌》的第一課時,作者注重了信息資料的搜集與整理。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作者及課文背景的資料,實際就是讓學生在搜集的過程中,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悟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使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憑借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兩首,另外五首首分別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本篇課文生字詞較多,預習顯得尤為重要。詩歌內容時代久遠,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讓學生充分了解聞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內涵。
在了解“七子”含義時,我展示了幾組母子情深的圖片,用來調動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真正的去理解一個離開母親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著的感情。
在本課的學習中,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她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她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么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么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 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點:
了解背景資料,在反復誦讀吟詠的過程中緊扣關鍵詞句,讀出自我感受,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有關澳門香港的圖片,地圖,視頻等
教學過程:
一:鞏固引入
1,"子"指什么 七子又指哪些 母親是誰
2,出示澳門香港圖片資料,了解那一段難忘的歷史!
3,看完這些資料,你想說什么 (從鴉片戰爭開始割讓香港等地的不平等條約)
4,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曾經的祖國,它讓無數的愛國人士承受著難以言喻的痛苦和屈辱,滿懷著不屈的力量和堅強的希望為其振臂高呼.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一起走過屬于聞一多的那一段讓人心痛的路.
二: 學生再讀課文,讀出自我感受.
1,自由讀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2,抽生反饋.根據學生反饋,相機板書作者情感.并要求學生比比讀讀!
3, 帶著你的閱讀感受,讀給同桌聽.
三:三讀詩文,讀出問題.
1,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在書上進行旁注.
2,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3,全班質疑,提出問題,交流問題.
問題預設:(以澳門為例)
①"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在澳門的媽閣廟前登陸.后來葡萄牙人就將澳門稱為"媽港".)
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乃至全中國人,會喜歡這個名字嗎 (不會)為什么 (這是侵略者給起的名字,屈辱歷史的開始)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想法
②"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擄去"的意思是什么 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 (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 (憤怒,生氣),那就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
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什么 (對祖國的熱愛,血脈里流淌的中國情)誰再來讀讀這兩句
關鍵問題:
1,看兩首詩歌,你發現了什么
2,誰能再來讀讀
3,"回來,是孩子們想回來就可以實現的么 "問題質疑,正是因為想回來,卻無法回來,所以充滿了(悲憤,痛苦),帶著這樣的感情,我們再讀《七子之歌》.
四:"七子"回歸,激發情感
1, 觀看幻燈片
2,誰再來告訴我,這個時候你又想說什么
3,如果現在聞一多也在,他會說什么
五: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六,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了嗎 什么時候回歸的 (香港:1997年7月1日 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圖片,視頻,教師介紹.
1997年7月1日0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xx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 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被列強擄去的"中華七子",是民族罹難,國家浩劫的象征.它警示國人: "國弱民受辱","落后就要挨打"!
1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民族獨立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上下求索,譜寫了一首首恢弘壯麗的歷史詩篇.
七子的悲歌,跟著歷史的車輪,已經漸漸遠去.今天,我們來重讀這首詩,希望能勉勵國人繼續奮斗,最后實現中國臺灣的統一大業!
再次播放《七子之歌》
七,改寫《澳門》
八:作業設置
課外找尋另外的五首詩歌,鼓勵學生自讀,讀出感情和體會.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0
在剛剛結束的課賽上,我通過課前準備到上課、點評,我受益匪淺。我所上的課是四年級藝術教材第二單元的《七子之歌——澳門》。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學唱歌曲以及藝術創作,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與海峽兩岸同胞心連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誼。
課后在老師的點評中,我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學生學唱歌曲的時間太少,可以適當的指點學生唱準歌曲的情感。最后的實踐創造部分時間過長。應當把重點放在學生學唱歌曲、表演歌曲一環節。課堂上我的語言不夠精練,習慣用語使用過多。
當然,這節課也有我自己的閃光點:
在課堂上,我主動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齊演唱,一起創造,大家好象把我當成好朋友,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非常樂意創設讓學生欣賞音樂的機會,提供更多更廣泛的音源,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喜愛音樂,學會善于發現音樂的美,享受音樂的美,我相信一個喜愛音樂的孩子,長大了會更加熱愛生活,因為他們更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歡愉。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二) 知識與能力:
1.生字:認識認字表中13個生字,會寫寫字表中8個生字。
2.詞句:能結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3.閱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4.寫作:學習作者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改寫詩歌片斷。
5.口語交際: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 過程與方法:
1.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2.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各種手段搜集課文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的北京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詞,重點學習理解《澳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解題導入:
1.孩子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哼唱。(播放《七子之歌•澳門》)
2.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七子之歌》)
3.通過課前預習,孩子們還了解了哪些知識?(這首歌是寫澳門的)(板書:澳門)(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聞一多生平的相關資料。)
4.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一播出就引起了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1999年12月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在此七十多年前一位著名詩人所寫的《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這位詩人就是我國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板書:聞一多)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請孩子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4.課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七個地方?(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課檢演示:七子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為什么把這七個地方叫作七子?(作者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這七個地方看作是七個祖國的兒子,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這是聞一多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一共有七首,課文中選用了其中的三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文,教師巡視指導。(相機在黑板上寫出巡視中發現學生讀不準、容易讀錯的字詞,如:襁褓、擄去、獰惡、啖著、鳳闕、氤氳等)
3.在讀書的過程中,老師發現這些字詞成了我們讀通讀懂課文的攔路虎,哪位能干的孩子愿意來挑戰?(指名讀詞,全班訂正)
4.把這些字詞放回到課文中,孩子們能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
5.小結過渡:孩子們生字詞語掌握得很好,課文讀得很流利,下面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課文,真正讀懂課文。首先讓我們走進澳門吧!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請一位同學讀《澳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首詩中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請用筆在書上做好勾畫批注。
2.學生交流感想:
(1)(我從“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和“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這兩句話知道了了澳門離開祖國母親的太久了,足足有三百年,而且我知道 “夢寐不忘”的意思就是“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從這里我體會到澳門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
你真是一位會讀書的孩子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關鍵詞語來理解,這是理解文章的一種好方法,其他孩子趕快把他說的重點部分勾畫下來并作上批注。(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
孩子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我們一起來有感情讀讀這兩句話。(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2)(我從“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這句話中體會到澳門雖然被殖民者搶去了,但它始終不忘自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靈魂,它的那顆中國心始終不變。)
是啊!這是一種多么深厚的愛國情啊!你能把這種感情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生讀)全班孩子學著他的樣子來讀讀。
(3)(我從課文第一句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知道了澳門被殖民者奪去之后,還被改了一個名字叫“媽港”,但它始終牢記自己的真名是“澳門”,它時時盼望著祖國母親叫自己的真名“澳門”,所以詩歌最后寫道:“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這是兒子對母親的呼喚。)
你體會得真好,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我要回來”,那種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生讀)誰還想來試試?(齊讀。)
四、入情入境,點燃激情
1.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用不正當的手段在澳門的媽閣廟前登陸,他們就把澳門稱為“媽港”,英文為“macao”。但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甚至全中國人,會喜歡這個名字嗎?(不會)為什么?(這是侵略者起的名字,這名字代表著屈辱)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孩子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2.一聲聲的呼喚,一次次的期盼,終于,在1999年12月20日,每一個澳門人,不!每一個中國人永遠牢記的日子——澳門這個離開媽媽四百多年的游子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課件演示:澳門回歸的盛況及澳門的著名風景)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美麗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高高飄揚的時候,當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和侯華宣誓就職的時候,澳門歡騰了!濠江沸騰了!慶典的禮炮,又一次為祖國的盛事鳴響;美麗的梨花,再一次為民族的團圓怒放。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濃烈的喜慶氣氛,到處是歡慶的人群。人們盡情抒發滿腔的喜悅,已經是凌晨四點多重了,澳門依然人聲鼎沸,一片歡歌笑語。
五、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也在這歡樂的現場,親眼見證澳門的回歸,他會是怎樣的心情?(生自由發言)
2.請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筆,學習文藝多先生直抒胸臆的表達方式,把澳門回歸是地感受寫下來吧!(指導學生改寫課文)
3.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議。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今天,我們可以告慰聞一多先生,他夢寐以求的“七子”回歸,已逐一實現。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和祖國強大的結果;也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這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七子之歌》,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帶給我們的震撼!(放歌曲,學生齊唱)
2.背誦詩歌。
3.搜集《七子之歌》的另外幾首來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繼續學習課文,重點學習《香港》和《臺灣》。
教學過程:略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聞一多
澳門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香港 地位險要
中國臺灣 珍珠一串 愛國之情
教學設計說明:
《七子之歌》組詩是聞一多先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時目睹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和欺凌而創作的愛國詩篇。作者運用擬人手法,把祖國比作母親,把被列強侵占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祖國寶貴的領土比作離開母親的七個孩子。全組詩歌以簡樸直白的語言表達了澳門、香港、中國臺灣等地飽受凌辱和苦難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母親懷抱的急切愿望,抒發了他們(也是作者自己)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愫。詩中那一聲聲飽含血淚的嗚咽、呼喚,深深打動著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心。因此在設計是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注重課前預習中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現在的學生遠離戰爭年代,根本沒有受過大苦大難,對課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通過與希中搜集資料,讓學生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作激情,從而為準確體會感悟是個所御寒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創設情景,注重學生思想感情的啟迪與熏陶。在教學中通過播放《七子之歌·澳門》的音樂,重溫澳門回歸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情景,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操的陶冶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觀看澳門、香港回歸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模仿聞一多先生的寫作手法,改寫詩歌;課后布置學生搜集《七子之歌》的其他幾首來讀讀等,都是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的好方法,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2
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1)誦讀欣賞《七子之歌》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方法: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 、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 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中國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 時,中國臺灣正隔著中國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中國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中國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中國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3
授課時數:1課時
備課時間:年月日
授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女兒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七子”指的是什么?(中國的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和旅順大連這七個地方)(出示實物投影地圖:指出這七個地方。)大家看這七個地方如同祖國母親的七個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們曾經受盡了列強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當中。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澳門》和《香港》。
(板書:澳門香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香港靈魂鳳闕吞咽哭泣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擄去黃豹獰惡啖著
這些是本課難讀的詞,想來挑戰嗎?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4、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生字詞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澳門》這首詩。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夢寐不忘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我要回來”你能用讀讓大家都體會到兒女飄泊在外渴望回家的那種強烈感情嗎?誰還想來試試?(齊讀。)同學們,你們想去了解澳門嗎?讓我們看一段錄像。
澳門,自古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侵略者在澳門犯下的罪行令人憤慨,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令人憤怒,那種想念祖國、渴望回歸的情感在聞一多的筆下躍然紙上,同學們你們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嗎?(指名讀、教師范讀(配樂)、男女生分讀。)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孩子”,在列強的凌辱下,他離開母親太久了,他是多么想回到母親的懷抱,感受母愛的溫暖。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孩子”如今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了嗎?什么時候回歸的?(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門:1999年12月20日)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1997年7月1日0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xx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葡萄牙共和國在澳門文化中心花園館隆重舉行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開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世紀20年代,剛剛從清華學校畢業的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在留美期間,聞一多目睹了美國種族歧視,深為中國同胞所受的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懷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自己這種強烈的回歸情感,他寫下了這首《七子之歌》,表達了澳門、香港等地的廣大民眾渴望回歸的迫切愿望。
此時此刻,如果聞一多先生還健在,當他看到香港、澳門回歸,他會有怎樣的心情?是的,祖國統一不僅是聞一多先生幾十年前的心愿,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心愿。
五、作業設計:
1、把這兩首詩的生字詞寫兩遍。2、感情朗讀并背誦這兩首詩。
板書設計;
七子之歌
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九龍、廣州灣、旅順、大連
血脈相連不可分割思念母親盼望回歸
《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篇14
1、自學生字、詞語。
2、把課文讀準確流利,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八個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理解“襁褓、鳳闕、獰惡、氤氳”等詞語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識和音像資料體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介紹作者,創景激趣
1、課件出示有關聞一多先生的圖片。
2、指名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互相補充。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友三。一八九九年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聞家鋪子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五歲入私塾啟蒙,十歲到武昌就讀于兩湖師范附屬高等小學,十三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在清華度過了十年學子生涯。其間,他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興趣廣泛,發起和參加了多種學生團體,是當年清華園內的一名活躍人物。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聞一多激情難奈,手書岳飛《滿江紅》,貼于學校食堂門前,之后,毅然投身于這一偉大斗爭,并開始創作新詩,成為“五四”新文藝園地中的拓荒者之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聞一多遠涉重洋,到美國留學。從一九二二年開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的精力從事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
3、教師補充談話。一九二五年三月,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先生,親眼目睹美國的種族歧視,深為祖國遭受外國列強侵占、為祖國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國,渴望回歸。為了抒發這種迫切愿望,詩人創作了組詩,并取名為《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4、理解課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之際,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了大型記錄片《澳門歲月》,其中的那首樸素真摯、深刻感人的主題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門》。“七子”是指當時被帝國主義侵占的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七個地方)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首感人至深的主題曲吧!
[利用資料了解作者以及詩歌的創作背景,為體會詩意做鋪墊。]
二、了解背景,點燃激情
1、伴著《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教師播放背景知識課件。
2、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正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相繼淪陷,廣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壓,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早一天回到祖國的懷抱!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幾首詩,體會這種思想感情。
[聽歌曲、看課件、談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詩歌的時代背景,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更好的體會詩意奠定了基礎]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
2、自由朗讀;同座互讀互查。
3、指名朗讀,糾正字音。
4、重點讀準以下字音。
qiǎngbǎo lǔ mèi què níng dàn
襁褓擄去夢寐鳳闕獰惡啖著
zhīgāo háotáo yīnyūn
脂膏號啕氤氳
[這首詩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詞較多,教師先范讀,有利于學生的正確朗讀;配樂朗讀可以更好地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情趣。]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學生朗讀《澳門》。
2、說說“媽港、襁褓、擄去、夢寐不忘”等詞語意思。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詩歌表達了什么意思?你讀完后,有什么體會?(生自由發言說意思,談體會。)
4、教師小結:“澳門”離開祖國已經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歸呢?
請同學們再認真自學后面的兩首詩歌,進一步體會。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布置學習要求:用剛才的方式學習《香港》和《臺灣》,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自學,教師巡查,適時給予指導點撥。)
2、小組交流學習收獲。教師積極參與到小組之中,掌握各組討論情況。
3、逐首交流。(1)指名讀,評議。
(2)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風闕、獰惡、啖著、脂膏、號啕、琉球、氤氳等)
(3)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4)教師小結:香港、澳門、中國臺灣等地離開祖國,就好像失去母親多年的子女一樣,他們多么渴望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呀!特別是每首詩歌中的那句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種情感來?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體現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與理解;教師對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點撥、對學生獨特感受的珍視與鼓勵,更有助于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六、品讀體悟,演唱表達。
1、指導朗讀。(1)師范讀其中的一首詩歌。(2)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播放《七子之歌?澳門》樂曲,指名學生朗讀,評議。
3、齊讀三首詩歌。4、學唱《七子之歌?澳門》。
[多種方式反復誦讀,學唱歌曲,抒發激情,啟迪思想。]
七、拓展思維,改寫詩歌。
1、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當家作主,帝國主義列強再也不敢來侵略我們。香港、澳門兩地分別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和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回歸祖國懷抱。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被趕出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回到中國的主權范圍之內。但目前中國臺灣與大陸尚未統一,我們深信,最終定會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3、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激動、興奮、驕傲……)
4、那么,請你們設想一下,假如聞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場,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5、生自由發言。(不必要求統一答案,學生暢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說都可以。)
6、港、澳門已經回歸。中國臺灣與大陸最終也將實現統一,那這幾首詩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請同學們試著改寫其中的一首詩歌吧!
7、生改寫詩歌,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8、展示。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改寫的詩。評議。
[通過觀看影像資料、設想以及改寫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
八、試背詩歌。
1、個人背誦。
2、同桌互背,檢查。
3、教師背誦。
4、全班齊聲背誦。
九、布置作業。抄寫詩中最喜歡的一首。
課堂檢測:
《七子之歌》是我國愛國詩人 寫的,七子分別指 ( . )、( )、( )、( )、( )、( )、( )。詩中表達了( )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