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實踐隊訪談總結
XX年7月24日,我們暑期實踐隊對部分義教對象進行了為期半日的家訪,訪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并取得了圓滿成功。被采訪的家長和小孩子都很配合和很熱情,特別是家長,給我們講述了很多關于孩子、家庭、學校的事。可能是因為我們是以老師的身份進行家訪的,所以大部分孩子們都比較拘束,話題不多。通過對父母或監護人的采訪,我們對孩子們的了解更加深刻。下面是本次訪談的總結。
一、基本情況
本次訪談對象主要是兒童及其家長或監護人,時間為7月24日上午。通過與兒童及其家長或監護人的交流,我們了解到這些兒童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平時在家的表現,同時也了解到家長或監護人對孩子的期望、平時在家的教育方式等情況,對我們的調研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另外,7天的義教工作使我們能夠認識到孩子們平時在學校的表現,但是對與他們在家中的表現其實我們并不清楚,通過這次家訪我們也發現了不少孩子在家中與在學校中不同的一面。同時,我們也向家長反映這7天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也向家長表示我們對孩子能力的肯定以及我們發現他們在學校的一些不足。
二、存在問題
通過家訪,發現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狀況復雜。
通過家訪,我們了解到多數優秀學生自覺性較高,父母對其學業比較關心,與子女的溝通較好。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喜歡看電視、打游戲,存在驕傲心態,有個別優生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夠高,在教育子女時方式比較單一,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對子女過于偏愛,對孩子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從不讓孩子做家務,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的家長只忙自己的事,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自己只要管吃穿就行了;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勞動、安全等教育
(二)留守兒童較多
在本次家訪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家庭都存在留守兒童,很多孩子很多學生父母忙于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很少與孩子見面。這些孩子大多數都是由他們的爺爺奶奶看管,由于當地老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甚至無法為孩子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學習方面的教育十分有限;另外,出于老人對孩子的寵愛,很多老人對孩子的一些小毛病都是不以為意,于是慢慢便使孩子養成壞習慣。還有一部分孩子是由他們的親戚照顧的,他們雖然沒有像老人一樣寵溺孩子,但卻對孩子的關心不足,很多時候都只會照顧孩子的生理需求,但很少會關心孩子的學習以及心理,這也便造成了孩子性格上可能出現怪癖。
家訪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會經常與孩子聯系,回家探望的次數可能不多,但是電話聯系卻是不少,有的父母甚至每天都會與他們的孩子通電話。
(三)兒童課外閱讀較少
經過這次家訪,我們發現,由于當地家庭更看重孩子的課內學習成績,對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不太重視,造成孩子在小學期間所讀的書籍大部分都是課內書籍,平時也只是監督孩子做作業而沒有教導他們。
三、小結
相對與城市的小孩子來說,農村的小孩子更加純樸,他們沒有過多電子產品的誘惑,他們更多的是與他們的小伙伴玩耍,因此他們的童年并不缺少友誼,也不缺少歡樂。但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缺少的是父母的愛與關懷。雖然說他們的父母會打電話與他們聯系、交流,但是這遠遠不夠。雖然父母很少回到孩子的身邊,但是每次回去的時候可以帶上一件小小的禮物,或者滿足孩子一個不過分的愿望,這樣不妨是一個補償孩子的一個好方法。另外也應該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回家的時候多點和他們交流,問問他們關于學習、生活的事,同時也要嘗試去多贊美孩子。因為父母的認同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大的滿足。
學校方面也應該更多關注這些孩子,盡量不要讓父母長期不在家這一件事成為孩子的心結,同時也要注意安撫這些孩子,盡量不要讓這些留守兒童產生一種自己沒有父母在家的自卑感。對于這些問題,學校可以更多地開展一些活動,組織孩子們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的快樂沖淡他們對父母的思念。
最后,孩子必須具有足夠的能力才能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社會變革。在這樣的形勢下,死記死背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學習需求,取而代之的將是資料的搜集、整合、應用與創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學習并終身學習的人,才不會被淘汰。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首先應該是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對兒童課外閱讀這方面,父母或者監護人可以嘗試買一些適合孩子們看的書,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而學校則應該多舉辦關于閱讀的活動,同時也要創立學校圖書館,供孩子們免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