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的日子中秋節記敘文1000字(通用3篇)
團圓的日子中秋節記敘文1000字 篇1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中國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團圓的日子中秋節記敘文1000字 篇2
今傳統佳節中秋來臨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陽臺賞著月,媽媽在桌上擺滿了各種月餅和水果,告訴我說,這叫獻月。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月圓之夜,海峽兩岸的同胞期盼著團圓,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們盼望著中國臺灣早日回歸祖國的懷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兩岸人民渴望著真正的大團圓。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在這月圓之夜,遠在他鄉的游子獨在異鄉為異客,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我眼前浮現出李白獨自坐在桌前,獨飲一壺酒,悵然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床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床上,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今年的中秋節對于四川災區的很多家庭,并不是團圓之夜,而是悲傷之夜,每逢佳節倍思親。馬克思曾經說過“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希望災區人們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想想全國乃至全世界向災區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積極投身災后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災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仰望著天空中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像皎潔的玉盤高高懸掛在天空中,流露著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間。我仿佛看見了月宮中的吳剛在不停地砍桂花樹;玉兔在忙碌地搗藥;嫦娥滿懷惆悵地俯瞰著人間,羨慕著人間的團圓,我想,她一定是后悔自己不該偷吃不死仙丹,雖然她長生不老,但是她卻永遠失去了團圓,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宮中。
中秋是個團圓之夜,大家在一起賞月,一起暢談,生活就應該像這樣其樂融融!
團圓的日子中秋節記敘文1000字 篇3
給大家出個對聯,上聯:半夜三更半。簡單的五個字,卻難倒了無數才子。這個對聯是鎮江金山寺方丈隨口出給大才子金圣嘆的,沒有想到卻把他給難倒了。很多年過去,一直未解。后來金圣嘆因哭太廟案斬于金陵街頭。臨刑前,當方丈送給他月餅準備送他上路時,才意識到今天是中秋節,望著月餅,靈感突發,于是央求人拿來紙墨,揮毫寫出下聯:中秋八月中。一段中秋往事,浸滿心碎別愁,有點傷感卻也大義凜然。
中秋,作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于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后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
中秋,把異地的我們平時對家人朋友的思念,打包收藏,然后在中秋這天釋放。能夠享受天倫之樂的,自然其樂融融。出門在外的,則格外孤獨。
中秋是杯酒,場合不同,味道也異。聚時酒顯其香,散時則顯其苦。
一只月餅,可以把思念表達,也可以把親情凝聚。寄給家的月餅,每只都是一種心情。團聚在一起吃的月餅,每只都是一種祝福。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向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著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恍惚間,人象鵝毛般飛了起來,她奔向了屬于她自己的天堂,一個神話誕生了。
青春的我,也曾飽嘗漂泊之苦,對家的思念因佳節尤甚。__年身在南昌,正值中秋和國慶同日的夜晚,孤身一人于宿舍,舍友未歸,窗外煙花卻燦爛了夜空,落寞的心終于被引燃,思念涌到胸口,感覺些許窒息。月光一點點將思念拉長,一直延伸到幾千里的北方。鋪下方格紙,思緒如流水,一個時辰過后,千字的《思鄉》一氣呵成。該文被散文家徐敢先生所賞識,不僅修改了,還寄來了評語。之后,被選入散文叢書。我覺得,若沒有中秋這個讓人思念如麻的夜晚,也就沒有當時的心情,更不能寫出真摯的文章。
從__年離家,到去年12月18日來西王,六年的時間里,中秋節都是在外度過的,雖然沒有和父母吃過一次團圓飯,卻讓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會,家因為分離才倍感溫馨,若沒有了漂泊,我想,家只是家,并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地方。因為漂泊,才知道了家對我們每個人的不可或缺性。也知道了,團圓不僅僅是人的群聚,更是心的向攏,情的匯集。
六年的日子,六個中秋,六個孤單的夜晚,今年,終于可以將孤單畫上句號,將思念鎖在家。
這個中秋節,即使沒有美好的月亮,即使沒有精美的月餅,也不會感覺遺憾,因為,今年中秋在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