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精選19篇)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
中秋節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2
(一):賞月
中秋節賞月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加盛行,關于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包括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二):賞月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電信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廈門海滄大橋旅游區(AAAA)建設了廈門博餅民俗園。
(三):賞月賞桂花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四):賞月燒塔
中秋夜燒塔中國南方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農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磚和瓦片以及樹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圓窯形,下寬上尖,內為空心,中秋晚上點燒,常常會有燒塔比賽,塔燒得越通紅越好,燒得越旺越有彩氣。
(五):賞月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3
1、中秋節簡介: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中秋賞月,吃月餅,品桂花糕等
4、中秋節傳說:吳剛折桂,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5、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4
中秋節詩詞
《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綺懷》(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 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
中秋節佳句
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2、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齊已.《中秋月》)
3、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5、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7、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13、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1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15、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16、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17、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18、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9、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20、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5
中秋節的意義是團圓、和諧、感恩、豐收、賞月。
中秋團圓節。中國人視春節為的團圓節,中秋是僅次于春節的團圓節,團圓是中秋節最主要的民族信仰,貫穿于各處節物和各項節俗活動之中。因此,中秋日能回家的人都要趕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
中秋團圓的信念發生很早,大多又和月亮團圓相關。唐詩宋詞中關于中秋團圓的信念吟詠頗多。明代,我國文獻開始有團圓節的記載。
中秋團圓信念的生成及表現在于:中秋之月最圓、最明,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種自然現象與拜月、賞月的習俗形成了團圓信念的基礎。
中秋團圓主要是人的團圓,例如分吃月餅、吃團圓飯、喝團圓酒、闔家拜月賞月等。就民俗文化的領域看,可以說以團圓為主題聚合了一個小的民俗文化叢,這不僅有節日、有傳說故事、有象征物、還有主司團圓的神明萬回。萬回是和合二仙的原型之一,因為他有可使人萬里外亦能回來的本領,所以被奉作團圓之神。由此可見中國人團圓信念的強固和以此為主題的民俗文化叢的完備嚴整。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6
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嬸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豐收
中秋時節,瓜果飄香、莊稼成熟,正是享受豐收果實的好時候。人們依靠天時地利,用辛勤汗水去獲得好收成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據了解,各地民眾會和家人們一起享用芋頭、花生、西瓜、蘋果、柚子等各種節令食品,以“嘗新”的方式慶祝豐收。“嘗新”的習俗流傳至今,背后都有美好寓意。西瓜,圓圓的外形寓意圓圓滿滿、紅色的瓜瓤寓意紅紅火火;蘋果,寓意平平安安,除與家人享用豐收成果外,人們也會將月餅、瓜果等饋贈親朋,一起共享勞動果實、共同慶祝豐收。顯然,這個習俗極具農耕文化特點,折射出農民對農耕文化樸素的情。
賞月
中秋節賞月寓意著團圓、寄托情懷。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一鉤新月,可聯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可聯想到美好的團圓生活。
賞月習俗的由來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月夕、秋節八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我國乃至整個漢文化圈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歷八月十五,人們紛紛團聚一堂,聚會賞月,慶祝豐收,祈福美滿。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7
中秋節祝福語經典語錄
1、中秋節快樂,好運連連!
2、愿時光安暖,幸福常在。
3、愿時光能緩,美好如初。
4、愿現實安穩,歲月靜好。
5、祝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6、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7、月是故鄉明,美是女人美!
8、祝你中秋有好事、撞大運!
9、祝您有一個輕松的中秋節!
10、祝生活甜蜜,中秋節快樂!
11、中秋餅最甜,最甜在口中。
12、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
13、舉杯邀明月,與君憶鄉情。
14、可以賞月光,拒絕做月光。
15、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16、安康福運送,收到就珍藏。
17、明月西樓上,清風共一席。
18、明月送清輝,佳節思親人。
19、月圓人不圓,何以言中秋。
20、松江初有月,伊水正無風。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8
中秋節的發展演變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在古代農耕社會,古人認為月亮的運行同農業生產和季節變化有很大關系,因此祭月就成了一項重要祭祀活動。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后。在唐代時,將中秋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文學作品中出現了“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云外。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
到了明清時,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濃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9
1.花好月圓日,中秋喜相逢;明月寓團圓,愿您生活如圓月,夢想皆達成,幸福明月光,伴你天下行!尊敬的領導,中秋快樂!
2.季節的交替輪回能夠成就秋月的圓滿,您鼎力的支持能夠成就我事業的圓滿,我真誠的祝福能夠成就您夢想的圓滿!
3.中秋節到,送你短信,希望你看到后開心,笑笑笑,笑掉大牙;送你月餅,要你吃到后甜心,甜甜甜,甜掉大牙。因為我希望我們做朋友一直到沒牙的那天。
4.中秋,國慶,雙喜臨門;你儂,我儂,兩心相許;歡樂,幸福,別無它感!
5.我雇了一只最可愛的蚊子去找你,它會告訴你我很想你,并請它替我親親你,因為它會替我送上很多紅包給你。希望我是第一個祝福你中秋快樂的人!
6.中秋來了,國慶到了,旅游爽了,工作拼了,行李裝了,人心散了,手機關了,也就剩下懶豬看得到短信了,所以我只好聯系你了……祝你中秋、國慶快樂!
7.豆豆期盼圓圓豐收在秋天,果果期盼圓圓甜甜在秋天,月亮期盼圓圓中秋在今天,夢也期盼圓圓幸福在今天,好友期盼圓圓祝福在今天!
8.八月中秋將來到,圓滾滾的祝福已送到,愿您開開心心喜團圓,家庭愛情事事圓,蒸蒸日上事業圓,滾滾而來財運圓。尊敬的客戶,預祝中秋快樂。
9.中秋夜,月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吃月餅,分蛋黃,一家老少齊團圓。祝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
10.天氣變得好快,涼風悄悄襲來,因為你的可愛,所以給你關懷,晚上毯子要蓋,別把腳丫凍壞,沒事叨根骨頭,那樣可以補鈣,不要再罵我壞,祝你中秋愉快。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0
賞月
我國自古就有中秋節賞月的習俗。《禮記》中記載有“秋暮夕月”,夕月即祭拜月神。人們在大香案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等月亮掛到半空時便開始祭拜。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加盛行。《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京城所有的店家、酒樓在這一天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大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已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出月餅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中秋節秋高氣爽,月亮最圓,全家團聚——“人月共圓”。正是這種人們希望團聚的愿望,因而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俗。《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其餅必圓……其有婦歸寧者,時日必返夫家,乃團圓節也。”明人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覽志余》中則把中秋與月餅直接聯系起來:“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贈),取團圓之意。”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佳品。
中秋月餅是誰發明的?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的風俗。月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祭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祖宗”。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后,引進了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加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核)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叫“胡餅”。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傳,有一年中秋明月之夜,唐明皇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明皇嫌“胡餅”的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就逐漸流傳開來。
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宋代詩人蘇東坡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酥是酥油,飴即飴糖),說明當時的月餅制作已經比較考究,味道甜脆,香美可口。
月餅發展到今天,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已告別中秋節日食品單一的功能,逐漸演變成四季皆可食用的美昧糕點。其中,京式、蘇式、廣式、寧式、潮式等月餅廣為各地的人們所喜愛。近年來,媒體不斷有披露,一些月餅生產廠家,專門制作了一批造型別致的“超級月餅”、“天價月餅”,包裝極為精致,標價幾千元、上萬元不等。這哪是在品嘗月餅,而是在吃“派頭”,月餅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含義被歪曲、異化,變成一種畸形的消費形式,很不正常。
自古人們把月餅當做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聚,品餅賞月,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流傳下來就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傳說起源于唐初。唐高祖李淵與群臣歡度中秋節時,興高采烈地手持吐番商人所獻的裝飾華美的圓餅,指著天上明亮的圓月,高聲笑道:“應將圓餅邀蟾賒。”隨即把圓餅分給群臣,同慶歡樂。
唐代稱月餅為圓餅,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與吳自牧《夢粱錄》中曾出現過月餅的記載。當時/、月十五吃月餅極為普遍,有高超的制作月餅的技術。清代月餅的品種、質量都有新的發展,餡好、味鮮、形美,餅面上印有“嫦娥奔月”、“三潭印月”以及福、祿、壽、喜圖案。現在全國各地因地區不同和用料、調味、形狀的差別,形成不同風格的品種。主要品種有京式、蘇式、廣式、潮式、滇式多種。其餡更是種類繁多,甜、咸、葷、素各有特點,色香味俱佳。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1
月餅保存要注意什么
1、注意時間限制
月餅,終究是吃的食物。加上現在的月餅原料多,餡的種類也很多,自然會有一個保質期。不能你再怎么保存,一般的月餅的保質期都不會太長,很多都不會超過半個月。所以,必須要認清楚這個時間限制,一定要趕在這個時間之前將月餅處理掉。
2、低溫,通風,陰涼處
月餅要輕拿輕放,尤其是蘇式月餅因皮酥松,最容易破碎。如果餅皮脫落,不僅影響外觀,而且影響口味、質量,并且易受潮變質。
3、考慮用冰箱
不是所有的月餅都適合放在冰箱里保存,但是由于月餅餡不同,有些是需要放在冰箱里保存,如冰皮,鮮肉餡的。注意了,在保存的時候,考慮使用保鮮膜包裝好,同時要控制好溫度,不宜太低了。
4、月餅不要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
月餅存放時,不宜與其他食品、雜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應有的口味和特色。為保證月餅的質量新鮮,購買盒裝月餅或散裝月餅時,均應看清生產日期或出廠日期,以便掌握保存期。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2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王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砍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
玉兔搗藥
兔子登上月宮搗藥,最早見于屈原的《天問》“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意思是說,顧、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對月亮有什么好處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宮的呢?顧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晉代傅玄的《擬天問》也說:“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據聞一多先生考證,這“白兔搗藥”是由“蟾蜍搗藥”變來的。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3
中秋節祝福語簡短語句
1、中秋節,愿你團團圓圓一家人,平平安安一家情!
2、月餅甜,月餅香,團團圓圓添吉祥。中秋節快樂!
3、道是有緣,緣自月圓。
4、秋意撩人,愿在初秋的夜晚你我享,皓月當空,思意正濃!
5、月到中秋分外圓,餅到餡中更覺甜,人到佳節盼團圓,送份祝福暖心間?佳節快樂!
6、中秋月餅甜又甜,愿你開心每一天!祝中秋節快樂!
7、好運到,福星到,生活樂無邊!中秋節快樂!
8、希望從今天起月亮永遠是圓的,你永遠是快樂的!祝你中秋節愉快!
9、中秋佳節,真誠祝愿你快樂安康!
10、空給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給我的瑰寶是哲人的深思明辨,還有那從容出世的信條。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4
中秋節的神話傳說
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 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玉兔入月宮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貍、猴子、兔子求食,狐貍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后來兔子說:“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
玉兔搗藥
嫦娥身邊有只玉兔。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養的白兔。白兔便隨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宮有一只搗藥杵,夜晚在藥臼中搗制長生不老的靈藥。這個神話傳到日本后,變成了玉兔在搗年糕。
玄宗漫游月宮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于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于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5
中秋節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于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于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于《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并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了元朝統治。后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里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時,又謂之‘月夕’。”書里還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6
中秋節的古詩詩句
1. 一年清絕中秋時,仰天高欲攀桂枝。——袁說友《和野堂惠老中秋月蝕韻》
2. 把酒冰壺接勝游,今年喜不負中秋。——戴復古《中秋李漕冰壺燕集·把酒冰壺接勝游》
3. 一年一度中秋夜,十度中秋九度陰。——邵雍《中秋月》
4. 年年時節近中秋,佳水佳山熳爛游。——邵雍《思程氏父子兄弟因以寄之·年年時節近中秋》
5. 今年大作中秋事,月色何孤我輩人。——曹勛《中秋雨過月出·欲遣清風掃亂云》
6. 不須更恨中秋月,且得黃花子細看。——項安世《中秋后新晴對菊病體欣然》
7. 何人不賞中秋閏,幾度能逢八月雙。——王穉登《十三夜蓮蓉湖與周錫臣張鳴教對月有懷安茂卿》
8. 中秋自古月華好,何況浮云掃碧天。——喻良能《次韻伯壽兄中秋玩月》
9. 霜月鋪角滟瓦溝,憶曾盡醉作中秋。——程公許《又省闈鎖宿十月三日夜月獨酌·霜月鋪角滟瓦溝》
10. 滿看金盆涌碧流,西湖從古愜中秋。——岳珂《中秋夜宿旌德觀無月》
11. 百歲中秋幾月明,長先十日候陰晴。——陳宓《中秋前偶題·百歲中秋幾月明》
12. 八月十五中秋節,人皆競賞天邊月。——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八月十五中秋節》
13.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4.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15. 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慧霖《閏中秋玩月》
16.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7.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8.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中秋作》
19.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0. 中秋風月佳辰近,應把云腴對竹煎。——傅察《次韻烹茶四首·仰望群公若會仙》
21. 九日籬邊花未透,中秋雨霽月新涼。——王洋《問訊吉父六首·前言在耳不應忘》
22. 月明又作中秋好,白發相望在兩州。——韓元吉《次韻子云中秋見寄二首·水繞孤城意自由》
23. 天街月色中秋近,海岸濤頭數日間。——項安世《夜坐懷都城》
24. 亂山深處過中秋,客里今年分外愁。——項安世《又中秋沿檄新昌道中有懷二首》
25. 鎖定玉樓云不卷,兩街燈火作中秋。——項安世《中秋無月》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7
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歷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8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月餅、賞月…….,這一天,我也和爸爸媽媽一起趕回鄉下,跟爺爺奶奶一起過這中秋節。
到家后,只見爺爺已經擺好了一桌子菜和一個大蛋糕等著我們吃呢!爺爺說:“今天是奶奶的六十四歲生日,讓我們為她慶祝一下,于是我們便唱起了生日歌,我也用薩克斯為她吹了幾首歌,并祝奶奶長命百歲。
飯后,我們一起做月亮餅,我們先揀菜,然后切碎,把菜放入米粉餅里,隨后把餅放入油鍋中,用鏟子把餅來回翻動幾下,一個餅就完成了,我趕緊去咬一口,哇!又香又脆,真好吃啊!
晚上,在明朗的月光下,我們看著月亮升起,我仿佛看到她正對我微笑。看著這圓圓的月亮我想:要是我也能登上月球,做一名宇航員,看到嫦娥,那該有多好哇!
中秋節黑板報文字內容 篇19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于后來歷法變動使用陰歷(夏歷),“秋分”這天在夏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后來就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