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精選6篇)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1
xx省xx縣不斷總結扶貧經驗,加大扶貧力度,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扶貧模式,扶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今年以來,提出了“12346”工作思路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
立足一個中心
以扶貧對象穩定脫貧為中心。把“六個到村到戶”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立足于扶貧對象穩定脫貧這個中心,積極創新扶貧方式,對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精準化扶持,摒棄了“穿開發新衣,走救濟老路”,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突出兩個重點
以對象識別為重點。根據貴州省、畢節市的安排部署,立足“五個結合”(即結合“”規劃、結合前期調研情況、結合扶貧工作實際情況、結合鄉鎮具體情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啟動了全縣141個類別村和30.53萬貧困人口的識別工作。在識別工作中,嚴格按照省、市明確的識別貧困戶九個步驟和識別貧困村“一高一低一無”(即行政村貧困發生率高于27%,行政村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4819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要求進行識別。
以建立幫扶臺賬為重點。通過詳細記載扶貧對象的姓名、家庭人口、所在鄉鎮(村)、收入情況、收入來源、幫扶責任人、幫扶內容、幫扶目標、幫扶措施、幫扶進展等情況,建立統一標準的幫扶工作臺帳,以全面、客觀、準確地反映幫扶措施的制定、幫扶目標任務的設計、幫扶成效的實現等情況。幫扶臺帳的建立有利于準確了解幫扶工作的開展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利于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深入開展。
把握三個結合
與“試點”工作有機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戶”暨精準扶貧工作和“試點”工作結合起來,在全面推進“扶貧開發、生態建設、人口控制”三大主題實踐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先行先試,創造和積累新的經驗,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相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戶”暨精準扶貧工作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群眾路線最實在、最具體、最直接的行動和內容之一,牢固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踐行群眾路線,沉下去、接地氣,洗心靈、提境界、錘煉自我,真心實意為貧困對象查實情、辦實事。
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六個到村到戶”暨精準扶貧工作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充分利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六項行動計劃的建設資源,不斷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建立四個機制
建立健全幫扶機制。以今年全縣6萬人脫貧為首要目標任務,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充分進行資源整合,以“六個到村到戶”為主抓手,制定了相關幫扶計劃,建立了幫扶臺帳,確保貧困村、貧困戶扶貧措施全覆蓋。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扶貧項目監管,積極落實省財政廳和省扶貧辦將目標、任務、資金、審批權下放到縣的“四個到縣”政策,確保所有扶貧項目覆蓋到戶。強化扶貧資金監管,嚴格執行《貴州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貴州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實施細則》,及時更新“貴州省涉農資金監管系統”數據。
建立健全進退機制。通過民主評退、返貧核查、落實政策三個步驟來建立扶貧對象進退機制。對識別出來的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幫扶范圍,落實幫扶責任人并按規定落實扶貧政策;屬于民政救濟范圍的,及時給予救助;已脫貧的扶貧對象,取消其享受的扶貧政策。
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將部門和鄉鎮“六個到村到戶”暨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動態跟蹤督查考核體系,分時間分階段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考核,考核結果在全縣范圍內通報,并作為干部工作業績和提拔使用的依據,對扶貧開發工作不力、工作滯后的單位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實行問責。
做到六個精準
結對幫扶精準。采取“百個單位扶村、百家企業幫村、百所學校助村”的方式,按“4321”開展干部接對工作,確保全縣干部職工和貧困戶真正結成幫扶對子,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隊、一戶一脫貧致富責任人”。目前,已將8227名干部職工與14523貧困戶60001名農村貧困人口結成幫扶對子。
產業扶持精準。緊緊瞄貧困村、貧困戶,根據產業分布特點,按照涼山類型區、半涼山類型區、河谷類型區三個地型類別,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對每戶貧困戶實施1-2個優勢產業,確保其增收脫貧。
教育培訓精準。緊緊圍繞貧困鄉村“一戶三人”培訓計劃(即1戶1人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或者1戶1人接受培訓后轉移就業或者1戶1人掌握農村實用技術),堅持“四個需求”培訓原則(即按照項目需求情況進行培訓,按照鄉鎮需求進行培訓,按照產業發展需求進行培訓,按照勞動力轉移就業需求進行培訓),確保實現“培訓一人、轉移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農村危房改造精準。對今年貴州省下達的11828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結合20xx年度減貧任務,按照 “四早”(即早宣傳、早發動、早實施、早竣工)和“六公開”(即改造政策、改造對象、貧困類別、補助資金、建房標準、改造時限)的工作要求,及時開展分解指標和工程建設工作。
扶貧生態移民精準。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原則,結合20xx年度減貧任務,精心實施今年下達全縣的723戶3163人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任務,確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精準。以貧困村、貧困戶為主要目標,以村鎮和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完善農村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設施為抓手,打造農村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村容整潔、管理有序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體系。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2
為創新扶貧機制,瞄準扶貧對象,整合相關資源,實施精準扶貧,根據中央、省、市精準扶貧工作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堅持“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扶精準,重點扶、扶重點,整體扶、扶整體,長遠扶、扶長遠”的工作方針,圍繞脫貧目標,創新扶貧機制,轉變扶貧方式,突出精準發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快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二、 二、工作目標
20xx年,全區統籌各級扶貧開發總投入達100萬元 ,幫助600名扶貧對象脫貧致富,減貧率達16.5%以上;20xx年末,貧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500元以上,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長率達16%;完成22戶農村貧困戶的危房改造。
三、 三、 工作要求
(一)精準扶貧到人。瞄準家庭主要勞動力在60歲以下、有勞動能力和較強脫貧愿望、處于扶貧標準線下、錄入20xx年農村貧困戶建檔立卡的農村家庭居民,開展精準幫扶。20xx年,在進一步摸清底子(20xx年全區扶貧規模數3371人)的基礎上,強化問題導向,精準扶貧到人,對1000名以上扶貧對象給予幫扶。
(二)精準扶貧到戶。20xx年對400戶以上扶貧戶實施精準扶貧。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逐戶了解情況,分析致貧原因,仔細甄別,因戶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做到“一人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個幫扶項目、一套幫扶措施、一名幫扶責任人”。對有生產能力、有發展意愿的扶貧戶,集中力量幫助他們在住上安全房、喝上衛生水的同時,實現學有所教、業有所就、病有所醫。
(三)精準扶貧到村。全區新一輪貧困村共2個,從20xx年起,對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水、電、路、房、產業、文、教、衛、游、信息”等十項重點工作。在產業發展上,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二、三產業則發展二、三產業。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能向貧困地區傾斜的要傾斜到位,確保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貧困人口全覆蓋。在教育發展上,加大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安排專項資金,資助特困戶子女義務教育、“兩后生”培訓、大學畢業。在環境整治上,打造整潔、美麗、宜居鄉村。從20xx年起,對2個貧困村,由省市區鄉四級聯動,分別派出扶貧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全覆蓋。20xx年,實現每個貧困村扶貧項目整合投入20萬元以上。
(四)精準扶貧管理。全面提高扶貧科學化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精準扶貧動態管理。各有關部門特別是扶貧開發工作部門,全方位、全過程監測扶貧對象、監管扶貧項目,建立健全扶貧信息網絡和扶貧對象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機制。二是規范扶貧資金管理。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0%以上用于貧困村、貧困戶。財政扶貧資金實行區級財政報賬。統籌整合的相關涉農資金、行業部門資金,管理渠道不變。三是抓好扶貧項目管理。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在征求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意愿的基礎上,制定扶貧項目規劃和分年項目實施計劃,明確項目責任人,精準實施扶貧項目。四是加強扶貧工作隊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目標明確,責任到部門、到幫扶人的駐村幫扶工作機制。市直扶貧工作隊由市委組織部和市扶貧辦共同管理、考核,區扶貧工作隊由區委組織部、區農辦(扶貧辦)進行管理。對扶貧業績突出的幫扶干部予以表彰或在選拔任用時優先考慮。
四、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對精準扶貧的領導。各鄉鎮和區直部門要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堅持扶貧開發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切實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領導。把扶貧開發工作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突出位置。主要負責人要樹立“抓扶貧開發就是抓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意識,建立健全扶貧開發責任制,制定扶貧規劃,采取過硬措施,幫扶到村到戶到人。各級領導干部要強化精準扶貧理念,切忌“空喊口號”。各單位要立足本職,轉變作風,協調配合,形成精準扶貧強大合力。
(二)加大對精準扶貧的投入。按照“統一規劃、集中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確保效益”的原則,整合各單位、各行業資金100萬元,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啟動貧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其中省級扶貧村每個10萬元計20萬元,其他24個區級領導聯系扶貧點每個2萬元計48萬元;各鄉鎮要將專項扶貧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區直包村單位每年從節約的“三公”經費中給予聯系扶貧點對口幫扶。積極爭取小額信貸扶貧試點,增加產業扶貧的信貸投入。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精準扶貧,鼓勵社會各界與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開展“手拉手”、“一對一”結對幫扶。
(三)開展駐村幫扶全覆蓋。按照“領導聯村、單位包村、干部駐村”的要求,從區直單位派出 2個工作隊,鄉鎮派出2個工作隊,對2個貧困村開展干部駐村幫扶。其中4名區級領導聯點幫扶 2個貧困村,區直扶貧工作隊由區委組織部從區直單位抽調中青年干部或后備干部組成,隊長由副科實職干部或優秀后備干部擔任,兼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聯點的區級領導、區直包村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年到幫扶貧困村現場調研2次以上。駐村扶貧工作隊三年一輪,三年內未脫貧的,原工作隊繼續幫扶。駐村扶貧工作隊重點是圍繞強調的扶貧“三件實事”來做,圍繞中辦發〔20xx〕25號文件的“十項重點工作”來抓,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做好扶貧各項工作。
(四)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要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級班子,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健全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制度,對“一對一”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著力引導扶貧對象樹立“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意識,自力更生,增收致富。
(五)加強精準扶貧工作考核。20xx年起,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全區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內容,嚴格考核問責。主要考核各級黨委、政府扶貧目標任務完成、扶貧預算投入、駐村幫扶工作情況以及各行業各部門的扶貧職責落實情況等。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3
為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強化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切實做好“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根據《安徽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關于建立“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定點幫扶制度的實施意見》(皖扶組〔20xx〕1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及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扶貧開發系列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持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為根本,扎實開展結親結對幫扶貧困戶活動,確保圓滿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我局的精準幫扶目標。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精準原則。廣泛排查摸底,嚴格標準和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摸清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情況,精準確定幫扶對象,結親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到人,確保“扶真貧”。
(二)堅持幫戶原則。以貧困戶為單元,對每個貧困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開展結親結對幫扶,并因戶制宜確定幫扶內容,實行一定三年不變,不脫貧、不脫鉤、不走人,確保“真扶貧”。
(三)堅持發展原則。堅持扶志扶根扶本,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堅定發展定力,幫助貧困村、貧困戶落實改善生存生產生活條件、落實致富項目,發展增收產業、尋找增收門路、提升增收能力,通過發展加快貧困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三、幫扶內容
(一)改善生存條件。參與結親結對幫扶人員要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村貧困群眾,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幫助貧困村、貧困戶制定扶貧規劃,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實解決貧困戶出行、吃飯、穿衣、住房、子女上學、就醫等“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問題,幫助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存條件。
(二)發展增收產業。幫助貧困群眾出點子、想法子,共同謀劃發展新思路和新舉措,堅持以產業為支撐,因地制宜幫助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增收致富產業,尤其要幫助發展一批周期短、效益大、可持續增收的產業,努力探索構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長效機制。
(三)增強致富本領。加大貧困群眾教育培訓和轉移輸出力度,幫助貧困群眾成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農民,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將幫扶對象納入各項惠民政策保障范圍,促進貧困群眾盡快脫貧致富。
(四)提高幸福指數。堅持物的扶貧與人的扶貧有機結合,將精準扶貧結親結對幫扶貧困戶與開展依法治村、文明創建、文化進村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新農村建設。把改善貧困村貧困戶人居環境與提振精氣神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貧困地區“村美、業興、家富、人和、神氣”,不斷提高貧困群眾幸福指數。
四、幫扶方式
(一)參與幫扶人員。潁上縣地稅系統所有在編人員(女同志年齡在50歲、男同志年齡在55歲以上除外)。
(二)結對幫扶對象。潁上縣建潁鄉二龍村,共計158戶貧困戶。
(三)結對幫扶時間。20xx年至20xx年,一定三年不變,對象不脫貧、結親不脫鉤、幫扶不走人。
(四)結對幫扶方式。黨組領導結對幫扶3戶貧困戶。中層干部結對幫扶2戶貧困戶。其余在職人員每人結對幫扶1戶貧困戶。(詳見附表)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縣局成立精準扶貧結親結對幫扶活動領導小組,全面組織領導協調各方面工作。(文件另發)
(二)整合扶貧力量。各分局、各股室要按照“城鄉統籌、全面幫扶”的要求,實行“一對一”精準扶貧結親結對幫扶活動,統一整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便民春風行動”、“公益志愿者活動”、“獻愛心”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扶貧幫扶工作。
(三)落實幫扶責任。牽頭貧困村的局領導班子和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負責人對此次精準扶貧“一對一”結對幫扶負領導責任,全縣地稅系統所有在編人員為定點聯系貧困村和結親結對幫扶貧困戶的責任主體。各分局、各股室主要負責人要在縣局精準扶貧“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按照活動方案要求精心組織實施,確保結對幫扶見實效。
(四)嚴格督查考核。縣局將精準扶貧“一對一”結對幫扶工作納入重點督查督辦事項,實行嚴格考核,并將考核結果納入年終工作績效考核。對幫扶工作不到位、群眾滿意度不高的部門和個人,要嚴肅追究其主要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五)加強宣傳報道。各單位要將開展精準扶貧“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工作情況、文字、圖片資料,及時報送縣局精準扶貧“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辦公室(人事教育股)進行深入宣傳報道。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4
為認真貫徹落實“一個希望、三個著力”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興發展蘇區,早日讓老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這個總目標,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的決定》(贛發〔20xx〕10號)、縣委縣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蘆發[20xx]2號)的部署和要求,切實組織實施好我鎮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我鎮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xx》要求,結合“三嚴三實”等專題教育活動,改善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自力更生、開發扶貧”的方針,堅持“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格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新扶貧開發思路,以實現共同富裕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以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為工作對象,以增加貧困農戶的收入和改善貧困村發展環境為目的,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施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責任制,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改善發展環境,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則
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注重把握“五個結合”和“四個統一”的原則:即幫扶規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相結合,短期扶持與穩定脫貧相結合,開發扶貧與保障扶貧相結合,扶持發展與提高素質相結合,政府引導與全社會參與相結合;統一領導、統一思想、統一部署、統一行動。全鎮干部要把思想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嚴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計劃,按照統一步驟,統一幫扶行動,完成規定動作,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協調有序開展。
三、目標任務
20xx年底我鎮按國家標準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651戶1656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432戶1291人;無勞動能力219戶365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從20xx年起實施精準扶貧,用2年時間,對上述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規劃到戶、措施到戶、責任到人”精準幫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等精準扶貧措施,為我鎮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堅實基礎。到20xx年穩定實現貧困對象“兩不愁、三保障”,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通過精準扶貧幫扶到戶的實施,使被幫扶的貧困戶有自我發展和穩定收入的主業,并實現穩定脫貧;在全鎮達到“七個確保”目標:一確保貧困戶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三確保貧困戶家庭能參與當地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四確保貧困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不輟學;五確保考上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家庭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六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勞動力能參加免費職業技術培訓;七確保每一貧困戶學會一至二門種養技術或者手工加工技術,提高種養勞動技能。
四、工作內容
(一)精準識別
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
(1)核準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采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xx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并納入扶貧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
(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準,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臺,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
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采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
3、建立幫扶臺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臺賬,幫扶臺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
(二)精準施策
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辦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
(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采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xx元以上;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xx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占比40%以上;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xx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于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于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xx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
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
(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愿、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xx年—20xx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
(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后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
(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準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辦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
(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準。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
(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
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
(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并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
(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并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xx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
(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于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準,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
(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藥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癥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
(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并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
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
(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xx年是“”收官之年,也是“”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采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后備干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后備干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實行科級領導干部(含后備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愿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采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干部(含科級后備干部)、1名鄉鎮駐村干部、1名村干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后備干部)干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干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干部每月要不少于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后備干部)干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后備干部)干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xx元的標準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干部(含科級后備干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于生活開支。
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
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
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
9、引導行業扶貧。
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帶、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后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藥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藥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鎮黨委、政府成立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韓偉強同志任領導小組組長,林江同志任第一副組長,王春妍、易培勇、易紹斌、王雄、易志鵬、丁春艷、馮芳貴、吳彬、羅偉章、王儉、胡菲等同志任副組長,鎮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各村(處)要把精準扶貧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堅持抓好扶貧開發重大問題的研究、難點問題的協調,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推動精準扶貧取得更大成效。
(二)建強隊伍,竭力幫扶。加強扶貧工作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扶貧工作保障機制,切實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幫扶干部拿到名單后,要攜帶幫扶聯系卡及時與村(處)以及幫扶對象取得聯系,摸清底數,找準“貧”因,盡早進入角色,開展幫扶工作。要嚴明紀律,幫扶期間需自帶伙食費,不得加重村上負擔。
(三)密切配合,強化協作。鎮機關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發揮行業和職能優勢,銜接縣直部門從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信息等方面為貧困村、貧困戶提供扶持,確保幫扶措施和任務的落實。要切實加強溝通協作,鎮民政所要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全面推進。
(四)加強班子,夯實組織。村級基層組織要切實發揮主力軍作用,利用這次幾十個縣直部門掛點機遇,多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和支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加強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五)科學評價,強化考核。科學制定考核細則和扶貧開發考評辦法,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評體系,實行一季一調度,半年一小結,一年一考核;落實督查問效制度。對在扶貧開發中工作突出、減貧效果明顯的給予表彰和獎勵,對扶貧工作重視不夠、推進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進行責任倒查,視其情況給予警示提醒、組織處理或者紀律處分。
(六)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弘揚關愛文化,關心貧困群眾。要加大對精準扶貧的宣傳力度,特別是要注重選樹典型,注重宣傳勵志脫貧,加大能人致富宣傳力度,營造濃厚工作氛圍。鎮黨委、政府每年將評選10名“先進幫扶干部”,予以表彰。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5
為了把全省“1236”扶貧攻堅行動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根據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xx]25號)和國務院扶貧辦等七部委《關于印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國開辦發[20xx]30號)的具體要求,結合我省扶貧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就是通過對貧困村、貧困戶的準確識別并建檔立卡,全面掌握貧困人口的數量、分布、貧困程度、致貧原因、脫貧門路、幫扶措施和幫扶責任等,使所有扶貧措施與貧困識別結果相銜接,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對扶貧對象精準化識別、對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對扶貧目標精細化管理、對脫貧責任精準化考核,改“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扶真貧、真扶貧,確保如期穩定脫貧。主要包括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
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村和貧困戶有效識別出來,并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是指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村和貧困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是指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為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精準考核是指對貧困村和貧困戶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對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情況的量化考核,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二、基本內容
1、范圍精準。以六盤山片區、秦巴山片區和藏區“三大片區”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區為主戰場,統籌17個插花型貧困縣區。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貧困人口分布情況,確定扶貧攻堅重點區域(片、帶、村)。
2、對象精準。按照省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制定的《甘肅省20xx年度扶貧對象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要求,20xx年底全省6220個貧困村、552萬貧困人口,是扶貧攻堅的主要對象。
3、任務精準。按照全省和各市(州)、縣(市、區)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貧困實施方案,進一步把減貧目標和脫貧時間表細化到每一個貧困村、每一個貧困戶。
4、目標精準。各地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圍繞“一個核心”和“兩不愁、三保障”,把實現“六大突破”的攻堅任務,落實到每一個貧困村、每一個貧困戶。
5、措施精準。各項扶貧措施要與建檔立卡掛鉤,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堅。每個貧困村都要有扶貧規劃、脫貧計劃、工作臺帳;要有省、市、縣領導聯系、有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有龍頭企業帶動、有科技人員指導、有金融網點覆蓋。每個貧困戶都要有基礎臺帳、幫扶計劃、脫貧措施;要有增收項目、有資金扶持(包括財政資金、金融資金和其它幫扶資金)、有干部聯系幫扶。
6、責任精準。要緊緊依托“雙聯”工作平臺,深入推進扶貧攻堅與“雙聯”行動的深度融合;片區縣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各級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所有承擔扶貧任務的部門、單位,都要把貧困村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把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作為主要扶持對象,聚精會神地實行精準扶貧。要用是否“進村入戶”來衡量和甄別是否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要把貧困村、貧困戶收入增長、按期脫貧作為業績考核的主要依據;凡使用扶貧資金的部門、單位、企業、項目,都要有到村到戶到人的扶貧措施,承擔相應脫貧任務,向群眾交“扶貧帳”。
三、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精準化識別
通過建檔立卡,把真正的扶貧對象和扶貧對象的準確信息摸清摸準,為精準扶貧提供可靠依據。
1、對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五清”。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的標準、規模,對全省552萬貧困人口逐戶調查摸底,填寫《貧困農戶登記表》,通過“兩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農戶。在此基礎上建立檔案,做到戶有《扶貧手冊》,省、市、縣、鄉、村有接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的信息管理平臺。
--摸清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建立基礎檔案,做到“底數清”。
--摸清脫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建立問題臺賬,做到“問題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幫扶措施,制定幫扶計劃,做到“對策清”。
--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實行“四定兩不”,即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做到“責任清”。
--逐戶制定脫貧計劃,確定脫貧時限,做到“任務清”。
2、對貧困村建檔立卡,做到“六有”。按照貧困村建檔立卡的標準、規模,對貧困村逐村摸底調查,通過“一公示一公告”確定貧困村,填寫《貧困村登記表》,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做到:
--有村情檔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貧困狀況、收入水平等。
--有問題臺賬。包括主要制約因素、以往扶持情況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等。
--有需求清單。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項目清單。
--有村級規劃。包括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人力資源開發等實施計劃。包括貧困戶增收產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計劃、金融支持計劃、龍頭企業覆蓋帶動計劃、科技單位和人員技術指導方案等。
--有領導聯系、單位幫扶、干部駐村工作臺帳。
--有村級綜合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和增收計劃、脫貧時限。
(二)集中力量,針對性扶持
各類扶貧資源要以建檔立卡為依據,對準目標、選準項目,整合力量集中解決制約貧困村發展、貧困戶增收的瓶頸問題。
1、專項扶貧要進一步提高精準性。整村推進、互助資金、“兩后生”培訓等扶貧項目要率先實現精準投放、精細管理,把項目、資金與建檔立卡結果緊密聯系。到20xx年,整村推進項目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并大力實施整鄉、整流域、整產業連片開發;到20xx年,互助資金加上“中和農信”小額貸款要實現對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全覆蓋;從20xx年開始,“兩后生”(“雨露”計劃)培訓實行對58個片區特困縣和17個插花貧困縣貧困家庭全覆蓋;到20xx年,馬鈴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藥材、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和增收項目要實現對所有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
2、行業扶貧要進一步增強針對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行業部門要發揮各自優勢,把貧困村作為“項目區”,把貧困戶作為“項目單位”,按照“渠道不變、資金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各做一盤菜、共辦一桌席”,“多管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形成攻堅合力。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不僅要到村更要進村入戶,重點是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產業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項目,要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安排項目、投放資金、檢查效益、承擔脫貧任務。
3、社會扶貧要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各類社會扶貧資源向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聚集。積極協調中央國家機關定點扶貧單位,將貧困村、貧困戶作為主要工作對象,重點解決突出矛盾和迫切問題;深化和拓展東西扶貧協作,推進天津、廈門等省外發達地區的市縣鄉村、企事業單位與我省貧困縣鄉村結對幫扶;充分發揮“雙聯”行動的載體作用和與扶貧工作同質、同步、同向、同力的平臺作用,使“雙聯”工作隊和“雙聯”干部成為“精確滴灌”的管道;進一步推進企業參與扶貧攻堅,深化“民企隴上行”行動,通過資源開發、技術培訓、產業培育、市場開拓等形式,大力開展“村企共建”,將貧困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產品優勢;積極引導社會組織扶貧,支持鼓勵社會團體、基金會、協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各類社會組織與貧困村一對一、與貧困戶手拉手幫扶;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文聯、科協等各方面力量,通過愛心捐贈、結對幫扶、開展扶貧志愿者行動等方式,參與貧困識別、扶貧調研、支醫助教、文化下鄉、科技推廣等扶貧活動。通過設立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臺和社會愛心捐助平臺,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信息為基礎,建立精準化、規范化的社會扶貧資源配置機制。
4、金融扶貧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圍繞貧困村和貧困戶,加快路、水、電、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步伐,為金融服務修渠引水;通過建立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小額信貸保險等機制和加大貸款貼息等方式,為貧困群眾貸款保駕護航,確保貧困戶貸得著、用得好、還得上。金融部門要將服務網點向貧困鄉鎮和貧困村延伸,確保到20xx年,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機構(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務;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擴大支農再貸款、縮小存貸差等金融手段,鼓勵和引導金融資金流向貧困地區;要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在擴大扶貧小額信貸、“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農耕文明貸款、草食畜牧業和設施蔬菜產業貸款規模的基礎上,為貧困戶量身設計金融產品和服務,力爭到20xx年,為有勞動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貸款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提供3-5萬元、期限3年以上的小額信用貸款,扶持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要做好政府部門與金融部門的工作對接,按照“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安排部署,共同研究確定金融扶貧支持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和扶持對象,建立金融機構與扶貧部門聯合調研、共同論證、聯席會議、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長效聯動機制。
通過以上措施,努力實現:
--“五到村”:目標任務到村、規劃計劃到村、項目資金到村、幫扶責任到村、監測管理到村。實現“七有”:有主導產業、有專業合作社、有教學點和衛生室、有敬老所和幼兒園、有綜合性村民活動場所、有金融網點覆蓋、有綜合商業服務、有良好的村容村貌。
--“六到戶”:結對幫扶到戶、脫貧計劃到戶、項目安排到戶、產業培育到戶、跟蹤監測到戶、效益落實到戶。實現“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飲水,有基本農田,有增收產業,至少一人有技能資質證書,有基本社會保障,實現家里有余糧,手頭有余錢。
--“七到人”:“兩后生”等學歷型技能培訓落實到人,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費和助學金政策落實到人,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落實到人,農村低保、新農合、五保供養等政策落實到人,計劃生育獎勵政策(如少生快富工程)落實到人,增收產業技術培訓落實到人,創業性、開發性、公益性就業崗位安置措施落實到人。
(三)實時監測,動態化管理
以甘肅扶貧信息網絡為依托,建立上聯“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下接貧困縣、鄉、村的“一平臺、兩系統”扶貧對象動態化信息管理體系。
1、建立貧困戶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以村為基本單位,設立村級信息監測管理平臺,每個貧困戶逐戶建立收支臺賬,常年記錄,每年底在村內公示,接受監督。每年對貧困戶幫扶措施落實情況和效果進行評估總結,對收入變化情況進行核算分析,及時更新有關數據,準確掌握脫貧情況。
2、建立貧困村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以貧困戶動態化信息管理為基礎,各縣(區、市)建立信息監測管理平臺,對貧困村扶貧項目實施、扶貧任務完成、收入增長以及脫貧目標實現等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每年更新一次。
3、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建立全省扶貧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上下之間,扶貧系統內部,扶貧系統與行業部門、金融機構、幫扶單位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為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及時提供準確數據資料,使其明確扶持對象,掌握著力重點。
(四)落實責任,精準化考核
1、完善制度。進一步完善對市(州)、縣(市、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扶貧業績考核、對相關部門扶貧工作考核以及對片區縣和插花縣扶貧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辦法,增設精準扶貧考核的內容、指標,落實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全面建立以精準扶貧為導向的獎懲機制。
2、細化責任。把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六大突破”的各項任務和增收減貧目標分解到各級各部門,落實到具體責任人,實行定位、定量、定時的精細化考核,獎優罰劣,確保幫扶措施和責任落到實處。
3、強化措施。把建檔立卡的質量、與到村到戶到人項目的銜接情況、動態管理情況等,作為考核扶貧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據和資金分配因素之一,與業績考核、資金分配、項目安排直接掛鉤。
4、加強平時考核和過程考核。充分利用“一平臺、兩系統”,建立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信息查詢、項目跟蹤、資金監管、意見反映、舉報投訴等實時監測考核機制。通過隨機抽查、抽樣調查、現場督查等方式,加強對整村推進、互助資金、小額信貸、技能培訓等扶貧項目實施過程的檢查,及時發現、分析研究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實施精準扶貧,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確要求,也是貧困群眾的熱切期盼。通過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變“大水漫灌”為“精確滴灌”,必將從根本上解決扶貧工作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指向不準、針對性不強等老大難問題,使整體推進與扶貧到戶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確保扶貧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各級黨委、政府和參與扶貧開發的部門、單位、企業、組織,都要從我省“四個尚未根本改變”的省情實際,充分認識精準扶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領導、靠實責任,組織動員各方面力量,一切工作圍繞貧困村、一切措施針對貧困戶,幫助扶貧對象盡快脫貧致富。
2、完善體制,明確責任。堅持省里統一領導、部門密切配合、市州協調推進、縣為責任主體、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體制和扶貧開發目標責任制。省級主要負責政策研究、規劃指導、監督檢查和績效考核等工作;市州主要負責項目審查備案、資金項目監管、進度監測、監督檢查、績效考核等工作;縣級是管理的主體,負責規劃編制、計劃審批、資金使用、項目實施、檢查驗收等工作;鄉鎮主要負責政策宣傳、群眾發動、任務落實、組織實施、監測統計等工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修訂完善扶貧項目、資金的各項管理制度、辦法、實施細則等,使管理方式、程序、內容更加符合精準扶貧的要求。
3、因地制宜,分類指導。58個片區特困縣特別是“兩州兩市”中的特困縣,要根據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實際情況,打好“整體戰”,重點瞄準貧困村實施精準扶貧。17個插花貧困縣和其他11個縣,貧困人口少而且分散,應實行到戶到人的精準扶貧,打好“殲滅戰”,定點消除。到戶扶貧要差別化對待,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戶實施產業覆蓋和技能培訓,使他們增加收入;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發揮低保等社會保障措施的“兜底”作用,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在全面抓好全省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確定具有代表性、基礎工作較好的臨洮縣、康縣、清水縣、靜寧縣、寧縣、卓尼縣、康樂縣、天祝縣等8縣為精準扶貧示范縣,總結經驗,示范帶動。
4、健全制度,強化監管。建立扶貧系統項目監管責任人制度。省、市、縣三級扶貧辦主要領導對項目監管負總責,分管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相關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監管的主要內容是到村到戶到人項目的資金使用、項目實施、效益發揮和群眾受益等情況。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開展項目監管工作,掌握項目啟動、資金到位和項目進展等情況,認真研究到村到戶到人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不斷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果。直接責任人要對項目日常監管工作和“一平臺、兩系統”動態管理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負責,要認真、按時、高質量地完成各項監測管理任務。
5、建立干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以縣為單位,在6220個貧困村全面實行駐村扶貧工作隊制度。在現有“雙聯”行動確定的幫扶關系基礎上,為每個貧困村選派3名以上有事業心、有經驗、有能力、有市場經濟頭腦,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組成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工作,任期3年。工作隊協助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扶貧規劃、增收計劃和脫貧計劃,協調幫扶資源,組織項目實施,監督資金使用,監測項目效益;幫助貧困村建立互助資金協會和專業生產合作社,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程度;深入農戶宣傳政策、傳播知識、推廣技術、發展增收項目、拓展增收渠道;協助金融機構開展貸前調查和貸后管理,落實各項惠農貸款和扶貧小額信貸,解決貧困戶發展資金短缺問題。省扶貧攻堅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制定《駐村扶貧工作條例》,確定工作任務,建立培訓考核、激勵約束機制,確保隊長明確、隊員落實,紀律嚴明、作風扎實,工作得力、成效顯著,使扶貧工作隊成為群眾歡迎、干部滿意的脫貧“催化劑”和致富“助推器”。
6、加強基層扶貧隊伍建設。加強縣、鄉扶貧隊伍建設,適應精準扶貧工作需要。58個片區縣扶貧部門要設立專門的內設機構,負責對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的日常監測管理工作;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設立扶貧工作站、配備扶貧專干,負責建檔立卡、數據監測、資金監管、項目管理、績效考核、典型總結推廣等工作;貧困村要進一步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通過下派、引進、選調大學生村官、干部掛職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等方式優化充實村級班子,提升村干部整體素質,形成堅強的戰斗堡壘,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村級精準扶貧幫扶措施范文 篇6
為適應新形勢下扶貧開發工作的需要,創新扶貧開發模式探索通過對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進行扶持帶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方法、新途徑,建立扶貧龍頭企業項目貸款貼息推進扶貧效益不斷提高的新機制,逐步形成國家扶持、項目助推、龍頭加盟、農戶受益,并產生帶小、扶強帶弱、扶貧帶農的開發效果。根據黔南扶貧開發局[20xx]34號文件要求,特制定扶貧責任書如下:
一、責任范圍及目標
凡向縣扶貧辦、縣財政局申請20xx年度扶貧項目貸款貼息資金的企業,在項目實施內必須切實履行以下扶貧責任:
(一)企業在縣內建設所屬種植原料基地不少于2500畝;
(二)企業在項目實施期內直接帶動農戶數應不少于800戶2300人;
(三)項目實施期內招聘貧困戶用工不少于30%;
(四)企業向所屬原料基地收購原料應采取合同訂單或保護價收購方式,以解決農戶賣難問題。
(五)企業在項目實施期內,不能出現有拖欠職工工資或對農戶產品壓價或其它方面的投訴。
(六)企業應確保把項目資金切實用于能扶持和帶動貧困戶增加收入的扶貧項目。
二、考核評審
(一)企業應主動接受縣扶貧辦、縣財政局在項目實施期內對扶貧效益的跟蹤檢查。
(二)企業在實施項目結束后的30日內,應向縣扶貧辦、縣財政局寫出項目實施情況報告。
(三)項目實施結束后,縣扶貧辦、縣財政局要對企業實施項目的情況進行評審,對實施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企業繼續推薦項目扶持;對帶動效益差,社會反映還良的企業取消次年度申報項目資金的資格。
三、附則
本扶貧責任書一式三份,縣扶貧辦、縣財政局、扶貧龍頭責任企業各執一份。經三方簽字蓋章,并經縣扶貧辦、縣局對我扶貧企業申報項目進行評估同意后生效。
項目監督主管部門:
縣扶貧辦(章)
20xx年X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