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報告(精選31篇)
課題研究報告 篇1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二、課題界定
三、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六、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七、課題的研究內容
八、課題研究成果
九、遺憾和思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課題背景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胡同!”(<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后,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布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于20xx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敘、說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課題研究報告范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課題界定
關于“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范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強調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的培養;
3、強化了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
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于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預設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對象,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學校里,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對象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課題研究報告范文。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支撐
多元智能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能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能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加德納認為,相對于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能強項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能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課題研究報告 篇2
20xx年8月至20xx年4月,我們大興中學語文組在原有探索的基礎上,對“中考作文升格途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經過10個月的有效訓練及按部就班的實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過程
問題的提出:
本課題主要著眼于中考作文提升檔次的研究,探索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途徑,尋求中考作文升格的有效方法。
中考作文不僅決定著語文的成績,也決定著學生的命運,根據調查,每年都有相當一批學生臨場發揮失常,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夠穩定,更多的是因為學生對寫作心中無數,拿不穩吃不準。怎樣才能使學生在作文的寫作中做到心中有數,既高效又穩妥,實在是值得特別關注并加以認真研究和探討的。我們根據多年來中考所出現的諸多因素的分析發現:
造成學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不外乎:
1、給出“話題”,擬不出富有新意的、先聲奪人的“妙”題“佳”題。而題目恰恰是首先進入閱讀者眼簾的,若不能亮人眼目,定會遭人漠視。
2、結構平淡無奇,嫁接組合不見新意;柳暗難逢花明,尺水之間掀不起波瀾。
3、語言或晦澀,毫無光彩,或普普通通,沒有個性,不能吸引人。
針對此種情況,我們結合教學的實際,讓學生通過完整的訓練,在審題、組材、語言的運用乃至于表達的技巧和方法的運用方面都能得到突破,贏得發展,提升檔次,從而在中考中立于不敗之地。
研究過程:
我們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關材料,調整學生心理,賦予學生創新的信心和理念。
這一過程主要通過實際的調查,考察了學生作文的現狀,摸清了學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學生心理,對學生進行了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樹立自信,堅定創新的理念。
從網上下載了一批優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價值的作文資料并加以優化,進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資源。
相關調查材料見附件。
2、具體實踐,落實寫作。
按部就班,完成預設的初三基本的訓練文題,進行了作文的一般訓練,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認認真真的書寫,細心的審題,合理的選材等),形成扎實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于實際訓練中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形成創新的理念和意識,為后面的綜合訓練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用三個月的時間,16次訓練,完成三個專題:
“巧妙擬題,閃亮你的眼睛。”
“精巧結構,震撼你的心魄。”
“個性語言,陶醉你的情懷。”
三個訓練,使之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梯次遞進,綜合延伸。大面積提升學生中考作文水平,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和方法,使作文的檔次升格,提供一批范文,化解迷津,提供一些方法,登堂入室,強化訓練,一步步臻于化境。
詳細材料見附件一:《輕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訓練全過程》
3、材料整合與分析
針對訓練及相關材料進行細致的分析并加以總結,歸納篩選,找出經驗和不足。
二、研究結果及成效分析
(一)研究成效:
1、學生受益
由于我們計劃周密,安排妥當,學生從切實的訓練獲益匪淺,其寫作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
思路更開闊,不再局限于身邊人,身邊事,同學生病老師幫,一分錢拾來拾去,不是宿舍便是伙房。由身邊而社會、自然、宇宙……無不可入視野之事,無不可寫作之內容。
文筆清秀了,清詞麗句迭出,妙言巧語皆是,不再覺得寫作是一件苦事、累事、煩瑣事。
創新的意識和欲望增強了,學生有了創作的沖動,寫作的欲望,不用再一切靠老師指點,不撥不動。
語言成熟了,個性化的語言讓每一個同學都與眾不同,各有魅力,盡展風彩。
有了強烈的探究意識,學習的氣氛濃烈了,不僅寫作如此,連帶帶動了其他學習,使學生增強了主動性,為未來個人的發展,尊定了好的基礎,部分學分自己組稿、自己投稿且收獲頗豐。
第一次調查大部分學生不知功夫該下在何處,特別是對題目的擬制,無人去作專門的思考。
結構的安排,隨意現象較嚴重。
而個性化的語言,更不愿涉足。
經過訓練,90%以上的學生不僅知道功夫該下在何處,且能措置得當,著力打造亮點。
2、教師受益
課題的研究,使教師積累了經驗,總結了得失,更密切的關注教學、關注教改,有效提高了個人素質,不僅視野開闊,理論素養提高,教學理念更新,還密切了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同臺競技,教師的威信無形中提高了,教師成為新課改的實施者、推動者和創造者,部分教師深鉆猛挖,多方尋求,寫出了一批高質量的稿件。
3、學校:學校受益
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帶動了一大批教師不同程度的參與,他們或提供資料,或整合資源,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全校的研究風氣為之一新。玩游戲的少了,無所事事的少了,不僅減少了一些無益的扯皮現象,還帶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研究成果:
1、在本課題研究期間,有《打造亮點引人注目》發表于《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一枝紅杏出墻來——例談話題作文的擬題藝術》發表于《中學語文報》;《開發這一片沃土》發表于《語文學習報》;《巧擬·妙扣·活引》發表于《初中生優秀作文》。同時撰寫一批語文教學、作文教學的研究論文多篇,積累了相當一批寫作材料。
2、研究期間學生創作出富有創意的個性鮮明的文章多篇,創作字數達數十萬字。《零點調查——關注》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發表于《初中生閱讀世界》;《責任是什么》發表于《作文導報》。
3、學生多人在《語文天地網》創設個人發表頁。
作文的寫作盡管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并不是無跡可尋,無處下手,只要抓住關鍵,由此入手,就完全可使你的文章得以改觀。作文的升格是指在原來基礎上的提高,更要抓住關鍵。一般來說考場作文之所以能引起改卷老師的青睞,首先要有獨特新穎的標題,讓人一見傾心,難以割舍。其次,是新奇別致的結構,使人握腕,為之稱道。再就是鮮活的個性化的語言,叫人涵詠再三,心向往之。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加以訓練,不必占用相當多的時間,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學生即可以大大提升作文的水準,在中考中顯露頭角,脫穎而出。
1、擬制新穎別致的標題,
2、創新富有情趣的結構,
3、展示個性化的鮮活語言。
訓練循環往復,突出中心,逐步提高,愉快作文,輕松升格。應該說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大面積提升了學生的作文水平,從中考一練可以看得出來,90%的學生的作文均較理想。
當然,無須諱言,由于初三時間緊、任務重,有些作文的教學任務受到了沖擊,部分影響了訓練的效果。這些當在以后的訓練和研究中予以關注,更恰當的安排訓練的步驟。
本來想通過訓練編輯一套完備的合理、有序、實用性強的作文材料,為以后的學生作文輕松升格提供訓練材料,但受條件的限制,特別是理論水平的影響,未能如愿,當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補其不足,使材料更豐富、更詳實、更有實用價值,且具備相當的理論水準。
三、問題思考
課題主要解決的是形式上的問題,而作文卻不僅僅是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沒有鮮活的內容、深邃的意境、火熱的情感,形式也就毫無意義和價值,所以作文的升格還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審視,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去更新觀念,不斷的提升理論素養,以更充實的儲備,去參與、去實施,這樣才能游刃有余的駕御訓練,研究新的途徑,開拓新的渠道,為作文教學開創爽朗的新天地。
本課題主要面對的是初三學生,那么初一、初二是否也可以進行呢?若進行應注意哪些問題?其心理發展、材料儲備、語言歷練需要解決哪些問題?其課堂的設計是否可借鑒初三模式或另辟蹊徑,從其他方面入手?
總之,作文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拓展。我們相信,只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有一個不停思考的大腦,有堅持不懈的毅力,那么作文研究必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四、參考文獻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縣教科室張銳主任的指導,參閱或借用了《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報》、《中學語文報》《語文學習報》等多家教育教學雜志的文章,在此一并致謝!
五、主要附件目錄
1、《輕松升格愉快作文——中考迎考作文訓練全過程》
2、《打造亮點引人注目》《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3、《一枝紅杏出墻來——例談話題作文的擬題藝術》《中學語文報》20xx
4、《開發這一片沃土》《語文學習報》20xx
5、《巧擬·妙扣·活引》《初中生優秀作文》
6、《零點調查——關注》及《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初中生閱讀世界》;《責任》發表于《作文導報》。
課題研究報告 篇3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走向教學與課程特色的構建,從而越趨綜合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挖掘幼兒的潛能,構建符合幼兒發展特點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成為我園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標。圍棋作為一種優秀的教育資源,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引導幼兒走進黑白世界,感受快樂圍棋,成為我園教師研究的熱點。
一、問題的提出
大背景:新世紀之初,教育改革越趨多元化。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如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是幼兒園研究的著眼點和著力點。20xx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在這一精神的指引下,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更應注重它的多樣性、豐富性、教育性,為培養新世紀的創新人才打好基礎。
圍棋活動是我國的國粹,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早在五十年代,陳毅同志就曾指出:圍棋活動可以鍛煉人的頭腦和品格……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將圍棋引入課堂,國內外不乏先例。許多中小學開設了圍棋課,一些業余體校開辦了圍棋班,韓國在大學開設了圍棋專業,上海羅山幼兒園以圍棋為特色開展活動。圍棋不僅有助于人的智力發展,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有著重要作用。圍棋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一種培養學生素質的途徑而被引入課堂,但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國內外研究不多,特別是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價值與方法的研究,幾乎沒有可借鑒的資料。
小背景: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幼兒園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園本課程,逐步形成既能體現現代的、多元的、科學化的教育體系,又富有地方特色和幼兒園的個性特點。我園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也逐步開展了一些課題研究,部分課題在省、市、縣立項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近年來,我園把“科研興園”放在首位,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著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師資隊伍,因而課題研究成為我們全園工作的核心和重點。
我縣群眾圍棋近年來得以大力推廣,各種棋社、圍棋培訓班、圍棋興趣小組如雨后春筍。社會的氛圍、家長的重視使得幼兒圍棋教育得以迅速發展。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建立在反復、機械練習的基礎上,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只是部分兒童。如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國粹,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圍棋,我園課題組提出了《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幼兒潛能的研究》這個課題,并制訂了研究方案,倡導培養興趣、潛能、輕松學棋、普及圍棋。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直接目標為: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以圍棋活動作為人的主體發展的中介和手段,探索挖掘圍棋內在的教育價值,研究開發幼兒潛能的途徑和方法,發揮圍棋獨特的育人功能。
本課題研究的間接目標為:讓幼兒了解圍棋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激發幼兒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激發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掌握初步的圍棋技能,培養幼兒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本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一,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其二,以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為主要形式;其三,以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持續反思為基本手段。
2.調查法:
(1)對研究對象的現狀調查。在研究初始階段,我們對研究對象的興趣、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后開展圍棋活動。
(2)同類課題的現狀調查。在開展研究活動之前,我們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調查;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同類課題的研究情況,并進行了分析,以資借鑒。
3.測量統計法:在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對研究對象以及部分非研究對象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前測查;在一輪研究結束后,我們再次進行了后測查。
4.個案研究法:在開展圍棋活動時,我們隨意抽取部分幼兒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對他們在圍棋活動中的情況作跟蹤記錄、分析與記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5.家園協同法:努力在幼兒園、家庭中共同創設圍棋氛圍,保持圍棋活動開展的長期與有效性,激發幼兒、教師、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共同學習圍棋。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四、研究操作
在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確立以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初步構建幼兒學圍棋的活動框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適當進行調整,將小班幼兒也納入研究對象,積極開展研究活動,初步探索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
1. 確立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
圍棋具有科學和藝術相融、智慧和靈性相啟、意志和品格兼顧的特性。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多少圍棋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圍棋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因此我們著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激發幼兒圍棋興趣的前提下,開發幼兒的潛能,即注意力、記憶力、控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開發;二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即講棋道,守規則,講禮節,勝不驕,敗不餒。
2. 構建幼兒園圍棋活動的框架。
為了形成規律性的圍棋活動組織體系,我園構建開展圍棋活動的框架如下:
家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3. 探索幼兒園圍棋活動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不僅是為了讓幼兒學會下棋,更重要的是發展相關能力,我們開展圍棋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圍棋知識:包括圍棋基礎知識、圍棋規則、圍棋對弈常識等。
圍棋相關活動:圍棋禮儀;圍棋品德;圍棋心理等。
圍棋歷史與現實:圍棋起源;圍棋發展;圍棋名人;圍棋賽事等。
圍棋與其它學科:與數學、體育、美術等學科的融合。
4. 嘗試開展圍棋活動的各種方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方法。我們為開展圍棋活動而精心設計了多種游戲,在玩圍棋的過程中開發幼兒潛能,發展幼兒個性,促進每一個幼兒在不同層次上提高。
(2)觀察法: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運用觀察感知棋形特點、著法、位置、變化等,使幼兒在自我調整的狀態中得到發展。
(3)想象法:想象是促進幼兒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將圍棋材料、棋形及變化借助想象,以進一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4)對比法:對比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將圍棋活動的不同結果呈現出來進行比較、分析,鍛煉幼兒判斷能力。
(5)練習法:練習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我們主要通過提供棋譜幫助幼兒進行相關問題的練習。
(6)評價激勵法:評價是圍棋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圍棋活動的評價不僅包括對幼兒對弈結果的評價,還包括幼兒在活動的表現。幼兒需要得到教師、同伴的贊許和激勵,對失敗的幼兒也要就某一方面進行鼓勵。
5. 探索幼兒圍棋活動的主要模式:
(1)專門的圍棋教學活動:每周安排1~2課時,在圍棋室由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圍棋的基礎知識。
(2)區域活動中圍棋對弈:在班級開辟的圍棋區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邀請同伴下棋。
(3)在其它活動中滲透圍棋: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和游戲活動中滲透圍棋禮儀和棋藝。如:在操場上畫上大棋盤,讓幼兒在玩體育游戲中鞏固圍棋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用棋型讓幼兒認識圖形和練習計算;在各類游戲中運用圍棋禮儀等。
(4)參加、觀摩園內外圍棋邀請賽:定期組織園內喜愛圍棋的幼兒進行比賽,提高棋藝,陶冶情操;帶領幼兒觀摩并參加縣內外的圍棋比賽,感受氛圍,提高棋品、棋藝。
(5)參加社區圍棋活動:定期、不定期與社區人員對弈,研討圍棋活動,增進交流與合作。
五、研究成效
1. 開發幼兒潛能,幼兒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圍棋活動開展并不是要讓幼兒掌握高深的棋藝,其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并以此為載體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發展。
(1)活動興趣顯著增強。通過開展活動,愛好圍棋的幼兒越來越多。圍棋雖然以抽象思維為主,但是通過形象化的活動方法,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活動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游戲活動時爭相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對弈時你爭我趕;在比賽時大膽落子……幼兒盼著圍棋學習活動,在區角活動時爭著取棋具,平時交流的話題也常有圍棋。
(2)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首先,圍棋能促進智力的發展:棋盤的位置名稱需要記憶,棋的多少需要計算,棋的形狀需要觀察:勝負判斷需要分析;探討圍棋問題需要表達等,這些對于正在發展關鍵期的幼兒都能發揮良好的教育效應。其次,圍棋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圍棋禮儀可以修身;圍棋對局可以鍛煉意志力;圍棋的勝與負可以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等。此外,圍棋活動還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愛護和認真整理圍棋用具的習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遵守規則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尊敬對手的品德;勇敢拼搏的精神等。
圍棋活動能充分開發幼兒的潛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方位性,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它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經過三年的圍棋實驗研究,幼兒的智力顯著提高,情緒情感積極高漲,堅持性、求知欲、好勝心、意志品質較研究前顯著增強,部分幼兒得以彰顯特長,多名幼兒獲得圍棋段位證書。
2.提高教師組織活動的水平,教師科研能力有所增強。
在課題研究的三年里,教師們勤學習,苦鉆研,同探討,共研究,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主要表現為:
(1)教育觀念和行為的更新。課題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表現為改善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駕馭課堂的能力逐步提高,從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2) 教師圍棋專業技能與組織活動能力的增強。圍棋活動需要一支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從不懂圍棋到走近圍棋,從掌握基礎知識到成為圍棋行家,逐步成長為愛圍棋、懂圍棋、能下棋的能手,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和指導幼兒活動。
(3) 重視總結與交流。課題開展以來,教師們不僅重視研究實踐,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逐步提高。
3. 促進家園共育,推動家長對圍棋活動的配合。
在開展研究活動的同時,我園一直關注家長在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家園共育的活動網絡。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效果,我園通過專題講座、發放圍棋教材、設置宣傳欄、開展觀摩活動、組織家長教師幼兒對抗賽等,努力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部分家長有一定的圍棋基礎,他們除了自覺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外,同時成為我園的“家長志愿者”,幫助我園解決研究中的專業問題。因此三者都是活動的主體,通過圍棋共同成長、相互學習,一起收獲成功。
4. 促進幼兒園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園以科研興園取得了很大成績,教師素質顯著提高,科研意識顯著增強,以圍棋教育為主要特色的辦園模式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幼兒園在本地區知名度高,生源充足。
六、討論問題
1. 圍棋活動開展中男女性別差異造成的不均衡。雖然我們十分注重活動組織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采用分組教學,但是女孩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沒有男孩高。
2. 幼兒成長需要與教師在圍棋專業水平的矛盾。幼兒園教師掌握了圍棋基本知識和棋技,并能用以指導幼兒園的圍棋活動。但是,部分幼兒的圍棋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教師的指導水平顯得滯后,有點力不從心。如何培養高水平的圍棋幼師隊伍,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總而言之,圍棋讓我們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圍棋活動促進了教師、幼兒、家長的共同成長。課題研究促進我園的活動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我們的研究步伐將永不停息,促進辦園品位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課題研究報告 篇4
個案案主:四年級第二小組
成員:
趙雅琪,女,10歲。班級副班長,成績優秀,性格活潑開朗,愛發言、善思考,學習興趣高,家庭對學習極為重視。樂于助人,熱心班級事務。
蔣永磊,男,11歲。成績較差,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母親在外地工作,父親忙于工作。平時跟著爺爺奶奶。學習熱情不高,有時完不成家庭作業。平時話較少。
李東軒,男,10歲。成績中等,上課不愛發言,對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王梓印,男,11歲。成績中等,個頭矮小,聰明活潑但有些調皮,能聽老師的話,只要努力常能考出好成績。數學成績較好。
張軒,男,10歲。成績較好,學習踏實,聽講認真,樂于思考,誠實守信,熱愛集體。
王雪嬌,女,10歲。成績良好,學習認真、刻苦,踏實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件事。
劉天慧,女,11歲。成績中上等,學習踏實,發言積極,語文成績較好。
案主來源:
班級以“組際同質、組間異質”的原則分組,分組參考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優生差生搭配,氣質性格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形成七人小組。并隨機抽取一個小組作為研究對象。
具體研究報告:
教師報告:
這個小組總體學習成績中上,基本能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但合作能力不強,通過合作獲得整體提高的意識不強。在合作時,往往過于依靠個人的能力,優生不能帶領(而是代替)差生思考理解,學生并未在合作中體會到合作的好處,合作意識不強。
1、小組合作常常采用討論的方式,在討論中優生占絕對主導地位,從發言到記錄總結由優生(趙雅琪)包辦,盡管采用輪值組長制,但收效不明顯(有時差生根本不能擔任總結發言的任務,甚至記錄都不能完成)。差生(蔣永磊)從不參與較難問題的討論,僅僅參與類似讀書、背誦等極為簡單的項目時較為積極。
在小組中的優生(趙雅琪)承擔了絕大多數的合作任務,在小組中人緣好,有威信。往往她的個人結論成為小組的最終結論,常常是先由她一人完成任務,再作為小組意見在班級中發言,在幫助差生時為圖省事常常采用告訴答案的方法,但為人很熱心,對差生基本上是有求必應。
在小組中的中等生較為輕松。王梓印有時能在討論中發表獨特觀點,但更常在討論時開玩笑,使討論不能圍繞老師既定的目標進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討論效果。能聽取組內討論意見,加以總結,討論時常和趙雅琪進行爭論(其爭論內容往往和要求討論的內容關系不大,愛糾纏于枝節問題,甚至是無關問題,其動機往往是好玩)。當有老師參加小組討論時往往又有價值的、出人意料的觀點。不愛理睬差生,常采取取笑的態度對待差生,經老師教育,態度有較大改善,有時能主動幫助差生,引導他們思考,但缺乏耐心。在擔任小組書記時表現較為積極。
在小組中的另一中等生(李東軒)對小組討論往往采取旁聽的態度,不愛積極參與,極少發表個人意見,但能較為認真地聽旁人的意見,有時在同學(調皮的王梓印)吸引下會參與其中,面對較難的問題時對組內其他同學較為依賴。擔任組內書記時不能很好地總結小組意見,在組內無影響力。
在小組中的差生(蔣永磊)基本不參加小組討論,不能完成組內分工布置的任務,能聽組內其他同學發言,但聽后總結的能力極差,常表現為發言不知所云,所以不能承擔組內書記的任務。但學習熱情有所提高,在讀書背誦等較易的項目時表現積極,成績未見明顯上升。
2、在小組表演時,小組內分工明顯傾向于優生。角色安排一概由優生指定,重要角色一概由優生擔任,差生在組內基本上得不到表現機會。在由教師指定差生擔任重要角色時,差生明顯缺乏信心,表演不夠到位,不敢投入角色(在教室的鼓勵表揚下,情況也沒有明顯改善),有時甚至會因表演不到位在班級中引起訕笑(更挫傷了表演的積極性);在教師指定角色時,優生有時表現為不滿教師的安排。
3、在合作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合作僅僅是形式上的,差生無法在同一層次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相反的,差生只能抄襲優生的答案,根本沒有參與到解題過程中去。在解決容易的題目的過程中,差生也常常不動腦筋,直接在優生處抄襲答案了事,又是中等生也是如此。在這一小組中,趙雅琪的答案往往代替小組的答案,其他人并未參與思考。班級中其它的小組也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見效,有時會使這種抄襲會更隱蔽一些。
4、差生并不是在所有的項目上都缺乏討論的興趣。在有他們擅長的題目或能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的題目出現時,他們也能充分的參與討論。優生也在有興趣的話題中表現得更為出色。蔣永磊比較愛談論小動物,例如在作文討論《我們家的小狗》時,表現極為活躍,發言連貫、充滿熱情;李東軒愛談論自己感興趣的電視劇;王梓印愛討論戰斗故事等。總的來說,更貼近生活的話題已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距離生活較遠的話題學生表現得不夠積極,優生的發言也更多表現為空話、套話,還有從揣摩教材和教師意圖而來的廢話。
5、通過小組合作,在這個小組中,學生的聯系有所加強,關系較為密切。在老師的要求下,他們不僅僅是課堂上合作的關系。課后,他們仍然要保持小組編制進行學習,這使得他們之間的接觸時間增加;同時,由于趙雅琪在組內的重要性(常靠她一人解決整個小組的問題,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務),她在小組內的出于領導地位,除王梓印外,其他人服從趙雅琪的安排,要是鬧別扭也多半是差生進行讓步,學習中的地位高低決定了平時相處時地位的高低。
6、對這個小組成果評價的高低,往往取決于趙雅琪和王梓印的表現;如果對這個小組的合作本身進行評價,那么它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7、小組合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不單是小組合作才產生的,小組合作在大多數時候還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當討論和表演能正常進行時,課堂較熱烈,有利于營造適合學生發揮想象和創造能力的空間
學生訪談:
趙雅琪:對小組合作不是很滿意,她們(主要指李東軒、蔣永磊)總是不愛說話,有時候很簡單的東西也不會說,總喜歡抄我的,我也沒辦法。有時候我教她們也不聽,就叫我給她們答案。我有時候也沒耐心教她們。有時候挺煩她們的,要是能和、(她的好朋友,成績很好)在一組就好了。我們肯定能討論得起來。有一次老師布置一個小組作調查報告,可我們小組都不做,我只好一個人又做記者,又做編輯,又寫又畫,一個人寫好了,可老師也不知道。有時候挺不公平的。我喜歡老師表揚,有時候我一個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更希望老師表揚我。
王梓印:我對小組合作沒什么意見,無所謂好不好,反正我只要自己學好就行了。要是能幫助別人我還是愿意的。我也想幫助差生,但是他們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合作成果不怎么樣吧。我不太愿意跟她們一組,要是能和、(他的好朋友,成績中等偏下,有的成績差)一組就好了。(老師問:一定對成績提高有幫助嗎?)不一定能提高成績,但是我們討論的時候有話好說。(老師問:討論時說什么?都和老師布置的問題有關嗎?)不一定和老師布置的問題有關。(老師問:那為什么還要一組呢?)和他們在一起開心。我對老師表揚不表揚無所謂。
李東軒:我們小組不怎么樣,和其它小組差不多。我有時候會發言,但比較少,能完成自己的任務。有時候會抄她們(趙雅琪、王雪嬌、王梓印)的答案,多數情況下自己做。我不太幫助別人,不是不愿意,也沒什么人要我幫助他們。參不參加這個小組對我的學習影響不大,我無所謂和誰一個組,要是能和好朋友一個組更好。老師表揚我很少,有時候聽到老師表揚會很高興。我希望能參加小組活動,我希望老師能多表揚我們小組。
蔣永磊:我們小組挺好的,我在討論感興趣的題目時會發言,但我發言不好,他們(趙雅琪、劉天慧、王雪嬌、王梓印)發言好,我喜歡學習,不過有時候有點懶,不能完成作業,這學期好多了。(老師問:和小組有關嗎?)和小組有關,她們會幫助我。我喜歡和、(她的朋友,成績一般,有一個較好)一個組,她們會幫助我,我想一定會進步。我很在意老師的表揚,很喜歡。
王雪嬌:我們都知道開展合作學習對自己很有用,但在實際上總是不盡人意,盡管有合作學習的時候,但起到的實際作用并不時那么明顯,也許時我們不善于正確合理地開展合作學習吧。希望老師能多指導我們如何科學地開展合作學習。
劉天慧:合作學習對于我們的學習應該說還時有幫助的。個人的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從同學那里得到適當的幫助可以解決自己困惑的問題,掃除學習的.障礙。但是有的學生就不這樣想,總是想著能找到答案就行,不管這個答案是怎么來的。
張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智慧共享,合作的關鍵還是要讓每個人都積極有效的參與到討論中來,讓每個參與的人都學會更多的學習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原因分析:
1、總的來說,班級的小組合作并未見顯著成效,學生的合作素質并未有明顯提高。小組合作時間較短,學生并未能真正適應小組合作的形式(以前也有類似的學習方式,但未能形成規模,使用較為隨意)。
2、小組合作的方式并不適應所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它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并不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它僅僅是課堂教學手段的一種,必須針對不同的內容、對象進行調整,必須和其它教學手段結合起來。
3、小組合作要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學習習慣,否則有時會產生負效應。
使用策略:
1、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恰當的分組。在分組時不能只考慮到學生的成績,還應當適當的考慮到學生間的性別、興趣、人際關系等因素,但不能完全根據學生的性別和人際關系進行分組(易使合作偏離方向),如果按相同的興趣(或理想)進行分組,情況會比較好。
2、注意調動學生合作的興趣,學生合作的初動力來自于教師的指定分組,但這個分組不能給學生以實質性的動力。在合作中,應該不斷以激勵手段促使學生向前。確定適當的合作的范圍也能調動學生合作的積極性,這個范圍要貼近生活,能使班級的大多數學生有話好好說。
3、要協調合作小組中各成員間的關系。盡量使合作小組中各成員的關系密切,并應盡量使成員間的地位平等,這樣才能有助于提高合作的質量。
4、要關注學生合作的趣向。合作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努力使合作小組的成員協調一致的進行討論,教師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合作,及時地制止偏離方向的合作(一個貼近學生的、適合合作的合作內容往往不需要教師制止,學生就能始終熱情高漲的進行合作)。
5、合作必須有適當的分工,無論是結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分工還是輪值分工,必須制定適當的計劃,并認真執行(哪怕影響合作成果的匯報)。
6、合作必須和獨立思考相結合。該獨立思考的項目應當使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不能以移植優等生的思考結果而放棄多數學生的獨立思考為代價。當進行合作時,合作的成果形式必須是小組集體的。
7、合作本身必須在適當的時機使用。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
8、小組合作應當和其它的合作形式結合使用,和其它的課堂教學手段結合使用。
對此個案研究的說明:
這次個案研究是我校《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課題組研究的一個部分,我們對學生的小組合作模式進行研究.其原因在于在目前興起的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潮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最為廣大教師熟知,并且在教學中運用最廣,成效最大,當然,其研究成果也最顯著,最易為我所借鑒.同時,我們考慮進行合作模式的個案分析的時候,也考慮到我校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和運用還處于落后水平,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階段.這次,結合我校課題的研究,我們將借鑒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實踐,并在實踐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些有我們自己特色的有效的研究成果.
根據以上的思考,我們的研究從我校課題實驗班中隨機抽取一個小組(該班級事先經過有效分組,并擬在實驗過程中作適當調整),在不事先通知小組學生的情況下,請課任教師(語數外及部分小學科,重點突出班主任)對此小組的合作狀態(合作的搭配,合作的動機,合作的趣向,合作中各合作者的關系)予以關注,課題組長期跟蹤,并結合課任教師對合作的成果作出評價。
課題研究報告 篇5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薩爾茨堡,是18世紀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少有的“神童”和多產作曲家。 莫扎特一生創作了700多部作品,他的著名歌劇作品有《魔笛》、《唐璜》、《費加羅的婚禮》等。
《魔笛》是集歌唱劇之大成的作品,在安紹石編譯的《西洋歌劇名作解識》中,其研究的動態是從體載上和各個唱段的一些風格,比如,帕帕蓋諾和帕帕蓋娜的維也納風格民謠調和意大利喜歌劇的音調,還有塔米諾和帕米娜的意大利風格的詠嘆調和德意志風格等等。 《魔笛》是以德奧歌唱劇形式為主干的歌唱劇,同時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劇、喜歌劇的因素。其中,夜后的花腔、薩拉斯特羅的.宣敘調,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等等,這些的藝術特點、演唱風格、技巧等,成為國內音樂專業人士的研究方向。 作為一個聲樂專業的學生,選擇這個題目有利于自己對歌劇的了解,對某個時期,某個作家的作品的演唱風格和演唱技巧處理的一些了解。
選擇這個題目也是為了使大家了解音樂大師莫扎特和其重要的歌劇作品,和怎樣去欣賞業部歌劇做一個簡單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莫扎特歌劇《魔笛》的藝術特點、演唱技巧、風格。
2.對夜后的花腔、塔米娜動人的詠嘆調、帕帕善諾的排蕭和歌聲的演唱技巧、風格進行分析。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 驟:1.參考相關資料
2.對譜子的一些特點進行分析
3.總結提出個人看法的思考
進度安排:1)11月查詢要關資料
2)11月28日確定研究方向,繼續查詢相關資料
3)12月寫開題報告并作好開題答辯
4)XX年1月開始正文寫作
5)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檢查
6)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XX年5月準備參加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音樂筆記》
[2]《青年必知藝術知識》
[3]《西洋歌劇名作解說》
[4]《西方音樂通史》
二、 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課題研究報告 篇6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兒童的發展有很大的關系。父母通過具體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對兒童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否適當,將直接影響兒童的身心發展,并對兒童的一生有著強烈而深遠的影響。
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相關關系~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在認知、社會化、人格、責任心發展方面的影響,得出了溫暖、理解與民主式的父母教養方式,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教養方式的結論,而且得出了溫暖、理解與民主式的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中,活動在父母的周圍,父母的言行對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如果師之以范,教之得法,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影響則容易使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結果表明:父母教養方式中的父親情感溫暖與理解、父親懲罰嚴厲、母親懲罰嚴厲、父親過度干涉因子,小學生學習習慣中的預習的習慣、聽講的習慣、復習的習慣、作業的習慣四個因子以及總的學習習慣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一定的相關關系~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在認知、社會化、人格、責任心發展方面的影響,得出了溫暖、理解與民主式的父母教養方式,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教養方式的結論。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父母教養方式是父母的教養觀念、教養行為及其對兒童的情感表現的一種組合方式。這種組合方式是相對穩定的,不隨情境的改變而變化,它反映了親子交往的實質。
(二)學習習慣就是學生在后天的長期學習過程中,經過有意識地訓練和潛移默化地陶冶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方式(包括學習行為和心理傾向),而這種行為方式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性。
四、課題解決的'問題:
(一)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
(二)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三)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
(四)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責任心發展的影響
(五)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內在聯系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通過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的實踐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養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父母親應該共同調適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負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人格健康發育。
(二)通過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影響的實踐研究,使父母明白兒童會通過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給他們的教育影響,形成并獲得了社會的價值觀和傳統的行為習慣,并為將來的發展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父母更多的教育、照顧他們,教育方式對他們的社會化發展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三)通過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的實踐研究,使父母明白父母養育方式在子女人格形成中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父母親應該共同調適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對孩子多施加正性情感,避免負性情感的暴露,使子女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人格健康發育。
(四)通過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責任心發展的影響,使父母明白民主性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責任心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溺愛性、放任性、專制性、不一致性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責任心發展有明顯的消極影響,其中,放任性
尤為不利于小學生責任心發展。
(五)通過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內在聯系,父母教養方式對兒童在認知、社會化、人格、責任心發展方面的影響,得出了溫暖、理解與民主式的父母教養方式,是一種積極的、科學的教養方式,而且溫暖、理解與民主式的父母教養方式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
(二)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影響
(三)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
(四)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責任心發展的影響
(五)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內在聯系
七、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運用圖書查詢,上網查資料瀏覽等方法來收集資料。
(二)問卷調查法:
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調查問卷(參閱EMBU自行設計)和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對橫溝中心小學118名三年級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且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三)行動研究法: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將研究工作與教學改革相結合,有教育科研指導改革實踐,用教改實踐豐富和發展教育科研。
八、具體讀書安排:
(一)書目單:
《兒童發展心理學》 王新明著
《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巫惠如著
《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關系研究綜述》 印小青著
《家庭教養方式研究進程透視》 陳陳著
《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王麗,傅金芝著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與訓練》 毛衛民著
(二)主要措施:
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關書目,經常做讀書不急,寫心得體會。每天固定的時間閱讀,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通過讀書鍛煉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評性思考能力,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
(四)讀書安排:
20xx年12月,閱讀學習《兒童發展心理學》,了解兒童發展的性質和發展模式,掌握兒童發展心理;
20xx年1月,閱讀學習《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與訓練》,熟悉了解培養小學生學習習慣方式方法。
20xx年2月,閱讀學習《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了解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關系;
20xx年3月,閱讀學習《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關系研究綜述》,探索父母教養方式與小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內在聯系;
九、預期成果:
(一)讀書筆記完成時間:
20xx年12月,完成《兒童發展心理學》的讀書筆記;
20xx年1月,完成《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與訓練》的讀書筆記;
20xx年2月,完成《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的讀書筆記;
20xx年3月,完成《家庭教養方式與兒童發展關系研究綜述》的讀書筆記;
(二)教育教學案例分析的具體時間: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完成對父母教養方式調查問卷并對其結果分析 20xx年2月-20xx年3月,完成對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并對其結果分析。
20xx年4月,完成對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生習慣養成內在關系進行分析;
十、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研究方法
1.被試與取樣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參閱EMBU自行設計)和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依據王新明、巫惠如對小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維度分類自行設計),對東海縣某中心小學三年級三個班級的118名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118份問卷,有效問卷107份,有效回收率90.68%。
2.研究方法
(1)文獻法:運用圖書查詢,上網查資料瀏覽等方法來收集資料;
(2)問卷調查法:采用父母教養方式調查問卷(參閱EMBU自行設計)和小學生學習習慣調查問卷,對東海縣某中心小學118名三年級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運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且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3.研究工具
(1)父母教養方式量表:參閱由岳冬梅等人經過測試和修訂的父母教養方式量表EMBU自行修改與設計,其中父親教養方式包括6個維度: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教養方式包括5個維度: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干涉與過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該量表由被試獨立完成,題目計分方式為:回答“從不”記1分,“偶爾”記2分,“不確定”記3分,“經常”記4分,“總是”記5分。將父親和母親教養方式的不同側面題目的得分相加,分別得到不同方式的總分。某側面分數越高表明父母教養其子女此方面的程度越深。在本研究中,存在不足,由于小學三年級被試對部分題目不能完全理解,可能會影響某些題目的回答效果。另外,這幾年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本問卷中有少許幾題是關于兄弟姐妹的,可能不太適合獨生子女回答,但是考慮到這幾題屬于“偏愛被試”這一維度,如果刪去,可能會影響到問卷的信度或效度,所以保留這些題目,只是在計分方式上稍作修改。
課題研究報告 篇7
工作報告與研究報告是不同的,是對立的,但它們又是統一的,是課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區分它們:
1、字數要求不同
工作報告一般要求3000字左右;研究報告大致要求10000字左右。
2、角度不一樣
工作報告主要是從課題組織管理角度寫。研究人員在課題研究進行了一段時間或課題研究結束后,向評委報告工作的過程和結果,主要寫清楚怎樣進行研究的。
研究報告主要是從具體實施的角度寫。研究人員旨在通過對一定的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剖析和探討,從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揭示某些教育教學規律,解決某些教育難題以便進一步推廣。
3、主要內容不同
工作報告包括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課題成果的發表以及成果的代表作、引用情況、課題實施過程的變更情況等。
研究報告主要包括課題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結果以及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提煉而成的結論,還有對遇到問題的反思和對后續研究的展望。
4、地位不一樣
研究報告與工作報告都是課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如果說工作報告是扼要敘述怎樣進行研究,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而研究報告除了闡述研究的前因后果,主要說明課題研究了什么,處于主要地位并且也是評審專家和上級科研部門鑒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據。
因此,工作報告主要強調怎樣研究,也就是how to do;研究報告主要是強調研究了什么,即what to do。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工作報告與研究報告的區別與聯系讓我們明白它們各自地位和側重點的不同,自然各自的寫法也應有相應的區別。
一、工作報告的寫法
工作報告要對研究的全過程進行客觀的、全面的、發展式的記錄。它要綜述課題的來源、目標以及為了達到目標經歷了哪些階段(從開題到實施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再到課題的階段性總結和結束的時間與工作進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繼續研究的問題和對未來的展望。
它的內容應涵蓋:1、寫清課題的名稱、立項編號、研究經歷的時間、從那幾個方面對課題展開了研究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這部分主要說清楚課題的研究的線索。2、組建課題小組,說明誰負責和實施研究。3、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強調思想是靈魂的作用。4、課題研究的步驟和采用的方法,這部分簡明扼要就行。5、提煉研究的結果并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有哪些。6、研究的創新和意義。7、課題變更情況的說明。
簡而言之,工作報告就是說清楚誰在什么時間從哪些方面,采用何種方法獲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說清楚成果的表現形式。
二、研究報告的寫法
研究報告是在收集和整理資料與數據的.基礎上,對研究的結果進行提煉,形成結論,升華為研究成果的過程。它要求精煉,明了,切忌使用抒情式的華麗辭藻。它主要回答3個問題:(1)、為什么要選擇該課題進行研究?(2)、怎樣展開該項研究?(3)、課題研究取得了什么研究成果?
雖然研究報告的撰寫沒有固定的格式,但它基本應包含以下幾個部分: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這兩部分主要回答為什么要做該課題,即回答上面的第(1)個問題。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4、課題研究的目標
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6、課題研究的方法
7、課題研究的步驟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從第3部分到第8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是怎么做的,即回答上述的第(2)個問題。
9、課題的研究成果
10、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該研究的未來展望
這兩部分是回答上面的第(3)個問題,即課題研究做得怎樣以及對該課題研究的反思和討論。
總之,研究報告主要是闡述清楚誰在何種背景下,為了什么目標,從哪些方面完成研究任務,從而獲得了什么研究成果。明白了研究報告的構成要素,下面讓我們繼續探討以上各要素的大致寫法:
1、課題提出的背景
該部分須簡要說明做該課題的原因,回答好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其中主要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求和教育技術的發展要求或是其他緣由。它往往充當引言的作用,除了要寫清楚研究的背景,還要綜述國內外有關該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研究現狀,找到該研究領域的盲點,才可能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2、研究的意義
這一部分主要寫明該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它是進一步補充說明我們為什么要選擇該課題進行研究。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課題研究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具體包括新課改理念、新課程標準、教育理論、哲學等等。在寫作過程中,切忌把某一專家、領導人的講話、教育理論原原本本摘抄上去,應該根據研究的需要,結合研究的主題,進行一定的糅合與加工。
4、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目標必須具體、詳細,但又必須宏觀指導意義。因此目標不能太寬泛,比如,“把學生培養成自主學習的群體”,“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等目標不明確,自然會影響以后的研究進度。另外要注意的是研究目標與研究成果的關聯,否則目標與成果的成為“兩張皮”會讓評審專家判為“文不對題”。
5、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本質是研究任務,也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研究目標必須完成什么任務,因此,研究的內容應該與研究目標保持一致。
6、課題研究的方法
對于教學一線的教師進行課題研究通常采用的行動研究法,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從而升華為研究成果。除此還有問卷法、調查法、統計法、分析法等。該部分簡要就行。
7、課題研究步驟
一般課題研究主要分成研究前準備、研究中、研究的總結三個部分。當然還可以把三個部分細化,比如把研究前準備階段分成:開課題研究的有關會議、調查分析、教師培訓等部分。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這一部分要花相當時間與精力來闡述。研究人員要通過回顧、分析、整理出采取哪些措施、方法來展開研究。
9、課題研究成果
該部分歷來被看作是整篇研究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該課題研究的價值體現。一般該部分要占整篇研究報告的大半部分。它表明通過研究,研究者在理論層面有什么新的認識,發現了什么新的規律;在實踐的層面上,它有哪些具有可操作性、科學性的研究成果。
因此,該部分要科學地、合理地、深入地對課題研究的材料與數據進行分析,從而獲得具有一定價值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結論。還有這一部分的撰寫不僅要講實踐成果,還要講理論成果。比如通過研究學生成績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提升這些只是實踐成果。我們還要從實踐成果中提煉出像教學模式、學習策略等理論成果,這樣才有更好的應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10、課題研究問題與展望
這一部分簡要就行,主要點出由于研究的某些原因導致某個問題的未能解決,在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并與同行交流討論。
11、其他
這部分主要是說明與課題研究有關的附件、問卷、參考文獻等
寫工作報告與研究報告是我們做課題、完成課題的必需,因此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區別與聯系中進一步去完善它。
課題研究報告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于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小學關于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個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為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扎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為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于中小學,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一)課題界定
1。 教學常規:就是指關于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 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并日趨有序化、規范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運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了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現狀,征求意見,確定課題。
(2)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確定課題內容。
(3)確定研究對象,培訓研究隊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確人員分工。
2、研究階段(xx年年7月—20xx年7月)
學習內容:《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細則》、《武漢市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暫行辦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等。
結合平時的保教常規管理,反思保教人員的行為方式,規范各保教人員的行為,建立各項制度、完善評體系等,創新保教常規的管理行為與方式,有效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量。
總結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開課題中期報告會,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調整實驗方法,檢驗保教人員管理制度,研究常規管理的策略、內容、途徑和辦法、措施,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 篇9
本課題屬應用型課題,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邊工作邊研究,把探索研究結果與運用研究成果結合起來,同時輔之以文獻法,學習有關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理論和經驗,學習有關網絡的知識和技術,圖式閱讀理論和模式等專著,調查學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師生的態度及他們的需求等情況;實驗及統計法等
課題研究的過程
1.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確定研究思路。
加入wTo對我國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一門乃至幾門外語,才能使我們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在整個英語教學體系中,閱讀理解教學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把英語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的中國學生來說,英語輸入的主要來源是閱讀。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中,閱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可以說,閱讀輸入是其他輸出的前提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閱讀就沒有英語學習,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廣泛閱讀。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開闊眼界,擴展知識,更好地理解所學的語言。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20xx)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xx)中明確規定,“教學目的是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為繼續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
本校學生大部分表現為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夠扎實;知識面較窄,語言運用的實踐能力差;由于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擴招生,兩極分化現象也極為嚴重。
2.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個案研究,來觀察、檢測、分析學生閱讀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學生閱讀速度的因素。
1)普通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與學的現狀
近年來,中學英語教師面臨多層壓力,既有來自高考的壓力,又有來自社會輿論、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要求的壓力。課程改革逐年進行;高考模式也逐年改變;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定了更高的標準。但由于種種原因,在農村普通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一直是師生面臨的嚴重問題,雖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效果甚微。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曾做過關于學生英語閱讀學習現狀的調查。調查對象是我校高三8個班級的學生,包括單項選擇、自由選擇和問答的形式。共設計了25道選擇題。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課外閱讀量少,其原因除了學生自身的因素外,教師也缺乏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2)影響學生閱讀速度的因素
心理障礙:很多學生對閱讀理解存在恐懼心理。長期以來,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學都以精讀為主,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是逐字逐句都要弄清弄懂。這一習慣的突出特點就是速度慢,因此對快速閱讀起著嚴重的干擾和阻礙作用。
西方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在《語言》一書中所強調的,“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做法和信念,語言和文化是一對不能分割的連體嬰兒”(Sapir, 1921)。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只有通過一系列起著不同作用、具有一定意義的詞匯組合在一起,才有句子、文章的存在。詞匯量不足是影響閱讀速度和理解正確率的重要原因。
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正確閱讀,如何在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提高閱讀理解。
對語篇的綜合概括及分析能力:作者寫一篇文章總有他的寫作目的、寫作動機和寫作思路;他的觀點是什么,最后想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希望讀者懂得什么,有什么樣的思考等等。很多學生不能從作者寫作的背景、從作者的`角度來考慮、分析文章,對文章作一個全面而又準確的概括和分析。
3)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側重研究如何提高英語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
根據圖式理論,讀者接受文字信息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過程,即文字符號輸入讀者的大腦之后,他就不斷地在大腦中尋找相關的圖式,直至找到能說明相關信息的圖式,即完成閱讀理解。美國學者Barnett認為,閱讀指的是Perceiving a written tex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context(Barnett,1985)(轉引《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xx,。即通過閱讀達到理解。閱讀過程是一個從字母到單詞到句子再到語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過程,因此,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就自然地被歸結為語言上的問題:學生也許沒有掌握某條語法規則,也許沒有學過某個單詞。所以傳統的閱讀理論認為,閱讀是讀者被動地吸取書面信息的一種技能。這一模式是以文章為中心,而不是以讀者為中心,這種模式導致閱讀速度太慢,不利閱讀能力的提高。當然,我們也得承認這些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圖式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讀者對語篇各個層次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閱讀是為了理解文章的意義,但讀者到底如何得出文章的意義,有三種不同的看法和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 model)、“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 model)和“交叉式”模式(Interactive model)。
近幾年的高考卷的閱讀理解題,所給時間約為35分鐘,要在這規定的時間里讀完五篇文章,并且還要完成20個閱讀理解問題,每篇文章平均用時僅7分鐘。因此,閱讀速度必須快,還要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捕捉答題所需的信息。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賴于教師正確的閱讀教學。針對各種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閱讀理解的正確率是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課題研究的結論與反思
綜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對教師和學生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1、作為衡量學生綜合英語能力之一的閱讀能力是大多數學生的弱項和難點。而新《高中課程標準》對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閱讀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2、大部分教師和學生對現有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比較滿意,但就目前的教學現狀,還有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應反省現有的閱讀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好手中現有材料,培養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和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3、課程開發是新《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且調查顯示教師和學生普遍對開設閱讀選修課持積極態度,那么對于我們現有閱讀教學效果的不足,是不是一個必要的補充呢?
4、盡管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都認為開設英語閱讀選修課很有必要,但是由于目前學校課時安排的限制和閱讀資料來源的困難,使得有此類想法的教師望而止步。那么處于教學最前沿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力爭做些什么,比如先小規模進行試驗,然后逐步推廣,用事實和數據來證明英語閱讀選修課的優勢和作用。
5、鑒于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目前尚無法與應試教育完全脫鉤,如果開設英語閱讀選修課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而應當認真考慮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閱讀策略和閱讀技巧的傳授,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閱讀的檢測。如,限時閱讀,解題技巧的指導等等。
我們應該堅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作為英語教學的實踐者,就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各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和成功感,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
課題研究報告 篇10
一、題目解讀: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反復聽說操練的過程。但我們常常聽到有一些老老師抱怨句型教學的枯燥乏味,學生也學的索然無味。英語學習作為中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有重要意義,然而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所做出的戰略選擇,但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學理念鼓勵教育者采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但是過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其實并不能讓學生學的更好。根據教師現狀,老師很難每堂課都能根據學生情況制作出精美的,合適的課件,在教學中,我們仍然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具。作為傳統教具的圖片以形象深動,直觀性強易于攜帶,和使用等特點,能將教師從繁難的課件制作中解放出來,教師若能把圖片很好地運用于課堂之中,那么小小的圖片也能使課堂教學達到化。圖片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語言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選擇圖片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作為論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勢,進一步研究圖片的應用,并闡述圖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學意義,有益于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語言習慣只有通過經常不斷地重復才能獲得,學生在圖片的幫助下,能更好的學會用英語去表達,用英語將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很好地描述出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英語,在不知不覺中進步。
二、研究內容:
當今中學英語教學主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大部分中學生覺得英語學習單調,乏味,記不住知識點。因此,需要引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圖片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有許多英語學習者認為圖片教學具有省時并且表達生動的特點,除此之外它還能夠清楚地呈現事物的內部關系。
對于中學生而言,圖片教學能夠把視聽相結合,使英語教學變得簡單,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所以,圖片這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應用于英語教學,對于改善英語教學質量非常有效,然而近些年來,對此領域的研究還涉及甚少,有些人認為圖片教學沒有可研究之處,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過去圖片一直被用來描述事物或現成的對話加以說明。但現在的英語教學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語言的交際運用。因此圖片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直觀的語言表達素材,在教學中教師加以引導,學生就可以循序漸進地講一些句子。本課題主要通過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式,進而研究圖片的應用,功能極其教學意義。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圖片的運用,圖片的功能,教學意義。它們分別從圖片的特點,圖片的功效,激起學生的興趣,陶冶情操促進合作等以及圖片在英語語法,課文,詞匯,英語聽說能力中的運用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形成教學相長,心里相容的新型師生關系達到一種學生愛學,教師愛教的教育局面。
正所謂“教無定法”我們在汲取他人優秀成果的同時,應該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根據學情與上課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利用圖片這種簡單而又便利的教學資源,達到的教學成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獻法
對于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的有關文獻的進行仔細研,并從中提取精華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與認識,總結研究和應用的現狀、問題和趨勢,得出新的觀點。
2觀察法
積極參與初中英語課堂,觀察學生們的上課情況,表現以及教師的上課方式方法與行為藝術,教學策略等,從中學英語課堂所獲得的經驗來進行總結。
3調查與了解
設計問卷調查,了解本校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和部分學生不喜歡英語課的原因,并了解學生喜歡的課堂類型及對圖片教學模式的看法,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4研究與深化
將初中英語7--9年級的教材進行研究,對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并通過多種渠道探尋相關的資料,利用圖片教學更好深化教學目標。
5繼承與發揚
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充分培養學生利用知識和在利用中獲得新知識的能力,繼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結合先進的英語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交際與能及,更好的走向世界。
6經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結束時,通過總結經驗,然后撰寫出相應的案例,論文等。以便在課題研究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得以推廣和使用。
四、研究思路:
任務型教學提倡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學是為了用。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鉆研課本,精心組織教學,努力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現今教師面臨著工作量大而課件制作又非專業的情況下,如何省時有效地創設情境呢?教師可以從圖片著手,運用圖片營造繪畫氛圍,加上及個別學生的精彩表演,其他學生在榜樣的帶動下,也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欲望,同時也樹立自信心。從選擇圖片在中學教育中的運用作為論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現代英語教學的形勢,進一步研究圖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并闡述圖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學意義。除此之外,通過圖片這種教學方式來進一步挖掘圖片教學的有效應運用空間與實際意義,以及各種圖片在不同的教學案例中的很好使用,將其與現代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整體能力,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與質量,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課堂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
五、組織分工:
陳娟起草課題方案,設計及撰寫研究報告
陳金彬理論指導,案例分析
陳冬菊課題資料收集整理
全校英語老師學校作業實踐活動及論文撰寫
六、研究進展:
1.第一階段:現狀調查(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通過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我校英語課堂的教學現狀、部分學生不喜歡英語課堂、課堂氣氛沉悶等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指導以后的活動,確定實驗班和參照班。
(2)讓實驗班學生明確改進教學模式的意義
(3)深入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為深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第二階段:資料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整理初中全冊的英語教材,對于教材中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歸類,為圖片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做好準備。
(2)收集與初中英語課程相關的素材,在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歸類后加以運用。
3.第三階段:實驗探索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本階段主要任務為:根據前幾個月的準備在實驗班進行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的實施過程中進行逐步的改進。
七、經費保障:
學校對本課題的研究經費將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證課題研究所需的全部費用,如:研究設備、工作資料、培訓學習、考察交流、專家指導、開題、結題、獎勵等項費用,均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確保不因經費原因影響課題研究進度與效果。
學校將積極支持本課題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學校將給予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研究經費將主要運用于資料的采購和收集。課題組成員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并限度地利用好自己已有的資源和學校的圖書館資源,節省經費的開支。
八、預期成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希望能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愛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習英語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同時也能促進教師提高個人教學素質,達到師生的共同發展。
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根據課題研究進展程度,形成有用的資料:1.階段性成果:總課題及子課題實施方案、調查報告、階段報告、系列論文等。2.終期成果:研究報告、課題論文集等。
專家評議要點:側重于對課題組匯報要點逐項進行可行性評估,并提出意見和建議,500字左右。
評議專家小組在聽取了該課題的開題報告后,進行了認真的全面論證分析,觀點綜述如下:
九、優點:
1.課題能夠立足于實際,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可行性較強。
2.課題的研究實踐性比較強。課題的研究必須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師。
3.課題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4.課題研究的目標比較明確,實施步驟也比較清晰。
5.課題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能夠促進學校的教研組建設,幫助教師替身自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十、建議:
1.課題的研究內容有重復之處,需加以整合,部分研究內容的表述不夠明確。研究的目標要簡明扼要。內容根據目標細化,分成幾點研究。內容和目標要對接。研究目標和內容不能是平行線。
2.課題內容還可以談談圖片運用的誤區以及運用原則
希望課題組能夠明確本次開題論證會的工作要求,在課題界定嚴密性、設計一致性、研究路線一致性三個方面再動腦筋,想想辦法,下下功夫,把課題做的更加精致。
重要變更:側重說明對照課題申請書、根據評議專家意見所作的研究計劃調整,500字左右。
針對專家所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溝通與交流,決定對本課題的有關內容做如下變更:
對于課題的研究內容有重復之處,需加以整合,部分研究內容的表述不夠明確。內容根據目標細化,分成幾點研究。內容和目標要對接。研究目標和內容不能是平行線。特將研究內容重新制定如下:
圖片的特點:開放性和實際性
圖片的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活躍思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相互合作
圖片的應用注意事項:圖片運用誤區,圖片運用原則,處理活動注意事項,評估價值,強調互相合作
圖片在教學中的運用:在詞匯教學,聽說教學,語法教學和文本教學中的運用。
十一、課題方法:
除了開題報告中提到的研究方法外,要特別強調行動研究法,應為該課題是一種應用研究,需要每位老師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出發,能更加合理地運用圖片來完善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水平及老師的專業素養和
十二、研究方式:
在具體研究時要注意發動全體師生共同參與,而不是課題組成員們自己的活動,而且要以學科為單位,形成各個學科的分組研究。
課題研究報告 篇11
【課題】:環境污染及保護
【指導教師】:
【班級】:
【成員】:
一、環境污染現狀
臭氧層被破壞。臭氧層占平流層總量的十萬分之一,雖然含量極低,卻能吸收紫外線的功能,但是由于人類破壞,臭氧層迅速耗減,被極度破壞。因此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淡水資源危機。我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達58億立方米。由于人類的破壞使得地球水資源有限,不少大河都已雄風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壯麗景象已成為歷史的記憶了。
土地荒漠化。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對于受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有生產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大氣的污染、深林的減少、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棲息環境的破壞、海洋資源衰退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二、研究性學習開展的背景
我國人口日益增多,環境保護意識日益變淺,所以我國大多地區出現了很多環境污染問題,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醒大家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環境,這樣對人對己都有好處,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上,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建設出一個綠色世界。
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一些環境污染的地方,了解我國現在出現的一些環境污染問題,明白我們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四、研究地區介紹
滕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為“三國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境內有被命名為“北辛文化”的73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遺址,有“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崗上遺址,有商周時期的滕國遺址等景觀。是古代偉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子的故里。
西瀕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位于微山縣,距滕州市區25公里,擁有久負盛名的萬頃紅荷,百里蘆蕩,被譽為中國“荷都”,景區淺水湖面紅荷觀賞區達到10萬余畝,是華東地區面積最大、生態保存最原始、濕地景觀最佳和中國最大的荷花觀賞地區
五、環境污染情況
在滕州十幾年前有一條河,被稱為滕州的母親河——小清河,曾經這條河是滕州最著名的一條河,滕州人民的吃用大多都來源于這條河。曾經在滕州的鄉村和鎮上,有很多小的河流,很多人直接去洗衣服,捉魚,游泳,水庫也是干凈無比。
可是現在呢?
滕西的污染屬第一
卡車上面掉煤塊
下雨就是南泥灣
工廠的.煙囪比賽立
開開窗戶一屋土
在這過去的十幾年中,滕州人民只看中了,利益,利益,利益,可是環境呢,完全沒有在意這個問題,遠遠的拋在了一邊。
一、是人們只注重經濟增長而忽視環境保護,往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的一時發展;
二、是生態環境失去了平衡,遭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人們迫于生存,亂砍濫伐,植被遭到破壞。
六、中學生我們要做到以下要求
一齊來保護我們身邊環境讓孩子們通過環境對比獲得靈魂的感動,增強環保意識,以自己的行為影響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提高環保意識。
我們在游覽一些環境被嚴重污染的地方過程中,從環境污染現象中得到啟示。
通過正反對比,樹立以保護環境的人為榜樣、樹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和熱愛勞動的信念,立志為國家、為人民做貢獻。
我們希望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我們建議
三不要:
1.我們不要亂砍濫伐樹木;
2.我們不要亂扔垃圾到河流里;
3.不要將沒有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里.
四要:
1.要愛護好周圍環境的衛生;
2.我們要多植樹,使人們多點健康,更壯更強;
3.要進行污水處理,,這樣一來就可以減輕水廠的負擔;
4.要多節約水資源.
七、課題研究結論
環境污染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大問題,為了保護環境、拯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必須重視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加強對保護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增強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尤為重要。要使他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健康生活的保證,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習慣。
環境污染已達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影響了人類的生活質量和人類的健康,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們希望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醒大家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環境,這樣對人對己都有好處,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上,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建設出一個綠色世界。
調查問卷:
( )1、 你曾經是否扔過垃圾?
A、經常 B、偶爾 C、從來不
( )2、你對環境保護了解多少?
A 很了解B 一般 C 不太了解
( )3、你知道“世界環境日”是什么時候嗎?
A 6月1日B 4月12日 C 6月5日
( )4、你認為環境保護重要嗎?
A、很重要B、不重要 C、不知道
( )5、你認為目前我們周圍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什么?
A、大氣 B 固體廢物、垃圾等C 水
( )6、您認為廢電池的回收是否必要?
A非常必要 B無所謂 C沒有必要
( )7、您的環保意識如何?
A很強 B一般 C幾乎沒有
( )8、您使用一次性飯盒的頻率如何?
A從來不買 B盡可能不用 C經常用
( )9、您認為當前海洋的環境破壞程度如何?
A非常嚴重 B一般 C較輕
( )10、您認為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重要意義是?
A可持續發展 B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 C關系到人類生存
課題研究報告 篇12
一、背景簡述
1、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初中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初中階段是人類個體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初中生的心理發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內基本完成身體各方面的生長發育進程,并達到初步的成熟水平。但其心理發展的速度則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度時期。這就形成了他們既成熟又幼稚的根本特點,所以有人將初中階段稱為“危險期”。許多學生產生了好動、焦慮、冷漠、恐懼、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礙。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以應對挫折,青春期閉鎖等心理,并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傷人現象。因此,對初中問題學生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采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初中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2、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鄉鎮區劃調整后,我鎮成為全區人口數量最少、經濟狀況最差的偏遠落后鄉鎮。小農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媾合,使得農村這片天地更趨復雜。盡管物質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思想文化的發展卻相對滯后,不能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社會道德素質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社區教育的退化,家庭教育的滯后嚴重影響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部分學生心理障礙嚴重,行為偏執,個別甚至出現違法行為。因此,及時地調查初中問題學生的心理現狀,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疏導,正是我校初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3、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是我校德育課題研究的需要
學校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理論指導,習慣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忽視了對教育對象的心理研究,德育隊伍建設很大層面上體現為教育簡單化的特征。往往將心理問題,上升至品德高度,致使教育的收獲甚微,教育蒼白無力,甚至因恨鐵不成鋼而發生教育行為的不恰當,導致學生受到新的挫折。因此,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正是我校當今德育研究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1、通過本課題研究,收集和綜合國內外有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將帶有普遍性的規律或原理跟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形成切合這部分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力求建構相應的理論輪廓,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范型。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較為確切地了解和歸納目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所表現的特征及其主要成因,并在區別程度、對癥下藥的預防、疏導、補償、矯治的過程中,逐步地緩解和消除他們的心理柔弱、心理偏常、心理障礙乃至心理殘疾等狀況,促進學生的心理機能的完善和發展,提高其心理素質乃至整個人格水平。
3、通過本課題研究,盡快提高研究成員尤其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包括心理健康問題的診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組織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水平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逐步成為研究與實踐雙贏互動的學術型教育行家。
三、過程概述
(一)、方案設計論證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課題調查、定位、擬題、論證,課題組組建、工作分工,課題組培訓提高,課題相關理論學習、資料搜集,課題申報方案設計、申報、立項工作。(二)、課題內容試行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初步試行課題內容,在此基礎上修改課題方案,召開課題開題大會,組織開展理論學習。
(三)、課題研究階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分期(月份、年齡等)召集主題課程設計、課例方案設計大會;組織主題課程編寫,開設各級各類課題相關內容研討會,不斷提出新的設想,再行組織實施、論證,撰寫有關調查報告。(四)、總結論證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總結分析一年來的課題實施情況,總結課程與課例設計要點、策略、問題;形成課例研究與教師論文專輯;撰寫課題論文、鑒定報告、結題報告;總結課題開展以來的經驗教訓,指導性開展下一階段課題申報或本課題研究深入探究。四、課題研究的原則
研究手段主要為: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信息測驗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實行分類要求,分層操作,使理論指導與教育實際緊密結合,使研究成果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
五、活動掃描
1、寓心理疏導于學校各學科教學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教育中積極地挖掘教育思想,多給學生一點愛,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埋怨,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問題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難時,應主動關心幫助他們,要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克服困難的方法,在克服困難中培養他們的意志和忍受挫折的能力。
2、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服務。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問題學生心理疏導檔案,使問題學生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時治療。另外利用校園廣播、電視、錄像、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知識要求,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場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其身心發展特點,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轉變不良行為,從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運動會、文藝會演、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等,有助于問題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自己,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助于培養問題學生自立自力的能力,在活動中創設良好的交際環境,舒解心中的壓抑和焦慮,在交往中培養問題學生寬闊的胸懷和樂觀的情緒,學會控制情緒,對不良心理反應進行疏導。
4、創設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培養方式和社會的環境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社會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和社會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家訪、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宣傳教育,或通過家訪互相交流,讓他們暢談教育子女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從而幫助家長改進教育方法。同時,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地、辯證地認識社會各種現象,積極引進社會幫教組織,讓問題學生在舒適的家庭中、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地成長。
六、成效分析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扎實開展,建立了在課題組帶領下,以班主任和心理輔導老師(兼職)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初步形成了切合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力求構建相應的理論輪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的分析、探究,初步了解和歸納出目前學生心理和行為特征上的一些共性:如生活水平的自我優越感與獨立生活能力的缺乏的矛盾,學習上的高期望值與學習水平的相對滯后的矛盾,擺脫家長束縛(渴望家長幫助)與缺乏親情撫慰的失落感的矛盾針對諸如自私、怕苦、攀比、驕妄、浮躁、責任心薄弱,優越感過強等心理弱點,通過教師指導、學生體驗,在積極的課堂教學、有效的活動訓練、和諧的環境陶冶中努力排除心理發展障礙,形成開朗、自信、穩健、堅毅的心理品質。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課題組教師以及課任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學校和老師全面了解和關心學生,創設了氣氛和諧、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學校重視教師的心育管理,營造以人為本的民主的校園氛圍與和諧的人際關系,為教師的心理教育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師的適應力,使教師處于一種積極、自信、樂觀、向上的健康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學中去。
七、成果收獲
(一)增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品質。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和簡單的心理訓練方法,能自覺地在學習和生活中加以運用,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
(二)教師觀念發生了轉變。教師非常注重在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態度、方法、情緒對學生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和學生觀。提高了教書育人效果。
(三)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教育能力。教師學習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掌握了很多心理調控訓練的方法。這些知識、方法的掌握和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且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四)構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了校長領導、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學生和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體系,利用廣播站、校園網、心理信箱、校園環境等媒體,通過心理輔導課、心理咨詢、社團活動等途徑共同作用于學生,并積極利用家庭教育和社會力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建立了立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五)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學生的很多品德問題,是心理問題在行為上的外在表現。通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研究,使學生能較好地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有利于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增強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八、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還處于一個初步認識了解的層面上,如何進一步研究并建構相應的理論輪廓這一方面不夠深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研究的成效。
2、課題研究中個案分析法、調查研究法等方法使用較好。在下階段研究中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測評,進一步搞好學生個人心理檔案,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自我、發展自我,有針對性地強化心理素質訓練。
3、加強學習和培訓,多學習、多交流,開拓視野,使課題研究行之有效,多出成果。
課題研究報告 篇13
一、課題的界定
讀寫結合點:是指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于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后“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
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八年級,一般指初中二年級,它在整個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既要為初中一年級寫作具體生動的記敘文繼續打牢夯實基礎,同時又要為初中三年級寫作簡單的議論文作好鋪墊,以適應初三中考的需要。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
二、課題研究需解決的問題
要想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說易也易,說難也難,難易的轉化點全掌握在我們教師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材現行編排和學生基本寫作現狀的基礎上,能夠首先尊重教材,同時又能緊扣教材本身,動點腦筋、想出辦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理心理的發展,開啟思維、拓寬途徑、挖掘適合學生作文訓練的讀寫結合點來創造性的應對教材,切實保持、保證學生閱讀能力、語文素養的提高、提升的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相應提高。當然,最需解決的問題是在了解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的基礎上,對讀寫結合點“在八年級語文學習階段能利于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切材料。包括課文仿寫(片斷或整體)、單元主題、課后‘研討與練習’、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素材”的準確有效確立、及有效組織學生讀寫結合訓練從而摸索出一條可供操作的具體模式,切實可行的提高八年級學生的作文能力了。
三、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新課程改革關于“以人為本”的理論。只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才能最終實現“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
2、新課程改革關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的理論。只有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并且將閱讀與寫作緊密相聯,互為促進,才能讓學生掌握運用語文規律,觸摸到語文學習的命脈之所在。
3、大語文教學觀的理論。只有樹立語文的內涵與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讓學生學會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鍋”,將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語文學習之路將越走越寬,越學越輕松,越學越有趣。
4、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是現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趨勢。從本質上說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體不斷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伴隨著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積累,有很多可借鑒的有生命力的東西。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現象分析:縱觀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普遍低下,“沒話寫”、“不會寫”、“寫不好”仍是困擾他們的三大難題。細究原因不外以下幾種:
1、新教材編寫過程中將寫作、口語交際融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本身就暴露出重閱讀輕寫作的傾向,給人造成作文寫作板塊不突出之缺憾;
2、受新教材編排意圖的影響和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教學能力等限制,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作文,不會上,不敢上,怕上作文課的教師比比皆是;
3、因教師本人不夠重視,造成學生平時訓練的機會減少;
4、學生雖有了一定的閱讀,但因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訓練,思想中缺乏讀寫結合的意識,只讀不寫,喜讀怕寫,讀寫分離現象嚴重。正如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老師所說的:“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基于上述種種原因,此課題的確立與研究將把八年級學生從面臨的寫作困境中解救出來,變“沒話寫”為“有話寫”;變“不會寫”為“我會寫”,變“寫不好”為“能寫好”;同時這課題的確立與研究也能促使教師本人進一步鉆研學生、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改理論、文本,對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問卷調查:在課題研究的開始、中間及最后階段,為了了解初二學生的寫作現狀和需求,掌握第一手研究資料,我采用過口頭回答、舉手表決和書面問卷等方法,從最現實、最棘手的問題入手做有效研究。問卷調查的時間放在了20__年4月15日,正是本人想對此課題開展自主研究的前面(沒想到后來竟成了本人開展個人課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記名或不記名皆可兩種,問卷調查對象既有全年級14個班,也包括本人所帶的兩個班(研究中期,因工作需要,本人又從新初一開始接起,后又變為全年級18個班,也包括本人所任教的兩個班)調查的內容包括“1、你對你目前的寫作現狀滿意嗎?原因是什么?2、你覺得作文寫作的興趣應該如何培養?3、你的作文有過被老師當作優秀作文的例子嗎?你覺得能成為范文的關鍵是什么?4、你覺得八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才能提高?你希望老師怎么做?5、你的語文老師是如何提高你的作文興趣和作文水平的?你對他(她)的做法滿意嗎?6、你的語文老師重視作文課嗎?你最喜歡
老師怎樣上作文課?你能描述一下嗎?”共六個方面。對于第一個問題百分之九十五左右的學生對自己的寫作相撞不滿意,原因主要在自己讀書少,平常練得少,老師沒有很好很系統的做過指導;對于第二題幾乎所有的學生認為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多動筆能夠培養寫作興趣;對于第三題的回答,部分學生作文偶爾有被老師當作范文的例子,極少數學生作文經常被當作范文,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經歷,自認為作文寫得很一般。回答第四個問題時學生認為多讀好作品、多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多練練筆作文能力能提高,同時希望老師多指導些寫作技巧方法、多介紹別的同學的好作文、經常開展系列專題訓練;對第五題有不少學生對語文教師不夠滿意,希望老師自己要重視學生的作文,同時對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方面做得好的老師學生們也給予了肯定。最后第六題學生有直接答不重視不上作文課的,也有對做得好的老師給予了肯定和表揚。
組織訪談:為了進一步了解初二學生的作文寫作現狀及寫作心理,本人特地在20__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調查問卷進行過沒幾天,本人趁熱打鐵又組織了幾個作文寫作層次不同的同學進行了訪談實錄,主要由學生們提出他們認為困惑的問題,由我進行指導和解答,學生問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怎樣你好作文題?作文題是先擬好還是作文寫完后再擬?如何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怎樣能使自己的作文語言有文采?怎樣能把握住作文的中心?為何自己寫時會跑題?生活中一件平淡的小事為何別人能寫得很好而自己卻不行?
針對學生問卷調查和訪談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感到的困惑,本人積極采取有效行動,查找很多相關研究理論,如制定相應對策即“通讀課文,領會精髓(還要結合課文后的練習要求)→找準結合點,以讀悟寫→指導方法→讀寫遷移→當堂作文(或課外練筆)→及時評價→完善作文→形成能力”。
課題研討及開展活動:帶著學生作文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本人將理論與實際行動緊密結合,始終做到研究的開始、過程、結束都有理論指引,都有行動跟上,將學、研、做三者結合,讓理論做指引,不走彎路。通過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閱讀有關專業書籍、吸取名家思想精髓作為理論支撐,且注意用教材的權威,去規范,去約束,去導航。,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學生現狀和需求開設專題作文指導課和專題講座,如《記敘中怎樣描寫》、《記敘中怎樣抒情》、《小事怎樣寫精彩》《讓你的作文語言靚起來》《記敘文中怎樣用好課文這一例子》《作文,到底該如何審題》《讀書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如何巧擬作文題記》等,做到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再行動,解決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研究的有效度和實用價值。平常只要有任何一處能夠讓學生展示作文寫作能力的機會本人都不會放過,如教師節讓學生給老師寫賀詞,校運會讓每一個學生向播音組至少投稿一篇,為北京奧運志愿者擬志愿者誓詞、期中期末考試來臨前讓每一位學生擬計劃、訂目標、向同班同學或鄰班發挑戰書、向街頭用字不規范部門寫建議信,參加學校級以上部門組織的所有的征文比賽活動,重視數量取勝的同時也追求質的提高,積極向《好家長》《現代快報》《揚子晚報》《金陵晚報》等雜志報刊投稿,總之本人所教的學生的作文機會多多,能力也在平常的練筆、作文、投稿及開展的各項活動中得以提高。
實踐檢驗:因為所帶兩個班級的便利、所在初二年級全組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所在教研組、學校的大力支持,使得研究過程中可以進行多向比照:本人自己所教兩個班、同年級同層次班、實施課題研究的班級與非實施班級等進行比照,得出真實有效的結論是:此課題的研究是有價值的,成功的。本人把自己所教的兩個班從研究開始到結束都當作實驗班級來對待,所以只能是和同年級非實施班作比較。一年多來,在課題的引領下,學生的作文寫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兩學期區市組織的期中期末統考和學校自行組織的月考,我所教授的兩個班級學生的作文均分和優分都是全年級最高的之一,學生的語文成績在學校全區也排在前列;學生參加南京市“好家長”杯作文競賽成績突出,有好幾個學生的作文都能在《好家長》或《少年文藝》或《江寧文藝》等雜志上發表,有一位學生還把她的所有練筆命名為《華年的思維》經我幫助整理已由安徽文藝出版社20__年5正式出版。這樣的結果令人欣喜,從中也可看出這一課題的現實性、時效性和生命力。邊教邊研,教,學,做三者合一,也增強了本人的教學研究意識,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最佳結合點和最佳方式,努力實踐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讀寫遷移的有效性,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既能遵循序列性原則,注意知識結構的難易梯度,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由淺而深,順應作文教材對學習規律。如以寫簡單的說明文這一要求為例,其知識板塊及能力訓練可作如下分解:第一為基本說明方法的認知及運用;第二為對說明特征的把握;第三為說明順序的合理安排;第四為說明語言的平實、生動。四個板塊顯示四個知識層次,后一層次是對前一層次的突破和提高。四個板塊逐漸由低級走向高級,形成一種合理梯度;同時又能遵循可操作性原則,讓學生多讀、多練,以讀帶練、以讀促練、讀寫相機結合、有效聯系。實踐證明,具體操作中可以獲取只屬于自我的獨特感覺,可以印證別人的經驗,也可以積累自己的經驗;只有通過操作,才能讓學生把直接或間接得來的作文知識和作文信息轉變為作文技能。當然操作應有“量”的要求。每周兩節的時間里,操作應落在實處,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課外還要有適當配合。要能夠兼及重要的知識點和常見的題材類型。沒有數量保證,自然就沒有效果的保證。操作還要做到“具體”。每次訓練要有明確的目的,要設計得體的題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訂可行的驗收標準,等等。
五、課題研究的結果
1、調動了學生的作文積極性,讓學生樂于習作
學生怕作文,對作文不感興趣,跟我們教師對作文的重視程度和引導方法有關。按教材安排八年級學生一學期只需完成六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練筆,一學期充其量才有14次習作的機會,語文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閱讀教學上的。這樣從客觀上無意識地造成了語文教學重“讀”輕“寫”的局面,學生的作文興趣自然得不到激發和培養,作文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提高。“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做到立足于“讀”,著眼于“寫”。為了將“寫”的訓練目標落實好,教師必須熟讀課文,以獨特的視角挖掘課文中有利于“寫”的因素,并以學生易于接受和樂于接受的方式組織閱讀,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寫”的訓練的遷移。由于是有所借鑒、有所感悟和體會,此時的學生對“作文”也能“文思泉涌”,也能“下筆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帶來的自信與快樂。久而久之,學生作文積極性調動的同時作文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了。
此外,提高八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既是本課題的一個目標,也是一個策略。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求教師本人我通過語言激勵、情境創設、美文品讀、活動開展、成果表彰等手段來綜合并用得以實現。
2、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讓學生善于組材
以往一說到寫作文,學生常常總會抓耳撓腮、搜腸刮肚,總覺“無話可寫”,不知如何落筆。究其原因,除了學生讀寫分離,訓練機會不多,加上學習時間緊張,生活經驗不足,生活體驗不深,可寫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為學生的作文思路沒有打開,不懂得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根據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題材。本課題的研究課題注重以課文為憑借,以某一讀寫結合點為契機,先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再進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寬了。只要給一個作文題目,學生的頭腦就能快速運轉,再通過快速構思仔細推敲,整個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脈絡就清晰。
3、夯實了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于表達
“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研究課題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讀寫相機結合,充分發揮每篇課文的外顯的和隱性的作用,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語段讓學生品讀、理解、揣摩、賞析,體驗和感悟祖國文字之精妙,景物之豐美,人情之偉大,作者技法之高超。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續寫、擴寫、改寫、補白等訓練,夯實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生動,從而解決了學生“有話不懂得寫”的缺憾。
八年級作文寫作能力具體是指《語文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能寫內容具體的記敘文,明白清楚的簡單說明文,和根據生活需要而定的日常應用文。課題的源頭來自于學生的現狀、需求、教材的要求和個人長期的獨立思考及一線實踐的摸索,故在研究過程中本人是始終充滿熱情和對學生的期待的,在實踐過程中本人一直堅持自己當初所設的研究內容,努力提高自運用教材的能力,帶領學生找準讀寫結合點,如:課本的表達特點是什么、學生面臨的實際怎樣、單元訓練的主題怎樣、課后“研討與練習”又是什么等等,努力做到了多研讀課本,多鉆研課本要求及學生實際,切時、適宜的將課文精彩片段當作仿寫訓練并及時評價,將書本后的練習轉化為作文片段寫作并及時給予反饋,將課外讀物、學校生活、社會這些有形、無形的書本當作練習的材料、情感宣泄的窗口,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創作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勤于思考、善于表達、多方展示,摸索出了諸如“模仿法”、“擴續法”“補白法”“評議法”“插圖法”“引申法”等方法,學生現在“想寫”、”會寫”、“有話寫”、“寫得好”的喜人景象幾乎天天出現,令人欣喜。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課題研究雖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也值得本人反思和改進:(1)剛開始確立的個案研究法即“跟蹤一個學生從始到終的寫作能力的逐步提高過程,形成案例”的構想會因所帶年級不銜接而被迫中斷,即使這一方法仍可繼續采用,但所獲得的資料、信息等也屬間接,所以要想達到更好的效果,掌握更真實的材料,從初一帶到初三是最合理可行的。(2)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客觀差異,無論在哪一個班級總存在著相應的且數量不在少數的“學困生”。“挖掘讀寫結合點,提高八年級學生作文寫作能力”是一個練習范圍相對擴大的訓練,而“學困生”在以往較為單一的閱讀或作文教學中都存在學習困難,在這相對綜合的讀寫結合訓練中其學習困難也可想而知。相反,學優生通過讀的鋪墊,寫的延伸和寫的反哺作用,其讀寫能力都有更大的進步。班級內的優差生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學困生”的輔導與轉化是下一階段的重點研究工作,嘗試運用“分層教學”的策略,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給予更多的關照和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層面的學生都得到最程度的發展。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也給自己的視野上了一個臺階,似乎又有一個新的課題放在了自己的眼前,這就是自己的經驗和探索能否上升到理論的層面為作文教材建設作點貢獻?幫助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效扭轉作文教學“大而籠統、小而混亂”的局面?當然,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說到作文教材建設這一大的話題需要多種理論如教育理論、人才理論、寫作理論等等的綜合作用,需要反復論證和實驗,本人深感需要加大理論學習,且將理論和個人的作文教學教學實踐結合的再緊密些,爭取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對更多的同仁產生推動和影響力,同時,經過這一輪實踐和研究,絕大多數學生作文能力、語文能力和素養得到了提高、提升,個別學生進步不大,所以,讓所有的學生一個不落隊的整體進步應該是我們課題研究者的理想目標,本人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教研中繼續努力,直至完美理想的實現。
課題研究報告 篇1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牛津小學英語》這套教材內容豐富,所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廣泛,比如:運動、顏色、食品、家庭生活、興趣愛好、國家名稱、季節、天氣等,在這些內容中大都滲透了德育因素,只是這些因素不像思品課那樣顯而易見,必須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才能發現。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其中的德育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將德育因素滲透于英語教學中,使學生既學到了英語知識,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今后的英語教學工作中,通過采用各種形式的活動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道德認知水平,讓他們學會尊重、關心、樂于幫助別人,培養他們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通過家訪或者調查問卷,不但要看學生在校的表現,還要了解學生在家時品德方面的表現,然后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這就告訴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而且育人更為重要。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在《師說》里也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也說明了教師既要傳授知識,更要對學生進行德育。
四、課題研究的原則
1、關注學生的原則。堅持“以學生為本”,真心實意地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服務。讓學生在說學做的過程中真正得到德育的滲透。
2、關注過程的原則。英語教學必須堅持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過程;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關注教師的反思過程。
3、關注研究的原則。英語教學必須堅持教學與研究同步,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研究學生的學情、心態和個性特點,適時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時滲透德育。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2)教師如何采用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真正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研究課題實際是從不斷發現問題到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實踐中修改完善方案。
2、個案研究法。主要通過對學生個體的訪談、調查,了解學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學習表現,分析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探索解決的方法。
3、經驗總結法。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得失,同時認真地學習相關理論,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從而充實和修訂方案,改進操作方法。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準備階段
1、確立課題,搜集資料,制定研究方案框架;
2、制定實施研究方案。
(二)實施階段
1、制定課題研究計劃。
2、按照計劃,分段實施。
3、階段性成果展示。
4、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申報結題鑒定。
(三)總結鑒定階段
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研究報告,完成結題鑒定。
八、課題研究的成果
1、促進了觀念上的轉變,樹立了正確的學生觀和德育觀。德育形式采取以浸潤、熏陶、引導為主,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于參與的各種教育活動中體驗成長,德育才能有所作為,才能收到德育的預期效果 。
2、優化了班集體建設。(1)在思想上,凝聚力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加強了;愛國主義思想在每位同學身上體現:尤其是在每周一升旗時候,同學們都站得板板正正,深情地看著五星紅旗徐徐上升。(2)在行為習慣上,文明禮貌用語流行于課內外,見到老師能主動問好;人人積極參與勞動衛生工作,時時保持班級內外的整潔。(3)在英語學習方面,原來有些學生不喜歡英語,逐漸地他們越來越喜歡了,差不多每位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3、促進了學生的成長。(1)學生變得比較陽光開朗大方、樂觀上進,師生之間關系比較和諧,遇到困難和問題能向父母、老師敞開心扉交流溝通。回到家也不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也學會了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了,好多家長看到學生的變化高興得忙給老師打電話報喜。(2)學生很有風度。他們講文明、懂禮貌、尊老愛幼,公共汽車上主動讓位,校內外大型活動井然有序,會后不留污物,公共場所禮貌待人。
九、課題研究反思
本課題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離理想目標還有很大距離,特別是通過德育要使學生對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既學會包容又學會堅守、既不忘根又勇于創新,要求很高,需要長期的學習、實踐、體驗、感悟。而且我們的學生對象是周期性的,四年又要換一茬。這種現實也決定了我的研究沒有止境,需要沿著這個課題研究的方向堅持不懈地探索深化,是我任重而道遠的責任和追求。 但我堅信,只要堅持,研究還會繼續。
課題研究報告 篇15
1 前言
《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是xx省教育科學“十二五”立項課題,課題編號,在主持人的帶領下,認真研究,開拓進取,大膽創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多人在全國、省市各級各類課堂教學活動中獲獎,探索出了關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編輯了相關練習冊、論文集。
2 問題的提出
2.1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背景
我校是xx省有效教學實驗學校,省教委曾在我校舉行現場會。我校語文教研組接受了相關的先進理念,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具備了研究的主客觀條件。但閱讀高效課堂教學僅有一個雛形,沒有形成科學體系。
初中語文新課標注重學生發展,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新的學習方式。因此,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于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當今課程改革亟待解決的課題。
(2)目的與意義
這一課題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師深入分析反思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借鑒先進的教改經驗,積極探索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基本環節和主要特點,構建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校本教研與管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形成教學風格、彰顯名師品質的重要標志。基于這種認識,在我校前期提高課堂效益調研的基礎上,以更大的力度、更堅定的信心加強對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研究,以此為突破口對我校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
2.2國內外研究歷史與綜述
目前,國內外關于構建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和寶貴經驗,省內某些地市及部分縣市區已經開始行動,并且有的還有所成就。
2.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點
“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就是在單位時間內最大程度、最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育人目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好效益。外延上,“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屬于“有效課堂”的范疇,高度符合時代和個體的價值取向。其顯性標志是:課堂教學既有課程內容選擇上的廣度和深度,又有課程實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適度,還有課程組織落實上的力度和效度。即“語文閱讀高效課堂”要做到知識信息量大、思維活躍度高、情感激發與培育能真正觸及人格和靈魂。
3 課題研究的目標與方法
3.1研究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1)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課研與教改相結合的原則。
(2)整體研究與分散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3)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
(4)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5)評價考核跟進,骨干引領與評比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6)反思性原則。
(7)優化教育資源原則。
3.2研究的目標是:構建起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導―學―遷,三步異法”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切實提高,真正做到“輕負擔,高質量”;促使實驗教師實現專業成長,成為骨干名師,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發展。
3.3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基本模式的研究;語文閱讀高效課堂基本環節的研究;語文閱讀高效課堂主要特點的研究;語文閱讀高效課堂的構建。
4 研究的主要方法與過程:
4.1研究方法
(1)文獻法。采用文獻檢索手段,借鑒他人的經驗教訓,結合本校實際進行研究。
(2)調查法。通過試卷檢測、座談,了解成效和問題,及時糾正問題。
(3)教育實驗法:觀察與調查研究對象,通過歸納、篩選和分析,確定課堂教學的主要特點和基本模式。
(4)行為研究法。對教師及學生參與課題實驗的行為過程進行跟蹤、觀察、調查、分析,并進行及時的反思、總結和調整。
(5)邏輯歸納法。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探討教育理論、課堂教學基本環節和模式等。
4.2研究步驟
4.2.1啟動階段:、6――、9
發動語文教師深入學習,查閱資料,了解課題提出的背景和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概況。落實成員,成立課題組。對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等進行論證,制訂研究方案。
本階段的主要是確立研究理念,初步提出核心概念和基本觀點,完成課題論證,撰寫開題報告。
4.2.2實施階段:、10――20xx、12
(1)按方案制訂各階段實驗工作計劃,根據專家建議,明確方向、理清內容、調整方案,開展研究。
(2)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研討活動:
①每周舉行一次研討課
②每周召開一次學習交流會
③每月寫出一篇有價值的研究報告
(3)進行階段總結
這個階段主要研究確定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等成果;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提煉具有代表意義的、涉及多種教學形式的編輯典型教學案例集,制作了課件及課堂實錄資料,不斷完善理論模型和構想,最終形成了教學模式體系,完成了相關的研究報告。
4.3總結階段:
認真整理、歸類、分析所有資料,總結研究效果,撰寫了研究報告。選編優秀教案論文集,申請驗收鑒定課題成果。
5 研究成果
經過課題組兩年多時間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扭轉了以往效果不佳的教學套路,做到了“輕負擔高質量”,有力地推進了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
5.1構建了比較系統的有借鑒價值的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分項負責,共同協作,相繼研究確定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文言文的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基本環節;總結經驗,撰寫論文,編印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研究論文集》;精選成功案例,編印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優秀案例選》;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校本教材――閱讀教學練習冊。
5.2研究教師專業水平得到迅速成長,多位成員根據此模式設計的課堂教學,在各級各類教學評比中獲獎,成為骨干名師,使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和推廣。
主持人王若愚,期間在xx省語文課堂大賽中獲特等獎,在全國語文課堂大賽中獲二等獎,連年在張家口市高效課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學科名師。
核心成員孫士軍,為完善這套模式,提高研究理論的科學性,保障模式操作的可行性,多次到兄弟學校、縣鄉學校進行驗證推廣,獲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保證了課題的順利進行。20xx年11月,在全區作示范課及送教下鄉的精彩課堂教學贏得了喝彩。先后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
核心成員崔麗,期間獲“國培計劃――xx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公開課一等獎,xx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初中語文優質課評比一等獎,連年在張家口市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先后被評為市級、省級骨干教師。
課題組成員青年教師李茹送教下鄉和區示范課,受到好評,被評為張家口市教學新星。郭秀芬、白河、李賢等教師在市有效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公開課,受到好評,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李雅薇獲市級說課比賽一等獎。
5.3調高了學校語文教學質量,推進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更上一城樓
本課題的研究,極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質量。我校各年級多名學生在各類語文閱讀比賽中獲得好成績,語文教學成績也明顯提升,中考語文優良率遠遠高出同類學校,帶動其他學科均取得良好效果。我校去年中考,全市前十名占了八名,全市前三十名占了十七名。重點高中錄取人數占據我市半壁江山。語文教研組也被市教委評為“優秀學科教研組”。
5.4促進了全校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本課題的研究,得到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促使全校教師掀起教科研熱潮。我校“十二五”科研立項課題較數量明顯增加,范圍擴大,檔次提高。大多數教師主動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獲得多項榮譽,為個人和學校爭得了榮譽,使我校向科研型名校轉變。在激烈的競爭中,我校牢牢地占據了全市初中學校的龍頭地位。
5.5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不僅在于探討語文閱讀高效教學的模式,更主要是促使我校培養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師,這就為學校未來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6 結論與反思
本課題由一線教師在實踐中進行研究,得到領導大力支持。專家的悉心指導,先試驗,后推廣,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條件限制,研究成果難免有不完善之處。例如,有的文體存在課型模式不夠全,新授課研究多,復習課研究少等問題。
今后,本課題組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深入研究,完善修正不妥之處。
課題研究報告 篇16
結題研究報告是一種專門用于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實用性報告類文體。它是研究者在課題研究結束后對科研課題研究過程和研究成果進行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過程的縮影,是研究成果表達的一種重要形式,體現了課題的研究價值和學術水平,是課題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課題結題驗收的主要依據。
階段研究報告是在課題研究某一階段結束后,對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進行客觀、全面、實事求是的描述,是課題中期評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規范、合格的結題報告,需要回答好3個問題:
1、“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即這項課題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研究這項課題有什么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要著重講清研究的理論依據、目標、內容、方法、步驟,講清研究的主要過程。
3、課題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結題研究報告的主要結構
一份規范的應用性研究課題結題報告,其基本結構大致包括以下10個部分(也可分為8個部分):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個部分也可以合并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部分);
這兩個部分著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
3、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4、課題研究的目標;5、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6、課題研究的方法; 7、課題研究的步驟; 8、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從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項課題是怎樣進行研究的?” 結題報告的這8個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從第1到第7部分在填報課題立項申報表、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在開題報告中,都有要求,內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寫結題報告時,只須照抄或作適當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則需要通過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梳理、歸納、提煉。有時候,第7、8兩個部分也可以合并寫。
9、課題研究成果; 這個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個問題“課題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三、結題報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這個部分內容的陳述,要求用兩、三段簡潔的文字講清選擇這項課題進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個別的結題報告,如有必要,還可列出一個部分“課題內涵的闡釋”,專門對課題的內涵作說明。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這個部分既可以單獨作為一個部分來陳述,也可以歸入“課題提出的背景”來陳述。這樣處理的好處,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們為什么要選擇這項課題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是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課題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來進行。這部分的陳述要求理論依據要具體,要圍繞課題研究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列出課題研究所依據的若干個具體的理論觀點或若干項具體的政策,所依據的理論要具科學性和先進性,所選擇的政策要具時代性。在陳述理論依據時,應切忌將某一專家、學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個文件、某位國家xx人的講話全文當作理論依據。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體現的是本課題研究的方向,是本課題研究所要最終達到的目的。目標的確定不要過于空泛,過于原則,或沒有扣緊課題題目。這一部分的陳述只須用一、二百個字就能說明問題。
要注意研究報告結構的內在聯系。也就是說,本課題所確定的目標,最終必須落實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個課題的研究合格與否,能不能通過驗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在陳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時,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標與研究成果之間這一內在的聯系。否則,會令人感到這個課題研究并不成功。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陳述的是課題研究的范疇,課題研究的著力點。對研究主要內容的表述應當緊扣研究目標,簡明扼要,準確中肯。在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時,有的將子課題表述成研究的內容,這也是一種簡潔明了的表述辦法。必須注意的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課題研究成果同樣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的研究結果必須在研究成果中予以體現。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該項課題在研究時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項課題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種科研方法。比如,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還可以運用數理統計法、檢測分析法、跟蹤比較法、結構功能法、觀察法、追因法、采用實驗法,同時也可能采用問卷法、調查法、統計法、分析法等。這部分的陳述,一般列出將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說明就可以了,花費的筆墨不必很多。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這部分的陳述比較簡單。一般將課題研究分成準備、實施研究、總結等三個階段,也有的分成四個、五個階段。然后,在每個階段中簡要陳述做了幾項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簡明扼要,不必詳細陳述。
(八)、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需要花費較多的筆墨來陳述。要通過回顧、歸納、提煉,具體陳述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具體陳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來開展研究。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也可以與“課題研究步驟”合在一起陳述,在每一個階段中具體陳述所做的幾項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寫“研究的主要過程”這部分內容時,應注意不要用總結式的語調來撰寫,不要將這部分寫成經驗總結或研究體會。
(九)、課題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鑒價值,就看這部分的具體內容寫得如何。一般說來,這部分的文字內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結題報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課題階段研究報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們課題的成果應該是比較多的:教師研究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他們的專業成長;學校數學資源網站和教師個人博客建設;教學資源包的開發;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學校個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內容的表述,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不要只講實踐成果,不講理論成果。 一個課題階段研究報告的研究成果,應當包括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兩個部分。
不少的研究報告,是這樣陳述研究成果的:我們通過研究,開設了幾節公開課觀摩課,獲得那一級獎,在刊物上發表了多少篇論文,有多少學生參加什么競賽獲得了那些獎項。或者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獲得了哪些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
這些是研究成果,但僅是屬于實踐成果。一篇課題階段研究報告,單單這樣陳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樣的陳述,別人無法從你們的研究成果中學習到什么,這樣的研究成果沒有什么借鑒推廣價值。也就是說,我不搞課題也能取得這些成果。
具有借鑒價值和推廣價值的,往往體現在理論成果部分。有的人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沒有什么理論成果。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理論成果,就是我們通過研究得到的新觀點、新認識,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又往往與我們在“研究目標”或“研究內容”中所確定了的要達到的成果密切聯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陳述不能過于簡略。有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撰寫出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就是課題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報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將這些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煉、歸納進去。
第三,有關課題的研究經驗或研究體會不要在“研究成果”這個部分來陳述。一般說來,一個研究課題在通過結題驗收以后,課題組還需要進行總結。這個總結,就要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談及研究的體會。而在課題階段研究報告中,就不要陳述這兩個方面的內容。
(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這個部分內容陳述要求比較簡單。但要求所找的主要問題要準確、中肯。今后的設想,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還有什么問題尚待研究,有的報告可以不寫。階段報告主要陳述準備如何開展后續研究,或者如何進行推廣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課題結題研究報告。除了上述幾個組成部分外,還應有署名和參考資科兩個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對報告負責并表明對報告的所有權。
附錄和參考資料是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參考文獻是指在課題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卷期、頁碼、出版機構及出版時間。
四、撰寫課題結題報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扣緊關鍵詞撰寫階段研究報告。要圍繞課題的標題,尤其是扣緊題目中的關鍵詞寫好研究報告。這也是填寫課題立項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撰寫開題報告,組織課題研究的基本要求。
2、階段研究報告的結構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個部分的基本結構要求來撰寫階段研究報告,做到結構完整。階段研究報告的格式不同于論文,不要在報告的前頭增設“內容提要”、“關鍵詞”等。
3、語言文字表達要規范。階段研究報告運用的語言應是陳述性的,文字應當簡潔流暢。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經驗總結式的語言;二要準確表達,切忌答非所問;三要簡練,文字切忌累贅重復。
4、重點應放在介紹研究方法、過程和研究結果方面。課題報告的價值是以方法的科學性和可靠性為條件的,而這兩者又有內在的聯系,因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學的,才能保證研究結果是可靠的。
人們閱讀或審查課題報告,主要關心的是如何開展研究,在研究中發現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是如何解決的。研究結果在現階段達到什么程度,還有什么
問題需要繼續解決等。因此,寫作課題報告,主要精力應花在方法、過程和結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該項研究在方法上無懈可擊,從而不得不承認結果的可靠性。
5、理論觀點的闡述要與材料相結合。在課題報告中怎樣使自己的觀點得到有力的論證,是應該關心的重要問題。論點的證實除了必須依靠邏輯的力量外,還需要依靠科學事實的支撐,做到論點與事實相結合。
課題報告一定要有具體材料,尊重事實,從事實中列出觀點。首先在論述過程中要處理好論點與事實的關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選好事實。
除了要注意事實的典型性、科學性以外,還要善于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揭示普遍規律。其次是恰當地配置事實,用事實論證,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理解不熟悉的論點。
6、分析討論要實事求是,不夸大,不縮小。在下結論時要注意前提和條件,不要絕對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經驗說成是普遍規律。
課題研究報告 篇17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此刻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墻。在午時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著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異常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墻,所以,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并提出有關提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閱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群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采訪。
(2)采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資料。
(2)制作網頁。
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范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著極端的光亮度比較,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就是由于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并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惡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筑,雖然以玻璃幕墻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后卻潛藏著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癥狀,還能夠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里,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于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欲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證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一樣的顏色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壓力。
(5)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臺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臺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提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能夠多植樹,樹木能夠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筑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筑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筑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筑材料做外墻,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著必須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么這棟大樓的反光外墻經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必須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能夠的,但依此刻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所以這種想法僅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能夠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里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能夠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很多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能夠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能夠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能夠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適宜的室內溫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墻,專家提議可采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墻建筑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筑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景,這樣才能保證那里的人們的健康。
課題研究報告 篇18
1 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課題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學素養
OECD即國際經濟合作組織做出這樣的解釋:利用前沿的理論來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并未解決方案提供支撐力量,從而可以使人類更加客觀的理解自然的改變,并處理以自己的結論就是我們所說的科學素養。
1.1.2 化學科學素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學科優勢。利用化學課程特別是高中化學新課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讓學生了解化學科學素養的內涵、并將科學素養的內容在高中化學課程中進行細化,是利用高中化學新課程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也是高中化學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1.1.3 化學教學再設計
是為了能夠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據理論知識、合理的宣傳手段,利用系統的思想處理遇到的問題、設置合理的目標,策劃處理方案進行篩選,之后實施方案,依據所得結果對方案進行評估修改的一系列過程。
1.2 課題界定
基于科學素養教育的化學教學再設計研究,以提高中學生科學素養、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出發點和歸宿,深入學習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準確解剖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化學教學再設計科學滲透科學素養教育,探尋化學教學再設計實踐操作的方法、原則和策略。
2 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我校是吳江區農村中學,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很大,本課題的研究是從我校及兄弟學校化學教學實際出發,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不斷加強實證研究和理論分析,總結課例診斷的要素、方法、類型和化學教學再設計的方法、原則和策略。實現:(1)為高中階段的科學素養教育的教學設計提供幫助,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2)有助于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厭學思想,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科學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3)有助于教師自身科學素養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學素養的教學設計模式,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對國家、社會真正有用的創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內容與重點
3.1 研究內容
本課題力求通過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給學生一個空間,一個發揮創造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相關現象,能夠對與生活有關的理化生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利與弊,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從而為將來有可能成為科研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研究重點
通過對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調查,分析原因,從科學素養教育與化學教學再設計的內在關系,基于科學素養教育的化學教學再設計的特征、要求和原則等方面,切實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
4 研究方法
4.1 文獻研究法
根據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問題。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2)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觀察和訪問。(3)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問卷調查法
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4.3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由教師或與專家及研究人員合作,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把教師的行動與研究結合起來,切實關注課堂實踐,關注教師課堂中的教學行為,篩選與研究采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問題,以研究促行動,提高行動效益,加強行動改進。
4.4 經驗總結法
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
課題研究報告 篇19
課題立項以來,我們緊抓學習、培訓不松手,正確把握課題究的方向,統一和深化對課題的認識,集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教育理論培訓工作。如:大量閱讀相關的書籍和材料。認真上好每一節研究課,根據課題方案分步實施,精心設計,反復修改,不斷完善研究方案。強化理論學習,努力在課題研究的同時,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理論與業務水平。結合教學工作,使課題研究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教師具備了課題研究的教學技能,課題列入了學校工作計劃,本課題有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導處的支持,由課題組具體實施,保證了課題的有序展開。
一、研究過程
1、把課題研究和教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使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每學期,我圍繞研究課題,確定自己的實驗課課題,并把實驗課和優質課、示范課結合起來,把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有機聯系起來。
2、對照課題方案,改革教學指導過程,認真上好實驗課。實驗課就是在課題方案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嘗試。為了使課題研究落到實處,我都能圍繞課題方案,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指導過程。能做到落實主體地位,改革教學過程的結構,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調查研究、理論研究、行動研究、經驗總結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點與策略
整合是確保學生身心愉悅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它提高了學生綜合審美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藝術文化視野,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體驗音樂的渠道。以此為基礎的音樂課,不再單純是一種藝術形式,而是多種藝術形式并存,但都發揮各自的優勢,都為一條主線服務。讓學生對音樂課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興趣,同時通過音樂的學習,從另一層面也希望其提高文化課的學習效率。
1、更新教師的觀念
圍繞本課題的指導思想,結合課題理論學習的動機,我大力宣揚三種觀念的轉變。
(1)轉變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個性與創造性發展的必需,也是實施本課題研究的基礎。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堅持平等互動,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要求教師從權威席上走下來,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的意見以及他們的感想,注意多鼓勵,教師做到了這些,才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滿懷熱情地走進音樂教學課堂。
(2)尊重學生的體驗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回答問題,充分發揮自己已有的經驗、感受和想法。因此,作為教師,必須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大膽地回答問題,同時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獨立理解和獨特感受的空間,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特別是,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難免有荒謬之處。同時,我們又知道,音樂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作為教師,都不要輕易地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鼓勵。
2、分類分層、因材施教
(1)感性入手,欣賞領先。在教學中加大聽的力度,多給學生介紹國內外優秀音樂作品,影視卡通歌曲欣賞,健康的流行音樂,開闊學生視野。多給學生講一些音樂家的故事。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啟發學生多感受,多想象,多思考,多表述。
(2)演唱結合,注重表演。對音準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潑好動學生,鼓勵他們參與律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通過表演提高音樂感受能力、節奏感和身體協調性。
(3)唱奏結合,以奏為主。對節奏感好但音準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同學,鼓勵他們在器樂方面發展。
(4)加強“雙基”練習。新課程實施加以來,很多教師淡化了“雙基”訓練。事實上,每節課都設計一些視唱練耳和發聲練習,循序漸進,會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水平的。
(5)充分利用班級音樂骨干,和學困生結對子,組成“一幫一,一對一,共進步。”的幫扶小組。
(6)鼓勵音樂學困生積極投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他們自我參與能力,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緊密依據既定的課題實施方案,結合課題組學期工作計劃,積極探索音樂教育的新途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1、教師方面
(1)作為實驗教師,我從根本上轉變了教學觀念,通過實驗,我再一次深深地領悟學習并運用了音樂新課程理念。尤其是在音樂審美教育教學中,堅持從培養學生的審美興趣出發,面向全體學生,設計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教學活動,吸新學生參與。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都得到開發,鼓勵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音樂、享受音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開展整合課題實驗,造就了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我都能夠從本學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尋找適合自己教學的教學內容平臺。通過上好每一節研究課,自己的發掘、整合,使整堂課豐富多彩,受到了許多聽課老師的好評。
2、學生方面
(1)、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題實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同時,學生還利用課中學到的形式,在學校的藝術節和英語節中,用音詩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2)、培養了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現在的小學生見多識廣,在教學中,首先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采用多種的學習方式,盡量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老師不僅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組織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文字資料,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討論冼星海對中國音樂事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等。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我們相信,在上級教科研部門的指導下,有學校領導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課題組全體成員有信心也有能力,把這一課題研究不斷深化,最終取得豐碩成果。
課題研究報告 篇20
一、課題實驗的背景和意義
大綱的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和新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鑒于現代語文教學的新定義,并提出,中國應該基于教學促進學生的研制和給學生提供終生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科學教育。
方法啟蒙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對美的熱愛,培養健康的人格,培養良好的意志和品格。語文課程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進行個性化學習。
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個性化閱讀寫作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寫作是語言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的過程,是自我認識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是精神產品的原始創造。寫作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利于學生良好的思維素質和道德修養。
二、學科實驗進展
1.編程
語文作為一門傳統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我們必須認識到語文課程應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的個性化教學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以課堂教學實踐為主要渠道,從教學的兩個基本要素,即教師和學生,我們注重建設教師'teaching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努力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并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師可以教授個性,學生可以學習個性,從而達到“以科研促改進,以發展促共贏,以發展求質量”的目標。
2.研究的焦點
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個性。心理學研究指出:“思維能力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是教學的中心任務。傳統教學是由教師灌輸的,學生是由學生灌輸的
積極接受,善于分析,教學形式單一,可見學生的思維受到嚴重制約,更不用說培養豐富多彩的個性了。在教學中應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培養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個性化教學,實現師生互利,提高教學質量,這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我們確定了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研究重點:
(1)寫作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2)個性化讀寫教學與語文教師創新意識的培養。
(3)科學的個性化寫作思維訓練體系。
(4)寫作教學與語文課堂的融合。
(5)個性化寫作過程中資源的開發。
通過重點研究,實現了以下目標:
(1)課堂教學:師生民主,氣氛輕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形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發展學生個性;
(2)團隊建設:積累語文教學改革的經驗和教學案例,提高參與教學改革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培養骨干學科和學科帶頭人
課題研究報告 篇21
一、選題背景
當代著名書法家沈伊默先生說:“學書亦可養性習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娛”習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的良好習慣的過程。我校學生書寫質量普遍不高,不論日常作業的書寫還是做單元檢測的卷面都存在書寫不認真、不規范的情況。書寫不認真,不但從感觀上不美觀,而且是耐心的表現。反思學生書寫質量差的原因,我認為當前語文、數學、英語等各學科教材容量較大,學生的學習節奏加快,因此,用于書寫訓練的時間不斷壓縮,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形成了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的狀況。其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使學生變得細心,嚴謹,認真,從而受益終生。因此,我校確定了“小學生書寫不良習慣的矯正策略的研究”的實驗課題。
二、理論依據
寫好漢字,是一個人文化修養的一種體現。讓學生從寫字的初始階段就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將使他終身受益。我認為: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鍛煉學生手眼的協調能力。他還是未來社會一個不可缺少的素質,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無論從實用的角度,還是從培養綜合素質考慮,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都有作用。良好的書寫習慣的關鍵時期是中小學,學寫字就是學做人。
三、實用價值
《語文新課標》對不同學段的寫字教學提出了不同的階段目標:第一學段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了解漢字的基本知識,能把硬筆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優美;第二學段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第三學段,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鑒于以上學生和教師的在寫字教學中的實際狀況,如何指導學生寫字,讓學生對書寫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寫字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完成新課標對學生不同學段寫字的目標要求,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寫好每一個字,是我們課題研究的重點。寫字教學在培養學生寫字興趣的同時,不僅能更好的增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意識,養成循序漸進的學習態度和持之以恒、勤學苦練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還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書寫不良習慣矯正策略。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比法、行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及方法
第一階段( 20xx.5.1——20xx.5.22 )
1、選擇課題、分析現狀,查看相關的資料,(作業、練習等)制定課題方案。
2、開展問卷調查及學生訪談。
第二階段( 20xx.6——20xx.8 )
1、小學生書寫不良習慣的表現研究。
2、以學習、討論、經驗交流為主要形式,理論結合實踐展開研究。
3、做好個案的收集、整理,并進行分析總結。
4、總結小學生書寫不良習慣的策略方法。
第三階段( 20xx.9——20xx.10 )
1、匯總各種資料的編輯。
2、進行課題總結完成研究報告。
七、預期效果
1、形成研究論文。
2、撰寫研究案例。
3、匯總成果報告。
4、研究反思。
課題研究報告 篇22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主要闡述課題提出的背景、國內外研究的現狀、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二、課題研究的設計與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1、課題的界定。對課題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對術語做出解釋。
2、理論假設。簡述課題研究的預期效果,即由于A達成了B。
3、研究依據。根據選擇的課題不同,可從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現實需要等方面進行闡述。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課題研究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研究解決哪些具體問題。包括育人目標和科研目標。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選擇從哪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對象。說明選擇哪個年齡段的學生來進行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要根據課題特點選用恰當的研究方法。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
(七)課題研究的'措施。主要說明為了做好課題研究要采取的具體措施。
三、課題研究的成果
(一)理論性成果。通過該課題研究,研究者獲得了哪些對工作具有指導意義和具有推廣價值的新的理論認識。
(二)操作性成果。在課題實施過程中總結提煉出的操作原則、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
(三)技術性成果。成果的呈現形式,如論文、專著、案例集等。
四、課題研究的效果
效果要和研究的目標相對應。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的,首先應寫學生方面的效果;其次是科研方面的效果,包括干部和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育觀念的轉變情況及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提高情況;還有,如果在教育理論上有什么新探索,在實踐操作上有什么創新的模式,也應該寫在效果當中,要突出特色。
五、課題研究的結論與討論
(一)研究結論。這是對整個研究的總結,通常是理論假設驗證結果的表述。注意:文字要簡練概括;下結論要謹慎,避免結論概括化程度過大,小樣本或特殊樣本得到的結論不能推論到總體上;切忌主觀臆測,只交代結果,而不包括原因分析、探討與推測。
(二)課題討論。說明:應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進行研究的問題;已進行研究但由于條件限制而未取得結果的問題;值得與同行商榷的問題;與本課題有關且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六、參考文獻
指引用哪些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書刊名,甚至頁碼。
擴展閱讀:教育科研實驗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
教育科研實驗課題研究報告的基本格式
目前國內對課題研究報告的要求不盡一致,但綜合來看,一篇規范的研究報告的格式主要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一、標題部分
標題,又稱題目或篇名,是對研究報告內容的高度概括。一個好的標題,不僅在文字上要簡潔、明了,而且在內容是確切的,讀者通過題目就可以了解此項研究的問題是什么。一般標題字數不超過20個字。
署名,標題之下應是作者署名,不僅要標明作者,還要寫上工作單位,署名首先是標明作者是該項研究的責任者,其次是有利于學術交流。
二、摘要部分
摘要:又稱內容提要,是用最精煉的文字概括地反映出研究的重要內容,即研究的問題、被試的特征、所用的方法、研究的結果及由此得出的結論。一般中文摘要以300字以內為宜。摘要還用于編制索引與文摘,供其他研究人員查閱、檢索信息。
摘要雖然是放在研究報告的前面部分,但它往往是在研究報告稱文之后撰寫的。對摘要的要求是語言精煉,內容完整。
關鍵詞:關鍵詞較之摘要更為概括,通過35個詞來反映研究的內容,選擇恰當的關鍵詞,不僅有利于指導讀者閱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便于文獻檢索。關鍵詞一般選自標題,也有個別選擇摘要的。
課題研究報告 篇23
【摘要】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比較研究,促使幼兒教師教育培養院校重視這一能力的訓練,以“教育活動設計”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幼兒園新入職教師順利渡過“適應期”的最佳選擇。同時,增強師范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研究報告
一個幼兒教師的職前、職中、職后都需要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用“行動”“實踐”為平臺,將書本的、外顯的、公共性的知識通過實踐性反思轉化為內在的、高度個性化、經驗化的個人知識,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是一種自主的、情境化的、具有個性特征的智慧經驗的體現。由此看來,把好實踐能力培養關,才能確保學生在未來的準入、考核、工作等方面能持續發展。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這幾年,《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20xx年,以下簡稱《專業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xx年,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20xx年,以下簡稱《規程》)等新的學前教育政策法規的出臺,對幼兒園的教學產生了新的挑戰,與幼兒園課程實施密切相關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更是成為師范院校教師們備加關注和探究的課題。《專業標準》把“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作為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其中就包括“教育活動的設計”能力,全國不少省市的幼兒教師國家編制招考更把“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不僅幼兒教師教育培養院校重視這一能力的訓練,幼兒園更加重視,因為以“教育活動設計”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是幼兒園新入職教師順利渡過“適應期”的最佳選擇。
如何以學生為本,參加實踐,教學研討,系統引領,全程體驗,在有限時間內、最有效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積淀豐富的教學經驗,縮短其就業后的適應期,為其可持續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石,這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活動設計”課程是各個層次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承擔了傳遞3~6歲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基本任務。這門課程的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挺高,教師不僅要有關于活動設計的基本理論知識,還要對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學非常熟悉。
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提升是幼兒園師資建設的核心任務。縱觀歷年來的各種教師專業成長研究發現,對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比較研究甚少。一直以來,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教育規律不是“知識模式”,就是“技能模式”,而且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課或者講座的形式居多。從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職前培養)以及幼兒園教師參與的各種職后培訓就可見一斑。因此,該課題研究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二、研究假設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旨在從教育全實踐的角度探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客觀規律。有如下兩方面的假設:
(1)職前幼兒教師(師范院校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大專學生)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可能會超越職后幼兒教師(幼兒園在職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
(2)同一名幼兒教師,在職前與職后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高,不一定就要成長在公辦園中。
(二)現狀調查
我國幼教師資質量不高,幼兒園教師職前學歷層次普遍比大部分國家和地區要低,培養職前幼兒教師的師資力量也比較弱,很多都是非專業師資力量改行來任教。職后培訓雖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國培”和“省培”,但多人集體聽講座的形式,只能是擴展視野還可以,真正有效提高每一位職后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恐怕還要打個問號。實際工作中,職后幼兒教師依賴現成的《教師指導用書》中設計好的教育活動設計方案居多。不管是職前還是職后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均堪憂。
職前幼兒教師一般采用“理論闡述+案例分析+方法提煉+演練實踐”的模式,借助案例,來學習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技能性和實踐性特點,在每個內容的教學中,穿插滲透展示相應專業技能技巧小環節,如講故事、朗誦兒歌(兒童詩)、情境表演、彈琴、唱歌、跳舞、拍節奏、喊口令、學做模仿操等專業技能,并根據教育活動設計內容進行穿插滲透展示。
大多數師范院校在培養職前幼兒教師時,會在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注意與一線幼兒園緊密聯系,增加學生去幼兒園見習的頻率及時間,突出學以致用,跟蹤指導。關注見習后學生設計的教育活動方案,并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匯報、研討,及時提升學生教育活動的設計能力。在學生的頂崗實習中明確授課要求,即以不同類型活動課程的形式設計并完成每一節課。
職后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也不容樂觀。從最近一次的幼兒園特級教師評選現場來看,在規定的45分鐘內進行教育活動設計并展開說課,幾乎沒有出彩的教學設計內容,整體水平偏低,作為特級教師在教學方面還要起引領作用,令人堪憂。但是,在全省幼兒園教學能手比賽的現場,能看到高質量的教育活動設計,看來給的時間充裕,教師集體研究,領導重視,教研共同體多次磨課,還是有利于職后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高的。
職后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從國培情況看,主要有這么一些方式:
1.觀摩交流、集中研討
安排職后幼兒教師置換到示范園跟崗學習,或由示范園的優秀教師以講授的方式傳授教學經驗,建立城鄉幼兒教師交流制度。
在加強實踐能力培訓的同時,著眼于觀念轉變和理念更新,實現示范課—聽課—評課相結合的園本教研機制,以此方式提升職后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
2.學術報告、專題講座
聽取專家講座和優秀一線教師主題報告、講座等方式的理論,與專家交流、案例分析(主題式視頻切片)、主題研討、設計教案、撰寫教學論文、模擬上課等方式獲得參與式體驗和實際問題操作與解答,以此幫助職后幼兒教師拓展視野、提高教育活動設計的技能和素質。
3.課例研究、能力發展
兩個以上的學員為一個小組,確定教學內容、備課、授課、評課和反思、修改教案,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班授課、進一步評價和反思、分享結果。課例研究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思考與體驗,提倡教師的研究回歸本原,關注實踐問題的解決,它以行動研究為首選方法,以課堂為研究的主要場所,以實踐反思為主要特征,以指導教育實踐獲取策略知識、促進專業成長為首要目標。這種實踐性強、重互動、成本低、易操作的特點恰好能夠適應幼兒園教學和教研的特點,通過將課例研究引入幼兒園,可快速解決當前職后幼兒教師教育活動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4.實踐教學、現場診斷
為每位職后幼兒教師提供三種形式的真實課堂實踐教學:第一,對每位職后幼兒教師進行課堂話語表達、教師反饋、學習策略指導、啟發式教學、課堂導入、教師提問等教學技能的微格訓練。第二,每位職后幼兒教師必須參與由“設計、試講、評課、再講、再評”等環節構成的“一課三反思”教學實踐活動。第三,每位職后幼兒教師須參與現場說課一次,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現場診斷和評選優秀教學設計。
5.脫產研修、頂崗實習
“幼教國培計劃”中,“農村幼兒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是培訓的重點之一,其模式是組織支教教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到農村幼兒園支教、頂崗實習,置換出農村幼兒骨干教師到培訓院校進行為期3~6個月的脫產研修,提高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示范引領學前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
但是,以上這些方式大都是短期的多,開闊視野還可以,回到原位后基本上就拋之腦后了,沒有一個長期機制來保證職后幼兒教師教學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置換脫產研修”也并沒有給職前幼兒教師帶來多大的收獲,有的偏遠農村一所幼兒園就1名園長和1名幼兒教師,在職幼兒教師來學習了,留職前幼兒教師1人頂崗,沒人指點,教育活動設計能力可想而知。
(三)課題研究之背景與目的
1.課題研究之背景
前期在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20xx年度項目子課題《以分享閱讀為載體促進教師成長研究》時,就已經對幼兒園在職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進行過研究,該課題研究主要從成長途徑、園本教研、指導作用三個層面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同時提出5條專家引領的策略:專題講座,讓理論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教學現場指導,讓實踐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反思實踐,讓磨課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分層引領,促進不同職場生涯階段的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網絡教研,讓交流引領分享閱讀教師專業成長。這些研究結果都對本課題研究有借鑒作用。
除此之外,師范院校的在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幼兒園活動設計”、“游戲理論”、“學前教育學”等專業課程也嘗試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設計,研究者都對此進行了追蹤研究。1995年師范院校為職前幼兒教師開設了“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的課程,本課題的研究者中有一直任教此課程的教師,發現單憑關于“教育活動設計”的上課拿學分,是不足以培養幼兒教師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而且在學習中,“方法”和“內容”的學習往往是分開的,理論的學習無法跟實踐結合,學生無法就此建立起教育活動設計的基礎。
2.本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從教育全實踐的角度(比如“走園活動”,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的聯合研究活動)探尋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客觀規律,做好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一體化、連續性培養。通過工作現場的實踐反思,統領知識與能力,在有限時間內、最有效地引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積淀豐富的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適應期,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增強師范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的提升。
三、理論基礎
(一)“全實踐”理念
在教師專業發展大背景下,實踐能力無疑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必備能力。在“全實踐”理念指引下,將有助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各個實踐環節有機整合,通過工作現場的實踐反思,統領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縮短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適應期,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就是要在這種“全實踐”理念的理論基礎上進行。
(二)教育生態理論
本課題研究以生態學的視角,以教育生態理論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自覺運用聯系的原理、共生的原理,直面教育熱點問題,對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教育活動設計能力比較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建設性意見;同時,增強師范院校與幼兒園之間的“校園共育”的合力,共同探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質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工具,深入活動現場觀察,同時與職前幼兒教師、職后幼兒教師進行深度訪談,了解她們進行教育活動設計的思路。研究者親臨現場,在自然情境下,采用現場觀摩教學活動、拍攝、拍照、查閱教育活動設計方案、實驗、訪問等多種方法收集第一手資料,汲取有啟發意義的研究思路與方法,盡可能地深入了解幼兒教師職前與職后的教育活動設計能力,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從當事人的視角理解并進行意義建構。主要兩種研究方法如下:
(一)行動研究法
課題研究報告 篇24
挖掘蘭亭集會背后的價值
——蘭亭集會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的研究
執筆人:高二四班徐濤
組長:徐濤副組長:姚臻
組員:周全朱賢峰樊亦誠羅礽宇宋怡菁吳怡沁
小組分工:
組長:徐濤全面負責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與匯報。
組員:姚臻負責研究蘭亭集會的文學價值分析,演示文稿準備。
周全負責收集蘭亭集會的歷史價值分析。
樊亦誠負責研究蘭亭集會的書法價值分析。
宋怡菁收集與文學書法有關的資料。
羅礽宇收集與歷史相關的資料。
朱賢峰路線制定,篩選匯總資料。
吳怡沁攝影與照片整理。
課題目的
激發小組成員對于書法藝術的喜愛,提高人文修養,體會魏晉時代人們的獨特處世智慧與態度。
課題內容
紹興之于中國是具有獨特意義與地位的。中國歷史上,估計地名與年號相同的情況也就只有紹興了。但是,南宋,并非真正能使紹興有如此地位的年代。除去近代以魯迅為首的一批紹興文人,真正讓紹興出名的,無疑是公元353年春天的這場集會。
蘭亭集會的意義,在我們小組研究看來,主要有兩大方面。
首先,自然是其藝術價值。這里要重點研究的是《蘭亭集序》。我們先寬泛的把文學列入藝術范疇。我們從書法和文學角度研究《蘭亭集序》,進而發現其價值。
其次,由蘭亭集會的形式與內容角度,我們研究它的歷史價值,試圖從這次集會當中挖掘出足夠反映“魏晉風骨”的內涵,體會它的歷史價值。
研究方法
我們小組的課題屬人文類,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需要大量的文字資料作為背景與支持。
正文
瘦玉蕭蕭,竹徑通幽。蘭亭墨香整整飄散了近七百年仍未淡去。
《蘭亭集序》的開篇就把這次集會的大致情況交代的很清楚: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山陰會稽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社會名流悉聚于會稽山下的蘭亭,包括王羲之兒子在內四十多人。如此一場風雅的聚會自然是值得研究研究的。
本小組從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兩個角度入手研究。
一、藝術價值
這里,我們將文學納入藝術的范圍。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書法與文學兩個方面。
1、書法
《蘭亭集序》全文共28行,324字。整體上看來,體現了王羲之作品的一貫的俊朗飄逸的`風格。
從細節上說,字形力度、態勢的變化是書法作品美的體現。
舉一處典型的,“少”與“長”、“左”與“右”,上下存在鮮明的粗細對比,體現了力量與形態的變化。
而王羲之的出神入化的筆法不僅表現在異字異構上,更突出的是表現在了重字的變化。這里還是舉一例典型的字:之。全文共出現了20個“之”字,卻各具形態,無一雷同。或是莊重有力,或是落落大方,或是寫意瀟灑。這都體現出了蘊含極深的藝術美感。
從整體上來看,還可以看出其節奏的變化。
王羲之是在微醉的狀況下一氣呵成了這篇作品,通篇觀賞,你會發現,整副作品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剛開始時,用筆工整,形同楷書,節奏比較舒緩;數行之后,逐漸向行書過度,行楷結合,節奏發生了變化;作品的中后段,運筆自由變化,行書瀟灑的特點得以體現,字形搖曳生動,節奏加快。
明末“華亭派”代表人物董其昌曾這樣評價:“右軍《蘭亭敘》(注:《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敘》,這里尊重原文。),章法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如此高的評價,無怪乎后世將《蘭亭集序》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成為書法愛好者相繼臨摹的范本。而王羲之的筆法更是被廣大書法愛好者奉為初學守則。
帝王們更是對《蘭亭集序》十分喜愛。
南梁武帝蕭衍在《古今書人優劣評》中這樣評價王羲之書法:“王羲之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在蘭亭內有塊石碑,正面是康熙帝的臨摹作品,反面是乾隆帝即興寫的七言絕句,無不體現出對《蘭亭集序》的十足喜愛。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集序》,多數是所謂的《神龍本蘭亭》,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館。這個版本是唐代書法篆刻家馮承素的版本,而真跡早已隨唐太宗陪葬昭陵。相傳,王羲之將《蘭亭集序》視為傳家寶,代代相傳。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孫智永手上。可是智永不知為何出家,又無子嗣,就將真跡傳給了弟子辯才和尚。到了唐初,李世民在民間大量收集王羲之的書法珍寶,經常臨習。《蘭亭集序》也就在這時到了李世民之手。這樣的一個故事,又給《蘭亭集序》蒙上了傳奇色彩。
但不管怎么樣,《蘭亭集序》的意義是重大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標志了中國書法藝術在魏晉時期的成熟,開創了一代新的書法風格,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2、文學
這點,在語文課上我們在郝老師的引導下有較為細致深入的研究。
我們被《蘭亭集序》的書法價值影響到了對文字本身的認識。但是如果細看這篇序文,王羲之對于生死的感悟已經有相當的境界了。
文人墨客、遷客騷人對于生死都有自己的認識。生,因人而異,死卻也互不相同。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時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魏晉是名士風流的時代。他們崇尚老莊,大談玄理,不務實際,思想虛無消極,對于死,無所謂,“一死生”“齊彭殤”。
王羲之不這么認為。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極視聽之娛”。生,就應該如此曠達。
然,“俯仰一世”。不同人的活法是不同的。“靜”者,“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躁”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但,“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事物的生與滅、樂與悲的轉化只是在倏忽之間。由此看來,生命是何等寶貴!“豈不痛哉!”
死不是一回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王羲之說:不要讓生命從自己的指縫間流去。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果真如此。
二、歷史價值
王羲之寫行草,東床坦腹,足以見風流,并能折射出這一朝的風骨所在。這里所指的歷史價值事實上就是指“魏晉風骨”。
1、風流時代
研究“魏晉風骨”先從時代入手。
“魏晉風骨”產生于三國后,三國時期將角逐與競爭推向了高潮,然而老一輩英雄死后其后輩平庸,難成大業。于是蓄謀已久的司馬氏攛掇曹氏政權,最終一統天下,建立晉。可司馬氏后代卻也無大才,甚至有些愚蠢。典型如晉惠帝司馬衷,大臣向他匯報百姓無米可食他卻反問:“何不食肉糜?”。
正是這種政令不夠嚴明,政治話題不能亂說,甚至驕奢之風日益興盛的社會環境,催生了一批文人。他們寄情山水,感悟人生,吟風弄月,清談駁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與肉體的雙重自由解放。自由是他們的思維交集,碰擦火花。
那么誰處于風流上層呢?
2、誰足風流
有資格在晉代風流的人須具備以下要素:才華、相貌、智商。
才華不必多說,這是文人必須的素質,文人也有著不同高低層次的才華,他們也只能與和自己才華對等的人為伍,比他們更有才的人不接受他們,比他們稍遜色的人只能仰慕他們,這樣也就形成了各種小團體。
所謂的“以貌取人”是晉代的一個特點,相貌仿佛成了評判人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準,左思和潘岳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至于智商,它包括了口才與思想。晉代人定義一個高人依據的是他的思想境界。口才則用于近代人崇尚的清談,類似辨論,以各種高深的玄學來試圖說服對方,晉代人將其視為是智者的比武(代表:支道林、殷浩)。如果辯思敏捷則會被人跟尊敬,反之則也會被人排斥在集體之外(代表:孔融、陳元芳)。
按照這個標準來篩選,我們能找出相當大量的符合標準的人,在東晉最搶眼的莫過于王謝世家。
3、何為風流
對詩(謝道韞)、清談(支道林)、飲酒(劉伶、阮籍)、會客、訪士
4、風流猶在
紹興受了晉代人世世代代的影響,至今仍有當年無拘無束的風骨。
重文化。紹興的文化氣息特別濃,對各文化古跡的保養也做到了不世俗不夸張保原貌保風格。王羲之故宅周圍的那個社區仍是古風猶存,彎彎繞繞的巷子阻隔了世俗的塵囂。
慢節奏。不難發現這些就算是開在繁華旅游景點的商店也都在5:00就關了門,一次在一家小吃店留得晚了點,老板娘看時間到了也不催促我們趕緊離開,而是不緊不慢地半關上門,和女兒跳起了長繩。有一次我想買些特產,問一家小店能否晚點關門,等我從別的地方回來了再買,老板也只是笑著搖搖手,仿佛毫不在意生意似的。紹興城小,車開的慢悠悠,更多的是很多三輪車夫。在游山的路上,常看到那些老夫老妻手拉著手,在霧氣繚繞的山間漫步著。
5、總結
魏晉風骨,時至今日,似乎很契合現代人的生活。現代人的生活提倡慢節奏,這點,對于習慣了快節奏的上海人來說是格格不入的。景區里腳步快的,多半是上海人。這種沿襲自六百年前的生活態度到現在看來是適應實際的。
就歷史而言,魏晉名士幾乎囊括了歷史上所有文人的性格特質,這是由社會風氣與背景決定的。蘭亭集會只是魏晉社會的一個縮影。如此風雅的集會只有在一個相對安定的時期才有可能上演。同樣,還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匹夫豎子,不能相與謀。蘭亭集會證明了魏晉風骨是時代的產物。
三、總結
歷史就是歷史,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蘭亭前的三次朗誦以及曲水流觴都無法真正還原歷史的瞬間,反倒是畫虎類犬,全然是一副現代的滋味。七百年的歷史化作蘭亭竹林間飄散的墨香,久久縈繞于游人的身邊。
現在的蘭亭,和中國其他的歷史風景區一樣,游人如織,但會意者寥寥。匆匆腳步,頻頻閃光的相機,卻不愿意真正的停下腳步去欣賞風景背后的文化,這對于中國文化是種悲哀。
對于蘭亭,或是其他的歷史景區,游客究竟該懷有一種怎樣的心態?
我覺得,感悟是第一位的。去之前,應該做足功課,有所目的。這點上,學校組織考察的目的是可取、正確的。比起拍下照片,多思考,多感悟可比一張紙有意義多了。
對于高二學生而言,還有另一份意義。這是我們高中生涯最后一次的外出考察活動,意義不言而喻。在挖掘塵封的歷史的過程中的每次微笑,今后你還會記得嗎?
課題研究報告 篇25
一、課題研究的的背景:
偏科,是我們在評價學生時經常用到的一個詞。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在成績上反映出來的某科分數持續低下,我們稱之為偏科。或學生對某學科的態度特別冷淡,不感興趣,我們也稱之為偏科。
有的孩子學習的時候,在某門課上表現非常好,而在有些課上顯得特別差,甚至出現不及格現象。學習偏科,作為高中生學習過程普遍出存在的現象,一直以來令家長頭痛不已。
偏科存在著假性偏科和真性偏科。所謂假性偏科就是無論成績突出的,還是成績特別差的,都是暫時性的,而長期以來都是偏科狀態,并投入很大的精力在落后的課程上,補課,強化做題等等方法用盡,依然成績甚微,就有可能是真性偏科。
由于社會不斷發展的原因,使得偏科的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著個人的發展,而且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社會和諧發展都產生著不利的影響。其中以下三種原因:
(一)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能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循環。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
1.學生偏重什么學科學習,跟不同智力發展有一定關系。
2.學生偏科往往也是由“興趣差異”造成的,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或不學討厭的學科,學生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了學習動力,便能主動積極的專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興趣,學生自然不愿把工夫下在這門課上。
3.中考和高考的指揮棒對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二、目的和意義:
為此,我們給予高度的關注,希望通過我們的深入調查研究,能夠引起社會對人文科學的重視,并為高中生的選科提供科學的指導和建議,促使個人及社會能夠全面和諧的發展。
三、內容:
為了使課題研究更有意義,我們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偏科的含義是什么?
二.高中生為什么大多數偏科?
三.高中生偏科對個人和社會造成什么影響?(社會、家長、教師.……)
四.高中生如何正確科學的選科?
五.應該從那些方面來扭轉偏科的局面?
四、過程:
隨著素質教育思想的提出,隨著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一個新課題,但是,高中生學習過程中長期存在著偏科現象,為了準備而又全面的了解清楚偏科現象的成因,時間以及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評價,為了從人才成長過程中探索中糾正偏科的辦法和措施,以有效的指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我們高二(3)班研究性學習小組,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一是以三班為單位,進行全員問卷調查;
二是對典型的偏科生進行個案調研;
三是采訪有關專家和教師。
(1)問卷調研
為了使問卷調查科學全面具有操作性,我們談論設計出問卷調查表:高一(3)班共58人,我們以6人一表發放操作,調查前進行了細致系統的指導,同學們的配合很協調。調查是真實可信的。對調查結果的統計,從表中我們發現喜歡科目人數最多的是微機占78.72%,然后是音樂70.71%,再次就是語文,英語,數學分別為27.66%、30.80%、25.61%,其中語文的厭惡率最低為11.83%,次之為微機14.89%,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學21%,化學25%,美術22%,體育29%,政治30.85%,物理40.1%,在此調查中我們發現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先說喜歡的原因,在眾多調查對象中,有的認為“從小就喜歡文科,基礎一直也很好,沒有掉隊,所以喜歡文科。”而有的“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卻是認為“由于班主任,家長或其它課老師、同學、朋友的影響。”同時形成偏科的原因還和社會時代的發展有關系。譬如,有的同學認為“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希望通過學習這些科目進而了解現實生活。”由于媒體的影響或是看書籍等影響,比如因愛著歷史性的電視劇而喜歡學歷史。”再就是和自身的認識有關,如有的說:“因為自制力薄弱而投入不進去。”學起來心情舒暢,有種美的享受,可以增強興趣、自信心。
接下來再說形成厭惡的原因。有的同學認為“天賦較差”、“從小不感興趣”、“基礎一直很差”、“討厭背誦和記憶而不愿學文科”。有的則是因為“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感到乏味、難學”,由于一項成績不理想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對周圍的環境也是有影響的,如“因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同學,朋友影響。”覺得所學科目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所以不想學。還有人說“自身性格,愛好有關,”自身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不愿下苦工。
在面對高考和人才成長的問題上,同學們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復雜多樣的,有的同學已有所認識,如他們說:“馬上文理不分科了,大綜合后,每科都要考,為了高考,不得不學。”學習不單是為了考試,認真思考從中可以體會到無窮樂趣。要盡力學習較差的科目,學習是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是我們將來立足于社會的必要途徑。“對于自己擅長的學科或特長,要再接再厲,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不管哪一科對自己都有益處,我已認識到偏科的嚴重性,努力改正,爭取做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將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偏科不利于我們將來的事業的發展。就算自己學不好,也要為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努力去拼搏、奮斗。為自己的前途,父母,國家而學習,應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特長。
對偏科時間的統計,發現61.7%的同學在初中階段有不同的偏科,在小學偏科的占24.47%,高中偏科為19.15%。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此外對三門主科也具有較大興趣,對美、體、政厭惡率也較高。
這次研究性學習的調查活動,我們有以下一些體會和認識:
(1)中學生的偏科現象,是人才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似乎個別人的偏科并沒有影響到他以后的發展和成長,我們估計這應該是一種特殊現象。
(2)從問卷調查訪問的過程中,不少同學認為為了高考,主觀上希望糾正自己的偏科現象,可見高考“指揮棒”對偏科是有導向作用的。
(3)從調查了解中,偏科現象出現的高峰期,在初中這恐怕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課程的加重有關,比如說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話,社會思潮等等的因素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的影響。
(4)從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見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以及培養堅強的意志,尤其要加強對初中時期預防偏科的教育。
(5)如果我們能對偏科現象予以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培訓,開辦各種特長班、興趣班、文學班。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它,那么即使偏科的同學也會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五、結果:
實踐證明,高中生偏科的現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高中生的偏科現象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才能,為以后的生活打基礎。反之偏科也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往往會造成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很可能波及其他學科。由于各學科都是相互聯系,融會貫通的,學習上出現“瘸腿”現象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并給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習帶來困難。同時,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缺乏毅力造成偏科記憶力較差或記憶方式特殊造成高中生偏科。
六、對策:
1.解決思想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厭學往往只是孩子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其背后隱藏的原因不盡相同,而家長們卻往往只看成績單,缺乏對孩子真正的關注。
2.激發學習興趣:偏科往往是學習沒有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糾正偏科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這幾個方面:(1)用目標激發興趣;(2)用興奮形成興趣;(3)用優勢引導興趣;(4)用意志強化興趣;(5)用成功來激發興趣。
3.解決心理的問題:偏科是指在學習學校文化課程中,某一門或者幾門功課成績特別好或一般,同時剩下的功課成績特別差或較差,我們稱之為偏科。這些現象有些可以納入學習心理范疇,有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問題,或者說,在某學科的學習上,這些學生的學習心理是不健康的。
4.從零做起:學習偏科現象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每當學生們的學科出現“瘸腿”時,不僅學生自己著急,家長和老師更是甚為頭疼。所以,我們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和應對這個問題,不應該存有焦慮的心情,要敢于從零做起。
5.“有效”偏科法:所謂“有效偏科”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越是感覺困難大的科目就越是要努力拿下它,“啃的就是硬骨頭”。這與一般的“偏科”的意思截然相反。
七、感悟:
時間過得真快,兩年已過,我收獲很多,開心多,傷心過。在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上,我更是領會頗多,一個小組(團隊),只有所有人都付出,才會成為好的團隊,一個再強的也強不過一群人要認真的觀察生活。只有平時多努力,學習方法正確,我的學習也會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巨大收獲。
課題研究報告 篇26
常言說:幼兒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證明,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有直接關系,人在動手時有關信息從手到大腦,又有大腦傳到手,動手是動腦的外觀,動手又能支持腦的積極活動,手巧心靈,心靈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兒智力得到了開發。
一 、師幼互動設置區角,引起幼兒的動手興趣。
區角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效果,在設置區角時,我園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季節,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干果店。其次對于區角中的問題師幼共同討論解決,有的區角過于人多過于擁擠,可添加材料擴大范圍,也可把暫時沒人玩的區角改造,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結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在設置區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兒共同探討,如音樂角敲打節奏影響圖書角的孩子,所以把這類區角設在走廊里好些,自然角設在陽臺上好些,其他設在教室,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二、科學投放材料,激發幼兒的動手欲望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角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在不斷的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信息積累經驗和發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載體。科學投放各種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是開展區角活動的保證。如在數學區投放的圓形數字卡片,小班可練數數,中班可練排序,大班可練分解組合。科學活動區,中班可投放食鹽、白糖、堿、水等物品讓幼兒觀察、品嘗,大班可投放磁鐵、鐵釘、鋁片等讓幼兒研究。
開設多種區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如大班美術區可投放廢紙杯、奶盒、彩帶、雙面膠、剪刀等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制作玩具隨時添加活動材料。通過操作區的活動,他們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自選區角自我學習,滿足幼兒的動手需要
幼兒通過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如:幼兒在選擇區角時根據自己的愛好需要選擇區角,有的選擇音樂角去敲打樂器,有的選擇水果店去買水果。還有的選擇科學角去探索科學現象。在玩中自己探索,幼兒相互研究使用工具材料,充分讓幼兒去積累經驗,開啟思路。實踐證明:所有的幼兒都有某種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礎上發現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創造出新的作品,幼兒會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對于那些經過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會感到極大的滿足。
四、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在活動中,教師時刻觀察留意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等,必要時老師選擇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如科學活動《物體的沉與浮》,先讓幼兒自己玩水,把各種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變化,什么東西沉入水底,什么東西浮在水面上。引導幼兒思考鐵制的輪船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通過實驗錫紙團和錫紙船在水里的變化,感知鐵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點撥引導下,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既獲得了感性的經驗,又有效地激發了探索精神,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總之,在各種區角活動中,幼兒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得到了發展。
課題研究報告 篇27
一、研究背景
考試改革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__—20__年)》在"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部分指出要"著重考察綜合素質和能力"(教育部,20__)、《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__)、概要寫作題型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閱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考能力,概括能力等,考察的正是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本文擬從近年來高考出現的新題型進行分析,特別是對山東,浙江等幾個課改試驗區的設計,采用的新題型的背景和意義進行初步研究,著重從加強聽力訓練,依然重視閱讀教學,重新審視口語教學等三個方面簡要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一些初步思考與建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作為一種選拔人才最好的手段,是我國影響最大的選拔性考試。為了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我國在不斷強化和改革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以改善其不合理的地方。浙江省于20__年提出的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改革,尤其對英語教學,不僅可以進行提前考,而且三年兩次機會。因此對面臨此次改革的第一屆高考生來說,研究他們的英語學習觀念和英語學習動機是很有意義的。通過研究他們,才能讓學校和教師了解,從而更好地迎接這次挑戰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對浙江省余姚中學的高一學生進行了學習觀念和學習動機的調查。調查發現,即使英語高考有變化,但是教師和學校沒有變化,以至于學生有心無力,其學習觀念,學習動機也就沒有多大的變化。通過進一步的訪談發現,高考新方案出臺已有大半年,可是學校及教師沒有很深刻的認識到這次改革方案的變化,并且沒有很及時地提出相對應的措施,仍然按以往的教學進行教學。通過調查,發現新的英語高考改革方案對學生英語學習存在積極的反撥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生對英語感興趣,增加了學習時間,學習策略上也有一定的積極性。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合理布置作業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集體備課,集體研究式教學。
二、概念界定
1、題型和命題形式的變化:閱讀理解分為兩節,增加了“七選五”任務型閱讀理解題。浙江卷增加讀后續寫和概要寫作。
2、更加突出能力立意:閱讀理解部分的事實細節題減少,推理判斷題的量居高不下,增加了難度較大的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的題目。對考生校驗語篇中語言知識錯誤的能力要求提高。
3、融文化意識的考查于閱讀之中:尤其在20xx年的完形填空中,試題不僅考查考生在具體的語篇中正確理解詞匯的意義和靈活運用詞匯能力的同時,還考查考生文化意識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0xx年全國I卷高考英語測試“是一次讓考試成為考生運用知識、根植文化、體味生活、培養素養、凈化心靈、引領價值取向的人生歷程。今年高考英語根據26個省市需要分別命制了全國I、IIIII卷供不同的省市使用,但試題力求平穩、難易度適中,其語言材料語境真實,語言地道,素材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時代感強,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融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體。試題覆蓋面廣,又重點突出。
英語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強化高考考試內容的育人導向。堅持在試題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考查綜合素養。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范性。
三、理論依據
1、依據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馬克思主義在論述人的全面發展時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賦(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充分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人的身體和精神、生理和心理得到充分自由發展的重要內容。如何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已成為世界關注的人才培養方面的前沿課題。
2、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為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灌輸的,而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包括教師提供的指導與幫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則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要求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發現的方式進行學習。
3、核心素養理論。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與經濟變革,全球許多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都在思考如何培養未來的公民,以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21世紀的工作與生活。為此,他們基于對未來公民形象的追問,提出了21世紀技能、21世紀核心素養、關鍵素養、綜合能力、共通能力、核心素養等理念。這些理念甚至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制定教育政策、開展教育改革的基礎。
4、以新方略教材為藍本,夯實基礎知識,對照《考綱》和《考試說明》,全面排查和梳理知識點,幫助學生全面且系統地掌握高中所學英語基礎知識,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查缺補漏,通過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擴展,歸類辨析。抓好詞匯,語法教學,加強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語篇閱讀能力,培養其正確的應試技巧,進一步落實規范答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總之,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力爭通過高考復習使盡可能多的學生達到高考能力要求,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
四、課題假設
英語學科同其他學科一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核心內容,強高考考試內容的育人導向。堅持在試題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考查綜合素養。在命題中注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增強題型的考核功能,創設新題型,尤其是開放性試題,在確保高考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的同時,確保國家教育考試的科學性、導向性和規范性。
五、研究目標
近五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命題分析及備考啟示
本文就20xx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的命題立意、考查內容、考試情況、考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等做深入的分析,以便從中探索規律、得到啟示、進而有效地搞好復習備考工作。
六、研究內容
高考試題作為考試內容的載體和呈現形式,蘊含并集中體現了學校的育人導向,承載著中華民族的集體追求,對國家人才培養有著戰略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意義。
1、對近五年高考真題研究。
2、 本文就20xx—20xx年全國高考英語新課標卷的命題立意、考查內容、考試情況、考生答題情況、存在問題等做深入的分析。
3、分析高考新變化,新亮點。
4、制定模擬試卷,預測20xx高考題目。
七、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閱讀新課程改革、學科核心素養等相關的教育文獻資料,提高新課程教育改革的理論素養,提高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論水平。
學習關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案例,方法與策略。
2、調查法
通過調查,了解英語學科教學的現狀,及嘗試迷你試卷帶來的成效。從而不斷完善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與策略。
3、統計數據法
以真題搜集的方式來研究,對每個題型做出數據統計。
4、制定試卷。
通過高考模擬調適心態,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應試策略。
課題研究報告 篇28
題目: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一、課題研究背景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片面強調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數學的創造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于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它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
面對21世紀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四種最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并認為學會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競爭與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必然趨勢,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更是新世紀人生存的需要。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我們高二數學教學模式課題組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行了各種嘗試,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教學為主要手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點評與小結。
分層教學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也即LD,英語為 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采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
二、立論依據
研究目標: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它是“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優化教育環境。
研究內容:前提條件:首先,從現狀看,我們高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于學生達到會考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高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會考和高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會考說明的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高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高二數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
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我們對學生屬于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于我們認為是屬于能參加高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對于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研究各個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比較分析法
研究過程:
1、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置
2、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
3、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進行分層教學,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關鍵問題: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并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稱贊,促進了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的形成,從而優化了教育環境。改變了只抓少數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
創新之處: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于提出問題并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四、研究基礎
李園中學是一所嘉定區的普通高級中學,對于第二、三層次的學生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師,更有有耐心的去關心、理解這一類學生,而且必須有奉獻精神去對待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1、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2、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數據,論證時邏輯混亂。
3、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4、不愿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記憶。
5、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6、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愿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我校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于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采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融洽了師生關系,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較高,但對分層教學意義和作用認識的不足。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優化的地方。
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也是決策者們應當探討的課題。
設備:多媒體、計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改革的指導思想,“立足會考,兼顧高考,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并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階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進行分層
第三階段:從高一開始對教學內容就進行分層次安排。在調整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變換了輔導方式。我們采取了“個別輔導,分類推進”的辦法。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為下次分層的實施,打下基礎,總結經驗。
最終完成時間:20xx年6月
最終成果形式:論文、研究報告
課題研究報告 篇29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的建議非常具有時代特征和深遠的社會意義。多年來,國內外對閱讀教學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圍繞教師“教”的行為,而涉及到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行為的卻極少,也就是說忽視了學生的“閱讀實踐”的行為。我們之所以提出“小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實踐與探索”這一課題,主要基于以下考慮:
一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代化的實現有著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現代化是不可缺少的。當今時代已逐漸進入以人為本的時代,人的個性化、人性化再次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時代的發展呼喚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原因有三:首先是學生的閱讀參與意識較之于過去更濃厚了;其次是今天學生的知識比之于過去要豐富得多、現代得多;再次是未來社會對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學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閱讀技能技巧外,還必須要掌握閱讀的策略。
二是學大于教的需要。“教”與“學”之間有著復雜的關系,在現有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常常出現的是“教大于學”或者“教等于學”的現象,造成學生閱讀水平的低劣。根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新理念和“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應當建立在“學大于教”的邏輯起點上,只有具備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學生所學的知識才會超過教師所教的內容。
三是傳統教學的反思。中國的傳統教學思想,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不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把學生看作是教學的對象或客體,重教師而不重學生,重傳授而不重自學,重統一而不重多樣。閱讀現象千人一面,一樣的閱讀方法,一樣的閱讀感受,一樣的閱讀結果,甚至連考試的答案也一樣的標準,對個性差異的學生從沒考慮要去創造條件,或者去營造培植的土壤。這樣做會極大地抹殺學生能動的一面,又與當今課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課程標準的需要。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實施建議部分已經明確提出了個性化閱讀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學大綱,還是現在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都把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習慣、閱讀的方式、閱讀的品質,從而形成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題界定
1.內涵揭示:個性,《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比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是一種個人特質”。在個性之后加上“化”,則構成了動詞,表示轉變某種性質或狀態。因此小學生個性化閱讀就是充分顧及每個學生的閱讀心理,以學生自己的閱讀、研讀為主,體現以學生為本的閱讀思想,所達到的.不僅僅是感受和理解,還是有創造和有批判意識的閱讀實踐,形成可持續發展閱讀習慣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長足發展的個性閱讀行為,所關注的是學生生存性的問題。
2.外延揭示:指在課內和課外閱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閱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3.特點揭示:對于閱讀實踐活動而言,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應該包含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學生個體從書面材料獲取信息,并與非認知因素互為影響的活動;二是學生和作者平等的對話活動;三是一種探究性、創造性行為,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鑒定文本的過程。可以說個性化閱讀具有自主性、創造性、體驗性、批判性四個基本特點,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三、研究內容及方法
1.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為5個子課題:①小學生個性化閱讀實施策略的研究;②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③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與表達運用關系的研究;④小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地位與素養的研究;⑤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評價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獻資料法;②調查研究法;③實驗研究法;④總結法。
四、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從20xx年8月到20xx年1月為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課題進行整體設計,構建實驗研究的基本框架,為課題實驗做好充分的準備。
①組建課題組,建立課題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訓實驗研究人員。
②查閱文獻資料,從理論上搞清課題的界定,并尋找課題實驗的理論依據。
③制定實驗研究方案,明確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步驟。
④論證實驗研究方案,聘請有關專家、顧問進行課題論證,修訂完善實驗研究方案。
⑤進一步完善研究條件,深入調查研究對象,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
第二階段:從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為實施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抓實驗工作的全面開展,并逐步推進。
①召開開題論證會,進行全面的宣傳、發動。20xx年2月25日舉行了開題論證會,由開題論證組專家對課題進行認真評議、指導。
②20xx年3月份,各子課題組根據開題論證會的要求進一步修訂、完善子課題實施方案。
③20xx年6月7日-8日,課題組專門邀請著名特級教師袁浩、顧美云及蘇教版教材副主編李亮一行3人,到課題實驗學校——大豐市第三小學調研、指導課題實驗。
④20xx年9月-11月,各子課題組就第一階段實驗情況進行小結,并寫出書面小結報告,排查實驗以來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矯正實驗的方向。
⑤20xx年12月5日-6日,課題組在濱海縣實驗小學召開課題實驗研討會。課題組全體成員、各縣(市、區)小學語文教研員及濱海駐城小學的部分教師代表200多人參加了研討活動。各子課題組交流了前一階段實驗情況,并就下一階段實驗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思路。
⑥課題實驗研討會結束后,東臺市實驗組又進一步擴大了實驗范圍,實驗學校由原來的安豐、許河兩所小學增加到唐洋、三倉、頭灶等5所小學。
⑦20xx年8月-10月,各子課題組進行課題實驗中期總結,就課題實驗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應對措施,進而更好地做好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
⑧20xx年11月——20xx年6月,課題組負責人分別到各實驗學校了解實驗進展情況,指導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
第三階段:從20xx年7月到20xx年12月為總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寫總結報告,申請結題鑒定。
①課題組及各子課題組進行認真的總結,撰寫課題研究的工作報告和課題研究報告。
②廣泛收集實驗過程的研究資料,整理、匯編研究成果材料。
③自我評估,申請結題驗收,邀請有關專家召開結題鑒定會。
五、初步研究成果
經過3年的實踐和理論探究,本課題取得了如下初步研究成果:
1.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3年來,我們課題組始終本著“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這一核心理念開展扎實有效的實驗研究。我們對實驗學校、實驗年級的學生和非實驗學校、非實驗年級的學生進行了大量的比對研究。從課堂反映觀察,實驗班學生學習熱情高,興趣濃,表達的欲望強,語言運用能力較強;從問卷調查情況看,實驗班學生喜愛上語文課,喜歡說話、寫話練習的高達93%以上。從測試情況看,實驗班學生組詞、補充句子、閱讀借鑒、看圖寫話、作文及講故事、回答問題的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班,且同一話題的作文也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語言特色,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思維優勢。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個性化閱讀教學使學生初步形成了自覺學習的意識,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實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控、個性評價、個性發展,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2.初步探索出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教學模式。3年來,課題組立足課堂教學,采用示范課、研究課、常態課等多種形式,深入研究小學生個性化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我們依據學生的閱讀水平、課堂呈現狀態、教師專業發展狀況、教學環境以及“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念,通過實踐、探索,初步構建了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程式:即情景導入——感知體驗——對話探究——建構生成。
——情景導入。這是個性化閱讀課堂的基點與起始,是營造閱讀氛圍、吸引孩子進入閱讀情境,激發好奇、生疑、探求的沖動階段。這樣的情景引入,才能在課堂起始的第一時空里把孩子的視聽、注意力拉過來進入個性化閱讀課堂境界。
——感知體驗。這是情景導入的自然走向:走進文本、感知文本、體驗文本;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在感知體驗中得以個性化閱讀,此時此境的感知體驗是真正個體意義上的閱讀。
——對話探索。對話是生本、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個性化閱讀中體現個性的最佳區域。孩子從感知體驗中得到的收獲、樂趣、思想,需要在對話探究中溝通交流;對感知體驗中產生的疑難、設想,需要在對話中互相質疑、碰撞、爭論、辯白,甚至還有必不可免的爭吵,這是孩子發表的豐富多彩的不同意見的撞擊,在撞擊中閃現智慧的火花,產生奇思異想。因此,對話探究的過程是最豐厚的個性化閱讀的過程,這是個性化閱讀課堂最期盼誕生的美妙境界。
——建構生成。建構生成是情景導入、感知體驗、對話探究的個性化閱讀課堂全程的順理入情的結果。建構生成什么,這是設計課堂模式時早先預設的個性化閱讀目標。建構生成的過程是拓展、是檢驗,又是新的建構生成。課堂上要創設新的情境,讓孩子已生成的知識、技能、智慧實現新的“個性化”。
3.初步探索出學生可持續閱讀的指導模式。《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課外閱讀應是一個美妙的捷徑。課外閱讀使語文學習變得更豐盈。鹽城市第一小學子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以課外閱讀為突破口,從學生的閱讀環境、閱讀時間、閱讀方式、閱讀指導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值得推鑒的做法。
①著染一種閱讀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們在教室四周的墻上進行設計和創意,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賢士戀書、醉書、迷書、癡書的事跡和感想擇要張貼其中,用以標示和激勵所有學生想讀、樂讀和常讀,也可把身邊耳聞目睹的“讀書精英”的事跡和感言上墻感召其他同學。
②創造新的閱讀機制。一是師生共同閱讀;二是小組合作、比賽閱讀;三是開好“三會”,即好書推介會、讀書經驗交流會、讀書成果匯報會。
③改變單一的閱讀方法。一是以實踐者的角色遷移方法;二是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閱讀;三是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讀美文。
④精選一批閱讀內容。課外讀什么書,不僅是許多家長感到很頭疼的事,同時也使一些語文教師感到不知所措。課題組在這方面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我們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及學生不同年段的年齡特點,形成了一個比較科學、實用的小學階段不同年段的推薦閱讀書目(見研究成果),同時我們還根據這個研究成果,編著出版了《小學生課外閱讀手冊》。
⑤構建三種閱讀模式。模式之一:探究美文內在價值的深度閱讀。
模式之二:推進整本書閱讀的主題性研讀。模式之三:順應社會而生的專題性品讀。
4.初步探索出個性化閱讀教學評價模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事實上,到目前為止,評價改革仍然是課程改革的一個瓶頸,沒有現成的做法和經驗可借鑒。特別是對學生的課內外閱讀評價,更沒有一個科學、規范的評價標準。濱海縣實驗小學子課題組在這方面做了大膽的探索,并形成了操作性強、適合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閱讀教學評價操作模式,即“四步評價法”: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綜合性評價。
①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一種動態行為評價。通過收集小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種種準確的數據,按照認知規律對小學生閱讀技能的形成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并以評價信息來指導學生新的閱讀過程。為了把學生平時閱讀的發展過程清晰地展示出來,子課題組設計了一張小學生語文學習行為觀察評價表貼在教室里,評價內容包括聽力、朗讀、作業、背誦、檢測等等,凡是在各項閱讀活動中優異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印在表上)。這樣及時地給學生的閱讀過程給予監控和評價,并給學生予以肯定,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競爭的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積極發展。
②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一種狀況評價,是對學生一個階段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測試、了解,看學生完成具體目標的程度,主要是對因受卷面考試限制而不能測評的知能點進行分散測試。如聽力、說話、朗讀等。
③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一種目標達成評價,是在學期末或學年末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為確認學生達成目標的程度進行的總結性測試。我們把期末測試分為“聽力部分”、“朗讀部分”、“閱讀部分”、“作文部分”四大類。聽力測試可以參照英語聽力測試的辦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各年級段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測試題型,對于容易聽清的內容采用聽記、填空的形式,對于容易混淆的內容采用判斷、選擇、問答的形式。朗讀測試主要通過對學生朗讀的技巧來進行評價。如朗讀的重音、朗讀的速度、朗讀的停頓、朗讀的感情。閱讀主要檢測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作文主要考查學生的運用、表達能力。
④綜合性評價。綜合性評價是在前3種評價的基礎上,把一定階段學生素質發展的成果采用素質發展報告單的形式展示出來。我們把綜合性評價分為:行為評價、成績評價、特長評價(興趣發展)、健康評價、評語評價5個方面,主要以表格的形式來展示。行為評價從品德行為到學習行為分為若干項,以打“☆”的方法來評價。成績評價是把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按3:3:4等級制填寫。特長評價主要指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表現在語文上的有:寫作、朗讀、寫字、書法,要求每人必須有一項興趣特長。評語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同桌互評、老師點評、家長饋評等。
這樣一個過程性、全方位的評價,保證了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逐步提升。
5.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我們的課題是在“問題即課題、實踐即探索、過程即收獲”的思路指引下,經歷了一個“實踐——反思——總結——再實踐”的循序漸進過程,在這樣的一個實踐過程中,所有參與課題實驗和研究的老師都得到了專業提升。一是加強了學習。在實驗過程中,老師們加強相關教育理論的學習,一些實驗學校還建立了學習共同體。大豐市第三小學子課題組在實驗過程中,為小學語文教師開出了閱讀推薦書目(見研究成果)。二是教科研能力明顯增強。參與實驗的基層老師不僅知道了課題實驗的基本流程,而且學會了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特別是總結、提煉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3年來,參與課題實驗的老師有30多篇相關論文在報刊上發表或獲獎(見研究成果)。三是一批實驗教師快速成長。幾年來,先后有50多位參與實驗的教師在國家、省、市、縣級各類課堂教學競賽中獲獎。其中由課題組直接指導、由參與實驗老師執教的充分反映個性化閱讀教學的3節課在全國大賽中獲大獎(20xx年4月市一小周海燕老師代表鹽城市,參加蘇教版小學語文全國首屆閱讀課堂教學大賽榮獲一等獎B組第一名;20xx年10月大豐市第三小學陳飛老師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榮獲一等獎;20xx年11月市二小汪明華老師代表鹽城市,參加蘇教版小學語文全國第二屆閱讀課堂教學大賽榮獲特等獎)。
六、實驗體會
在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
①只有基于草根化的課題研究,才能激起教師教育科研的熱情,新課程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體現,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②追求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必須摒棄應試教育,拆除束縛學生身心的桎梏,徹底解放學生的心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學習創造。
③課題的研究不僅需要專家的科學、規范的引領,需要一線骨干教師的傾心實踐,更需要教科研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這樣,課題研究才能真正走進學校、走進課堂。
課題研究報告 篇30
教科研工作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科學認識與發現,是對教育教學科學規律的探索與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點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內,充分發揮教育科研的內涵,做到在聚焦課堂、聚焦教研的活動中,達到引導、開發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體思路
以校本教研為依托,以教科研為先導,以“上海方略”培訓為契機,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探索實驗“目標引領,問題導學,先學后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為目標,不斷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科研質量,增強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牢固樹立問題意識、過程意識和成果意識,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教研意識,切實把自己實際教學真實問題轉化成研究課題。以研究并解決目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各領域的實際問題為出發點,促進教職員工多角度反思,促進教育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圍繞落實課堂教學,推動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加強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深入開展
教研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單位,教研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搖籃,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是實現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
1、成立教科研領導小組:組長:王艷輝;副組長:高文草、劉欣,教研處史存存具體負責學校教科研工作。
2、成立各學科專業研究團隊,并帶領組員進行分學科教研活動。語文學科:何美霞、曹春香、王靖、孫琰數學學科:史存存、魏琳琳、袁亞靜、王閣英語學科:楊靜、賴可可、趙艷霞
3、為保證教科研活動的有效進行,活動時間由原來的40分鐘調整為100分鐘,由統一的活動時間調整為各教研組自訂活動時間。
三、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興校之本。針對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實際情況,“請進來、走出去”也是我們學習教科研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本學期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3月25日,芳華路小學語文、數學、綜合教研組各推出2節優質課,同時邀請教育局師訓辦領導及手拉手學校————新安縣土古洞村全體教師參加并交流。共有40名教師參加,觀摩了6節優質課,此次活動同時也得到了教育局領導、友好單位新安縣土古洞小學教師的好評。
2、繼續與上海方略合作,本學期進行4次遠程培訓,接受上海著名教育專家張雪龍校長兩次入校指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高了教師整體素質,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教師由“傳授型”、“經驗型”逐漸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堅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
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四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按照教育督導考核標準要求,圍繞下述五項工作指標進行開展:
(1)學校建立教育科研制度;
(2)課題研究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發展要求;
(3)教師參與面廣;
(4)積極推進利用先進科研教學成果;
(5)確實推動了學校發展。
首先從教育科研評估方案涉及的四個方面進行解析:
一、科研條件
(一)科研組織
科研組織健全,有領導、有機構、有隊伍。由校長領導,副校長和教科室主任分管具體工作。設有教科室,有獨立的辦公場所,人員的分工也比較細,日常的工作有相關記錄。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育科研,每學期期初就制定了詳細的教育科研工作計劃,在日常工作中,針對教育科研工作內容、完成時間、負責人,等等都有很認真的要求。各項教育科研的記錄要求詳細、具體、材料保存完整。把學校的教學骨干吸收進來,擔任課題組的組長,帶領指導其他老師進行研究。校內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教育科研網絡。
存在的問題如下:當前我們學校的教科研水平不高,氛圍不濃厚。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對于各項規章制度,尚需加大貫徹的力度。二是教科室工作有待提高,要嚴格貫徹各項工作的開展,注重工作精細化。三是,從整體上來講,多數教師重教學,對教學中的科研較模糊,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對教科研重視不夠。進取性不強,科研意識不強。上述種種原因導致學校的科研氛圍不濃厚,一些教師對課題的研究也流于形式。針對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強化教師的科研意識,科研意識增強了,這些問題都應該很容易解決。
(二)教育科研規章制度
學校制定了適合本校情況的教育科研制度,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在教育科研上的成果進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獎勵,激勵了教師們的科研積極性。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科研論文評選,以更好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三)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學習,科研水平的提高離不開好的科研條件。學校積極創造條件讓老師多學習、多外出學習,開闊視野、解放觀念。近年來,先后有十多名教師和學校中層參加教體局和教科所組織的外出學習和培訓。學校給教師訂了大量刊物和教育書籍,鼓勵教師多讀書勤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提高科研理論水平。
二、課題研究
膠州市每年申請的青島市以上的課題研究都在數十項之多,承擔青島市級以上重點課題也有十多項,青島市級以上的課題大都由局屬學校和部分城區辦事處學校承擔,因為他們的教育科研條件較好,學校的也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礎。這些條件是我們尚不具備的。結合我們自己的現實情況,我們學校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課題:賞識教育。學校自從確定課題以后,學校領導和分管主任,也討論研究了多次,決定進行長期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有計劃,有安排,有分工,有進程,制定了研究方案,并按照方案計劃穩步進行。在研究的過程中,注意搜集各種與課題有關的資料,注意保存各種細小的研究成果,經常召開課題研究小組會議,認真記錄研究中的各種變化,各種數據,及時整理研究成果,記錄研究的內容,定時召開研究會議,交流研究收獲,發現研究中的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研究思路,制定下步研究方案、研究計劃。關于課題研究所整理資料包括以下內容:
(1)課題申報書
(2)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各階段實施計劃;
(3)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實施記錄;
(5)課題論證會、研討會的材料;
(6)課題研究活動總結報告
(7)課題研究過程形成的典型資料,包括:
①典型教案、作業、課堂實錄、觀察記錄;
②各種調查報告、調查問卷、訪談記錄、檢查、測查的數據及評價記錄;
③典型事例、個案;
④研究日記、過程記錄(記事本);
⑤文獻檢索等渠道所得的相關課題信息、動態;
⑥會議式研究活動記錄、紀要;
⑦心得體會、隨筆;
⑧資料性照片、課件、音像資料等。
(8)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9)課題研究成果;調查報告、論文、專著等以及成果獲獎文件、獎狀、證書(或復印件)。
(10)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11)課題研究工作總結;
(12)成果推廣應用計劃、教育教學效果信息反饋情況;
(13)課題成果鑒定(結題證書)
對于教師的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做到研究要真實,扎實,平時多研究,不能到結題時,自己想象個結論就了事了。針對有些老師科研的理論基礎太薄弱,從課題的選擇、課題的題目、操做的形式、研究的方法,實施方案的設計、過程的管理,資料的搜集、總結的撰寫、研究報告的撰寫、研究成果的展示等都不夠科學和完善。學校加強了教育科研培訓,也要求各位老師相互幫助學習,讓所有教師盡快了解教育科研,學會教育科研,進而喜歡教育科研。對于我們學校課題的一些說明:
(1)我們學校的主導性課題,就是賞識教育,我們老師在研究的過程中,圍繞這個主導課題,分解成一些小的課題,進行研究。校級課題除一些老教師外,盡量做到人人有課題。要建特色學校,建品牌學校,主導性課題的研究是主要途徑。
(2)針對學校課題,我們注重了下列一些問題:認真細心、扎實、有效的進行管理;幫助教師選擇合適的研究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學校對教科研工作進行多次調查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隨時訂正問題,及時調整計劃。到年底結題時,要求研究人員及時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學校領導要查看研究成果,積極組織人員鑒定課題,寫出鑒定意見,評選等級,同時給予表彰肯定,以提高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和實效性。
三、科研活動
(一)校本培訓
我們很重視校本培訓,邀請名師送課下鄉,跟青島名校結成手拉手學校,還有加盟琴島教師成長工作室,以及請專家到學校對老師進行各種培訓,珍惜各種外出學習機會,讓教師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外出學習的教師,要求及時寫出活動記錄和心得體會。必要時,還作為校本培訓的材料,讓全校教師都學習,實現資源共享。
(二)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是學校的常規活動。學校兩周就有一次活動。教科研活動的形式有多種:有集體備課、同課異構、外出學習匯報課、集體評課、課題研究、集中學習、還有結合遠程教育進行的各種教學錄像觀摩以及磨課等等。
(三)教科研交流活動
一是積極參加教體局和教科所組織的各項教科研活動。
二是積極參加校際間自主教科研學習、交流活動,注重學習效果,記錄詳細。參加教師回校后將學習的內容、體會、反思等進行匯報、展示,實現資源共享,共同成長。
(四)學習筆記。學校對于學習筆記一直很重視,學校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激勵措施,定期進行檢查、評比;每學期確定筆記的主題,與時俱進,開展各種業務學習;把學習筆記納入教師的量化評比。
(五)網站和校報校刊。目前,我們學校與教育辦合用一個網站,學校網站是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展現才華、進行交流的一個極好的平臺。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辦好學校網站,鼓勵各位老師多瀏覽多參與多投稿,把我們的網站辦成教學研究的平臺,辦成跟家長聯系的平臺,辦成體現我們學校教學特色和理念的平臺。
四、科研成果
(一)校級論文集
我們學校這些年都編印了校級論文集,裝訂成冊。以后我們學校想對教師的各種成果進行正式打印,爭取作為校刊,要求教師認真總結體會,寫出真實的優秀論文、案例、教學反思以及各種教學隨筆等。
(二)科研成果
從近幾年的論文評選情況來看,老師們比較積極,學校組織的也比較好,學校也制訂了一些鼓勵政策,數量上有所上升,質量好的也比較多,獲獎的等級也高了。特別是張文高老師,有十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榮獲市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爭取更多更優秀的論文發表。計劃對以后的各種榮譽,學校都進行詳細登記,到年底,我們爭取出一本我們學校的榮譽冊。
五、以后的發展
學校將爭取更多機會,邀請專家到校對教師進行各種培訓,努力提供機會,讓老師能夠外出學習。爭取建立更好的網站,辦好自己的校報校刊,利用網站和校報校刊提供的平臺,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交流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成為他們幸福的生活,使一節節課不至于成為教師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你就把教師們引到從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來。”我們將不懈努力,認真做好教育科研工作,把我校教師引領到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來,讓教學工作成為他們幸福的生活。
課題研究報告 篇31
一、課題研究背景
在音樂世界中,各種音樂藝術精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特別是富于現代氣息的流行音樂,更是對中學音樂教學形成強烈的沖擊,而中學生正處在花季的年齡,他們思想活躍、活潑好動、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強。而流行音樂這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直白的表達深刻的內涵,直接宣泄人的情緒和感情,而且表達的內容更貼近生活,娛樂性很強根本不需要具備太多的音樂素養的人都能聽懂學會,因而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和追捧。
我們傳統的教材大多數是藝術音樂或古典樂曲,幾乎沒有涉及到流行音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受。僅僅學習課本的內容學生感覺枯燥,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學生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不喜歡我們的音樂課,形成一種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上音樂課的矛盾現象。
二、課題研究目標
在初中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沖擊中學音樂教育是一個值得時刻關注的音樂教育現象,也是值得探索的音樂教育領地。假如學校音樂教育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則有如掩耳盜鈴。的確,有些流行音樂不適合學生學習,會對他們產生消極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仔細分析流行音樂,把優秀的作品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有選擇的欣賞和學習流行音樂,使學生通過正確的接觸、了解和學習這些優秀的作品,對流行音樂有判斷、有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觀和人生觀。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在新課標下,怎樣把優秀的流行音樂應用到初中音樂教學種去。
2、研究流行音樂的教學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樣利用流行音樂,豐富音樂教學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四、課題研究方法
1、調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規模的調查法,針對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的問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展開調查,建立課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
2、對比試驗研究法:開設試驗班,所開設的試驗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同時暗設對比班,將實驗班和非實驗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數據進行比較,探究流行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
3、文獻研究法: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比較、篩選、吸收、運用,并結合本課題加以創新,并應用到教學中。
4、經驗總結法:根據研究內容、研究目的,把實踐獲得的結果,進行總結提高,撰寫階段性研究總結,上交教科所。
五、課題研究原則
1、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地區本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的教材,運用新穎的教法,因材施教。
2、教學中要體現藝術性和審美性,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3、以樂感人、以情動人,音樂教育有其特殊的規律,要體現音樂性和情感性,注意發揮音樂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六、課題研究進程
1、準備階段:進行文獻研究,收集有關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應用中的有關文獻和資料,并結合自己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積累的材料進行總結,撰寫課題研究方案申請立項。
2、中期實施階段:收集有關教學文獻資料,作為課題實施的參考材料,啟動課題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完成本階段研究目標。
3、后期總結階段:以課題研究結果為標準,對課題研究獲得材料進行科學的分析、總結和歸納,匯編整理,形成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七、課題研究預計成果形式
1、建立課題,設計課題方案。
2、撰寫讀書筆記、案例、教育隨筆等。
3、結題,撰寫課題結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