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支部黨務公開實施細則(通用3篇)
社區黨支部黨務公開實施細則 篇1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xx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加強黨內監督,積極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最大限度地擴大黨員群眾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增強黨務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調動黨員、群眾參與我市“三區”開發和“四業”提速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社區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推動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二、基本原則
1、服務發展原則。緊緊圍繞發展大局,通過開展黨務公開,密切黨群關系,凝聚廣大黨員合力,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創業創新的積極性,提高社區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2、依法依紀原則。按照《黨章》和黨的方針政策及有關黨內法規,依法依紀進行公開。加強對黨務公開工作情況的監督檢查,使黨務公開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3、真實公正原則。尊重和保障黨員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有關監督制度,堅持實事求是,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不回避予盾,不避重就輕,內容真實可信,結果公平公正。
4、注重實效原則。要講求形式和效果的統一,堅持從實際出發,增強黨務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既方便黨員知情參與,又保障黨員民主權利。
5、積極穩妥原則。推行黨務公開,既要積極實踐,勇于創新,又要科學安排,規范操作。要善于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高,拓展深化,加強制度建設,健全長效機制。
三、公開內容
(1)貫徹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決定的情況,本級黨組織對重大問題決策的情況;
(2)社區支部班子建設情況及年度黨建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班子成員工作分工情況;
(3)社區干部履行職責、廉潔自律、考核獎懲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開展情況;
(4)黨內選舉、發展黨員、民主評議、評比表彰、違紀黨員處理情況;
(5)黨員參加“三會一課”、結對幫扶、設崗定責、繳納黨費情況;
(6)群眾反映突出問題解決落實情況;
(7)其他應當公開的事項。
四、公開辦法
(一)公開形式。
1、日常式公開。通過設置黨務公開欄、宣傳欄、辦事指南、召開會議、上傳到社區博客等形式,向黨內外公開黨內事項。
2、互動式公開。通過開通熱線電話,開展“領導接待日”活動,設置黨員服務窗口,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黨員群眾大會、聽證會等形式,為黨員群眾咨詢政策、釋疑解難、表達意見、諫言獻策、辦理事項提供平臺,促進黨群干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3、點題式公開。通過設置“點題欄”、“意見箱”等方式,收集黨員群眾需要了解的黨務情況及意見建議,在一定期限內予以解答公開或反饋。
(二)公開時限
1、長期公開。主要指黨的有關政策、黨組織議事規則、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辦事機構等具有穩定性的內容。如遇修訂、調整,應當及時更新。
2、定期公開。主要指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的常規工作。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更新的周期,原則上每季度公開一次。
3、分期公開。主要指動態性、階段性的工作,根據進展情況分期逐段公開。跨年度的工作除按階段公開外,還應在工作結束時進行總結性公開。如為民辦實事、重要工作進展落實情況等,
4、即時公開。主要指臨時性、應急性工作,如先優推薦(選)情況,低保、廉租房初審情況,扶貧救助物資發放情況等內容,應及時進行公開。
(三)公開程序。按照黑辦發[20xx]2號《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實施意見》中規定的程序辦事,避免隨意性,保證黨務公開工作的規范運作。
1、提出內容。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每次公開的具體內容由支委提出,支部會議討論確定,并對所提供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審核確定。社區黨支部書記對支委會討論提出的公開內容進行審核,重要事項需要報請上一級黨組織審核的,按照規定報審。
3、實施公開。及時公開已經審核的公開內容,日常性公開依照公開目錄進行,目錄外需要公開的事項制定工作方案,報上一級黨組織備案。
4、處理反饋。通過設置黨務公開意見箱、設立接待窗口、開通熱線電話等方式,廣泛收集黨員、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認真分析研究、切實處理整改、及時溝通反饋,必要時以適當方式公開。
5、歸檔管理。將黨務公開的內容和黨員、群眾的意見建議及處理情況等資料,及時登記整理、歸類立卷建檔備查。
五、組織領導
黨務公開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 為扎實推進我社區黨務公開工作,確保達到預期的效果,社區黨支部成立了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斌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居委會主任牛月蘭同志擔任,成員為劉德仁、王忠、高延池。
社區黨支部黨務公開實施細則 篇2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重新樹立起孩子們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認識到禮儀對于有著5020xx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傳人的重要性,特制定文明禮儀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培養禮儀意識:使學生知道禮儀對于一個人生活的重要意義,知道一個知禮、守禮、行禮的人,才是一個道德高尚、文明的人。
2.培養禮儀情感:激發學生對禮儀的認同感,知道只有做一個遵守禮儀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使學生不斷強化禮儀的成就感,感受到禮儀的樂趣,從而自覺地踐行禮儀。
3.培養禮儀技能:讓學生知道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哪些禮儀規范,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通過反復的實踐,掌握交往技能,成為知禮、守禮、行禮的人。
4.培養禮儀品質:通過反復、長期的禮儀行為訓練,通過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并在交往實踐中自如地表現出優秀的禮儀品質。
二、活動主題:“文明禮儀伴我行”
三、具體活動方案:
(一)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實驗小學學生禮儀實施方案》通過討論,制定出本班的實施方案。
(二)按周細化,細做,扎實開展活動,開展相應的主題隊會活動。
(三)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密切家教聯系,教育學生養成文明習慣。
(四)在班級博客中開設文明禮儀教育專欄。
(五)每天利用晨會的5分鐘時間學習禮儀知識。
(六)開展“文明用語我先行”活動
開展“文明用語我先行”、“找朋友”活動,讓孩子們每天多說一些文明用語,在同伴相處時多點笑容與謙讓。
(七)認真評選禮儀之星,每項評出二名禮儀之星。
(八)參加學校的禮儀知識競賽。
(九)具體活動安排。
第七周:少先隊禮節,上課禮儀
1.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少先隊禮節。(5項)
2.利用星期一的升旗儀式加強少先隊的禮節教育。
3.學習上課禮儀。
4.各科任教師配合,繼續加強上課,下課的禮儀教育。
5.加強課堂的常規訓練。
6.課代表要整隊帶領學生去專用教室上課,并及時向班主任反饋上課的情況和人數。
7.不隨意進辦公室,進辦公室要喊報告,并不能大聲講話,減少學生進辦公室打電話的次數。
8.評選禮儀之星。(2名)
第八周:課間禮儀,稱謂禮儀,問候禮儀:
1.組織學生課間禮儀,稱謂禮儀,問候禮儀的相關知識。
2.狠抓課間禮儀,尤其是不在樓內大聲喧嘩,打鬧輕聲慢步靠右行。
3.狠抓校內的安全教育及文明的課間活動。
4.師生主動撿廢物,自覺維護校園環境。
5.不給老師同學起外號,對長輩、父母、同學、客人等都要有禮貌。
6.評選禮儀之星。
第九周:尊師禮儀,乘坐公交車禮儀:
1.學習尊師禮儀,乘坐公交車禮儀。
2.教育學生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各項作業。接受師長的教誨,對老師講知心話,不頂撞老師。
3.文明乘公交車,自覺的先下后上,尊老愛幼,主動禮讓,并要嚴格遵守交通安全。
4.評選禮儀之星。
第十、十一周:升旗禮儀,穿著禮儀,行走禮儀:
1.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相關的內容。
2.教育學生相互寬容,不在班內論長論短,注重團結。
3.同學之間要互助互愛,學會尊重。
4.強調服裝干凈,戴紅領巾上學。
5.本學期繼續加強路隊整頓。
6.評選禮儀之星。
第十二周:集會禮儀,同學禮儀:
1.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相關的內容。
2.加強集會禮儀的教育。(重點)
3.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教育。
4.評選禮儀之星。
第十三周:文明禮儀知識競賽:
1.利用周五隊會時間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競賽。
第十四周:參加學校的表彰,爭取被評為“文明禮儀先進班集體”。
社區黨支部黨務公開實施細則 篇3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有序推進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xx〕25號)和《貴州省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充分發揮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作用,通過干部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戶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和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對貧困農戶實現精準扶貧,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改“輸血式”為“造血式”,不斷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續有效增加收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穩定解決溫飽并實現脫貧致富,到20xx年,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減少10萬人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摸清底數,明確貧困對象。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扶貧對象識別方法,認真落實以鄉為單位、動態管理、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的識別要求,由縣扶貧辦商縣統計局、調查隊,結合各鄉鎮減貧情況、發展基礎等因素,進村入戶調查,摸清全縣農村現有貧困人口分布、構成和特點等基本情況。
(二)分類落實幫扶措施。對識別出來的農村貧困人口(包括扶貧戶、低保戶、扶貧低保戶、五保戶)實行分類指導,通過政府支持、社會幫扶和農民自力更生,全面落實各種幫扶措施,實現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有效扶持。
三、明確識別方法
(一)調查范圍。全縣2個街道辦事處19個鄉鎮344個行政村均納入本次扶貧對象進村入戶調查范圍。
(二)識別標準。
1.扶貧標準。按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即20xx年末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2300元(20xx年不變價),并且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居民,認定為扶貧對象。凡高于2300元的,則認定為脫貧對象。
2.扶貧對象。農村居民中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貧困人口(包括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的農村低保對象)是扶貧對象。國家規定勞動年齡為男16-60歲、女16-55歲,鑒于我縣勞動力輸出較多,各鄉鎮、辦事處可根據實際將口徑放寬到男16-65歲、女16-60歲。同時,對于農村貧困家庭中的在校學生,一并納入扶貧對象統計范圍。
3.農村居民。農村居民應該同時具備四個條件,即現有戶口登記在村委會、依法承包農村責任田、承擔農村公益事業勞務、沒有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扶貧對象登記按戶籍人口登記。
四、精準扶貧主要階段及內容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鄉鎮、辦事處情況千差萬別,宜采取邊試點、邊完善、邊總結、邊推廣的方式進行。根據先期開展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工作經驗,開展此項工作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1月1日至2月28日)。
1.成立工作機構。由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精準扶貧工作。貧困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貧困村要成立村級民主評議小組,對提出申請或擬退出扶貧對象范圍的本村貧困農戶進行評議。
2.編制實施方案。各鄉鎮、街道要編制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方案內容包括編制的依據和目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各村貧困人口規模及確定依據、幫扶措施實施步驟、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3.廣泛宣傳發動。各鄉鎮、街道要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設立精準扶貧專欄等形式,廣泛深入宣傳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方法等,使精準扶貧工作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4.培訓工作人員。縣扶貧辦負責對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扶貧站長進行業務工作培訓。各鄉鎮、街道負責對各貧困村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要注重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充實鄉村兩級力量,確保精準扶貧工作不走樣和信息采集的準確性。
(二)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3月1日至6月20日)。
第一,明確識別程序。主要分為八個步驟:
1.貧困戶申請。在鄉鎮、街道包村干部牽頭下,組織貧困村支兩委、縣駐村幫扶干部、大學生村官以及作為扶貧義務監督員的村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村民大會,組織發動符合條件的農戶向戶籍所在地村委會提出申請,填寫《貴州省農村扶貧對象家庭申請書》。
2.入戶調查。組建由鄉鎮、街道包村干部、縣駐村幫扶干部、大學生村官、村組干部、村民代表、扶貧義務監督員等組成的入戶調查小組,按照調查登記指標,采取入戶察看、鄰里訪問、計算收入等形式,對自愿申請的對象戶家庭開展經濟狀況調查和勞動能力認定。
3.村級評議。入戶調查結束后,以村為單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由分管副鄉鎮長(副主任)負責召集,包村干部、村組干部(含村支兩委委員)、村民代表、扶貧義務監督員等參加,參加人數不少于50人,結合入戶調查情況進行逐戶審核評議,通過“排隊打分”方式表決確認,并由與會全體人員簽字認可,進行7天張榜公示。
4.回訪統計。張榜公示期滿后,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組織鄉鎮、街道干部,對村級民主評定出的對象進行回訪核查。
5.鄉鎮審核。根據回訪結果,鄉鎮、街道對村級上報名單集體研究同意后,進行二榜公示7天,公示無異議后以正式文件報縣扶貧辦審批備案。
6.縣級確認。縣級扶貧部門對鄉鎮(辦事處)上報名單進行審核確認后下達批文,并在網上進行三榜公示7天。
7.信息處理。由鄉鎮(街道)組織,以村為單位對縣級審批名單的入戶調查表進行錄入。包括鄉鎮表、村表(有扶貧對象戶的村填報)、戶表(所有對象戶填報)。
8.建檔立卡。各鄉鎮(街道)將各項表冊報縣扶貧辦匯總,縣扶貧辦逐級上報省,最終形成“貴州省農村貧困人口信息系統”,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省市有信息平臺。
第二,落實分類幫扶措施。
1.制定脫貧幫扶規劃。對識別出來的扶貧對象,各鄉鎮(街道)要制定脫貧幫扶規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原則,按照“六個到村到戶”,落實幫扶資金和項目,幫助貧困農戶改善生活,發展生產,逐步脫貧致富。
2.實施分類幫扶措施。
——加大干部結對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干部駐村幫扶、黨建扶貧、對口幫扶和定點扶貧等活動。首先,以“萬名干部下基層”為主要力量,對一類重點貧困鄉桶井鄉和95個一類貧困村實行重點幫扶,取得經驗后再全縣推廣。其次,逐步實現領導干部對全縣13個貧困鄉鎮幫扶的全覆蓋,縣級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干部以及大學生村官、社會團體、行政事業單位干部等對全縣252個貧困村和村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貧困人口幫扶全覆蓋,做到“一村一支同步小康工作隊、一戶一個脫貧致富責任人”,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最后,各幫扶單位和個人要指導所幫扶的鄉鎮(街道)、村制定脫貧規劃和年度減貧計劃,積極協調安排幫扶資金和項目,不脫貧不脫鉤。幫扶工作實行省市縣分級考核驗收。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省直接分配到縣的扶貧資金,縣政府根據省“兩個50%”要求,結合年度減貧任務進行項目安排:一個50%用于實施“參與式扶貧”,在國家和省明確的扶貧資金使用范圍內,按照“農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決策”和“誰受益、誰負責”原則,安排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等扶貧項目。一個50%, 一是根據我縣重點扶貧產業、扶貧規劃等,按照“突出扶貧工作重點、完善資金分配程序、公開透明”要求進行安排;二是在產業覆蓋不到的地區,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采取“民主評困、三榜公示”方式,將扶貧資金直補到戶,主要用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補助。通過競爭方式獲得的50%扶貧資金,縣政府嚴格按照省批復的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實施。
——加大教育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和“四項突破工程”,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繼續辦好學生營養午餐。認真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干預試點項目,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認真落實貧困地區高等教育定向招生計劃等政策。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考入二本以上大學的,通過“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對每生當年一次性給予4000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助。對有勞動力的扶貧對象,通過“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方式,力爭逐步實現“1戶3人”(即1戶1人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1戶1人接受培訓后轉移就業、1戶1人掌握農村實用技術)目標。
——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生態移民力度。新一輪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生態移民項目年度計劃的50%以上安排在貧困村內的貧困戶實施,對誠信扶貧對象、計生幫扶戶視情況另行給予每戶一定的扶貧資金直補和貼息率為5%的扶貧信貸貼息補助,切實解決“搬富不搬窮”問題。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力度。按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年度任務,分批次安排在13個貧困鄉鎮和252個貧困村實施,重點幫扶貧困村推進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訊和小康寨建設,不斷改善貧困村內的村道、生活用水、用電、村容村貌等。
第三,建立健全扶貧對象進退機制。
1.民主評退。依照扶貧對象識別程序、方法和標準,每年1月31日前,由鄉鎮包片駐村干部,組織村支兩委、縣“駐村”干部、大學生村官、扶貧志愿者,以及作為扶貧義務監督員的村民代表開展扶貧對象進退識別工作。主要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村民收入評定,對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或超過2300元的村民,經過“三榜公示”無異議后,按程序報經鄉鎮(街道)審核,縣扶貧辦確認后實行進退并同步在全省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更新。
2.返貧核查。對因病因災等返貧的農村居民,仍然由鄉鎮(街道)和包片駐村干部,組織村支兩委等人員入戶核實公示后,經鄉鎮(街道)審核,縣扶貧辦確認,及時認定為扶貧對象。
3.落實政策。對識別出來的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幫扶范圍,落實幫扶責任人并按規定享受扶貧政策;屬于民政救濟范圍的,及時給予救助。對脫貧的扶貧對象,取消享受的扶貧政策待遇。
第四,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績效考評機制。
1.考核評估工作在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縣扶貧辦商縣委組織部、縣紀委、縣監察局、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統計局、德江調查隊等部門完成。
2.績效考評主要內容包括:幫扶單位落實幫扶資金、項目、干部等責任情況;按“兩項制度”銜接要求,幫扶對象中有勞動力貧困戶脫貧情況、無勞動力貧困戶社會保障落實情況;實施幫扶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扶貧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情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貧困群眾對幫扶效果的滿意度等。同步對受幫扶鄉鎮(街道)建立扶貧工作機構情況,開展扶貧對象識別、扶貧項目實施以及日常監管、幫扶信息報送等情況進行考核。
3.考評結果作為幫扶和受幫扶單位及其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檢查驗收階段(20xx年7月至9月底)。
1.組織檢查驗收。縣扶貧辦適時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鄉鎮(街道)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抽查,同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驗收。縣扶貧辦和民政局要在現有貧困戶建檔立卡和農村五保、農村低保檔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數據庫,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2.強化工作考核。對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考核扶貧對象的收入增加和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程度;對農村低保工作,重點考核低保對象的應保盡保和規范管理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街道和鄉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負責本鄉鎮(街道)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指導和督促驗收等工作,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扶貧、民政、財政、統計(調查)、殘聯等部門要明確分管領導、責任股室和辦事人員。
(二)落實部門責任。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相互支持,主動溝通,逐步建立分工明確、定期協商、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縣扶貧辦主要搞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協調,指導做好扶貧對象的識別登記,落實對貧困人口的扶持政策、項目和措施,研究提高識別扶貧對象的準確率,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縣民政局負責農村低保對象識別和低保金發放,積極配合扶貧部門落實交叉對象的扶持政策;縣財政局要積極籌措資金并及時撥付,負責管理和監督資金使用;縣調查統計部門要及時提供貧困監測數據,參與制定精準扶持對象識別的相關指標;縣殘聯負責落實農村殘疾人數據及具體對象,并提供重點幫扶。縣組織部門主要負責駐村工作隊隊員選派、幫扶成效考核結果運用等工作。
(三)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局要安排精準扶貧工作專項經費,共同推動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四)加強指導督查。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糾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錯誤作法。建立工作進度月報制度,認真總結推廣好的做法與經驗。要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后進,調動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