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采購管理細則(精選3篇)
物資采購管理細則 篇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公司物資采購程序,加強內部控制,明確經濟責任,確保生產經營的持續穩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均屬于本制度規范范圍。
第三條費用報銷及在外購物直接付款的零星物資采購不適用本制度。
第四條公司固定資產的購置適用本制度。
第二章物資采購規定
第五條物資采購實行歸口管理制。原糧由采購供應部負責采購,輔助材料、包裝物由倉儲部負責采購、修理用備件及后勤用物資及辦公用品由后勤部負責采購。特殊情況下,經董事長或總經理批準,可以指定專人進行專項物資的采購。
第六條所有負責物資采購的人員必須充分掌握市場信息,及時預測市場供應變化,確保質量過關,價格低廉,供貨及時。?
第七條推行合同管理制度,物資采購原則上要與供貨方簽訂合同,詳細注明供貨品種、規格、質量、價格、交貨時間、貨款交付方式、供貨方式、違約經濟責任等;否則,造成的損失由采購人員負責。
第八條實行比價采購制度,物資采購要貨比三家,確保所采購物資價格低廉,質量上乘。大宗物資采購建議實行招投標制度。
第九條實行采購質量責任制。采購人員對所采購物品的質量負有全面責任。如因失職而采購偽劣產品,采購人員應負經濟責任。禁止采購人員收受回扣。如有收受回扣,一經查證,除全額追繳回扣款項外,將視情節輕重進行嚴肅處理。
第三章發票入賬及付款程序
第十條采購物資進廠后,采購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辦理物資入庫手續,具體要求如下:
1、原糧入廠,由磅房辦理入庫手續,打印電子入庫單,入庫信息錄入電腦。
2、輔助材料、包裝物由倉庫保管辦理收庫手續,填制一式三聯入庫單,一聯交客戶辦理發票入賬手續。
3、五金電器、修理用備件由五金庫保管辦理入庫手續。
4、采購經辦人要認真填寫采購物資發票入賬單,詳細填寫所購物資名稱、數量、金額、供貨單位等要素。程序如下:
經辦人填制發票入賬單保管員根據收貨情況簽字確認部門經理審核會計審核發票合法性總經理簽字準予入賬財務掛賬作為日后付款的依據。
第十一條物資采購付款原則上采取先入賬后付款的制度,特殊情況下需預付款的單位,經董事長或總經理批準,可以辦理采購預付款手續。
第十二條采購付款實行審批制度,執行兩條線管理形式,即發票入賬和簽批付款兩條線分步進行的形式。具體程序如下:
1、物資采購一律由采購人員辦理發票入賬手續后,方可進行申請付款審批。否則財務有權不予批準付款。
2、申請付款,由經辦人填寫轉賬匯款申請單,經財務審核、總經理批準后,方可到出納處辦理匯款。
經辦人填寫轉賬付款申請單部門經理簽字財務會計根據發票入賬情況審核總經理根據資金情況簽字出納辦理匯款
3、需要預付款的部門,直接填制轉賬匯款申請單,經財務審核、董事長或總經理簽字批準后可先辦理匯款手續,財務部據此掛賬,待發票來到后再由經辦部門辦理發票入賬手續沖賬。
物資采購管理細則 篇2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的工程物資采購管理,規范工程物資采購工作的程序和標準,防范和降低工程物資采購中的風險,保障公司經營的效率和效益,根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采購與付款>等法規的相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中的工程物資是指公司開發項目所需要的、由公司采購的材料和設備,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用設備、工程用施工設備。公司購買的管理用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不包含在本制度管理范圍內。
第三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開發的所有項目。
第二章部門設置與職責分工
第四條需求部門
負責各工程項目開發、建設和后期管理的部門是工程物資的需求部門,負責審核確認施工單位提出的物資需求長期規劃和物資需求申請、及時提交物資長期需求規劃和近期需求申請、審核供應商、與供應商技術交流、物資驗收和物資后續管理等工作。
第五條采購執行部門
物資部是工程物資采購的執行部門,負責按照需求部門的計劃組織采購、采購合同管理、監督供應商執行狀況、工程物資采購信息傳遞、物資驗收和交接、建立采購臺賬、建立合格供應商檔案、提出采購付款申請等工作。
第六條采購審核部門
集團供應公司是工程材料采購價格的審核部門,負責收集并依據公司采購的歷史價格、外部市場價格、專業機構提供的價格等可比較信息對采購價格進行獨立審核。
第七條采購審批部門
按照集團公司的采購審批程序執行。
第八條采購監督部門
簽證部是工程物資采購工作的監督部門,負責對采購內部控制、采購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合同部、財務部對采購付款情況進行監督。
第三章采購程序與工作標準
第九條月度采購計劃
需求部門每月根據工程設計和施工進度編制<月度物資需求計劃>,每月按時將計劃提交給物資部。物資部根據上報的計劃,進行匯總,形成<月度采購計劃>,報公司計劃會議審閱。審閱通過后,物資部根據<月度物資采購計劃>套用計劃或定額價格提出資金支付計劃,提交資金管理部落實采購資金,并統籌做好人員安排、時間安排等采購準備工作。
第十條需求申請
1、需求部門根據<月度物資需求計劃>按照統一格式編制<物資需求申請表>。<物資需求申請>應分類填寫,按照施工單位和類別連續編號,要求內容準確、明晰、完整,需求部門對申請的正確性和合理性負責。
2、需求部門應在以下規定時間內分別上報給物資部。
物資采購管理細則 篇3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管理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關鍵。為使我鎮小學教學常規管理逐步科學化,規范化,促進我鎮小學教學改革健康深入地發展,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小學實際情況,制定《曹甸鎮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實施細則》。
本實施細則是對小學教學常規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學校領導者、管理者和教師在完成本細則要求的同時,鼓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創出自己的工作特色,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課前準備:
1、開學前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了解課程理念,明確課程要求。
2、通讀全冊教材,熟悉內容體系,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本冊教材的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明確教材各單元知識的聯系與銜接。
3、擬訂學期教學計劃:包含[⑴教材分析,⑵學生情況分析,⑶學期教學目標,⑷提高教學質量措施,⑸分配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⑹確定教學研究內容。]
4、要整組(整單元)備課,從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出發,統籌安排每課時的知識重點。
5、超前備課不少于3節,不能臨教臨備,更不能教后補備。
6、上課前,要復讀一遍教案,以進一步熟悉教案并作教前修改。
7、教師上課前要準備好教學用具(如作業本、小黑板、實物、課件、電教儀器等教具)。
8、有課必備,語數英學科和其他專職教師,必須有詳案,其他兼職教師應有不拘形式的備課。
9、加強共享教案的管理,防止不備課現象。共享教案要留頁面的1/5供個人增減,1/5供課后反思之用,重在體現個人增減和課后反思。教案均應以書面的形式呈現。共享教案必須有二次書面備課。
10、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和他人經驗。一是要先“鉆”后“參”,不能以“參”代“鉆”;二是對他人經驗(或優秀教案)應聯系實際,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能照搬照抄。
11、對自己過去的同課教案,可以作為參考,要結合不同的班級實際及課改要求,做到“教老課,有新意”。切不可“陳案再現”。
12、備課時教師心中要有學生,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座右銘。既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教學最佳時間的教學密度,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教法與學法。
13、根據社會環境、學校、學生及教師本人等方面的優勢,努力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教案中要體現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情況。
14、課時計劃(教案)。應包括:
⑴課題;⑵教學目標(要求);⑶教學重點、難點;⑷教學準備;⑸預習要求;⑹教學進程;⑺作業設計;⑻板書設計;⑼教后反思。
15、做好集體備課工作。學校每兩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每次時間不少于1.5小時,做到“三定”(定時間、定課題、定主備中心發言人)認真研討,集思廣益,并做好集體備課記錄。提倡同類學校開展跨校集體備課活動。
二、課堂教學
16、教師在上課鈴響前一分鐘到達教室門口,巡視學生準備情況,使其安靜;上課鈴響,進入教室,師生問好后開始上課。要充分發揮專用教室的作用,信息技術、科學(自然)、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等,要根據內容的要求到專用教室、地點上課,任課教師應特別注意學生的安全,加強安全教育。
17、發揮課堂最大教學效益,進教室上課要關閉通訊工具,無特殊情況辦公室不叫接電話,不會客,不走出課堂,準時上下課,保證學生課間活動時間。
18、運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求知欲,關注學生“三維目標”的培養。
19、構建和諧課堂,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
20、發揮課堂評價激勵功能,適時、適度、形式多樣地激勵評價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充滿活力。
21、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不帶個人情緒,站立講課(遇特殊情況,如身體不適,應當向學生說明)。
22、教學要用普通話,語言要準確、精煉、生動,教態要端莊、親切、自然。
23、講究教學方法,使復習、新授、作業等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努力使教學過程整體優化。
24、要切實重視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不僅要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做到因材施教。
25、精心設計有價值的課堂問題,問題要提在關鍵處,問在點子上,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盡量少用集體回答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
26、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使用多媒體上課,并熟練操作,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27、嚴格要求學生,使他們全神貫注,精神飽滿。課堂秩序應始終良好,教學氣氛應活潑而不亂,嚴而不死板。
28、要妥善處理突發事件,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29、布置作業要體現代表性(抓重點精練)、層次性(根據學生學力分層要求)、實踐性(口頭、書面、操作等形式相結合)。
30、課后簡要地寫出教后記(如教案實踐情況,有何創新,有何遺漏待補,出現問題如何處理及教學效果等)。
三、作業與輔導
31、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的重要依據,必須做到要求明確,任務清楚。
32、作業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富有針對性,有彈性的作業,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作業形式講求多樣化,有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等,不布置機械重復和大量抄寫的作業。
33、用好語數英《小學生課堂作業本》,教師要做下水作業,并備有錯題集,學生課堂作業盡量在課內完成,課間學生不做作業。
34、控制家庭作業量。語文、數學、英語以外的學科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可布置適當的其它形式的作業。語文、數學、英語可留書面家庭作業。一、二年級一般不留書面的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每天控制在一小時以內。
35、學生作業馬虎潦草或不及時完成的,要加強教育和指導。不準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來變相體罰學生,不準撕毀學生作業本,不準把學生趕出教室。
36、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所有課堂作業要全部批改,練習冊等其他作業要用多種形式批改及反饋。批改作業所使用的符號應當規范統一,批注提倡短語加等級,適當做好記錄。不得叫學生批改作業。
37、教師批改作業要及時,作文不超過一周,其它作業不超過一天,讓學生能及時地獲得作業的反饋信息。
38、教師批改作業要與學生自主評價、自主訂正作業有機結合,作業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問題,要及時分析原因并進行講評。同時,要通過學生作業反饋的信息,及時調節教學進程,調整教學行為。
39、學習輔導要堅持以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為前提,以因材施教為原則,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的。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對學有余力或具有某種特長的學生應當加強指導和培養,為他們提供超前學習或發揮特長的條件,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促進他們脫穎而出。
40、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督促與指導,以保證完成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第一學段5萬字,第二學段40萬字,第三學段100萬字的課外閱讀任務。學校、教師要積極推薦優秀的課外閱讀報刊,并動員鼓勵學生、家長在自愿量力的原則下自費訂閱學習所需要的報刊,增加課外閱讀材料。
41、對學習態度、家庭教育等因素造成的特殊生,要采取學生、教師、家庭三結合的教育辦法,統一要求,檢查督促,使之提高。班集體中要形成“不讓一個伙伴掉隊”的好班風,發揮集體輿論和群體力量,幫助特殊生提高成績。
四、教學評價
㈠學生發展評價
42、評價學生要以《綱要》為指導,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以開放、多元、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習慣、方法、知識與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現狀等方面進行檢測和評價。
43、重視過程性評價,采取階段性(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考查和評價學生。過程性評價以各校制定的學生過程性評價方案執行。
每學期、學年結束時,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內容應包括各學科的學業狀況評價和教師的評語評價。要發揮評價的激勵、反饋、調整和改進功能,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
44、考試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語文、數學、英語、四品與社會、科學(自然)為筆試科目,其他學科為面試科目。考試內容要以課程為依據,考試形式要多樣化,如筆試、口試、實踐操作等。要建立補考制度,為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提供補考的機會。
㈡教師發展評價
45、學校及中心小學要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進行階段與綜合評價。
五、教學研究
46、完善教研機構,健全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要整合學校教導處、教研組(室)、備課組和課題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教研組每兩周活動一次,每次時間不少于1.5小時,做到“三定”:定時、定主題、定中心發言人,認真研討,并做好記錄。
47、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研究者。教師應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業務知識,學習先進經驗,了解信息,摘錄信息,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實踐。
48、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公費為教師訂閱必要的教學刊物。鼓勵教師自費訂閱教學刊物,每位教師每年至少自費訂閱1份。
49、教師要按要求積極參加所屬教研組(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及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50、教師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教研組(備課組)應根據本年段的特點,重點研究一個子課題,制定研究方案,每位教師都要承擔課題研究的一部分任務,及時整理研究經驗,一學年結束要進行階段性結題。
51、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一節與課題研究相關的公開課,每月寫一篇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教學個案與反思,每學期撰寫一篇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教學經驗論文,并及時進行交流。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研究學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覺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又要借鑒、分享他人的經驗,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52、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20節,要做好記錄和簡評,并積極參加評課活動,每學期書面綜合評課不少于1節。
53、學校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活動或較大規模的鎮級教學研討活動,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人員等校內外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對話機制,營造求真、務實、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圍,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展專業、展示成果提供平臺。
54、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學校要重視對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養,多給他們外出學習的機會,給他們壓擔子,帶課題,促使他們專業迅速成長,成為學校業務的真正領頭人。經驗豐富的教師,特別是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要與1至2名教師“結對子”,建立師徒關系,指導教學研究和開課,每學期互相聽課不少于4次。
55、做好研究成果的資料收集工作,教師的教學經驗總結材料,教學個案與反思,公開課的教案、說案及課后反思等都應及時送學校統一保存。學校要為每位教師建立業務檔案。
56、對教學研究取得的成果,要及時形成文字材料,并積極投稿,對在教學刊物上發表的論文、教學設計、教學隨筆等要給予獎勵。
六、管理督查指導
㈠校級的管理督查指導。
57、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四項”制度。
⑴學校領導掛學科制度。要求學校領導,教學管理人員,要掛到學科,深入到學科教研組、備課組、課堂,保證所掛學科的教研教學工作正常實施;
⑵巡課制度。學校要不定期經常性的組織巡課,落實教師按課表上課;學校除安排有組織的巡課外,校長每周不定期巡課不少于1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不少于2次,并做好記錄。
⑶課堂教學書面評價制度。學校領導、教學管理人員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進行書面評價不少于10節,要把評價結果交學校,作為教師教學業務檔案之一保存。
⑷隨堂聽課制度。學校領導、教學管理人員、教學骨干每學期盡可能共同對本校全體教師隨堂聽一節課。提倡學校領導、教學管理人員、教師之間相互隨堂聽課。
58、加強各學科專任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各學科均衡發展。規模較大的學校,各學科要盡可能配備專任教師,教師任課盡量不超過兩個學科。
59、學校要定期不定期檢查、指導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考試評價改革等。教案、作業布置與批改的抽查每學期校長不小于2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不少于4次,教導處每學期對教師的教案、作業布置與批改進行全面檢查不少于1次,抽查不少于3次。教案、作業布置批改檢查的結果必須有評述性的書面語言。
60、學校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全校性教學質量抽檢。并對抽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和方法。學校每學期要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質量分析反饋會。
61、學校要加強對各學科的教學管理與監控,要建立學校教學質量監控實施細則,并組織實施。
62、學校每月要把教學常規檢查的結果在全體教師會上反饋一次,并做好記錄。
㈡鎮級的管理督查指導。
63、中心小學和輔導小學堅持“每周一校”調研制度,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學校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和課堂了解學校、教師實施課程標準、執行課程計劃、開展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的情況,加強業務指導。
64、中心小學,每學期至少要組織一次對學校教學常規工作的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對成功的經驗給予肯定并及時推廣。
65、中心小學每學期對所屬小學的部分學科或部分小學的全學科,進行教學質量抽檢,特別要加強對面試科目的抽檢,每學期抽檢的學科必須要有面試科目,并且逐步加大面試科目的抽檢比例。對抽檢結果進行評估與分析,對教學改革提出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