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通用11篇)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1
7月19日以來,安陽這座古城遭遇百年一遇暴雨,暴雨持續多日,造成多座水庫超汛限水位,被迫泄洪。全縣都在洪水的威脅之中,險情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險情就是命令,19日20日21日馬現國校長在接到中心校的緊急通知后,立即到學校布置安排,安排教師24小時待命,把學校作為群眾的臨時安置點,將學校的教室、辦公室整理到位,備好飲用水,隨時準備接收需要安置的群眾。特別是21日晚上,由于險情的加劇,這一夜他徹夜未眠,將學校的大門、教室門、辦公室門打開,燈火通明,為的就是迎接需要安置的群眾。
7月22日,北郭鄉險情告急,他趕赴中心校,在中心校琚玉強校長的帶領下成立后勤保障小組,清理房間、安排救災物資,11點鐘接到上級緊急命令馬上準備150人的伙食,馬校長協助琚主任在很短的時間內為前來支援的民兵、特警及鄉政府的同志們備好餐、送餐到災區。雖然累的筋疲力盡、汗流浹背,但看著大家能吃上可口的飯菜,心里充滿了喜悅之情。
7月23日,接到通知要去參加信訪維穩工作,馬校長雖然心系家鄉人民但要服從組織安排,在維穩值班中馬校長仍然不忘災區,時刻打聽災區情況,準備奔赴前線。
7月26日,信訪維穩工作結束,馬校長沒有休息馬上投入到災區救災,看到嚴重的受災情況時,心里更是憋足了勁,要為災區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在高村幫助受災救助對象時,馬現國校長一馬當先,清淤泥、抬家具、設立警示牌,水坑消毒,雖累筋疲力盡、汗流浹背,但一刻也不停歇,受到了支助群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志愿服務者馬校長連續救助多日,絲毫沒有一句怨言。他這種無私奉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周圍的每個人。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2
從事環衛工作五年多,每天起早貪黑默默奉獻
他們是這個城市最平凡的人,他們又是這個城市最不可或缺的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城市“洗臉”、“梳妝”,一點點地將城市扮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勞作不輟。在10月26日環衛工人節到來之際,記者走近環衛工人,記錄她的忙碌和幸福,傾聽她的聲音。
一條街掃了五年 每天來回十幾趟
10月22日早晨6時30分,記者來到XX區電子街,由于是清晨,行人很少。天氣很冷,不時有冷風吹來,將廢紙、塑料袋等垃圾卷到半空中飛舞。就在電子街中間的北側,一個瘦弱的身影,正追著被風刮起的塑料袋,她就是負責這一路段保潔工作的環衛工人。
她穿著肥大的印有“環衛工”字樣的工作服外套,里面只穿了一件單薄的線衣和一件襯衣。“干起活來就不冷了,我現在感覺還有些熱呢。”笑著對記者說,她每天凌晨4時30分準時起床,天還黑蒙蒙的,她就騎著三輪車出門打掃衛生了。
負責的區域是電子街,這條街長約500米,但是街兩側的店鋪多達200個,每天早上的垃圾都不少。“尤其是飯店、網吧門口會有很多剩菜剩飯、方便面盒等垃圾。”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用笤帚將垃圾掃到簸箕中,倒進三輪車箱里。走一段掃一段,等三輪車裝滿了垃圾,她便把垃圾倒進垃圾桶內,如此往返,一天需要來回十多趟,這一干就是5年。
她干一行愛一行 每晚加班兩小時
在休息間隙,告訴記者,她今年55歲了,體重只有80多斤,但干起活來從不拖泥帶水。在XX區環衛處保潔隊做環衛工作已經5年多了。干這份工作最大的動力是讓她心情舒暢,每天都充滿干勁,雖然在別人眼里這份工作不起眼、又臟又累,但對她來說,不僅僅是糊口的手段,更是生活的一部分。
俗話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這句話在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當環衛工以前,她為了補貼家用在外打零工。她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大,有些工作已經不適合自己了,為了穩定,就選擇了環衛工作,負責電子街的環境衛生,離家近照顧家人也方便。”
起早貪黑地工作雖然已經很辛苦,但是多年來她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7時之后都會出來將這條街再打掃兩個小時,這讓她的生活更充實。
“在前兩天,有位大姐給了我一杯熱乎乎的豆漿,感覺那是特意為我準備的。至今我都不知道這位大姐姓什么,只知道她經常路過這條街。如果大家都像這位大姐一樣,我們雖然苦點累點,心里卻很寬慰。”心存感激地說。
匆匆吃幾口午飯 便趕回工作崗位
當天中午11時30分,下班了,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她要去給丈夫做飯了。記者本以為要回家了,結果她帶記者來到電子街上一家旅館北側一個簡陋的小棚子里。記者發現,這個棚子是順著一家旅館的樓梯口用木板搭起來的,面積只有兩平方米左右,這個小棚子沒有門口,只留有一個10厘米寬的縫隙。記者側著身子擠進去發現,里面非常簡陋,只有菜板、煤氣灶、鍋等廚房用品,跟打掃衛生一樣,麻利地做起了飯。
過了10分鐘,飯出鍋了,端著菜送到了東城·四平佳園小區的家中,“廚房”距家約500米。告訴記者,6年了,她天天如此。談及丈夫,打開了話匣子,她的丈夫李會清患有氣管炎,對油煙、灰塵等過敏,一聞到油煙味就惡心嘔吐,影響正常呼吸。以前住平房時,他們在院子里搭了個棚子做飯。20xx年,房子拆遷,他們住進了東城·四平佳園小區,她就在外面借用一點空間搭了個棚子做飯,做完飯再給丈夫送回家。
家住13樓,記者發現,室內沒有進行裝修,家具比較簡單,水泥地面個別地方已經破損,露出了沙子。急匆匆跟丈夫吃了幾口飯,就出門繼續工作了。
心愿 希望得到尊重
每天打掃十幾箱垃圾,剛打掃干凈的地面又臟了,這些對來說都不是問題。“我們干得就是這份工作,當一條臟亂的街被我打掃得干干凈凈時,心里甭提多高興了。”表示,最讓她難以忍受的就是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常常被人瞧不起。
很多時候,打掃衛生時,有人遞上一杯水;下雨天,有商鋪老板讓自己到店里躲躲雨,這些都會讓覺得非常暖心。
XX區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環衛工人干著最臟最累的活,為大家創造了潔凈、舒適的生活環境,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為維護市容整潔出一份力。沒有環衛工人的辛勤勞作,人們無法正常生活。是這些環衛工人“寧肯一人臟,換來了萬家凈”;是這些環衛工人默默地清掃,使得城市環境煥然一新。這些環衛工人是最美的人、是最可愛的人、是最值得贊頌的人。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3
十七社區居民穆錫祿、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興旺于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后萬分焦急。非常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穆沿冉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穆錫祿,爺爺穆錫祿打開錢包一看,里面有不少現金,通過暫住證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通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興旺,并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里的證件和錢數屬實,終于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松了一口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十七社區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
穆錫祿、穆沿冉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新城街道十七社區號召社區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并通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實例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4
曾有一首歌,記錄了發生在1998年的一件大事。泥巴滾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說到了這里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了吧!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什么事情了吧!它就是長江抗洪,在這次抗洪過程中,出現了無數的英雄,李向群就是這群人中的代表。
李向群1978年出生在海南瓊山一個殷實家庭,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下長大。1996年,18歲的李向群離開家鄉來到廣西桂林當兵,1998年8月5日,他隨部隊赴湖北荊州抗洪搶險,14日在抗洪搶險一線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洪的保衛戰中,他帶病堅持搶險,先后4次暈倒在大堤上,終因勞累過度,搶救無效,于1998年8月22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而當時他的軍齡也才20個月,黨齡8天。
當父母知道李向群犧牲的噩耗后如五雷轟頂悲痛欲絕,但他們夫婦想要替兒子完成未完成的任務,父親李德清換上了兒子的迷彩服,扛著沙包在大堤上揮汗如雨;而母親王立瓊則強忍著悲痛替戰士們洗衣服。
李向群去世后,中央軍委授予他“新時期英雄戰士”榮譽稱號。葬禮那天,南平鎮萬人空巷。三萬人迎著細雨,為李向群送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抗洪救災的危難時刻,人民子弟兵從未退縮。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5
春風拂動化冰雪,“凡人善舉”暖人心。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吉林好人”評選活動拉開序幕。這是我省實施核心價值引領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一群好人滿處新風
白山松水,好人輩出。
一個個平凡的面孔、一段段溫暖人心的動人故事,讓我們的生活備感溫暖。阮興望、蔡麗波、聶永軍、劉大軍、欒鳳霞、趙志剛……這些人都是本報之前報道過的“吉林好人”,在他們平凡名字的背后,卻蘊含著不平凡的事跡。他們或助人為樂、熱心公益;或見義勇為、無私奉獻;或敬業奉獻、恪盡職守;或誠實守信、信守承諾;或孝老愛親、不離不棄。
在生活中,他們平凡地生活在我們周圍,但在危難時刻、大義面前,他們不再平凡。他們用實際行動譜寫出好人楷模的頌歌,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
褒獎善舉樹立榜樣
好人楷模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鮮活的價值觀。
在一個多月的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在我們的身邊,從來就不缺少好人。我們應該把目光投向基層、聚焦群眾,發現更多身邊好人,褒獎“凡人善舉”,不斷聚集起社會正能量,用身邊典型引人向善向好,從而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知榮明恥、遵德守禮,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當代,我們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應該讓道德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真正激發出人們藏在心靈深處的道德力量,并把這種力量轉化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從少數人做好事,到人人爭當“活雷鋒”。
昨天,有一位65歲的孫大娘給本報打來電話,她滿懷激動地向記者講述了她的經歷。3月21日,她早晨7點半從長春市工農廣場附近出發,坐306路公交車去長春火車站。
“由于是工作日,又趕上早高峰,車廂內乘客很多,我和前面一位70多歲的乘客剛一上車,就聽到司機對大家說,尊老愛幼人人有責,請年輕的朋友給老年朋友讓個座。于是,我還沒來得及往車廂深處走,就被一位年輕人攙扶著坐下了。”孫大娘有滋有味地回憶著。
她說,隨后的三四站里,司機師傅都會溫馨提示乘客,給需要的乘客讓個座。再后來,車廂內形成一種自動讓座的氣氛,只要有老年人上車就會有人主動讓座,不再需要司機提醒。“這種和諧的氛圍真的是太好了,車廂里的人一路都在議論這件事情,現在的吉林人道德水平越來越高。”
“讓座”,本身只是一種“小善”,但是一個個“小善”卻可以匯聚成一種“大愛”。從個體行為到普遍現象,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讓我們相信,未來,道德的種子在吉林人民的精心培育下,將枝繁葉茂,春滿人間。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6
12月2日上午,失主張興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區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
十七社區居民穆錫祿、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興旺于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后萬分焦急。非常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穆沿冉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穆錫祿,爺爺穆錫祿打開錢包一看,里面有不少現金,通過暫住證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通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興旺,并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里的證件和錢數屬實,終于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松了一口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十七社區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
穆錫祿、穆沿冉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新城街道十七社區號召社區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并通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實例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7
2月21日,在湛江開往貴陽的K849次列車上出現感人場景:一名來自貴州獨山的孕婦在列車和車站愛心接力的幫助下,順利在火車上分娩,平安送往醫院。
當天凌晨2點,金城江火車站客運值班員農桂珍接到K849次列車長打來的緊急電話,稱5號車廂有一名孕婦出現分娩前兆,請求救助。掛掉電話后,農桂珍立即與河池中醫院取得聯系,將事情簡單說明后,請醫院派救護人員到站接人。然后又向車站值班干部匯報,共同處理此事。大約20分鐘左右,醫院救護人員趕到車站。考慮到列車到站后,上下車旅客較多,車站隨即開啟綠色通道,為孕婦爭取寶貴時間,便于救護。
2時24分,K849次列車到達金城江火車站,早已在火車站等候的工作人員及醫生、護士立即跑到5號車廂,此時孕婦羊水已破,正在分娩,不能移動。農桂珍立即與調度室取得聯系,請求列車等待產婦生產后再開行,經醫護人員的幫助,該產婦順利生下一男嬰,并被快速送上救護車送往醫院。這場生命接力,引來同車旅客鼓掌叫好!
當天下午,孕婦母親打來電話告訴火車站,母子平安!經了解得知,該孕婦名叫潘溫,預產期還有半個月的她,準備乘火車到老家貴州省獨山市待產,怎料卻在途中提前臨產。電話里,孕婦母親向農桂珍連聲道謝。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8
好人好事滿社區12月2日上午,失主張興旺向新城街道十七社區居委會贈送感謝信,衷心感謝!
十七社區居民穆錫祿、穆沿冉拾金不昧,我被這祖孫倆拾金不昧的品質深深感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興旺于20xx年10月3中午外出時,不慎將錢包丟失(內有55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駕駛證、暫住證等重要物品),發現后萬分焦急。非常慶幸的是152團四年級一班的小學生穆沿冉撿到了錢包,她找到了正在石河子鎮門前玩的爺爺,就把錢包交給了爺爺穆錫祿,爺爺穆錫祿打開錢包一看,里面有不少現金,通過暫住證可以看出失主居住在石河子努爾巴克村,爺爺當即決定帶著孫子到石河子努爾巴克村派出所找失主。
通過派出所找到了失主張興旺,并一一與他核實了丟失的錢數以及相關證件,失主與黑色皮夾里的證件和錢數屬實,終于物歸原主,爺孫二人才松了一口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十七社區黨總支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教育,廣泛開展“四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注重對未成年人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的好事屢見不鮮。
穆錫祿、穆沿冉祖孫倆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得到了社會的一致認可,這是石河子市小學學生精神風貌的一個生動體現,也是石河子市廣大居民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新城街道十七社區號召社區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對他們拾金不昧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弘揚正能量,并通過電視媒體報道好人好事,不斷提高居民思想素質和道德情操,這祖孫倆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用鮮活的實例詮釋了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9
馬海須,人稱老馬。7月19日,大雨來臨之時,他一馬當先,立即奔赴所包的喬家莊村,組織干部群眾成立搶險突擊隊,對地質災害點的群眾和危房戶安全轉移,對所有壩口、路口存在的隱患統一排查進行防護。暴雨越下越大,洪水越來越高,他擔心摩天嶺水庫的安全,趕緊把喬家莊村工作詳細安排后就趕往摩天嶺水庫。途中,得知摩天嶺有位村民被泥石流困在屋里,馬上聯系人員解救被困群眾,剛把被困的群眾解救出來,他又接到了小云大的求救電話,這時已經到后半夜了,老馬同志立即出發,路途中山石不斷滾下,但老馬沒有退卻。由于風大雨大,到達小云大村時,天已經快亮了,進村就看到支書帶人正在搶救被困的群眾,他迅速加入了解救工作,把受災的群眾安置完后時間已接近中午。還沒顧上休息又接到了鄉里的任務:馬上到摩天嶺村把路打通,幫助防汛指揮人員到崗底(別的同志由于通信中斷聯系不上)。接到命令,老馬拔腿就走,到達摩天嶺時已經過了中午,他立即組織干部群眾打通路段,幫助救災人員到達防汛指揮部開展防汛工作,之后老馬迅速返回摩天嶺投入到道路清理的工作中。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10
做好事蔚然成風3月18日下午,老人之家內,職高的同學們有的'為那里的老人們打掃庭院,有的和他們肩并肩、手拉手地聊家常。光榮院里的老人有很多雖然已經年過八九十歲,但在交流中卻依然精神矍鑠,他們時而侃侃言談,時而微笑致意……職高的同學們還特別準備了一些禮物和節目送給他們,老人們為此特別感激。他們綻放的笑容,伴隨著初春的陽光,讓每個人的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為了進一步推動并深化學校“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和“志愿者在行動”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職高將三月份定為以“學習雷鋒精神,參與志愿服務,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學雷鋒活動月。
各班組織本班團支部就“什么是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否過時”等問題展開大討論。大討論的開展,有力地宣傳了雷鋒精神,使雷鋒精神深入人心,優化了校風、班風。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學雷鋒,在校內,除了開展凈化、美化校園活動外,還大力開展“幫困助學獻愛心”活動,幫助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堅持完成學業。在校外,踴躍開展幫助空巢老人、光榮院老人、殘疾人及生活有困難的家庭打掃環境衛生、捐零花錢獻愛心等多種形式的學雷鋒做好事活動。
學校學生處和團委還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對雷鋒同志生平、事跡及校內外學雷鋒先進事跡進行報道,營造出了濃厚的學雷鋒做好事氛圍。據悉,如今職高“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活動已蔚然成風,其中,有一個班級,一個月累計做好人好事190多件。
自從高一(10)班“學習雷鋒霹靂小分隊”被授旗后,很多班級紛紛向學校提出申請,現已有八個班級的學習雷鋒小分隊被學校授旗。“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系列活動的開展,對該校同學的行為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文明之風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雷鋒精神滲透到了每一位師生的心中。
有關好人好事的新聞稿 篇11
敬業奉獻
于立平
他30年如一日,用筆觸、汗水和心靈辛勤耕耘,成為阿巴嘎旗新聞戰線上的骨干尖兵,他曾榮獲錫盟對外宣傳工作先進個人;《錫林郭勒日報》30年以上模范通訊員;阿巴嘎旗勞動模范;阿巴嘎旗第二屆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無論從當初的文學青年,到周報的社長,還是到如今媒體融合后的阿巴嘎旗公眾平臺總編輯,每個崗位都凝結了他辛勤的付出和汗水,都留下了他腳踏實地、敬業奉獻的人生足跡。
龐貴軍
蘇尼特左旗社會福利院一名普通職工,也是社會福利院食堂的主廚、清潔員。他始終愛崗敬業,勇于奉獻,受到了單位領導、同事和院民的一致好評。
在7年的工作中,他用至親至愛的博大愛心,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院民,不僅讓他們在生活上得到滿足,而且使他們在精神上得到撫慰。龐貴軍把五保老人、“三無”老人當作是自己的親生父母看待。龐貴軍始終堅持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努力,樂于助人,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院民服務的宗旨,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
張書然
多倫縣人民醫院五官科副主任醫師。
1990年開始從事眼耳鼻喉工作,在行醫30余年來,她用毫不利己、敬業奉獻的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用一份醫者的仁愛之心堅守著一切為病人著想的行醫準則,讓病人花最少的錢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為目標,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得到了群眾和社會的贊譽。20xx年,她當選為多倫縣第十二屆人大代表,在多倫縣第十三屆、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中擔任兼職委員一職,既為全縣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又忠實履行一名人大兼職委員的神圣職責。
孝老愛親
佐立民
西烏珠穆沁供電分局生產技術部一名輸配電專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悉心照顧滿鬢花白的父母。為他們精心準備營養可口的飯菜、照顧行動不便母親的起居,這些都是他下班回家的必備功課。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佐立民卻用自己的行動打破了這個斷論,并以此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含義,踐行著他的“為子之道”,贏得了親朋好友、鄰里和同事們的一致稱贊。
誠實守信
烏蘭圖婭
1998年創建伊克塞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同時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之職。
近年來,她的公司被評為優秀會員企業,同時烏蘭圖婭的出色工作,取得了旗委和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認同,先后當選為蘇尼特左旗白音哈拉圖嘎查副嘎查長、旗工商聯女子協會副會長、旗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并被授予全盟“五一巾幗標兵”。
烏蘭圖婭始終把“以誠為本,以信為業”作為經營理念,在發展過程中堅決信守“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八個字的服務承諾,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做假”的職業道德。十余年間陸續在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興安盟等多個盟市創立了33家伊克塞獸藥直營店,為當地牧區轉移牧民、畢業大學生、下崗職工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