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1篇)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觀歷史變遷,嘆歲月亙古。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艷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才發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為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從而獲得發展,體驗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成為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為老師們茶余飯后經常談論一個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通過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內容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一、為什么要推進深度學習。
二、什么是深度學習。
三、怎樣實現深度學習。
四、怎樣推進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與學習主題的策略以及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單元學習主題的選選擇、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持續評價的開展,最后結合具體實例展示了如何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詳盡的介紹為老師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借鑒與指引。
讀完這本書,再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就會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太多。以《認識人民幣》為例,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教學1分、2分和5分這種已經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貨幣時存在很多的困難,但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卻以“貨幣與我們"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貨幣包含在學習內容中,也把那些已經不流通的貨幣,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引入歷史的回顧,不但解決了我以前遇到的難題,也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提高了學生對貨幣的意義及它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這樣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幣知識為線索的課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重組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讀完之后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系,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后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里。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的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學生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復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后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節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學設計,雖然努力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沒有讀懂學生又如何實現有靈魂的教學。
讀過此書,讓我在閱讀的道路上進步了一點,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借鑒,善于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里!愿我們都能夠“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學習,一路成長!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2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的書,文中出現了許多概念性的詞語,首先,需要理解的一個關鍵性詞語,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扎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為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看到這個解釋,我想起了大學的課程,大學四年,匆匆而過,四年當中上了無數的課,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節課程,老師提前分配任務,自己去搜索信息與材料,課堂上老師交給我們去展示。仔細回想,為什么不是那種老師教授很多知識的課程印象深刻呢?這和深度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不僅僅是大學,而是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老師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后,你腦海里還留下點什么?也就是是說,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如何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文中教給我們教師要做的幾件事:1.確定學生自覺發展的“最近發展區”;2.確定通過什么樣的內容來提升、發展學生,即轉化教學內容,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3.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具體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幾年前關于綜合性學習的探索,每到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我都分好小隊,先從隊長那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隊長先做個簡單的講解與方法指導,剩下的課堂內外時間全部交給小隊成員共同探討,遇到問題,共同商量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可以找我幫忙。提前會給一個星期的時間,過程中每個孩子參與進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我相信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孩子們收獲到很多。但這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牽涉到其他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繼續探討。
文中在怎樣實現深度學習中,還提到了單元學習活動。這和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非常接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是不能僅僅就一篇文章進行,而是要考慮教材的前勾后連,同時要進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慮教材的規劃性與整體性,實踐性與多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爭取在每堂課都涉及單元整組的內容。
總之,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個不斷努力的方向。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3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叢書的一本,20__年3月第一次出版,是一本數學學科教學指南,通俗易懂,對一線教師實施深度學習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參照。
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以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為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
那么深度學習實施的策略有哪些策略呢?
1、選擇核心內容進行整體分析。
小學數學核心內容包括數的認識、符號的認識、數的運算、數量關系、圖形的認識、圖形的度量、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等。每一個核心內容群,還可以分解為若干個小的核心內容。核心內容的教學設計是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前,需要進行單元整體分析。第一是對學科內容本質的分析,包括該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知識之間的聯系,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對該內容的學情分析:即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該內容的基礎與準備,可能的困惑與問題。對這個單元的分析,以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代替多數簡單的題。形成單元整體目標:知識,技能,方法,核心素養。
2、設計問題情境引起認知沖突
有效的問題情境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類型---
現實的情境:1、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數學化的情境,把現實的數學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揚子三小到新街口的時間這樣的叫數學化的問題;還有一種叫裸情境,情境接近原始的故事,比如甲乙丙丁吃飯的故事,故事里蘊涵著一些數量、信息、數學的情境(奇數偶數、正方體展開圖)。有效問題情境的特征:圍繞核心內容、基于數學本質的分析,如:小數除法本質就是余下的不夠分還要化到更小的單位繼續分,四袋牛奶12元,每袋多少錢?如果買4贈1,每袋多少錢?高一級單位不夠除,把1個1變成10個0.1,把這些弄透了,學生遇到其他的小數除法就會了。前概念就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就是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位置,就是學生去同化或順應的基礎。前概念與這個知識直接相關的,而又與這個知識不完全一樣或者和這個知識有沖突的情境。
一節課需要幾個引發探究與思考的大問題,大問題就是讓學生深度思考,大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會派生出若干個小問題,有的是課堂隨機生成的,歸根揭底就是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這里的大問題即學歷案設計中要求思考的教學目標。
3、圍繞核心目標開展深度探究
圍繞學習內容的數學本質經歷學習過程與方法(發現、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回到數概念,從特殊到一般)
合作學習不是教學本質,形式不能作為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關鍵看合作干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某種情況下獨立思考更重要,關鍵問題是不是學生在思考,是不是在深度思考?
4、針對學習目標開展持續性評價。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狀況的了解;二是對學習過程的檢測與調控。深度學習過程中評價可能隨時發生,更多的是形成性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是多樣的。
評價引起學生的元認知,幫助學生記得學習的目標,監控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反思和調控學習的進程,使得學習不斷深入,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評價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嗎?”“還有問題嗎?”也可以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檢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仔細回味“深度學習”的含義,才愕然發現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曾經“善意”或者“無意”地剝奪了學生很多權利。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深挖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缺失原因,就要從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和內涵中入手。當然,參差不齊的家庭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嚴重地影響著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但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從數學課堂上進行根本的改變。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4
盛夏時節,有一種抗熱的絕佳方式,就是閱讀。
這個夏天,在歡歡老師的組織與帶領下,我們一起閱讀了《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本書,記得書里的第三章在談到團隊教學研究的改進策略時就指出教師要集體進行專業學習,這一次我們的共同閱讀,應該就算是小范圍的集體專業學習了吧。
聽聞深度學習這個理念已經有好幾年了,南沙區在深度學習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探索與實踐,自己曾經也上過深度學習的示范課,但較為深入的走進深度學習,這次應該還是第一次。以前我膚淺的認為深度學習更適合理科的學習,細細研讀下來,其實不然。
讀罷全書,可以用幾個關鍵詞概括我的感受和體會。
關鍵詞一:邏輯
“邏輯”是書中多次提及的一個詞,關于核心素養的各個點之間如何推進融合的邏輯,教材編寫中單篇與單元,單元與整冊書,整冊書與整個學段之間教學內容的邏輯,學科核心素養與育人價值的邏輯,學生如何認知、如何思維、如何學習的邏輯,學科與學科之間融合關聯的邏輯,都是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深度研究的問題,只有搞清楚了這些內在的邏輯,或許才能真正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打通融合,做到選擇好單元學習主題,確立好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好單元學習活動。
關鍵詞二:學情
歷經多次教學、課程改革之后,從雙擊目標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加強,深度學習所倡導的就是更加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有沒有學會,學生是否會學,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協助者、引導者,不再單一的關注和表述為教學目標,而是學習目標,如何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新的情境和體驗中習得新的知識,并能遷移運用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難題,這就必須立足學生的實際學情,而這一點是讓我很困惑的地方,如何以有效方式迅速掌握學生的學情,特別是對于不同能力層級水平的學生學情的掌握,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我校為例,一個班最起碼可以分為三到四個不同的能力層級,那么相對應的學情就會有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目標的確立、作業的布置和評價的有效性方面我們都要立足不同能力層級的學情來進行設計。這樣才能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不然就會出現有的孩子吃不飽,有的孩子是在陪讀的情況。
關鍵詞三:融合
書中舉了很多學科打通了單元主題、打通學段后的學習主題的例子,也給了我一些啟示。例如我們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基本都是記敘文寫作,我們就可以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需要達到的學業標準表現,在立足學生實際學情的基礎上打通整個初中階段的寫作教學,在這條主線下設計好每個學年的教學內容,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寫作教學體系。當然,在文言文教學、古詩文教學方面都可以做這樣的整合嘗試。
時代在變,我們的學生也在變,做為教師也必須跟著做出改變,而改變的前提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在教學的這條深邃的長河里,我愿始終撐一支長篙,向學習更深處漫溯。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5
通過本次對《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學習后,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神圣而偉大的責任,我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整體性、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開發幼兒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一輪的課程改變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的地進行著,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轉變教育觀念,“以幼兒的發展為主”、“培養創新型的幼兒”、“幼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轉變師生關系”等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下的教育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培養幼兒的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學者。
二、愛崗敬業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是神圣的,它把野蠻變成文明,把無知變成淵博。“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才是我人生最有價值的,最可寶貴的。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三、熱愛幼兒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老師時時刻刻關愛幼兒對幼兒要有耐心,對幼兒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樹立幼兒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幼兒,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們的學習基礎、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學習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作為老師,從幼兒實際出發,研究教育對象,把榮譽給每一個孩子。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學高為師,身正是范。” 學識與品德永無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古往今來,在人們的眼里,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幼兒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幼兒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幼兒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幼兒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兒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幼兒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幼兒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養人才。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6
11月5日——11月9日,我有幸隨彭州市教育局學習考察團參加了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xx年中國教育明德論壇第__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活動,先后聆聽了謝維和、彭凱平、熊丙奇、朱永新、張志勇、張卓玉、竇桂梅、雷夫、俞敏洪、易中天等國內外著名教育專家、學者、名校校長精彩報告,實地參觀考察了北京中學,感受頗深,很有收獲。結合個人理解,與大家交流兩點體會。
一、對核心素養的實質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今年三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向社會發布,引發強烈反響。九月十三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師范大學正式發布。該成果明確提出: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在這次論壇會上,專家們百家爭鳴,暢談了各自論述,清華大學心理學教授彭凱平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本質是積極心理”,論述了“積極教育的啟迪與意義”。張志勇副廳長結合“什么是深度學習”具體分析了“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層次的教育目標。張卓玉副廳長把核心素養的核心提煉為“融通、應用、內化”,并詳細地進行了闡述:知識、能力、價值的融通,學科內的縱向融通,學科間的橫向融通;在用中催生素養需求,在用中獲得素養,在用中體現和評價素養;內化為思維習慣,行為習慣,內化為舉止修養,內化為勝任力。清華附小竇桂梅校長結合百年附小的教育理念“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提出學校應把孩子放在中央,她倡導的“成志教育”和清華附小學生核心素養(身心健康、善于學習、審美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在“1+X課程”創新實踐中具體體現,落地生根。北京中學“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與學方式變革”的經驗介紹,也充分讓核心素養在自身的教育教學中的得以實踐。
通過學習,我對“全面發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樹人”的目標內涵更加豐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養是人所應具備的品格和能力,離開人,就無所謂有核心素養;離開人,核心素養就失去了存在的主體,也就失去了價值意義。一句話,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轉向,無論教育體質的改革,還是教學模式的創新等,都要緊緊圍繞“人”而為。
二、落實核心素養,需要我們要學會改變。
核心素養關注的是人,核心素養的提出與明晰促使我們的教育發生重大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對學生發展提出了“四個學會”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新世紀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學會改變。社會在改變,時代在改變,國家也在改變,改變即創新,創新引領改變,改變與創新是時代的主題。學會改變,就是要主動適應社會,并且促進社會的進步,說到底,學會改變就是要改變自己。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十多年了,而事實上,有些學校,有些教學,仍沿襲傳統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績”,忽略人、忽略學生發展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到了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程度,最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學校,重課程重教材,輕素質輕學生,口頭上喊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實際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等行為。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后,作為教育部門或教育者,首先要學會改變,就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進行實踐落實。正如清華大學謝維和教授在《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中提到的:教育變革的趨勢:人性化,自由化,多樣化,個性化,教育變革要人性化——不能讓大部分人陪著少部分學習,大部分人成為失敗者,不能把所有人都綁架在學術性標準上,應該更注重生存、做人等發展的基本要求。未來的學校要變成“學習中心”,并與大家交流了未來的教師是否還存在,教師應該怎樣做的話題。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卓玉在《以用促學,融學于做——探尋核心素養的落實渠道》報告中提出:核心素養的落實要做到教學改革、培訓改革、試題改革和督導改革。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于涵立足高考發展與核心素養論述了“變與不變”的話題,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
綜合專家所述,教育實踐落實核心素養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課程改革落實核心素養。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指導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設計的依據和出發點,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加強各學段、各學科課程的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
二是通過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21世紀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品格與能力”,可以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指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改變當前存在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現象。此外,通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引領,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三是通過教育評價落實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檢驗和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我清醒地認識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既要求幫助學生形成較為穩定的核心素養,又要求幫助學生完成創新思維品質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構。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不是靜止的而是發展的,學生正是在這樣的核心素養引領下,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認識與把握核心素養,不認識和把握“學會改變”這一實質要義是不行的。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7
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課程文化,構建適合校情的課程文化,必須首先清晰學校的辦學目標、培養目標。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就必然要指向學生的素養。
素養有基礎素養、核心素養之分。作為教師,如果我們不清楚有關核心素養的一些問題,工作就難以突出重點,更不要說有所創新。
最近一直在看《素質教育創新與少年兒童核心素養培育研究》的課題實施材料,采擷到、綜合成一些觀點、論斷,和大家交流。
核心素養是“關鍵素養”,不是“全面素養”。核心素養不是面面俱到的“大雜燴”,是人的發展應有素養中的“關鍵少數”,是各種素養中的“優先選項”,應該成為學校培養目標中的“聚焦版”。
核心素養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要”。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核心素養要為個體過上品質的生活做準備。但在世界進入知識經濟、國際化和信息化時代,核心素養必須應對這個大變局,因此,各國在核心素養指標的選取上都強調了創新與創造力、信息素養、國際視野、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社會參與及責任擔當、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是高級素養,有別于“基礎素養”。孩子的生存和未來發展,需要多種素養,面對21世紀的挑戰,這些素養的重要性并非并列關系。我們傳統的應試教育也培養了一些素養,比如誦讀、書寫、計算等素養,但這些素養并非“真實性學力”,面向未來社會,缺乏競爭力。核心素養之所以是“高級素養”,因為他必須是跨學科的,高于學科;必須是綜合性的,超越了單體的知識、能力、態度。
就我國而言,有兩個核心素養尤其需要重視。一是創新能力,中國傳統教育最大的短板是所培養的學生創新力不夠;二是民主素養,中國社會正在全面走向依法治國、政治民主化,這要求我們今天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主素質。
構建核心素養體系,將從頂層設計上解決當今中國教育兩大難題:一是深入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二是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解決“如何評價”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養是對當今乃至將來一段時期公民素養的高度概括,指出了當今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課程改革方向。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認識到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教學必須由知識的灌輸、堆積,技能的單調、大強度訓練,到人格品質、關鍵能力的培養。基礎教育學校的管理者,要重新認識“學會做人”這一第一位的目標:不僅能生存、生活,還能活的有尊嚴,生活更具品質,能擔當應有的社會責任。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8
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準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核心素養,與素養不同。在內涵上都是談素養,可是加上“核心”,就保留了最重要的東西。語文科的核心素養是什么?過去做過很多總結,在知識教學時代,提出過“字、詞、句、語、修、邏、文”的說法,把語文知識素養用這七個維度的內容進行了概括。現在看,有一點狹隘了。之后,大家普遍接受行為要點的概括,表現為:聽說讀寫思。聽說讀寫是四種能力,后來覺得思考也是語文科不可或缺的,就補上“思”這個重要行為。這些是能力要點的核心。素養的開口更大一點,而且除了裝入知識、能力之外,還需要把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等納入。核心素養是什么,這個東西應該是穩定的,也就是說,我們要求的落實雙基,就應該成為這個核心素養。換句話說,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要成為核心素養。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核心層次,談知識核心、能力核心都沒有問題,進一步延展到文學、文化、以及人文化的時候,很容易收不住口。過去語文科教學越界的時候很多,上成政治課有之,上成歷史課有之。現在文章的內涵擴展了,新聞、說明文、科技文,各類應用文進來了,于是一些課堂開講醫學、宇宙學、科學知識等。還有的老師,在語文課,與學生大談人生觀、價值觀,似乎在上哲學課。
在提出雙基的時代,我們把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較多停留在語言層次上,較少關注文章的人文性,由此缺乏了人文關懷。這樣的教育就死氣沉沉,一點趣味也沒有。語文的美感,除了應用語言的準確和優美之外,還在文章內蘊之美。這是具有較強人文性的。因而在1992年韓軍老師提出弘揚人文性的主張。這個學術觀點所反撥的現實是,語文科不要過于知識化,沉到語言知識的底子上,缺乏對于一個人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視和培養。
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準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專題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了教師“六功”的重要性。教師必須具備多樣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腦功以及身功。我們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傾聽學生是了解學生的主要途徑。
“教學”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兩方面要素組成的,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學設計,全面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會由于缺乏針對性而無法生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因此,了解學生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并且取得實效的起點。了解學生的最簡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傾聽學生,傾聽能使教師較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情感態度,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沒有傾聽,了解學生只能是霧里看花,隔靴搔癢。
二、教師傾聽學生也是教師成長的助推力。
“教學相長”,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應該是教師學習、成長的過程。亞里斯多德告訴我們:“誰在傾聽,也就隨之而聽到了更多的東西,即那些不可見的以及一切人們可以思考的東西。”傾聽能使教師獲取出乎意料的多種有效信息,或是對迷惑的問題豁然開朗,或是對弄錯的東西撥亂反正,或是對視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認識。傾聽還能使教師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最終促進自身的成長。
三、教師研究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比于老師明確怎么教學生知識,其實研究學生個體差異,讓學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學習更重要。未來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認識每一個學生個體特點的能力。每個教師都應該去研究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關鍵在于提升教師認識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認識學生個體的學習特點、發展路徑等。如果我們要為他們終身奠基,就必須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教師提升自己的認識能力,一方面靠經驗,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懂得大數據分析。如果我們的老師不去掌握大數據的話,在未來的信息社會中教學水平就跟不上。教師們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數據的互動功能,提供給學生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
通過培訓,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自身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我的教與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
一、責任擔當
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法律方面的學習,多宣傳守法的重要性,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人文底蘊
在國際化的世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真正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隨一種文化,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與世界觀。因此,課堂上教師們強調在傳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品課堂上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對崇洋媚外。要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艱巨任務。隨著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鑒別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要想叫學生樂學善學,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自己養成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學興趣,產生了好學的激情,催發了學生好學的嫩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到自覺需要好學的精神狀態。要想叫學生勤于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當然,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們享受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關系重大。我們要教育學生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應放棄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善于調控情緒,自尊自愛,將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質。
走向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期中考試后,學校召開了家長會。從下午四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八點多,長達四個多小時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著家長緊張、急切和擔憂的心情。但家長們所關心的事情大多是成績,所有的注意力也都只集中在成績方面,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孩子的健康成長比一時的成績更加重要,孩子的核心素養是多方面的,這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最近一直在研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書籍,也對于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綜合培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育應當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包括道德素質,智力,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學校教育在教育人才方面起著主導作用,但學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否則學校教育的作用就會被減弱,甚至被抵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進步,才能使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開發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為孩子以后的教育鋪下第一塊基石。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在想辦法為孩子提供優越學習生活環境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生活和情感的教育、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教育,培養他們勤奮和獨立的精神。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作為知識的傳授者,老師在知識傳遞和習慣養成上一定會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在我所教授的許多學生中,孩子成功的背后,家長都能夠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擔負起自己應當擔負的責任,這既能保證孩子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也能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一些生活能力或學習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較差的學生。深入了解之后,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中,往往單親家庭較多。還有父母在外打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比較多。這些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關心,或受到爺爺奶奶過分溺愛,性格發生扭曲,想問題偏激。針對這樣的學生要采取更加關切的方式去教育,否則適得其反。對于這樣的孩子,可以先找他們談心,回避他的錯誤,直到他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教師觀點再加以糾正錯誤,他才可以改正。
曾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的父親常年不在家,爺爺奶奶覺得孩子沒有母親,因此對孩子百般寵愛。孩子也養成許多壞習慣,不做作業,隨便拿學生的東西,不愛勞動,還經常上課走神。在他爸爸談話后才知,父親對這一切都蒙在鼓里,恨鐵不成鋼的父親回來對孩子就是一頓毒打,其實這根本不解決問題。孩子回到學校后,時刻以憎恨的眼神凝視著我。后來,我把孩子的父親叫到學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現狀的原因,讓他回家做孩子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對孩子的溺愛就是害了孩子,爺爺奶奶與學校的配合最終幫助孩子逐步改掉了不良行為習慣。最后,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這位學生取得了明顯進步。
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希望學校能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才,學校則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教育負責。學校與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家庭,學校教育結合的基礎。家庭與學校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影響學生思想兩個主要外因,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孩子全面的心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