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精選8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1
學有了一些認識和理解,受益匪淺,但收獲的同時,仍有著不解之處或者說是困惑。下面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說,教師真正做到了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之前,教師提出明確性的學習目標,然后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大約15分鐘,保證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有所悟,有所思,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批注在內容旁,培養了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但反思我自己的教學,有時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足,甚至有時目的性不是很強,學生不知怎樣進行學習。
在班內大展示環節,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分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自悟、對比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間的和諧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欣賞到了風情。反思自己的教學,放手還遠遠不夠,生怕學生說不到,牽引太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相信他們一定會學習得更深,更透。在關鍵之處,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收獲的同時,我也存在著困惑,針對有些課來說,整堂課教學順順暢暢,沒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思維碰撞之處,教師講得的確是少多了,但這樣是不是少得可憐。語文教學,我認為教師與學生,師生之間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點之處時,學生有時談得比較膚淺,這里需要教師做必要的引導,而不是一帶而過。我個人認為,這一點有時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說有的孩子匯報課文某個內容給我們組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時,教師有必要再次追問學生,哪些詞語更能體現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這種感受融入你的朗讀之中嗎?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多多學習別人高效課堂的精華,更要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其重難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也教有所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2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心得回民區鐵六小張坤靜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那么,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優化課堂教學。
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如教學《五彩池》一課,在解題之后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色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么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興趣"之意。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后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二、放手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在課堂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首先,教師要有親和力,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必須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活動,自主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主動去實現自己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于實踐。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于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時,我提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學課文。
1、文章按什么順序來寫?
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
3、作者怎樣描寫外洞、孔隙、內洞的?
讓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把握重點,弄清文章脈絡。在學生充分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再組織學生交流,對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進行點撥啟發,“授人以漁”。在課堂活動中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真正學會主動、自主地學習。
三、有效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我們要培養學生善于思索,養成勤思多問的習慣。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也使學生在互相幫助、促進、檢查中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3
“杏壇佳木同競秀,金秋碩果滿枝頭。”20xx年11月1日至11月3日上午,第五屆“七彩語文杯”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課堂教學大賽在江蘇南京舉行,本人有幸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七彩語文”杯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今年已是第五屆,本次大賽主題是識字寫字教學。短短三天的行程,讓我受益頗多。
一、扎實的教學基本功
整個競賽過程,選手們競相展現識字教學理念。教師教態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他們圍繞參賽課例,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精心安排、巧妙設問,各環節層層遞進,絲絲入扣,展示了優良的教學水準和課堂駕馭力。陳林校長表現出高超的教學技藝,課堂亮點紛呈,高潮迭起。課堂中,陳老師讓學生看圖組詞,用漢字種子“包”開出漢字花。隨著課件的顯示以及學生的回答,由“書包”“包子”“包菜”解釋說包可以做名詞,“包餃子”“包粽子”此時的包當做動詞,“一包薯片”中的包是量詞,“包公”中的包又可作為姓氏。簡簡單單的幾張圖片就把“包”字進行了詮釋。在這節課的最后,陳老師又展示了“一字開花”,隨著“漢字花”的不斷增多,學生越來越驚嘆。不僅是學生,連聽課的老師們也連連稱贊。“生字花”中的漢字有許多我們一線的小語老師都沒見過,這樣的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中國漢字探索的興趣。張盈老師在上《梅蘭芳學藝》一課中,通過“游動的魚兒”“沒有神兒”“不是料子”等兒化音及輕聲的指導,充分體現出其語言的魅力。汪東瑋老師教學五年級上冊《清平樂村居》為詩詞配樂唱詞、用吳音方言朗讀課文,設置情境,加深了文本理解,也增強了學生自主表達的欲望。張盈老師上《梅蘭芳學藝》時,用寫信的方式練習書寫生字,同時理解課文中心思想。憑借生動的課堂氛圍,靈動的教學智慧和扎實的課堂效果,老師們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二、精彩的評價語言
講課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適時、到位,豐富多彩。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黃蘭老師在上二年級上冊《識字6》的評價語言:當一個學生讀“塞”字時,夸其“字音讀得準,聲音也洪亮”;當一個學生記憶“塞”時,夸其“你學會了用熟字換部件的方法,真好”;當一個學生大聲的讀“椰樹”時,夸其“哎呦,椰樹長得可真挺拔!”……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夸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孩子的內心深受鼓舞、激勵,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以后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三、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材的一項重要目標。老師們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劉琴老師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大禹治水》,待學生齊讀課題之后要求看課題質疑,再帶著疑問讀文章,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時就強調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生寫《夕陽真好》這一課生字時,白潔老師提醒學生要做到“三個一”,并且學生齊聲喊出口號:頭正、肩平、臂開、足安。對學生的習慣培養貫穿于每一位老師的每一個課堂的細節處。
四、注重識字寫字教學
大賽中,選手們將“認認真真讀課文,扎扎實實學寫字”落到了實處。講課老師在指導寫字這一環節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從字的間架結構、字形特點進行分析,找出關鍵筆畫,老師進行范寫,在小黑板上洋洋灑灑、揮筆一蹴,有的蒼勁有力,有的俊美清秀,字體結構合理,規范美觀。用筆輕重適宜,頓挫分明。使聽課的老師嘆為觀止!因為那是板書藝術的完美體現,充分展示了語文教師的文化修養。細節的處理無不蘊藏著選手的智慧:殷嵐老師在上二年級下冊《識字6》教學象形字“鹿”時,以圖畫的.形式展示,這樣不僅便于學生認識,而且還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漢字的奇妙,“開小火車”的方式令學生喜聞樂見;沙彩虹老師教學三年級下冊《石頭書》中的生字“煤”時:一個瘦一個胖。火做偏旁瘦又長,最后一捺變為點。教學“炭”時:火在右下坐穩當,最后一捺要舒展。這些寫漢字的小口訣,瑯瑯上口,簡單易學;陳林老師在投影儀下現場進行示范書寫,學生臨摹例字,練習書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師,我的教學理念還有待更新,課堂教學基本功還有上升的空間。通過本次觀摩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立足于課堂,腳踏實地,苦練基本功,勇于探索創新,不斷追求進步,才能和學生一起實現我的七彩夢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4
從事教學工作十幾年了,對于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只能書面上進行學習,始終覺得遺憾。9月16日帶著期待與欣喜與同事們踏上了一睹名師風采之旅。在這半天的時間里鐘斌、李紅蕾、代吉娥、李虹霞四位老師為我們呈現了精彩的課堂。我不僅有了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立足實效
教學目標,就像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節課的“魂”,是一切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指示方向、引領軌跡的重要作用。每一節課的目標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不過分“拔高”目標。
二、教學過程立足實處
教學中教師努力使課堂貼進自然,走進常態,做到常態下的師生和諧互動。教師教得“真真實實”,學生學得“扎扎實實”,語言文字訓練“踏踏實實”。
1、識字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每一節課都能做到隨機進行識字教學。特別是鐘斌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漂與漂的識記時,要求字不僅要會讀寫還要理解它的意義,并請多名學生解釋。老師對生字詞非常重視,做到每一個字都認真地教。
2、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語言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即使是規模如此之大的觀摩課,課堂上老師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品讀、質疑、感悟,以切實地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多媒體的運用落到了實處。每節課都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做到簡單、實用、高效。其中教師那動人語言,清晰的教學思路讓孩子們既受到了愛的的熏陶,又有了具體方法的指導。
4、朗讀訓練落到實處
一次成功的朗讀勝過一百次蹩腳的講解。教師的范讀、引讀以及借助多媒體對比著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了情感的熏陶;最后教師總結后還進行了齊讀。如此多次的朗讀貫穿全文,一氣呵成。通過遞進式的指導朗讀,層層深入,每一次都使學生的體驗更加深一層。特別是李虹霞老師的朗讀指導,更是讓我耳目一新。老師讀得有多好,學生就讀得有多棒。
5、學習習慣的培養更是落到實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聯系課文理解詞語意思;找近義詞;查字典等多種方法的指導。在朗讀中,一個孩子朗讀時將字漏掉了、讀錯了,老師也及時進行提醒,包括話要說完整,預習習慣的具體要求,讀詞不拖拉,提醒孩子要思考等等細致的學習習慣要求都在這些教師的課堂上一一出現。
三、教學方法更新
本次學習中,我注意到了李紅蕾老師課堂上更為重視學生知識的遷移運用。在教學識字4成語時,將識字、讀詞語、理解詞語進行整合。而最令我佩服的是老師在處理課文板塊教學中,將課文的學習與成語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即學到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次學習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5
一、刪繁就重,從容指導。
以前我存在這樣一些教學誤區:總感覺一堂課給我的時間不夠,時間到了卻還有好多的內容沒有傳達給學生,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并不是給你的時間不夠,而是你沒有充分利用好和把握好時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并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在你這堂課上他掌握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我們很多老師常犯一些認識性錯誤。例如:那就是講的太多太分類化,本來是上語文課,可給人的'感覺又像是在上一堂思品或歷史,結果導致課堂教學主次不清,或教學方式采取滿堂灌,這樣下來當然時間不夠,而學生也聽得很累。就新課程中三維目標中的確有情感價值觀的教育,但我認為,這個目的是貫穿于你的整個課堂內容教學,是讓其它知識完全的融合在所上科目中的,而不是老師到最后強加給學生:“通過這我們要怎樣做,做怎樣的人?”
所以我認為應刪去很多多余的知識,做到敢于有所放棄。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追求“簡潔”的心理,同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即應充分體現“簡潔”的原則,選取較小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講課有章有法,“以小見大”,突出重點。就好比漁夫撒網,收網的中心點只有一個,而他的涉及面去是寬泛的,網鋪開了,就要求老師做到收放自如,從容指導,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老師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例如三年級課文《燕子專列》核心是人類的友誼,那么圍繞這個核心就可以展開教學,從而理解政府是呼吁,人們是紛紛,貝蒂是尋找。當老師把握這一核心點時,就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展開教學。
二、以“趣”帶“動”
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我個人認為我的教學總目標就是一個“趣”字,而不是灌輸式或填壓式的教學模式。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還在于學生是否有興趣學。“趣”貫穿于整個課堂,課文內容是否有趣,學的人是否樂“趣”,就要看你的教學策略問題,然而其終極目標就是達到讀、說、寫的能力。
學生容易審美疲勞,最初的幾堂語文課,可能會吸引所有學生的眼球,但時間長了,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千篇一律,那么這時學生對你,對這門課的興趣就會減弱感到語文學習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會反感。這時就需要老師不斷的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表演課型
課堂表演是一種凸顯學生主體而又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有人說:“教師就是一位舞者,穿上你的舞鞋,盡情的在屬于你的小天地中賣弄你的舞姿。”課堂表演只是換一種很直接的、易理解的方式將內在的思想感情等傳達給學生。通過表演,教師和學生共同把文字變成可見的情境,自然會加快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所以我認為小學語文可以常采取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去理解課文內容,使他們在演中覓趣,在趣中顯智。如付源老師上的《趕海》,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表演理解“俘虜”的意思。她先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大蝦,它搖擺著兩條長須,活像戲臺上的武將,這時老師表演“我”輕輕伸過手去一捏,這武將被“俘虜”了。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表演中得到語文情境、語文內涵、語言情感的熏陶,得到語言感悟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表演讓學生直觀理解感悟詞語意思,促進學生朗讀能力、思維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體現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發展;表演給孩子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舞臺;表演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愿學樂學,以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四、嘗試每一種課型去豐富語文。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才能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實現教學形式的“百花齊放”。小學語文課型有發現型、辯論型、欣賞型等,但現在有專家提出“生活實踐型”,意思就是老師把鮮活的人物請進教室,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比如這次去遵義學習,我聽了趙國華老師的一堂綜合課《走進英雄——感悟崇高》趙老師就是將鮮活的人物——消防隊員請進教室,讓學生走進英雄的生活、感悟他們崇高的品德。從而讓學生有興趣學,有興趣說,有興趣寫,并且有寫的內容。
以上是我的一些膚淺認識,兩天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收獲卻是豐盛的,聽完資深名師的課堂演繹,我才深刻認識到百年教育,來不得半點浮躁,教師的教學研究,不能淺嘗輒止。而自己就像森林中的一株小草,比起教壇這蕓蕓般的原野是多么的渺小。通過這次學習,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努力改善教學上的不足,強化專業知識,希望能與各位老師共同學習,以求進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4月15日和16日,我有幸參加在凌云縣舉行的,百色市20xx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評比活動,在這短短的兩天聽課中,共聽了來自十二個縣的十二位參賽的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我受益匪淺,縣把本次的聽課體會談談。
本次的教學觀摩評比主要是以復習與整理為主。全市12位老師參賽教學內容都是江蘇版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有高年級的教學也有低年級的教學,選手們個個教學藝術高明,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同一個教學內容他們所用的教學方法都不一樣。四年級第三單元的《三角形》就有四個選手參賽,每一節課都是精彩的。在這些復習課的教學當中我學會了。復習課該復習什么?復習課不是新授課,不需要學生學習全新的的知識,復習課不是練習課,不需要學生完成大量的習題,復習課不是新課的再循環,不需要學生“重復昨天的故事”。那復習課該怎么上?一是注重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將無序的知識有序化,將部分的的知識整體化,將零散的知識結構化;二是注重在認知整合重建的過程中,有效抓好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生成教學,使得就知識在復習課中有新生長,舊內容在復習課中有新突破。每節復習課中,讓學生明白整理與復習的基本意義,了解整理與復習的基本價值,掌握整理與復習基本方法,始終穿慣了回顧——整理——運用整理與復習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經歷這樣的整理與復習過程后,學生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已有認知,而且大幅提升了學習技能,積累了寶貴的整理與復習的活動經驗,掌握了基本的整理與復習的學
習方法,這些將會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甚至有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教法無定,貴在得法。復習課如果有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必定會復習得積極主動,復習得收獲滿滿。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凌云的學生素質,他們在課堂中自己動手的能力很強,而且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井然有序,沒有亂雜的現象,在課堂中各個有事做。老師放手讓把課堂教給學生,最后老師收回檢查效果。還讓我感到最好的一面就是凌云采用的課前三分鐘準備,做得也是很好的,最然說短短的三分鐘,可是學生在當中也學會了不少的知識,這個環節我應該在自己的班級里開展應該也會有好效果的。
本次的聽課學習時間很短,就是收獲很大,我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7
通過一天的教學觀摩,在這次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示范課展示評比活動中,使我受益匪淺。
從六位選手講課的過程中,我認為他們整體上都非常的自然、大方,語言具有親和力,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教學時,都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但也有個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導地位,讓人覺得整堂課教師幾乎都是自己在把著講,而學生都在聽,練習的時間比較少,以至于在下半節課中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讀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評委的點評中,講到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對于低、中、高年級的要求各不同,比如,在低年級只要求在句的基礎上理解,而中、高年級就要求在段、篇上理解,因此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各不相同。其次是閱讀不是簡單的讀課文,而是要在讀的基礎上理解某些重點詞句、讀準字詞的音等等。再次,讀課文的時候,要有感情等。聽了這些選手的講課及評委的點評使我深受感觸,回首自己教書的這幾年,在閱讀的時候又會注意多少,都是讀讀課文,分析一下重點語句、詞語就過了,更談不上什么有感情的讀課文,甚至有些連自己都不會。因此,通過這次聽課,要把所得的知識經驗運用到今后的教學中,使自己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更進一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心得體會 篇8
一、融洽關系,做學生的好朋友
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師生之間的交往、學生與學生的交往,構成了具有特殊性質的課堂關系。特別是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與教學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每一點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等,都是通過師生間良好的人際關系來實現的。師生間只有融洽、只有合作,教學活動才能順利進行,教學才能成功。所以老師要熱愛學生,平時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和學生真正成為好朋友,讓學生真正喜愛老師,并把這種情緒延伸到課堂。
同樣,課堂上老師的語言要親切,要兒童化,目光顧及每一個同學;課堂節奏要多變,動靜結合,通過讀一讀、說一說,聽一聽、問一問,演一演、比一比,讓課堂不斷活躍,高潮迭起。
二、培養興趣,把時間給學生
首先讓學生明確目的,提高自覺性,把艱苦的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享受。布魯納說:“要使一個學生對一個學科有興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這個學科值得學習。”老師要引導學生認清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及其特殊的審美表現價值,使他們對語文產生一種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激發廣泛的好奇心也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究,產生興趣。尤其是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豐富,插圖精美,涉及天文、地理,文學、歷史,想象、記事,這些都為激發學生天真、稚嫩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所以要大膽還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想到哪里到哪里,能說什么說什么,輕易不可限制,否則,欲速則不達。
三、大膽質疑,創新思維,讓學生多說話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懷疑能讓學生學會辨別,從而發現問題,建設小小新思想,啟迪小小新發明。構建樂學課堂,要求教師既要依據教學內容向學生合理地提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多“點”質疑,提問老師,對課文內容發表自己的新觀點、新看法。只要是想說的話,盡可能都說;只要說了,都算漂亮話。學生從不同的范圍、不同的角度點擊、輻射課文內容,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帶動語言、思維、理解、表達的多向發展,讓學生的獲知既個性化,又多樣化。
總之,要想優化課堂教學,激活學生主體意識,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就要還給學生一片自由暢想的藍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構建出一個樂學課堂,學生也才能真正擁有一個樂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