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通用7篇)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我有幸參加臨高一小“送教下鄉”活動,我認真聽了張超蕊老師的觀摩課,再參加課后評課活動,使我深深體會到“送教下鄉”活動來得及時,也使我體會到什么是有效的課堂教學,也使我發現自己的不足。
回顧新課改走過的路,許多老師都存在一些困惑和不安,每個老師都會有這樣深深的體會。通過反思和實事求是的面對今天,教師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科學地研究《怎樣構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問題。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確實還存在一些無效的教學活動的問題時,這些問題應怎樣解決,要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建議和策略。
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就這樣認為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剝奪他們自主探索知識活動的意向,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活動當中去體會、去交流、去感悟語文學習的內容,學生才能從自主學習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體會到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學生才能從學習活動當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因此,有效性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抓住課堂教學的本質,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新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許多老師都把豐富的課程資源引進了課堂教學,這是一個亮點。在這個亮點的背影下,許多老師都過分把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凸顯出教材的.本質,而冷落了學生,整個課堂教學就顯得沒有“生命”的意義。
教師要學會讀懂學生,才能讀懂教材。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很好,所謂的備課就是先備好學生,才能備好教材。作為一個老師在施教前就要先了解學生學過的基礎知識、學習經驗和感悟能力,老師才能結合教材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有效果。
學生在學習當中經常存在一些錯誤,學生的錯誤是一種財富。我認為學生的錯誤是常見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讓學生在錯誤中學會反思,學會尋找自己的原因,才有提高自我,這不是一種財富嗎?
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學會反思。我認為作為一個老師不懂得課后反思,他就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只有學會反思才能找出自己的優、缺點,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才能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不能過分的左右學生的學習活動。我認為教師只有適當的放開手腳,學生才能通過自己的學習活動去感悟語文學習內容,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感悟解決問題,從而體驗學習語文成功的喜悅。
總之,我認真聽張超蕊老師的觀摩課,再認真參加課后評課活動,老師們在評課的交流活動中,并提到一些怎樣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建議和策略,使我深深體會到參加臨高一小“送教下鄉”聽課學習活動是一種財富,它不僅使我在鏡子中反照自己的過去,總結自己的今天,還思考自己的未來。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第一、常態課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我是一名已有17年教齡的教師,剛剛畢業時教學過程中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主要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雖然在這幾年里逐步向新教學理念、新課標靠攏,但是心里總是覺得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環節處理得不好,講的還是多,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感覺新課標就是在作秀,有點華而不實的感覺,但是通過這次學習我豁然開朗,不是《新課標》的問題,而是我的功底沒有達到,沒有仔細揣摩教參,教學重難點,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以后在教學中應該怎么辦
1.認真學習鉆研教本教參。
認真備課,尤其也要認真備學生。平時自己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試想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課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所以要找準學生的起點,才能思考怎么教為什么教,學生的終點。關注學生的起點,是我以后備課一大重點。
2.認真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
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發現自己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這樣的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3.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
課堂上,有時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還有時學生正在思考,我往往喜好“插嘴”,害怕孩子們想不到;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是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時讓學生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時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高效課堂其本質仍然是我們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德育課堂的具體體現。高效課堂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們農村學校來說是一個挑戰和開始,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課堂效果如何,關鍵在于課堂的實施者——教師和學生,尤其是作為課堂引導者的教師,我們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善于反思、總結提高。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不錯,知識就像汪洋的大海,無窮無盡。這次我有幸參加了小學數學教師的培訓,雖然每天忙碌于來回的奔波中,但是我感到很充實,很幸福。因為每天我都能領略到不同名師的課堂風格。每次走近骨干教師的課堂,走近各位名師的講座,都是一次思想的沖擊,心靈的洗禮。我每天過的都是“新”生活。回顧培訓,我感受頗多,總的可以概括為一個字“新”。
一、學校環境文化新
這次培訓的學校在滄州市育紅小學,整潔的校園環境,教學樓每層都布置著文化角。本著好奇的心情去參觀,文化角準備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課外書,寫著學生的寄語,還有各種小植物,我就在想是不是我們學校也可以這樣布置。所以這是可以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上課學生發言積極課堂氣氛較活躍,老師可以選出小老師給大家講解,贏得在場老師的喝彩,我想這是長期學校文化熏陶的結晶。由此我認識到學校文化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思想新
每位老師都是開門見山的導入,也沒有多樣化的練習形式。但整節課的內容讓人覺得非常凝練、實用。老師明確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教學方式,用最低的教學成本取得了最大的教學效益。
反思我自己的課堂,我總為準備一節公開課傷腦筋,常常要準備很多的內容,結果這個環節舍不得去,那個知識點又不肯遺漏,使課堂往往因情節的繁瑣造成調控失衡,顧此失彼。學生的思路也受到了老師的牽制,被弄得懵懵懂,知識點散亂,不夠系統化。
羅明亮老師上課語言幽默時時和大家互動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做到每節課都不浪費,我想這樣的課堂不光是學生就連老師們聽講也是一種享受。下午聽張冬梅老師的課,她的講課風格是具有親和力的,就像聽一位漂亮的慈祥的阿姨講故事般,總能吸引著同學們接著聽下去,在他的'課堂上有種不是上的數學課枯燥而是上故事課有趣生動。李海軍老師是滄州市的骨干教師,他的課堂幽默有趣,他讓學生們當小老師,新穎輕松,最后贏的聽課老師的陣陣喝彩。余穎老師的教學策略注重游戲教學,讓學生們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玩中學。最后徐斌老師,在數學解決問題的版塊中運用策略意識,引導學生。
每一位名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每一節課都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都能主動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我想這也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努力學習的。
這次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位新教師能讓我在教學中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學習到了很多教學小技巧,讓我改觀了對課堂教學的模式,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在教師學時盡量讓學生多說多做。我很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并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培訓。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升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周老師對高效教學課堂進行了剖析,他認為,老師教學理念必須高效;學生所獲必須高效;教學投入產出必須高效。高效教學課堂可以歸納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教學課堂來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創設。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利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明確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明確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有一種時代氣息。
二、高效教學課堂來探究的學習過程。
教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帶動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真實高效。
三、高效教學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
力求從學生了解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四、高效教學課堂來自不斷地教學反思。
“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我們自身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教學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推動教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通過這次講課,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教學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課堂效率。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評價也是課程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搞好課堂教學評價,對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乃至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推動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引導教師更新觀念,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行為,使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真正得以落實。所以,在一定意義上說,課堂教學評價的改革是關系到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通過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課堂中的評價的確很重要。但怎樣的評價才是有效的,怎樣的評價才能是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知識,并能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為我輕輕撩開了這一問題的面紗,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應該如何去做
一、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代人的培養目標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門學科,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同時,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斷致力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二、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新課程突出強調了“課程整合”、“合作教學”、“行動研究”等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引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沖破“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并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第一,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對學生表現出熱情與寬容,是否保護和鼓勵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創設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能大膽發言,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第二,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思想或教學預設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標上來。第三,關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中,設置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蘊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發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當代課程論強調對學生應該是激勵性評價、賞識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特別是對暫時處于落后狀態學生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的信息發布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鑒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以激勵和贊許,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通過新評價方法的實施,重建課堂教學文化,使課堂教學從教師權威走向師生平等,從封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課堂教學評價也是課程評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搞好課堂教學評價,對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乃至課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導向和推動作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引導教師更新觀念,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教學行為,使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真正得以落實。
五、實現三維目標的達成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3個方面的整合,是新課程根據現代人的培養目標以及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各學科教學評價中必須首先予以關注的。知識與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內容。深厚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技能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門學科,其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學科的概念、原理、體系,只有與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同時,教學過程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智慧、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造就人格的主要方面,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必須以人為木,不僅強調學科的價值,更要強調學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統一,不斷致力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六、改變教師教學方式
新課程突出強調了“課程整合”、“合作教學”、“行動研究”等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培養和增強新的課程意識,轉變傳統觀念,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一起成為新課程的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觀念的指引下,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打破積習已久的教學習慣,沖破“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陳規,自主尋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運用“討論式”教學、“合作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各種教學方式,使教學形式由單一轉變為多樣,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由預設和封閉走向生成和開放,并促使學生由單向思維轉化為多向發散性思維,實現對課程有意義、有價值的深度構建。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上,第一,要關注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學生,是否對學生表現出熱情與寬容,是否保護和鼓勵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創設了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能大膽發言,提出問題,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第二,要關注教師在課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從自己思想或教學預設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標上來。第三,關注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教學內容、適合教學對象的需要。在“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學方式中,設置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學生能夠深入思考,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在教學中,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其結果是,學生雖有很強的認知能力,卻不能深刻領悟知識所蘊藏的生命意義和生活價值,更不能在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知識,教學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存在及人生發展的整體關懷。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推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通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的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不斷得以培養。因此,課堂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八、改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影響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因素。當代課程論強調對學生應該是激勵性評價、賞識性評價、發展性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這種評價一定是以對學生真誠的愛(特別是對暫時處于落后狀態學生的愛)為基本出發點,以激勵性的信息發布為基本表達方式,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為最終目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表現為一些鑒定性的語言式的評價,更多的應是教師的一種手勢、一個眼神、一種默許、一種認可、一種贊同、一個微笑,等等,以此給學生以激勵和贊許,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保持旺盛的學習精神,提高自我發展的信心。通過新評價方法的實施,重建課堂教學文化,使課堂教學從教師權威走向師生平等,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科走向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預設走向生成,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讓生命涌動的課堂出現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以此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
閉走向開放,從學科走向學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預設走向生成,最終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讓生命涌動的課堂出現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育思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智慧、教學風格的綜合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視角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以此建立新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法。
總之,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努力做到:把課標學習與《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體育》的理論結合起來;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去親自體驗作品,把理解運動的權利放心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與作品的對話中感受、品位和思索。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古典詩歌的教學目的是傳承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明確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喜好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自覺性,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朗讀,體會古典詩歌的節奏、韻律和音樂性,把握詩歌形式特征,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賞析作品重點是領會詩人的情感,掌握表達情感的表現方法。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架起這道通往文學圣殿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厚實的語文功底,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口評、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里所說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理解、運用,就要靠教師用情感去點燃。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是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可以實際的課堂中,教師總是以理性俯視學生,以漠然試圖激起學生的情感。通過實踐,我覺得“倡導背誦,實現‘量’的積累,增進朦朧理解”的做法確實不錯。可以說是“粗”中有“細”。在此,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體會和見解。
一、以讀為主,體驗情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對理解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悟詩中情感,還要把握詩的內容。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在朗讀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現自我觀點。這就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我發現的平臺,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了充分體現。當然,讀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讀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節奏的基礎上,盡情、盡興地朗讀,從而獲得整體感悟。其次,要讀出“花樣”。如果一味用某種形式讀,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比如:個體讀與集體讀相互映襯、男生讀與女生讀相映成趣、學生讀與老師讀相互比較……還比如配樂讀等等,都能激活思維,調動興趣。實踐證明,這樣讀不但激發了學生興趣,還成功地將他們帶入了詩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還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也可達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準確感悟、培養素養。
在詩歌教學中,教者設計問題多、雜。這樣會讓學生無法獲得一個整體感受,而且課堂重點也模糊,老師自己也講得很累、很辛若,課堂效果也不會好到哪兒去。所以,設計問題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圍繞三方面來設計問題,即內容(事物、事件)、畫面、情感。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語言描繪畫面”,學生的語言組合能力及詞匯量畢竟有限,老師的語言示范非常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
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
采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背詩的積極性,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還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心魄相系的古詩文的獨特美質。
三、淡化詩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學,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閱讀,積淀底蘊。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古詩詞距離學生遙遠,有很多詩詞都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要靠學生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習詩前要閱讀、收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資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這一次次的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領悟理解力才能漸漸地厚重起來。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總而言之,在古詩詞的欣賞中,要抓住“讀”與“想”,在“讀”中感悟情感,在“想”中體會意境。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準激情點,以此做契機。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新課程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以前總愛聽專家課,因為可以現學現用。照搬這位老師精巧的設計,模仿那位教師靈活的語言。甚至想方設法拷貝課件略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之后卻發現效果大打折扣,過后仍然做原來的我。
5月11日至12日,我又去蘭州參加了甘肅省教科所、甘肅省繼續教育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新課堂教學觀摩會。在火車上我就在思索,這次觀摩,我該學習些什么?帶著疑惑走進了會場。
這次觀摩會主辦方安排了江蘇省吳江盛澤實驗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薛法根、上海市浦明師范附小特級教師戴建榮、蘭州大學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80后特級教師張玉棟、以及蘭州實驗小學張艷平、趙莉等幾位專家的優質課及講座。
第一堂戴建榮老師課就讓我有了深深的震撼。戴建榮老師為我們上了三年級的《揠苗助長》,然后做了《對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幾點思考》。我是第一次見識戴建榮老師上課,戴老師的教學竟是如此精彩;使我震驚的是原來語文課也能上得這么美;磁性的聲音,深沉的語調,巧妙的留白,深情的吟唱,令學生與聽者都沉醉其中。這就是戴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個人魅力,更是語文魅力的展現。
戴老師擁有如此細膩的情感和豐富的語言,能夠在課堂上放開地展示自己,與學生交流,著實令我佩服!同時,戴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也令我贊嘆不已、望塵莫及。有感情地朗讀詩文對語文老師來說都可以完成,但“吟”詩,決不是每個語文老師都能做到的,若非有著良好的文學素養和極強的語文功底,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高度!還有“舞”詩,這更是一個極好的創意,他甚至想得到用手語來表達詩歌,讓更多的人來感受祖國文化的魅力,令人贊嘆!
隨后在戴老師《古詩文教學——讀之、歌之、吟之、舞之》的報告里,他提出古詩教學中“讀之、歌之、吟之、舞之”這四步教學法。確實,古詩在戴老師的演繹之下,已成了一幅畫、一支曲、一段舞,留在了每個人心中。在講座中,帶老師談到了我們現在的古詩文教學,其內容讓我震耳發聵,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們現在課本中涉及到的古詩文遠遠無法達到《課程標準》要求,這必須要我們的教師加以補充,試問我們能補充夠《課程標準》要求的有幾人。其二,戴老師為我們展示了《浦師附小五年計劃總綱》,這是他們學校學生閱讀計劃,細讀其內容,我才知道我們的學生與發達地區的有多大的區別。為此,我將《浦師附小五年計劃總綱》附后。
隨后又聽了張艷平老師的《第78期作文周報講評》。這節課更讓我意外。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都是以閱讀教學為主的,而張老師認為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她打破了以往語文教學以閱讀為主、以課本為主的模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作文教學。她每周將學生的習作編輯為作文周報,其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所編輯的作文周報的講評。在講評中首先展示本期教學周報的前五名,然后讓學生談在這些文章中的收獲、這些作文失敗的地方,然后結合這些文章教會學生一種具體的寫作方法,最后再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張艷平老師主張“讀經典的書,寫真情的文”,“每個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基于大量閱讀的小學習作研究”,這些教學理論及方法,無疑為我們打開了語文教學新的思路。
薛法根老師通過講課給我展示了“關聯視域中的小學語文組塊教師實驗”,又做了《好課是怎樣煉成的》專題報告。薛老師的組塊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組塊教學把文本教學內容劃分為一個一個板塊,這樣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體現文本的核心價值。一般每一課分為三四個板塊,每一個板塊就是一個文本的核心價值。聽著薛老師針對那些課文所進行的獨特的課堂設計,我忍不住“拍案叫絕”。如此鮮有的教學切入點,這般罕見的教學思考,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讓人受益匪淺。
如果說薛老師講的課讓我們耳目一新,那么他的報告則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老師,薛老師在講座中沒有具體的講解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導入新課。因為這些東西,在武林高手眼中只是一些具體的招式,真正的高手是以修煉內功為主的,真正的高手是無招勝有招的。
修煉自己的涵養,讓自己像個老師。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顆進取心、保持一顆善良心。
堅守教育信念。有信念的教育才有力量,有信念的教師才有智慧。真心實意的關愛學生。關注差生,因為所有的教育規律和教育秘密都集中在差生身上,教育好了差生,就掌握了教育的規律和教育的密碼。提煉自己的教育主張,形成教學風格,我們身邊不乏好老師,但是我們缺少名師,或許薛老師的講座能讓我們拉近與名師的距離吧。
大會的最后由蘭大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張玉棟做了《關于小學習作教學若干問題的梳理》的講座。張老師初登講壇,教師里一陣驚呼:“哇,專家也能這樣年輕”,出生于1982年,蘭大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小學特級教師,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特等獎,一個個光環令人眩暈。實話說他的講座內容我記住的并不多,我記住最多的卻是他在講壇上的風采:從容的舉止、優雅的談吐、豐富的文化底蘊,從他身上,我又想起了薛法根老師的話:“讓自己像個老師”,張玉棟太像一個語文老師了。會后思索了良久,后來在張玉棟老師的一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從讀書開始,修煉》,他的內涵,他的魅力可能就是他看過的一本本書中的積淀吧。讀書使我們更單純更深刻,更豐富更完整,是我們成為一個懂得并且能夠愛憎、希冀、呻吟、生活的人。是的,使我們成為這樣一個人——這是一個好老師的真身。
這次學習,我仍然沒有學會該如何上一節優質課,但這次的觀摩讓我多了一些思索。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仰望著這些大師的風采,我不會走的太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