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通用30篇)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中心。教師的言行是教師個體職業道德具體表現。那么,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言行,無疑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
教育部重新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范了課堂教學的師德行為。在新《規范》中,對師生關系的要求集中在第三條:“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關愛學生,需要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人格的教師,才會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的良師益友般的師生關系,關心愛護學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實。“關愛”“尊重”,是教師的責任,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師德行為的核心要求。
一、把陽光灑向每一扇心扉
關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之本,尊重學生是師生關系之基。在課堂教學中,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教師就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片綠葉,把陽光灑向每一扇心扉。只有這樣,課堂教學中才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教師才不會出現以下師德缺失行為:
1、偏愛少數學生,尤其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漠視其他學生的存在,用語言傷害給自己“麻煩”的學生,甚至袒護出錯的“關系生”。
2、偏心少數學生,給予他們較多的回答、練習、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不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不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主動性的幫助。
于永正在給初作教師的女兒的建議中,是這樣說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誰都喜歡,但切不可讓學生看出老師的偏愛。偏愛是當老師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會感到每個孩子都有可愛之處,即使長得丑的學生,慢慢也會看順眼,更要關心學困生……
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克服偏愛偏心行為,教師應起碼做到以下兩點:
1、陽光普照。這需要教師從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個學生,并給予充分的尊重。教師應把每個學生都當作天使,不唯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講私人感情的深厚,不以貌待生,更不受利益驅使而跪著教書。
2、機會同等。這需要教師從權利平等的角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習活動等,要通過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平等對話、分層練習等途徑,盡可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相同的學習空間和表現平臺。
二、精心呵護每一棵嫩苗
學生如果是一棵棵禾苗,教師的言行就應是陽光雨露,是和風細雨。精心呵護每一棵嫩苗,依靠的是教師對學生心靈的關照,需要的是教師的謹言慎行。
1、把握好嚴格要求的度。嚴格要求學生,是師愛的應有內容。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是對學生成長發展的極大戕害,是不尊重學生生命的一種表現。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會走向“嚴厲”,甚至“嚴酷”,因此發生諷刺、挖苦、歧視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不尊重學生生命的極端表現。
2、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需求,用心體會學生的個體特點,是尊重學生的主要內容之一。不根據學生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師,一定不會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依據學生個體特點進行教學的教師,必然在課堂教學的學習活動組織方面缺乏針對性、層次性。
3、認真傾聽,耐心等待。傾聽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學生發言時,教師的動作、神態和目光等,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很大。學生回答時,教師不注視著學生,來回走動,甚至做其他事情(如板書)等,在不經意間傷害著學生的自尊心。對于不能立即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不要急于叫別人回答,而要用真誠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等待他。
4、積極評價學生的表現。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很大。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言,要時刻注意起到積極的引導激勵作用。一定要寬容學生的錯誤,切忌訓斥、指責,更不可把答對與答錯的學生進行對比。“我們請一位學生站起來,一定要讓他體面地坐下,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呵護。”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灑向學生的都是愛。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博愛、平等造就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成就職業道德高尚的教師吧!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已成為公論,怎樣讓課堂充滿活力?這一直是好多社會教師積極思考的問題。下面談談對社會課堂教學的點滴思考。
一、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自悟。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學不是用于從外部控制人的行為,而是應用于制造各種能促進人的獨立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條件。”這種觀點對我們社會教學很有啟發,新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我們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能思考的,能活動的人,而不是一個無條件的儲存器。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培養學生預習自悟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給予學生幫助和創造條件,讓學生發揮能動性、主動探索新知識。
例如:教學“牛頓和愛因斯坦”一文時,課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⑴牛頓、愛因斯坦他倆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他們有何優秀品質?⑵搜集有關牛頓、愛因斯坦的成長的故事。⑶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些什么?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自學,去找答案,鼓勵學生去圖書館、上網查找資料。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好處,嘗到成功的愉悅。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預習的方法和能力,促進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
二、注重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生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形式,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有利于他們之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培養合作意識,進一步完善健康人格,合作學習就是要使每個學生都要積極參與,都要貢獻思維成果,人人是老師又是學生。
在教學“中國省級行政區劃”一文后,組織學生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在中國省級行政區劃空的圖上很快完成各行政區的粘貼。他們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討論,幾分鐘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組的拼圖。接著大家交流拼裝的經驗,在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到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必須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合作的重要。
三、積極提供參與機會。
學生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生機的人,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因此,課堂上要大膽放手,減少教師活動,簡化教學過程,更多的提供學生參與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盡量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全過程。同時教師還要善于駕馭課堂、關注學生的個體體驗。
例如,在教學“電腦與當今社會”一文中,如總是像語文課那樣去分析課文內容、頌讀文章,而這樣做教師明顯覺得很累,學生也覺得沒興趣,課堂氣氛沉悶,效果甚微。相反,這一課的教學如移師至微機室,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電腦在工業、農業、醫療等各方面的應用,自己去體會現代社會離不開電腦。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能力。
四、發揮評價激勵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有一句話:“每個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表揚,這種表揚就是激勵人的上進心,喚起人的高漲情緒的根本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激勵、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讓他盡其所能,揚其所長,樹立信心和自尊心。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可用簡短激勵性的語言。如“不要緊張,慢慢說”“你再想一想”“更完整地說一遍嗎?”“老師相信你能做出來”“你真行”“你真聰明”等等。這些尊重、期盼性的語言都滲透著教師濃濃地愛意,從而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全體學生都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強烈愿望。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3
通過近一斷時期對《課堂教學》的學習,使我獲得了一些收獲和感悟。從而使我的課堂教學活動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系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于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另外,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于說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第三,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于: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局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并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著: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系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4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學習了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讓我對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有了新的認識,并使我受益匪淺。現談談自己的初淺體會: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是因果關系,而不是并列關系,要把握核心目標的生成法則,就要讓學生自己學習。建立自主學習的基本保障就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激情導課把學生的注意力從分散狀態集中到學習任務上,把學生的情感調動到充滿自信、主動投入和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中,教師真誠回應學生的集體問候,然后可以用精煉緊扣文章中心激情的話語導課;可以用課題來導課;可以用目標導出激情;可以用語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從課間回到課堂,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呈現的任務必須是可操作、可監控、可檢測的,這就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做到“兩個研究到位”:一是研究教材到位——整體把握知識結構,科學劃分內容層次,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要研究到內容目標化的程度,要在教材上研究課標;二是研究學生到位——找準學生認知起點,理順學生認知次序,要在教材下研究學生。
為此,我們要善于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把教學內容融入適合學生特點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學習。教學就是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采用小組合作,多媒體,讀中悟,扶放導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可以激活學生思維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但是在設計這些活動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到尊重學生和面向全體學生,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知識基礎、生活基礎、思維基礎),營造平等、寬容、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所有的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取得應有的學習效果,參與的越充分水平越高,教學效果就越好。
檢測導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有效性學習的保障措施,是讓學生對課堂學習進行有效的反思總結,真實地感受課堂學習的收獲,真切地體會有效學習需要改進的地方,真正地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方法是通過有針對性的檢測和反饋當堂完成,便于了解學生當堂課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學會總結是提高能力的很好的方法,要及時綜合總結。
一節教學設計,匯集多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夯實教師備課關,最終提升的是教師,受益的是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認真鉆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三步導學模式貫穿始終,并且結合自己的特點,逐漸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風格。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5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有效教學實際上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使學生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這里的教育活動不僅僅指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學生的進步不能僅限于知識的掌握,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絕不能僅靠訓練,而要靠思維過程,要靠個性化的思維。但知識轉換為解題技能是要靠操練的,這種操練能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和學業成績;教學的有效性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從時間上來說,學生的發展有當下發展和終身發展。任何一個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當下發展,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也會有影響。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對應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低效是相對有效教學而言。低效也可以說是有些知識不需要教師教,學生也能理解。從專業角度來說,就是沒有得到能力的發展。而高效的教學就是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這是從新課程基本理念來規定“發展”。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每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第一,要對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第三,從長遠角度說: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提高;第四,從機制來說,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構建評價問題是最緊要的問題。第五,課堂教學的前奏----備課和課堂教學的鞏固----作業、練習的布置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要有系統性和計劃性。
上文提到低效也可以說是有些知識不需要教師教,學生也能理解。
無論是備課還是作業、練習的布置都要求教師精心選題,是教師下題海,而不是學生下題海。教師精心選題還應做到不同題型選題,做到同一類題不要有太多的重復,或拿到某地的題不進行篩選就整套整套印發給學生做,擠去學生其他科的學習時間,應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學生就自己的薄弱學科加強學習,全面提高各科學習成績。如果各科都搞題海戰術,勢必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不符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原則,更談不上科學性和計劃性。
我們應該經常捫心自問:這節課的教學有效嗎?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我們該怎么做?首先要了解學情,合理確定學生學習的目標,備好課。面向全體并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不要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這是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根據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生活經驗與原有基礎。解讀教材固然重要,解讀學生同樣不容忽視。
傳統的課堂,教師總是首先考慮教什么,怎樣教。而對我們的教學對象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接受過程,而是學習主體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
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課前的充分準備。教師在備課之前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學中,教師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妙用競爭方法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事先預設的教法,只能作為備案,走進課堂。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教師不能無視學生所呈現的生命信息,來選擇教法。教師要對課堂明察秋毫,適時調控,靈活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及時調整課堂練習。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況與練習時間的長短,增減練習的數量。如每位同學獨立練習有時可調整為分組練習。分組練習有時也可以調整為獨立練習,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還可以布置一些選擇性練習,來調控課堂練習的量,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將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6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老師單一的講解課文內容,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們低年級老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以“情趣性、游戲性”為特點,讓生樂學愛學。
蘇老師的課堂具有以下特點:
1、趣味中學習
蘇老師這上課前,首先借助課件出示了一則謎語讓學生猜一猜,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式。還有蘇老師那充滿童趣的語言,將課堂變成了一個充滿童趣的課堂。
2、有效的學習指導
蘇老師通過“男女生比賽認讀生字詞”這個環節,教師不但考驗學生對拼音的掌握程度。我個人認為這個環節還考察到了學生對于生字識記的功底。是非常有實效性的。蘇老師在指名學生認讀中,還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要求學生需要讀準拼音,聲音洪亮的同時記住它的字形.
3、蘇老師的上課方式多種多樣,變化多端;蘇老師結合了課文內容,把教材有機整合到朗讀課文中,這種方式,在增強趣味的同時,調節了學生學習的情緒,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
4、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加入游戲,例如:幫生字寶寶找到家。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這一環節,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自信心,而且還激發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更好地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效果,真可謂一舉多得;
5、在和學生互動的時候,蘇老師非常注重學生參與情況,全面關注到了學生的整體性;
6、常規教育和養成教育扎實,落到實處;
7、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7
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學校領導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許多外出學習的平臺,讓我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教學能力的機會。20xx年3月17日我有幸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徐斌老師和劉延革老師的兩節數學課和兩個專題講座,感覺受益匪淺。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覺到:“走出去,總會有收獲”。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取得不少教學經驗。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我心中十分嘆服。嘆服他們的口才,嘆服他們的自信,嘆服他們的敏銳,嘆服他們的知識淵博。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徐老師執教的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一位數乘兩位數”這一課時雖然是一節普通的計算課,卻演繹了一堂“快樂高效智慧”的計算課。劉延革老師執教的是五年級的《解決問題》,這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怎樣應用轉化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她交給學生的不僅是解決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技巧。除此之外,還聆聽了兩位老師的精彩報告,讓我對課程標準修訂的歷程和新課程改革以后“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于我今后的教學工作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對教材進行深入細致的鉆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松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徐老師和劉老師,一開始就用幽默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談話,這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給聽課的老師也得到一種享受。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有疑問的問題,他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三、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課后,覺得他們非常重視這一點,在探究新知時,徐老師并沒有簡單的包辦、講解,而時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嘗試,并在嘗試的過程中給予了精當的指導。劉延革老師所執教的《解決問題》一課。導課用的是曹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把一件不能直接完成的事轉化為簡接完成的事,使學生體會到轉化的重要性。在探究新知時,她出示了三道用轉化的思想解決的問題,由易到難。問題出示后,她先讓學生嘗試著去做,并思考兩個問題:如果你做出來了,請你說說你把什么轉化成什么?如果你做不出來,你遇到的困難是什么?當她看到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做出來時,她并沒有講這道題如何做?而是先引導學生講出自己遇到的困難,并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分析,再讓學生獨立列式完成。在交流學生的算式時,她沒有直接判斷,而是和學生一起分析判斷。在做完每道題之后,她繼續追問學生用的是把什么轉化為什么?關注了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
四、專家的講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
徐老師的《課改后的反思與再出發》肯定了課改的成績是:教師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變革,評價方法多元。不足:
1、課程價值取向是模糊的。
2、課程內容的組織比較分散。
3、教學方式的選擇表面繁榮,其實學生思維并不活躍。第二個大問題是課程標準修訂的歷程。在這里主要講了課程標準修訂的八大變化。主要詮釋了基本理念的變
化。正如他說的他對課改理解是: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劉延革老師的《新課程背景下“解決問題“教學的思考與研究》。首先,她總結了過去應用題教學存在的問題。再次講解了“新課程下應用題的特點和實際教學中老師們產生的疑惑。”最后主要講新課程背景下“解決問題”教什么?她每個層面的講解都是搜集了大量實例來證明:改革不是面壁虛構,應當從現實出發;改革不是另起爐灶,應當利用原基礎;改革不是全盤否定,應當揚長和補短。對于以后解決問題的課應該如何上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讓我們豁然開朗。平實之中見精彩,今天的課堂上少了一些做作,多了一份實在,讓我們的學生得到真正的實惠!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兩位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盡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課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8
本周區教研室張潤柱主任就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專題講座,通過張主任的講解,給我解開了不少在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結合在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目前從事大班教學的教師都感到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痛苦,但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普遍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不喜歡上英語課。高年級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尢為明顯。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經歷幾學期甚至幾年的英語學習,但英語能力并無明顯提高。因此如何加強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優化導入,快速有效地營造英語氛圍
好的導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并將其調整到適于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導入這個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有效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實為課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師在導入這個過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師會在知識的呈現上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弄得很花哨,兜個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生真正要開始學習時,興趣已經少了一半。因此,導入環節是否有效能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
(二)優化課堂活動設計追求優質有效的英語課堂
“活動化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師常用一種學習方式,“以活動為中心”、“以活動促語言發展”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特別是低段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們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老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的背后,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么呢?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計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1.華而不實的游戲,不要只為游戲而游戲。
適當的游戲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可以化解難點、重點。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游戲針對性并不強,有些過程太復雜,要用一大堆中文解釋;有些游戲又過于簡單,圖個熱鬧,沒有真正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服務。
2.開展真實有效的調查活動
調查(doasurvey)是當今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熱門的一項活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查”,獲取相關信息,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評價要積極、有效
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課堂學習行為等進行引導,課堂上授課教師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一次“送教下鄉”活動中,我與當地本班的英語教師交流時,聽到他們抱怨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不僅素質低、紀律差,而且回答問題時聲音低,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生害羞和懼怕學習英語的心里有關。于是我決定采用積極性評價,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課前與學生多次接觸,并再三鼓勵學生:我們這個班是個很好的班級,同學們非常聰明可愛,相信同學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也一定很出色。果然,當上課時,全班學生都全神貫注地聽講,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另外還對坐得好,讀得好,聲音響亮的小組和個人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加上恰到好處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精彩的教學設計,學生們學得十分投入,教學效果極佳。
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教師應該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境作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9
1. 喚起創新意識──使學生想創造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之想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才會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我認為,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發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理,這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這樣的環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問:“你能根據9+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幾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子要制成圓的?”……同學們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萌發起學生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
2. 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敢創造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諸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要有敢于創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還要有對真理執著追求的勇氣。數學課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
我認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素質教育鮮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識的覺醒,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長和教師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獨立于家長和教師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與愿望的人。學生是一個充滿情感、有理想、有個性的完整的生命體。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者。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它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它既是以傳授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學家在論述教學活動本質特征時所闡述的那樣:“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緒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人格的接觸、碰撞和融通。在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情感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情感活動起重要的能動作用。這種作用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
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創造的學習環境。教學中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設問是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在講《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我首先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辟蹊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時,又一次設疑,將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提出“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圈嗎?”實踐證明了“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又一次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創造的欲望。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周長總是比它的直徑三倍多一些”的規律。
層層設疑的提問,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根據學生自己主觀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這個范疇之內所形成的方法、設想(盡管早被前人所認識的)等,就是學生的創造。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正是走了當年科學家發現、發明、創造的道路。在數學活動中,學會學習數學,既長了知識,又長了智慧。同學們充分體驗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
3. 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會創造
創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富于創造的科學態度,是由模仿到創造的轉化。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潛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就是挖掘潛力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要學的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
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會創新,一是要注重學生觀察力。學生從小具有強烈的接觸物體探究物體的本能與需要,這種本能與需要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種需要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新的發現。二是注重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一切創新的活動都從創新性的想像開始。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使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同時可以看到自己創造成果,體驗創新的快樂,進一步引發創新探究的意識。四是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多向思維的材料,激發學生創造性。
學生在數學活動的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創造。
4. 體驗創新快樂──使學生愛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兒童學習愿望的源泉是思維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教學和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充滿情感,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能力極其重要的土壤。”我認為,創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識和智慧作基礎,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同學們用不同的畫面在百格圖中表示50%,風格各異。教室四周貼滿了同學們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著、品味著、評論著。我滿腔熱情地去贊揚同學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竭盡全力地去肯定同學們的一切努力,去保護和激勵同學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我用自己對學生良好的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同學們在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常常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創造的愉悅。
總之,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以教師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摯的情感,以知識本身的藝術魅力贏得每一位學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促進人格的發展。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0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師的期望,如何提高卻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學科不同,教學方法自然有差異,我僅談談對“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有效性”的一點感悟。
一、因材施教是關鍵。
這里的“材”包括學生和教材。首先我們說說學生,由于家庭、小學教育及個人愛好等因素,造成學生信息素養差異較大,上課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信息素養的實際狀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針對性地備課。其次我們說說教材,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造成教材內容經常跟實際使用脫節,而信息技術課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為: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等,這就要求根據我們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作一些調整,以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雖然學生對信息技術課比較感興趣,但要想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還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平鋪直敘的引入往往使學生剛上課就開小差了。如果每堂課都能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課堂的有效性會有很大提高。例如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提一個能引起學生思考、回憶的問題,播放一段新穎的動畫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當然這些故事、問題、動畫等都必須切合本堂課的主題,要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引起學生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課堂經歷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在《走近因特網》這課,我用《三只小豬》的FLASH動畫作為情景引入,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網絡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勵他們學習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當時整個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一眼不眨地盯著電腦屏幕,關注著三只小豬因為網絡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運,最終整堂課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務設計要合理。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教學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將教學任務隱含在一個或幾個有代表性的任務中,以完成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如果任務設計合理,就能使學生在解決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形成一個認知、情感活動的良性循環,培養他們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學習精神。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信息素養差異較大,這就要求我們最好采用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設置符合各層次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封閉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使信息素養較差的同學可以通過完成封閉型任務產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務而出現挫折感。而認知能力強、信息素養高的同學可以在完成封閉型任務的基礎上再繼續完成開放型任務,鼓勵他們對所學知識作進一步的探索,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從而提升綜合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四、課堂教學組織要有序
組織好課堂,讓整堂課有序而不死板,學生活潑而不混亂,需要預先設計好教學環節,對引入、講授、提問、練習、總結、展示、評價等環節的時間、內容都要有準確的安排。無論是講解還是演示,教師都要與學生互動起來,產生良好的氛圍,控制好學生情緒和課堂節奏,避免教師坐著操作講解,更忌諱有氣無力地平淡講述。
五、總結評價要恰當
總結評價作為信息素養的一部分,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高潮。評價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在學生互評前,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學生評價作品時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關注同學完成作品的過程,往往會產生偏頗,打擊部分同學的積極性,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到別人的亮點和長處,尤其是在完成作品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合作能力等等,學會多方位全面地進行評價。教師評價作為對學生評價的補充和總結一定要恰當,應著眼于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以肯定性評價為主,指出學生的優點,即使學生最后的學習結果不夠理想,也應鼓勵其繼續努力,并適當指出改進辦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對于老師評價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學上課很專心,完成任務時也非常認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對此很苦惱。為了鼓舞他學習的熱情,我每次對他作品的評價總是給高分,并幫他分析問題所在。通過多次鍛煉,他的信息素養有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得到了保護,課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科研能力,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創建和諧課堂,實施有效教學。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課堂首先主角是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和激發下,思維火花四射!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1
課堂教學改革在我市試點學校已經開展了進兩年,我校也進行一年,可是對也這樣的教學模式,我還是存在的許多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如何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看不到改革成功的希望,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感到困難重重。這次的教學培訓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感想很深,體會很多,有了一定的收獲,受益匪淺。我認為要用高效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做到: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
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數學理論,結合高效堂,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
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三、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這樣的課堂才會變得高效。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占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針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在這樣課堂里,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里,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所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2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生命教育其實與美術課堂沒有任何的聯系。生命,關心的是人的生、老、病、死,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花有盛開與凋落。而這些好像與美術課堂沒有好大的關系,直到最近幾年雨花區以“生命教育”作為課題研究,生命化教育的話題多次被提及,還專門組織了生命化教育的培訓。慢慢的我才關注到什么是生命化教育,慢慢的我才真正的認識到生命教育的真正內涵及美術教育與生命教育息息相關。
這里想跟大家交流下我的想法。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其實就教育學生做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一個人如果受了十幾年教育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人?我能為別人做什么?那么生命的意義何在教育的意義何在。生命化教育是教人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價值的活動。而我們老師要做的是把對孩子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長遠發展”,幫助每一個孩子都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價值。
我反思了一下美術課,覺得有幾點做得不夠,談談我的體會:
(一)使美術課堂教學目標具有完整性
其實美術是一門人文學科,情感是美術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沒有感情投入是畫不畫好畫的。新課程改革將課程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這三個目標中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當屬“情感態度價值觀”,它與人的生命關系最為密切,關系到學生將來的發展、關系到他們完善人格的塑造。平時我們恰恰忽略了這點,上課時總想著要突破重點難點,生怕學生不會畫畫不好。講解的都是美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評價時也是側重構圖色彩形象特征這類。
美術課堂最終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比如二年級自畫像,應該讓孩子觀察自己、欣賞自己,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做好自己就是最棒的。還有三年級的風來了,學會尊重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好好利用自然條件。高年級的畫社區,應該是通過畫社區的景和人,了解關注共同的家園關愛身邊的人,感受生活細節中的美好之處。從生命化角度看很多美術教材內容都有很深的寓意,課堂應該進一步提高思想升華。我以后在課堂中會側重這方面的引導。
(二)讓美術課堂教學過程自然生成
課堂是生成的,而不是一場按照預定的劇本進行的表演。但是我們現在上公開課不管是語言還是時間都是精確又精確,學生和老師都高度緊張。我很喜歡聽砂子塘的李靜老師上課,每一次聽都是一種心靈的享受。她的教案只有簡單的幾大點,但是看得出經過精心思考。她的語言很平實,沒有表演性質的高低起伏,像聊天一樣的娓娓道來。她的課魅力就在于以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照本宣科地背教學大綱或教案,而是使得他們的頭腦得到解放,從而對美有更多的思考和想象;使得他們的手得到解放,以便能更多地創造和表現自己感興趣的事;使得他們的眼得到解放,更多地用自己的角度去觀察美;使得他們的嘴得到解放,說出內心對美的真正感受;使得他們的學習的空間得到解放,更廣泛地接觸自然美和社會美。意大利的瑞吉歐—艾米利亞人在談到教師角色時常常提起這樣一句話: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而不是我們去不斷的拋球,讓孩子疲于奔命的去接。
(三)讓美術課堂評價更具人文性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一般課堂中老師評價學生就是:回答得很好。你很棒。真聰明。我覺得這樣的評價缺乏具體性比較生硬。我們應該評價更豐富更生動更能感染學生。比如用“好,大膽一些,教師和你一起畫!”“你畫得出乎我意料!”等欣賞性、激勵性的話語,體現出對學生成功的贊賞和對過失的寬容。誠懇的態度,具有慈母般的人文性關懷,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就能使學生放松、愉快地學習,大膽實踐,在美術課中找回自信,體驗成功,感受美!
真正的美術課堂應該是促進生命逐漸的覺醒和顯現,應當是學生發現自己的美術潛能的地方,應該成為一個快樂幸福的藝術創造樂園。當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的時候,帶走的不僅僅是美術方面專業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美術創造的能力、對自己藝術才華的信心和創造美好生活的理想,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的才會煥發生命力的活力,永遠顯示出來它的生命意義。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3
20__年4月9日至10日,我有幸參加“小學數學名師課堂教學展示與研討會”,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3節示范課,聆聽了3個學術報告,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讓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界的眼睛,聽劉松老師講小學四年級《用字母表示數》一節課中,他告訴我們講數學,教學細節是老師教學觀念的一種流露,是教師教學風格的一種表達,是教師教學能力的詮釋,更是教師教學智慧的一種體現,“教學細節”貫穿于教學過程中,是構成教學行為的外顯的最小單位,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精彩的細節,精彩的教學細節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教學細節”的精彩設計和運用,是老師提升教育智慧的“直通道”。關注“教學細節”是老師舒展智慧、落實理念、改變行為、提升教學水平的過程。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智慧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智慧型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劉松老師告訴我們,數學課上的情境創設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應該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執掌,應該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
4月10日,聽了“北京人大附小”特級教師,錢守旺名師講的觀摩課,使我難以忘懷。他上的是等量代換,首先是課件出示:(1)左邊兩只小兔,右邊六只烏龜,剛好平衡。問學生一只小兔相當于幾只烏龜?學生很快答出:三只烏龜。(2)如果你得了30個“福娃”5個“福娃”換一只小兔,3只小兔換一個小博士標志,可以換幾個小博士標志?學生通過模擬表演,演示,算出可以換2個小 博士。30÷5÷3通過聽這節課,使我懂得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直觀演示等形式。4月9日下午聽王延安老師上一節《圓柱、圓錐》的復習課,首先課件出示圓柱木頭,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提出問題,最后師通過課件橫切、豎切圓柱木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整節課讓學生在探索中構建數學知識。側重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盡量讓他們由內心的成功體驗嘗試情感上的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
聽了3個學術報告后,我們明白了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要為教學服務。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來探索,思考和解決這些問題。
認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離學校的要求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揚成績,找出教學管理方面的差距,向教學管理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誨人
不倦是我的選擇,淡泊名利是我的追求,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工作,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管理之中。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4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頂崗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我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個月的頂崗實習中,我對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
在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三段”指每節課有5分鐘的前測,30分鐘的新知學習,以及10分鐘的當堂檢測;而“七步”是指1、檢測回顧引入;2、明確學習目標;3、引導自主學習;4、組織交流展示;5、師生質疑點播;6、小結回顧目標;7、當堂檢測考試。
在頂崗實習的這一個月,我將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課堂中,再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測
檢測回顧引入:注意回顧測驗的時間不要過長,不然“當堂檢測”完成不了;要讓學生提前幾分鐘進行回顧,讓學生將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前測的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最好是以填空題的形式。
學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宜過多,1~2點目標為宜;學習目標不要過于深奧,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學習目標。
引導自主學習:要強調自學的時間;要明確自學的內容,以及強調自學內容的范圍;要強調自己獨立進行學習;要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將重點進行勾劃。
組織交流展示:自學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強調小組交流是小組成員質疑答疑的過程;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要進行巡視,對狀態不好的學生進行提醒、監督;小組討論結束后,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成果的展示。
師生質疑點播:要將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強調;要強調重點、難點、易錯點;要總結答題技巧、答題規律與答題思路。
小結回顧目標:在課堂小結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和強調。
考
當堂檢測考試:測試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測試內容要與所講的“新知”密切聯系;當堂檢測的內容要及時評閱,從而得到反饋,及時進行輔導。
以上就是頂崗實習一個月以來的教學心得。雖然我頂崗實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學會的東西沒有很多,但是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5
今年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質年,我校根據縣局的精神,開展“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研討課,通過聽課、評課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如下:
一、
1、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給學生直觀演示,使學生有所發現,聽“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研討課。
2、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反復認讀生詞,教師指導正音。
3、教師強調動作與詞語的聯系。
4、再讀課文,體會生詞在課文的意思,指導書寫,強調書寫的規范性。
二、
1、徐老師運用故事聯系實際創設情景,心得體會《聽“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研討課》。
2、通過實驗演示,發現新知識,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熱愛科學,增強探索新知識的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情感共鳴,激活學生的思維。
3、徐老師重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通過討論使學生體會到貴在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總之,兩節課緊扣教學目標,教師起到主導作用,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新知,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6
這段時間,零零散散的閱讀了一些有關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及雜志。從中學到不少教學方方面面的知識,對自己的課堂教學起到很大的處境作用。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教師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
新課標中提到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對于現代教學的辦學理念,出發點就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能夠想學、樂學、善學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怎樣使課堂四十分鐘起到很好的效果。本人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點想法和做法:
一、有效地設定教學目標
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失。教學目標決定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制訂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如:算法多樣化,能力中等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算法,能力優等的學生要求在會運用多種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來設計差異化得教學目標,教學就能做到有的放失。
精心設計教案,優化課堂教學。精彩課堂源于精心設計。備課不僅要備教師怎樣教,更備學生怎樣學。只有這樣學,才能精心設計好每一節課,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不能就題講題,不分輕重緩急,平均使用力量,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師只有準確地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貴在得法。教學中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達到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我們都要堅持啟發式教學,都要堅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把學習當成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不斷變換教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總是運用有一種方法,哪怕是最好的一種方法,學生司空見慣了,也就失去新奇感。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能讓學生產生好奇,激發學生興趣,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三、有效地組織教學過程
抓住教學特點,體現教學的趣味性。教師要專抓住數學特點,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有效的課堂,對學生答問情況,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的需要及時給予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例如:一年級教數數時,教師要觀察,思考怎樣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導向性評價,數數時要一一對應,當學生邊畫邊數時,教師的評價可以這樣,邊畫邊數時時一種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通過教師的評價,學生體會到學可以從不同的起點數數,只要不重復,不遺漏,數數的結果與次序無關。
四、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你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你的教學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的。教師上好每一節課,都要認真分析、反思。教學作為一種明確目的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地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7
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是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他豐富的教學經驗、高超的教學藝術讓人望其項背、贊嘆不已。近日讀他的著作《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中的《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卷》,其中收錄了11篇口語交際課堂實錄。一篇篇讀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一位頭發花白的長者在笑瞇瞇地望著面前的小朋友,我的耳邊似乎能聆聽到孩子們爽朗歡快的笑聲。一節節口語交際課不僅妙趣橫生,讓人感覺好玩開心,而且還能啟發思維,培養學生言語表達的能力。
平時在課堂上,對于語文課本中出現的口語交際,我也能夠認真地帶領學生去完成,我比較注重課堂交際環境的輕松及交際雙方的互動,還曾經被王慶華老師親點參加課堂展示活動,但是對于交際環節的設計與交際情境的創設,則過于簡單了,所以,在口語交際課上,時常會有現場失控、學生表達不夠滿意的感覺。在閱讀了于永正老師的一節節精彩的課例后,使我對口語交際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教師要精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課,怎樣讓學生愿意說?于老師善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擇交際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學生熟悉的、了解的、喜聞樂見的,因此,不僅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也有話說,所以,交際課堂上學生愿意說、積極地表達、主動地參與。例如《說說,畫畫,寫寫》一課,學生說的是自己同班熟悉的同學,畫的是自己想畫的人物,自然課堂就充滿了靈動。《聽廣播,打電話,寫緊急通知》一課,教師就從學生明天要舉行的爬山比賽引入,自然就引起學生的關注,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
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為而作。
很多老師把口語交際做為可有可無的內容,而對于作文指導又一籌莫展,只好拼命讓學生背范文,以求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眼中關注的都僅僅是分數而已,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沒有具備語言表達的能力,僅靠背幾篇范文僥幸取勝的學生不是真正的高素質學生。于老師從提高學生的素質入手,從培養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出發,認認真真地上好每一節口語交際課。他不僅自己選擇交際的材料,而且還善于用心設計交際的環節。例如《描述人物外貌,轉述通知》一課,一位陌生的老師走進教室要向于老師傳達局長的通知,于老師不在請小朋友們轉告。所以,當于老師一走進教室,學生就紛紛發言,趁此機會訓練學生描述人物外貌與學習轉述通知,當學生能夠完成任務后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于老師的每一節口語交際課都是讓學生在這樣明確的交際目的中進行練習,學生的說、寫不是為了應付考試,不是為了老師、家長而學,更不是被逼而學,而是為了生活實際的`需要,是“我要學”,所以就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益。
三、教師要遵循學生語言表達的規律。
在于老師的課堂上,常常會有聽課老師的笑聲與掌聲來表達對學生精彩發言的表揚,但是,學生的精彩并非出自偶然,而是在老師的指導后產生的。例如在《觀察蔬菜、水果,招待客人》一課中,教師挎著籃子走進教室解釋說“中午要招待客人”,并讓學生說說買了什么東西。學生的回答很簡單,僅僅是把于老師買的這些東西羅列出來而已,但是,于老師并沒有停留在學生這樣較低層次的發言上,而是提出“把每樣東西的數量也說出來”,于是,學生的發言就更進了一步,使用了數量詞。之后,教師又繼續引導:“不但說出各種東西的數量,還要說出它們的特點,比如,什么顏色啦,什么氣味啦,什么形狀啦……。”,學生在練習后表達更準確更生動了。那么,怎樣招待客人呢?訓練又提高了一步。于老師就是這樣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語言表達的規律,循序漸進、步步深入、順理成章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引導,而毫無斧鑿痕跡。而學生在教師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中絲毫沒有感覺到表達的難度,在積極參與中提高了言語表達的水平。
很多孩子往往說得頭頭是道,而寫作卻寥寥數語,于老師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說得好而且寫得也很好,于老師是怎樣指導的呢?例如在《說說,畫畫,寫寫》一課中,學生描述班里兩個同學的樣子,于老師根據學生的描述找出這兩個小朋友。接著,老師提出如果我想念他們怎么辦呢?可以讀一讀寫他們的作文,接下來自然轉入了寫作的環節。可以寫這兩個同學,也可以寫老師,還可以寫想象的人物——豬九戒,寬泛的寫作空間少了限制多了選擇。教師還出示“習作例文”供學生借鑒。在寫作時可以先寫后畫,也可以先畫后寫。
畫畫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喜歡的一件事,更別說三年級的小學生了,所以學生興致滿滿地又寫又畫。因為有上一環節充分地“說”,所以學生在寫時就很輕松。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有困難,于老師也會及時地提醒,例如在學生寫寫畫畫的過程中,于老師在巡視、指導時插話“他畫的豬九戒的耳朵是尖的,并且往上長,他想象的豬九戒臉很長……”老師這樣貌似不經意的幾句話就為其他的同學打開了思路,同時對于這位學生本人也是一種鼓勵。寫作完成后的點評是于老師課堂教學的常態,他以自己敏銳的語感、高超的文學功底指導學生隨時發現不足之處,又及時表揚寫得好的地方,學生在這樣一篇篇的習作點評中也學習到了修改的方法。因此,在教師點評完后學生自己再次修改,抄寫到作文本上。
僅僅從課堂實錄中我就發現了諸多的美妙之處,在于老師的課堂上,肯定還有更多精彩的地方,值得我不斷地學習,希望假期之中借助這本書的閱讀能夠提升一點我的口語交際教學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8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愛聽好話的。表揚總比批評更讓人接受,也更加悅耳動聽。經常表揚學生,對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都無疑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通過仔細閱讀《小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一本,經過仔細推敲研究,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得出幾點解決策略:
1、表揚應趨實而忌虛
2、 表揚要有效、有度,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
3、表揚應有針對性而忌盲目
4、多點藝術多點巧妙 作為教師,我們應睜大我們的“慧眼”,注意他們身上沒有被發覺到的優點,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使其在各個方面都取得優異的成績,效果會事倍功半。
5、重視表揚,但不應偏廢批評。表揚和批評猶如天平上的兩個托盤,缺少任何一方, 教育的天平就會失衡。但批評要講究藝術,當學生在某個方面存在不足時,不要輕易說“希望你”應該把這些話留到他們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績受到表揚后,在話鋒一轉,提出希望。學生在受到表揚時,會產生一種成就感、榮譽感和自豪感,這種積極地心里反應不僅會使其心情愉快,還會使其信心大增。在這個時候對其提出建議和批評,不僅不會使他感到是在挑刺,而且會使其真正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
6、 最好的表揚是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人人都渴望在行動中表現自己,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他人的認可。學生也渴望得到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得到這樣的機會,就是對他最大的認可了。 有了這些策略,我把他們都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過學習《小學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讓我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得到了改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表揚,及時鼓勵,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堂課都變得表揚有度,學生有“趣”。 最后我要用書里的一段話結尾。
讓我們做一個始終在乎學生、與學生心靈 相通的老師,用微笑、充滿期待的眼神、真心的話語去引導激勵他們。讓我們“吝嗇”表揚,表揚時多一份思考,多一分“謹慎”,這樣才能讓表揚永遠“靈”下去。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19
過學習吳正憲老師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吳正憲老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精湛的教學理論是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老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在當今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我們老師也要做一名終身學習型的老師。人們常說:“你想要給學生一碗水,就得準備好一桶水,甚至要準備一條流淌不息的江河”。從吳正憲老師的教學專著中吸取了許多教育教學營養,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提升了我的教學理論層次。同時,我也積極地利用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搜集一些全國名師的教學課堂視頻,學習他們的教學藝術。在日積月累中,我的教學方法、教育觀念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尤其是在每日繁瑣的工作中,我更多的時候是孩子們眼中“沖動的魔鬼”。在學習中,聽了吳老師的示范課,他們的課堂環節中無不滲透著一個“愛”字,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簡單的“你真棒!”,一次鼓勵的掌聲,一段充滿愛意的評價,收到的學習效果比大聲的指責高出很多倍。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課堂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說便是:“課堂教學源于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贊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贊賞與熱情的鼓勵,如:“好極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很會傾聽,并會接納別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這些話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語言的激勵,吳老師還非常善于用體態語言來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著老師的信任,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說教更有說服力。愛,使我的教學產生了智慧和力量,使先前感覺枯燥的教學變得充實。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我們老師時刻要記住: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日心說”。教師因為學生而精彩。每每看到學生因為吳老師而不愿意下課時、因為吳老師的離去而流下眼淚時,心中總有一種感動,那不是學生對老師的最好的褒獎嗎?是什么讓吳老師短短的一節所擁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想除了是吳老師精妙的教學設計外,還和她在課堂中所體現出的對學生獨有的愛有關吧!我們不是傳授知識的機器,那只是教書匠了。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只有充滿愛的課堂,那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的學生都不喜歡,那他還能教得好學生嗎?沒有老師對學生的愛,又何來學生對老師的愛;沒有學生的精彩,又何來教師的成功!教書的快樂在那里,我想最大的快樂,還是在學生吧。誠然我們的學生也給過我們困惑、憂心、煩惱和傷心,但我想他們給我們的快樂不是更多嗎?真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像吳老師那樣讓學生所喜歡的老師。
“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這些不正是我苦苦追尋的教育理想嗎?不是對我們常說的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的最好詮釋嗎?吳老師的這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就若一股春風吹亮了我迷茫的雙眼,又若一劑強心針給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動力,讓我找到了自己和名師的差距,也讓我找到了自己奮斗的目標!從她身上我體會到了數學課堂上的藝術魅力,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能夠傾聽學生的心聲,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效果自然很好,高效的教學自然在課堂上落地生根。
在學習中,促使我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學會了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學會了用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用誠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學會了在反思中探索教學的真諦……我知道,學習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平臺,也使我們更好的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在這個平臺上,我深知“教師”的沉重含義,但我深深地堅信:我將會努力學習,不斷創新,在明天的教育百花園中,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后再次用吳正憲老師的四句話與大家共勉:沒有什么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沒有什么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沒有什么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沒有什么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0
以前我總是認為,課堂上只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什么教學藝術、提問技巧等。聽了楊玉棟老師的講座后,使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學藝術的基礎與定位,它是在人身上顯示出人的美的本質,是培養人塑造人的藝術。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中,就要求教師努力追求教學中各個環節的藝術。比如教師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都會給整個課堂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因為藝術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創新有賴于常規教學。
教師的教育教學功底,也就是素養,主要有三個方面:教學觀念--思想;教學原理--知性;教學技能--操作。楊老師重點講了思想,它來自于實踐的反思,來自人生經驗的沉淀和升華,來自理論學習與科學研究。
要做到課堂教學藝術,首先要知道教育是什么?這是關于教育功能和宗旨的思考,每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都必須首先思考和認識,教育是“干什么的”,它有“什么作用”。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育心,教育是于心而成于靈,教育是對人類靈魂的塑造工程。這恰恰符合了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顆靈魂喚醒另一顆靈魂,本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說法。
關于教師角色的隱喻有很多種,比如:“園侗、“春蠶”、“蠟燭”、“梯子”、“渡船”、“人類工程師”等等。而亞里士多德卻說“教師是助產婆”。有很多人聽了都很好笑,但又有點不理解。這與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理是相同的的,都屬于啟發式原則。總之告訴了我們教師的作用在于幫助、鼓勵、引導學生學習,在于釋放。還有人說教師是“服務員”!因為教育是公益服務事業,教師是提供這種公益教育的服務員!在許多學校的標語中經常可以看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句話更加說明了學生是上帝,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而教師是服務員。
通過學習我還知道了,學生在課堂上有三求:求知、求樂、求成。圍繞這三點去做也是達到課堂教學藝術的基本要求。求樂表現為學生在學習中對興趣的滿足和快樂的享受;求知表現為學生對新知識、新事物的好奇、探究和占有;求成表現為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最求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成就需要。
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可能并不能把它全部掌握,但我通過學習明白了如何去做,怎樣去把握課堂教學藝術。我想更多地還需要在今后地工作中去實踐和體會,相信我一定會做得更好!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每個兒童的喜悅和苦惱都敲打著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關懷和擔心,那你就勇敢的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造的喜悅。”基于此我踏上了平凡的三尺講臺,積極的探索著教育教學規律,讓數學課成為學生向往的學習樂園。
一、用愛撐起一片晴空
(1)教育是一項充滿感情的事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上課時我把學生當作生命的主體給予尊重,和學生建立了民主和諧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既當他們的良師又做他們的朋友,關心他們的進步,使課堂得到愛的滋潤,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都樂于和我接近,樂于聽我的課,樂于解決問題,有時為了要弄懂一個問題,學生會和我爭辯的面紅耳赤,直到他們認為有了滿意的答案。。在這種氛圍中學生都能放開手腳,快樂的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后我常常和學生談心,為他們保守小秘密,課下他們就喜歡和我親近,傾吐他們的心里話,把我當成了他們的知心姐姐,讓我和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和煩惱。我曾經教過二年級二個月,由于工作需要,我調到其他年級,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難過的哭了,拉著我的手不讓我走。、直到現在孩子們還常常到我現在的年級去看望我,和我說說他們的心里話。一想到孩子們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2)在教學中我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話作為座右銘:“不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感到他在努力發展上是不行的,在學習上是落伍的。”我總是力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敢于表現自己;善于寬容學生,允許挫折和失敗的產生,及時評價學生失敗的創造過程中所體現的創造精神,給予肯定,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的永遠是高興,永遠是成功,永遠是信心。膽小的學生我耐心的等他說完每一句話,粗心的學生我用心的讓他再想一想,學困生我會耐心的為他一次次講解疑難,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獲,有所進步,逐漸的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二、用創新點燃希望之火
新課標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主體參與意識,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1)讓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激活課堂,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樂學。新課標下的數學和生活聯系密切,我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積極營造生活實際的氛圍,讓課堂成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樂園,例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設計了運動會上的小裁判、小小服務員等一系列角色,通過情境設置,讓學生自己提出問提,不知不覺的參與到教學當中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使整個課堂活起來。平時注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學知識,在課堂中說一說,讓學生學用結合,即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實際的情景中,自己體驗、探究,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感受,教給學生思維以方法,給思維以動力,讓學生的思路越來越寬,學習方法越來越靈活,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我認識中,使學習的主動性得到有效的張揚。在教學中,我常注意思索和總結,注意因材施教,基礎知識常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說思路,講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有難度的問題常鼓勵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形式,使學生在爭辯中取長補短,把不清晰的變清晰,不嚴謹的變嚴謹,增強學習的興趣。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同時,也關注學生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又有了什么能力,使學生的智慧和能力在學習中提高,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會學習。
對于教材,我把它作為指引燈,結合實際靈活運用,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學習內容,做游戲,動手做,講故事,看動畫……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拿出自己的愛心,在課堂這片樂園中,我仍將執著的耕耘著,細心的栽培著……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2
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仍是基本途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能動作用統一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過份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地位,很難主動地學習、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受到壓抑,進而影響學生智能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如一些教師在例題教學中,將審題分析與例題解答等一一“包辦”,如此的教學使學生接受的信息過于繁雜,且學生往往以聽為主,參與教學活動的感官單一,易于疲勞,致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題美術教學,應突出關鍵,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事物,描述特征、體驗生活的方法和群體合作、積極參與的能力,要使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手、腦、耳、眼、口交替使用。這樣,有利于消除學生上課疲勞,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下面談談個人在教學中對”互動”教學的幾點認識與體會。
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互動方式
從學校開展的“互助互動”過程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施“互助互動”必須根據不同年級的實際進行。
⒈低年級—引導互動
低年級的功課是基礎教學之基礎,教學生畫畫、寫字都得從一筆一畫開始,學生表達一句比較完整的話都有困難。不可能讓學生對一幅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低年級的美術課選擇一些活潑的方式啟發學生,以提高學習興趣。再說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差生”、“好生”,讓“好”幫“差”進行互助互動,這樣會形成定勢,會讓一個智力開發晚或不善言詞的孩子承擔“差生”的“壓力”。因此,我覺得低年級實施的“互助互動”在選擇的方式上要慎重,教師正確的指導思想非常重要。首先不能分出“好生”和“差生”;其次在選擇的內容上要適合低年級學生。我在組織低年級學生互助互動時,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每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一定的角色,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是不可缺少的,小組的組長也要輪流替換。在內容上一般選擇容易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見解,并具有一定深度的并列式內容。如小組集體創作《走進大自然》,“你看到過哪些美麗的花,它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呢?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的多,畫得多。”這些問題學生基本能回答。但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形、色、名,并不能完全統一,組織互助互動,小組成員可以把一種花的不同形、色說完整。而且有的會說不會畫,有的會畫不會說,通過互助合作,學生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好,從而讓學生共同進步。
⒉中年級—啟發互動
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具有一定的評判能力,但比低年級學生好動;回答問題思路雖廣,但不善于抓住重點,容易走題。低年級學生的自控力主要來自外界(教師),一般能圍繞教師提出的總是去思考,而中年級學生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獨立性增強,受外界控制力減小,什么問題都問,哪條思路都有。因此中年級美術課要善于利用學生這一個性特點,有目的地抓住教學重點展開討論,從而在合作的過程中學得更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扶”非常重要。如:中年級《你會設計郵票嗎》一課,什么是郵票?它的由來及組成部分。在中年級學生中展開互助互動的問題討論,教師一定要把關鍵詞、句“扶”正,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討論,得到滿意的答案。
⒊高年級—放手互動
高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口頭表達能力、小組組織能力、質疑、解疑能力方面都比較強。因此,在“互助互動”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小組通過自學課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綜合紙版畫》一課,學習目標是了解綜合紙版畫的一般知識,熟悉綜合紙版畫的表現手法,并能夠運用綜合紙版畫的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這一課可以開門見山地組織小組討論,進行集體自學、集體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只需在人物造型、形象的設計等方面略做點撥即可。
二、根據課型“互助互動”
實施“互助互動”要根據一定的課型進行。如上《畫人物》課,由教師授課和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較好,因為描繪人物是否形象必須通過自身的多次練習才可以體驗成功的喜悅。而手工課課型《包的世界》制作比較困難,就應該讓學生組成合作小組,進行小組制作。制作包時每個小組選擇一種方法,然后小組集體討論,集體制作,最后每一小組將自己小組學會的制作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不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
三、師生互動,深化學習
⒈教師導動,激發興趣
教師導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激勵、喚醒、鼓舞等形式,吸引學生投人教學各項活動中。要達到導動的目的,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前瞻、鋪墊、引導等工作。如“新年賀卡的色彩肌理制作”,讓學生了解幾種不同的肌理構成,如刮色、涂蠟、撒鹽、吹色、彈噴、壓印等方法。學生能在變化莫測的游戲中興奮起來,由此引入賀卡的制作。這樣把美術技能轉化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不局限于單一形式或生硬的術語,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連接,有利于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果只強調課程內容,不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就只能去翻書,不能去觀察和開動腦筋,作畫時抄襲課本或同桌的畫,無法啟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⒉師生互動,形象感知
我們知道,學生對繪畫語言的學習,對美的法則的理解,用簡單的講解是無濟于事的,學生自我的體驗感知是任何東西無可代替的。學生的審美經驗一般經歷這樣的過程:感知一想象一情感一理解一創造,體驗、感知是把對事物的觀察、感受內化為自身的經驗,從而喚起自身的種種情感,激發創作熱情。而傳統教學往往只強調學生受動的一面,以傳授、臨摹為主。為此,教學中我總是力求打破單…—的信息傳遞方式,把學生的感知體驗作
為重要的教學步驟來安排。例如“彩線連彩點”一課,在單凋的點線練習中引用了音樂手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體驗點線變幻無窮的魅力。我先放——段節奏鮮明、輕重有致的擊鼓樂曲,讓學生聯想可用什么圖案來表示鼓點,學生有的說用圓形、三角形、方形,有的說用花形、星形來表示鼓點的輕重緩急則可用點的大小疏密來表示。這斷斷續續的鼓點被學生具體化成大小不同的點,既形象又生動,增加了學習興趣。當放第二段樂曲“玩具王國進行曲”時,這下學生興奮多了,他們說感覺好象點都動起來,走起來,跳起來了。是啊,活潑流暢的進行曲何嘗不是表現物體在連續的行進呢?再讓學生聽樂曲把點連成許多流暢的線就沒有難度了。稍加涂色,一張張富有創意的彩線連彩點的作品就自然天成了。這種學生感受中的體驗,降低了技能訓練的難度。
⒊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理淪認為:教學僅僅是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是不夠的。多向交流較之單向和雙向交流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我曾嘗試打破一些教學常規,讓學分組學習,構思時讓學生交流,每一幅畫完成一部分或者結束前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觀看,組內交流與組外觀摩相結合,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交流,產生鏈式反應,使…—種新想法激起更多的看法=有的學生開始不敢畫或畫了—部分不完整,通過看別人的畫,就有了“靈感”.打開了思維的閘門,敢于表現,比如在創作“太空遨游”這一課,有的學生畫自己了月球。通過觀看交流,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畫太空旅行;有的畫地球搬家,到銀河遨游,與星星跳舞、與月亮唱歌……
為促進生生連動的進行,教師還應當創設學生合作的情景,把互助互動引入學生之間的學習過程中,在一次手工制作“鮮花送老師”講評時,我嘗試了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評述的新方法,、學生每人一件的“小花”制作臨完成之際,我出示了幾張彩色卡和一些紙做小樹。我說:“我給每個小組—塊地,你們把制作好的花和樹種在這快土地上,讓它成為童話中美麗的森林。”學生們頓時興趣高漲,已完成的學生馬上在他們分到的“土地”上規劃起來。我提示學生,童話森林,還有花草樹木,還有什么景物?于是種上花,鋪上草,畫上小河,那一棵棵樹就擺在其中。有的還給同伴出謀劃策,裝飾鮮花,最后在每組互相觀摩評述中結束了全課,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后還讓學生把用鮮花裝飾的樹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建立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自主主發展已成為術教學改革的主流意識,這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揚棄、也是教與學關系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一讓學生處在—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地位,提倡創造性自主學習,呼喚主體覺醒,是課堂教學探索和實踐的取向,也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3
今天的五位老師為大家呈現了五堂各具特色的復習課,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老師們的課堂評價語言。課堂上老師們思路清晰,環環相扣,聲情并茂,評價語言豐富多彩,很值得我好好學習。
在主持人許老師的點評下,又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首先,讓我知道,復習課和練習課是有差別的,如果復習課跟練習課一樣都在做練習,那么練習課便沒有開設的'必要了。復習課就是要讓學生溫故知新,老師要清楚,在這堂復習課上,學生能獲得哪些新的認知,孩子的增長點到底在哪里。
第二,我明白轉化不是只有新知轉化成舊知,還有從生疏轉化為熟悉,復雜轉化成簡單,高難度轉化成低層次,綜合轉化為基本等等。
第三,在復習課上總是正向思維多,逆向思維少,思維方式太單一。例如:50x7=350 可再出一題 ( )x7=350。規律是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而不是老師來告訴他們的。
第四,復習課上統一的方法多,多種方法少。例如:125x9= 估一估,,很多同學會估125x10=,其實并不是只有這一種方法,還有很多種。
第五,知識復習,方法復習。在復習課上,往往有復習知識,卻忽略了復習方法。如何授人以漁,關鍵就看學生能否掌握復習的方法。
通過這次的聯研活動,使我對復習課又有了新的認識。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4
教學的藝術——關于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作為學校本科教學專家組成員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的評委,近年來我有機會聽了不少青年教師講課。他們在講課過程中展示出的對教學工作的責任感、激情和技巧令人折服,而同時也顯現出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將自己關于理論課堂教學的心得與青年教師分享,供大家參考。
責任感、熱情、能力、投入,是講好一門課的基本條件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具備為學生服務,全心全意做好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有了責任感,就會有對待教學工作的正確態度。
其次應保持課堂教學工作的熱情和激情,把每一堂課都當作一場正式的演出。
再次,應具備講好課的能力,包括對課程內容的正確理解,對學生要求的合理把握,對課堂環境和氣氛的控制能力,對課程內容相關的科研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清晰的講授思路、嫻熟的口才與表達藝術。
最后,應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包括對教學文件和資料的準備,講授的準備,作業的批改和對學生的考核等。
對課程內容的正確理解和合理把握是講好課的前提
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了解本課程在學生所學專業的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要了解該專業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內容與專業培養計劃其他課程之間如何銜接,對后續課程有什么作用。這樣,在準備課程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一名教師要講好課,必須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有足夠的高度,對整個課程的結構、知識點及相互邏輯關系有深刻的理解。教師應不斷跟蹤并進行教學改革和相關的科研,了解課程教學改革動態和相關的科研及其工程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內容上將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還應合理掌握教學內容與教學學時的平衡,通過對教學內容與深度的取舍和掌控,合理利用有限的課堂學時。
充分的教學資料準備是講好課的保障
一門課完整的教學資料包括教材(講義)和參考書(文獻),教學大綱和教學日歷,習題集和實驗指導書,教案和講稿(或各種形式的電子講稿)。
教材選擇的原則是先進、全面、正確、易懂、適用,自編講義也應按這個原則和標準進行。由于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我們在采用一本主教材時應向學生推薦幾本參考書和補充的參考文獻。
教案是對課堂講授過程概括性的設計,內容包括課堂講授內容的要點及其安排。兩學時的教學內容有一頁紙的教案足矣。每次上課前,教師應將教案的內容熟記于心,講課時我們翻看的不是教案,而是講稿。對于合格而成熟的教師而言,教案不是在紙面上,而是在心里。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5
兩天的高效課堂培訓,我們的共同感受就是心靈震撼,實施新課改、打造高效課堂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只有進行課改,才能真正建立起改變學生生命狀態的“新課堂”,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培訓中,各位講課的專家傳遞了一下幾個信息:
1、課改不是改技術、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觀念。
2、課改并非課堂的創新,而是一種回歸,回到正常的教育規律上來。
3、課改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點燃、喚醒、激勵、服務。
4、高效課堂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親身經歷。
5、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師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師學會換位思考,平等對待學生是導學案設計的核心理念。
6、課改的目的是利用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做好進入現實社會的一切準備。
對于本次培訓,我有如下感受:
一、 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欲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
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說,課改是對學生的拯救與放生,是在解放學生的過程中自我練就能力,是為學生一生的發展謀求資本,是勢在必行的一項工程。
二、更新觀念,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民主的課堂氣氛。
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系,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著參與,意味著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說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里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打造高效課堂,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備課方面要準備更加充分,每節課上課前,要自己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么?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于課堂有了大概地了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么時間學生自己學,什么時間老師開始講,什么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有明確的學法指導,要對自己的設計了然于胸,課堂上還要進行二次備課,并在學生疑惑處、知識重點處重錘敲打,精講點撥,著力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學會思路、學會方法。
四、尊重學生個別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確認識學生差異是實施個性化教學的前提。學生之間有生活經驗的差異,原有基礎的差異。既然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那么,教師要重視營造民主的氛圍,讓每個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都得到尊重,有發言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突出特點,是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便于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留給學生合作探究和互相交流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五、講究評價藝術,促進學生積極探究
在比較開放的教學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較積極的狀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同想法,對學生各種想法如何評價,直接關系能否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恰當的評價將是“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催化劑。
首先評價應以鼓勵為主。評價應注意情感效應,對學生而言,不管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例如,當學生的想法有道理,但表達得不夠清楚,這時教師千萬不可全盤否定,可以說,“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師已經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說得更明朗些,那么大家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試試看。”如果學生的想法完全錯誤,也應用委婉的口氣說:“看得出,你正在積極思考,但這種結論是錯
誤的,沒關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學生的想法出乎老師的意料,但又有道理,教師可以欣喜地說:“好!有創新,老師也從你的想法中長了見識。”當然激勵的語言要注意恰到好處。千萬不要言過其實,給人帶來虛假的感覺,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單調枯燥,機械重復一些套語,如“你真棒!”“好的”“很好”等等。
其次,評價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可以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也可以采取一些小小的獎勵手段等等。這種賞識孩子的方法,在課堂上激發了孩子的進取心,強化了其優良行為。孩子們表現得積極主動,課堂不斷出現精彩的場面。實踐證明,在這樣一種人人都得到尊重和認可,人人都積極參與的狀態下,學生的充分發展將不再是個空想。
六、今后打算:更新觀念,改革課堂,利用學生,發展學生。
我將以這次課改培訓學習為契機,以區《高效課堂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以“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為目標,教學設計為突破口,積極致力于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創建高效課堂。當然,高效課堂是我們正積極探索中的一種新的理念,更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永恒的教學目標,在這條路上,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6
《背影》是一篇傳統寫父子親情的文章,那濃重的背影凝聚著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動過一代又一代的人。但現在的孩子,因時代、家庭等等原因,很難融入這篇文章,為此我設計了以情導學的幾個環節。同時,一反傳統教學中以“背影”為切入點的規律,而是從品味語言入手,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那力透紙背的父子親情。讓學生學會品味語言,從而體悟情感,并學會運用語言之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按初中語文課標的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有自己獨特發現,有自己個性見解,品析感悟語言特點。因此,整個教學程序的展開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進行的,通過學習、體悟文章語言所飽含的父子親情,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這樣,讓語文課堂真正變成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快樂天堂。
調動學生的思維與興趣,成了本節課重中之重。引入情境后,只以“文章表達什么思想感情”為牽動點,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讓我驚喜的是,這些孩子,思維竟如此敏捷、開闊,他們能從點滴語言中感悟到子對父的思念、牽掛等情感,這是我預設中所沒想到的。這也激發了我與他們一起去探究質疑的興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寓意。這一預設的探究過程,使我與孩子們一起回讀文本,更加深刻地體味出文字間所蘊含的綿綿不盡之意。
本文語言質樸無華,而情感卻力透紙背。因此,在重點環節中,我設計了品味語言,體悟情感這一環節。從品詞入手,可從中悟到“知微見著”的效果。此環節設計為糾正教師的錯誤,讓生感受到“困后之妙”。人物是情感的凝聚點,而品味人物描寫也是初中階段應掌握的一種方法。讓學生品析人物描寫,挖掘其內在的感情色彩。在這兩個環節中他們極盡能力,品出詞語含義,具體再現情感,也融入了文章的情感中。拓展練習中學生受文章濃情的感染,動情地描述生活中無痕的真愛,沐浴在無疆的親情中,將文字化成真正的情感體驗。
但課堂是遺憾的藝術。對于某些詞語的理解,因我缺乏靈活的引導而趨于膚淺。以此為基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更上層樓。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7
3月21-22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桂林體育館舉行的“小學數學名師有效教學藝術暨全國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展示會”觀摩研討會。在這次活動中,我領略了全國小學數學名師吳正憲、劉延革、唐彩斌、柏繼明等幾位名師的觀摩課和報告以及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比優秀成果的展示,欣賞了他們的課堂教學藝術。他們以鮮活的課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不僅感受到了授課教師對學生、對生活、對教育那份深情而純真的愛;更嗅到了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深厚知識儲備氣息;尤其是整個課堂中滲透的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提升數學興趣化教學讓我記憶深刻,也喚起了我以下幾方面的思考和體會:
一、精湛的教學藝術,睿智的快樂課堂
雖然這次的學習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這幾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景。這讓我充分體會到“一切以孩子為本”的宗旨,細細回味下來,各位老師盡管風格迥異,但無一不是將這一宗旨貫穿課堂始終,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傾注了她的感情、興趣和幽默,學生受到了感染,產生了情感共鳴,使干巴巴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豐富多彩。吳正憲老師在教學完《商不變的規律》后,學生們都不愿意下課,學生們都在呼吁“要上1個小時”“一直上,永遠不要下課”等等,有的孩子還說“下次還要上吳老師的課”。名師們精妙的教學設計、高尚的素養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精彩場面,無不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扎實的教學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具有影響力的人格魅力。每一節課上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真正做回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條件。如黃晶老師執教的《可能性與公平》設計了一個轉盤,以游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產生探究的欲望;駱奇老師執教的《最小公倍數》設計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奧秘,運用學生熟悉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各位老師都注重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舒緩學生緊張的情緒,在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與魅力。
三、學習感悟,自我反思
走近名師,提升自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才能適應當今的教學要求。幾位名師精彩的現場教學和報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吳正憲老師和柏繼明老師的學術報告,更是貼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師的真實教學現狀。這樣巧妙的設計,源于教師對數學知識、數學教材的認知高度,而認知高度奠定了她們設計的思路。從幾位名師的課堂教學來看,不管是從課程的指向,還是他們教學的技術等方面,都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學生之所需,發展學生之發展。
兩天的學習,不僅讓我感受到大師的魅力,更讓我進一步地領悟到數學教學的意義。而大師對教學的傳授,更是讓我明白,數學不光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藝術。數學教學這條路,它蘊涵的內在意義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遠得多,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去細心琢磨、仔細體會。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8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通過今天學習陳國忠老師的講座,我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思索,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通過在課改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嘗試。
首先,重視課前的備課
(1)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前,應當認真閱讀教材、教師用書,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于胸,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所擬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如果目標過高或過低,都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而應當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么備課“備”什么?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如何提高教師高效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呢?我認為:
(1)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傳統觀念中“師道尊嚴”的架子,要“俯下身子”與學生交流。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這就需要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為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從生活或具體情境中引入數學新知,讓學生在有效的情境中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李政濤先生在《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在課堂中善于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于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才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才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再次,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后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后,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后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后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進行。
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并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并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后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29
和諧的學校教育作為構建和諧教育的一部分,那么珍課堂教學的和諧就是構建學校教育和諧的主體。如何給學生營造認知與情感和諧統一的氛圍,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養,并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充滿激情,充滿活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與學的境界,使學生的基本素質制和個性品質得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有以下幾條有效途徑:
一、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要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對教師充滿期望、有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內容上去,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
二、在教學中,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和諧因素。如數學史、人物傳記、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社會實踐,挖掘實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使其產生自覺的主動性,激發求知欲,感受到數學內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數學王國的無窮奧妙。
三、在教學中注意學習內容與情緒的和諧。把某些不含情感因素的數學內容添上和諧情感色彩,加上適當的渲染,以情激性,影響感化學生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性,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優缺點及時調節、引導,利用口頭表揚、圖片(如動 物圖片)獎勵、學生掌聲鼓勵,激勵學生形成好的學習風氣、習慣,以達到情緒上的和諧。同時教師的體態、手勢、語言、語調、表情等對教學都起著積極的情緒渲染作用。
四、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達到全身心的和諧。注意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讓學生進行積極合作交流,尋找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在學生的表現中,教師創造一個充滿活躍、愉快的教學氛圍,發揮好情感教育的活躍性、愉快性的作用。
五、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教學手段從而達到與教學內容的和諧。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投影儀、錄音機、電視、幻燈機、實物、圖表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對圖像 、圖表、音響內容的了解,同時在教學中適當運用色彩進行烘托,以達到更為形象的去探求知識的學習動力與時代的和諧。
課堂教學中的師德心得體會 篇30
我區實行了高效課堂教育,從根本上減輕了教師和學生的課業負擔,帶來了教育的春天。隨著上課時間的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果?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的內涵是豐富的,它關涉了生命的交融、心靈的對接、情感的溝通、思維的共振、智慧的分享、人格的賞識、價值的共建、品質的提升。學生在課堂上是積極存在還是消極存在,學習效率高還是低,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做為一名教師,如何把上述精神貫徹落實,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是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在理論上充實自己,深刻領會上級精神,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并親自體驗實踐,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二是狠抓備課這一環節,把時間還給學生。學校要求教師講課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鞏固練習。同時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接受能力,制定切實可行、和諧高效的教案。
三是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給學生展示的舞臺;把實踐帶進課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把鼓勵帶進課堂,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于創新,提倡民主和諧,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把競爭帶進課堂,提倡互助、合作學習,使課堂更加和諧。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學生真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同時我們教師要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并注重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深化素質教育的內涵,正確認識,全面實現“高效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