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精選31篇)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
10月24日至11月25日,學院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教學質量月活動,通過觀摩課、課程分析、專業剖析、教研室研討、參加學術講座等形式,自己受益匪淺,得到了很大提升,并對自己的收獲做如下心得:
首先,認真備課,練好基本功是成為一名合格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在這次質量月活動中,自己的一堂課被抽選為觀摩課。籌備觀摩課是一件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不僅要求能夠講明白,還要講出特色。在籌備過程中,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將授課的風格定位為幽默隨和型,為此,涉獵和搜集了較多積極的網絡流行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了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嚴謹性和理論性特點,課程籌備查閱了大量相關專業書籍,力求授課內容在有深度的前提下有所拓展,開闊學生的眼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用來形容老師的職業非常恰當,能夠做好科學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職責,需要用心籌備每一堂課,下足功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由于自己是年輕教師,授課經驗還不豐富,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充分,這次觀摩課對自己是一個鍛煉,讓自己意識到不足,也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二,加強經驗交流和學習是提升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教學質量月中,自己有幸觀摩了很多老師的課程,每一堂課自己都有巨大收獲。老教師嫻熟的授課技巧、對課程內容的熟練把握;年輕教師的熱情與活力、先進教學方法的運用,這些都讓自己深受震撼。在觀摩學習過程中,自己認真心得老教師和優秀年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言談舉止、邏輯思維、授課技巧、互動方法等進行了認真學習,并把一些先進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力的提升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廣泛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良好互動中夯實教學基本功,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第三,注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僅僅是老師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能夠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老師常遇到兩大難題: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學生聽不懂。在本次“精彩一課”活動中,很多老師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展現了良好的能力,很多方法值得借鑒。老師們通過改變原先“填鴨式”教學的傳統方法,引入了案例教學法、熱點話題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學生主題演講等形式,使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為了保障學生們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很多老師在授課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了較大改進。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授課語言深入簡出、通俗易懂,知識點后緊跟習題,布置作業等多種形式都有效保證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通過本次“精彩一課”活動,自己意識到了很多不足,也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收獲頗豐。自己會認真心得,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做一名合格教師。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
“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這些正是我們新課改的成果所在!下面我淺談課堂教學革命的幾點收獲。
一、新課改中教師要徹底轉變觀念,并且要堅持到底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把自己融入到學生當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而是用民主開放的思想和行為去開啟學生的智慧。教師成了真正的引路人,課堂上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在傾聽。其次是學生了解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真正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大體上可分為幾個環節:自主預習,合作探究,展示分享,鞏固提升,達標測評。再次是學生分小組研究學習,有效地縮小了學生間的差異。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班級中人人互動,正如學生所說:“參與就有快樂,自信就能成功。”“課堂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要你敢想,敢發言,那你就是最棒的。”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那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點燃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二、營造競爭氛圍你追我趕
爭強好勝是中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有的學生善于表現自己,有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課堂表揚,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你追我趕的氛圍,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要求,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計一些問題,然后分小組或是大組等進行搶答看誰答的快,答的準。然后進行小組加分,獎勵,從而使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和團結的意識。
三、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煩心的事,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于課本知識、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四、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3
從快樂無憂的幼兒園小朋友到真正意義上的一年級小學生,也許他們還未意識到自己的求學之路已經開始。坐到教室里眼睛不停的張望,打量著老師,撫摸著嶄新的書包,我強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來學習的。在這片凈土,擺在孩子面前的這幅巨畫,我該怎樣引導他們來填充才會變得五彩斑斕呢?我猛然一驚——小學老師的工作不要那么復雜,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我悟出了一些頭緒。
一、讓趣味進駐課堂
課改后,已經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我講你聽;我說你記;我問你答”,在新課標下孩子已經成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如何讓課堂生動、活潑、趣味,已經成了我們當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一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由于孩子的年齡特征,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須反復練習,從而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在課堂中我將游戲和童話故事或人物貫穿其中。如在拼音復習的時候我就采用大家熟悉的《西游記》人物孫悟空,孫悟空保護完師傅西天取經后,來到我們教室,給小朋友們送禮物,孫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誰表現好孫悟空就會送給他禮物,這樣大家都認真了。在讀的時候,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如我想讀給豬八戒聽、唐僧聽、如來佛主聽等等。這樣使原本枯燥毫無關聯的拼音字母組成一個整體,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故事,師生共同表演這個故事,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么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于表。對于小學老師來說,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為什么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為什么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哄動了。對于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于思考,并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后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為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后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簡單、質樸。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為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下面是我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體會:
第一,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我根據孩子喜歡做游戲的特點,在教學中穿插各種小游戲。如在教孩子學習了一些生字以后,為了鞏固孩子的記憶我經常采用開火車,摘果子,找朋友,猜謎語等方法。特別是摘果子游戲學生歡迎,我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樹,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上都是孩子熟悉的字,請學生扮成小白兔提著籃子去摘果子,當孩子們摘下自己認識的字時非常高興摘了滿滿的一籃子果子很
有成就感。因此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孩子處在一種快樂的環境中主動學習,喜歡學習增加孩子識字的記憶非常必要。
第二,低年級的孩子基本是形象記憶為主,我們的漢字很多都是象形字,如課本中的日、月、目、木、禾、羊,鳥等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變而來的,這些字都和實物有相似之處,所以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圖片后再識記,就輕松多了。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要強得多,所以識字教學與具體的事物和形象相結合,有利于學生識記。如:學習“禾”這個字,首先要想到木,但是比木還要多一撇,這一撇就想到稻穗的頭是彎彎的,這樣一想這個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發展。
第三,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來進行識字教學,我們低年級的課本中有大量的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孩子們也非常喜歡,能幫助孩子們識記。如在學習《在家里》這一課,沙發,茶幾,電視,電話,臺燈、書架、掛鐘、報紙都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接觸的實物,每個家庭都有,學生很感興趣。通過漢字與實物的對照,學生很快掌握了這些漢字,這些圖片對學生記憶識字起到橋梁的作用,使每個漢字都賦予了生命,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了學生的記憶。
第四,做動作學漢字。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動作的詞語,可以用肢體來進行表演的。如在學習《操場上》這一課,動作的詞語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這些詞語都和動作有關,在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先做一做動作。第一組的詞語都是用手的,所以都有提手旁;第二組的詞語都是用腳的,所以都有足字旁。通過動作表演,學生不但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清了字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興致極高,學生學起來也省力。
第五,利用日常生活來識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漢字,如商標,日用品,廣告,路牌,超市購物等等,無處不在。如:我讓學生搜集衣服上的商標和包裝盒,找一找上面的字自己是否認識,孩子的興趣很濃,從中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漢字。而且孩子們之間還進行了交流,我讓學生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漢字,平時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識字量。
另外,我還布置學生課外讀拼音讀物,交代每個家長給孩子買兒童故事書,現在我班很多的孩子識字量大大的提高了。
當然,識字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只要我們不斷的反思總結,不斷的探索發現,不斷的尋找更適合學生記憶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的更輕松,更快樂。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已經和孩子們一起走過了一年級。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成長,一天天的進步,我心里很高興。孩子們從不會讀題、不會做作業到孩子們嘗試自己讀題、獨立完成作業的確需要一個過程,但只要堅持下來,孩子們會進步非常快的。
在這一年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口算訓練必須堅持。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的孩子們口算訓練一直未曾間斷過,每每感到家長有些松懈時,我就會及時溝通、督促。一年的堅持,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和準確率越來越高。我們做數學老師的都知道每次考試最讓人心痛的就是原本會做的題孩子們算錯了,而且還常常不是少數學生,我們也常常會埋怨孩子馬虎,做題不細心,實際上這都是因為口算基礎沒打好的緣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也會繼續堅持。
2、教會學生自己讀題越早越好。早在一年級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就開始教學生自己讀題,我覺得孩子們自己讀題做題的效率要比老師讀題好的多,孩子們自己讀題時,在讀的過程中他可以有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盡管一開始很困難,畢竟剛剛入學的孩子識字量大都比較小,但我沒有氣餒,大概堅持到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自己讀題了,我很欣慰。而且能認真讀題的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非常快。
3、深入解讀教材,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系。每一個數學知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間都是緊密相連的。數學教師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各知識彼此間的溝通,那教給孩子們知識必定也是一個個割裂的知識點,前后聯系不起來。所以,一年來,我在教學中不只是就知識教知識,而是溝通各知識的內在聯系,梳理各類知識的教學結構,然后用結構來教。比如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認識之后,有關數的認識的教學結構就逐漸形成,那么在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孩子們就不教就會了,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方法。
一年來的一年級教學真的很累,但收獲很大,在一年來的教學之中,讓我逐漸學會了怎樣思考問題,學會了站在孩子角度來認識數學,學會了怎樣解讀教材。在教孩子們的同時,我自己也成長了許多,現在回頭想想,我感覺認真讀教材、教參真的很重要!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4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頂崗實習已經過去了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中,我學會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在這一個月的頂崗實習中,我對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新的認識。
在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中,“三段”指每節課有5分鐘的前測,30分鐘的新知學習,以及10分鐘的當堂檢測;而“七步”是指1、檢測回顧引入;2、明確學習目標;3、引導自主學習;4、組織交流展示;5、師生質疑點播;6、小結回顧目標;7、當堂檢測考試。
在頂崗實習的這一個月,我將測-學-考三段七步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課堂中,再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測
檢測回顧引入:注意回顧測驗的時間不要過長,不然“當堂檢測”完成不了;要讓學生提前幾分鐘進行回顧,讓學生將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前測的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最好是以填空題的形式。
學
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宜過多,1~2點目標為宜;學習目標不要過于深奧,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也應該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學習目標。
引導自主學習:要強調自學的時間;要明確自學的內容,以及強調自學內容的范圍;要強調自己獨立進行學習;要要求學生在教材上將重點進行勾劃。
組織交流展示:自學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要強調小組交流是小組成員質疑答疑的過程;在小組交流的時候,要進行巡視,對狀態不好的學生進行提醒、監督;小組討論結束后,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學成果的展示。
師生質疑點播:要將小組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強調;要強調重點、難點、易錯點;要總結答題技巧、答題規律與答題思路。
小結回顧目標:在課堂小結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總結,教師進行補充和強調。
考
當堂檢測考試:測試內容不宜過難過多;測試內容要與所講的“新知”密切聯系;當堂檢測的內容要及時評閱,從而得到反饋,及時進行輔導。
以上就是頂崗實習一個月以來的教學心得。雖然我頂崗實習的時間不是很長,學會的東西沒有很多,但是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5
學習了“翻轉”課堂與微課,我們真正體驗了學生在這種學習形式下的一些感受。有的教學視頻我看的不止一遍,每看一次都會有一次不同的收獲和提升。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我們教學改革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怎樣讓信息化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我們近幾年不斷嘗試在做的一些實踐和研究。
電子白板,實物展臺,電腦,電視,錄音機,幻燈機都走進過我們的課堂,在這些年的教學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模式,提升著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課堂教學最終的受益者是學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擁有一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在想:翻轉課堂可以給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呢?
首先,我認為翻轉課堂更有助于孩子們養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它培養學生理性的思考。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數學思考,思考是數學教學的根,思考是數學教學的魂。所以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要讓學生快樂地學到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翻轉課堂的課前預習視頻和課前檢測是可以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的一種重要方式。因為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的是“滲透”數學思想,而不是“傳授”數學思想。
因為翻轉課堂中的課前預習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把提前錄好的微課視頻放在網站平臺上的,孩子們可以在家里通過觀看教師的視頻引導,先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做一些必要的操作和課前檢測,而且還可以把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困惑和疑慮通過在線形式及時發送到自己班級的QQ群里,和同伴們進行及時地交流、討論。這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法中提到的同伴教學法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個群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及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同學們之間進行互相探討學習。就像蕭伯納說的那樣:“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
可擁有兩種思想。”你的問題,我的疑問,在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提示幫助下,很快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
二、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必先深入思考。
數學學習,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依托于教師的思考能力,學生愿意思考是因為他們有質疑的意識,質疑的能力。而學生思考的動力源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這就對教師有了一個全新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地鉆研和思考,因為老師只有在全面深刻地領悟教材之后,才能更好地去駕馭教材,去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學潛力。設計出獨特高效的教學設計,課前檢測。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重難點的突破處巧妙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此外老師更要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反饋信息,進一步思考,因地制宜地設計出學生的課堂活動方案,只要老師做足了功課,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問題才能更加靈活自如,解答起學生的疑問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此外老師還可以采用進一步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深入思考。
此外老師還要思考該從何處下手才能成功錄制教學視頻呢?以下十條原則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原則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原則二:能夠讓學生易于理解;原則三: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原則四:能夠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原則五:讓學生覺得老師就在身邊;原則六:好的邏輯框架和結構;原則七:時間盡可能短一些;原則八:動起來;原則九:減少冗余信息干擾;原則十:保證技術上的規范;這十條原則不僅為我們的視頻成功錄制指明了努力方向,也為我們的備課準備,老師的思考,視頻的設計做出了具體要求。
三、翻轉課堂更有助于學生深刻領悟數學思想,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大多數都會因學生操作生疏,動作緩慢,而讓我們的教學任務無法當堂完成。翻轉課堂教學法中學生因為有了有目的、有方向的課前預習,對課堂上需要的動手操作環節就會不再那么生硬笨拙。而是變得靈活自如,這就大大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自主學習中,也就把化曲為直、化圓為方、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數學思想和數學學習方法根植在了自己的頭腦中,在不斷的探索中我想他們一定也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領悟到數學學習的魅力,也就會讓孩子們更加樂于對數學的探索和研究。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就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通過交流,有認同也有碰撞,彼此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課堂是孩子們智慧生成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讓過程形成技能,讓技能生成智慧。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分層教學理念。
第四、翻轉課堂教學法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好習慣。
翻轉課堂教學法采用的是在線提交作業形式,這就避免了有的學生懶于動腦抄襲作業的現象。一人一臺電腦,在線提交作業,而且在提交的過程中還有提示,如果錯了就可以通過電腦的溫馨提示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正確的答案又該是怎樣的。這樣的作業設計形式我在去年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大賽上的智慧課堂上見到過。在線提交,電腦閱卷,這就通過信息化真正實現了面批面改的效果,讓孩子們感受到仿佛老師就在自己身邊,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著指導。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身邊的導師。這也就更加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不再是一個只靠雙手的活了,它將會成為一個專業,將科學與教育藝術結合起來,去創造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更有效地學習的優質課堂。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6
12月3日到四日在德州學院禮堂聽取了四位特級教師的數學課,他們分別是劉松老師的“乘法分配律”、張冬梅老師的“認識米”、錢守旺老師的“24時計時法”和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課后聽取了他們每一個人的報告,感覺真的是震撼,震撼于他們對課堂的執著追求,震撼于他們對數學教育的深度思考,震撼于他們對數學教學的全力付出,震撼于他們對學生的深度了解,震撼于他們的學識,震撼于他們的課堂,真的不愧為特級教師。現就對他們的課及觀點進行歸納以與同仁們共享。相信你讀后應該有所收獲。
一、對教什么的深度思考。
劉松老師提出的“做正確的事比正確的做事更重要的觀點”,雖然這個觀點不是他第一次提出來的,但是他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究竟要教給學生什么?是知識、技能?從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到新課標的修訂,提出了對升全面發展的要求,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沒有進步,對課堂教學的單一追求,甚至是對學生成績的追求成為我們教學的唯一目標,導致我們不能做正確的事,對教學成績的過度追求,導致我們越是能正確的方法追求成績,離教育的目標越遠。
二、備課要做文獻綜述
新鮮吧,早聽說過課題研究要做文獻綜述,還沒有聽說過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是的,上課也要做文獻綜述。牛頓說的好,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我們教師備課往往看教學參考書和教材,再就是到往往搜索教案,借鑒一番。這是我們普遍的做法。劉松老師的做法是再中國知網上將某一課題的教學成果搜集起來,看一看前人是怎樣上這節課的,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經驗教訓,哪些是值得借鑒的,怎樣做才能不重復別人的老路,創新教學設計?他的這種備課方法值得借鑒。
三、備課要了解學生的真正難點是什么?
上課的這幾為特級教師,都是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的,他們都進行了教學前測和問卷調查,充分了解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教學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如劉松老師的課乘法分配率教學的真正難點在哪里,通過課后問卷得出,對8×5+5×2這種分配率的用法是難點,教學后學生基本沒有什么進步。再如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一課,創設情境時出示的掛鐘,時針分針都認為是旋轉,對于鐘擺的運動只有8.5%的學生認為是旋轉,絕大多是認為是平移。正是在這樣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才能讓情境創設的更有效。
四、對一節課的打磨是一不斷的過程。
通過這四位特級教師在課后的說課和講座中,了解到,每一節課的成功的背后都做了大量的勞動,基于對學生、對教材、對目標的把握不斷提高認識不斷更新設計的過程。在王彥偉老師的課后報告中了解到,關于“倍的認識”一節課,經過多年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是一個認識上不斷深化,理念上不斷提上,設計上不斷改進的過程。相比之下想一想,我們雖然有的上過十年、二十年的數學課,真正能夠上好的課有幾節呢,我們針對一節課進行過持續的研究嗎。通過對一節課的持續研究,積累備課、上課、思考的活動經驗,由此可以得出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師需要在課堂打磨、課堂教學思考中積累教學的活動經驗,只用這樣,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五、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很重要
錢守旺老師和劉松老師還有王彥偉老師都再這方面進行了講授,看來這是專家們的共同做法。他們有奧蘇貝爾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如錢守旺老師講到在教學“整數除以分數”這節課時,他進行了一個課堂前測,發現學生對于整數除以分數都能正確的進行計算,而存在的最大疑惑是“明明是除法為什么要變成乘法來計算”,在算法上也只會用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乘這個數的倒數,并沒有別的算法,結論是假期學生都上過輔導班,輔導教師僅僅將計算法則告訴學生并且機械訓練沒有講解過程,在了解了以上信息后,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劉松老師講的那個教師上9+幾一節時,學生明明對計算結果已經都學會了,還是要從頭開始教學的做法進行了批評,由此看出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教學是多么的重要。我想,這就是有的老師上公開課是喜歡選擇每個單元或者獨立單元沒有前后聯系的內容上課,就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把握的緣故吧。
六、錢守旺老師的20條主張。
1.觀念更新,理念內化
2.讀懂學生,把握起點
3.讀懂教材,豐富內涵
4.先學后教,少教多學
5.教不越位,學要到位
6.植入文化,增加廣度
7.滲透思想,增加深度
8.適度拓展,增加廣度
9.局部美容,增加亮度
10。問題引領,增加溫度
11.幾何直觀,化難為易
12善于舉例,深化理解
13.裸學裸思,深度參與
14.精心預設,動態生成
15.讓出黑板,天地更寬
16.題目變式,思維變活
17.四基扎實,后勁充足
18.既為經師,又為人師
19.洗盡鉛華,返璞歸真
20.跳出數學,感悟教學
七、要善于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
這四位特級教師都提到了善于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目前全國提倡一綱多本,面對同一課題,研究各種不同版本的教材編排,有利于我們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質內涵,錢守旺老師甚至連香港、新加坡的小學數學教材都參考過,相信這一點對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借鑒意義,不同版本的素材是可以互相借鑒的,不像我們只研究一種版本的教材,視野狹窄。在報告中王彥偉老師提到,他到全國講學往往逛一下書店,買一套本地的教材來參考。在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過程中完善自己對某一專題的認識。
八、注重體驗,注重活動。
四位特級教師的課堂,都特別重視學生的體驗,感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張東梅老師的米的認識一課,通過四次活動讓學生感悟、體驗一米有多長,不斷調整學生一米的表象。收到良好的效果,王彥偉老師的認識旋轉現象,也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加強體驗和感悟,劉松老師的課堂讓他學升在動作中體驗感悟,課堂非常的精彩紛呈。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7
本周區教研室張潤柱主任就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進行了專題講座,通過張主任的講解,給我解開了不少在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下面結合在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目前從事大班教學的教師都感到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痛苦,但預期的教學目標卻沒有達成。小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普遍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但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逐漸不喜歡上英語課。高年級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尢為明顯。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經歷幾學期甚至幾年的英語學習,但英語能力并無明顯提高。因此如何加強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優化導入,快速有效地營造英語氛圍
好的導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并將其調整到適于接受新知識的狀態。許多教師非常重視導入這個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用各種方法導入新課。有效的導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實為課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師在導入這個過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師會在知識的呈現上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并且弄得很花哨,兜個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識的學習,當學生真正要開始學習時,興趣已經少了一半。因此,導入環節是否有效能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
(二)優化課堂活動設計追求優質有效的英語課堂
“活動化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師常用一種學習方式,“以活動為中心”、“以活動促語言發展”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特別是低段課堂教學的一個指導思想。教師們在課堂上也力求讓學生在“動”中學,在“樂”中學,因此,每位英語老師幾乎都成了活動設計專家,在公開課上,學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還有圖片、實物和多媒體來助陣,氣氛非常活躍,場面非常熱鬧。然而,活躍和熱鬧的背后,學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別是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學到了什么呢?筆者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活動設計要考慮活動的目的性、高效性、層次性、趣味性以及快節奏和高密度,這樣的課堂活動才是有效的。
1.華而不實的游戲,不要只為游戲而游戲。
適當的游戲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還可以化解難點、重點。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游戲針對性并不強,有些過程太復雜,要用一大堆中文解釋;有些游戲又過于簡單,圖個熱鬧,沒有真正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服務。
2.開展真實有效的調查活動
調查(doasurvey)是當今英語課堂教學中比較熱門的一項活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調查”,獲取相關信息,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知識,提高其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評價要積極、有效
教師要善于抓住評價時機,通過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課堂學習行為等進行引導,課堂上授課教師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體驗學習成功的機會,從而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在一次“送教下鄉”活動中,我與當地本班的英語教師交流時,聽到他們抱怨自己所教班級的學生不僅素質低、紀律差,而且回答問題時聲音低,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生害羞和懼怕學習英語的心里有關。于是我決定采用積極性評價,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在課前與學生多次接觸,并再三鼓勵學生:我們這個班是個很好的班級,同學們非常聰明可愛,相信同學們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表現也一定很出色。果然,當上課時,全班學生都全神貫注地聽講,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另外還對坐得好,讀得好,聲音響亮的小組和個人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加上恰到好處的體態語,抑揚頓挫的語調以及精彩的教學設計,學生們學得十分投入,教學效果極佳。
此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實踐,不斷探索,針對實際工作中出現問題和學生身心特點,總結規律,認真思考,不斷摸索。教師應該從教學的準備、教學的實施、教學的評價三方面入手,自始至終的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效益,關注教學中的可測性,同時教師還應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不斷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掌握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境作出相應的決策,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8
為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按照學校的安排部署,我認真學習了《課堂教學技巧》一書,從中我得到了一些體會和感悟。
教師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它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教與學的有關知識和經驗,為促進學生的學習,實現目標而采取的教學行為方式。從整體教學活動系統看,教師技能是教師面臨教學情景時直接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具體教學行為。可以說,它是教師所掌握的理論轉向教學實踐的中介環節,對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技能是表現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行為方式,是一種富有靈活性、開放性和創造性的高級技能,是教師專業素養的外化形式。“人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這是我學習的一本關于課堂教學藝術書籍中的一段話。書中講述的很多課堂教學方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讀到其中談的課堂評價語言魅力,再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進行反思,感觸頗深。
現在我簡單的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深刻的體會。
因學而教——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程的技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這一意圖性行動廣泛地運用于上課之始,或運用于開設新學科,進入新單元和新段落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觸動學生心弦;立凝激趣,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緒高漲、精神振奮地投入學習,可以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講授:講授是教師以語言為載體,向學生傳輸知識的信息、表達思想感情、啟迪學生心智、指導學生學習和調控課堂活動的一類教學行為,講授必須運用語言,但這只是講授的一個條件,關鍵是講的內容在多大程度上能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發生相互作用。言語講授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美國教學研究專家弗蘭德斯曾在大量課堂觀察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分之二律”即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用于講話,講話時間的三分之二是教師講話,教師講話時間的三分之二是向學生講話而不是與學生對話。通過對我國中小學高成效教師的課堂觀察后,專家也發現類似結果,講述平均占課堂時間的65%左右。言語講授之所以為教師所偏愛,是因為它能在較短時間內,簡潔地傳授大量系統的知識;可以方便及時向學生提出問題,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材中微觀的或抽象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言語講授是學生領會;言語傳授為教師講授知識提供了充分的主動性。
課堂提問: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這種交流互動是主要、最常用的行為方式就是師生之間的問答。從教學的實踐看,課堂中的問答大致表現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激凝致問,師生共同解答,還有就是學生自發地提問。提問技能是教師提出問題或誘導學生質疑發問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的一類教學行為方式。它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長用的手段之一。
獨到的板書藝術:板書技能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文字符號、繪圖或列表,以輔助知識信息傳輸,揭示學習材料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的一類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不斷傳遞的過程,這種信息傳遞主要是靠教材上的書面語言和圖表,師生之間的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以及教師使用的板書去實現的。板書在教學中的功能主要突出在教學的重點和要點,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提示教材內在聯系,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造;增加信息刺激的強度,提高學習的效率。
書中還講述了在課堂教學中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讀課文后,我們不妨這樣說:“你讀得很正確,若是聲音能再洪亮點,效果會比現在好很多。”“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的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傳情達意了,不信,試一試。”“你朗讀時的感情和表情感染了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一種享受啊!”“你讀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的表達。”“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在課下用這樣的態度多練習幾遍,相信你會讀得非常流利。”這樣的評價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知道朗讀要做到聲音洪亮、快慢適度、富有節奏、態度大方、讀音準確、語言流暢,同時也明白了只有多練習,朗讀水平才會提高。
由此,我聯想到平時自己的教學。同樣是在練習的訓練中,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就太顯單調,“好”、“不錯”等簡單、隨意的話語經常出現,現在想來,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的確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那么是自己不會使用這些豐富的評價語言嗎?我想,是堅持給學生鼓勵、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意識不強造成了平時課堂中語言的單調。在一節課中,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們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師對他們問題回答的打分。可老師在一堂課中面臨著無數這樣的“打分”,容易在意識上產生疲勞,于是,這種簡單、隨意的評價語言就產生了。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很重要,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學生那難得表現的機會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更活躍,氛圍更輕松。書中還講到評價的語言要生動巧妙,富有幽默。有時學生會重復前幾個同學的回答,聰明的老師也不會指責學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說:“哦!你認為這很重要,再強調一下,對嗎?”這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言。
在課堂教學中,面對一個個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學生,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評價語言,便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在新課堂中,我們的評價語言應該充滿激勵,充滿人文關懷。要及時把握和利用課堂動態生成因素,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在采取寬容態度的前提下,或者延遲評價,或者恰如其分地進行分析評判,或者順勢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用恰如其分的。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9
這學期,我認真的讀了吳正憲老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一書。書的內容非常貼近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堂,書中用淺顯的語言告訴我們如何去挖掘教學課堂技術來提高教學執教的能力。讀過之后對于我來說收獲頗多,書中的每一種策略都能對我的課堂教學起到指導的作用,對于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習題課時,我們班的課堂氣氛總是死氣沉沉,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都不集中。在我課后反思時,翻開手中的這本書,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和方法,我的習題課就是按部就班的從第一題到最后一題,從學生做到老師講,可見我的課堂沒有生趣的原因就在于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吳老師告訴我們:“對小學生來說,讓數學練習伴隨著有趣的情境出現是非常必要的”。練習的設計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交流的空間,習題課的設計也需要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老師要先觀其全貌,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深邃的數學方法和思想。從中我還深刻的感受到吳老師在實施有效課堂教學上最根本的一點是以生為本,“教學應該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過程
讀完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力爭實現以生為本的課堂,面對課堂上學生們充滿個性的想法,做到理性面對,順其自然,不急于提出肯定或否定的意見,在捉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時再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為有效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教學思考而努力我們現在的“生本課堂”,變的學生說得多,老師說的少了,學生們畢竟沒有經驗,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強調出重難點,這樣就難免對一些聽講習慣不好的學生造成困擾,不能較好的掌握知識。吳老師“課堂教學策略”之三“重復中突出重點”策略解決了我的困擾。吳老師說“重復學生的語言,再一次確認學生的意思,是教師控制課堂對話的兩種最明顯的策略。這可以促使學生的發言從個體認知的表達轉化為全班的共識。”書中“角的度量”一課,其中一個環節是教師讓學生用量角器測量角,并說明測量方法。在學生交流時吳老師通過插言“大家聽見了嗎?請你再重復一遍好嗎?”通過追問“又一個對齊,什么對齊啊?”“我想問問你是怎么看刻度線的,從哪確定內圈和外圈?”“零刻度線在哪?”“你們和他的方法一樣嗎?”“我們能不能陳述一下剛才的量角方法?”等一系列的有層次的問題,根據教學重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重復和確認,從而使重點得到了強化。
針對這個教學片斷,下面談談我的教學方法,本學期開始我就教給了學生每天預習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也做到有備而來。,最后自己嘗試完成相應的做一做。那對于“角的度量”一課,學生們首先是自己的預習,按照書上的步驟提示,自己試著學習了量角,學會了第二天上課好當小老師講給大家聽。因為這是動手操作的內容,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第二天學生們進行交流時,因為大家都有所準備,所以演示的同學自信的講著,臺下的同學聽得都很認真,判斷和自己量角的方法是否一樣。最后又組織學生對臺上的小老師發問,和交流在量角時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來不斷重復本課的重難點。本課后,我驚喜的發現學生角的度量準確率很高,比以前老師用教具在黑板上做示范好很多,我想這和學生們自己的預習是分不開的,和上課時學生們自己的講是分不開的。
最后,我覺得在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上,我們不能只進行機械的對學生的回答做重復,而應該是一環緊扣一環地引導學生向較高的思維層次遞進,引導學生在“學會”過程中向“會學”邁進。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0
步入中職教壇已快十個春秋,這是第一次參加校外的雙師型培訓,有這樣一次培訓機會,很高興。在教學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追求專業教學的實踐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不斷探索學習、不斷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動手實踐能力和業務技術水平,努力使自己從一名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一名專家型教師。這次,我能夠參加雙師型教師培訓,十分榮幸。通過學習,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教育觀念得到了更新。
師訓老師是學校理論科研水平高、實踐經驗強的領導和教師。這些講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穩,或思辨,無不滋潤著我的心田。他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們的闡述中表現出一種風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規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棄研修;不以家事煩而怠育人!在這里,我的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升華。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基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基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師道尊嚴的思想在課堂上令學生不敢多說不敢質疑極大地壓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我們教師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我常想: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也許不能做到立竿見影,但學習可以讓我拓寬思路,讓自己的教育方法更豐富,對自己的教學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對自己今后的長足長進和改善指明了方向。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高效課堂理論,感觸非常的深,當然在此同時我也能夠感覺到我的課堂離高效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的課堂笑聲與輕松太少,壓抑與壓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進步。在高效課堂理論中我學到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簡約自然更令我感覺深刻。對于高效課堂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從觀念入手,進一步提高業務素質。
構建高效課堂,我們要注重教師的引導和主導作用。教師要有先進實用的觀念,樹立平等、民主的觀念,不再唱獨臺戲,做知識的裁判、課堂的主宰者,而應放下架子,關注學生,努力做學生學習的朋友,在課堂上更多的給予學生贊賞、鼓勵、寬容、理解,成為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
注重教學設計簡約高效,情境創設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學方法既要靈活多樣又要講求實用,避免流形式熱鬧但缺乏實效性。
二、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的課堂,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的作用,大膽放手,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創設合理情境,善于啟發質疑。并使這種情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參與性,要投石激浪,因勢利導,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渴求,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的質疑思維,教會學生質疑,使其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于探究,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切入點,如社會熱點、焦點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培養提高學生自己生成知識的能力。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劃分合理的小組。小組成員的劃分要兼顧性別搭配、性格特點的互補性,各項特長的搭配性,學習成績的層次性,組織能力的平衡性設計最佳小組。第二要做好小組培訓工作:確定小組成員的職責,使之明確任務,各司其職。同時要強調加強合作,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進行督促和激勵。
三、用愛感化一切孩子。
教育的真諦就是一個字“愛”。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老師對差生的期望值都很低。其實,想一想,影響我們教學成績的就是所謂的“差生“,很多老師都認為,差生什么都差!甚至對他們失去了希望。靜下心來想一想,差生為什么會差?為什么會破壞紀律?有句話說得好“閑而生非”,所以我們有必要做到三個不放棄:不放棄、不拋棄、不離棄。那就要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就需要我們多去關注他們,在課堂上也逼使我們實行“分層教學”,課堂練習分層設計,課后作業分層設計,比如:優生作5道題,差生做3道題,優生在拔高,可以讓差生做鞏固雙基練習,時間長了,也就成習慣了,這樣優生能吃飽,差生能提高。同時也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成功感。總之,“防差”要強于“補差”。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就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2
課堂教學改革在我市試點學校已經開展了進兩年,我校也進行一年,可是對也這樣的教學模式,我還是存在的許多的疑惑和不解,不知道如何利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看不到改革成功的希望,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感到困難重重。這次的教學培訓對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感想很深,體會很多,有了一定的收獲,受益匪淺。我認為要用高效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必須做到:
一、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
在集中培訓學習中,聽了好多現代教育數學理論,結合高效堂,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創建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交互、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并用人格力量的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
二、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三、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這樣的課堂才會變得高效。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占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針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在這樣課堂里,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里,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所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3
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管理也是如此,課堂管理須巧法,針對不同的課堂狀況須用不同的方法。營造一個好的課堂學習環境,是同學們有效學習的前提。一周有五天,一節課有45分鐘。學生不可能每一分鐘都注意力集中。孩子們富有創造力和活力,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管理好課堂教學秩序。
我教的初一6班,學生們的精力很旺盛,并且男生人數相對多一點兒。上課時,會出現各種狀況。接近周六,部分同學提前進入了假期的狀態,課堂的學習氣氛和課堂紀律遠不如周一至周四。在頂崗實習的課堂上,同學們更加放松,更加肆無忌憚,甚至是有些放縱。有的學生會接老師的話茬,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瞟向窗外,有的學生會竊竊私語,有的學生會懶得記筆記┈┈對于這種現象,我沒有直接發火批評學生,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并且結合大學所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針對不同性格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效果顯著。
對于接老師的話茬的學生,順著他的`話引人學習話題,并且指出,課堂說話需要舉手回答問題,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長期教育后不改正,將他叫到辦公室談話。對于課堂上竊竊私語的學生,先用眼神警告他,不改正會點名。對于不想動手記筆記的學生,我會再次提醒他們,我在關注他們,如果不記筆記,我會提問他們。當然,打鐵還須自身硬,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自己課堂的趣味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課堂。
管理課堂需要恩威并濟,獎罰分明,把握好度。我們既不能為了討學生的喜歡,不愿意唱白臉,一味地縱容,也不能過分嚴厲,整天板著臉,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應該一開始就建立明確的規章制度。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不能干。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懲罰措施有效且有度,過猶不及;也不能放任他們犯錯誤,樹立自己的威信。當然更具體的措施,應該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不同的錯誤,具體的處理,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
教學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我們應該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總結,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同時靈活的運用大學里所學的知識,在頂崗實習中,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4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度”。據此,我校明確了以導學案為載體,以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目標的“自主合作、實用高效”的課題研究,我們數學組全體教師積極響應和參與,以期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構建自主合作、優質高效的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的“真正革命”。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課堂中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方式的選擇與課堂教學實效有極大的相關性。構建高效課堂,必先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流程。“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從學生角度設計課堂教學,滿足學生學習的基本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求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下面從“如何設想、如何實施、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具體問題以及進入高三后如何進行調整”等幾個方面談談我們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幾點認識和感悟:
一、“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初步設想
為了改變數學課堂沉悶的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采取分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導學案的形式加以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初步設想如下:
課前:學生預習學案,小組合作探究,由組長負責,各小組成員互相督促,完成學案上大部分內容。
課上:前3分鐘教師簡單點出本節主要內容,并當場分配本節各小組的展示任務,然后留約5分鐘進行課上進一步的討論。其間教師要到各小組中去了解情況,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說明:為什么任務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組只準備本組分到的內容,不能充分預習全部學案。為節約時間,這一環節也可以在課前把分組任務打在課件上,由科代表上課前打開。)第8—35分鐘是學生展示時間,各小組派本組1到2名成員上臺講解本組分配的內容,本組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補充,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對講解不清楚的地方當場提出質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間教師可以有適當的引導,但不可打斷學生的思路。講解和質疑結束后,教師要給出簡要的點評或糾錯,必要的難點可以精講,對做得好的小組提出表揚,做得不夠好的也應多鼓勵。第35—40分鐘,針對本節內容準備3—4道當堂檢測題,檢查聽課效果。最后3—5分鐘,教師小結本堂課內容,布臵課下作業和下節預習內容。 課后: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督促學生整理本節學案和預習下節學案。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的最初設想,下面談談在具體實施中,各個環節我們又是怎樣做的。
二、“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各個環節的具體實施細節
課前環節:
各小組應全面討論,作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多與學生提前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有無特別的困難。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學習的參與者和引領者,不要讓學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課前由科代表與老師交流,合理分配小組展示任務。
分配任務環節:
為了督促學生提前預習全部學案內容,我們當天的任務都是當場分配的。因為各個小組的總體水平也有差異,所以任務如何分應由老師注意掌握。當各部分難度差異較大時,把艱巨些的任務分配給總體水平較高的小組,適當照顧水平較差的小組,這樣可以保護好差生的自尊心。當各部分難度差異小時,就隨機分配,或以搶答的形式來分配。 課上展示環節:
分好任務后各小組有針對性地進一步討論,統一意見,然后由本組的代表上臺展示。在這一環節,老師充當主持人,組織各小組輪流展示。要提高課堂交流的效率,教師在交流開始前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并逐漸培養成習慣。展示前的討論時間教師應深入學生的學習小組去,了解準備情況,是否出現錯解,有無困難等,做到心中有數,便于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隨機應變。在分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的評語一方面起有評價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起指導作用。例如:對說的好的學生給予肯定鼓勵。對語速太快的學生提醒慢點說,好讓大家都聽清楚等等。
每位同學上臺時大家都給以掌聲鼓勵,激昂氣氛。為了防止展示環節成為優生的舞臺,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我們規定每組成員都要輪流上臺,各組互相監督,發現有違規的組可以當場要求換人。在同學展示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全體學生積極提出質疑,面對質疑,展示的同學給予解答,本小組成員可以補充。如果無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組成員給予幫助。對質疑成功的學生和其他組幫助解答的學生也給予掌聲鼓勵。如果學生無法解釋清楚時,由老師對這一難點進行精講。
每位同學展示結束后,老師要進行適當的點評,表揚他做的好的一面,然后再指出要注意的地方,或進行糾錯。
在改革的最初階段,教師隨時都要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學會傾聽是現代人的必備素質,聽既是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更能弄懂別人要表達的意思,吸取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充實自我。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要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等。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發言的閃光點。這樣,教師的榜樣示范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范,課堂發言人能說得更明白、更大膽,聽者也有了責任和機會,課堂交流效率會大大提高。對于剛開始課改的班級,這些要求教師要多提醒,作為新的課堂規范常抓不懈,并把它們放在同交流內容一樣重要的位臵,直至學生養成習慣。
課堂展示環節是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老師除了組織好有序的展示活動外,還要對學生的講解過程適當引導,對講的不到位的點要進行必要的補充或精講。我們的目的是學會、學好,
課堂上不搞形式化,要收放自如。時間雖然放給了學生,但還是要有一條線在老師手中掌握。
小結環節:
老師簡要小結本節內容,點出重點難點。這一環節也可以是老師引領學生自己去總結完成。對本節課上表現突出的小組予以表揚并布臵下節學案內容。
高效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以學評教”、“以評促教”的評價思想,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實施半年多以來,“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逐步顯現了其促進轉變學習方式和態度的積極作用。學生的表現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最初我們以為實行起來會很艱難,擔心學生們都不肯上臺怎么辦。但實行了才發現其實學生們很樂于表現,上課時情緒也高了,積極性也高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沒有睡覺的了。通過調查也顯示,這種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不再是光等著上課時去機械地聽和記,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了。同時還促進了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學生不再僅僅以做完題目為目的,還多方面思索、探究問題的實質,總結一類問題的思路。為了講好題,應對同學質疑,還探索了多種解法等。實施了高效課堂模式的幾個班級的數學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班級學習氣氛好,創新能力也有所提高。這說明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對學生的學習的確有促進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它是與傳統學習方式并駕齊驅的兩個輪子,傳統性學習主要是繼承,有利于為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探究性學習是發展傳統,主要為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二者的融合將促進學生的求同和求異思維的發展。
四、“合作探究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既體會到了成果,也發現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目前班里學生座次一般是按照學習成績排定,致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多數集中在第三、四排,也就是分組的第三、四組,造成了各組之間學習水平的差異較大,最后兩排的差生較多,總體實力差,有較大的學習困難,影響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
2、上臺展示的同學口才差異明顯,有時會影響進度,造成拖堂。所以老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讓學生講什么,怎么講,其他同學怎么聽,老師應該如何引導,都需要好好探索一下,力求真正做到高效。開始的時候學生上臺就是把自己做題的過程念一遍,雖然調動了課下的學習積極性,但課上的效率仍舊不高。為了不浪費課上的寶貴時間,我們試著引導學生講講思路,怎么去想到的,重點的步驟怎么去做的,難點如何突破等。我們正在努力提高課上的效率和展示的效果,也希望其他老師多給我們建議。
3、“團隊”精神還沒有深入人心,仍然有同學覺得展示是個人的事情,沒有當成一個集體的事情去努力做。這方面如果有班級管理者參與
可能會有所幫助,將小組展示情況與班級管理的積分掛上鉤等。另外從高一就開始抓的話效果能更好些。
最后,要注意防止形式化。模式不是死的,我們要走進模式,更要走出模式。
五、進入高三以后我們的調整
高三是整個高中最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應將學生考學作為最重要的任務,為了適應高三特點,我們也相應地作了一些調整。例如我們正在進行的一輪復習,主要知識的梳理,方法的歸納,重要例題的精講由老師完成,以保證查缺補漏。學案的課前預習、自我檢測和課后提升部分盡量由學生們自主解決。
平時的復習課可以這樣做:
在知識梳理環節后可以安排“熱身練習”,每組展示一道,共6道題。這6個題目有的來自學案上的自我檢測部分,有的是老師新加上的題目,既督促了課前做,又促進了課上的集中精力。在精講例題和方法后,安排“學以致用”環節,用幾道小題當堂檢驗課上所學。
習題課仍然可以按前面的模式,整堂課由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前多了解哪些是需要講的,合理分配任務。特別難的題目還可以由老師精講。
愛因斯坦說過:“人們解決世上所有的問題,是用大腦、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書本。”這一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論斷,啟發了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
教育過程不是照搬書本,也不是照搬自己或他人經驗的過程,沒有浸潤大腦、能力、智慧的“照搬”跟有效的學校教育和成功的教師人生永遠無緣。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希望我們教師都積極參與到教學科研中來,發現一個新的更豐富的自我,從而也能發現一個更廣闊的教學天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多做一份貢獻!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5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在網絡上看了三節視頻課,三位老師上課都各有特色,各具風格。她們從不同的課型角度給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無窮的藝術魅力。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她們的教學活動中讓我學到了很多。在此簡單地說說自己的一些收獲。
第一節課是健康課《這些食品要少吃》。這節課的內容很貼近幼兒的生活,這也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通過老師的情景引入,不但讓孩子們知道了哪些食品是對我們有益的、哪些食品多吃是有害的。還讓孩子們知道了這些食品不能多吃的原因。讓孩子們從心里得到認同,從而更進一步地控制自己,不去吃那些垃圾食品。這節課的環節安排得很緊湊。小熊一家的情景貫穿了整節課,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這節課給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師很注意細節。不但教具準備得很充分,而且一些無包裝的食品也都是用保鮮膜包好的,這讓我感到老師很細心。還有最后環節的設計,不但檢驗了孩子的學習效果,還讓孩子體驗到了與人分享的快樂,這讓我覺得真是教育無處不在。好的課程不但要教會孩子知識,也要注重孩子綜合智能的發展。
第二節課是一節的數學課《找朋友》。主要的教育目標是能夠認識球體和圓柱體,并能正確辨別和比較它們的異同。引入時老師帶來了許多玩具,讓小朋友任意地玩。然后通過層層地提問,讓孩子們逐步區分“可以能滾動和不可以滾動”的物品,“可以任意滾動和只可以一個方向滾動”的物品。從而讓孩子在游戲中了解到球體和圓柱體的一些基本特性。在此的基礎上向孩子們交待球體和圓柱體的概念,孩子們就容易接受了。接下來再通過分類、閱讀、在生活中尋找、看課件、添畫等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孩子對球體和圓柱體的認識。這節課看似老師的教授,實則是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自己發覺,總結的。這也正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玩中學,學中玩的教學理念。只是,我覺得數學課的老師說話應該要特別嚴謹,要多總結。競賽環節的規則也應該發動小朋友一起制定游戲規則。這些方面也是我上課時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節課是一節語言課《什么車》。教學目標是愿意學習仿編兒歌,喜歡問答兒歌的形式。這節課給我最深的印象是老師在課堂中音樂運用得很好。通過開汽車律動進入教室,隨音樂參觀車展,聽各種車的聲音,到最后隨音樂開著汽車離開,讓我們都感受到了課堂上輕松愉快的氛圍。兒歌學習上,通過聽聲音,猜猜什么車環節,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兒歌。并了解體會了問答兒歌的形式。在創編環節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述能力讓我很嘆服。在有個孩子說到救護車“嘩嘩嘩”時,王老師也能及時注意到孩子用詞的不同,及時地加以挖掘。總體說來,王老師給人感覺是很有親和力,聽她的課應該是很輕松愉快的吧!
泰戈爾說過“最遠的距離是到達你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理論水平和課堂教學能力。及時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把今天學到的知識運用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自己在原有的水平上更上一層樓。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6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我們課后反思的時候,總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我們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提升。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師自我適應、學習與發展的核心手段。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更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反思。
一、加強教學問題情境的反思
人的思維始于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關系,用產生于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對新知學習的熱情,拉近學生與新知的距離,為學生的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為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作好鋪墊。由此支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
創設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的問題情境,能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可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使學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問題情境要放在學生跳起來夠得著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跳起來主動“摘果”。
二、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學用結合的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就要求教師反思數學背景的現實性和“數學化”,必須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問題背景,讓學生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歸納出變化規律,并能用數學符號表示,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既要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又要靠近課本,使學生有興趣、有能力去嘗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要堅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這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和親近感。
教學中,要善于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科學地設計探究性問題,誘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從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加強學生對學數學的反思。要使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隱含著豐富多彩的數學知識,學的是有價值的數學,要求學生時刻關注生活,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理論聯系實際、多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并將所學數學知識具體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三、加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現代教學論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的確,思維往往從人的動作、參與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而動手實踐,則最易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新知、理解、掌握新知。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包括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知識去說明,用數學的方式去分析,用數學的思想去處理這四個方面的意識。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動手操作,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學生決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內容,讓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來歷,在操作過程中獲取解決問題的經驗。例如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四、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的反思,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能,展示全體學生的個性、創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創新的重要環節,是主體參與教學的基礎。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開放性問題的訓練,盡可能給學生創設適當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展開研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中設計的討論題,教師要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既能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活動質量。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反思,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后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不斷求學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7
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學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于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獲。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了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 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于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后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恒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里?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么,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一是離散化,缺少基于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現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匯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沖擊性”;三是范式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于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說”。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么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嘆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對象是學生,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于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于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后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愿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脫出來;只要我們愿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8
開學初,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最近我又在網上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頻,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欲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于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后,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悶了,教室布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后,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云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于神秘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并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松,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信息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于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后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愿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馬佳璇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么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 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后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愿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并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欲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9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小學數學是很簡單很輕松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信息,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后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游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么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信息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習基礎知識的小學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于”簡單,所以認為這對于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復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系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系。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后奮斗的目標。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0
“學本式”課堂的構建
——龔雄飛專家講座記錄
一、學校課改的三要素:課程、教學、評價。
1、課堂必須要實現兩大轉型(課堂轉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轉型,教育的轉型):
由教師傳授型課堂向學生學習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學習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學習一定要發生在學生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單相思”。
由知識掌握型課堂向學生發展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強調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培養,知識是死的東西,要將死的知識變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開始。 2、實行“學本式”課堂改革模式:
這種模式的理念是:“先學后導、互助展評”,強調“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
這種模式有著三大特征:自學、互學、展學。即要求“情境自學,合作互學,展示激學,提升領學”。因而,這種模式要落實“三大”行動:
①“學本式”課堂是基于“自學”的卓越行動。
自學是指“有明確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能引發行為反思的閱讀時間活動”。我的理解是,有明確的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有行為反思這三個方是對自學提出的要求,在這三個要求的指導下,我們的自學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學中的“放羊式”,漫無目的。同時,強調自學時定好目標,即強調目標導學,也就是要強調自學中的指導,而不是強調自學后的檢查。另外,為了更好的搞好自學,自學需要解決三大問題:自學時間,自學方式,自學工具。自學時間可以安排在課外,也可以安排在課內,這里我們提倡安排在課內,用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對于自學工具的研發,目前多用的是導學單或者叫導學案。導學單的設計多用問題化的方式,但是問題化不等于習題化,問題不等于習題,問的方式要多問為什么,少問是什么。問什么就是強調一個思考的過程,然而恰恰就是學習與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課堂的原動力。
②“學本式”課堂是基于“互學”的教育卓越行動。互學前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1、小組規模的設置最好在4至6人間。
2、座位設置,課桌擺放要有利于學生交流互動,有利于教師行走在學生中。
3、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4、小組內成員要進行分工。
5、精心設置合作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的“盲點”,要通過合作補充把“盲點”做亮;對于學生的“誤點”,要通過合作糾錯把“誤點”做對;對于學生的“弱點”,要通過合作總結把“弱點”做強。
6、教會學生怎樣交流。
③“學本式課堂”是基于“展學”的教育卓越行動
二、為什么要強調合作學習:
有利于矯正傳統個體化學習固步自封與心靈幽暗,倡導競爭中的合作,改變畸形的競爭文化有利于彌補教師群體化教學所帶來的輔導不足與指導不力,確定學生是最大教育資源的新觀念,形成“點對點”的幫扶機制和管理格局。
有利于彌補傳統講授型課堂所帶來的重點不明、難點不清。確定“以學定教”的新思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合作學習要避免: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問題,交流對象的精英化問題以及展示學習不可持續的問題。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1
關于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一講授教學指教師將現成的知識、經驗及其形成過程直接呈示給學生,并作必要的描繪、舉例、闡釋、說明、論證等,學生主要通過聆聽、觀察與思考進行接受式的學習。它具有主導性與直接性的特征。主導性是指整個教學交往過程以教師活動為主,由教師直接控制,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科書及自己課前編制的教案,發起教學活動,學生則聆聽教師的講授,觀看教師的板書、演示,基本上處于被支配的地位。直接性指教師直接提供結論,并給予必要的解釋、說明、論證,學生主要是接受式的學習。講授過程中可能還伴隨著教師的提問,但這種提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回憶相關事實,為進一步的講解作鋪墊;或者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聽課,有沒有聽懂教師的授課內容。
講授教學有描述式、解釋式、論證式、問答式等不同方式、方法。
描述式講授多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兼有敘事和抒情,強調被描述對象的形似與神似,它經常應用于人文學科的教學。
解釋式講授是就教學內容進行知識要點轉述、意義交流、符號轉譯、程序說明、結構提示等,一般過程為:介紹知識點──予以客觀說明(提示、詮釋、確認)──歸納小結。它要求突出被解釋對象的重點、難點。
論證式講授是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等進行定義界說、舉例分析、原理推導、觀點歸納等,是講授教學的高級類型。它強調原理的推導、證據的組織、相關知識的比較分析以及具體事實材料的抽象、概括等。
問答式講授主要表現為教師問、學生答,形式上為對話教學,實質上卻是以講授為主的教學,它也可以看做從講授教學到對話教學的中間過渡形態。對此我們將在“對話教學”專題中作具體介紹。
從交流媒介看,講授教學主要運用口頭言語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配合運用體態語言、板書、直觀演示以及視聽媒體、聲像呈示技術等。這里所討論的現代教學技術僅限于將部分講授內容提綱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光盤等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呈示展現,只是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至于利用信息技術,開辟虛擬課堂,進行網上互動交流,這已超出了講授教學的范疇,甚至也超出了課堂教學研究的范疇。對于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應夸大,虛擬環境下的人一機互動,無論如何也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課堂教學無論是空間布局、時間設定,還是組織形式,都凸現出教師的主導地位,為講授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深入淺出的講授,使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淺顯易懂;同時,它要借助于語言媒介將知識信息直接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接受性的學習,避免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講授教學,因為在傳遞知識信息方面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與高效的優點,所以經久不衰。與此相適應,言語講授乃是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功。差不多所有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言語講授,只不過在不同的課堂教學中,講授的時間不盡相同。中學生數學自學輔導實驗中,教師每節課啟發與小結的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而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平均講授時間約占整個課堂教學時間的2/3。
講授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其目的、功能應有所不同:起始階段為引發鋪墊性的講授,可以提供給學生廣闊的知識背景,打開學生的思路;新授階段為剖析釋疑性的講授,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結束階段,為總結強化性的講授,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貯存在大腦里,達到記憶鞏固的目的。
很明顯,一味的言語講授,不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主體性的缺失,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講授教學的過分濫用。科學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的講授常常是抽象枯燥的。如果教師對此未作適當的組織,極易與兒童已有的認知結構、知識準備相脫節,成為“滿堂灌”,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機械學習。講授教學在提高課堂效率中的作用也不宜夸大。長時間的言語講授易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倦、聽覺疲勞。講授者的種種性格、能力缺失又會加劇這種疲勞,使信息接受率、保持率不盡如人意。根據美國人約瑟·特雷納曼的研究測試,講解15分鐘,學生記住講解內容的41%;講解30分鐘,學生能記住講解的前15分鐘內容的23%,而講解40分鐘,學生則只能記住前15分鐘的20%。也就是說,一個單位的講解所持續的時間越長,講解的保持率就越低,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后的講解往往沒有什么接受率可保證。如何可以發揮講授教學的優勢,克服上述講授的弊端呢?這就需要教師學會運用講授教學的策略。
關于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二作為一線教師,就得刻苦專研教育教學,才能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學習了《有效教育教學理論》。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課堂質量,解決負擔輕質量低、負擔重質量低、負擔重質量高的問題,通過教師水平達到負擔輕質量高的教育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
有效教學,通俗地說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獲、提高和進步。具體表現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厭學到樂學。
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樂學且有收獲呢?以下幾點體會作拋磚引玉之用:
一、教師要“活用”材教。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有課程意識和教材意識,撰寫時要有目標意識和年段意識,上課時要有生本意識和訓練意識。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師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還會怕學生不樂學嗎?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眾所周知,教學是“教”與“學”雙方面的活動,要進行有效的教學,在思考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是否能夠接受、掌握、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有足夠的了解的基礎上,采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慮到課堂上學生可能的發言,可能遇到的困難,對課堂有足夠的預測。有備而來,有備無患,這樣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為了實現教學預設而越俎代皰。
三、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積極的態度傳達給學生,進而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時又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
關于講授教學的基本程序心得體會三通過參加基本功訓練,收獲頗多。從中體會到一些教師自身的魅力和獨特的思維,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魅力和風格。就這次活動,下面我談幾點體會:
一、確實提高我們教師的自身素質,勤練、多練、堅持練“三字一畫”。只有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總而言之,教師的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強,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才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二、從課堂組織來看,教師應該加強對新的教學理論的學習,并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課堂上用心教,用心與學生交流,真正的把握好教學目標,吃透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用文本去教,然而又不局限于文本,而是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下去。教師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活”用數學,用“活”數學。
三、老師們教學內容的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教學片段和說課的展示,可以看出老師們真的是用心去做了,而不是去應付。老師們在這次活動中也進一步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另外,校領導對此次練功活動做了點評,講授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讓我學習到很多實用的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比如:教師該怎樣更新教學觀念。(教師要立足點點高一些,不要局限在上好每一節課,而是要立足于你想把學生培養成怎樣的學生。)課堂教學重在課堂常規,與教學目標的有效完成。
教師基本功有一階段了,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各種基本功融會貫通地運用到教學中,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我們的追求不會停止,學習更不會停止。新的課程改革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今后我會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動腦筋,多實踐,多反思,大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實踐。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2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我覺得新的課程改革,為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動力。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只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學行為,而新的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方式。歷史教師的觀念、角色、教學行為、教學策略等都要發生轉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的傳遞者,歷史教學也不再是過去那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簡單相加,它開始向師生互教互學、共同發展的新型格局邁進。只有形成這種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消除畏懼、釋放個性、發展潛能,真正做到“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同時營造出一個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此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整堂課的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對于一個歷史教師而言,有效的協調人際關系與溝通表達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化,創新思維在歷史教學中也開始嶄露頭角。
歷史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是要激活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這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教師的提問;二是學生的發問。教師的提問,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同時理清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精心設計,環環相扣,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聯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進而發現歷史的本質,明白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上師生共同探討、不斷深化對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本質的認識,通過環環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結論。這樣,學生從中得到的是思維的啟迪,視野的開闊。其次,鼓勵、引導、啟發學生發問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手段。回答問題是一種能力的表現,那么善于提出問題更是一種創新意識的體現。因為發問是一個人探索未知領域的外在表現,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教學中,應非常注重激勵學生突破傳統思維定勢,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如果一般人對某問題沒有任何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創新;反之,興趣越大,問題越多,創新能力就越能發揮出來。因而,歷史教學能否得到學生的認可,歸結到最后還是在于一個“興趣”問題。
其實,歷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興亡的戲劇性,又飽含各種人生哲理。暫且不說古老的用具、服裝、藝術、風俗會給我們一種好奇,不同個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個時空下,由無數復雜的情感、利益衍生出來的歷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戲劇嗎?它跌宕起伏,富有情節又耐人尋味,也包含許多發人深省的懸念。如此生動具體的歷史,為何在教學過程中卻找尋不到學習的樂趣呢?最終找到了問題的所在:教材的“繁、難、多、舊”,而新教材對準上述四種病癥,改變了這種格局,化“繁、難、多、舊”為“簡、易、少、新”為新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學增添盎然生機,尋回本應該屬于歷史課的獨特魅力。
事實上,通過本學期的教學,感觸頗多,其中最大的體會是:教師講得少了,學生活動得多了;師生單向交流少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多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從過去的從屬地位一躍而成為主體地位。新教材中設置了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意在以靈活多樣的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創造能力,為師生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當然,作為一個新教師,在這次大比武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正逢新教材的初步試點階段,問題就顯得更多些,希望今后能有機會多吸取些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教學過程,使之更加符合新的歷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新教材的要求,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現象的發生。
因此,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1、自主學習是學生的學習行為,但這種學習是在師生雙方統一的教學活動中的學習,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生的。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意味著教師的教學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學習理解為拋開教師的作用、完全由學生自己學習的形式。自主學習既涉及學習內容,也涉及學習方法。
2、合作探究的時候,教師游走的范圍應當遍及教室的每個角落,不要遺漏任何一組學生;教師不要在小組中逗留太長時間。教師在教室里走動時不宜太快或太頻繁,以免讓學生眼花繚亂;
3、需要掌握的原則:鼓勵——但不能庸俗化(適度);自主——但不能不幫助(引導);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實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偽矯情(自然);創新——但不能浮躁化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3
20xx年12月10日我校四位數學教師參加了勐戛片區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診斷活動,觀摩了三位老師的三節新課改的數學課,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熊蓮芬老師上的第三節課,她讓學生自己做主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學內容,老師引導學生很到位,老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們作為山區小學,從原來的教學模式轉化成新課改的路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一段路是坎坷和艱辛的。要改變首先教師要敢于改變學習觀念,其次教師要敢于嘗試,大膽的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最后教師的方法要敢于創新。通過觀摩和學習認識到課堂教學觀察與診斷的一些知識,現在分享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了課堂觀察與診斷在個人教學中的作用。
1、課堂觀察是教師獲取、發展實踐性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助于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每個教師都有專業專科的知識,應該應用于平時教學實踐中,同時又從實踐中獲取教學的提升。
2、課堂觀察可以增進專業反省意識,擴大反省的范圍與對象,提高教師對專業的領悟與反省能力。學生學不好的原因要綜合分析,而首先教師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省。
3、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課堂觀察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推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開展課堂觀察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與提升。
二、進一步學會了如何進行課堂觀察與診斷,即明確了課堂觀察的基本要求與基本形式。
1、課堂觀察的四點基本要求:有明確的觀察目的;有適當的觀察內容;有科學的觀察方法;有清晰的觀察分析和結論。
2、課堂觀察的五種基本形式:課堂活動全息觀察;關鍵問題聚焦觀察;依據價值評判標準的課堂觀察;現場情境描述性觀察;典型個體追蹤觀察。
三、進一步明確了課堂觀察與診斷的程序與內容。
通過本課的視頻與案例舉例,我也學會了如何針對數學教學的不同課型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與診斷布置。如觀察的內容可以從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規范與習慣、反思與評價、能力與發展及三維目標的達成度等方面來設計。
四、進一步明確了課堂觀察與診斷在平時教學教研中的應用。
平時的教研活動主要包括說課,聽課,評課。很多人教師在評課這一環節總感覺不知說什么好,也就是優缺點看不到,從而使的評課無實際意義。而通過本課的學習也讓明確了在聽課時進行課堂觀察與診斷,實際上可做為評課的一個重要內容,從而讓教研達到真正的目的。
五、進一步明確了備好課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教學中,備課能注重教學重難點的突出,教學方法及教具的應用,學生的接受能力等。通過本課學習我時一步明確了備好課的重要性: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好學生,其中課堂觀察與診斷是一個重要分析依據。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4
通過本次活動學習,凝聽了史老師的《如何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精彩演講,讓我受益匪淺。
史老師從多個方面闡述了教學活動有效性,讓我更容易接受理解,例如:從何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設計思路、教學方法的選用等多方面進行了論述。并用一個個詳實、鮮活的教學活動案例,讓我明白了思考教學價值的重要性。
為了體現教材的最大價值化,我們主要重點思考的是該教學內容適合什么年齡班,該內容對幼兒已有經驗最價值點的是什么,只有找準了價值點,掌控好了活動的重、難點和側重點,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幼兒的經驗。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斟酌關注點小一些、面細一些,以此選擇相一致的內容,設計一致的活動情勢。切忌泛泛而談,這樣就會使活動很空洞、枯燥,沒有深度,幼兒也會覺得知識無趣且知識跨度太大,幼兒往往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在分析教材方面,重點凸顯活動內容價值,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發展水平,斟酌當前幼兒的關注點、愛好點,使活動成為一個積累經驗的進程。從情形遷移到日常生活,教學活動環節的奇妙設計,將教育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連接起來,以增進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情況。另外還要重視學習方式技巧的設計、讓教學活動中使用相適合的方法、手段。
教育活動觀念和活動方法既要貼近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通過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如情境教學、教學方法、手段、情勢、步驟等,體現教學活動的價值并使價值最大化。其中針對教學活動中的情形,我們作為教師要先學會善于利用周邊環境和現場活動的環境教學,使教學情境生活化,所以,多媒體的使用,不管是音樂還是圖片、動畫,無疑可以從多方面來渲染情境,推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史老師的整個培訓講座都能很好的結合教學實例來邊講邊評,使我清楚的了解了到教育目的終究回顧到現在生活,以豐富的生活經驗提升幼兒的原來經驗。所以在今后自己的教育活動中,我也會從解讀教材,凸顯幼兒喜歡的內容,思考價值取向來一步步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努力爭取做到有教無痕,讓幼兒能夠在輕松、快樂的氛圍里,快快樂樂的學習。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5
仔細閱讀了《小學課堂管理》(美)卡羅爾·西蒙·溫斯坦等著,這本書, 不時能感覺到外來文化的真實和鮮活,讀這本書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授課堂管理技巧,確實是一本值得老師共享的精神財富。
作為教師,其實就是一位管理者,課堂上,我們不僅要準備那節課要教授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管理方法使我們的學生進入學習的佳境,使學生的學習有目標,有層次,有方法,有效果;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使我們的學生為文化所吸引,使學生對文化有興趣,有取舍,有責任,有想法,有創造。知識的教授誰都會,關鍵是怎么樣教,在怎樣的氛圍內教,教知識的目的有沒有達到。
課堂管理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師最關注的領域之一,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想要成為一個良好的管理者,教師除了認真教學外,還應做好課堂管理的.設計。在課堂上,教師必須處理的大多數不良行為問題都是一些小亂子,如做小動作、交頭接耳、注意力不集中、擅自起立等。這些事并非真正嚴重,但為了保證學習的正常進行,這些行為必須被消除。教師在考慮對策的時候,應先想一想自己的意圖,并不是為了保證紀律而處理違紀,而是為了給學生一個溫暖、快樂、支持和接納性的課堂環境。因此,在處理日常的課堂行為的問題時,最為重要的,是要以減少教師的干預為原則,就是要求教師能夠用最少的干預來糾正學生的行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表揚是強有力的刺激,小學生更不例外。教師要想減少學生的不良行為,不妨表揚他們的良好行為。比如有的學生常擅自離開座位或常做小動作,教師就要在他們坐在座位上認真學習聽講的時候表揚他們,使他們意識到在這種情形下是可以受到表揚的,于是他們就開始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長時間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久而久之,可以使學生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狀態,也更容易改正不良行為。
不管采取何種方式來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我覺得師生始終要共同銘記的是:尊重。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并看到,教師的任何行為都是建立在對全班學生尊重的基礎之上的,學生的任何行為,也都應時刻體現著對自己對其他同學和對老師的尊重。沒有相互之間的尊重,是無法建立一個健康生態的課堂的。
不同年級運用的課堂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書中通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種參考方法。我也會慢慢地去參考與分析,讓自己的“小學課堂管理”變得更加成熟。但是在課堂教學管理中, 我覺得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還是要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 讓他們完全投入到課堂中。老師要善于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學生求知的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而又愉悅的進行學習。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6
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學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于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獲。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了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 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于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后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恒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里?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么,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一是離散化,缺少基于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現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匯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沖擊性”;三是范式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于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說”。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么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嘆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對象是學生,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于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于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后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愿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脫出來;只要我們愿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7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從接觸到實踐,走過了一年多的時間,在摸索探討的路上讓我感受到了全新課堂教學模式的效果和魅力。
一、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于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學生不認路,感受不到路上的美麗風光,體會不到途中的異樣樂趣。而高效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后;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培養。
1、預習課中,我要學習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識點,每個人都心中有數。學生們積極的根據《導學案》,找出不會的知識點,遇到的問題先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的找小組長,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再寫在黑板上,全體想辦法或老師來解決。
2、展示中,每個學生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講解時過渡自然,表達清晰,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通過愉悅的課堂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
二、課堂因平等而活躍,學生因欣賞而努力
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能用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在實踐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倒出了教育教學的真諦。教師不岐視每一個差生,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后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讓每一名學生有存在感,教師在課堂中要善于傾聽,讓學生在傾聽中得到認可,學生的參與度成為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讓每一個學生體現到自己的價值,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學生的進長也就指日可待。
三、課堂因開放而精彩,學生因參與而進步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眾多高效課堂的教學之長,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逐步自己的課堂特色。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1、根據《導學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在學生預習的同時,給他們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自行建夠起初步的知識結構。
2、開放課堂,自主學習。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手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展開小組學習、獨學、對學、群學;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讓課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動,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
3、教學面向全體。以往教學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為小老師,形成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好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差生,形成生生互動的濃厚學習氛圍。
4、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5、重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的教學過程能使我們的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堂因評價而互助,學生因捆綁而齊飛
教師要合理、科學用好學生多元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各種積極因素,促進高效課堂持續發展。
1、口頭評價不吝嗇,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
2、自評互評要準確,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
3、星級評價要權衡,勞動之星、衛生之星、紀律之星、發言之星、質疑之星、合作之星、體育之星、文藝之星,在評星的過程中,盡可能的給更多孩子受表揚的機會;在評進步小組、合作小組、[為您編輯]優秀小組的時候,讓學生感受到軍功章上有自己的汗水和貢獻,讓更多的孩子愿意為了進步而互相幫助、互相競爭;但在評選班級之星、班級旗艦、班級舵手時要民主,讓學生通過民主方式推選出他們心目的模仿和偶像,讓榜樣的作用影響整個班級。科學的應用捆綁評價機制,可以讓學生在互助中進步和齊飛。
高效課堂的實踐啟示我,運用藝術組織,關注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合理做好評價,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8
12月14日,高二年級一行5人在吳成主任的帶領下,赴鹽城市第一中學參加主體性課堂教學改革觀摩研討活動。聆聽了阮獻軍、唐秀蘭等優秀老師的基礎年級課改觀摩課、高三年級一輪復習課及各位老師的精彩點評,受益匪淺。
鹽城市一中正進行課堂改革,他們的宗旨是“問題引領—發展學生思維;自主展示—激發課堂活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上課前我發現有的班級里學生還是面對面坐著的,課堂上教師也的確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上課前首先展示學生的.預習成果,然后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復習,因為學生在課前的準備工作很充分,因而課堂進度很快,我發現他們一節課的容量是我們的2~3倍,從檢測效果來看,也是很好的。
課后和同去的其他學科老師交流后,發現不僅是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也都是如此,老師在課堂上幾乎沒講什么內容,沒有幫學生梳理知識點,直接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帶著問題復習,然后再展示總結。
現在是小高考的復習階段,到底以什么樣的形式、進度來推進復習進程、提高復習效果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學生在高一的時候重視程度不夠,因而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好。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的復習課上得很慢,幾乎和新授課差不多。而且課堂上還是以老師講授為主,把每一個考點細細梳理之后讓學生記憶然后習題鞏固。但是觀摩了他們的課后,我才知道為什么我的課堂上總會少了那么點“生氣”:學生只有在自己去尋求答案的過程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而我們是不是剝奪了他們的這份權利?
聽了兩位教師的課,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配合,探討問題,課堂效率很高。
評課的時候聽市一中的老師講,他們很重視集體備課,共同確定每一個考點的講解方法,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實際,分層合理得當。充分發揮了集體的力量,提高了老師的課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市一中的學生給我的感覺很陽光,看到陌生的老師會很有禮貌的問好,我想他們肯定也有學習的壓力,但是在他們的臉上沒有看到疲憊,真心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和他們一樣,放下包袱,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努力去為他們創設有生命的課堂,讓他們有興趣學、愿意學,并且能自主地進行嘗試。師生共同努力,阜中的教育事業定會越來越好!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9
摘要:初中英語的教學者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肩負起相應責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從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特點切入,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對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學科的教學無論是在教學目標上,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推廣后,初中的英語教學就仿佛是被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變得更加富有挑戰性、機遇性、困惑性。那么作為初中英語的教學者如何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肩負起相應責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些都是新環境下初中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因此,筆者帶著這些問題,以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新教材的特點為切入點,并結合了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特點。
1.教材的優點。
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新的教材總體來說內容貼切、時代性強、表現方式更加形象、直觀,具備了很強的實用性。具體來說它主要有以下四個明顯的優點:首先彌補了以往初中英語教材中一味強調語法教學的不足,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口語教學上來,并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了著重培養;其次,新教材鼓勵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強調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再次,新教材在內容上富含的.信息量大、覆蓋的面廣,能夠緊扣時代的步伐、更加貼近生活,因而能夠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新教材全面強調了任務型的教學原則,目的性較強,能夠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加強交流、合作、思考,獲得提高。
2.教材的缺點。
盡管牛津初中英語教材擁有很多以往教材不具備的優點,但是它也有幾點不足,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是教材中的詞匯量過大、分配不科學,容易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降低學習趣味;其次是在內容上話題的設置不合理,盡管新教材所涉及的面比較廣,但是其側重點主要還是自然、科普、文學等,對其他諸如天氣、藝術、語言等話題涉及的非常少;最后,新教材在語法編排上比較混亂,沒有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這就給學生一種知識點松散、難于掌握的感覺,降低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針對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教學方法。
針對牛津初中英語這套教材的特點,并根據新課程對初中英語教學確立的目標。筆者認為要達到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目標,教學者主要是要做好三點:首先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便提高實際教學過程的導向性;其次是采用豐富多變的教學模式,達到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目的;最后還要注意以學生為本,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進度,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
綜上所述,在新的課程標準下,為了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和了解教材的特點上更新教學理念,并圍繞學生這個主體,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對于初中英語學習的濃烈興趣和激情。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30
暑期當中我抽了一點時間看了由周日南主編的《小學數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眾所周知,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注重傳授知識,學生只要會用所學知識解答習題就算是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明顯地表現為只重視傳授數學知識,忽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而在數學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應該如何深入研究課堂教學,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小學數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一書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本書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它借助于課堂教學現場,分析每一節課的教學過程特點,評價得失,實踐反思,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對象是教學實踐,研究的目標是形成一個個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學案例。教學案例其實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是對課堂情景的真實的`客觀描述,并以小見大、由點及面,幫助樹立一種觀念,理解一個概念,學到一種方法。教學案例一般具有真實性、有效性、問題性、典型性、時代性、具體性等特征。通過對《小學數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教學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一個高明的醫生必定積累有不少的病例及醫療方案,一個好的律師也必定收有一定數量的典型案例。同樣,一個優秀的教師也是在積累大量有價值的教學案例中“優秀”起來的。課堂教學案例使教師經常處于一種反思狀態,總結經驗,找出問題,明確方向,有利于培養教師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領悟能力。課堂教學案例研究可以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行為的合理性,探索教學改革的途徑,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學案例研究專家舒爾曼教授說過:“教師所寫的、其他教師可能會面臨的現世界問題的案例是對實踐反思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它們有助于教師從他人的現實故事中學會預測和解決問題。”
2、教學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師把先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行為。應該說,通過這幾年的教學改革,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很快,很多教師接受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但這并不能說明已經真正掌握,很多教師實際的課堂教學行為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當前教學研究很迫切的是要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師的教學行為中去,撰寫教學案例就是做這個研究工作,課堂教學案例研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反思,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案例研究過程中,通過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觀察、分析、診斷,進行多角度解讀和共同研究,將具體的教學行為與理論實際聯系起來思考,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提升教師教育實踐的合理性。
總之,通過學習,我感觸到了《小學數學課程實施與案例分析》這本書對我幫助很大,無論是教學理論還是教學實踐都讓我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另外在不斷分析別人的案例時再反思自己的教學,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改進的方向。
最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31
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課堂教學診斷應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地,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經由觀察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
課堂教學診斷應包括:
(1)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當觀察者進入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學生行為上的`改變。如以學生學習的互動為觀察視角,觀察學生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怎樣的幫助,通過觀察實錄還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提供分析報告與改進建議,進而影響上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后續學習行為,使其發生新的變化。比如在學習《雨巷》時,由于意象意義具有多樣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必須給予引導和啟發,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過不同意象來表達思想情感,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準備。這就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是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關鍵。觀察課堂中的其他行為或事件,如教師教學、課堂文化等,通過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或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參與課堂觀察始終指向學生學習的改善,這也是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最大的功能區別。
(2)促進教師間形成學習共同體,營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課堂觀察與診斷的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從觀察與診斷的主體來看,必不可少的要有被觀察者和觀察者的共同參與,課堂觀察診斷任務的驅動使聽課教師不再僅僅充當旁觀者的角色,而使全程參與研究活動,有對課堂教學充分的積極的思考,因此,同伴互助與自我反思、專業引領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符合校本研修的基本規律。因此在課堂觀察與診斷中有利于強化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