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28篇)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隨著社會的.進步,電子時代的迅速發展,渴望求知的人是越來越多,然而網絡教育給了我們一個大好時機——再次重返校園。尤其對于在職人員來說,網絡教育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人生起點。迎來了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地區、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識,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人生價值。
說起網絡教育,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它給我的感覺是新穎、好奇。或許就是這種好奇心,像一個強大的磁場,使我對網絡學習產生很大的樂趣。剛開始接觸網絡學習,我也是有點陌生,不太習慣。跟大家感覺是一樣的,在接觸新事物的同時,必然都有一個適應過程嗎?只要習慣了,慢慢地就會找到學習的家竅門和網絡學習的規律。參加網絡學習,絕不是為了一時的興趣,更不是為了時髦、裝門面。而是想通過知識的積淀,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輔設一條使自己成為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生之路。我深知這條路上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更不會總是坦途。在“求知”的道路上,我還必須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會伴我勇敢地走下去,必會到達光輝的彼岸。
我也曾說過,既然選擇了校網絡教育,就要把握機遇,克服種種困難,戰勝自我就是順利!珍惜現在,珍惜所有。最后把自己特喜歡的人生語錄送給網絡學習的全體同事!
人生:因有朋友而酣暢,因有事業而從容;因有成就而自豪;因有家庭而溫馨;因有愛人而強大;因有希望而奮發;因有健康而快樂!祝大家都能夠擁有
利用校園網絡的技術,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發揮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傳統的教師和學生地位觀點。在此過程當中,教師的角色應有從以他人的指導為主體到以自己的實踐活動為主體的轉變。在學校園網絡建設過程當中,教師參加培訓是必要的,但是能否做到學以致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即自己的投入和實踐。哲學的觀點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就是這個道理。人家的經驗畢竟是人家的,我們可以借鑒,但是否行得通,還需要自己去實踐。只要我們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多實踐,多探索,多研究,不怕困難,不怕困難,就能到達自己期望的目標。
總之,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再從知之較多到知之較精的過程。教師對校園網絡建設的認識,也是這樣。只要自己能盡快地實現以上幾個方面角色的轉變,并能正確,合理,高效的利用校園網絡,那么他不僅可以培養自我獲取知識與更新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與網絡的強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從而確保有較高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以便與“知識爆炸”和知識迅速更新換代的發展趨勢相適應。相信,"“以人為本”的作用便能在學校園網絡建設中發揮出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資源的潛能。以上便是本人對校園網絡建設過程當中教師角色轉變的認識和理解。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課堂教學診斷應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地,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并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是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教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經由觀察他人課堂或接受同伴的診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形成新的認識回饋,發展個人的教學實踐智慧。
課堂教學診斷應包括:
(1)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切實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當觀察者進入課堂觀察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是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學生行為上的`改變。如以學生學習的互動為觀察視角,觀察學生有哪些互動行為、學生的互動能為目標達成提供怎樣的幫助,通過觀察實錄還原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提供分析報告與改進建議,進而影響上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后續學習行為,使其發生新的變化。比如在學習《雨巷》時,由于意象意義具有多樣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必須給予引導和啟發,主要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通過不同意象來表達思想情感,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準備。這就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地學習,這是取得理想教學效果的關鍵。觀察課堂中的其他行為或事件,如教師教學、課堂文化等,通過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或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教師參與課堂觀察始終指向學生學習的改善,這也是課堂觀察與傳統聽評課最大的功能區別。
(2)促進教師間形成學習共同體,營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課堂觀察與診斷的過程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從觀察與診斷的主體來看,必不可少的要有被觀察者和觀察者的共同參與,課堂觀察診斷任務的驅動使聽課教師不再僅僅充當旁觀者的角色,而使全程參與研究活動,有對課堂教學充分的積極的思考,因此,同伴互助與自我反思、專業引領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符合校本研修的基本規律。因此在課堂觀察與診斷中有利于強化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3月份,我參加了市教師培訓學校組織的微課制作培訓。這次的培訓通過看課件,我受益匪淺。各位指導老師的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我們焦渴的心田,讓我飽嘗精神大餐。下面談談微課制作幾點學習體會: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首先是選題,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節,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后的習題講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我選的是《倉央嘉措情詩·見與不見》的賞析,確定了主題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著是撰寫教案,雖然是微課,教案中的環節也要詳細,條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課題、學科、適應年級、學生的認知起點、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齊全的,在教學流程設計時參考教學用書,不能“拿來主義”,要有自己的見解,有思想、有價值、有創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個ppt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展現出新時代教師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農村學生的見聞較少,語文課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是要讓學生見多識廣,有所見識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寫作時眼界也寬廣。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一個環節是錄制整合材料,錄制可以用“錄象專家”,轉化格式處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廠”,最后就是上傳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過頭來欣賞同事們上傳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課作品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是要注意的:
1.錄制時調整計算機分辯率為1024_768,顏色位數為16位。ppt盡量做到簡潔、美觀大方。
2.時間須嚴格控制在五分鐘左右。
3.內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煉,在五分鐘內講解透徹,不泛泛而談,若內容較多,建議制作系列微課。
4.在編寫微課內容時,基于教學設計思想,完全一對一地“啟惑”“解惑”。
5.微課在內容、文字、圖片、語言等上須正確準確無誤。
6.微課講解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不出現“你們”“大家”“同學們”等大眾受眾式用語。
7.若在講解中使用課件,課件有視覺美感(建議ppt盡量采用單色,突出簡示潔之美)。
8.視頻畫質清晰。
9.建議能看到教師頭像。“PPT+視頻”的錄制模式下,頭像不遮擋教學內容。
10.要有片頭片尾,顯示標題、作者、單位等信息。
11.視頻格式為:Flv、Mp4,視頻尺寸為:640_480或320_240。音頻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Vorbis(oggandoga)。
總之,微課是新時代的產物,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有必要去學會正確使用它,并創造性的運用到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去。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
如何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一、首先,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
課堂上,我們用文本教什么?王一嫻老師一直在強調一句話:“理解不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和最重要的目標”。我們不要一味地強調理解閱讀,如果是一味地強調理解閱讀的話,往往會把課文分析講解得支離破碎。語文教學的目標是什么?王一嫻老師概括得非常凝練,那就是寫好字、讀好書、寫好文。崔巒老師這樣說:“我們要由教課文變成用課文學語言、用語言。這就要由分析課文內容的教學,轉向以策略為導向的教學,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運用語言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具體到每篇課文,目標要進一步細化。文體不同,內容不同,那么目標也不同。例如: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把握詩意,想象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如果用詩歌的方式來讀小說,用小說的方式來分析說明文……這一類文體目標解讀的錯位,往往使目標定位不切要領,最終事半功倍、難有收獲。不同的文體教給學生的閱讀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說明事理的文章,教會學生對作者的論述作出判斷;說明事物的文章不僅要把握說明事物的特點,更要領會文章是如何準確生動明白具體地表達清楚的。
二、其次,要整合教學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總會有這樣的感覺:覺得這兒沒講,那兒沒講,處處不放心。還有的課顯得很忙,教學容量很大,課堂的空間很滿。其實主要問題是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整合。每一節課都應該使學生有切實的收獲,這需要在文本細化過程中作出合理選擇,需要根據教材價值與學習對象的具體情況加以提煉整合。
我們看一個經典的例子,于永正老師教學《燕子》一課,教師讓學生自己讀書,讀讀覺得美的句子。其中一學生讀到第三自然段“那小圓暈就一圈圈地蕩漾開去。”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生:就是小圓圈。課文中是燕子遇水時蕩起的一圈圈波紋。(師隨手板畫)
師:但是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什么意思?想過嗎?
生:(查字典)“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
師:你們見過日暈或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波浪就像月暈、日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生齊說)也是美的!好,咱們再讀讀這一句,領略一下其中的美。
于永正老師并不是孤立地認讀、講解“小圓暈”這個詞語,而是把它有機地結合到文本的閱讀中去教學。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步驟,識字教學和精讀感悟結合了起來:學生既理解了“圓暈”的意思,體會了詞語的表達效果;又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不露痕跡地讓學生感受了語言文字的魅力;還培植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
三、要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
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容要下功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
例如教學《桂花雨》一課時,老師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問:課前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了,這些詞語都會讀嗎?指名領讀后,教師分三個步驟有重點的進行教學。
1、正音:笨笨拙拙zhuo、濕漉漉lu、撮cuo一點桂花、和huo在茶葉中。
2、板書生字“尤”的部首。
3、區別“揀”與“撿”
教師說:在這篇課文中有一個字特別容易寫錯,板書:“揀”,揀有挑選的意思;它特別容易和另一個提手旁的“撿”混淆,板書“撿”,這個撿的意思是拾取。
剛才的課例中,我們看到,借助文本教學生字新詞,這一點是無法淡化的,因為這就是基礎知識。當然生字新詞中還有不同層次,簡單的、容易的、學生已經理解的可以少花一點時間,常用的、易寫錯的、易讀錯的、難理解的,教學中自然應該舍得花時間重點把握。同樣是學習生字新詞,我們教師應該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應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提高。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藝術地運用正強化技能能起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作用。從而更好地落實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關鍵詞課堂教學強化技能運用。
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我校由于學生的基礎狀況、學習目的等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營造出積極課堂學習氣氛,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努力追求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了解學生的需求,教師要設身處地的去體會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學業水平,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機、態度和期望。2.建立融洽、健康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思想共鳴、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理性的教師權威,不僅有助于教師傳播知識,而且滿足了學生對教師、對課堂的心理期望。3.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優化。“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節課的導入都應當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是一種手段又是一種藝術。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在督導聽查課中發現,有的老師對知識的理解淡薄,沒有備課而上臺講的痕跡明顯,缺乏對學生智慧的挑戰,缺乏對教學的理解和探索。天天面對教材,卻不能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天天面對學生,卻不能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興趣、學有所得,學出意義,關鍵是教師要做到有效備課,有效教學。
我們教師可運用強化的方式創設激勵學生學習的課堂環境。本文從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強化技能的一般流程、應用的主要形式、功能和注意方面等角度闡述強化技能是數學教師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教學技能。它能起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行為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11月14日,我們來到了_五中聽翻轉課堂的講座。剛剛聽到”翻轉課堂“這個名詞時,還有些許困惑。自己就問自己:什么是翻轉課堂,翻轉的對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有什么樣的教學效果等等。心中真是充滿了疑問。下午2點我們到達了_五中,準備好認認真真的聽一聽此次講座。
在講座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發給了大家每人一張調查問卷。講座開始了,本次講座的專家是_市第_X中學的鄭_老師。我覺得她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很值得每位老師思考,第一,學生按以往的授課方法學習之后,知識內化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第二,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兩不誤。第三,老師通過什么途徑或是方法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識點。這三個問題,的確值得每位老師去思考。在今天的講座上,鄭濤老師引入了她所運用的翻轉課堂。
聽完講座后明白了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把學生內化知識這一階段放在了課堂,將學習理論知識這一環節放在了課后。那么是如何實現的呢?首先,教師通過網絡和電子設備將自己的講課視頻上傳上去,其次,學生可以通過一些電子設備查看老師的視頻。鄭_老師還講到如何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她是這樣做的,把練習題上傳上去,學生在上面可以做題,做題之后可以寫一些評論。比如:這道題有點難,這道題真有趣等等。鄭_老師提到可以通過學生們的評論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最近的狀態和學生頭腦里的想法。對于我來說,還是有些許困惑,可能是因為沒有運用過這種教學模式。但通過此次講座,對翻轉課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說的不錯。自己聽完了這次講座,但沒實際采取這種教學模式,所以還有些許不清楚。鄭_老師自己已經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兩年了,提到教學效果不錯。鄭_老師是一名生物老師,以生物課堂為例做了本次講座。但學科之間有相同之處,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學應該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教無定法,通過本次講座豐富了教學模式,了解了比較新穎的授課方法。我覺得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可以采用這種模式。其次,這種模式需要一些物質基礎。比如:手機,平板計算機等設備。想到這些設備大家都會有疑問,如果上課帶這些設備,學生會不會晚一些游戲呢?鄭_老師提到,當學生養成了好的習慣,習慣并接受了這種教學模式之后就是自覺的正確運用這些設備。可見,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本次講座,我對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老師也是需要學習的,要參考別的老師的優點,取其精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模式變得多種多樣,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運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去豐富自己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學習作風,做一名讓人們滿意的教師。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學習,為了自己的進步,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豐富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與學的統一。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教學的藝術——關于課堂教學的幾點心得
作為學校本科教學專家組成員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的評委,近年來我有機會聽了不少青年教師講課。他們在講課過程中展示出的對教學工作的責任感、激情和技巧令人折服,而同時也顯現出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將自己關于理論課堂教學的心得與青年教師分享,供大家參考。
責任感、熱情、能力、投入,是講好一門課的基本條件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應具備為學生服務,全心全意做好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有了責任感,就會有對待教學工作的正確態度。
其次應保持課堂教學工作的熱情和激情,把每一堂課都當作一場正式的演出。
再次,應具備講好課的能力,包括對課程內容的正確理解,對學生要求的合理把握,對課堂環境和氣氛的控制能力,對課程內容相關的科研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清晰的講授思路、嫻熟的口才與表達藝術。
最后,應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包括對教學文件和資料的準備,講授的準備,作業的批改和對學生的考核等。
對課程內容的正確理解和合理把握是講好課的前提
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要了解本課程在學生所學專業的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說要了解該專業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這門課程的內容與專業培養計劃其他課程之間如何銜接,對后續課程有什么作用。這樣,在準備課程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一名教師要講好課,必須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有足夠的高度,對整個課程的結構、知識點及相互邏輯關系有深刻的理解。教師應不斷跟蹤并進行教學改革和相關的科研,了解課程教學改革動態和相關的科研及其工程應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教學內容上將理論與實踐應用相結合,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習興趣。此外,還應合理掌握教學內容與教學學時的平衡,通過對教學內容與深度的取舍和掌控,合理利用有限的課堂學時。
充分的教學資料準備是講好課的保障
一門課完整的教學資料包括教材(講義)和參考書(文獻),教學大綱和教學日歷,習題集和實驗指導書,教案和講稿(或各種形式的電子講稿)。
教材選擇的原則是先進、全面、正確、易懂、適用,自編講義也應按這個原則和標準進行。由于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我們在采用一本主教材時應向學生推薦幾本參考書和補充的參考文獻。
教案是對課堂講授過程概括性的設計,內容包括課堂講授內容的要點及其安排。兩學時的教學內容有一頁紙的教案足矣。每次上課前,教師應將教案的內容熟記于心,講課時我們翻看的不是教案,而是講稿。對于合格而成熟的教師而言,教案不是在紙面上,而是在心里。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工作之余,我又一次深入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實踐》。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師生的角色應科學定位,其意義是深遠的。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于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通過學習和在教學實踐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一、 以學生為本,注重其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為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征的教學行為都是事與愿違的。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才是內因。教師那里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為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特別是當前的高考試題,靈活多變,所以更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二、 為了每一個學生,提高教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著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著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語文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學中聯系生活背景講解語文;使學生感悟到語文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系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語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語文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語文的實用性。
三、 轉變觀念,大膽創新
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善于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的語文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為需求,新課程還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勇于創新。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課程改革之后,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于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于外語教學來說,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滋味。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對高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復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高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采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于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于不同類型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問的難易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提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杜絕形式主義的問答。學生答案與老師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不引導,反復追問,讓學生再答,直追到與自己的標準答案一致為止。這種鍥而不舍一再追問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思維的靈性。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了“翻轉”課堂與微課,我們真正體驗了學生在這種學習形式下的一些感受。有的教學視頻我看的不止一遍,每看一次都會有一次不同的收獲和提升。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我們教學改革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怎樣讓信息化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我們近幾年不斷嘗試在做的一些實踐和研究。
電子白板,實物展臺,電腦,電視,錄音機,幻燈機都走進過我們的課堂,在這些年的教學中也都或多或少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模式,提升著我們的教學質量。我們課堂教學最終的受益者是學生,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擁有一個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我是一名小學數學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總在想:翻轉課堂可以給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什么樣的改變呢?
首先,我認為翻轉課堂更有助于孩子們養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它培養學生理性的思考。數學教學的核心是數學思考,思考是數學教學的根,思考是數學教學的魂。所以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要讓學生快樂地學到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數學的思維,從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翻轉課堂的課前預習視頻和課前檢測是可以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的一種重要方式。因為在小學階段我們強調的是“滲透”數學思想,而不是“傳授”數學思想。
因為翻轉課堂中的課前預習是教師在上課之前,把提前錄好的微課視頻放在網站平臺上的,孩子們可以在家里通過觀看教師的視頻引導,先進行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做一些必要的操作和課前檢測,而且還可以把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困惑和疑慮通過在線形式及時發送到自己班級的QQ群里,和同伴們進行及時地交流、討論。這也是翻轉課堂教學法中提到的同伴教學法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這個群里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及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同學們之間進行互相探討學習。就像蕭伯納說的那樣:“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
可擁有兩種思想。”你的問題,我的疑問,在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提示幫助下,很快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真理總是越辯越明的。
二、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師必先深入思考。
數學學習,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依托于教師的思考能力,學生愿意思考是因為他們有質疑的意識,質疑的能力。而學生思考的動力源于教師的提問和引導。這就對教師有了一個全新的要求。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地鉆研和思考,因為老師只有在全面深刻地領悟教材之后,才能更好地去駕馭教材,去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學潛力。設計出獨特高效的教學設計,課前檢測。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重難點的突破處巧妙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此外老師更要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反饋信息,進一步思考,因地制宜地設計出學生的課堂活動方案,只要老師做足了功課,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問題才能更加靈活自如,解答起學生的疑問來才能更加游刃有余,此外老師還可以采用進一步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深入思考。
此外老師還要思考該從何處下手才能成功錄制教學視頻呢?以下十條原則為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原則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原則二:能夠讓學生易于理解;原則三: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原則四:能夠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原則五:讓學生覺得老師就在身邊;原則六:好的邏輯框架和結構;原則七:時間盡可能短一些;原則八:動起來;原則九:減少冗余信息干擾;原則十:保證技術上的規范;這十條原則不僅為我們的視頻成功錄制指明了努力方向,也為我們的備課準備,老師的思考,視頻的設計做出了具體要求。
三、翻轉課堂更有助于學生深刻領悟數學思想,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
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大多數都會因學生操作生疏,動作緩慢,而讓我們的教學任務無法當堂完成。翻轉課堂教學法中學生因為有了有目的、有方向的課前預習,對課堂上需要的動手操作環節就會不再那么生硬笨拙。而是變得靈活自如,這就大大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孩子們在動手操作的自主學習中,也就把化曲為直、化圓為方、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數學思想和數學學習方法根植在了自己的頭腦中,在不斷的探索中我想他們一定也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領悟到數學學習的魅力,也就會讓孩子們更加樂于對數學的探索和研究。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就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討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通過交流,有認同也有碰撞,彼此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
課堂是孩子們智慧生成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讓過程形成技能,讓技能生成智慧。真正實現“以生為本”的分層教學理念。
第四、翻轉課堂教學法有助于學生養成獨立作業的好習慣。
翻轉課堂教學法采用的是在線提交作業形式,這就避免了有的學生懶于動腦抄襲作業的現象。一人一臺電腦,在線提交作業,而且在提交的過程中還有提示,如果錯了就可以通過電腦的溫馨提示找到自己出錯的原因,正確的答案又該是怎樣的。這樣的作業設計形式我在去年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大賽上的智慧課堂上見到過。在線提交,電腦閱卷,這就通過信息化真正實現了面批面改的效果,讓孩子們感受到仿佛老師就在自己身邊,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著指導。教師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而是學生身邊的導師。這也就更加有助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學不再是一個只靠雙手的活了,它將會成為一個專業,將科學與教育藝術結合起來,去創造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更有效地學習的優質課堂。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上學期我校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兩輪賽課,通過賽課我進一步對我校“三先三后”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會。下面就上學期我在課堂上的親身體會和實踐談談我對“三先三后”的一點淺淺的心得體會。
上個學期我擔任八年級地理教學工作,在繁忙而充實的中考復習沖刺過程中進行了一輪賽課摩課,雖然只進行了一輪但是對我來說受益匪淺。通過本輪賽課,我更加確信:我校所提倡的“三先三后”的課堂教學模式是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標準、是走在當前課堂教育改革前列的,更是符合我校當前課堂教育發展的,切合我校實際的一個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
以下我會結合上學期我參加薛城區八年級地理復習課優秀模式展示會上所講的一節公開課,談談我對“三先三后”以及我校復習課“學---考---改---考”模式的理解,今年5月下旬在我校了進行了八年級地理復習課模式的展示會,我很榮幸代表我們奚仲中學像全區八年級地理教師展示和推薦了我校以“三先三后”為主線的“學---考---改---考”的復習模式。下面我先介紹一下我這一堂課的主要環節。第一,我展示了復習目標,讓學生了解本堂課復習的重點內容,這就如同點亮了黑暗中的燈塔,為學生自主復習指明了方向;第二,提出涉及到重點的一些問題,用大屏幕展示,并給出自主復習要求和方法及時間,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所提問題的答案并記憶;以上兩個環節即“三先三后”的第一個環節:“先明標后自學”也是“學—考—改—考”模式的第一個“學”的環節;第三,拿出助學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知識建構的內容;第四,師友互換批改并給出答案,找出疑難問題,教師進行精講;這兩個環節就是“三先三后”的第二環節先合作后展示,由師友互助批改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并展示答案。最后對一些疑難問題由教師牽頭全班討論解決。同時也是“學--考--改--考”模式的“考”和“改”的兩個環節;第五,加強記憶五分鐘,之后師友互相提問;第六,完成當堂達標,最后繼續記憶背誦。最后設計的這兩個環節正是“三先三后”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先歸納記憶,后鞏固練習”,同時也體現了“學--考--改--考”模式的最后一個“考”的過程。整堂課我的總結和講解時間不足十分鐘,重點就是兩個字“落實”,最后通過檢測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點掌握較好充分體現了我校的以學生為本的高效的生本課堂。講課結束以后得到了區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這更加證明了我校的三先三后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創新的是經過實踐驗證的走在課改前列的優秀的課堂教學模式。上完這堂課之后進一步對我校的課改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體會。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沒有多少課堂經驗和老教師相比課堂駕馭能力和專業知識的積累以及講課水平的能力都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掌握像“三先三后”這樣先進的課堂模式,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能讓我們快速的成長,能跟的上我校新課改的步伐!讓我能夠信心滿滿的站在全區八年級地理教師面前的展示我校先進的課堂教學模式,展示我校風采。
在上學期的賽課過程中我們八年級地理組集思廣益,嚴格按照學校課改要求,認真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在組長吳濤老師的帶領下根據地理課程知識的特點找到了符合“三先三后”又有地理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邁出了推進我校地理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堅實的步伐。新的學期我繼續跟上學校課改的步伐,將更加熟練的運用“三先三后”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我來說每堂課都是經驗的積累也是成長的過程。
最后我相信新的學年,在侯校長的帶領下在奚仲中學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奚仲中學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伴隨著時間的匆匆流過,一個學期已進行了一半;伴隨著期中考試成績的揭曉,又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局面。可僅僅把考試成績及名次作為考試后來衡量學生或老師的標準,或者師生把名次看的太重,都是不可取的,我覺得:用試卷來幫助我們分析自我,正確審視自己平日的課堂;用試卷來幫助我們分析學生,以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客觀的評價,以此更好的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幫助我們找到努力的方向,才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和其他行業相比,我們的工作對象具有特殊性,他們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于是就決定了我們工作的特點也應該是充滿活力、充滿感情的。面對十一、二歲的孩子,愛玩、愛動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我們只一味的把他們圈在教室里,靠一遍又一遍的抄寫去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成績,說實話,我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同時我覺得這種好成績也只能是暫時的,可質量又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為老師進行定性的標準之一,顯然,這會讓我們這些老師很矛盾。如何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或者說在不增加學生課業的情況下實現教學的高質量呢?這也正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老師都在思考的問題.
回顧開學以來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真的讓自己感覺收獲多多,面對學生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我在高興感慨之余也同樣在反思,究竟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堂從有效走向高效?
作為一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我們把更多的目光放到關注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上,去審視學習活動的參與度;關注學生能否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能否在學習活動之中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能否在學習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并生成新的思考和智慧。那么,我們我們的課堂一定是在朝著一個正確、高效的軌道上行駛。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還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師心說”,其實,高效的課堂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與個性,體現學生“主體”“主人”“主角”的地位,把“育人”放在首位,引導學生愿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臺,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于是,這就要求我們這些作教師的要不斷更新觀念,把握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潛心鉆研如何把知識同化在學生身上,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得也就牢固俗話說千載相逢是月老,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那么如何被學生?那就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必須肯定兩個方面: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我們應該把權利還給學生,高效課堂更是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為年輕的教師,我們趕上了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大好時機,社會、學校給我們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機遇與挑戰并存,讓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為自己的教學實踐注入理性的理論支撐。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讓我們嘗試著從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優化教法和學法開始,以便更好的實現教育的雙贏吧!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學習了由張曉明等老師講授的《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小學體育》的課堂后,本人收獲匪淺。本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不是單純地從方法的理論知識去闡述,而更多的是根據理論以實例的形式向我們傳授,讓我滲透地了解到體育課堂組織原來是能夠用那么“活”的方法去組織、實施,效果特別地有效,這送給我了一本體育教學知識的重要寶典,在我的日后教學中起到重要的啟發和模仿作用。而有效教學,和諧課堂一直都困擾著我,不知道如何實施才是正確,而且在我們的腦海中,體育教學方法是非常的多,可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歸類,通過學習本課程,它給了我開發了一套很全面、分門別類的體育教學方法,特別是這門課程是每一個有效方法展示一個案例,把理論真正的落實到點子上。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本課程主要給了我以下的啟發:
一、課堂有效教學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實施,帶動學生主動地學習。
可以說,同一個教學內容,我們選取的教學方法不同,學生掌握或者接受的情況是不同的,這就需要體育老師對教學方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對體育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深刻的了解。在教學中注意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當我選取此方法去教學時,我就會更加地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一節支撐跳躍的課堂,如果像傳統教學一樣,老師教動作,學生去模仿老師的姿勢,然后老師一個一個動作的糾正,雖然學生一樣能夠掌握支撐跳躍的動作,但記憶動作的概念是很模糊的,而如果老師采用發現教學法,布置一定的情景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找出解決方法或者通過觀看別人的成功之處,自己去找出更有效的方法,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了支撐跳躍的動作,在腦海中對動作的概念熟悉程度更深刻。所以通過加深了解各個方法的實施要求和案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選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去實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有效教學要求優化組合體育教學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的精神。
每個教師不但要學會各種體育教學方法,還要在工作實踐中學會科學而合理地、恰當而優選地組合和使用各種體育教學方法,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最好地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在實踐一節四年級的跨越式跳高課時,剛開始學生對于跳高技術不是十分地理解,不過他們存在很濃的興趣,教師這時候易采取領會教學法,使用跳繩、橡皮筋等,初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起跳或者空中擺動的動作,當學生熟悉動作的基本要領后,教師可以采取學導教學法或者完整示范法等,進一步地加強跨越式跳高的要領。
三、充分考慮學生發展情況、教材熟悉程度、學校場地情況、學校器材情況等,合理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
使課堂更加的活躍。在熟悉方法后,我們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身心的發展,有效區分男女生的生理變化,關鍵要對所教的教材內容熟悉,掌握技術要領,結合學校場地、器材的因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
四、以多變的形式有效改變器材的運用價值,激發學生的體育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以多變的形式,脫離以前傳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學習當中。
教學需要老師不斷的摸索、探究,教學是一個永不會停止的學科,經過這一個多月的學習,本人對有效教學,和諧課堂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而作為一名體育老師,我要在課前認真的備課,課后認真的反思,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繼續完善上課的質量,爭擔一名優秀的體育工作者。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夸美鈕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元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主要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協調能力等。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也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要確保信息技術教育在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探討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課堂點滴。
一、類比式教學——化抽象為形象。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有許多專用的電腦術語,這對于的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往往是比較困難,教學效果不是很了理想。但是教師如果能夠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學生年齡的特點 ,適當的運用一些形象生動的的語言來啟發他們,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就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低年級的學會開機、關機這課的時候,我會請他們把愛睡懶覺的電腦叫醒,如此童趣的語言相信很受孩子的歡迎。把新建的文件夾比成是自己的書包,每樣屬于自己的東西都要放好在書包里。避開抽象、枯燥的理論說教,充分利用學生的形象思維,學生能很輕易的理解老師講解的意思,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二、游戲式教學——化復雜為簡單。
由于小學生將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事物上的時間比較短,例如:在指法練習的時候如果用單一的練習方式,只能讓他們感到枯燥無味。在實踐中,我們整合了多種指法練習軟件,使用兒童化、游戲的方式,從多個角度訓練學生的指法,如:“打飛碟”軟件要求學生以正確的擊鍵來打落飛碟;“拼單詞”軟件和英語學科整合,要求學生根據提示正確拼出英語單詞;“金山打字通”更是有較多的游戲供選擇——“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這些軟件一般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鞏固指法。
學習任何一種技能,光練習不使用,不僅不能體現技能的價值,也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當學生的指法練習達到比較熟練的程度,我們開始讓學生學習使用微軟拼音輸入法練習輸入漢字。開始時,讓學生一節課只輸入同樣的一句話,把這句話的輸入練習得非常熟練,達到盲打的程度。經過三四課時的練習,再開始使用網絡討論軟件,展開一些網絡討論,話題諸如:你熟悉的城市、你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等。學生饒有興趣地和伙伴展開網絡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不但增長了知識,指法技能更是大大得到了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分別授予“打字小能手”、“打字高手”和“彈指神功手”等榮譽稱號。
三、互動式教學——化負擔為動力。
在課堂教學中,不少同學已經早早完成了任務,不在安份于比較簡單的教學內容了,這時候如果教師視而不見的話,就很容易打亂整個課堂教學秩序,影響了正常的教學。于是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很強的表現欲望,“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學習成果。
例如:對于教學內容比較簡單的課文,我先讓學生自學,動手操作,把很快完成任務的學生編到一組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其他組員評價、補充,然后大加表揚這些學生,再聘請這些“佼佼者”當小老師擔任其他組的組長,負責幫助本組成員,以便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基礎很差的學生。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增強了小老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用信息能力,提供了展示的舞臺;既增強了其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又培養了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生們都盼望著自己能早日當上小組長,于是課前主動地預習課文,大大提高了積極性。這種在互動式的教學中樹立榜樣的教學方法使“少數學生更好,大多數學生都有收獲”。然后在大家都學會后,請學生說說:“你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你還想知道什么?……”只要學生愿問、愿學,教師就不必拘泥于教學內容,有的可以在課內小組討論解決,有的可以課外自己查資料解決。這樣學生通過探索解決了問題,對所學的知識才會理解深刻,才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更好地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計算機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利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內容,給學生展示一些新的懸念,激發出他們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并在此氛圍下,指引著他們去求知探索。例如:我在教學“WORD”時,首先給同學們展示用WORD編寫的一塊圖文并茂的文檔,然后展示給學生們,我們看到的這塊版面就是用WORD編寫的,非常漂亮是嗎?你們認真學了這一章節的內容,也能制作如此出這樣漂亮的版面來。通過老師這樣的啟發,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會很快集中到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上來,于是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我在山東省小學數學教師遠程研修中我第一次有幸認識了吳正憲老師,感覺她是一位特別親切的專家。隨著學習的深入,她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思想讓我想進一步去了解她,于是我上網搜集她的資料,加入她的網上工作室,讀她的文章,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讓我有了很多體會,吳老師的教學生涯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首先,讓我仰慕的是吳正憲老師的成功。教改文章散見于全國多家教育教學報刊上;不斷應邀講學、作報告,每場報告都引起強烈反響;參加了中國教育電視臺“名師講壇”節目的錄制工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兒童基金會錄制了教學片;曾登上國際數學研討會的講臺宣讀論文……這些成就都是教師所夢想的,其中任何一點都讓我向往。
其次,讓我感悟的是吳正憲的經歷。她1954年出生,1970年中學畢業就開始了教師生涯。80年代初開始進行教學改革,十年后取得了巨大成績。我深深思索:她16歲就開始教書,僅僅中學畢業,學歷并不高,更沒有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只是通過自己默默地耕耘,虛心地討教,才換來了今天的豐碩的成果。應該說我們的條件比她要好,即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又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可我們還是被禁錮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每當想到我自己工作近十年仍無所作為,不禁使我深感羞愧,也因此激發了我,使我產生了奮斗的激情。
第三,讓我驚嘆的是吳正憲老師的“大膽”。她有膽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編排體系進行教學,而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重新組織教材;她有膽量在一年時間內完成五六年級兩年的教學任務,并提前一年參加全區的小學畢業考試。我沒有這種水平,每年每學期的學生考試就讓我只能照本宣科。當然,這可能與各地教育要求有關,我想如果吳正憲換了地方恐怕也沒有今天的成績了。
最后,我要做的是趕緊行動起來,更認真地搞好教學工作,并努力創造各種條件進行教研和教改活動,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7
一、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準確無誤有。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藝術需要豐富多彩,熠熠生輝,科學則需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教課,既要生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熱愛文本。更要嚴謹——上幾遍,讀準每個字音,讀通每個句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學高為師。我們是南方人,說好普通話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翹舌音往往分不清,讀不準,碰著困難就要請教老師、學生或查字典,教師有不懂的是正常的,用不著回避,可怕的是濫竽充數,敷衍了事,教給學生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東西。讀課文,不但是讀通,還要讀熟,做到爛熟于心,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走進文本,把握課文的脈絡,掌握課文的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時候,一個巧妙的教學主意,往往就產生于對文本的熟悉。
二、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
當球王貝利踢進第1000個球時,記者問貝利:“你踢進的1000個球中,哪一個球最為精彩。”貝利說:“下一個”。
其實,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對那些優秀的教師來說,精彩的課永遠是“下一課”。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備課要不斷修改,教學得經常調整,一成不變是行不通的。用同一個教案去教不一樣的學生,其教學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備課筆記是教師寫下的對教材的理解,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對教學過程的安排。這是預設的,是教師在課堂前的“一廂情愿”。而課堂教學會由于教學對像,時代背景等因素不同,往往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可謂瞬息萬變。這便要求教師不斷進行修改,適時調整自己的備課,教學就是這樣,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才能理解它的真諦。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8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效,更好地指導課堂教學改革,近期,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和帶領下,我們信息組集中學習和自學了《海口市課堂教學指導意見》深有感觸。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一直處于無效低效的困境之中,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所謂“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我覺得教師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做為一名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后練習的正確率。
4、制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于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才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9
1. 喚起創新意識──使學生想創造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應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之想創造。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才會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創新激情。
我認為,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問題感興趣,發生疑問,從而產生好奇心理,這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創設這樣的環境。課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問:“你能根據9+幾的計算方法計算8+幾嗎?”“你知道為什么車輪子要制成圓的?”……同學們之間也常常開展互相質疑活動。疑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又萌發起學生想實踐、想創新的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學認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
2. 培養創新精神──使學生敢創造
創新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付諸探索行為的精神狀態。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要有敢于創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還要有對真理執著追求的勇氣。數學課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
我認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和諧、民主、寬松的人際環境。素質教育鮮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識的覺醒,教師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長和教師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獨立于家長和教師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與愿望的人。學生是一個充滿情感、有理想、有個性的完整的生命體。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促進者。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它是師生之間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它既是以傳授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師生之間不僅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學家在論述教學活動本質特征時所闡述的那樣:“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與情緒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人格的接觸、碰撞和融通。在師生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本身的情感對整個教學工作的情感活動起重要的能動作用。這種作用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應該努力以自己對學生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產生探究新知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追求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敢創造,同時迸發出創造思想的火花。
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之敢創造,關鍵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利于創造的學習環境。教學中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設問是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在講《圓的周長計算》一課時,我首先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分別測量出大圓、中圓、小圓的周長。當學生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時,提出“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迫使學生不得不另辟蹊徑,想出了“繩測”的方法。這時,又一次設疑,將一個白色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轉,提出“這個圓的周長還能用繩子繞一圈嗎?”實踐證明了“滾動”和“繩測”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計算圓周長的普遍規律呢?又一次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創造的欲望。學生們認真操作、觀察、思考、實踐,終于發現了“圓周長總是比它的直徑三倍多一些”的規律。
層層設疑的提問,不斷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科學而深刻的提問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把金鑰匙。根據學生自己主觀的認識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這個范疇之內所形成的方法、設想(盡管早被前人所認識的)等,就是學生的創造。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正是走了當年科學家發現、發明、創造的道路。在數學活動中,學會學習數學,既長了知識,又長了智慧。同學們充分體驗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
3. 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會創造
創新能力是一種能積極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創造思維能力和富于創造的科學態度,是由模仿到創造的轉化。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潛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正確方法就是挖掘潛力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要學的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
提高創新能力,使學生會創新,一是要注重學生觀察力。學生從小具有強烈的接觸物體探究物體的本能與需要,這種本能與需要是創新思維的基礎。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種需要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才能使學生有新的發現。二是注重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一切創新的活動都從創新性的想像開始。三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使創新思維的結果物質化,同時可以看到自己創造成果,體驗創新的快樂,進一步引發創新探究的意識。四是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多向思維的材料,激發學生創造性。
學生在數學活動的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創造。
4. 體驗創新快樂──使學生愛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兒童學習愿望的源泉是思維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教學和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充滿情感,這種情感是發展兒童智力和創造能力極其重要的土壤。”我認為,創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識和智慧作基礎,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設計這樣的`環節,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同學們用不同的畫面在百格圖中表示50%,風格各異。教室四周貼滿了同學們的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著、品味著、評論著。我滿腔熱情地去贊揚同學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竭盡全力地去肯定同學們的一切努力,去保護和激勵同學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我用自己對學生良好的情感去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同學們在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常常體驗著參與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創造的愉悅。
總之,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以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要以教師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摯的情感,以知識本身的藝術魅力贏得每一位學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勵,從而促進人格的發展。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0
11月14日,我們來到了X五中聽翻轉課堂的講座。剛剛聽到”翻轉課堂“這個名詞時,還有些許困惑。自己就問自己:什么是翻轉課堂,翻轉的對象是什么,如何做到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有什么樣的教學效果等等。心中真是充滿了疑問。下午2點我們到達了X五中,準備好認認真真的聽一聽此次講座。
在講座開始之前,工作人員發給了大家每人一張調查問卷。講座開始了,本次講座的專家是X市第XX中學的鄭X老師。我覺得她提出來的一些問題很值得每位老師思考,第一,學生按以往的授課方法學習之后,知識內化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第二,如何做到工作和家庭兩不誤。第三,老師通過什么途徑或是方法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某一知識點。這三個問題,的確值得每位老師去思考。在今天的講座上,鄭濤老師引入了她所運用的翻轉課堂。
聽完講座后明白了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把學生內化知識這一階段放在了課堂,將學習理論知識這一環節放在了課后。那么是如何實現的呢?首先,教師通過網絡和電子設備將自己的講課視頻上傳上去,其次,學生可以通過一些電子設備查看老師的視頻。鄭X老師還講到如何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她是這樣做的,把練習題上傳上去,學生在上面可以做題,做題之后可以寫一些評論。比如:這道題有點難,這道題真有趣等等。鄭X老師提到可以通過學生們的評論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最近的狀態和學生頭腦里的想法。對于我來說,還是有些許困惑,可能是因為沒有運用過這種教學模式。但通過此次講座,對翻轉課堂有了了解。知道了另外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
實踐出真知,這句話說的不錯。自己聽完了這次講座,但沒實際采取這種教學模式,所以還有些許不清楚。鄭X老師自己已經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兩年了,提到教學效果不錯。鄭X老師是一名生物老師,以生物課堂為例做了本次講座。但學科之間有相同之處,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學應該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教無定法,通過本次講座豐富了教學模式,了解了比較新穎的授課方法。我覺得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可以采用這種模式。其次,這種模式需要一些物質基礎。比如:手機,平板計算機等設備。想到這些設備大家都會有疑問,如果上課帶這些設備,學生會不會晚一些游戲呢?鄭X老師提到,當學生養成了好的習慣,習慣并接受了這種教學模式之后就是自覺的正確運用這些設備。可見,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本次講座,我對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老師也是需要學習的,要參考別的老師的優點,取其精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模式變得多種多樣,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運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去豐富自己的課堂,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學習作風,做一名讓人們滿意的教師。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學習,為了自己的進步,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豐富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與學的統一。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1
20xx年10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遼寧省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活動。在短短一天時間里,我一共聽了來自不同地區老師帶來的8節課并欣賞了那8位教師的粉筆字,朗讀,才藝展示,課堂教學展示及知識素養答題,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一、出色的朗讀。選手們在10分鐘前抽簽選定篇目,每個人既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又要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張兆龍說:“朗讀首先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該突出的重音一定要抓住。朗讀是讀意思,不是讀句子,要把句子組織起來,讀出來的應是完整的畫面,并非一句話一句話的組合。準確是第一位,還要注意朗讀的起伏性和音樂性,朗讀應給人有種美感,他認為朗讀還要有故事性,因為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要把課文準確、生動地傳遞給學生。”他還強調:“文中的人物不管是第一人稱還是其它人稱,其人物的情趣要充分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過硬的寫字。我們常說“字乃人之衣冠”,它是人的第二門面。在寫字環節,要求在短短的5分鐘內現場完成古詩《山居秋暝》粉筆字書寫。每位選手的字結構合理,規范美觀,用筆頓挫分明,輕重適宜,速度適中。有的蒼勁有力,有的俊美清秀。
三、出眾的才藝。8位老師都表演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有器樂演奏、京劇、歌舞、影視配音、模擬新聞聯播現場播報等,他們的才藝不但讓人賞心悅目,更讓我深思: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興趣應是廣泛的,知識應是全面的。只有讓你平時積累的好東西和你內心結合,產生共鳴,這樣帶給學生的才是多彩的。
四、深厚的文化底蘊。知識素養問答這一環節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后進行,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內容涉及文學、歷史、課標、地理、電影、戲曲、案例評析等方方面面。選手們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淀和一定的理論支持是很難輕松過關。現在強調學科知識的整合,作為老師,更應該做到知識的整合,只有像蜜蜂那樣“博采眾花”,釀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讀多看,擁有深厚的知識素養,使知識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方能使自己的課堂煥發“七色光彩”。
五、精湛的教學技藝。要求8位選手在30分鐘內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每位選手都展現出高超的教學藝術。他們設計靈活巧妙,訓練扎實有效,評價全面多元,他們激情四射,演繹了一堂堂生動的語文課。2號老師從與學生對話入手,問大家都學過或知道哪些故事,從而引出“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后,讓學生自讀故事,激發閱讀興趣。3號老師在教學《憶江南》時,通過具體的字、詞,引領學生進入到詞中所展示的優美情境中,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語言,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古詩教學的韻味?這些選手用自己精湛的技藝向我們展示了一堂堂扎實、民主、靈動、和諧的語文教學。
一天的聽課學習讓我從那些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很多,也感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現在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1、每一位老師的課都準備的很充分,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灌,追求花樣,華而不實,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2、都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間合作交流下的教學。
3、教師的語言都很和藹可親。
4、每一位老師在展示粉筆字,才藝朗讀方面都很出彩,努力的把每一篇課文讀好,板書工整整潔,準確的傳達知識的中心內容。
通過這次大賽活動,我感到當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很不容易。在才藝,粉筆字,朗讀展示和知識答題中讓我深深懂得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需要進修提高的地方。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在知識素養答題方面的能力,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內涵,不斷的博覽群書充實自己,通過自身素養的提高帶動孩子們好學愛學的好的學習精神。作為語文老師真的會由于自己的粗心不認真,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認識錯誤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要減少錯誤不斷的杜絕失誤常常自省自查。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在知識和素養上充電,給孩子們帶來更加精準的愉快的知識樂園。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快樂的去學習。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積極進取。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2
校本培訓的核心價值所在就是改進教師學習、研究、教學的環境和條件,增強教師教學實踐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而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最終體現必將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本學年,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就是圍繞著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核心,有條不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富有成效地開展起來。
一、領導重視
踏踏實實地抓好教育教學工作,讓學生健康地成長,讓一方百姓受益。這是我們“天馨人”最真誠、最樸實的想法,也是學校領導要求全體教師必須做到的!沈惠生校長在“新三年發展規劃”中指出,今后三年的三個中,最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聚焦課堂,理直氣壯地抓好教育質量”,“嚴格要求,狠抓常規,形成共識,向管理要質量”。分管教育的李秋明在學期初的教師大會上,及教研組長會議上一再強調要“聚焦課堂”,“向課堂要效率”。學校領導積極聽課,不僅聽公開課,更聽常規課。沈惠生校長在學期初的上公開表示,本學期要聽100節課,實際上他也正是這么做的。
二、專家引領
我校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優質資源,我校的劉小歡老師是區初中教學首席教師,也是上海市名師二班的成員。本學年,不但讓他做了兩個講座,更是讓他去課堂中展現他的風采:執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校級公開課)等,并利用他的關系,請他在名師班的同學樊長青來我校上了一堂展示課:《生活中的拋物線》。他們的這些課都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啟發大家深入地思考,思考這些課的成功與不足,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與缺點,使大家的收獲頗豐。
其次,學校通過與區教師進修學院各學科的教研員聯系,請他們到來我校指導。06年12月,區進修學院初中部的各科教研員來到了我校,進行了教學視導。
語文教研員莫曉燕老師聽了陳春瑛、黃萬珠、顧永忠的課;數學教研員聽
了顧忠明、孫麗萍、郁海琴的課;英語教研員姜勝國聽了顧菊英、王丹、陳玉芳的課,物理教研員徐征耀聽了蔡亞琴、唐云的課;化學教研員湯一湖聽了張莉琴的課;政治教研員張敏聽了劉惠斌的課;還有科學、體育等教研員分別聽了張衛平、田冰、趙解興等老師的課。
教研員層不僅認真地聽了課,而且針對不同教師分別在學科小組交流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與學科組老師交流討論,為天馨初中課堂教學指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令老師們獲益匪淺。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的成效。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要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具備熟練錯作電腦的技能。本學期,我校與寶山職校聯系,針對我校的實際情況,開設了“多媒體制作中級班”的課程班,有53名教師參加了培訓。這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合理、適時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學成效打下了基礎。
我校還結合市、區教育局的要求,按照進修學院培訓部的安排,要求教師及時完成網上作業,并以教研組為單位,集中組織教師觀看“觀摩課”,并進行“一課一評”,同時要求教師自己去網上看完課后,把評課內容寫在評課手冊上。
我校的每間教室都安裝了“班班通”,為了提高廣大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本學期我校進行了一次結合“班班通“運用的課堂教學評優活動,并要求各教研組做好:認真備課、精心上課、仔細評課活動,促進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操控能力,提高了學科教學的成效。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3
5月14,我有幸參加了吉林省思想品德中小學教研員省級培訓班。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關于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實踐。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理論。感覺很新奇,也很有收獲。
5月16日下午,吉林省教育學院副院長楊玉寶教授,給我們做了《課堂觀察的理論與基本技術》的專題講座。為我了解課堂觀察這一新事物提供了理論依據。接下來,師大附中思想品德學科郝主任,給學員講解了《思品學科課堂觀察記錄的內容與方法》。讓課堂觀察由理論走向了實踐。5月17日在師大附中我們又聽了兩節課,親身實踐了一下課堂觀察的幾個環節。雖然還有些茫然和忙亂,但是這一新的理論卻讓我有了很多新感受。
一、課堂觀察體現以學生為本
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方式,最早源于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它的基本理念是服務:服務教師,服務學生。它轉變了以往聽課的理念,由對講課人挑剔到對聽課人指導服務。 以往聽課,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老師的教學情況,如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情況、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等,而在這次聽課我們把視角更多地投向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投入越多產出也就越多,即使老師講得再精彩,學生如果沒有認真的聽講,對于這樣的學生課堂效率就相當低。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學生時,可以更好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好的或者壞的,以后再自己的課堂上可以在這方面做一些調整或者采取一些特別的措施。
二、課堂觀察為了“有效教學”。
追求有效是教學的永恒主題,但是“有效教學”的追求究竟落實在哪里?我們認為最終應落實到“課堂”。那么,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從何而來?通過課堂觀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觀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實有效教學的基礎工程。
傳統的教研方式逐漸顯露出三個嚴重的不足,一是離散化,缺少基于主題的研究,所謂的研究沒有聚焦的內容,呈現出“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現象;二是粗放化,缺少精細化的描述與分析,因此,“好象”、“感覺”、“似乎”這類的模糊詞匯充塞在課堂教學研究的過程中,不痛不癢,沒有“沖擊性”;三是范式化,以種.種先驗性的評課套路與話語詮釋千變萬化的課堂,這種教研方式在生動的教學現象情境中常常會捉襟見肘,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針對性的效果。課堂觀察有利于這三個問題的解決。
課堂觀察試圖在實踐層面解決教學理念的問題。事實上,教學理念的更新最終必須依靠“自覺的實踐”,而不是“書面的言說”。課堂觀察中呈現的現象與細節,常常會給人以“刺痛感”,以“震動感”。“怎么會這樣的?”“真的是這樣啊!”之類的感嘆常常會出現在教師們的感言中,在這樣的感言中,真正深層次的理念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課堂觀察就似一面鏡子,可以照亮被我們遺忘或者沒有引起重視的教學環節。
我通過學習課堂觀察,產生了不少的困惑:我們進行課堂觀察時,我的觀察對象是學生,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原因,會疏忽了課堂的其他細節,對于教學環節會記錄不太詳細,對于課堂的整體性沒有很好的把握。同時觀察點的選定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量表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后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一朵盛開的“奇葩”,它改變了我們以往聽課時對課堂教學缺乏反省意識、對很多問題視而不見的狀況。課堂觀察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我們愿意以它為鏡,它就會使我們從提高課堂效率的迷茫中解脫出來;只要我們愿意走進它,它就會成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4
課堂是學校與人的主要場所,是教師傳導受業,展示才華,培育人才的天地;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鍛煉自我的樂園;是師生互助,共同進步的集體。每一名教師都在課堂上傾注了一生的青春和熱血;每一名學生都在課堂上,注目著前程和未來。教師的愿望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學生的理想是在課堂學習中得以放飛的。
課堂的組成,筆者認為分三部分:即主導個體——教師、主體群體——學生、其他物具。在這三個部分中,前二者缺一不可,沒有主導的群體,可能很盲目;沒有主體的主導個體,可能無所侍從。主體群體需要主導個體的組織、引導;主導個體只有在主體群體之中,才能展示自我,完善自我。這說明二者是相互的。構成課堂的物具,是師生教與學的輔助用具。教師借助教具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利用一定的學具,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的目的。最早的課堂形成,也許僅有一師一生,僅有簡單的物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的逐步完善,課堂物具的種類,已從簡單的石子、木棒、竹簡發展到書本、課桌、鉛筆,以至今天的影響、電視、多媒體。這些物具的發展,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加強師生素質與創新實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課堂的形成和建立的最初,主導個體和主體群體之間產生了相互活動。最主要的是教與學的活動,即課堂教學活動。最初的原始課堂教學活動,也許是一師一生的課堂教學過程,師生所在簡單的場所便謂之課堂了,也就象父與子、母與女在家庭中教與學的過程,他們把臥室、客廳,乃至美麗的大自然謂之課堂了。這說明只要是一個聰穎好學的人,課堂無所不在。
二十一世紀初,教育體制在時代的進步中改革發展,課程改革在實踐中前行。從而,在豐富課堂組成的同時,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新的啟示,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活動,怎樣打破傳統,順應時代,適應課改,體現創新。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改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近年來,走進課堂和參加觀摩課、公開課的機會較多。思考中認為新課改要求下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諸多不可忽視的困惑,多是普遍意義上的,共性的困惑。
一、注意平時的口頭習慣
部分教師上課時,有的口頭習慣還是較多,如:是不是、對不對、怎么樣、知不知道等,這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口語,是一種習慣性的對話,不是具有啟發性的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創新的語句,實際是一種提問式的灌輸方式,其實沒有改變傳統,只是改變了形式,沒有改革創新,只是氛圍活躍的一種方式。
二、表揚夸獎過多
在有的課堂中,尤其是公開課、觀摩課表揚、夸獎較多,我們提倡尊重教育、賞識教育的情況下,表揚和夸獎要適度,問題回答的精彩要表揚,回答的不對或不完全對,要從辨證的角度,給予鼓勵和鞭策。簡單的問題一味表揚,正和一味體罰一樣是不可取的,一味的表揚會讓學生習以為常。另外,課堂上的物資獎勵,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或反作用。物資獎勵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很有樂趣,但也會常而無趣,又會出現為了要物資而踴躍,沒了物資就不踴躍的現象。對大一點的學生來說,獎品小,無濟于事,獎品大了,又不現實。學習是一種樂趣,樂趣來源于對新事物的探究與發現的成果。表揚、夸獎、獎勵只是一種激勵手段,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年齡特點,恰當的運用。
三、分組探究式學習難以普及
新課改要求組織、引導學生利用幾人一組的學習形式,進行合作,啟發學生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為了活躍課堂,融洽師生關系,追求分組合作形式的同時,忽略了時間短,內容多,重形式,導致輕質量的行為,對合作學習中問題的難易、內容的多少、程序的分析、過程的簡易等,沒有進行細致的思考。往往是分組合作所分析、討論的問題過難或過易,問題的思索注重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思維不夠深入,分組的形式相對固定,討論的問題有一定的局限性。認為分組后,學生只要思考了,就是探究了。教師要思考學生的學習差異,感情差異,個性差異,均衡分組,激勵、引導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有充分發言的機會,達到共同探究的效果。我參加了20xx年省級物理年會的公開課,其中的電路一課的分組探究,教師布置完論題后,部分優秀的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沒用教師進行引導,學生就開始了合作,而且合作的較好。可是中等以下的學生就成了聽眾。從而導致學生間缺少平等的交流、溝通的機會。交流的內容和書本上的基本沒什么兩樣。真正發現和書本上內容有所不同的學生,卻往往是善于實踐和思考的人,但也要有充分的思考時間。
四、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情況
新課改要求廣泛運用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學會探究。但不是每一學科,每一節課都必須進行探究。探究式教學不能強加硬套到課堂教學之中,畫一個蘋果,唱一首《小夜曲》,讀安培表,什么是三角形等等都要進行探究嗎?一些從聽與講中、在閱與讀中、在理解與思考中能掌握的問題,就不用強加硬套了。學習方式的廣泛應用是好事,但生搬硬套,泛泛應用,是淺層而庸俗的。
五、課的準備是不是充分。
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在于能不能準備好一節課。如果講的是公開課,師生則準備充分,教師精心選課,制作課件,學生唱、練、演、說。注重過程,講究設計,關注實效,試講多遍,“包裝”精美。與平時上課大不相同,由于學生多班額大,課節分配的科學性,學校的條件和管理等因素,導致教師部分教師平時的授課壓力大,工作繁重,根本沒時間精心設計,在說每一節課都想公開課那樣上也不太現實。但我們要憑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教學已有的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教學也是一種勞動,沒有充分的準備,那是會很累的,甚至無從下手,不能收到很好的勞做效果。
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較少
一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其中社會的影響、家庭的熏陶、教師的引導、自我的把握起著決定的作用。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所以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熏陶和感染。再優秀的學生也會下滑變質的。如果略差一點的學生能得到教師的引導、熏陶和感染,也會在教師的啟迪下逐步走向成功。但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是初中的學生,步入初中時,其情感、態度、價值觀雖沒固定,但以形成一定的習慣,由于其在小學受到影響,在家庭受到熏陶的不同,使其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所不同,部分學生不良的習慣難以改變,加之教育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個人因素等,導致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淡漠化和習慣化。
課堂教學活動注重形式與過程,是新課改要求的一個教學環節,但也不能絕對形式化,過程化,要正確處理好形式、過程、實效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真正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教育。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5
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起初我聽了這句話的時候很氣憤,我們做老師的,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有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將來能成材,我們是在盡心盡力地教,可他們不學啊?有的時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學。
但是最近學習了王金霞博士講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后,我的原有的觀點在頭腦中慢慢退去,為什么他會這么說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喜歡這位老師,所以他更不會去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課程。我們深究一下,孩子為什么不喜歡老師啊?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或老師發生矛盾等,尤其是當和老師發生矛盾時,他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有的時候是老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厭學了。
3、有的時候我們老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自己也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4、還有的教師缺乏課堂管理的技巧,沒有建立新的課堂學生行為規范,如有的老師發現學生上課不專心,明知學生因為不專心答不上來,就故意提高嗓門,將其一軍:“某某同學,請你重復一遍剛才老師講的話。”這樣讓他下不了臺的老師他怎么會喜歡呢?不喜歡的老師又怎么能喜歡聽他講的課呢?所以他的成績也不會好。
5、還有的課堂過于死板,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他更不會樂學了。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老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老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范,不能把課堂管死,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范必須使其明確;然后要對學生建立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接著要在課堂上確立合理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鐘都集中在教師的身上,所以我們必須要抓住學舌功能的有意注意時間,把具體任務交代下去,這樣才能讓學生自覺控制注意力。當然還要多創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對課堂問題的處理要機智巧妙,比如:旁敲側擊法、目光暗示法、變換聲調法、行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組長管理法等等,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老師借鑒。最后是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時要準確,肯定評價多于否定評價,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為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只有我們老師做到了這些,能被學生所認可、接受,那么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6
一、限時講授。
限時講授,以學定教,原則上是不能超過學生活動的一半時間。這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對課堂的設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得更細致,還要有所取舍。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很多課文內容都跟學生生活中發生的事,遇到過的情況類似的,上課時我們還應多與學生交流,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甚至有時我們只要把主要內容點明,剩下的時間,讓學生回憶交流與探究,這也是對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先學后教。
我們班一直都有布置預習的環節,但總覺得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預習是錦上添花,在課堂中他們總是能很快跟上老師思路,并及時提出自己的困惑;但是對于學困生,預習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他們連基本的拼音都無法自己拼讀,更說不上把課文讀一讀,所以到了課堂上就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胡教導的一番話,讓我對自己的方法又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平時,為什么學生不愿意完成預習,是沒有給學生預習的任務?或者任務太多,學生不能完成?也許課前還可以加給學困生五分鐘的預習時間,讓他們的互助伙伴幫助他們一起預習,促進優生和學困生的共同進步。
三、問題導學。
對于基礎知識點,我們習慣性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今天胡教導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想到,其實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書本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知識查找,那樣或許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并且可以找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這時老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們會更容易消化。問題導學也要求問的問題要值得問、要有層次、要具有啟發作用,完成問題應該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三種形式完成。
四、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時,分組很重要,要輪換,要素質均勻,要引導學生勇于展示。事實上,這部分是我平時教學中完成最不好的地方。很多時候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何讓合作真正的開展,胡教導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茅塞頓開:可以從口語交際入手,讓學生懂得參與、勇于參與、樂于參與……
這次的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的作為教師的局限性。如何結合《海口市課堂教學指導意見》,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這次培訓后我一直在思考的。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7
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兩年多了,一直以來擔任我校試驗部的地理課。由于我本人不是地理專業的,再加上地理在有些人眼里被冠以“副科”這一不太好聽的.名字,因此學生不重視,學習上不肯下大功夫,怎樣讓學生喜歡地理課,愛上地理課。我也在工作中苦苦的思索著。
1.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地理學科由于涉及面廣,所須記憶的地點、現象、事件紛繁復雜,所以給人的感覺是教起來枯燥,學起來無味,考起來難。為避免陷入此局面,我在教學中盡量運用知識性、趣味性、現實性相結合的原則。
知識性是要求學生掌握教科書上地理知識,這也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此我每次力爭自己吃透教材,凡要求學生讀背的知識自己事先全部掌握(包括圖)。甚至在有意無意中讓他們發現我們的老師竟然能把我們的課本背下來,讓他們在心里敬佩老師的同時,自己也就下工夫學習了。
趣味性則是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單調枯燥,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進行的。活動作為現今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運用得體,便可激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興趣,積極去探索,去學習。在地理課中,我始終把地理知識的學習和地理技能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活動帶動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讓學生動起來。比如,在八年級“水資源”一節中,課文提到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上課時,我又引導學生回顧“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一節中的圖文材料3.3“水資源危機”,結果學生觸動很大。因為,在學生的意識中,水龍頭一開,自來水就來。土地龜裂、河道斷流,人們飲水成為困難。對他們而言,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樣的生存環境。我及時利用這組圖片給學生帶來的觸動,讓學生分別表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片段,要求真實地反映自己的行為。同學們都很積極,在短時間的議論之后,有的表演用水龍頭沖腳的,有的表演用一盆水洗了一下手就倒掉的,還有兩位同學表演用水打鬧的,也有表演用水后不關水龍頭的,當然也有表演節約用水的。我沒有對學生表演出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好的行為而批評他們。相反,表演浪費水資源的同學,他們大膽地展示出自己的真實行為,說明了他們已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表演之后,請學生分組討論今后我們應如何合理使用水資源,然后各組推選代表發言。活動結束后,我注意觀察學生日常生活用水情況,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能夠做到節約用水。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并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現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初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講述《陸地和海洋》一課時,正好是我國的“神州六號”宇宙飛船上天,結合時事,既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又有利于學生對現實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的思考能力。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足夠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飽滿的情緒狀態,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觀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就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興趣才會使他們產生無窮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熱情。,因而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們自始至終處于和諧融洽、興趣盎然地探究氛圍。
2.溝通師生感情,鼓勵學生發言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來源于師生思想感情的溝通,師生關系的融洽。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看到成績優秀的學生,還應特別關心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常有自卑感和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為此,我常以一些較簡單問題讓他們回答,即使回答錯了,也肯定他們敢于回答的精神,并盡可能找到他們回答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作為教師,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其肯定、表揚和鼓勵,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相信只要我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一種勇氣、一份自信;漸漸地他們就變被動回答為主動舉手參與討論了。
3.發揮課代表優勢,學生管理學生
課代表作為老師的助手,不僅僅只是收發作業如此簡單了事。讓學生參與管理學生,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嚴格要求自己,讓就無法去要求別人。八(3)班的趙瑞杰,是一個讓老師家長都頗為頭疼的學生,但是自從擔任地理課代表一職以來,協助老師嚴格要求班內學生,認真及時收發作業,自習課布置作業、讀背聽寫,著實成了老師的好幫手。
4.親身體驗教師角色,激發聽課興趣
上課老師講,學生聽,天長日久,相當單調、枯燥。在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時,我嘗試讓學生講,我來聽,結果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①. 學生自己或身邊同學上去講課,無論好壞,對于他們都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因此講的用心,聽的專心。②.“我”是老師,站在講臺上,面對同學,他的學習使命感、責任感無形之中就會增強。感覺要教好別人,首先要自己學好。③讓他們相信:地理的知識點,只要學生肯學,真的就能自己學會。通過當老師講課,體會老師講課的辛苦,增強學習信心,感覺地理知識不難學。④.扮演老師,站在講臺之上,當然更激發了興趣,即使個別知識點沒有處理好,沒講清楚,也覺得沒什么。甚至有的同學自己覺得講的不滿意,要求在講一次。⑤體驗課堂,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上課時學生如果不認真聽講故意搗亂該怎么辦。七(3)班的高仁在講課中,就提出“孔燕同學上課太調皮,不專心聽講”。這樣在以后的課堂上他就知道要自我約束了。
5.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地理不是本人專業,對于所有地理知識不能很好地融會貫通,再加上不能專心致志地鉆研教材,因此在教學時不能做到一氣呵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藝術。同時對于怎么學好地理,本人也沒有一定的方法,在教學中只好要求學生多背死記,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不能很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學的園地里,我還僅僅是一名新兵,我以我滿腔熱情,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自己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在自己的崗位,永遠不滿足現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勇于實踐,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學水平和科學素質,為我所熱愛的教育事業、為我所選擇的職業獻出我畢生的精力!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過幾年的歷史教學,幾年的教學生涯,讓我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總有讓我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
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系及橫向聯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實施以前的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后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老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要求老師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其實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發揮想象,聯系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里盡情暢游。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這種教學方式正好適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因為現在的學生,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雜志、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知道美國布什再次當選總統和這次“海嘯”帶來的災難,知道當今中國“韓流”“肆掠”……他們勤于思考,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么,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極大的廣闊性,善于獨立思考。
其實我們的歷史也是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自然科學等都有歷史的影子。歷史知識與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歷史教學過程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其中關鍵離不開老師的正確引導。這種聯想式教學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力求做到將歷史貼近學生,貼近當代,使學生認識到歷史時刻在我們身邊,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東西。這種聯想式教學法其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溫故知新”。首先溫歷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講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先通過商鞅變法的例子來分析。商鞅變法得到多數人的支持的史實,使學生體會到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秦國統一大業的需要,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結合當今我國的改革開放宏偉大業這所以得到廣大人民的擁護、支持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在新形勢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措施。這樣通過溫習以前的舊知識來理解、深化當前新知識,還可以鞏固舊知識。
其次溫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系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于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系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范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溫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了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例如,講到英國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后,但這種武器并沒有使他們屈服于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衛民族,捍衛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歷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鑒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并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總之,歷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每位歷史教師堅持不懈,勇于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每位歷史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傳統的高中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的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的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并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網絡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8
十二月一日這天,我有幸參加了調兵山市小學課程改革——“六環”“三步”教學模式展示和總結活動,受益匪淺。
李秀琴老師執教的《搭石》和鐘亞靜老師執教的《老人與海鷗》,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鐘老師緊緊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讓情滿溢課堂。這節課上,鐘老師把著眼點放在品詞析句上,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親情,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真情實感具體地表達出來。在教學中,她抓住一條主線,“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貫穿全過程。一個中心詞:親人。使聽者動容。在整節課的教學中,鐘老師適時的穿插了老人的故事,通過一些細節讓學生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愛。如: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歐群呼喚。每月308元工資,近一半花給了海鷗。步行二十余里,三個小時,只為看海鷗。隨著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再加上引入了這些資料,老人的形象自然就在學生心目中逐漸清晰、高大、豐滿起來。課堂上,學生從海鷗的角度,發自內心的訴說,雖然語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卻是最真。
聽課后,我深深地體會到我的語文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是備課,不只是把課文內容琢磨透,還要對寫作背景、課文中涉及到的一些資料進行了解,做足課前的功夫。精彩的.課堂效果離不開優秀的教學設計。不只是環環相扣的教學步驟,還要有精彩的導語、過渡語以及總結。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隨機應變,靈活處理預設不到的問題,真正起到教師的主導作用,游刃有余。其次,語文教師還要有豐富的內涵,這就需要我們平時要多讀書,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拓寬視野。
活動結束后,我仍在思考,課堂上在學生的小組學習后為什么還有比較多的問題(其中有些問題比較淺顯)不能解決呢?怎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組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