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精選32篇)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在工作室王紅老師的帶領下,和志同道合的同仁走在專業閱讀的路上,增長的是知識,提升的是素養,收獲的是幸福。
暑期是老師的療養站,是老師的休息站,更是老師提升自我的加油站。閑暇之余,我有幸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的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怎么樣達到,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學生主體,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什么是核心素養?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是指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也就是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的三種品格與能力。而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是老師灌輸的,是老師利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這些品格和能力。
二、如何進行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現有的教學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讓學生要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樂學”是老師的艱巨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三、什么是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書中介紹到,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策略分為: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這六個策略相輔相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從余老師的書中我知道了核心素養,并且知道了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堅信,如何我們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我們一定會畫出教育的圓滿。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饑似渴的加以吸收。根據工作坊要求,我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通過閱讀,我明確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教師。學高為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
文中的第二章就重點提到了這一點。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小學英語課標則描述到,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認為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1.做一名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
教師不光要熟悉課本的每一句話、每一幅插圖,還要注重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深入開展語篇研讀,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并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2.做一名觸類旁通的教師。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注重課本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因此,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材開始涉及人文、天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僅是英語科目的教師,還要觸類旁通,涉獵廣泛。而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學生能獲得的信息量也更大,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學生,與時俱進,變“一桶水”為“長流水”。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中。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則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
在工作室主持人帶領下,利用假期時間我讀完了余文森教授的著作《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體會到了開卷有益的道理,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著作,本書既注重理論內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實踐應用的策略介紹,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到了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等。可以說當今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領會學科素養的內涵和實現途徑,將核心素養有機的融入到自己的學科教學實踐中,著力培養學生發展需要的品格與能力。讀完余教授的著作,不僅領略了專家睿智的見解,更啟發了我對核心素養下語文教學策略的思考。
讀書啟智,用閱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統編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強調學生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那么怎樣安排讓閱讀成為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手段呢?首先應樹立讀書學習的榜樣,教師帶頭讀書,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我們可以每學期向學生公布自己讀書計劃和閱讀進度,并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讀書,寫讀書筆記,寫通訊稿件,寫教育課題論文,與學生分享自己發表的文章,師生形成共讀氛圍,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用讀書引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其次,利用教讀文本的機會與學生分享文章優美的語言、精美的構思和文本蘊含的人文美,讓學生閱讀更多作品。教師教給學生多元化的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講讀課文力求精細化,教給學生朗讀、默讀、速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學會品味文本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題,與文本對話,產生共鳴,獲得情感的體驗。放手讓學生把從精讀課文時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若干篇同類或者相關作品的閱讀中,讓其不斷進行自主性閱讀,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和語文能力的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自我,促進學生核心素養落地。
以學定教,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先學后教,助力學生讀書習慣的養成。互聯網發達的今天,很多學生熱衷于使用手機玩游戲,淡化了文本閱讀的意識,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在教學中我采取先學后教的語文教學形式,以課本和導學案為依據安排學生課前自學:通讀課文,完成學案的課前預習作業,每次新授課前,請學生展示自學字詞的成果,請學生談閱讀課文的收獲。運用這種教學形式,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顯著增強,大部分學生逐漸養成了能靜下心來讀書的好習慣,這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了良的基礎。
(二)以問導學,助力學生提升文本解讀能力與思維品質。要培養學生批判質疑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在認真研讀文本的基礎上設計有梯度的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去理解分析文本,誘導學生發現新問題,讓其逐步養成深刻理解文本的科學思維習慣。比如,在進行《中國石拱橋》一篇文章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性的進行思考和探究:趙州橋總共有幾個特點?每一個特點分別說明了什么樣的問題?這些特點的順序是否能夠進行調換?這樣在問題的引領之下,學生就能夠實現思維的活躍,對文本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進行主動探究,以有效的思維活動實現文章的深度理解。在思考過程之中,很多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到這樣的寫作是嚴格按照說明的邏輯順序來展開的,由主到次的對全橋的特點進行了分析,能夠讓讀者借助閱讀實現清晰認知的形成,還能夠讓他們對趙州橋的特點進行全面把握,因此這些順序是不能夠調換的,這個過程中學生一邊進行閱讀,一邊開展思考,就能夠實現文章的深刻理解,對其中表達的妙處進行體會。教師借助問題設置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從而有效轉變傳統的、學生被動地進行知識接受的思維模式,讓學生以教師的引導為引領,主動地進行知識的探究、語言的感悟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核心素養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已發生改變,讓我們努力成為語言學習的促進者,思維發展的引導著,審美情趣的創造者,傳統文化的傳播者,為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遠大目標而不懈奮斗。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3
在20xx年的寒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通過學習,我知道素養就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核心素養是指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以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再具體到語文學科,則是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書中提到,不管哪門學科都應該擁有三種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就小學語文來說,要培養學生能自主讀懂教材的能力,學生讀不懂的,老師就教,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老師就不教,要讓學生海量閱讀,不要成為潛在的差生。還要培養學生會提問的能力,主要包括會發現會提問會分析,甚至會解決。最后還是要學會把內化的東西,用書面語或口頭語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對內容是否真正理解的重要標志。
而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那就是教師。教師的文化素養顯然不等同于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它是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味、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等的總和。所以,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先注意提升自己的素養,尤其要修煉自己的學科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素養的學生。
書中第二篇章講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基于立德樹人的、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課課滲透“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們的教學策略也要發生轉變,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教學的基本策略。如: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所謂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
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通過教師的不斷培養,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這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總之,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在語文教育教學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使自己和學生一起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養人。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4
在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遵循系統性教學、熱點教學、實用性教學、思辨性教學等教學原則,并以培養學生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1.創設良好政治情境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政治情境,讓學生在政治情境中感受政治情況,形成政治認同,將其內化于心。教師要創設政治教學活動,在政治情境活動讓學生深化知識理解,并促進其政治認同。例如,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人大會議活動創設政治情境,讓學生自愿擔任各個角色,扮演主席團、總理、代表團等,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內容及自身角色定位說出自身感受,加深其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解。又例如,在講解國際組織的地位與作用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G20峰會、亞投行視頻資料,展示我國在國際上獲得的成就,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產生民族自豪感,深化政治情感。
2.開展辯論探究活動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指示內容開展辯論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理性精神,通過設計可辯性主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組辯論等模式形成理性思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辯論探究活動之前,教師首先要確定主題具有可辯性,如如何看待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禁令?通過爭議讓學生展開理性辯論。此外,還辯論活動還應堅持從個體到集體再到個體的原則,讓學生適應獨立思考,通過集體探究、辯論碰撞思維,從而在幫助學生個體形成理性精神。在開展的辯論探究活動中,應設計合理的問題梯度供學生獨立思考,營造民主氛圍、設計爭議情境讓學生進行集體探究和辯論,鼓勵學生主動表達自身觀點,學會理性看待問題。
3.組織合作探究學習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向學生提問、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積極思考和討論,并在不經意間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政治權力需要監督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現實中某一官員貪污案為例,提出為什么必須依法行使權力、權力為什么要接受監督、如何用好自己權力?等問題,然后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思考問題、搜集材料、課堂講解等步驟的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思維碰撞,集中集體智慧,獲得更全面、更理性的答案。在探究合作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潛移默化讓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積極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結合教學內容及當地社會問題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踐充分認識社會生活,在實踐活動中感受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公共參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主動承擔起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
在新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視野下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促進學生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的統一。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5
這個寒假,在清苑區王紅語文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讀到了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書中的很多教學理念讓人受益良多。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教導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什么,為什么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我們要厘清一些概念,并清楚應該怎么落實。
厘清概念
1、素養。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再通俗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具體指什么卻一直很模糊。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表現在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表現在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目學科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落實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二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也不可分離。所以語文作為基礎人文學科,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文化知識傳授中,更體現在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中。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教師要想保證核心素養可以順利得到落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教師需要保證核心素養的操作指南和課程標準修訂和教材編寫同步制定,保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可以與語文課程教學緊密相結合,使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可以順利轉化到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從而實現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七年級下冊教材為例:第6課《老山界》,文化知識是把握敘事線索、賞析生動細膩的描寫,文化素養是踐行長征知識,體會老一輩革命先烈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第8課《木蘭詩》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對“巾幗不讓須眉”的理解。第14課《驛路梨花》的核心文化素養是學習雷鋒精神。
其次,教師在進行語文教材落實核心素養過程中,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內容具有連貫性,讓學生在語文教材學習過程中不會出現知識鏈條的斷裂,也不會出現知識邏輯的矛盾,從而保證語文教材的目標明確,能夠滿足學生語文課程的學習需求。
以童話寓言故事為例,小學的《寒號鳥》到《犟龜》,再到中學的《皇帝的新裝》,教材中一直有童話故事,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連貫性,教材的核心素養知識就是告訴學生們,在領會一定道理的基礎上,我們更要始終保留一顆童心。
再次,教師需要保證語文教材具備可讀性,良好的語文教材就是需要學生能夠讀懂,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價值觀的偏向,教材中經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回歸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在過程中需要在補充教材中融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需要我們每位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就是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效結合的教學,能讓學生借助知識的載體,快速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6
一、優化策略,加強體育道德
書中提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體育品德包括體育道德、體育精神和體育品格。體育道德要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誠信自立、公平正義;體育精神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參與運動,培養自尊自信、意志頑強、超越自我、勇于進取的精神;體育品格包括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這些是體育學科獨有的育人要素.問題在于如何讓孩子們理解與感受,并內化于心,表現于身。
以低年級的課堂為例,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以親切、富有童趣的課前導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增強孩子們守規則意識,利用合作的形式加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競爭觀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成功體驗,從小樹立正確的勝負觀,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這樣的課堂不僅有趣,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技能,獲得自豪感,也能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獲得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起教師一味講解技術動作,學生枯燥反復練習的課堂,教學為主會更高效、更實用,也更讓學生獲益,同時道德滲透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二、善用競賽,提升體育精神
體育不是一門只關于運動技能的課程,它還涉及心理健康、體育精神、體育人文等。體育課堂,特別是體育競賽往往有很強的競爭性與挑戰性,有輸有贏,有強有弱,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敢于挑戰,在面對失敗時從容面對。在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尊自信、勇敢頑強、積極進取、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引導提升,讓學生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提煉自身所表現的體育精神。并結合優秀人物如:中國女排不畏困難、敢打敢拼,不斷進取,取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拼搏精神;中國奧運代表團從零到有,直至巔峰,失敗中走向成功的感人事跡等,提煉“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等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過程中錘煉屬于自己的體育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
三、關注互動,培養體育品格
課堂教學實施中有兩種互動方式: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兩種互動貫穿整個課堂。在大部分的課堂中教師一般會較多關注師生互動,以此來讓教學內容順利、有效的實施。但往往忽略或者少數能關注到生生互動的內容。而生生互動中又能直觀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如:學生之間是否良好的合作;有沒有在活動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能不能協調、溝通各自的想法聯合力量為達到目標而相互作用;互動中是否相互尊重、民主等等。學生在分組或合作探究中,在教師有目的的指引下,學生以學習運動技能為核心相互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思想交流碰撞中體會運動樂趣與學習的意義。
以球類課堂為例,在技能學習掌握后進行的小組比賽中,學生通過對自身水平的認知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分配場上的位置,比賽中團隊合作、相互激勵,在賽后及時總結分析,這些互動都有利于核心素養的發展。相反,不是所有的互動都是正面的,也會出現爭論、指責、批評等負面情緒的宣泄。教師要第一時間疏導,這也是學生情緒控制核心素養發展的良機,教師要抓住“課堂生成”的“關鍵點”及時進行體育品格的培養。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7
閱讀完《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人必備的三種核心品格,自律、尊重和認真。其中認真關乎做事的態度,現在,大家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就是強調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對待萬事萬物,對待所有的工作。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要認真工作,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與學生進行每一次心靈的溝通!
每每看到夜深了,學生們都已經離開,還有老師伏案疾書,為明天的課潦草做準備,被老師的認真態度而感動!辦公室中,時常看到同學科教師,為了一道題的出題意圖而討論的熱火朝天;因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幾個搭班老師,共同討論共同找辦法解決;曾經沈婷老師為了出一份自己滿意的試卷,一有空就坐在自己的電腦前,經過深思熟慮,認真敲打出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期末要開家長會了,為了給家長交一份滿意的答卷,牛主任從手機中搜索了大量的照片和視頻,自己學習剪輯軟件,制作出令我們都羨慕的視頻!認真的工作態度讓我們不斷的挑戰自我,突破自我!
從學生的角度講,就要認真學習,正如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所指出的:“字要規規矩矩的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而對于數學學科,更要認真的寫字,工整整潔的字體不但能贏的老師的喜愛,更能夠增強自我的信心。可是,學生長期對自己的要求比較低,個別學生的書寫很是潦草!針對這種情況,班老師讓寫字不工整的學生去她的辦公室,握著學生的手一筆一劃的教,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嚴格,更是不好意思,慢慢的改正自己的.不良的寫字習慣,養成認真寫字的好習慣!正是有了老師的認真與較真,才慢慢促進學生的認真!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講,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必備品質。十一班的劉佳和冬煥彪兩個同學,不受其它學生的干擾,上課認真聽講,并記錄下自己不懂的地方,一下課就跑過來問老師問題,一遍聽不懂,就跑過來問第二次,這種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才有了自己優異的成績!
俗話說“凡事就怕認真二字”,日本就是一個追求認真的民族,在日本的社會中,一個人如果跳槽兩次,是很難再找到工作的,很多人一輩子只從事一份職業,并做事認真,精益求精,那怕是用過的報紙都會疊的整整齊齊,才使得他們為世界創造了很多品牌!
作為一名教師,要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對待每一個學生,影響每一個學生,以我們的認真喚起學生的認真!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8
今年的暑假,我們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深入了解當下火熱的話題,核心素養。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閱讀,通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9
學校教育不是給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而是給人生準備好必要的槳。
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系列問題。
這個寒假,在浙江省張作仁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51科研力量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遇見了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通過對本書的整體瀏覽,了解到本書的基本邏輯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并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整本書自成系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便于讀者理解作者,是一線教師必看的好書。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維照進工作、學習、生活。本次閱讀,我們采用拆書方式進行深度研讀,即各學員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研讀章節并作線上線下分享交流。我重點研讀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
本章節組織闡述的邏輯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從概念的意蘊和具體策略兩大章節展開,其中意蘊從有意義學習的淵源和意義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展開闡述。具體策略從意義化教學案例和意義化教學改革的案例展開闡述。意義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從學習論的角度理解,又可以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理解。從學習論的角度來說,有意義學習是奧蘇泊爾最為倡導的,他認為學習就是通過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情感的陶冶、價值的形成、思想的啟蒙、道德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上說,教學也是和學生精神上相遇的過程。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基于此,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基于意義化策略的課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層面的,是對人的價值的足夠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種課堂:道德課堂、生命課堂、幸福課堂。這些課堂立足生命的終極意義,實現了從知識教學到精神意義層面教學的提升與飛躍。
教學的最終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話:學校教育給你的知識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就叫素質。那么剩下的東西究竟是指什么?
縱觀本書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答案,核心是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是知識更為隱性,更為重要的內在東西,是影響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也是意義化策略重點闡明的價值所在。
愛因斯坦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完成。禮物,字典上解釋,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種載體。由此聯想,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倡行一種師生建構性的交往,那么,作為學科教師(送禮者)如果能研究如何為受禮者(學生)傳遞信息(本學科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情感、意愿(本學科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的思維方式來關照自己的課堂,那么,無論是課程內容確定、活動方式選擇以及教育教學時空的拓展等,都將發生質的變化。也只要這樣的課堂交往過程,我們才可以說也將知識及其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命得以涵養、心靈得以凈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發、價值得以形成的過程。
教育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閑暇。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實現知識對學生個體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指導功能,助力學生成為自主發展的自由人。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0
停下腳步靜心反省自己近二年的教學,和學生的對話基本是:知識點背過了多少?題做對了幾道?……這些幾乎是一線教師常用的口頭禪。打著應試教育的旗號,我們的教學慢慢被學考、高考綁架,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和“培養高分學生”之間,我們權衡利弊,成了矛盾的集合體,對學科素養的滲透和落實少之又少。
余文森教授說: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源頭,能為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給我們答案。它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平易處多淺近,艱澀處多淵深。需反復研讀思考,聯系實際揣摩,才會漸明其理。
什么是核心素養?
素養。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再通俗說就是一個人的整體氣質。
核心素養。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
有了這些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就如汽車有了導航、手機有了流量、遠征的軍隊有了糧草,人能夠在正確的方向上越走越好。于是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它們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是通過我們的課堂傳遞給學生的。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學科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如何落實?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觀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的。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
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學科教學在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的同時,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和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學生要成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的中心,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教師既要有自己的學科專業,又應有超越學科的專業——“第一專業”:就是兒童研究。教師在“第一專業”發展中,逐步成為兒童研究者,成為兒童研究專家,以至成為兒童教育家,要多走進兒童,了解他們,研究他們,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這既是教學改革的走向,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偉大目標。
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來自對教育規律的把握,來自對兒童心理的深入研究。名師不僅應該是他那一門學科領域的專家,也應是博覽群書的飽學之士。在今后的教學日常中,我將不斷地讀書學習,逐步提升理論修養,為成為一名知識廣博者時刻準備著。
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觀
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觀是從教學而言的,它對課程及學科進行了關注,事實上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很多時候缺乏課程意識,沒有充分關注學科本質,以至于經常會迷失在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教,而學生卻不知學了干什么用。這樣的教學是沒有后勁的教學,是不可持續的。
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么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么理解教學。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基于課程意識的教學要求我們從狹義的教學走向廣義的教學,并注重課外活動的價值。
狹義教學以書本為教學對象,以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作為教學的核心目的,堅信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廣義教學以課程資源為教學對象,教材無疑是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但課程資源絕不僅限于教材,也不僅限于學校內部。其是一種面向生活的教學,是把教學內容從書本里、課堂中引向五彩繽紛的生活世界的教學。這在政治教學上尤為突出。政治教師要樹立大政治觀,絕不局限在課本之內,而應該努力將視野向課本外延伸,向實踐中的真、善、美延伸,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生產和各學科中發現問題的眼光,注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學以致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觀
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的。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學都是先于教而存在,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如何從教走向學,該書提出了三種樣態:先學后教、完整的學習、原生態的學習。
先學后教
要把學習的權力和責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就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關系而言,變“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就教與學、教法與學法的關系而言,變“先教后學,以教定學,多教少學”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就學與學、學生與學生的關系而言,變個體性學習為合作性學習。
完整的學習
從活動的角度看,完整的學習是一種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從學習結果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括主學習、副學習和附學習;從解決問題的角度而言,完整的學習包含情境、問題、假設、推理、驗證”五個步驟;核心素養的完整的學習包含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或要素。這些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有活動中的合作,有主次之分,有科學的設計與嚴格的流程。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正在向成年人過渡,讓他們獨立完成事情、帶著生命去體驗世界,不斷成長。
原生態的學習
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的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習主體來說,是指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既個性化解讀的學習。具體來說:
它是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和事物本身的學習;從學生的經驗、生活的和常識開始的學習;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如上所述,本書告訴我們,為什么而教、教什么、怎么教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在消化吸收它的基礎上,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1
經教研室齊主任推薦,認真研讀上海教育學會尹后慶博士的《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報告,有以下幾點收獲:
1、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2、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的原因。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立德樹人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是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征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催化。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我們真正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確立回歸教育本源的思維邏輯,為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等提供了引領性支撐。這是“人”的回歸,“學生”本位的回歸。
3、“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三條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教學評價。課程改革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革,而必須是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探索五種教學方式:問題化教學,情景化教學,單元化教學,學科活動教學,兩種課程。核心素養如何通過評價指揮棒的變化,把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核心素養必須校本化,核心素養必須學科化,學科素養必須目標化。
思考:從“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倒逼學校走向深度改革。
學校走向深度改革之前,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摸清底子,學校的教育哲學、辦學使命和畢業生形象三者是否一致,這是落實“核心素養”的根本。如我校處于城鄉結合部,生源復雜,但堅持“光譜教育”的辦學理念,樹“光譜教育”品牌,倡導以生為本、尊重差異、賞識個性、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培育大氣和諧的校園文化,培養懂感恩、善合作、愛學習、會創新的學生。
2、知己知彼,依據校情分析對本校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核心素養和最缺乏的核心素養。仍以我校為例:學校生源的主體為“農民工二代”和“拆二代”,前者常年穩居83%以上,隨著城市的擴大,還有不斷攀升的趨勢。對于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四項核心素養為: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和實踐創新;而最缺乏的四項核心素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蘊。
回答好以上兩個問題,就可以精準發力,走向深度改革。
1、探索核心素養校本化的表達。
依據前兩項分析,我們認為: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秀的品格是我校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內隱的,品格則是外顯的。若失品格,一切皆失。我們把“懂感恩”作為我校畢業生形象的第一要素來培養。我們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農民工子女關愛活動、感恩教育活動等為抓手,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黑板報、班會、廣播站、互聯網等教育陣地,構建立體德育網,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是學校德育的“規定動作”,對于有個性特殊孩子還有“私人訂制”。
2、探索核心素養引領的課程與教學改革
一課程:田局的名言,今天的課程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核心素養的整體性和融通性決定了課程實施必然是整合的。重新修訂并完善學校光譜課程體系。有效整合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課程。就算是基礎型課程我們要堅守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進行單元化教學和學科主題活動教學。至于研究型課程,我校已建成二七區中學第一家創客空間“創客家”,我們要利用好創客課程,力爭培養一批具有實踐創新精神的人。三要逐步形成精品課程。為更好落實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科學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學校逐步形成感恩教育、科技體育、主題閱讀、創客課程等凸顯核心素養的四大精品課程。
二課堂:一是強化學科素養的育人功能。實現學科內滲透式整合,改變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的現象,在尊重學科的基本屬性與獨特價值基礎上,以主題整合學科內在的邏輯,發揮學科育人功能。二是完善光譜課堂教學形態的“五步導學”操作流程,突出學生的自主建構、互動質疑、反思延伸,指向善于學習。
3、探索核心素養的校本評價策略與方式。說實在的,這一塊我們目前也沒有做好,但一直沒有放棄思考,我相信在這方面肯定有先驅者,希望能得到指導、幫助。
“核心素養”來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努力讓它落地。讓魚兒在水中游,鳥兒在空中飛。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2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 “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對中國教育來說,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說,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系到國家的總體發展,也關系到千家萬戶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②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③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④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后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于每個課堂。那么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著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這是學生學習素養和關系素養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包括學習的愿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系素養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系素養,要求學生能認識、悅納,能規劃、約束和調節,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后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系素養,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自覺關心生態與保護環境等。
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系。情境化教學是啟發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采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復雜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3
20xx年的春天對我來說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是自己教育教學理論方面一次質的提升,這都得益于余文森教授編著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
本書讓我真正認識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一系列的問題,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一、“核心素養”的認知
1、20xx年3月,“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
2、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哲學家羅素認為,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無論是對于個人的發展還是對于社會的進步,智慧和道德都是具有決定性的兩種力量,缺一不可。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同時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制《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根本出發點是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提升21世紀國家人才的核心競爭力。20xx年9月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確定了核心素養的框架和內涵。20xx年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范圍征求意見,現已進入正式頒布的倒計時。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
1、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落地的抓手,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學科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所展現出的形象、氣質、行為、習慣、能力、素質,這些素養構成了與沒受過這門學科教育的人的差別。
2、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物理理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三、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課堂教學點結合探索
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教學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受應試教育作祟,我們常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智力、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同時德育、美育、體育等各方面的滲透及全面進步,才能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2、力求在物理知識學習、實驗探究等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學科整合和實驗表達和操作的能力。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提升物理理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
3、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通過學習,我意識到要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學生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4、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余文森教授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以上所述,僅是我閱讀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學習過的教師都有許多不同的且寶貴的思考與建議。“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把“終身學習”銘記,以求自己的終身發展和進步。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4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 "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么叫"核心素養"?
什么叫學科核心素養?
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說真的,我還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于是我翻閱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回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閱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閱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必須教會少年閱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小學中就應該使閱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閱讀。
可見,學生的閱讀是多么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小學欠下的 ‘閱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并不是危言聳聽。
近兩年,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對于重視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閱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我們在強調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讀一些書呢,甚至是列給學生的一些必讀書呢?當我們在給學生開的必讀書書目也好,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書也好,那么學生到底讀的`怎樣,閱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進行必要的跟蹤指導和監控。當然指導和監控的方式有多種,調查問卷、讀書沙龍、寫讀書筆記等。如果我們教師不也去進行實地閱讀,怎么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和監控,又何談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后,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小學生的善于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閱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閱讀的無窮魅力。
再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記得去年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課《天地人》,我當時在教認識"地"這個字時,當有的同學組出"地下"這個詞時,緊接忽然有一個小手舉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說: "老師,我知道地下有巖漿"!"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從書上知道的。"我當時吃了一驚,倘若這要是發生在城里的小孩身上,也許算正常,但對于農村小孩來說,況且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這能說是不足為奇嗎?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也許在某些領域,孩子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顯然僅僅有一桶水,哪怕是一潭死水肯定是OUT了!這種形勢難道不逼著我們去讀書嗎?否則,我們怎么又能滿足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么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5
心靈的溝通是克服學生學習倦怠的有效手段
我是一名進入課堂教學工作已有十八年的地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一些較深的感受。我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的專業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一個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上有著不斷學習的精神,但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是我最深的感受,也是最成功的感言, “溝通”就是從‘尊重’開始,用愛與學生交流。”只有在溝通過程中,心靈與心靈的對話中,心與心才能交融,情與情才能共鳴,老師的愛才能真正溫暖每一個學生稚嫩的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從而信任老師,樂于接受老師的教導。從而使學生克服學習倦怠。20__年,我擔任了七(1)班等五個班的地理的任務,在一次我在七
(5)班上課時,我看見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聽講,眼睛老是看著外面,嘴里小聲的吹著口哨。我先是提醒了他一次,可這樣并沒的效果,我就痛快地訓斥了一通,本想這會兒應該有點效果吧,可他一副不學無術,桀驁不馴的樣子。當時就把我氣急了,“啪”一下就把書拍在桌上,還讓全班同學靜站了幾分鐘。下課后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婉言相勸道:“你每天起早貪晚來上學很辛苦,上課的注意聽講才能對得起自己,老師上課提醒你上課聽講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呢,還說了一些傷害老師的話。 你要自尊,老師又何嘗不需要尊重呢?你說是不是?”我只顧自己喋喋不休地說,也沒有顧及他是否聽進去。
在后來的課堂上他仍然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時常違反紀律。漸漸的他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很想不讓他在上我的地理課了,就讓他去班主任的辦公室去站著吧,但在我準備做出決定的時刻,我突然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它告誡我們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讓曾進能在地理課堂上改頭換面。
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決定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到他從小父母離異,他媽媽一個人帶著他,他媽媽靠打工維持生計,他很心疼媽媽,經常幫著他媽媽做家務事。這時我覺得這個孩子還是很反感善良的。我不由的想到了: “教育也,長善而救失者也。”我得找機會與地坐下來好好地談一次。在有一次課間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他以為我肯定又有什么事要批評他,他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斜著眼睛看我。我卻語重心長的問道:“以前老師在對待你上課的態度上很不好,是吧?”聽到我這么問他的表情變得有些輕松起來。我溫和而真誠地說:“我沒有把你上也理課的表現告訴你的班主任,也沒告訴你的媽媽。你們班主任說你在家愛學習,還愛做家務事,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時在他臉上掛著一絲絲笑容。我又連忙說道:“祝賀你!”她很驚訝的看著我:“什么?”“你期中考試地理得了60分,不月考高了20分。”他喜笑顏開。我趁熱打鐵:“你其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領悟力強,記憶力也不錯,只是在行為習慣上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并不在乎你的過去,只想關心你的現在和將來。從這里重新開始,好嗎?”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老師相信我吧,我一定會改的!”我的'心頓時震住了,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對老師的敬佩和信任。
從那以后,他上地理課特別專心,在班里,他因為地理學科成績特別突出,被選為了地理小明星。我從此看到了另一個聰明,能干,熱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老師充滿了敬愛的積極上進的學生。他曾在作文里寫道:老師的尊重,使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我會奮發圖強,不辜負老師的希望。心靈溝通碰出美麗的火花,真摯的愛讓他重回甜蜜的可愛。我又一次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愛是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紐帶,心靈的溝通是克服學生學習倦怠的有效手段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6
5月19日上午,我到小店區一中參加由小店區區教育局舉辦的“小店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與核心素養培養專題培訓”。區一中學校的階梯教室里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胡小勇老師的《面向核心素養的小組學習藝術》等精彩講座。胡小兵教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小組合作學習開啟“集體智慧,高效互動”之門。組織小組學習,可以通過互疑、互問、互動來達到學習目標。講座中一些精辟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幾位教授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為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為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于一生。我想,今后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于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并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占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為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后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 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后,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并想方設法鍛煉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著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于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干精神,又善于開動腦筋,善于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幾位教授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為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范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為。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并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于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后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后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7
一、優化策略,加強體育道德
書中提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體育品德包括體育道德、體育精神和體育品格。體育道德要培養學生遵守規則、誠信自立、公平正義;體育精神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參與運動,培養自尊自信、意志頑強、超越自我、勇于進取的精神;體育品格包括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相互尊重、社會責任感、正確的勝負觀等,這些是體育學科獨有的育人要素。問題在于如何讓孩子們理解與感受,并內化于心,表現于身。
以低年級的課堂為例,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教師以親切、富有童趣的課前導入激發孩子的研究興趣,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增強孩子們守規則意識,利用合作的形式加強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競爭觀念,讓學生在研究中獲得良好的成功體驗,從小樹立正確的勝負觀,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這樣的課堂不僅有趣,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研究了技能,獲得自豪感,也能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中獲得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起教師一味講解技術動作,學生枯燥反復練的課堂,教學為主會更高效、更實用,也更讓學生獲益,同時道德滲透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二、善用競賽,提升體育肉體
體育不是一門只關于運動技能的課程,它還涉及心理健康、體育精神、體育人文等。體育課堂,特別是體育競賽往往有很強的競爭性與挑戰性,有輸有贏,有強有弱,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敢于挑戰,在面對失敗時從容面對。在這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自尊自信、勇敢頑強、積極進取、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引導提升,讓學生在研究體育技能的同時提煉自身所表現的體育精神。并結合優秀人物如:不畏困難、敢打敢拼,不斷進取,取得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的拼搏精神;中國奧運代表團從零到有,直至巔峰,失敗中走向成功的感人事跡等,提煉“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等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在體育研究和鍛煉過程中錘煉屬于自己的體育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
三、關注互動,培養體育品格
課堂教學實施中有兩種互動方式: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兩種互動貫穿整個課堂。在大部分的課堂中教師一般會較多關注師生互動,以此來讓教學內容順利、有效的實施。但往往忽略或者少數能關注到生生互動的內容。而生生互動中又能直觀的反映出學生的研究狀態如:學生之間是否良好的合作;有沒有在活動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能不能協調、溝通各自的想法結合力量為達到目標而相互作用;互動中是否相互尊重、民主等等。學生在分組或合作探究中,在教師有目的的指引下,學生以研究運動技能為中央相互交流探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思想交流碰撞中體會運動樂趣與研究的意義。
以球類課堂為例,在技能研究掌握后進行的小組比賽中,學生通過對自身水平的認知結合自身技術特點分配場上的位置,比賽中團隊合作、相互激勵,在賽后及時總結分析,這些互動都有利于核心素養的發展。相反,不是所有的互動都是正面的,也會出現爭論、指責、批評等負面情緒的宣泄。教師要第一時間疏導,這也是學生情緒控制核心素養發展的良機,教師要抓住“課堂生成”的“關鍵點”及時進行體育品格的培養。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8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使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概念內涵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作者用了9內容詳細闡述了素養與素質、教養、修養、涵養之間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說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采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也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
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采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光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言,放學排隊不喧嘩,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識才培養出了“書呆子”,我們儒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19
在今年的寒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是“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三個部分的內容既介紹了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又有一些對教學的實際操作。
通過學習,我知道素養就是指沉淀在人身上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核心素養是指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以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再具體到語文學科,則是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書中提到,不管哪門學科都應該擁有三種能力: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就小學語文來說,要培養學生能自主讀懂教材的能力,學生讀不懂的,老師就教,學生自己能讀懂的,老師就不教,要讓學生海量閱讀,不要成為潛在的差生。還要培養學生會提問的能力,主要包括會發現會提問會分析,甚至會解決。最后還是要學會把內化的東西,用書面語或口頭語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對內容是否真正理解的重要標志。
而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那就是教師。教師的文化素養顯然不等同于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知識水平,它是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視野、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審美能力、氣質品味、價值取向、人格修養等的總和。所以,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提高教學質量更是無從談起。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先注意提升自己的素養,尤其要修煉自己的學科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有素養的學生。
書中第二篇章講到: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教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因此,我們的教學必須是基于立德樹人的、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課課滲透“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我們的教學策略也要發生轉變,書中告訴了我們一些教學的基本策略。如: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所謂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
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通過教師的不斷培養,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這是教育教學之根本。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總之,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將一如既往,初心不改,在語文教育教學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使自己和學生一起成為德才兼備的高素養人。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0
核心素養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但是對于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落地?課堂上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很多老師其實是比較模糊的,去年我有幸加入了袁燕青名師工作室,在跟隨名師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一詞貫穿著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在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書中內容分為三大篇幅,從核心素養的意義談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最后對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說明。
書中提到核心素養為“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
首先談到能力,現在的教育中經常把學生的智力發展看成主要的能力,老師、家長、學生、社會都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做出過很多努力,然而這是一種狹義的能力,那真正的能力又是什么呢?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會慢慢忘記曾經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忘記了公式,忘記題目怎么做,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備了閱讀、書寫、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的話,將是一生中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現階段由于中高考的指揮棒的作用,很多學校和老師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傳授知識上,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很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樣不利于為國家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大學生怎么什么都不會做啊”,然后還要花時間和金錢重新對剛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曾經有個醫學院的學生跟我講,他在實習的時候發現他自己什么都不會,連醫院的護士都不如,明明在學校考試的時候也都通過了,書也背的不錯,當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片空白,讓他很焦慮,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們的學校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培養有能力的學生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讓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其次談到了品格,韓愈在《師說》一書中說道老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就是我們當下說的“思想教育”,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成才的。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獲獎者說:“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獲獎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后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條件,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作用很大,這些都是學校,家庭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有一位日本的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獲得了眾多中國網友的喜愛,大家喜歡他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羽生結弦獲獎無數,在這眾多獎項的背后是他自律、認真的品格在支持著他把花滑事業做到了極致,還有他的人品,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找借口,懂得尊重他人,在自己受傷嚴重的情況下還在關心他人的傷勢,尊重我們的國家,在發布會結束時,向著我們的國旗深深的鞠躬。我想他能圈粉無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顏值和才華,還有他那美好的品格。
以上是我對書中的一小點談了下自己的感受,書中還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去學習和探索。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逐步落實核心素養。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1
3月16日至3月19日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六屆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培訓觀摩會,執教的專家有: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楊再隋老師,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詩人雪野老師,還有猶如春風化雨般的吳老師。楊再隋老師的理論也是如此的可愛,其中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這的很著眼的名詞。
第一天主要聽了楊再隋老師的理論講解,正如主持人雪野老師說的那樣,理論也是很可愛的,確實與會的所有老師聽的很入神,很認真,有的在做筆記,有的在拍照,可見大家對知識渴望,同時也卯足了學習的勁頭。令我最感動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觀摩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講解的對象卻是小學六年級。這還是一篇3500字的小說,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很輕松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學生把插敘掌握的十分牢固,王老師也沒有特意的拿出來講解,但是不知不覺中文章的脈絡,目標卻又是清晰的。這點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的,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總之,這一節課十分精彩,恰到好處。其中,我也被文中“英子”的精神所感動,闖練,闖練,英子,這還是父親臨終前對英子的教育,看到了英子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害怕到敢于擔當,到最后的收獲滿滿。從中也體會到了父親的偉大,真是所謂的,父愛如山啊!
我在這里還想說的是雪野老師,他很有名,我卻初次認識,能聽到如此好的詩情畫意的課,真是幸運。雪野兒童文學家,詩人,兒童詩研究所所長。他所上的《公雞的花花被》課堂氛圍好,老師富有親和力,整節課給人的感覺也好似在讀詩,在欣賞詩。我覺得能把課上的如此絕妙,也實屬厲害了。開始,引導學生什么是童話?學生們的回答也是很精彩,讓所有的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詩的偉大,詩的美好,知道現在耳朵旁邊還回蕩著雪野老師的朗誦:公雞的花花被,薄薄的,七彩云一樣漂亮。
最后,說一說吳琳老師,她是北京教師研修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不僅喜歡她的課,還更喜歡她這個人,她說過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很是喜歡:“喜歡沿著彎曲的小路慢慢地走,看到很多風景,聽到很多鳥兒的歌聲,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人,寫下一些很美妙的故事.......人生的路就那么長,急什么呢?”是啊,正如她所講的《親愛的小魚》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愛,愛是什么,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承諾,是信任。從今天開始愛身邊的每個人,愛學生,愛同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吳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同媽媽,是那么慈祥,那么有愛,耐心的指導,諄諄的教誨。今后的教學之道,希望自己也要努力改變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媽媽。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2
在課堂教學改革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求下,走進了馬老師《走進核心素養》的講座,也使我今天了解到了專家們是如何理解、設計、實施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幾個方面的內容。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科學習要與整體學習相聯系,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在深度學習設計上,要從數學核心內容的選擇,單元目標的整體性,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問題情境,評價方式應有連續性、層次性幾個方面出發。
在核心內容的選擇中要注重,學習內容的教學本質在小學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學情分析應當針對學習內容、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可能表現,學情分析既要在課前,也要在課堂上。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前概念,關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生成。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要有了解,對學習過程的要監測與了解。
馬老師案例分析,使我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深度學習應注重的問題。關于數的運算這個案例,我們的學習重點是理解算理,總結算法。還要對教學內容所在單元及前后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也要進行不同教材間的分析。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時,主要就學生現有基礎,可能面臨的挑戰,學習價值進行分析。
以上是我本次培訓的一些收獲,我會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實踐,提高教學能力,更好的教書育人。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3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展。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4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了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5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本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一、概念內涵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作者用了9頁內容詳細闡述了素養與素質、教養、修養、涵養之間的關系,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說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淀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系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說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里很明確地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
余教授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中講道: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征,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通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通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著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興趣與選擇;意味著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言,放學排隊不喧嘩,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后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只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知識,才培養出了“書呆子”,我們需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外、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文中講到了三種不管哪門學科都必須擁有的關鍵能力:
1、閱讀能力。在課堂中,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閱讀能看懂的內容,老師就堅決不要講了,自己需要講的就是學生看不懂的內容,養成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
2、思考能力。備課的時候,自己多預設問題,問題是思考最好的營養劑,一位教授講過:“能夠帶上滿口袋問題走進課堂的課,算好課;能夠在課堂上喚起學生提問、發問的課,算更好的課;能夠喚起學生提問,居然被學生的問題問倒了的課,算是最好的課。”有教授的話在這兒,以后再被學生問倒,就不尷尬了,哈哈哈……
3、表達能力。如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表達是一個內化的過程,是看學生有沒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通徹,我的課堂一定要鼓勵學生多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其實,教是最好的學,讓學生也來當老師,要想讓其他同學明白這個問題,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三、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去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1、語言能力: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
2、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
3、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4、學習能力:指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試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的關系為:語言能力是學科基礎、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孩子以下四個方面的意志品質:
1、主動與進取:對英語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語言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2、監控與調整: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我監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我激勵、自我調適,適時反思和評價學習效果,并對學習目標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調整,主動適應,堅持不懈。
3、選擇與獲取:能發揮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的優勢,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并結合學習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廣泛涉獵,有的放矢,既勤于學習,又善于學習,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4、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敏銳觀察語言現象和語用規律,能從多角度、新視角去觀察和理解語言現象,嘗試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讀和評判多元文化現象,勤于思考,探異求新。
在英語核心素養中發展學習能力,主要是指主動學習、積極調試、自我提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促進學生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明確的學習目標,能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效監控和管理學習過程,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明確學科的育人目標,積極思考,勇于創新,運用多元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既要保障孩子傳統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同時更需要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核心素養的獲得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并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點滴感受
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于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為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為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的瑰寶,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6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在工作室王紅老師的帶領下,和志同道合的同仁走在專業閱讀的路上,增長的是知識,提升的是素養,收獲的是幸福。
暑期是老師的'療養站,是老師的休息站,更是老師提升自我的加油站。閑暇之余,我有幸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的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怎么樣達到,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的是學生主體,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什么是核心素養?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閱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是指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也就是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孩子的三種品格與能力。而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不是老師灌輸的,是老師利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學會這些品格和能力。
二、如何進行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現有的教學應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書中明確告訴我們,讓學生要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的人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讓學生“樂學”是老師的艱巨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三、什么是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書中介紹到,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為可操作的策略,這樣,走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才能真正落地。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將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策略分為: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這六個策略相輔相成,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從余老師的書中我知道了核心素養,并且知道了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堅信,如何我們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我們一定會畫出教育的圓滿。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7
今年的暑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第一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心中便有所感。通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這本書,以后還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8
我是一名進入課堂教學工作已有十八年的地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一些較深的感受。我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的專業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一個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上有著不斷學習的精神,但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是我最深的感受,也是最成功的感言, “溝通”就是從‘尊重’開始,用愛與學生交流。”只有在溝通過程中,心靈與心靈的對話中,心與心才能交融,情與情才能共鳴,老師的愛才能真正溫暖每一個學生稚嫩的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從而信任老師,樂于接受老師的教導。從而使學生克服學習倦怠。20__年,我擔任了七(1)班等五個班的地理的任務,在一次我在七(5)班上課時,我看見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聽講,眼睛老是看著外面,嘴里小聲的吹著口哨。我先是提醒了他一次,可這樣并沒的效果,我就痛快地訓斥了一通,本想這會兒應該有點效果吧,可他一副不學無術,桀驁不馴的樣子。當時就把我氣急了,“啪”一下就把書拍在桌上,還讓全班同學靜站了幾分鐘。下課后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婉言相勸道:“你每天起早貪晚來上學很辛苦,上課的注意聽講才能對得起自己,老師上課提醒你上課聽講是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呢,還說了一些傷害老師的話。 你要自尊,老師又何嘗不需要尊重呢?你說是不是?”我只顧自己喋喋不休地說,也沒有顧及他是否聽進去。
在后來的課堂上他仍然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時常違反紀律。漸漸的他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很想不讓他在上我的地理課了,就讓他去班主任的辦公室去站著吧,但在我準備做出決定的時刻,我突然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它告誡我們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讓曾進能在地理課堂上改頭換面。
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決定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到他從小父母離異,他媽媽一個人帶著他,他媽媽靠打工維持生計,他很心疼媽媽,經常幫著他媽媽做家務事。這時我覺得這個孩子還是很反感善良的。我不由的想到了: “教育也,長善而救失者也。”我得找機會與地坐下來好好地談一次。在有一次課間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他以為我肯定又有什么事要批評他,他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斜著眼睛看我。我卻語重心長的問道:“以前老師在對待你上課的態度上很不好,是吧?”聽到我這么問他的表情變得有些輕松起來。我溫和而真誠地說:“我沒有把你上也理課的表現告訴你的班主任,也沒告訴你的媽媽。你們班主任說你在家愛學習,還愛做家務事,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時在他臉上掛著一絲絲笑容。我又連忙說道:“祝賀你!”她很驚訝的看著我:“什么?”“你期中考試地理得了60分,不月考高了20分。”他喜笑顏開。我趁熱打鐵:“你其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領悟力強,記憶力也不錯,只是在行為習慣上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并不在乎你的過去,只想關心你的現在和將來。從這里重新開始,好嗎?”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老師相信我吧,我一定會改的!”我的心頓時震住了,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對老師的敬佩和信任。
從那以后,他上地理課特別專心,在班里,他因為地理學科成績特別突出,被選為了地理小明星。我從此看到了另一個聰明,能干,熱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老師充滿了敬愛的積極上進的學生。他曾在作文里寫道:老師的尊重,使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我會奮發圖強,不辜負老師的希望。心靈溝通碰出美麗的火花,真摯的愛讓他重回甜蜜的可愛。我又一次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愛是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紐帶,心靈的溝通是克服學生學習倦怠的有效手段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29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數學核心素養
21世紀,我國確定了“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指導思想,強調以課程為載體落實指導思想,進而以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為突破,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推廣。“以素養立意課程體系”主要是將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識)、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課程基本目標,根據每一個學科的特點,把三維目標通過每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加以落實,把課程總目標與學科教育有機結合。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情境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四個方面表現出來,這四個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養水平的四個維度。
每一個數學核心素養有自身的獨立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在發現與提出、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中,各自在不同的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我們更需要強調整體性,六個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它們不是兩兩“不交”的獨立素養,而是相互“交著”相互“滲透”的,在直觀想象中,蘊含著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離不開直觀、推理、模型;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更需要直觀、推理、模型交互發揮作用……
數學核心素養不是獨立于知識、技能、思想、經驗之外的“神秘”概念,綜合體現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技能方法的掌握、對數學思想的感悟及對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體系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數學規律并結構清晰;二是突出數學本質;三是便于轉化,轉化為數學核心素養。
1.體現選擇性的高中數學課程結構
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長,會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數學核心素養,而數學課程標準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課程。
必修課程為學生發展提供共同基礎,是高中畢業考試的內容要求。選修I課程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I課程是高考的內容要求。選修Ⅱ課程分為ABCDE五類。這些課程為學生確定發展方向提供引導,為學生展示數學才能提供平臺,為學生發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為大學自主招生提供參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和大學專業的要求選擇學習其中的某些課程。
A課程是部分理工類(數學、物理、計算機、精密儀器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B課程是經濟、社會(數理經濟等)和部分理工類(化學、生物、機械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C課程是人文類(歷史、語言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D課程是體育、音樂、美術(藝術)類學生等可以選擇的課程。E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設,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特別包括大學先修課程(CAP)。
2.體現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高中數學內容結構
數學有豐富的研究領域、問題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點鮮明、作用不同的數學分支,但數學又是一個有機整體,擁有清晰的結構,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更是如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根據高中學習特點和需要,高中數學內容將突出三條貫穿始終的內容主線:函數及應用、幾何與代數、統計與概率。數學建模與數學探究是另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另外,還應將數學文化滲透在高中課程內容中。抓住這些貫穿始終的主線,才能反復感受到抽象、推理(運算)、模型、直觀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3.體現數學本質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
在整體認識高中數學內容結構和主線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支撐主線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以函數主線為例,首先,抓住以下關鍵問題:整體、全面認識函數概念;深入理解函數性質——整體性質與局部性質;掌握一批基本函數類;把握函數應用;感悟研究函數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教什么,如何教?這是教師教學的永恒課題。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師數學教學,首先要更新觀念。培養并提升核心素養,不能依賴模仿、記憶,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動、自覺,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1.整體把握數學課程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是基礎。高中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性質與理念,整體掌握數學課程目標,特別需要整體感悟數學核心素養,整體認識數學課程內容結構—主線—主題—關鍵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感悟、理解抽象、推理、運算、直觀的作用,得到新的數學模型,改進思維品質,擴大應用范圍,提升關鍵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2.主題(單元)教學
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進行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考對象。可以以“章”作為單元,如將“三角函數”作為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如“距離”或“幾何度量關系:距離、角度”等;也可以以數學中通性通法為單元,如“模型與待定系數”等。
這是深度學習的核心,也是深度學習的抓手,也是整體把握數學課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質——數學核心素養,有利于教學方式多樣化,把“教”與“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師專業水平(數學、教育教學理論、實踐),這是數學骨干教師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數學。
3.抓住數學本質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反復強調:能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讀薄就是抓住本質,抓住重點,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4.問題引領——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
在關于數學和數學教育的大討論中,問及在數學和數學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時,著名數學家在一篇總結文章中強調“問題是關鍵”,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
5.創設合適情境
創設合適情境是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另一關注點。首先要對“情境需要”有個全面的認識,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情境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便于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進而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6.掌握學情,加強“會學”指導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數學”應包括:閱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
以“數學閱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數學語言由數學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組成,它的特點是準確、清晰、簡潔,數學閱讀就要會讀“數學普通話”“符號”“圖形(表格)”。而數學符號、圖形又是一個系統,彼此聯系,學生不能很快習慣,需要指導,不能太急。數學教師強調“學法指導”,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需要堅持、總結、提升。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一線數學教師是落實本次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的關鍵,教師注重提升自身數學素養,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關注數學內容、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實踐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直面問題,不斷探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教育。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30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教學相長,就應該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此次讀書會我將從第五章“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中提到的一個重要觀點“完整的學習”進行分享。
“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便產生了學生與前期的知識經驗、社會生活產生了割裂和孤立的問題和現象。久而久之,學生容易失去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更為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進行閱讀,調動自身的經驗與社會生活建立起有意義的關聯。
思考環節。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回避掉問題,從而容易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進行深度思考。
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分享,共同解決在獨立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在集體思維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內容的正確、全面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建構,使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范式。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背景下,面對當前教學改革形勢,教師應該積極應對教與學關系,促成學生完整的學習。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31
什么知識最有價值
以前常說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饑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過本章后我對知識的價值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在學科本質一節中作者將物理知識比喻做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枝葉,枝干,樹干,樹根以及水分和養料構成了大樹的全部。作為一棵樹每一部分都重要,作為一個學科構成這五部分的每一版塊也同樣重要,但這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
而初中階段,正是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全新認知的起步階段,相比較循序漸進的構建知識,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觀念應該是這個學段的重點。
文中將物理觀念比喻做樹根,這很貼切,物理觀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續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結。它為枝干樹葉的生成扎下基礎,它能源源不斷的吸收物理精神的養分進而長出枝繁葉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識。
那么該怎么養成物理觀念?我覺得從一開始接觸學科時就有意識地從細節加以培養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計算區別于數學計算,計算過程中數字也要帶單位。比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號,堅決杜絕用XY簡單替代。這是從習慣入手潛移默化形成屬于本學科的特有觀念。但這還不夠,還應該養成用物理的觀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別人看月食只當天文奇觀,而我們應該讓學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別人看到一只小鳥飛過,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心里加上相對于地面小鳥是運動的。
這些細節構成了物理觀念的相關要素,有意無意的培養使物理之樹的樹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斷吸取養料,最終使學科之樹茁壯成長。
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這幾年我基本看不進去書。不同于少年時代的如饑似渴挑燈夜讀,現在看見長一點的段落都沒有耐心看完。我以為是年齡和家務的瑣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學習了“學科結構”這一塊我才找到了問題的本源。
由于電腦和手機的介入,我們生活在知識碎片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說是知識大爆炸,同樣也是知識粉碎機。百度,詞條等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寫論文不需要鉆研長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識點,上網檢索,省時省力。
可是,這些拿來主義的被我們用到蹩腳論文里的碎片知識我們真的`消化吸收了嗎?沒有!學科知識應該形成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網絡,形成由點、線、面筑成的立體式的整體知識結構網絡。而知識碎片對這個網絡的建成全無用處。
那些檢索來的學科知識用完了就丟到腦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檢索,在個人成長中沒能留下一點痕跡,而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會讓人對閱讀尤其是紙書的閱讀喪失興趣。
自媒體文字的風格是語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時間把它想灌輸的東西灌輸給你,僅此而已。而我們學習研究應該立足書本,立足文獻,立足深奧的艱澀的難啃的大部頭專業書上。可是,碎片化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養成的惰性已經讓我們很難靜心讀書了。
即便強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幾行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刷微信,在看幾行忍不住打開電視看上幾眼。碎片化時代,粉碎了知識,也粉碎了我們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書,她比我更專注也更快讀完,這還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學校體系化教育,尚未嘗到知識碎片的“甜頭”也沒因此走上飲鴆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養命題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從關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學科知識技能的習得,到關注復雜,不確定性的學科問題的解決。而放下手機拿起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是教師應該邁出的第一步。
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心得 篇32
核心素養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已經有幾個年頭,但是對于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落地?課堂上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很多老師其實是比較模糊的,去年我有幸加入了袁燕青名師工作室,在跟隨名師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一詞貫穿著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在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書中內容分為三大篇幅,從核心素養的意義談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最后對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說明。
書中提到核心素養為“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
首先談到能力,現在的教育中經常把學生的智力發展看成主要的能力,老師、家長、學生、社會都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做出過很多努力,然而這是一種狹義的能力,那真正的能力又是什么呢?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后會慢慢忘記曾經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忘記了公式,忘記題目怎么做,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具備了閱讀、書寫、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的話,將是一生中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現階段由于中高考的指揮棒的作用,很多學校和老師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傳授知識上,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很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樣不利于為國家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大學生怎么什么都不會做啊”,然后還要花時間和金錢重新對剛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曾經有個醫學院的學生跟我講,他在實習的時候發現他自己什么都不會,連醫院的護士都不如,明明在學校考試的時候也都通過了,書也背的不錯,當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片空白,讓他很焦慮,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們的學校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培養有能力的學生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讓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其次談到了品格,韓愈在《師說》一書中說道老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就是我們當下說的“思想教育”,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成才的。一名記者采訪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獲獎者說:“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呢?”諾貝爾獲獎者說:“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后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條件,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作用很大,這些都是學校,家庭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有一位日本的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獲得了眾多中國網友的喜愛,大家喜歡他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羽生結弦獲獎無數,在這眾多獎項的背后是他自律、認真的品格在支持著他把花滑事業做到了極致,還有他的人品,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找借口,懂得尊重他人,在自己受傷嚴重的情況下還在關心他人的'傷勢,尊重我們的國家,在發布會結束時,向著我們的國旗深深的鞠躬。我想他能圈粉無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顏值和才華,還有他那美好的品格。
反觀在這次冬奧會上的韓國運動員,雖然韓國運動員的短道速滑是非常的厲害的,但是因為他們低劣的人品和卑劣的手段,一直為全世界人民所不齒,失敗了就會找各種原因賴上,從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想這種運動員也不會有什奧林匹克的精神,終將不會成為短道速滑的一代宗師。
羅曼。羅蘭曾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好的行為品格是受用一生的財富,其價值遠超海量的知識和高分數。我們的學校不僅要培養有能力的學生,更要培養有德的學生,如果只重視能力的培養,忽視品德的培養,終將會培養出一批精致利己主義者,這對我們的國家民族和社會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要培養出有品德的學生,老師要加強自我修煉,努力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師,言傳身教,塑造學生的品格。
以上是我對書中的一小點談了下自己的感受,書中還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去學習和探索。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逐步落實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