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量心得體會(精選21篇)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
多半學生缺乏自我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于“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需要教師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總之,我認為,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對學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謂“質量求生存,質量求發展”。而學校質量提高的關鍵是如何構建有效課堂。以往我們總感到:語文教學花得時間較多,但卻收效較低,遠比不上數學成績,那么教師應如何發揮能動作用,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呢,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現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么樣的語言講,用什么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么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了解所教學科的發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于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并給予適當的激勵。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困生的表現,教師要用心去幫助和感動他們,要善于發現其優點,并及時給予表揚。上課回答問題時,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學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練習的機會。學困生回答問題時,只要比原來有所進步,都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隨時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和愛護,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體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基礎課。有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僅憑老師的嘴來講和從字面上是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感受到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教學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寫景的文章,老師在那大講特講有多美多美,甚至讀了一遍又一遍,可學生還是難以感受到,這時采用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觀的感知教學內容,幫助其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六、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師生的交往互動才能充分展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創新因素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學生自主創新的潛能才會得以開發。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保證新課標的落實,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評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講、聽、評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課后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恰當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接受知識、提高學習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為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如:在教學《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課的時候,我采用師生共同討論的教學方法:為什么說香港是亞太地區的航運中心,購物的好去處?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從文章中勾畫出相關的內容,再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最后師生共同總結。
然后啟發并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剩下的幾個自然段。讓學生體會學習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一節課,當學生學累了或神游時,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練習,使開小差的學生收一收神,同時也鞏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減輕了學生課外作業的負擔。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3
我覺得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為師生是課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于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覺得要講得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第四步要讓學生實踐。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的一次次實踐。
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獲,而且也是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的好契機。
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于激發對學習的向往和熱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中的后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都會跟著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系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
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這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當然,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4
《鉗工技能訓練》是鉗工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專業技能課。鉗工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包括平面劃線、鏨削、銼削、鋸削、鉆孔、擴孔、鉸孔、攻絲、套絲、刮削及復合作業,以及常用設備的裝配、維護和保養等。筆者在鉗工實操教學中發現,如果按照書本上項目順序進行實習,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機械單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沒有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另外,鉗工是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工種,很多學生認為鉗工實操很辛苦,即使掌握,用處也不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提高鉗工實操的教學質量,筆者在分析鉗工實習項目的特點、學生心理狀態的基礎上,對實習教學進行了改革,讓學生從消極對待變成積極參與,提高了教學效果。
一、鉗工實習項目的特點
1.鉗工實習所用設備及工具比較簡單
例如,鉗臺、臺虎鉗、銼刀、手鋸、鋼尺、錘子等設備和工具,學生一看就明了,對鉗工沒有好奇心,缺乏求知欲。有的學生還錯誤地認為鉗工技術與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以及現代化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的生產現場相差甚遠,即使掌握了,除了鑒定考試,也沒有用武之地。
2.鉗工實習勞動強度大,體能消耗大
這讓學生感到比較疲勞。由于鉗工操作的特殊性,操作技能必須要通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3.鉗工實習環境差
由于條件限制,30名學生在同一小教室內實習,鋸削、銼削、錘擊鐵塊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學生普遍反映比較刺耳,心煩意亂。
除此之外,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單一、呆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也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產生不了學習的動力。
二、鉗工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鉗工實習存在著上述特點,加之目前學生吃苦少、身體素質差、獨生子女多的現狀,筆者認為,鉗工實習教學突出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部分學生對鉗工實習認識不夠
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實習態度不端正,認識不到鉗工在現代化生產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認識不到這一科目在未來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實習時,多是應付湊合,滿足于“及格”,對自己要求不高,對行業認識不夠,得過且過。
2.少數學生怕苦怕累
個別學生因某些操作要反復訓練才能掌握,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一些學生不愿完成既定的實習訓練任務,在實習中偷工減料,不遵守勞動紀律,影響了鉗工實習教學質量的提高。
3.個別學生自身素質欠缺
個別學生難以完成鉗工實習訓練。有的學生盡管實習態度端正,訓練也很刻苦,但由于能力不足,也影響了實習效果和教學質量。
4.注入式教學互動性差
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以及單一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缺乏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足。
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1.思想教育是提高鉗工實習教學質量的基礎
加強學生學習目的性教育,讓他們知道學會鉗工操作技能是行業發展的需要,是祖國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成長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精神的教育,為提高實操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教育學生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實習中不怕苦、不怕累,勤學苦練,扎扎實實地掌握操作技能。在實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實習態度不端正的個別學生,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和引導,認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在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思想教育與培養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原則,把思想教育貫穿于實習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對鉗工實習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實習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實習效果來看,學生群體中明顯出現了“四多四少”的可喜景象,即:感到鉗工實習內容豐富的學生多了,認為實習有趣的學生多了,刻苦訓練的學生多了,精益求精的學生多了;思想重視不夠的學生少了,請假曠課的學生少了,應付湊合的學生少了,偷工減料的學生少了。
2.培養興趣是提高鉗工實習教學質量的核心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索某種事物的過程中,產生積極體驗的心理傾向。從事鉗工教學的老師都希望能培養出學生對技能操作的興趣,但老師的培養是學生形成學習興趣的外因,而學生個人的努力是內因。只有內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學習興趣。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切入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由“能干”向“會干”轉變,由“要我練”向“我要練”轉變,從根本上保證鉗工實習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1)教學方法有趣。在鉗工實習教學中,運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實踐中,加強師生互動練習,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又通過反復實踐,促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進而了解、學習新的相關知識。銼削是鉗工專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學生明確了解教師的要求后,可按照教師的示范動作進行練習。一旦學生出現錯誤動作,教師可針對錯誤有的放矢地進行及時糾正,使學生易記、易改。通過反復實踐,學生既掌握了銼削知識,又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同時對力的平衡知識和運動中力的平衡有所了解,進而又會促進操作技能的提高。
(2)實習內容有趣。在學習掌握劃線、鏨削、銼削、鉆孔、鉚接、彎曲等基本操作后,筆者讓學生設計并制作多用途工具、家用小工具、玩具等,如制作核桃夾子、制作手鉗、制作手提式鉗工工具箱等。同時,加工過程中,也允許學生對個別部位進行改進創作。例如,對核桃夾子外形的改進加工;對手鉗手把彎形的改進加工;對鉗工工具箱提手的設計成形加工。這樣,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大大增強,既鞏固了已學的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想象力、獨創性,達到了快樂學習的目的。
3.科學訓練是提高鉗工實習教學質量的保證
俗話說,苦練不如巧練。訓練效果與訓練時間有關系,但并不絕對與時間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是實習教學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學生體能普遍不足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尤為重要。例如,在“鏨削”課題練習中,穿插“游標卡尺使用”內容;在“銼削”課題練習中,穿插“劃線”課題練習;在“鋸削”課題練習中,穿插“鏨子的刃磨”練習。基本動作訓練后,穿插有關《鉗工工藝》的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得到了休息,體能得到了恢復,而且也使教學內容減少了單調、枯燥感,確保了一體化教學任務的完成。更重要的是,穿插教學,易于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習,在實習中體會理論、檢驗理論,有利于學生較快掌握鉗工基本技能及鉗工工藝學理論。
4.分層教學是提高鉗工實操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學生素質有差別、體力有強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要區分層次,根據學生的體能、素質的不同,制訂不同的訓練考核標準,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讓體力充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又讓體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吃得了”,調動和維護好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例如,對體能、智能較弱的學生,要求其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標準即可;而對于體能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可加大工作量、提高加工精度等。
總之,在鉗工實習教學中,教師應細心觀察,客觀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5
一、要盡快提高教師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
教師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由學科教育理論素養、學科素養及學科知識、學科學習習慣三部分組成。教師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的知識結構至少包括“教育理論知識、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三個部分。教師要上好課,就得有深厚的個人功底。既要有全面、綜合的知識素養,還要弄懂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既要非常熟悉自己學科的知識體系,還要了解、研究學科學習習慣。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就得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自覺學習,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要深入學習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學理論,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新知識,要研究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動向,特別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理念直接影響教育行為、教育方式、教育態度和師生關系),還要特別關注本學科的學科特點,不斷提高學習素養。古人云:“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師要成功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有深入透徹的了解。不斷地關注本學科發展的新動態,關注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發展,提高學科素養。要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努力研究、探索本學科的學習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改革,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要盡快提高教師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的能力
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在教學設計中對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開發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課程評價,課程創新;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四方面的內容。原有的課程體系保守、呆板,教師只要循規蹈矩地照著現成的東西進行教學就行了,新課程方案則給教師提供了自由發揮才能的廣闊天地。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機遇,充分運用新課程方案賦予自己的自由權利,用心地去鉆研、構思教學設計,做到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對課程資源、對自己所占有的資料進行大膽、科學的整合、調適、開發和利用,以期使課程更加科學、豐富。教師還要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和特點,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整理和開發,編制出既體現地方、學校特色,又適合學生學情,還能夠開闊其視野,有利于提高其能力的校本教材和課程。教師還要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設計,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綜合規劃,大膽設想,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質疑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為他們的長遠發展、終身發展打下根基。教師還要改變觀念和思維方式,積極開展課程評價,推進課程創新,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得科學、合理、實用。通過這些活動,教師的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能力一定會得到很大提高,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要盡快提高教師教學實施的能力
教學實施能力分為四種能力:有序活躍課堂氛圍;呈現與交流教學內容,凸顯學科特征;選擇和運用適度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手段;調控與管理教學過程,到位地組織學生活動。
教學實施的能力,實際就是教師熟練、科學、高效駕馭課堂的能力。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都要“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這一理念決定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對教師將是一大考驗,學生參與度大大增加,課堂氣氛肯定十分活躍,課堂上意想不到的情況會不斷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做好預判、調控、引導,簡言之,就是需要教師有很高的教學智慧和很強的課堂掌控能力,要使課堂活而不亂、放而能收,課堂氛圍活躍而有序,教學內容(信息)的呈現與交流,凸顯出本學科的特征,教學方式(方法)與手段的選擇和運用適度而有效,教學過程的調控與管理及學生活動的組織非常到位。這是教師必備的一項重要能力,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四、要盡快提高教師教學評價的能力
教學評價能力分為靈活編制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工具、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學業、教學中的自評與他評及課堂延伸性的反思三種能力。
教學是一個十分完整的過程,課堂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過程的結束,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評價。客觀、公正、科學、富有鼓勵性的評價將對教學活動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教師要高度重視這一環節,多開動腦筋,在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積淀自己的評價能力。要結合自己的教情、學情、學科的特點,靈活編制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工具,并運用好它;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不同學生的學習作出科學的評價;還要特別重視教學中的自評與他評以及課堂的延伸性反思,不僅僅是教師要評價,更要積極引導學生自評與互評;每一節課都會有自己的亮點和成功之處,肯定也會有缺陷和需要改進之處,教師要及時進行延伸性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揚長避短。
五、要盡快提高教師教學科研的能力
教學科研能力由對問題的發現及研究課題的確定、對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及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學實踐中對科研成果的運用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三個方面組成。
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教好課,還要積極參與到教學科研之中,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提高認識。要制訂自己完整、系統的科研計劃,注重實踐積累,結合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選好課題;要努力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并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形成系統、科學的研究成果;還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指導教學并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越是優秀的教師,科研成果就越豐碩;科研成果越豐碩,就越會視教學為一件富有創造性的且有意義的工作。所以,教學科研是教師迅速成長的捷徑,是教師獲得幸福的必經之路。
教師在具備了這些能力之后,就會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教學風格、教學優勢,教師的專業發展之路將會空前廣闊,教師的潛能將會得到最大釋放!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6
我覺得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為師生是課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認為: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于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要講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要簡單,不要講得太繁雜);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的一次次實踐。
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獲,而且也是團結協作的好機會。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于激發對學習的向往和熱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中的后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如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系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謝謝大家!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7
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為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重要的創造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是情感交流的紐帶,是知識的載體。形象的比喻,激勵的話語,幽默的解釋,緊迫的疑問,巧妙的點撥,使抽象變具體,深奧變形象,乏味變有趣。另外,教師的書面語言(板書)和姿態語言(教態)也顯得尤為重要。黑板上的一個記號、一種格式,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都能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的思維激起陣陣漣漪,把教學推向高潮。所以,教師的語言應注意準確、生動、鮮明,具有啟發性、針對性、靈活性和教育性,這樣才能到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倘若教師語言羅嗦重復,模棱兩可,詞不達意,拖泥帶水,怎不令學生昏昏欲睡呢?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語言還要做到節奏鮮明,抑揚頓挫,疾徐有序,切忌一節課一個調,從而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讓知識走近課堂。
生活本身就是課堂,如果知識能學以致用,學生就會感到知識的重要性,因而會更用功學習,所以,教師應從生活現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識應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實例轉化為課堂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到學習是很有意思很有價值的,是與社會密不可分的。任何一個學科都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老師善于發現,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2、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1)、 精講就要求教師認真備好每堂課,起碼要做到課前精心設計,顧及到在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做到胸有成竹,在分析本班班情的情況下要特別關注差生的接受能力,在備課的同時要盡量照顧這部分學生,在授課過程中要剖析新舊知識的聯系,給學生以點撥、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做到教師精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動手,盡量向四十分鐘要質量。 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發現規律。這對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2)、多練就是要留給學生練習時間,在精講的基礎上,把學到的知識反復在課堂上多練,這就要特別關注部分差生,要求準備好練習本,把新學知識,趁熱打鐵,進行消化吸收,經過反復練習,以至于他們完全掌握,這樣老師好教,學生好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寫起作業來感到輕松愉快,差生也感覺到學數學不困難,這樣無意中把他們厭學的習慣也慢慢得到了轉變,同時也培養出了他們按時交作業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效益也得到了較大提高。
3、教師在授課后要有所反思
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會有所失,學生學習習慣的差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想與實際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有時會覺得有不盡人意之處,做為教師要認真分析總結這節課的優劣,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少走彎路,并同時能及時發現個人在教學中出現的不足之處,從而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身的教學能力,使自己的教學工作日益得到完善。
4、整體把握教材,面向考點,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教材相當于教師的槍,老師必須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難點要做到心中有數。特別是教畢業班的,前1-2年的考題,都要瀏覽一遍,考什么,怎樣考,考到什么程度,這些都要有的放矢地在平時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這樣,把考題貫穿于平常教學當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多讓學生錯,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答案。
有句話說:人是在錯誤中長大的。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時,大不必事無巨細都講,可多讓學生去犯錯誤,特別是學生板演時做錯了更好,老師可以對錯誤當場分析;還可以在改作業過程中收集錯題,開一節“診斷課”,讓學生當小醫生,找出毛病,并對癥下藥。這樣,效果比老師單純講好得多。
6、轉化差生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方面。
每個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部分差生,這些差生人數雖少,但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直接的影響,一個班集體學生學習素質的好壞,也就是轉化差生人數的多少。轉化一個算一個,教學質量也就上一點,那么轉化兩個、三個呢?但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各任課老師在平時教學工作中要花費心血。絕大多數差生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有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有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被動應付,不求進取,有的則由于家庭等客觀因素的干擾,學習情緒不穩定。也有極少數差生屬于“弱智”兒童,他們思維遲鈍,知識存在缺陷,學習深感困難,雖然努力但成績一直上不去,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轉化:
(1)、要我們在這些學生身上多下功夫,多費心血,尋找原因和他們拉近關系,進行相互溝通進行談心,千萬不能鄙視,也不能聽之任之,要給他們偏食,加大課外補習輔導,同時要注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愛呵護,通過老師的情感交流去感化他們,從而點燃起他們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的學習情緒會有一定的轉化。
(2)、開展一幫一帶活動,增加他們的學習機會,每人找一位成績好的同學,擔任自己的“小老師”,要動員他們熱情幫助求教同學,這樣學生教學生使他們沒有思想負擔,容易接受。教師還要時常表揚,看誰的進步快,誰當的老師好,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在小老師的幫助和督促下,學習被動的同學也慢慢開始變主動了,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本人心里也感覺有了成就感。付出一份辛苦會有一份收獲的。
“教無定法”,以上6點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而已。我想,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研究教法,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就一定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8
10月24日至11月25日,學院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教學質量月活動,通過觀摩課、課程分析、專業剖析、教研室研討、參加學術講座等形式,自己受益匪淺,得到了很大提升,并對自己的收獲做如下心得:
首先,認真備課,練好基本功是成為一名合格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在這次質量月活動中,自己的一堂課被抽選為觀摩課。籌備觀摩課是一件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不僅要求能夠講明白,還要講出特色。在籌備過程中,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己將授課的風格定位為幽默隨和型,為此,涉獵和搜集了較多積極的網絡流行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了體現財務管理專業的嚴謹性和理論性特點,課程籌備查閱了大量相關專業書籍,力求授課內容在有深度的前提下有所拓展,開闊學生的眼界。“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用來形容老師的職業非常恰當,能夠做好科學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職責,需要用心籌備每一堂課,下足功夫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由于自己是年輕教師,授課經驗還不豐富,對知識的掌握還不充分,這次觀摩課對自己是一個鍛煉,讓自己意識到不足,也為以后的教學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二,加強經驗交流和學習是提升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教學質量月中,自己有幸觀摩了很多老師的課程,每一堂課自己都有巨大收獲。老教師嫻熟的授課技巧、對課程內容的熟練把握;年輕教師的熱情與活力、先進教學方法的運用,這些都讓自己深受震撼。在觀摩學習過程中,自己認真心得老教師和優秀年輕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言談舉止、邏輯思維、授課技巧、互動方法等進行了認真學習,并把一些先進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力的提升不能閉門造車,需要廣泛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在良好互動中夯實教學基本功,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第三,注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僅僅是老師在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要能夠接受知識。教學過程中,老師常遇到兩大難題:學生對課程不感興趣,學生聽不懂。在本次“精彩一課”活動中,很多老師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展現了良好的能力,很多方法值得借鑒。老師們通過改變原先“填鴨式”教學的傳統方法,引入了案例教學法、熱點話題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學生主題演講等形式,使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為了保障學生們能夠掌握所學知識,很多老師在授課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了較大改進。對課程內容進行篩選,授課語言深入簡出、通俗易懂,知識點后緊跟習題,布置作業等多種形式都有效保證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通過本次“精彩一課”活動,自己意識到了很多不足,也學習到了很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收獲頗豐。自己會認真心得,努力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做一名合格教師。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9
今年是區教育局管理質量年,因此質量效益推進也成為我們今年教育工作的重點,也就是三主:主題、主線、主調。質量效益推進,質量是主題,效益是關鍵,推進是手段。推進質量效益的基本方略和操作要領就是要追求有效,推進有力,提質有根。
作為教師應該做什么呢?我的心得體會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就是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向課堂要效益,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推進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當前形勢下,減負是大方針,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課業負擔,減少學生額外的輔導課。那么對于我們普通教師而言,壓力大了,時間少了,效益要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課堂效益,認真打造好每一節課,將每一節課的效益最大化,這樣才能在減負的前提下實現增效,質量才可能突破式前進。
也許有人要說那么質量推進就成了教師的任務了,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就是要我們認真準備每一節課,課上一分鐘、課后十年功,教師苦一點,認真備課就行了。我要說那只是一部分,并不能保證效益推進。作為工作多年的教師我覺得,質量效益推進的關鍵還是在學生,教師準備再充分,工作再認真,如果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態度不端正,那么其效果仍然不可能高,不是嗎?
所以說踏實上好每一課不僅僅是每位教師的事,更是每一個學生的責任,唯有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節課中,效益才可能提高,唯有學生認認真真對待每一節課的學習才可能實現課堂效益最大化,所以說,這需要,家、校以及社會的和諧一致才能做到,設想之如果每一位教師都非常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每一位學生都很勤奮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當學習成為一個人的責任、一項使命時,何需社會辦學,開辦興趣班補課呢,所以說質量效益的推進不僅僅是教者的事,也是學者的事,更是社會每一位公民的事,大家協手共進,形成一鼓正氣,激勵每一個孩子向上,增效無需要再談,減負也不需要掛念!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0
管建剛老師的講座《習課堂——高效的秘密》我看了兩遍,他站在一線老師的角度,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帶領我們去尋找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了“為什么后進生總是那么后進?為什么總有那么多學生開小差?為什么作業不少成績卻不好?”這幾個問題,聽完后讓人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比如在談到后進生的表現時,管老師列舉了后進生的三種表現:1、課文讀不熟,2、背不出,3、默不對。對照自己的課堂還真是這樣。再比如談到“為什么總有那么多學生開小差”時,管老師告訴我們,老師習慣用的開火車讀、指名讀、一問一答及小組討論恰恰是造成學生開小差的`根本原因。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根本上就是要提高課堂效率。
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不可否認,國家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家長一段時間的焦慮過后,必然會意識到,“雙減”政策的出臺,要求家長角色回歸,社會及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期望值也會更高。作為一名教育者,怎樣去配合國家的“雙減”政策,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結合管老師的講座及自己的教學,我覺得要從以下方面做起。
一、精心設計課堂,不給學生開小差的機會。
鉆空子、開小差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大人一般碰到這種情況會及時止損,而學生尤其小學低年級學生必須依靠外界對他的吸引及管束。每節課,需要讓學生掌握什么知識,培養什么能力,作為老師,心里一定要有數。同時,如何將這些目標落實,怎么讓每個學生整節課都能跟上節奏,不跑神,對老師的課堂設計及實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要求課堂上方法多樣且有效,讓學生每個環節都有任務,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要求我們必須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教材、備課、備學生……
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能力及習慣。
我曾經和以前的學生聊天時談到“上學時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很少談到學到了哪些知識,記住了哪篇課文,相反,他們說自己記住更多的是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自己的教導,各科老師教給的學習方法。“雙減”政策真正落實后,如果每個學生都不上課外輔導班,那什么樣的孩子才能脫穎而出,步入理想中學甚至大學呢?一定是那些學習自覺性強,有良好學習能力及習慣的孩子。作為老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并引導學生將這些能力逐步內化為習慣:聽課習慣、閱讀習慣、預習及復習習慣、訂正習慣、積累習慣……當學生擁有了這些良好習慣,那么不管是上到初中高中還是大學,相信他們都會輕松獲得知識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及自律性,提高配合度,低年級可能更多的是要依靠老師及家長的“扶”,到了中年級就可以“半扶半放”,而到了高年級大部分學生基本上就可以放手了。
“雙減”政策的出臺,意味著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減,培訓負擔要減,而我們老師不但不能減,我們對工作的態度要“加”,業務水平也要“加”,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1
本學期一中在進行大刀闊斧的學校教學改革,其中就提出了要打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其主要有兩個特征,一是效率最大化,二是效益最大化,這兩個特征是不可分割、辯證統一的,一節課只有擁有上述連個特征,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
蔚縣一中的高效課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第一,教學內容與高考相結合。首先在教學目標的確立方面不僅要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還要以高考為目標導向。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教學內容要與高考相融合,以高考高頻考點為主線進行課堂教學。最后,在學生的習慣和思維養成方面,要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解決社會熱點、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水平。
第二,連續講課不超過5分鐘。教師連續講課不超過五分鐘幾十把課堂交給學生,認識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課程理念。
第三,涉及5個有價值的問題。以問題為引領,把學生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在思考中產生新的知識,提升學生判斷與分析的能力。
關于本學期的高效課堂的開展,我自己也思考了很多。新興事物的產生總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產生,但是新興事物的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它的發展過程中總會收到舊事物的阻礙與人們認知慣性的阻撓,但是舊事物總會消失,人們的觀念總會隨著時間的遷移而變化,所以新興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高效課堂它符合新時代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課堂效率,另一方面要注重課堂效益。
蔚縣一中開展的高效課堂有它自身的合理之處,它一方面可以促進教師隊伍能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成績水平的提高,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學生。在三維目標的確立與實現方面,不僅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但是現階段該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過于注重能力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確立和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確立與實現,具有應試教育的色彩。關于教學方法的確立,我們要結合課程需要,采取靈活有效地教學方法,所以針對一些學生在認知或者能力方面難以接受或者達到的知識,教師還是必須采取講授法把知識給學生講授清楚。列寧在《怎么辦?》一書中提到了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理論、思想受教育者是無法從內在自發形成的,它必須由教育者從外在灌輸進去,所以說,不是所有知識點學生都可以自主討論或者探究出來的,教師必須加以引導。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2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否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保證新課標的落實,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說課、主講、評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講、聽、評中推敲得失,完善自我。教師的群體智慧得到了充分發揮,課后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提倡自主性學習,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以下是我結合平時的零星思索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改變心態,轉變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是師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尊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此,教師要不斷反思自身的行為,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和接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二、關注學生,喚醒自我意識。
多半學生缺乏自我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于“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需要教師善于“體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才能充分意識到“自我”的存在,積極投入到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出發,關注全體學生,在課上既要關注一些積極的參與者,還要重視那些被動參與者,并通過積極的觀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三、建全法規,改變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以呵護孩子的自尊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原有評價體系,建立起課堂規則。比如說,傾聽的規則,守信用的規則等等。評價是門藝術,不是一味地說“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不過,這種“懲罰”要以“愛護”學生為出發點,要貼近學生的實際,并在恰當的時機給出。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3
在小學教育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是擺在每個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素質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現在負責,還要對學生將來負責。因此,要落實素質教育,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關鍵。
那么,如何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師要牢牢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
1、每一個學生,包括后進生,即學習困難生,都是教師培養的對象,讓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應是每一位教師崇高的職責。教育是教師終身從事的一種事業,而不是一時謀生的職業,因而要忠誠于教育事業,樹立終生從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堅信每個學生都有成材的資格和可能,即使沒有一個聰明的腦袋,有一雙靈巧的手,照樣是人才。教師是為了明天工作的,是塑造未來的,要教育每個學生,為自己設計規劃美好的前景,并全力以赴去實施。
2、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教師要有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并將它落實到每期,每天,每節課的具體工作中,要了解理解學生,承認個性差別,尊重信任學生,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嚴格要求學生,對每個學生負責。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師教育思想是否端正的試金石。
3、教師要提高業務能力。
教師要接受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教育方法,培養學生如何生存,如何學習、如何辦事、如何創造、如何進行觀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等。
二、在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管理應以“綱要”為依據,運用教育規律,樹立“提升層次,增加信任,適度超前”的管理理念。暢通雙向溝通渠道,幫助教師端正思想,使他們迸發出巨大的熱情和潛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正確地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使全體教師的敬業精神得以提高,人人都能注重形成良好協調一致的師生關系——這是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完成好教育任務的必要條件。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展,抓兩頭促中間——這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措施。
在管理要求上,根據計劃制定必要、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保障教學秩序的有效運轉,堅持常規訓練,開展評比,持之以恒,養成習慣。
在管理內容上,著力抓好“六認真”落實工作,提倡功在課前,杜絕上無準備的課,實行年級組長簽案制。切實抓好課堂40分鐘,保證做到六不——不缺課,不隨意調課,不遲到,不早離,不拖堂,不處理與本堂課無關的問題。作業批改做到批改及時無誤,做好記錄,即時反饋,提倡面批,隨時補救。
在管理操作上,加強督促檢查。做好一日“三看”:一看教師到校情況,看教師是否按時到校,是否參加“三操”,是否進班指導學生學習;二看學生到校情況,看學生是否按時到校,是否認真讀書(學習),是否有打鬧現象;三看各班教學情況,看教師是否做好課前準備,是否認真上課,看學生是否認真聽課。一月“三查”:一查教師備課情況;二查作業批改情況;三查輔導轉化情況。一期“三抓”:期初抓計劃制定;期中抓師生考查;期末抓總結。一年“三評”:一評優秀教師;二評優秀學生;三評優秀教科研成果。
1、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作為教育的落腳點,要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實際水平的基礎上主動地充分發展和提高。
2、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對待學生學習上的不足,用各種方式對他們給予鼓勵,要千方百計地為后進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讓他們一次次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身心也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尊重、偏愛、認真指導學習困難生,并善于發現、挖掘其學習與發展潛力,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
3、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真才實學,真情實感培養專業能力,訓練科學思維,教會學習策略。課前精心設計,課上精心施教,教師要多學習,多想辦法,在對學生教育中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有效教育。
因此,爭做合格教師,優秀教師,理想教師,應該分別成為教師素質的基本目標,較高目標,最佳目標。
一個人民的教師,要有高尚的追求。沒有追求,就沒有進步,沒有追求,就沒有發展。只有真誠地熱愛生活,向往祖國和人民美好未來的教師,才能全心全意地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嘔心瀝血地培養、教育每一個學生,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全部知識,奉獻給每一個學生,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
我覺得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效果,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為師生是課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于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覺得要講得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第四步要讓學生實踐。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的一次次實踐。
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獲,而且也是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的好契機。
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于激發對學習的向往和熱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中的后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都會跟著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系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
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這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當然,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4
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我從中深受啟發:教育優先發展,以人為本,均衡公平的發展,也就是國力增強,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規劃了未來10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要實現的目標,令人鼓舞,非常振奮,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教育改革發展的美好藍圖。它緊扣國情,實事求是,目的明確。
規劃綱要差不多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強調改革,《規劃綱要》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處于深水區的改革的熱點難點問題,平常常規的教育部門自身難以一時解決和克服的問題,希望通過動員全黨全社會把這些處于“深水區”的難點熱點問題能夠找到破解之策。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作為教師學習之余應該認識到四個堅持的重要意義:
一、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二、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三、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工作;
四、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特色發展的統一。
我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師始終要堅持黨在新時期下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作為一名教師,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一句話,教師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作為一名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要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加強自身道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能力,為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5
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因為師生是課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一名合格的老師,只有在工作中永無休止地學習,增長知識,改變觀念,才能儲備一桶新鮮的“活水”,服務于學生,澆開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作為老師的我們首先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水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勤思考,常總結,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堂課的教學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不斷提高堂課的教學質量。如何提高呢?我認為要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自己所教學的內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覺得要講得清楚;第三步要學生聽懂;第四步要讓學生實踐。這樣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抓好常規,養成良好的學習好習慣,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豐富的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自我的重要舞臺,也是讓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際的一次次實踐。它不但能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得到多方面的體驗,得到多方面的發展,獲得多樣的快樂與收獲,而且也是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的好契機。
它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潛能,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次次機會。學生在嘗試到了課外活動令人心情愉悅的同時,也增長了知識、技能,樹立了信心,更有助于激發對學習的向往和熱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抓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班級中的后進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應該對他們有歧視,更應該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那么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都會跟著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進生的輔導,做好家校聯系等等,這些看似細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很重要的環節。所以,我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將這每一個環節都做好了,就像自行車的鏈條一樣,能緊扣住了齒輪上的每一個齒,才能發揮其效應。
當然,提高教學質量每個教師有每個教師的“法寶”,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并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的飛躍。第三,一個好教師還必須十分重視“言傳”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因此,教師的教學,待人接物,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暢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向學生坦誠地公開自己的生活教訓,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你不僅是良師還是益友。
經過這次師德師風學習周,我受益良多;師德師風的建設對于一個學校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師德師風良好的環境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老師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6
“雙減”能“減”下去,關鍵是課堂教學質量能“增”上來。作業量減下去,課堂質量提升起來,才能讓學有余力的孩子“吃得飽”,讓“跑得慢”的孩子“跟得上”。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做到“三個優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立足學生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
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通過大單元整體設計、項目式學習、綜合實踐學習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和平里四小“云”課堂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優化豐富多元的校本課程,開發校園各類環境、設施、硬件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內學習課程與學習資源。
學校建立起涵蓋課堂教學在內的多維立體教育體系,通過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增強對學生的課后服務供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是優化作業設計,在“控量”上下功夫。
將作業布置納入教研體系,控制作業總量,控制作業完成時間。經常性開展提升作業質量的研究。學校提倡好的作業設計要體現基礎作業要少而精,分層作業要有精準性,彈性作業要有合理性,個性作業要有必要性。從而達到學困生“吃飽”,學優生“吃好”。
學校充分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遇到好老師,這才能真正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因此,學校要求教師努力提升育人本領,與時俱進地提升三種能力。首先,老師要提升育德能力。德“立”住了,人才能“樹”起來。教師要成為善于用細微的眼光觀察孩子,去發現孩子的特長與天賦,用心引導,因勢利導地加以培養的大先生,充分挖掘孩子的內在潛能,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教師還要與時俱進,才能成為未來優秀的教育人。
同時,老師要提升共情能力。在師生關系中,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影響著教育效果。情緒管理來自于正確的價值觀。學校要求教師首先要學會包容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善于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激勵其主動成長。然后以此為基礎,慢慢引導其冷靜反思、認識問題、自己改進、不斷發展。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7
我參加了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此次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觀看視頻,學習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第二階段為線下活動,通過觀看公開課視屏,組內研討,評課議課,提交成果。此次培訓,我很有收獲,而且有許多感想。具體表現如下:
一、觀念上的改變
此次是培訓都使我在觀念上有一個更新。在平時我都停流在基本應用上,然而通過此培訓,才真正的認識到自我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上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業務提升方面還有大量的知識要學習,只有這樣隨時為自我更新,補充新識,更新觀念,從根本上提升專業素養。另外隨著信息化快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樣作為一名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等)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二、專業知識方面
通過信息技術培訓學習,使我充認識到做為老師,首先要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具備信息收集處理以及表達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深刻的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發的發展情況,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學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掌握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和軟件的基本應用。通過聆聽專家們對“資源檢索與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處理”、“辦公軟件綜合應用”、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微課設計與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面太落后與不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培訓,提高了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的整合。
三.細節上的'跨學科的教學滲透
本次培訓中,專家教授們都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通過信息技術專題講解,包括微信技術,動畫制作,制表技術,微課制作,課件制作,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致,使我真正學有所獲。
四、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
通過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盡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從線上學習到線下交流。有課件制作的視頻學習,有優秀教師課的觀摩,有教研組同行們的總結交流,使我獲益多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到中職教育教學中,扎實做好基本功,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專業知識,并將新的信息技術應用的課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化自我的專業技能,更好的從事中職英語教學。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8
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師如何做才能打造高效課堂,進行有效教學,本人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傾向,是學習的原動力,是認識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心理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對象有興趣時,大腦中有關學習神經的細胞就處于高度興奮狀態,而無關的則處于抑制狀態。思維能力的獲得和提高,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這是不能代替的。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創造一個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和愛好的情景,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教學內容就能有效貫徹,也能幫助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堅強的毅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智力均得到培養和發展。
二、努力創設優化的物理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特點和功能不僅在于可以激發和促進學生的情感活動,還在于可以激發和促進學生的認知活動和實踐活動,能夠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有效地改善教與學。為明確認識、防止誤解,可以考慮把教學情境改稱為“教學場境”。
教學情境的設計方法:
(一)從學科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
(二)從學科與社會的結合點入手,創設情境。
(三)利用問題探究創設情境。
作為解決科學問題的重要手段,實驗是一種特殊的人工真實,它能在實驗室中再現、強化、突出物質的各種變化,富有真實性、認知性、應用性,便于人們觀察、學習和研究。
(四)利用認知矛盾創設情境。新、舊知識的矛盾,日常概念與科學概念的矛盾,直覺、常識與客觀事實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愿望,形成積極的認知氛圍和情感氛圍,因而都是用于設置教學情境的好素材。
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錯誤原因,積極地進行思維、探究、討論,不但可以使他們達到新的認知水平,而且可以促進他們在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19
通過兩天的學習,我對新課標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并在日常教學中加以改進,現將培訓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1、我對新課標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原來的材料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一直是傳承為主”,內容多,程度深,觀念陳舊等問題突出,而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新教材,圍繞三維目標情感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即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我從教材的使用情況認識到,新課標歷史教材確實把”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育理念為整套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這是新教材和舊教材的主要區別表現之一。
2、更注重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教材的設計更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我們知道每一個學生因為生活環境,智力發展,性格特點等多種原因會造成,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有差異,表現出學習的效果不盡相同。這種現象是切實存在的,而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這種差異,對每個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習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3、使用新教材帶來的變化。新教材的課標體系給教師留出了充分的駕馭教材的空間和余地。而新課標的目的在于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收到很好的教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師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角色也都隨之發生變化。
4、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參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分小組討論學習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好方法。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這就是轉變觀念。
5、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干,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6、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7、今后,我們還要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刷新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教育事業服務。
8、增加了新的思考,我覺得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的擔子都不輕,因為進行新課程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比較充分的理論準備,必須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關注,都應思考,都應行動,都應付出,都應探索。為了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在新課程的土地上辛勤耕耘。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的影響,我一時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教學技能,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0
說到教學質量,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使自己的教學質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從個人來說,教學質量可以樹立老師良好的個人形象;從群體而言,是打造學校品牌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學生先天素質,家庭影響,社會環境等。有些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的培養、教師自身素質等。
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改進,把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提倡自主性學習,體現學生自主探索。以下是我得出的幾點體會:
一、改變自我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于學生之上的“尊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為此,教師要積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真正關注學生和接納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二、改變評價方式。
多元評價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以呵護孩子的自尊為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原有評價體系,建立起課堂規則。評價是門藝術,不是一味地說“好”,也要有相應的“懲罰”。
三、關注學生意識。
多半學生缺乏自我意識,沒能感覺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一直屬于“盲從”地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需要教師抓住每一件小事,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學生從教師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總之,我認為,凡在教學中能符合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篇21
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緩解社會焦慮,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意見》明確提出以下舉措:
一要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推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特別是同一區域校際差異,對于減輕學業負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20__年底,全國累計有26個省份整體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2809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占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總數的約96。8%。《意見》要求通過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二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向“45分鐘”要效率。教育部積極加強教育教學頂層設計,開展了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評選及推廣應用工作,成立了首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各地的指導,著力完善教育教學政策保障體系。《意見》要求教育部門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
三是降低考試壓力。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過多、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質量不高和“唯分數”傾向等問題,《意見》要求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試管理相關文件,對此作出進一步部署。此外,學生本人也要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減壓方法。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正確面對考試中的得失。
四是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教師校外有償補課雖是個別不良現象,但嚴重影響了教師整體形象,必須采取“零容忍”態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教師日常監管機制,完善教師師德師風考評體系,不斷提高教師職業素養。《意見》要求加大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形成警示震懾,切斷課外違規補課等經濟鏈條。同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一經發現,堅決吊銷辦學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