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16篇)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教學勇氣》的作者帕克。j帕爾默是一位作家、教師、活動家。他獨立地從事關于教育、共同體、領導、精神和社會變革等方面問題的研究。是美國高等教育協會的資深會員,也是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教師養成計劃的創立者等等諸多稱號。被譽為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領導者”之一。
本書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對教師生涯進行探索的書。作者以輕松的文筆,探討教師的內心世界。觀念發人深省,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大啟發。
利用寒假簡單先看了一遍,有些理論和文字還沒有讀懂,沒有理解,還需慢慢去品讀。下面摘抄了一段:
“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里,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大家都會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和優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與我們中國的說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于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讀到這里,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上路了,不是嗎?以主體為中心是不是又是一種新的“主體中心說”呢?
這本書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感受,就像1000個讀者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和作者某些觀點相符,會引起我的共鳴,他呈現了一個奇妙的心靈世界!還需反復去讀,反復去琢磨。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有幸讀了帕克·帕爾默著的《教學勇氣》之后,使我的心靈為之一震,才明白自己對教學、教師認識過于簡單,過于膚淺。《教學勇氣》使我對教學,優秀教學和優秀教師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和認識。
帕克·帕爾默談到教學中的困惑源自三個方面:學科,學生,還有自己對自我的認識。學科像生命一樣廣泛和復雜;學生遠比生命廣泛、復雜;而更為復雜的是教導自己認識自己。如果僅僅從學科和學生兩個方面去認識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作為一個教師只要精通學科知識,學習足夠的教學技巧,使得自己處于引領學生精神的地位,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去復制這個世界。當我們對學科以及對學生的認識并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自于我們對自我的認識,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當我們不了解自我的時候,我們就不了解我們的學生是誰,也就不能懂得我們所教的學科。然而在我工作的時候,我和同事經常會抱怨現在的學生教起來怎么越來越難了,越來越多“來自地獄的學生”;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從這些抱怨聲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理解教學,我們也是在這個角度上來進行著我們的教學,很少從認識自我這個角度來理解教學,去理解我所教的學科,去認識我所教的學生。在帕爾默看來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去簡單的復制這個世界,而不是在改造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要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要想讓我們的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去復制這個世界。作為教師就不能僅僅從學科和學生的角度上去理解教學,教師應該去理解自我的知識,認識自我,把自我和學生、學科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共同體,去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是有精深的學科知識,好的教學方法,正如帕爾默所說的真正的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每一節課里,教師與學生建立聯系,進而引導學生與學科建立聯系,較少依賴于我所采用的方法,而更多的依賴于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自我的身份認同,我的自我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
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呢?帕爾默在這本書里已經告訴可我們,首先,從心靈導師身上去尋找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可以把心靈導師理解為引領我們進入教師這個職業的原因,它可以是我們學習生涯中真實的教師,也可以是感動我們的事件,也可以是我們的理想和抱負,這些可以匯聚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也是我們優秀教學的源泉。其次,我們要明白為什么選擇某個具體學科作為我們所從事的領域,這部分的知識可以激發我們的自我意識,在這之前,自我意識是處于潛伏狀態。當我們尋找到了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我們就不需要躲在講臺后面,利用我們手中的“權力”去控制學生,與學生造成分離;我們也不需要簡單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教學法方,而是去尋找契合自己個性的教學方式,真正好的教學應該是源自教師的心靈。
也許很多教師會說,是外部體制帶給我們種種的分離,造成了我們的教學喪失了心靈。帕爾默告訴我們,外部教育體制是根植于最壓迫我們內心世界的特征之一——恐懼。我們恐懼失去形象,失去地位;我們害怕與我們的同事,我們的學生以及我們的學科造成沖突進而造成失去原有的自我認同。正是這種不健康的恐懼造成了我們的分離。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靜等外部體制的變化,我們要依靠自己,要承認一個事實,多元性會給我們更多的空間,創造性的沖突,為贏而輸會給我們更多的希望,也是我們不斷擴展自己能量的源泉。因此我們不要害怕,不要恐懼,去尋找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讓自己的教學建立在自己的心靈之上,去創造真正優秀的教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用心讀過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之后,使我明白我們應該從學科,學生以及教師的自我知識三個層面來看待教學,優秀教學是源自于自己的心靈,優秀教師是不把自己的教學簡單的降低在技術層面,而是在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基礎上讓自己的教學源自自己的心靈。因此,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去開放我們的心靈。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本書的作者是帕克·帕爾默。曾有人這樣評論過《教學勇氣》:他的作品罕見地整合了嚴密與典雅、熱情與準確、智慧與人性。他的書是給所有熱愛教與學的人們的一份厚禮,特別是那些掙扎于痛苦中的教與學的熱愛者。書中提出的問題是普遍的,但又是個別的,從教師對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規模的教育改革計劃,都有所涉獵。這些問題是再迫切不過的了:我們怎樣增強教與學的能力?我們怎樣保持對教學的樂趣與熱愛?作為教師,作為人,我們怎樣成長?我們怎樣滿足對加強彼此間聯系的渴望,我們怎樣發展能夠支持教與學的共同體形式?
《教學勇氣》通過相互滲透的三個方面,即智力、情感和精神,來處理這些問題。全書的思想軌跡以教育觀為指導對這三個方面進行解釋,這是本書令人滿意的地方。
有沒有這種感覺?與剛剛走上講臺時的我們相比,現在我們的心慢慢地變得硬起來了?那時候,在辦公室看到有些老師很嚴厲地批評學生,甚至體罰學生,心里總是替學生委屈,覺得老師太過分了。什么時候,我們也加入了對學生厲聲呵斥的行列?想象一下,再過幾年,十幾年,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覺得可怕。我們很容易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不快樂的老師,教師這個職業,給他們帶來的是壓力,是痛苦,是無可奈何的謀生手段。“著書只為稻粱謀”,又談何快樂。他們把這種不快樂寫在臉上,傳給學生,傳給同事。
開始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于模仿。看到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就不顧我們自身的特點,也想照樣子去做。這也許是一個必要的過程。但如果一直是模仿,就有問題了。我們要學會尋找,尋找那與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這段路肯定很漫長,要走很多彎路。但我們必須去尋找。怎么尋找?重要的是去認識自己。我想起現在很多教育研究者都看重的教育敘事,想起劉良華、劉鐵芳教授們寫自己的教育自傳,從中去探求“我”之所以成為“我”的原因,從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心靈。斯科特-馬克斯韋爾說:“你僅僅需要申明你生活中的事件造就了屬于你的你自己……”
“我”是什么樣的?先認識自己,再談教學。聽從自己的的心靈呼喚是那么不易。也許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折磨”,才能找到自己的心靈所在。還記得《時代廣場的蟋蟀》中的那只“蟋蟀”嗎?只為選擇自己完整的獨特的生命,而拒絕按世俗的成功標準歌唱與生活。作為老師,你是否為只能“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大可不必,在“與學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時”,你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不要吝嗇“贈予”,在“贈予”的同時,你已悄悄收獲。在沒有體驗之前,你也許會覺得這是老生常談,這是一種道德說教。只有自己充分體驗之后,在真正獲得自身認同后,你才知道此言不虛。有些老師,他們只顧一個勁兒地責怪學生。他們的話聽上去像醫生在說:“不要再把有病的病人往我們這兒送——我們不知道拿他們怎么辦。給我健康的病人,以便使我們看上去像醫生。”我們假定學生的大腦是死的,這種假定導致了一種使他們的大腦麻木的教學。我們很少考慮到學生在教室里可能會死氣沉沉,因為我們用一種不當他們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來教他們。
在課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憂郁的學生,他們的大腦不是死的:他們充滿了恐懼。他們的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才平庸,而是出于一種想保護他們自己生存的愿望。那是一種對成人世界的恐懼所驅使的沉默,在這個成人世界里,他們感到疏離、無力。我們的學生在恐懼、沉默的背后,是想去發現他們自己的聲音,想去發出他們的聲音,想讓人們聽見他們的聲音。一個好老師能夠傾聽學生甚至尚未發出之聲音——這樣有一天學生才會能夠真實而又自信地說話我們很少這樣去觀察發現學生,很少這樣去設身處地地設想學生,在一些老師的眼中,學生不是具體的“人”,而只是抽象的物體。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觀察他們,去傾聽他們,去了解他們,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只有認清了我們自己的恐懼才能夠洞察到學生的恐懼。
教書的工作會讓我們承認許多的恐懼:我們的工作不受賞識,沒有足夠的報酬,在一個不錯的早上突然發現我們選擇了錯誤的職業,把我們的生命都耗費在瑣事上,到最后感覺自己像騙子。但是我們還有另外一種自己極少識別的恐懼:我們對來自年輕人的評判的恐懼。那些對學生如此恐懼的教師選擇了停滯狀態。他們把自己關在他們的資格、他們的講臺、他們的身份、他們的研究之內,不許別人接近。如果我們明白了我們會像學生害怕我們一樣害怕他們,我們會更有可能走過災禍到達幸福——然后就會為了服務于年輕人的創造力而學會解讀他們的恐懼,學會解讀我們自己的恐懼。認識自己,認識學生。認識自己,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學生。從“恐懼”的這一角度來談對老師自身的認識,來談對學生的認識,應是首創吧。
第五章前面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
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
將無限緊握于你的掌心,
將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際。
和大多數新老師一樣,我一直被教導去占領空間而不是去開放它:畢竟,我們是知者,因此,我們有義務把所知的一切告訴別人!內心一個很大的聲音堅稱:如果不能用自己的知識填滿所有的空間,我就是在混飯吃。……事實上,許多的老師都被這樣一個神話扭曲了:我們以自己努力學來的權威知識占據全部空間,就是在對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開放學習空間比填滿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權威……
當我們學會問好的問題時,我們發現我們需要具備另一種能力:把一個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變成能在房間內到處反彈的復雜的公共對話。當我把學生的眼睛從只看著我轉向彼此互相注釋時,學生會學到更多。
在創造力的混亂過程之中,老師一定要知道何時和如何在我們的意見之間拉一條直線,顯示出驗證我們已知的事情和把我們引向新天地的探究軌道。為了做到這一點,我一定要注意聽學生所說的每一句話,將其剛發表的意見跟20分鐘前發表的意見聯系起來。……一旦我聆聽了并順勢前進,我就準備好再建構,把我們所學的與我們的過去與未來聯系在一起。開放課堂,是一種冒險。我們要有愿意冒險的精神。然后我們要磨煉開放課堂的技巧。
對我來說,讀書之美妙不僅在于書本身的好,還在于我是在一個適當的時候遇上了它。在已經歷了幾年的教學實踐,開始對教育教學問題自覺思考之時,我有幸與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相遇,看作者從關注教師心靈的角度來解讀教師,解讀教學,解讀教育,讓我有豁然開朗,重獲教育生命之感。
當初剛剛走上講臺,面對讓我棘手的課堂,我總喜歡這樣安慰自己:等我再多教幾年書,多一些經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如今,已上了快半個學期的課程,每每走進課堂時,卻并不如我當初所想的那樣游刃有余。我依然困惑,依然茫然,依然是每節課后,我都能找到一大堆存在的問題,以致于我有時都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一名教師。我常常為教學而痛苦,為教學設計時無法找到一個恰當的切入點,為課堂上無法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教學時不能作出迅捷的明智的引導,為苦心孤詣的教育卻看不到相應的效果……
以上的感受,相信很多老師都有,我們熱愛教育,同時為教育痛苦。我們不辭辛苦,我們樂意學習,我們希望自己的教學生涯充滿成功。但現實往往是不盡如人意。有時,我們甚至想放棄,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勇氣。
為什么會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中呢?是學科知識的淺薄?是教育方法、技巧的缺乏,還是對學生的研究不夠?我們自我反思著。反思中,唯獨缺少了對自己內心的關注。然而,帕爾默告訴我,核心問題是“認識自我”,是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優秀教學需要教師的內心世界資源,因此,我們要去探索教師的心靈世界。這是帕爾默獨特的眼光,嶄新的視角。
讀書也如作者談的教書一樣,是需要“自身認同”的,只有我們內心認同了的書,才能對我們發揮作用。“一切閱讀都是以自身底色作基礎。”能夠進入心靈的閱讀才是愉快的有效的閱讀。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最令我愉快的是,時時都有美麗的風景。如作者關于“恐懼”文化的論述,對教學實踐中六大悖論的詮釋,對教育改革計劃的論證等。在反復閱讀《教學勇氣》一書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感動,驚奇于這本書豐富的資源。我會繼續閱讀,繼續發現,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去探索其中的寶藏,共享這美妙的教育經典。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4
預習是學生聽課前獨立地對新教材進行準備性地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可見,預習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關鍵環節。
如何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呢?
從中學階段學生學習過程來說,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應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級階段,也是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最重要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按課時預習,在課前明確預習作業,課堂驗收預習作業。預習作業應包含以下幾個部分的`內容:要求學生歸納出課本中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整理出課本中的概念、公式;要求學生研究、模仿例題的解法,獨立解例題;要求學生仿照例題完成課本相應練習;要求學生嘗試做教師布置的基礎習題。在預習中遇到什么疑難問題,學生先做個標記,在聽課時要特別留心加以解決。
教師在上課前要及時了解、發現學生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及時更改教案。
第二階段是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鞏固、提高階段。教師引導學生預習應有以下轉化:從按課時預習向按章節預習的轉化;從對概念的整理、機械記憶,例題簡單模仿的預習,向對概念理解其內涵、外延,對例題進行推論、應用的預習轉化。
具體做法:一是要求學生仔細品味大節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晴”,從標題可以大致明白該大節的內容。預習時仔細品味標題,可以領悟出許多東西。例如:“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這一節,從標題就可以看出本節是從坐標的角度出發,研究平面向量的運算,由此學生自然產生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標是怎樣表示的?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是怎樣進行的?平行、垂直的向量其坐標之間的關系怎樣等一系列問題,心中有渴望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后,就為下一步預習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二是要求學生通讀教材,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預習。通讀教材內容中所涉及到的概念,有哪些定理、公式?按什么方式闡述的?給出了幾道例題?習題是怎樣進行編排的等問題,避免把預習認為是漫無目的地看書。
三是要求學生對概念的預習要求達到會敘述、會判斷,明確其內涵和外延。
四是要求學生對例題、習題的預習做到明確問題的條件、結論、以及得到此結論必備的理論論據,然后看題設與這一理論依據有何相同與不同,不同時又如何對題設條件進行轉化,同時還要明確解題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及書寫格式,以利于課堂上質疑問難。
第三階段是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高級階段,讓學生會自學。自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學會遷移,學生獨立地運用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方法,對新的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知識,乃至以結構不同或差異較大的新知識,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手段,采用對比、類比、歸納、實驗等方法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從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實現新舊知識的過渡。
自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數學學科不僅具有邏輯上的嚴密性,系統的完整性等特點,而且各部分之間的內容也是相互滲透,橫向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數學教學進行到一定階段時,要根據需要或可能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專題進行知識和方法的系統整理。
總之,學生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可以增強學生求知欲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知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不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實驗、分析,自己探索知識,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形成一定的數學技能,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故陶行知先生曰:“教,是為了不教”。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5
我班開展誦讀與寫字教學已有一個學期。一個學期下來,我發現學生身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為了能把優秀的古詩文背下來,并能在背誦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許多同學克服了膽怯心理,可以走上講臺大聲地朗讀,這給他們學語文的自信心。
2、道德修養得到完善。經典誦讀是進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經典故事講述了許多社會倫理、道德規范、人生哲理等在誦讀期間,孩子們逐步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學習習慣。通過背誦經典,也使學生從小就吸收經典的文化知識,不但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兒童心地善良,性格溫和,舉止文雅,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道德修養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養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擴大知識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3、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了。開展誦讀與寫字教學后,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更風趣了。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同時,多讀經典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誦讀該學生更多的時間、機會進行閱讀,可以走進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特別是經典誦讀涉及到的文學、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藝術等知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俗話說的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4、在進行寫字教育的實踐工作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寫字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書寫技能外,還傳遞著它特有的育人功能。它有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鍛煉學生的恒心和毅力,促進著小學生專注精神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寫字教育時,除了正確的“雙姿”要求外,還十分重視學生書寫時筆墨紙硯的處理,做到紙面整潔,保持環境的干凈,不在桌面、墻壁、地板和衣服上留下痕跡,不亂丟紙屑等;為凈化校園文字環境,我們強調“四無”:即校園內無不規范漢字,寫字無不規范雙姿,學生作業無涂擦痕跡,教師批改五潦草痕跡。
回首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一學期誦經之路,我感慨;看著孩子們在經典中獲益,我欣慰!“讀經典,學做人”活動還將繼續深入地開展下去,置身于書聲朗朗的校園,我相信,今天讀經誦典的稚子孩童,將是明日德才兼備的國之棟梁。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6
小學的作文教學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日常生活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現今,“無話可說,無處著手,無事可寫,害怕寫作文”是對大多數小學生面對作文的深刻描繪。那么,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呢?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希望能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以期相互促進。
一、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讓學生具有一雙慧眼
小學生的生活是“家庭―學校”式生活,這種生活模式導致其所見所聞有限,下筆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時間長了就產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因此,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能結合自身觀察和經歷寫好作文,語文老師就要讓其養成熱愛生活、熱愛觀察的好習慣。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二――“將你調查了解到的民風民俗加以整理,形成一篇習作”。民風民俗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傾聽別人的談話、自己的課外閱讀以及親身感受了解到一些節日習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飾、飲食、民居、還有新穎別致的民間工藝品等,就絕不會在寫作時無話可說。所以平時我們要注意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其具有一雙慧眼,而且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更需要學生擴寬信息來源渠道,多方面、多視角搜集信息,了解信息。
二、加強日常口頭作文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經研究表明,小學生的口頭語言發展優先于書面語言的發展。因此,在日常的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這一特點,讓學生多說,在多說的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寫作,而且說的方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同桌對說、個人自說、班內交流等,說的內容也不僅僅是作文的實質內容,可以包括選題的原因,大致的提綱等。我們現在所使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就非常重視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口頭作文的訓練,任何一篇習作都是要求在與大家交流的基礎之上,然后再進行習作。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其效果是明顯的,通過說和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了,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漸漸提高。
三、重視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
杜甫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素材積累是寫好文章的關鍵。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的口語交際?習作四要求學生“以‘學會生存’四個字進行聯想,說說從報紙、雜志、媒體上所了解到的有關自我保護的事情,我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如何應對,并行文”。如果沒有一定的閱讀量,沒有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沒有通過閱讀搜集必要的信息,那么進行口頭交流以及寫這篇作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閱讀,通過導讀、課例點評、讀寫例話、基礎訓練等環節教會學生讀書的技巧;另一方面,在課外還要多開展讀書活動,給學生指定相關書目,例如國內外的名著,讓學生學寫讀書筆記。
四、改進作文評改模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小學生對于外界的評價是非常重視和敏感的,老師應重視作文的批改工作,并通過批改工作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現階段比較理想的評改模式是:首先,學生自評,學生初稿一般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例如未考慮到詞語的錘煉、修辭的應用等,通過自己檢查推敲,一般是可以發現的;然后,同學間交互評改,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無拘無束,可以充分闡述彼此的見解,通過彼此的互相評價,無疑能給自身以啟發,進而對習作進一步修改;最后,教師在前兩次評價的基礎上給予認真的評價,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表揚其文中的閃光處,用商量討論式的語言指出文中的不足,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即使是文章中的不足,商量式的評語也能讓學生容易接受,之后會更加仔細地進行推敲,對文章進行完善。
總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需要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完善,只有做到了以上四點,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才能真正獲得較好的成效,進而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7
隨著體育加試的結束,本學期的體育教學任務也接近了尾聲。縱觀整個學期,九年級的體育教學工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二是中考體育訓練工作。下面就本學期所開展的教學、訓練工作進行相關反思總結。
一、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如下總結
1、依據“健康第一、突破中考”的指導思想,進行課堂教學工作的全面實施。九年級下學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最后一個階段,既是高峰也是尾聲,面對升學壓力的負擔,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能力進行自我約束,即兼顧體育鍛煉,往往都是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有目標的體育訓練。針對我校實際情況(九年級一周只安排一節體育課),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每節課以中考項目為主線,安排以課課練及專項技術動作的學習為主要內容,讓學生利用有限的體育課堂掌握中考項目的動作技術。今年本地區中考體育項目的安排為:50米必考項目,其它實心球、立定跳遠、跳繩三項選兩項,三項總分30分。結合項目特點,制定課課練內容,主要以跑、跳、投練習為主,中間為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學習目標,筆者會定期對學生進行技評達標考核,為最后集訓任務做好鋪墊。
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努力締造融洽的師生關系,確保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因本屆九年級學生為半路接手過來的學生(已經適應一個學期),彼此之間還不完全了解,有的還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就自己學生時代已有的經驗來說,學生往往會對自己比較喜歡的老師的相關科目感興趣,因此,教學過程中,在堅持教學原則的基礎上,筆者往往是以朋友、同學的身份去進行交流,經常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著他們的流行元素,或開心說笑一陣,或幽默一把,久之,便消除學生的芥蒂心理。在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礎之后,學生的學習行為會變得輕松主動,即使教師約束、嚴厲的批評也不會造成心理隔閡。
3、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在教學中,我們不乏有體育優秀生,體育后進生,甚至是體育“障礙生”,面對形形色色,不同體育層次的學生,發揮教學能力,解決現有問題是首要。本學期筆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對那些接受能力較慢甚至有障礙的學生進行了課前預設,進行了“特殊的照顧”——降低要求、疏通思想、培養運動自信,慢慢地進行引導,不能讓其在承受太大壓力的情況下,再次受到體育運動的打擊,而徹底灰心。
九(3)班就是一典型的特例,其性格極其內向,對體育的態度,經過觀察筆者認為是一種“狂羞癥”,平時任何體育運動其一概不參與,問其原因只是搖頭。為此,每次上課練習時,我都特別關注,經常站到她身邊用溫和的語氣“邀請”其加入,一些簡單動作在受到“邀請”后勉強參與,動作稍難點兒,她便“穩如泰山”地立在了那里,面對一臉難色的她,我便走進告訴她:“偉偉同學,回家好好練,我相信下節課,你會做得非常棒的,對不對?”在我一再強調重復與她交流后,她才害羞地點點頭。我理解那種不自信狀態下的運動行為表現,因此,給學生一個自我突破、提高的獨立空間很重要。
4、將德育教育融入體育教學,讓學生的全面素質得以提升。九年級三個班,其中分成一個重點班和兩個普通班,說實話,從九年級開始分班的教學管理方法是我不認同的,我認為這樣就等于無形中給學生進行三六九等的定位、定性劃分了。因此,體育教學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信,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會把每個學生的優點化,尤其是兩個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如此對待,對于他們“破罐子破摔”、不和睦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分析,讓他們明白做人首先得有仁,自信才是基礎,團結才是力量。在年級組中以張滿、方躍為典型代表,從開始的桀驁不遜到面對面交流,再到做事說話,謙遜有禮,足以證明德育教育是我們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可忽視。
二、在中考訓練工作中的一些思考總結
1、應以提高學生成績為目標,不惜一切物質精神利益。本屆九年級學生整體素質不是太高,即便是這樣,我們仍舊沒有放松訓練工作,反倒應該加大訓練工作的力度。面對一百多號人的四項訓練工作(各個選項學生人數不均衡),我與張老師(其他年級體育老師)有些力不從心,原本應該再增加體育專業老師,但年級組段老師(數學老師)卻“主動”地承擔起了此項工作(筆者也進行適當建議,未果)這讓我和張老師無言以對,只好保持沉默。
2、體育訓練工作的安排,應該科學合理,不可太隨意。對于訓練工作從一開始筆者便盡職盡責,統一制定訓練計劃,統籌安排,即使遇到天氣原因也會及時調整計劃,進行相關練習,但在訓練過程中,年級組長不能及時地與體育老師做好相關溝通,時間上更是自行自定,導致訓練計劃的混亂,更有因天氣原因便擅自解散訓練,導致訓練的系統性遭到破壞,給筆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考慮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仍然克服了種.種心理障礙,堅持了下來,并努力適應著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
3、學校領導應該對考試的相關事宜進行詳盡的解說。由于本地區今年第一次使用電子儀器測試,在時間安排上一直沒能提前告之,導致學生一直在焦慮地等待著考試的現象,不能安心地進行訓練,更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恢復期調整計劃,這些都是影響考試的種.種因素。另外,上面在召開電子測試儀的相關培訓中,學校領導未能指派相關體育教師前往學習,導致我們對儀器的使用以及考試的相關規則事宜,都是模糊狀態。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8
教材分析
視唱練耳是音樂學生入學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通過視唱(看譜即唱)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及和弦的聽辨模唱、節奏模仿、曲調記憶模唱、聽寫等形式,檢查考生的音準感、節奏感、音樂記憶力及識譜能力,以此衡量考生是否具備學習音樂的素質和條件。
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的音樂專業生,學習時間不長,音樂基礎比較薄弱,通過上學期的授課培訓,音樂素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視唱練耳這門功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視唱練耳是日積月累的一種音樂基本要素,占據高考的分值比例相對較高,也是音樂高考中最難拿分的一門功課。因此,本節課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做好基礎方面的練習仍然是必須要強調的。
學習目標
1、鞏固復習:(1)大、小二度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的聽寫
(2)四二拍的節奏模仿、聽寫
(3)抽查學習過的視唱曲目
2、試唱練習:包括四度音程、五度音程在內的視唱曲目學習3、四四拍的節奏模仿練習4、旋律綜合訓練
學習思路及行為設計
根據學生的共性和個性以及個體的發展,在聽音方面要靈活運用多種授課方法,如視唱分泛唱和精唱,講解、聽唱、構唱、聽辨、聽寫、模仿等,以達到掌握聽音的樂感和整體性,提高學生學習視唱練耳的綜合音樂素養。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語
二、檢查作業
1、大二度、小二度的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的性質聽寫
2、四二拍的節奏聽寫
三、視唱練習
1、音階模唱
2、二度音程模唱
3、三度音程摸進搭橋練習
4、三度摸進把橋去掉練習
5、四度模進搭橋練習
6、四度摸進去掉橋練習
7、抽查學生視唱練習
8、學習新的視唱曲目
四、四四拍的節奏學習模仿
五、旋律綜合訓練
板書設計
1、大二度、小二度的聽寫
2、四二拍的節奏聽寫
3、視唱練習
4、四四拍的節奏學習
5、旋律綜合訓練
課后反思
視唱練耳課,學生們即愛又怕,做害怕的是聽音方面,尤其是和聲音程出錯率多,要讓學生們多聽多唱,通過聽,提高自己對音高的分辨能力;通過唱,加強自己對音高的記憶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固定音高感,提高聽音的準確率。對視唱來說,難點集中在三個方面:(1)音程大跳;(2)節奏;(3)上加線間位置及下加線間位置。需要我把曲調中的難點抽出,引導學生用慢速到原速進行練習。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9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對信息化教學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認識。結合我所任教的語文學科特點,我覺得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無窮魅力,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為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出現的抽象內容提供了解讀的平臺,使課文和信息化資源完美結合,相得益彰。
信息化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地充分地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可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等等,有諸多益處。完善穩定的教學平臺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掌握實踐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學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我通過信息化資源運用的學習,首先了解了“信息化教學”的概念。信息技術是個萬能的錘子,但是我們需要的釘子在哪里呢?這句話也就是說,因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從網絡中可以獲得的東西多了,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怎么樣從這個海量的信息中獲得自己想要的釘子呢?這就是需要我們老師有實踐實效性的知識,和對知識的處理能力。而優秀的教師更是一個機智,策略,技能的存儲者。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的變革迫在眉睫!它關系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標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標強調的是師生互動、互教互學。
引用沃德的一句話說“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教師們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想讓學生學到東西,首先學生自己得渴望學習,而不是需要老師逼著學。實現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主角。任何老師都不能讓人學好,學生必須愿意學習,而且努力學習才行。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習是一項參與性的活動。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實踐——不斷實踐,直到學習成為他們的第二本性為止。而無論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學習亦或是探究學習體現的正是學生親身的體驗和實踐。這種體驗就需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對于信息化資源的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已經逐步取代原有的填鴨式的教學。
在老師上課時,你會明顯地體會到他們很少這樣做: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讓學生把每天的講話記錄下來。相反,讓學生主動學習的觀念似乎是頭腦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為。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原則,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討論,對話和辯論,希望學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得到提高和進步。這種方法給學生傳達出信息是: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而且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話說,如果你認為他們行,他們就行。
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如何讓學生“動”起來,老師們確實動了一番腦筋,可當學生真的“動”了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最令人擔心的是考試怎么辦?課改使學生思維變得活躍了,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甚至敢于向教師挑戰,教師得放下架子,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與學生共同探討。因此一節課,無論怎么準備,都不會盡善盡美,課堂上會發生很多事先無法預知的情況,有時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這是很正常的,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的發展,就應當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并且采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任務驅動模式來設計教材:就是將信息化資源與課程目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并非空著頭腦進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已經形成了廣泛而豐富的經驗和背景知識,從自然現象到農家生活、社區活動,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一旦呈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基于相關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某種解釋,這并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從他們的經驗出發來推出的合乎邏輯的假設。而這種經驗就源自于對于信息化資源的利用。網絡的飛速發展讓我們對于各種信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學生不再是迷茫地聽老師講課,而是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加強了學習效率。
所以,教師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問題情境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學習、體驗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習才有的放矢。然而這種全新的編排體例和教學要求上的變化,與教師教學習慣產生強烈的沖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們卻堅信有了矛盾才會有改變、有進步
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后,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制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信息化資源的合理利用。
但是信息化教學在實際的實施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
1.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信息化教學并不是課堂上學生使用電腦了,就是信息化教學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到了什么東西。既然電腦是個比字典更豐富的學習工具,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時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操作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內容都要借助電腦,所以電腦的使用在內容要有選擇。對一些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朗讀、口語表達能力還是要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帶領著學生訓練到位,這些能力的培養可以借助電腦,但是不能完全依賴電腦。
2.相對于學生,教師面對信息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于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
3.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電腦的使用固然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給他們學習的自由。但是作為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點,如果不能夠很好的引導、管理,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里從電腦里什么價值的知識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籃打水一場空了。所以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應該是我們需要著重培養。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感受,有不足之處,希望領導、同事指正。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0
記得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愛學生是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教師愛學生,能夠彌補家庭和社會教育的不足,也能夠讓教師的影響長久的保存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要關心學生,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還需要抽水。這樣和學生溝通交流,談心和學生共同活動,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及時,方法得當,要注意和學生溝通,所以學生才會信任老師,也喜歡教師上的課,熱愛學生,要表現出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和尊重,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觀眾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的個性,相信學生同一嚴格要求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程度水平不一樣的學生,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要關愛每一個學生,異常是差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讓自己的工作順利進行,讓學生們能夠健康活潑地成長,這是自我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熱愛教師工作,是教育事業奮斗終身,也是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看成是當成教師的最高美德,愛一行干一行,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服從領導,不打折扣,認真圓滿地完成學校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在工作之中,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實施處處以自我嚴格要求,查找不足。組及時糾正,對別人的缺點要盡量寬容。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師形象,在教師和學生之中構成良好的形象,和諧的氛圍,才能夠不愧為人民教師的稱號。當好一個教師如果僅有工作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要有廣博的知識,在工作之中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取長補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認真鉆研教材,探討教法,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是取得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1
本學期,是九年級學生迎戰中考的最后一個學期。為保持與超越我校中考一貫的xx省第一的成績,所以這個學期我的工作重心放在畢業班。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本學期完成的教學任務
根據中考的要求和以往的經驗,圍繞教輔資料,分三輪復習:
第一輪,完成七年級至九年級五本書的教學內容復習
第二輪,知識梳理與整合,形成知識體系
第三輪,專題復習與時政熱點學習
二、輔導中的收獲
備課、上課、聽課、作業、輔導,作為教學常規的主要五項,能自覺做到認真落實。其中在為學生輔導中,讓我加深了對“耐心與愛心”的理解。
九年級每一次考試后,x主任都會帶領全體九年級老師認真分析試卷、分析學情、制定未達標的目標生輔導計劃。付出愛心,用耐心傾聽花開的聲音!我想起曾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教書就是一場暗戀,你若不離不棄,我必生死相依,你若自我放棄,我仍不遺余力。雖然有些凄慘,但真的是這么回事。
三、家校聯系中的收獲
從九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嘗試著主動跟家長聯系,告知孩子的學習、表現情況,遇到問題請教家長,一起商量對策。相對減輕了我的教學工作,也讓我收獲滿滿。通過家長的代為表揚,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關心,學習更加認真。通過從家長哪里得到的信息,讓我了解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面,也讓我能更加寬容對待孩子的任性和一些小情緒。家校聯系,如果從七年級開始效果會更好,現在我已經在七八年級開始實驗。
四、今后仍需努力的地方
1、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是本學期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主要工作是在常規教學中逐步落實與最后的專項實施。從期末考試情況分析,七年級做的不夠好,所以今后教學中要進一步加強。
2、做好學生評價分析與心理輔導工作。
在每一次的教學與考試分析之后,要經常性地分析學生與學情,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良性的等級分析與評價,并不斷地采取各種方法與方案鼓勵學生更好地追求進步;同時,對個別學困生進行有必要性的心理輔導。
3、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學期我在新聞播報的基礎上,還設置了“課堂辯論賽”活動,七年級開展了2次,八年級開展了1次,效果還不錯。類似的課堂活動以后還可以多開展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2
前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書中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3
《鳥的天堂》是我國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蘊含著豐富人文內涵的文章,不但文筆優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類尊重自然,大自然就會給人類以豐厚的回報。
成功之處:
本文抓住了“點面結合描寫景物的方法”“點面結合的描寫是寫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運用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寫群鳥活動的場景時,運用了兩個“到處”和三個“有的”對群鳥活動的情景進行了總體的描述,讓讀者有一個整體感受,這就是對“面”的描寫。在此基礎上,作者重點描寫了一只畫眉鳥,把它的姿態與叫聲刻畫得生動逼真,這就是對“點”的描寫。那么,怎樣才能在寫景時做到點面結合呢?如:寫柳樹,首先對柳樹在四季的變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覺。春天的柳樹“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夏天的柳樹“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可以說,是對柳樹總體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寫,這樣的例子學生已掌握了不少“美麗的校園”“秋天的田野”“家鄉的小河……”
不足之處:
1、小組間交流、配合不夠。小組交流時,對問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師對學生的作品指導、評價力度不夠。
2、朗讀既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手段,又是獲得語感及審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結合網絡提供的畫面多一些配樂朗讀,就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更大欲求,從而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進措施:
這篇課文的教學過于注重這種模式,而在必須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讀,以及對某些重點句子的體會。對于文章作為游記的寫作順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來,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用心性,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他務必的教學程序,否則就會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是屬于課堂調控方面的潛力,也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4
通過學習《小學語文寫字教學技能與策略》,我再次深深認識到了書法的意義和書寫的一些規律,更深得體會到作為教師,一定要練好書法,才能更好地去指導自己的學生寫好字。以后,我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生動有趣的故事激勵。
孩子們愛聽故事,愛講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明白道理,學到知識。從而引發他們對漢字的喜愛。為了引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根據字的各部分編寫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讓學生能夠在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對漢字產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形式多樣的競賽激勵。
競賽不但能調動學生練字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同學之間互相合作的集體意識。
三、定期開展展覽。
定期舉辦作業展覽,將寫得好的學生作品放在風采展示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對寫字的興趣。班級里形成良好的寫字氛圍。
興趣有了,有了學習的興趣,我就在平時的教學中給孩子們一些進步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能有一個進步的方向。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教學:
(1)基本筆畫。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基本的筆畫,因此,寫好一個字,就要寫好它的每一個基本筆畫。而每一個筆畫都具有起筆,運筆,收筆。語文教學中,在認識基本筆畫的同時,就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筆畫指導,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為今后的寫字教學起一個良好的開頭。
(2)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這些偏旁的書寫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掌握了偏旁的書寫,就可以運用到帶有這些偏旁的字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識字的學習更簡單些。
(3)字的結構。漢字的結構變化多樣。學生的生字都寫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學生借助田字格來學好寫字。漢字的形體特點為方塊形,獨體字比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這樣的字要求做到左右基本等高,然后再看具體分類,如:左窄右寬,左寬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上下結構的字各部分也要均勻,左中右結構的字每個部分要寫得扁而且寬
四、常規性的指導。
常規性的指導包括坐姿要領、執筆姿勢、運筆技巧以及字的間架結構等。其中對學生的執筆姿勢和字的間架結構的指導尤為重要。正確的寫字姿勢,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漢字書寫質量及身心健康。因而,對學生從小進行寫字姿勢的指導培養,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如一年級的寫字課中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
1、課件演示《寫字姿勢》圖,學生通過觀察、討論,說說圖上告訴我們什么?逐步了解正確的執筆姿勢。
2、課件演示《兒歌》:“手掌手臂成直線,手里筆尖應一寸。眼離桌面要一尺,身離桌邊要一拳。”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說一說兒歌中告訴我們什么?強化寫字“三個一”意識。而后,放手讓學生按要求互糾互幫,教師隨時矯正,逐步規范學生的寫字姿勢。指導的另一個重點是漢字的間架結構。漢字的形體特點是方塊形的。獨體字較少,左右結構的字數量最多。寫這類字時,要求做到左右兩部分基本等高。如:材、科。學生了解了這一點,也就掌握了大部分漢字。而上下結構的字布局要勻稱,如:姿。左中右結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窄而長。如:湖。上中下的字,各部分要寫得扁而寬。總而言之,不管寫什么結構的字,都要體現出方塊形的特點。
五、規律性指導。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在書寫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毛病,如結構書寫不當等。這時教師就要重點指導。俗話說得好“寫字沒有巧,筆畫安排好。”這就說明了漢字的筆畫、結構安排勻稱極其重要。
學習這門課程,使我受益匪淺。在小學語文寫字教學中,教師要精講多練,規范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引導他們觀察字的結構,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讓學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靜氣和,這樣才能把字寫好。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5
思得:
在以往的投擲課上,“學困生”總是練習興趣不高,總躲在練習隊伍的后面。于是在開課前,我進行了德育教育:“在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我們個人的競爭力顯然是微不足道,只有個人置于集體內部才能取得成功。今天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各成員要互幫互助來學習投擲實心球得方法。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練得最好!哪個小組投擲得成績最遠!”經過這樣地說服學生的積極性大增。
以往我總是讓能力強的進行挑選本組的學生,他們總是不大愿意那些能力差的學生,能力差的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這次我進行換位思考。反之,我挑選出4名原來投擲能力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剪子、石頭、布”的形式進行挑選本組的'學生。他們找回了自尊心,練習的動力十足。接下來,各小組的組員紛紛結成“一幫一”的學習對子,手把手的進行幫扶練習。在最后的“投擲實心球”接力賽中,有許多的“學困生”投擲還很遠,也成為了“投擲小明星”,練習效果很好!
思失:
練習的器械(實心球)較少也影響了練習效果,課后我想能不能用其它的物品來代替實心球,比如:用廢舊的大飲料瓶裝滿水;用廢舊的皮球裝滿沙;用廢棄的泡沫包起石塊……這樣便解決了器械少的實際問題。
2023年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6
物理概念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搞好物理概念教學是物理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我總結了以下三小點心得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共同學習和提高。不到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明確目標,深入教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針對性分析教材中出現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學性。通過鉆研教材要明確某個物理概念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處理好重點。這樣,物理概念教學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重點概念就是概念中最重要最基礎的部分,它既是聯系物理基礎知識的紐帶,又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例如電學、力學這類概念的要求比較高,要多花力氣多給課時,多安排實驗,多做練習。使學生能達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有的概念直接影響到下一階段學習,關系到對某些知識是否能夠掌握,這些就是關鍵性的概念。教材中出現的重點概念,一般都是關鍵性概念,但有些關鍵性概念并不一定是重點概念,這就要靠教師在鉆研教材中去挖掘。應當在明確重點概念的同時,進一步弄清關鍵性概念。
難點概念,就是指那些學生在感性知識的基礎上比較難于建立的概念。對于難點要通過鉆研教材和大綱找出難點難在那里?是難在理論上過于抽象、物理過程比較復雜,還是難在運用中的靈活多變?是由于學生不熟悉有關的研究方法,還是所需的基礎知識沒有建立起來?等等。再研究教材中,只有對難點進行細致分析,才能化難為易,找出突破難點的方法。例如虛像的概念,虛焦點這些概念可以通過光學作圖來解釋。
二、形象類比,深化概念
物理概念是物理現象的本質抽象,它是在列舉大量的例子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 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引入概念時也應依據這一特點從直觀到抽象。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初期,對概念的掌握往往是不鞏固、不完全、不深刻的。并且常和已學過的舊概念發生混淆。這就需要在練習過程中通過有關的練習,利用概念解決問題來鞏固和加深概念。在概念教學中還應注意概念的階段性。對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使學生在多次循環中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學生掌握概念有一個發展過程。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把握教材,深入研究每個概念的深度和廣度,更好地完成中學物理概念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