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報告參考(精選26篇)
實驗報告參考 篇1
一.原理
本方法利用鹽酸胍抑制RNA酶,勻漿裂解細胞,采用有機溶劑抽提去除蛋白質。通過選擇性沉淀RNA分子去除DNA。
二.方法
1.樣品處理
⑴組織樣品處理:取新鮮的組織樣品稱重后,剪碎成約1cm2的組織塊直接加入勻漿液中進行RNA提取,或液氮中速凍-70℃保存。
⑵貼壁培養細胞處理:用PBS洗細胞一次,吸干溶液后將培養板快速移至液氮中冷凍后轉到-70℃保存;或加入1ml勻漿至培養板中直接裂解細胞,然后將粘稠的裂解液進一步勻漿。
⑶懸浮培養細胞處理:離心收集細胞,用PHS懸浮漂洗再田心收集,若不立即提取RNA,則可經液氮速凍后轉至一70℃貯存備用。
2.加l倍體積鹽酸胍勻漿液[至準備好的樣品細胞中,高速勻漿1min。
3.勻漿液5000g,室溫離心10min。
4.將上清移至一個干凈離心管中,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PH5.2),混勻,再加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放置至少2小時。
5.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淀核酸,棄上清液,室溫干燥。
6,每個提取RNA的組織或細胞樣品中,加入l0~15min鹽酸胍勻漿液Ⅱ,攪拌溶解。
7.加入2.5體積預冷的乙醇,立即充分混勻,-20℃至少放置2小時。
8.5000g 0℃離心10分鐘沉淀核酸,去上清,室溫揮發乙醇。
9.按每克組織細胞加5min的比例.分兩次加入0.02mol/L EDTA(pH8.0) 先加1/2體積EDTA振蕩l~2分鐘,3000g離心2min.吸出上清.再加另一個1/2體積的EDTA振蕩l一2分鐘.合并兩次核酸溶解液。.
10.用等體積氯仿—正丁醇(4:1)抽提核酸溶液,5000g室溫離心l0min,5000g室溫離心10min。吸出上清至另一個干凈離心管中。
11.加3倍體積lmol/L乙酸鈉 (PH7.0) 混勻,-20℃放置1h以上,此時RNA將選擇地沉淀,而DNA仍為溶解狀況。
12.5000g,0℃離心20min,沉于管底的`是RNA。
13.吸去上清,用4℃預冷的lmol/L乙酸鈉(pH7.0)漂洗RNA沉淀。然后20℃ 5000g,離心20分鐘。回收RNA。
14.盡量去除上清液。按每g組織細胞1m的比例加入RNA溶解液(0.2%SDS,0.5%mol/L EDTA,pH8.0)。注意:若有SDS沉淀析出.滴加0.11mol/L NaOH調溶液pH至7.5。
15.加入2倍體積冰預冷乙醇混勻,0℃放置至少2小時,5000g,4℃離心10分鐘,RNA沉淀用70%乙醇漂洗,短暫離心后,棄上清,室溫干燥蒸發乙醇。
16.用適當小容積DEPC處理過的ddH2O溶解RNA沉淀,加入3倍體積乙醇,
-70℃保存RNA備用。用時.加入0.1體積的3mol/L乙酸鈉,混勻,12000g,4℃離心回收RNA。
三.試劑
1.鹽酸胍勻漿液Ⅰ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為95.6),O.1mol/L乙酸鈉(pH5.2),5mmol/L 2—巰基乙醇,0.5%十二烷基肌氨酸鈉
配制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8.35m1 3mol/L乙酸鈉(pH5.2)和6.25ml 0.2mol/L 2—琉基乙醇溶液中,再加水至237.5ml,混勻后加12.5ml 10%十二烷基肌氨酸鈉,振蕩混勻溶解。
2.鹽酸胍勻漿液Ⅱ
成分:8mol/L鹽酸胍(分子量力95.6),0.1mol/L乙酸鈉(pH5.2),1mmol/L 2
—琉基乙醇,20mmol/L EDTA(pH8.0)
配制方法:取191g鹽酸胍,加日.35ml 3mol/I。乙酸鈉(pH5.2)和1.25ml 0.2mol
/L 2—巰基乙醇溶液中,再加入10ml 0.5mol/L EDTA(pH8.0)。加水至250ml混勻。
3.乙醇
4.70%乙醇
5.氯仿—正丁醇(4:l,體積比)
6.4mol/L乙醇鈉,pH7.0
7.3mol/L乙醇鈉,pH5.2
8.RNA溶解液
成分:O.2%SDS.0.05mol/L EDTA, pH8.0
四、說明
提取RNA時,要特別注意防止RNase的污染,所用玻璃器皿均應用0.1%的二乙基焦碳酸鹽(diethyl pyrocarbonate,DEPC)處理。塑料器材均使用一次性用品,并高壓滅菌處理,必要時,也可用0.1%DEPC處理。
實驗報告參考 篇2
實驗一:
一、目的要求
掌握扦插育苗的生產過程,了解扦插前插穗選取與處理,扦插后生產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插穗:各種類型插穗材料;
2、ATP生根粉;
3、工具:條剪、枝剪、天秤、量筒、噴水壺、塑料薄膜、盆、皮尺、鋼卷尺、竹棒。
三、方法與步驟
1、采條
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幼齡母樹,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插穗,落葉樹種在秋季后到翌春發芽前剪枝;常綠樹插條,應于春季萌芽前采條,隨采隨插。
2、插穗切制
將粗壯、充實、芽飽滿的枝條,剪成15~20cm的插條,每個插條上帶2~3個發育充實的芽,上切口距頂芽0.5~1cm,下切口靠近下芽,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
3、插穗的處理
將切制好的插穗50根或100根捆一捆(注意上、下切口方向一致),豎立放入配制好的溶液中,浸泡深度約2~3cm,浸泡時間12~24小時,浸泡濃度為500PPm。
4、扦插
(1)扦插方法:直接插入法,插穗與地面垂直;
(2)深度:插穗入土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
(3)插穗入土后應充分與土壤接觸,避免懸空;
(4)株行距:株距10cm,行距20~25cm;
(5)澆水:插后立即灌足底水。
5、管理工作
(1)扦插后立即澆一次透水,以后保持插床浸潤;
(2)遮蔭:為了防插條因光照增溫,苗木失水,插后4~5月應搭蔭棚遮蔭降溫;
(3)抹芽:扦插成活后,當新苗長至15~30cm,應選取一個健壯的直立芽保留,其余除去;
(4)施肥:適當施入濃度淡的速效性化學肥料。
6、扦插及扦后注意事項
(1)防止倒插;
(2)插后立即灌水;
(3)插穗與土壤密接;
(4)粗細不同應分級扦插,以達生長整齊,減少分化;
(5)插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浸潤;
(6)必要時應搭棚遮蔭。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采穗、切穗及扦插?
2、以一種樹種為例,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
實驗二 嫁接繁殖
一、目的要求
掌握嫁接育苗的生產過程,了解嫁接砧木培育、接穗選取,嫁接方法及接后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接穗:各種類型接穗、接芽;
2、砧木:各種規格;
3、工具:條剪、枝剪、芽接刀、塑料薄膜、蠟。
三、方法與步驟
(一)接穗的選擇與貯藏
1、母本選擇: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壯年期母樹,與樹冠向陽面的中、上部剪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接穗。春季枝接,選1年生生長旺盛、充實、休眠芽飽滿、芽數較多的枝條作接穗;夏季枝接,選生長粗壯尚未木質化的當年生嫩枝作接穗。
2、采穗時間
早春嫁接用的接穗,一般在植物落葉后取;常綠樹、草本植物及夏季枝接或芽接時,最好隨采隨接,當天嫁接不完的枝條,應用濕布包裹或把枝條下部侵在水中。
(二)砧木選擇與培育
1、砧木選擇
(1)與接穗親和力強,生長健壯,根系發達
(2)種源或種條豐富,能大量進行繁殖,且繁殖方法簡便
(3)砧木必須對接穗生長,開花,結實和壽命有良好影響
(4)選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風和抗大氣污染能力強植物
(5)能滿足園林綠化對嫁接苗高度要求
2、砧木培育
一般采用實生苗培育,培育1~2年。
(三)嫁接時期
1、春季嫁接
春季嫁接主要是枝接,從早春砧木樹液開始流動后進行。
2、夏季嫁接
用嫩枝接或芽接,一般在5~7月進行。主要是枝接。
3、秋季嫁接
8~10月,芽接的時期。
(四)嫁接方法
1、枝接
(1)切接法:常用的方法,大多樹種適宜。
A.削接穗
將枝條剪成5~6cm長,帶2~3個芽的接穗用濕布包好備用。嫁接時,將接穗從距下切口最近的芽位背面,用切接刀向內切達木質部時即向下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長2~3cm,隨即將接穗切面對側斜削成1cm的斜面。
B.削砧木
將砧木距地面5cm處斷砧,削平斷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側面,用切接刀在切斷面的肩部斜削一刀,露出形成層。對準露出形成層的內側稍帶木質部垂直下切,深達2~3cm。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長削面向里插入砧木切口中,一定要插到底。然后將砧、穗形成層對齊,然后用塑料帶由下向上綁扎緊密,必要時可將接口封泥培土。
(2)劈接法:在較大的砧木、較小的接穗時使用。在春季砧木上的芽開始生長后進行。
A.削砧木
將砧木于基部鋸斷,用劈接刀從橫斷面的中心垂直向下劈開3~4cm。
B.削接穗
接穗基部的兩側削成3~4cm長的契形,契形尖端不必很尖。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劈縫,用麻繩或塑料薄膜帶把切口自下而上綁緊,封閉切口以不露空隙為宜,綁縛時注意不要觸動接穗。
2、芽接法:此法在夏季生長季節進行。
(1)開芽接位
在砧木離地10~20cm處取樹干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橫割一長約1.2cm的割痕,再從割痕的兩端垂直向下割兩刀,各長約2cm,成門形,割痕以深至木質部為度。淺則剝皮困難,過深則傷及木質部,均不適宜。
(2)選取芽片
在母株上取一年生木質化、粗1~1.5cm的枝條,選強壯飽滿的芽,在芽的上方0.3~0.4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的下方1cm處向上削,刀要深達木質部,削下芽片后即將木質部輕輕除去,并整成長方形以吻合砧木上所開的芽接位。
(3)插入芽片
上述操作完成后,可挑開砧木芽接位的皮層把芽片插入,使芽片和砧木的形成層互相結合,再把砧木挑開的皮層覆蓋接芽,用麻皮等扎緊即可。
(五)嫁接注意事項
1、嫁接操作技術要領:齊、平、快、緊、凈;
2、嫁接刀具鋒利;
3、切削砧、穗時不撕皮和不破損木質部。
(六)嫁接苗管理
1、掛牌;
2、檢查成活、松綁;
3、剪砧、抹芽和除蘗;
4、扶正;
5、補接;
6、田間管理。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采穗?
2、怎樣提高嫁接成活率?
實驗報告參考 篇3
一、定義與作用
實驗報告,就是在某項科研活動或專業學習中,實驗者把實驗的目的、方法。步驟、結果等,用簡潔的語言寫成書面報告。
實驗報告必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成功的或失敗的實驗結果的記載,有利于不斷積累研究資料,總結研究成果,提高實驗者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寫作要求
實驗報告的種類繁多,其格式大同小異,比較固定。實驗報告,一般根據實驗的先后順序來寫,主要內容有:
1.實驗名稱名稱,要用最簡練的語言反映實驗的內容。如驗證某定律,可寫成“驗證”;如測量的實驗報告,可寫成“測定。”
2.實驗目的實驗目的要明確,要抓住重點,可以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考慮。在理論上,驗證定理定律,并使實驗者獲得深刻和系統的理解,在實踐上,掌握使用儀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實驗用的儀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溶液、顏料、粉劑、燃料等。
4.實驗的步驟和方法這是實驗報告極其重要的內容。這部分要寫明依據何種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進行實驗,要寫明經過哪兒個步驟。還應該畫出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再配以相應的文字說明,這樣既可以節省許多文字說明,又能使實驗報告簡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數據記錄和計算指從實驗中測到的數據以及計算結果。
6.結果即根據實驗過程中所見到的現象和測得的數據,作出結論。
7.備注或說明可寫上實驗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實驗后的心得體會、建議等。
有的實驗報告采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使用時只要逐項填寫即可。
三、撰寫時應注意事項
寫實驗報告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工作,要講究科學性、準確性。求實性。在撰寫過程中,常見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
1.觀察不細致,沒有及時、準確、如實記錄。
在實驗時,由于觀察不細致,不認真,沒有及時記錄,結果不能準確地寫出所發生的各種現象,不能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分析各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故在記錄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記錄什么,不能弄虛作假。為了印證一些實驗現象而修改數據,假造實驗現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2.說明不準確,或層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學實驗中,出現了沉淀物,但沒有準確他說明是“晶體沉淀”,還是“無定形沉淀”。說明步驟,有的說明沒有按照操作順序分條列出,結果出現層次不清晰。凌亂等問題。
3.沒有盡量采用專用術語來說明事物。
例如,“用棍子在混合物里轉動”一語,應用專用術語“攪拌”較好,既可使文字簡潔明白,又合乎實驗的情況。
4.外文、符號、公式不準確,沒有使用統一規定的名詞和符號。
驗證歐姆定律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熟悉電流表、電壓表、變阻器的使用方法。
【知識準備】學習有關理論(略)
【實驗器材和裝置】器材:電流表、電壓表、電池組、定值電阻滑動變阻器、導線、開關、裝置(略)
【實驗步驟】
1. 按圖示連接電路。
2.保持定值電阻r不變,移動滑動變阻器的銅片,改變加在r兩端的電壓,將電流表、電壓表所測得的電流強度。電壓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一。
3.改變定值電阻凡同時調節變阻器,使加在r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將電阻r的數值與電流表測得的電流強度的數值依次填人表二。
4.通過實驗分析:當r一定時,i和v的關系及v一定時,i與r的關系。
表 一
r(歐姆)=4ωv(伏特)0.4v0.8v 1.2v
i(安培) 0.1a0.2a0.3a
表 二
v(伏特)=0.6vr(歐姆)1ω2ω 4ω
i(安培)0.6a0.3a0.15a
【實驗記錄】
1.調節滑動變阻器礦,觀察電壓表和電流表,可以看出,電阻r兩端的電壓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也增大到幾倍。這表明,在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同這段導體上的電壓成正比。
2.更換不同的定值電阻,調節滑動變阻器礦,保持r的電壓不變,可以看出,定值電阻r的數值增大到幾倍,通過它的電流強度就縮小到幾分之一。這表明在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實驗小結】
導體中的電流強度i,跟這段導體兩端電壓v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用公式表示為:i=v/r。
實驗報告參考 篇4
一.實驗內容
學 院: 專 業 年級: 學 號: 姓 名: 實驗日期:
(以下正文為小四號字體,1.5倍行距,兩端對其) 一. 實驗原理
血液中的白細胞經過瑞
二. 實驗內容與步驟
① 采集血液樣品,制備血涂片,經瑞氏染色后,放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② 先于10倍鏡下觀察血涂片的質量、血細胞是否凝集、是否有寄生蟲,再
三. 實驗結果
(請寫出原始數據與結果的推算過程,檢查結果與正常參考范圍相比,是否正常等。有遇到典型的結果與現象,請用手機拍攝、加工后貼于此處)
表一 白細胞分類計數表
四. 討論
(請針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如果檢測結果符合預期或在正常參考范圍內,請分享實驗的注意事項及成功經驗;如果檢測結果與預期不符,或超過正常參考范圍,請分析原因(包括技術原因、影響因素、病理或生理原因)等。)
1. 從實驗結果看,病人各類白細胞百分比正常,提示無病理或生理性異常。 2. 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綠染的網織紅細胞,但由于該實驗的染色方法是針對白細胞進行染色,所以觀察到的網織紅細胞并不是實驗室觀察的最佳方法,應該使用如煌焦油藍等其他染色方法進行觀察。
實驗報告參考 篇5
實驗原理:
根據成熟雌蟾蜍體內含大量卵細胞且可以方便獲取,細胞內含核酸豐富,沒有其它組織器官等的干擾等優點以確定蟾蜍卵細胞為實驗所需的真核細胞。通過TRIZOL溶液中變性劑破碎真核細胞,然后經過氯仿等有機溶劑抽提RNA,再利用RNA不溶于異丙醇的性質將自身析出,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苯酚的主要作用是裂解細胞,使細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質解聚得到釋放。苯酚雖可有效地變性蛋白質,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還加入了8-羥基喹啉、異硫氰酸胍、β-巰基乙醇等來抑制內源和外源RNase(RNA酶)。0.1%的8-羥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與氯仿聯合使用可增強抑制作用。異硫氰酸胍屬于解偶劑,是一類強力的蛋白質變性劑,可溶解蛋白質并使蛋白質二級結構消失,導致細胞結構降解,核蛋白迅速與核酸分離。β-巰基乙醇的主要作用是破壞RNase蛋白質中的二硫鍵。
甲基綠―吡羅紅為堿性染料,它分別能與細胞內的DNA、RNA結合呈現不同顏色。當甲基綠與吡羅紅作為混合染料時,甲基綠與染色質中DNA選擇性結合顯示綠色或藍色;吡羅紅與核仁、細胞質中的RNA選擇性結合顯示紅色。其原因可能是兩種染料的混合染液中有競爭作用,同時兩種核酸分子都是多聚體,而其聚合程度有所不同。甲基綠易與聚合程度高的DNA結合呈現綠色。而吡羅紅則與聚合程度較低的RNA結合呈現紅色(但解聚的DNA也能和派洛寧結合呈現紅色)。即RNA對派洛寧親和力大,被染成紅色,而DNA對甲基綠親和力大,被染成綠色。09419
實驗材料:
(一)試劑
甲基綠―吡羅紅染料:①染色劑A液的兩種配制方法
第一種方法:取吡羅紅甲基綠粉1g,加入到100mL蒸餾水中溶解,然后用濾紙過濾,將濾液放入棕色瓶中備用。
第二種方法:取甲基綠2g溶于98mL蒸餾水中,取吡羅紅G5g溶于95mL蒸餾水中。取6mL甲基綠溶液和2mL吡羅紅溶液加入到16mL蒸餾水中,即為A液,放入棕色瓶中備用。(注意: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羅紅G,請不要錯買吡羅紅B。)
②染色劑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種緩沖液,由乙酸鈉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鈉16.4g,用蒸餾水溶解至1000mL備用;再取乙酸12mL,用蒸餾水稀釋至1000mL備用。取配好的乙酸鈉溶液30mL和稀釋的乙酸20mL,加蒸餾水50mL,配成pH為4.8的B液(緩沖液)。
③染色劑的配制染色劑是由A液、B液混合配制而成的。取A液20mL和B液80mL混合,就是實驗中所用的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劑。應該注意的是該試劑應現配現用。
2.TRIZOL試劑(Invitrogen公司購買)
3.75%乙醇
4.氯仿
5.異丙醇
6.Nacl(0.14m/l)
(二)器材
1.離心機(3000r.p.m)
2.冰浴
3.研缽
4.燒杯
5.量筒
6.試管
7.玻棒
8.膠頭滴管
9.離心管
10.天平
實驗方法:
制備勻漿:
以班級為單位,稱取大概10g蟾蜍卵細胞(2~3℃保存),于研缽(可置于冰浴鍋上)中,根據10~30mg組織細胞加1mltrizol試劑的`量加入其中,快速研磨,制備勻漿。實驗二人合作為一組,每組取大概10ml勻漿。
RNA的提取:
取回勻漿后,室溫靜置10min,使樣品充分裂解――離心(3000r.p.s)20mins――取上清液移至新的離心管――加1/5TRIZOL溶液體積氯仿――在手中反復振蕩搖勻,室溫靜置10min。――離心20mins――取上清液――在上清中加入等體積冰冷的異丙醇,室溫放置10min。――充分混勻,靜置10minute――離心20min――沉淀用75%乙醇洗滌兩次
定性試驗:
取2支干凈試管,一管加入1.5MLRNA溶液(將RNA顆粒狀的沉淀溶于
2ML0.14/NACL溶液中),另一管加入蒸餾水1.5ML,像兩管中加入3M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溶液變成紅色為陽性反應。
實驗結果:
利用TRIZOL法可成功提取的RNA,并使得甲基綠-吡羅紅染色劑顯紅色。
實驗注意事項:
TRIzol對人體有害,使用時應戴一次性手套,注意防止濺出。
由于本科生實驗室里的為普通離心機,轉速不高,故可適當延長離心時間。
離心后,注意上清液和沉淀的取舍以及對RNA層的小心吸取,否則將導致RNA樣品中有DNA污染。
實驗報告參考 篇6
一、實驗名稱:
建立對等網
二、實驗目的
(1)熟悉10BASE-T星型拓撲以太網的網卡,線纜,連接器等網絡硬件設備。
(2)熟悉WINDOWS中的網絡組建及各參數的設置。
(3)理解對等網的特點。
三、實驗環境
此實驗的環境基本要求是在一個只有3臺計算機和1臺打印機的小型實驗室里建立一
個記憶Windows的對等網絡,物理結構為10BASE-T以太網。各計算機組成一個工作組,工作組中的用戶可以相互共享硬盤,打印機和應用程序。
四、實驗步驟
1、利用老師分發的水晶頭連接自己的網線:網線有兩種做法,一種是交叉線,一種是平行線交叉線的做法是:一頭采用568A標準,一頭采用568B標準平行線的做法是:兩頭同為568A標準或568B標準,(一般用到的都是568B平行線的做法)568A標準: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568B標準: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2、數據的準備數據的準備包括擬定基計算機個打印機的名稱,網卡的類型及參數設置與所使用的協議及其參數,在網絡中使用了TCP/IP協議,他是網絡中唯一的協議,所設置的數據如下表所擴展插槽中。
3、添加網絡組建:
(1)安裝網絡適配器,在控制面板中添加新硬件
(2)添加網絡協議,修改IP地址和子網掩碼如上表。
(3)添加網絡用戶,在網絡->配置->中添加,服務,選擇網絡服務中,添加用戶。
(4)添加網絡服務,在網絡->配置中設置文件和打印機共享,選擇“允許他們訪問我的文件夾”。
4、標示計算機
在“網絡”對話框中,單機標識選項卡,輸入計算機名,工作組名,計算機說明可以默認。
5、設置訪問控制
在“網絡“對話框中,選擇“訪問控制”選項卡,選擇“共享網絡控制“,這只訪問本計算機的每個共享的資源的口令,其它計算機用戶必須知道此口令才能使用使用共享網絡文件或打印機。
6、共享網絡資源
重啟各個計算機,在出現登錄對話框中輸入一個用戶名及其密碼后,單機“確定“按鈕既登錄到本機。同時可以使用網絡中的共享資源,用戶名和密碼是用戶任意設定的第一次使用某個用戶名登錄時需要確認輸入的密碼。
五、實驗心得和總結
這次實驗,是對等網的建立。首先是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些對等網的知識,然后老師又講解了網線的制作。雖然在制作網線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很仔細,但是第一次做的水晶頭還是有一根線不合格。于是,又重新開始做,這一次更加仔細小心;終于,最后將網線做成功了。建立對等網之后,在對等網中的所有電腦就可以實現共享了。也就是說,總線型網絡是將所有電腦連接在一條線上,使用同軸電纜將他們連接起來。實驗之前,總感覺對等網比較神秘;通過這次實驗,我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加深了我對對等網概念的理解。總之,這次實驗,我收獲很大。
實驗報告參考 篇7
一、實驗目的
進一步熟悉酸價測定的原理,掌握酸價測定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油脂暴露于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在脂肪水解酶或微生物繁殖所產生的酶作用下,部分甘油酯會分解產生游離的脂肪酸,使油脂變質酸敗。通過測定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含量反映油脂新鮮程度。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用中和1g油脂所需的氫氧化鉀mg數,即酸價來表示。通過測定酸價的高低來檢驗油脂的質量。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精煉程度越好。
典型的測量程序是,將一份分量已知的樣品溶于有機溶劑,用濃度已知的氫氧化鉀溶液滴定,并以酚酞溶液作為顏色指示劑。酸價可作為油脂變質程度的指標。
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與KOH發生中和反應,從KOH標準溶液消耗量可計算出游離脂肪酸的量,反應式如下:
RCOOH+KOH——RCOOK+H2O
三、實驗器材
1、儀器和用具
堿式滴定管(25mL);錐形瓶(150mL);量筒(50mL);稱量瓶;電子天平。
2、試劑
氫氧化鉀標準溶液 c(KOH)=0.1mol/L:稱取5.61g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純氫氧化鉀溶于100ml蒸餾水(此操作在通風櫥中進行);
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劑:乙醚和無水乙醇按體積比2:1混合,加入酚酞指示劑數滴,用0.3%氫氧化鉀溶液中和至微紅色;
指示劑 1%酚酞乙醇溶液:稱取1g酚酞溶于100 mL95%乙醇中。
四、測定步驟
稱取均勻試樣3~5g于錐形瓶中,加入中性乙醚—乙醇混合溶液50mL,搖動使試樣溶解,再加2~3滴酚酞指示劑,用0.1mol/L堿液滴定至出現微紅色在30s不消失,記下消耗的堿液毫升數(V)。
五、計算
油脂酸價X(mg KOH/g油)按下式計算:
V×c ×56.11
X=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氫氧化鉀溶液體積,mL;
c———氫氧化鉀溶液的濃度,mol/L; 56.11———氫氧化鉀的摩爾質量,g /mol;
m———試樣質量,g。
兩次試驗結果允許差不超過0.2 mg KOH/g油,求其平均數,即為測定結果,測定結果取小數點后第一位。
注意:氫氧化鉀遇水和水蒸氣大量放熱, 形成腐蝕性溶液,具有強腐蝕性。操作人員在稱取藥品時需佩戴防護口罩、手套,配制時需在通風櫥內進行。
實驗報告參考 篇8
一.醬鹵及制品
1.實驗原理:
醬鹵肉類是將肉在水中加食鹽或醬油等調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類制品。一般醬鹵肉類的原料在加工時,先用清水預煮 15~25min,然后用醬汁或鹵汁煮制成熟。某些產品在醬制或鹵制后,需再經煙熏等工序。醬鹵肉類的主要特點是色澤鮮艷、味美、肉嫩,具有獨特的風味。
醬鹵制品根據加入調味料的種類、數量不同又可分為很多品種,通常有五香或紅燒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鹵制品等。
(1)五香或紅燒制品
是醬制品中最廣泛的一大類,這類產品的特點是在加工中用較多量的醬油,另外在產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種香辛料,故又叫五香制品。
(2)蜜汁制品
在紅燒的基礎上使用紅曲米作著色劑,產品為櫻桃紅色,鮮艷奪目,輔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適量的蜂蜜,產品色濃味甜。
(3)糖醋制品
輔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產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實驗步驟:
(一) 調味
根據各地區消費習慣、品種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種類和數量的調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風味的產品。調味的方法根據加入調味料的時間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基本調味
在原料經過整理之后,加入鹽、醬油或其他配料進行腌制,奠定產品的咸味,稱基本調味。
(2)定性調味
原料下鍋后,隨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醬油、鹽、酒、香料等,加熱煮制或紅燒,決定產品的口味稱定性調味。
(3)輔助調味
加熱煮制之后或即將出鍋時加入糖、味精等以增進產品的色澤、鮮味,稱輔助調味。
(二)煮制
(1)清煮
在肉湯中不加任何調味料,只是清水煮制,也稱緊水、出水、白鍋。通常在沸騰狀態下加熱
數分鐘至一小時。它是輔助性的煮制工序,作用是去除原
料肉的腥、膻異味,同時通過撇沫、除油,將血污、浮油除去,保證產品風味純正。
(2)紅燒
是在加入各種調味料后進行煮制,加熱的時間和火候依產品的要求而定。要掌握由湯與肉的比例和煮制中湯量的變化,分為寬湯和緊湯。加熱火候根據加熱火力的大小可分為旺火、文火和微火。最終使產品酥潤可口、風味濃郁。
3.材料及用具
(1)原料選擇與整理
原料選用健康、新鮮、優質牛前肩或后腿肌肉,可選用淘汰乳牛或肥育牛肉。除去脂肪、淋巴、用冷水浸泡一下清除淤血,按部位分切肉,把肉再切成1~2kg左右的肉塊備用。
(2)主要用具:臺秤、不銹鋼器皿、鹽水注射機、滾揉機、刀具、煮鍋、灶具、盤子、包裝機、包裝袋等。
4.傳統醬牛肉加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1)預煮
把肉塊放入100℃的沸水中煮1h,目的是除去腥膻味,同時可在水中加幾塊胡蘿卜。煮好后把肉撈出,再放在清水中洗滌干凈,洗至無血水為止。
(2)調醬
取一定量水與黃醬拌和,把醬渣撈出,煮沸1h,并將浮在湯面上醬沫撇凈,盛入容器內備用。
(3)煮制
鍋底和四周應預先墊以竹篾,向煮鍋內加水約3/4,待煮沸之后將調料用紗布包好放入鍋底。將結締組織較多肉質堅韌的部位放在底部,較嫩的、結締組織較少的放在上層,先用旺火煮沸1h,轉至小火煨4h左右。期間為使肉塊均勻煮爛,每隔1h左右倒鍋一次,再補加適量老湯和食鹽。必須使每塊肉均浸入湯中煮,使各種調味料均勻地滲入肉中。用特制的鐵鏟將肉逐一托出,碼在盤上,將鍋中余汁淋在肉塊上,使成品光亮油潤。并計算成品率。
附:醬牛肉新工藝
(1)原料肉選擇、處理同上
(2)工藝流程
原料肉處理→配制腌液→腌液注射→滾揉→煮制→成品→冷卻→包裝
(3)配制腌液:(以牛肉100kg計)將胡椒粒(用時砸開)、花椒、大料各15g;
鮮姜、大蔥各75g放入料包投入20kg沸水中熬制30~40min,冷卻至30℃左右,加入食鹽2kg,品質改良劑2kg.攪拌溶化后過濾備用。
(4)注射及滾揉:用鹽水注射機將配制好的腌液按10~20%注入牛肉塊中;滾揉機放入牛肉塊,低溫條件(≤10℃)下持續滾揉4~6h。
(5)滾揉后立即醬牛肉塊放入85~90℃的水中燜煮2~3h,出鍋冷卻,切片包裝。
三.品質分析
產品描述:
醬牛肉我國大部地區都有生產,其中北京月盛齋醬牛肉最富盛名,因加入多種天然調味料,又名五香醬牛肉。其選料精良、做法獨特,產品外表有光亮,深棕色,香濃味醇,食之酥嫩爽口,有韌性但不粗老,瘦而不柴,切片性好。
實驗報告參考 篇9
實驗一: 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實驗
1.實驗目的:測繪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
3.實驗對象:非線性電阻模塊。
4.實驗原理框圖:
圖1 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圖
5.實驗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上插上跳線J01、J02,并將可調電壓源處電位器旋鈕逆時針旋轉到頭,在混沌單元1中插上非線性電阻NR1。
第二步:連接混沌通訊實驗儀電源,打開機箱后側的電源開關。面板上的電流表應有電流顯示,電壓表也應有顯示值。
第三步:按順時針方向慢慢旋轉可調電壓源上電位器,并觀察混沌面板上的電壓表上的讀數,每隔0.2V記錄面板上電壓表和電流表上的讀數,直到旋鈕順時針旋轉到頭。
第四步:以電壓為橫坐標、電流為縱坐標用第三步所記錄的數據繪制非線性電阻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
圖2非線性電阻伏安特性曲線圖
第五步:找出曲線拐點,分別計算五個區間的等效電阻值。
實驗二: 混沌波形發生實驗
1.實驗目的:調節并觀察非線性電路振蕩周期分岔現象和混沌現象。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數字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圖:
圖3 混沌波形發生實驗原理框圖
4.實驗方法:
第一步:拔除跳線J01、J02,在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的混沌單元1中插上電位器W1、電容C1、電容C2、非線性電阻NR1,并將電位器W1上的旋鈕順時針旋轉到頭。
第二步:用兩根Q9線分別連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實驗儀面板上標號Q8和Q7處。打開機箱后側的電源開關。
第三步: 把示波器的時基檔切換到X-Y。調節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電壓檔位使示波器顯示屏上能顯示整個波形,逆時針旋轉電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變為一個點,然后慢慢順時針旋轉電位器W1并觀察示波器,示波器上應該逐次出現單周期分岔(見圖
4)、雙周期分岔(見圖5)、四周期分岔(見圖6)、多周期分岔(見圖7) 、單吸引子(見圖8)、雙吸引子(見圖9)現象。
圖4 單周期分岔
圖5雙周期分岔圖6四周期分岔
第 3 頁(共 9 頁)
圖7多周期分岔圖8單吸引子
圖9 雙吸引子
注:在調試出雙吸引子圖形時,注意感覺調節電位器的可變范圍。即在某一范圍內變化,雙吸引子都會存在。最終應該將調節電位器調節到這一范圍的中間點,這時雙吸引子最為穩定,并易于觀察清楚。
實驗三 混沌電路的同步實驗
1.實驗目的:調試并觀察混沌同步波形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雙通道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圖:
圖10 混沌同步原理框圖
4.工作原理:
1),由于混沌單元2與混沌單元3的電路參數基本一致,它們自身的振蕩周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為它們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來都雜亂無章。看不出它們的相似性。
2),如果能讓它們的相位同步,將會發現它們的振蕩周期非常相似。特別是將W2和W3作
第 4 頁(共 9 頁)
適當調整,會發現它們的振蕩波形不僅周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個波形具有相當大的等同性。
3),讓它們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其中一個單元接受另一個單元的影響,受影響大,則能較快同步。受影響小,則同步較慢,或不能同步。為此,在兩個混沌單元之間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個射隨器和一只電位器及一個信號觀測口組成。
射隨器的作用是單向隔離,它讓前級(混沌單元2)的信號通過,再經W4后去影響后級(混沌單元3)的工作狀態,而后級的信號卻不能影響前級的工作狀態。
混沌單元2信號經射隨器后,其信號特性基本可認為沒發生改變,等于原來混沌單元2的信號。即W4左方的信號為混沌單元2的信號。右方的為混沌單元3的信號。
電位器的作用:調整它的阻值可以改變混沌單元2對混沌單元3的影響程度。
5.實驗方法: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的所有電路模塊。按照實驗二的方法將混
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分別調節到混沌狀態,即雙吸引子狀態。電位器調到保持雙吸引子狀態的中點。
調試混沌單元2時示波器接到Q5、Q6座處。
調試混沌單元3時示波器接到Q3、Q4座處。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鍵控器,鍵控器上的開關置“1”。用電纜線連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調節示波器CH1和CH2的電壓檔位到0.5V。
第三步:細心微調混沌單元2的W2和混沌單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成為過中點約45度的細斜線。如圖11:
圖11 混沌同步調節好后示波器上波形狀態示意圖
這幅圖形表達的含義是:如果兩路波形完全相等,這條線將是一條45度的非常干凈的直線。45度表示兩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線的長度表達了波形的振幅,線的粗細代表兩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細節上的差異。所以這條線的優劣表達出了兩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應盡可能的將這條線調細,但同時必須保證混沌單元2和混沌單元3處于混沌狀態。
第四步:用電纜線將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別連接Q6和Q5,觀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調節W2使混沌單元2處于混沌狀態。再用同樣的方法檢查混沌單元3,確保混沌單元3也處于混沌狀態,顯示出雙吸引子。
第五步:用電纜線連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檢查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為過中點約45度的細斜線。
將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別接Q3和Q6,也應顯示混沌狀態的雙吸引子。
第六步:在使W4盡可能大的情況下調節W2,W3,使示波器上顯示的斜線盡可能最細。 思考題:為什么要將W4盡可能調大吶?如果W4很小,或者為零,代表什么意思?會出現什么現象?
實驗四 混沌鍵控實驗
1.實驗目的:用混沌電路方式傳輸鍵控信號
2.實驗裝置:混沌通信實驗儀、雙通道示波器1臺、電纜連接線2根。
3.實驗原理框圖:
圖12 混沌鍵控實驗原理框圖
鍵控器說明:鍵控器主要由三個部份組成:
1) 、控制信號部份:控制信號有三個來原。
A,手動按鍵產生的鍵控信號。低電平0V,高電平5V。
B,電路自身產生的方波信號,周期喲40mS。低電平0V,高電平5V。
C,外部輸入的數字信號。要求最高頻率小于100Hz,低電平0V,高電平5V。
2) 、控制信號選擇開關:開關撥到“1”時,選擇手動按鍵產生的鍵控信號。按鍵不按
時輸出低電平,按下時輸出高電平。
開關撥到“2”時,選擇電路自身產生的方波信號。
開關撥到“3”時,選擇外部輸入的數字信號。
3) 、切換器:利用選擇開關送來的信號來控制切換器的輸出選通狀態。當到來的控制
信號為高電平時,選通混沌單元1,低電平選通混沌單元2。
4.實驗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實驗儀的面板上插上混沌單元1、2和3的所有電路模塊。按照實驗二的方法分別將混沌單元1、2和3調節到混沌狀態。
第二步: 在面板上插上鍵控單元,信道一和信號處理單元。將鍵控器上的撥動開關撥到
實驗報告參考 篇10
(在所做過的實驗內容里挑選一個自己最有收獲,最有感想的實驗內容)
綜合實驗報告標題(可與實驗名稱不同)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二、實驗儀器設備。
三、實驗設計及調試:
(一)實驗內容。
(二)實驗電路:畫出與實驗內容有關的簡單實驗電路。
(三)實驗設計及調試步驟:
(1)對實驗內容和實驗電路進行分析,理出完成實驗的設計思路。(2)列出程序設計所需的特殊標志位、堆棧SP、內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資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時注意考慮資源在程序執行過程可能會出現沖突的問題。
(3)畫出程序設計流程圖,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圖。
(4)根據(2)、(3)的內容寫出實驗程序。
(5)調試程序(可以使用模擬仿真器)。
A、根據程序確定調試目的,即調試時所需觀察的內容結果。
B、根據各調試目的分別選擇調試所需的方法,如單步、斷點等命令,分別列出各調試方法中所需要關注記錄的內容。
C、調試程序,按各種調試方法記錄相應的內容。
D、分析調試記錄的內容和結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錯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繼續調試、記錄、分析,直到調試成功。
(四)實驗調試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決的方法。
四、實驗后的經驗教訓總結。
實驗報告參考 篇11
提出為題:現代社會需不需要與人溝通?
做出假設: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實驗器材:“溝通”顆粒若干、“自閉”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害怕、自卑、不敢與陌生人交談等物質)、“自大”溶液100毫升(此種溶液中有看不起別人、高傲、自以為是等物質)、“陌生環境”溶液200毫升、催化劑100毫升(可以加速反應時間)。燒杯兩個
實驗步驟:①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閉”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閉”溶液于“陌生環境”溶液反應異常,兩種溶液相互排斥。且從“自閉”溶液中產生出“害怕、無助”等字樣并瀕臨自我毀滅邊緣。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和催化劑50毫升。在次觀察發現兩種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開始融合并在新溶液中產生了“團結、互幫互助、快樂”等字樣,還發出一種令人心情舒暢的氣體。
②取一個燒杯,在燒杯中倒入“自大”溶液100毫升、“陌生環境”溶液10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高高在上且對“陌生環境”溶液有排斥反應并在“自大”溶液中產生出“惱怒、看不起別人”等字樣,“陌生環境”溶液也產生出“惱怒、排斥”等字樣,兩種溶液互相排斥,都在攻擊對方。此時加入一些“溝通”顆粒,催化劑50毫升觀察發現“自大”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在“溝通”顆粒的作用下相互融合并在溶液中產生“接納、諒解、團結”等字樣,并也和“自閉”溶液和“陌生環境”溶液融合后一樣也發出香氣。
得出結論:現代社會需要與人溝通。
總結:即使在信息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我們也要學會與人溝通,不管你是自大也好自卑也罷。只要我們在世上就要與人溝通,即使是陌生的環境,我們也要學會——溝通。
年月日
實驗人:
實驗報告參考 篇12
一.實驗目的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簡稱ELISA)是在免疫酶技術(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免疫測定技術,ELISA過程包括抗原(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上稱為包被,加待測抗體(抗原), 再加相應酶標記抗體(抗原),生成抗原(抗體)--待測抗體(抗原)--酶標記抗體的復合物,再與該酶的'底物反應生成有色產物。借助分光光度計的光吸收計算抗體(抗原)的量。待測抗體(抗原)的定量與有色產生成正比。
二.實驗原理
用于免疫酶技術的酶有很多,如過氧化物酶,堿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酰膽堿酯酶,6-磷酸葡萄糖脫氧酶等。常用于ELISA法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堿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過氧化物酶為多。由于酶摧化的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呈色后須立刻測定,否則空氣中的氧化作用使顏色加深,無法準確地定量。
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是一種糖蛋白,每個分子含有一個氯化血紅素(protonhemin)區作輔基。酶的濃度和純度常以輔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紅素輔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濃度和純度計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 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濃度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濃度以 mg/ml 計算是HRP的A(1cm 403nm mg/ml=2.5)HRP純度(RZ)=A403nm/A275nm純度RZ(Reinheit Zahl)值越大說明酶內所含雜質越少。高純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達3.4。用于ELISA檢測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條:
(1)抗原或抗體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載體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間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學活性;
(2)抗原或抗體可通過共價鍵與酶連接形成酶結合物,而此種酶結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學和酶學活性;
(3)酶結合物與相應抗原或抗體結合后,可根據加入底物的顏色反應來判定是否有免疫反應的存在,而且顏色反應的深淺是與標本中相應抗原或抗體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顯色的程度顯示試驗結果。
ELISA法是免疫診斷中的一項新技術,現已成功地應用于多種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及非傳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診斷。也已應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測定,根據已經使用的結果,認為ELISA法具有靈敏、特異、簡單、快速、穩定及易于自動化操作等特點。不僅適用于臨床標本的檢查,而且由于一天之內可以檢查幾百甚至上千份標本,因此,也適合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本法不僅可以用來測定抗體,而且也可用于測定體液中的循環抗原,所以也是一種早期診斷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法在生物醫學各領域的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可概括四個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種細胞內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體的合成。
3、顯現微量的免疫沉淀反應。
4、定量檢測體液中抗原或抗體成份。
基本方法一 用于檢測未知抗原的雙抗體夾心法:
1. 包被:用0.05M PH9.牰碳酸鹽包被緩沖液將抗體稀釋至蛋白質含量為1~10μg/ml。在每個聚苯乙烯板的反應孔中加0.1ml,4℃過夜。次日,棄去孔內溶液,用洗滌緩沖液洗3次,每次3分鐘。(簡稱洗滌,下同)。
2. 加樣:加一定稀釋的待檢樣品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應孔中,置37℃孵育1小時。然后洗滌。(同時做空白孔,陰性對照孔及陽性對照孔)。
3. 加酶標抗體:于各反應孔中,加入新鮮稀釋的酶標抗體(經滴定后的稀釋度)0.1ml。37℃孵育0.5~1小時,洗滌。
4. 加底物液顯色:于各反應孔中加入臨時配制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鐘。
5. 終止反應:于各反應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 結果判定:可于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觀察結果:反應孔內顏色越深,陽性程度越強,陰性反應為無色或極淺,依據所呈顏色的深淺,以“+”、“-”號表示。也可測O·D值:在ELISA檢測儀上,于450nm(若以ABTS顯色,則410nm)處,以空白對照孔調零后測各孔O·D值,若大于規定的陰性對照OD值的2.1倍,即為陽性。
基本方法二 用于檢測未知抗體的間接法:
用包被緩沖液將已知抗原稀釋至1~10μg/ml, 每孔加0.1ml,4℃過夜。次日洗滌3次。 ↓
加一定稀釋的待檢樣品(未知抗體)0.1ml于上述已包被之反應孔中,置37℃孵育1小時,洗滌。(同時做空白、陰性及陽性孔對照) ↓
于反應孔中,加入新鮮稀釋的酶標第二抗體(抗抗體)0.1ml,37℃孵育30-60分鐘,洗滌,最后一遍用DDW洗滌。 ↓
其余步驟同“雙抗體夾心法”的4、5、6。
(二) 酶與底物
酶結合物是酶與抗體或抗原, 半抗原在交聯劑作用下聯結的產物。是ELISA成敗的關鍵試劑,它不僅具有抗體抗原特異的免疫反應,還具有酶促反應,顯示出生物放大作用,但不同的酶選用不同的底物。
免疫技術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終止劑為2mol/L H2SO4
終止劑為2 mol/L檸檬酸, 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終止劑。
可催化下列反應: HRP+H2O2→復合物 復合物+AH2→過氧化物酶+H2O+A AH2 ——為無色底物, 供氫體; A—— 為有色產物。
(三) ELISA常用的四種方法
1.直接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吸附在載體表面;
加酶標抗體,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間接法測定抗體
將抗原吸附于固相載體表面; 加抗體, 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加酶標抗體;
加底物。 測定底物的降解量=抗體量。
3.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免疫第一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吸附于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形成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加酶標抗抗體(第二種動物抗體的抗體);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 競爭法測定抗原
將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
(1) 加入酶標抗原;
(2),(3)加入酶標抗原和待測抗原;
加底物。對照孔與樣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實驗報告參考 篇13
探究實驗名稱: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實驗目的:對蠟燭在點燃前、點燃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細致的觀察,學會完整地觀察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實驗用品:一支新蠟燭、火柴、一支干凈燒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實驗步驟與方法:
1.觀察蠟燭的顏色、形狀、狀態、硬度;嗅其氣味。
現象:蠟燭是白色、較軟的圓柱狀固體,無氣味,由白色的棉線和石蠟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槽,觀察其在水中的現象。
現象:石蠟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結論:石蠟是一種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體。
3.點燃蠟燭,觀察其變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層溫度的比較。
現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光、冒黑煙、放熱。
燭焰分三層: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最低。
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
4.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觀察燒杯壁上的現象片刻,取下燒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蕩,觀察其現象。
現象:干燥的燒杯壁上出現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得渾濁。
結論: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兩種物質。
5.熄滅蠟燭,觀察其現象,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現象:熔化的石蠟逐漸凝固,白色棉線燭心變黑,易碎。用火柴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蠟燭會重新燃燒。
結論:石蠟遇冷凝固,燃燒時產生炭黑,棉線炭化,白煙由細小的石蠟顆粒構成,有可燃性。
實驗結論:
蠟燭在空氣中能夠燃燒,在燃燒過程中和過程后能產生許多新的物質。
問題和建議:
蠟燭為什么能夠燃燒?蠟燭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燃燒?像這樣物質燃燒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實驗報告參考 篇14
主題:血壓測量、呼吸運動調節
實驗班級:
實驗小組:第三組
實驗日期:x年5月31日
具體分工:
副手:
實驗數據記錄整理:
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兔子的觀察、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兔子與人類一些相似的生命活動過程,更好地認識生物機體活動規律。
二、實驗原理:
正常生理情況下,人和高等動物的動脈血壓是相對穩定的。動脈血壓的相對恒定對于保持合組織、器官正常的血液供應和物質代謝極為重要,動脈血壓的劇烈變化會顯著影響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活動。動脈血壓是心血管功能活動的綜合指標。通過改變神經、體液因素或施加藥物,觀察動脈血壓的變化情況,可以間接反映各種因素對心血管功能的自主性調節。
呼吸運動能夠有節律地進行,并與機體代謝水平相適應,主要是由于體內外各種刺激,可以通過外周或中樞化學感受器或者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樞,反射性地調節呼吸運動的結果。
三、實驗器材:
實驗動物:一只健康兔子(2.88Kg)
實驗試劑:20%的烏拉坦、肝素、生理鹽水、腎上腺素
實驗設備:兔箱、電子稱、手術燈、兔解剖臺、壓力換能器、呼吸流量換能器、金屬碗、紗布、注射器、氣管插管、動脈插管、動脈夾、玻璃分針、止血鉗、皮鉗、繩子、毛剪、鑷子、輸液夾、皮剪、眼科剪、托盤金屬、托盤陶瓷、一次性靜脈輸液針.
四、實驗步驟
1.實驗儀器的準備
首先打開計算機采集系統,通道1接通壓力換能器,通道2接通呼吸流量換能器,從系統的“生理學實驗”中找出“血壓-呼吸的(學生)實驗”,使顯示器顯示壓力和呼吸的讀數,并調節至合適比率。
2.連接壓力傳感器和液體傳遞系統
用注射器向連接動脈插管的導管內推注含有肝素的生理鹽水,使之充滿液體。
3.動物準備
1)術前準備
a.麻醉:取家兔一只,稱重,耳緣靜脈緩慢注射20%烏拉坦
(5mL/kg體重)進行麻醉。注射時速度要慢,并注意觀察動物情況。當動物四肢松軟,呼吸變深變慢,角膜反射遲鈍時,表明動物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
b.固定與剪毛:將動物背位固定于手術臺上(如圖-2),用剪毛剪將頸部手術區的被毛剪去,即可進行術。
2)手術
a.切開皮肢:在緊靠喉頭下緣,沿頸部正中線作一長約5~7cm的皮膚切口,用止血鉗鈍性分離皮下結締組織后,夾住少許皮膚并向兩側分開創口。
b.分離氣管,頸部迷走、交感、減壓神經和頸總動脈。將氣管旁肌肉翻開,內面朝上,暴露血管和神經。見到三條平行排列的神經:迷走神經最粗、明亮;交感神經較細,光澤較暗;減壓神經最細,用玻璃分針分別沿動脈、神經縱向劃開附著的結締組織膜,游離出一段。動脈盡量游離得長一些。分別穿雙線備用,先不結扎。盡量清除掉神經外結締組織、脂肪組織,但切勿損傷神經和伴行的小血管,以免影響神經的鑒別和實驗觀察。
3)實施氣管插管
將玻璃分針從氣管下穿過,頂起氣管,在氣管下穿雙線。用鑷子清除氣管表面的結締組織,選擇合適位置(避開喉頭),用眼科剪在軟骨環上橫向切開(不要在肌肉上切口,容易出血),開口要大,約氣管直徑的1/2(不要切斷氣管),再向下縱向切開0.5cm,形成“T”型切口。將氣管插管插入,結扎緊,避免脫出。將玻璃分針取出。連接呼吸流量換能器。
4)實施動脈插管
鈍性分離左頸總動脈,靠動物頭側的部分盡可能多分離些,并在其遠心端穿線結扎,用動脈夾夾住動脈的近端。在此段血管下穿一條線以備套管插入后結扎用。用眼科剪在盡可能靠遠心端處作一斜形切口,約剪開管徑的一半,然后把動脈套管經切口向心臟方向插入動脈,用已穿好的絲線扎緊插入動脈的套管前端部分,并以同一絲線在套管的上端(針頭與塑料管交連處)縛緊固定,以防套管從插入處滑出。
4.實驗觀察
1)觀察正常血壓、呼吸曲線。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心室射血與主動脈回縮形成的壓力變化與收縮壓、舒張壓的讀數。
2)刺激迷走神經。使刺激輸出端連接保護電極,輕輕提起迷走神經上的備用線,小心地將神經置于保護電極之上。記錄對照血壓曲線后,再用中等強度的連續電脈沖信號,通過保護電極,刺激神經。血壓明顯下降后即可停止刺激,并待血壓恢復。如果血壓并不下降,可調整刺激強度或刺激頻率再行刺激。
3)刺激減壓神經,方法同上。
4)刺激交感神經,方法同上。
5)在兔子的耳緣靜脈緩慢注射腎上腺素。注射時速度要慢,并注意觀察血壓、呼吸曲線。
5、處死動物,結束實驗。
五、實驗結果及數據分析
1、兔的正常活動表現
2、夾閉頸總動脈表現
當夾住勁動脈時,血壓上升明顯。
原理:當夾閉頸總動脈時,心室射出的血液不能流經該側頸動脈竇,使竇內壓力降低,壓力感受器受到刺激減弱,經竇神經上傳中樞的沖動減少,降壓反射活動減弱,因而心率加快、心縮力加強、回心血量增加(因容量血管收縮)、心輸出量增加;阻力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加。導致動脈血壓升高。
3、刺激迷走神經表現
當刺激迷走神經時,血壓下降,心率減慢。
原理:刺激外右側迷走神經,其末梢釋放的Ach:一方面使竇房結細胞在復極過程中K+外流增加,結果使最大復極電位絕對值增大;另一方面,使自動去極速度減慢。這兩種因素均使竇房結自律性降低,心率因而減慢,血壓降低。刺激強度加大時,甚至可出現竇性停搏,使血壓迅速下降的情況。
4、刺激減壓神經表現
當刺激減壓神經時,血壓下降。
原理:當電刺激主動脈神經時:主動脈神經傳入沖動增多,使心迷走中樞興奮、心交感中樞抑制、縮血管中樞抑制,使迷走神經傳出沖動增加,交感神經傳出沖動減少,而至心率減慢、心縮力減弱、小靜脈舒張回心血量減少,心輸出量減少;小動脈舒張,外周阻力降低,最終導致血壓下降。
5、刺激交感神經表現
當刺激交感神經時,刺激強度加大并且刺激時間延長但是血壓上升不明顯,只有些微上升。
原理:心交感神經的節前神經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間外側柱,其軸突末梢釋放的遞質為乙酰膽堿,后者能激活節后神經元膜上的N型膽堿能受體。心交感節后神經元末梢釋放的遞質為去甲腎上腺素,與心肌細胞膜上的β型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可導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傳導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縮能力加強。這些效應分別稱為正性變時作用、正性變傳導作用和正性變力作用。所以血壓上升。
6、注射腎上腺素的表現
注射腎上腺素,血壓先升高后降低然后逐漸恢復。
原理:靜脈注射腎上腺素后,開始濃度較高,對心臟和a受體占優勢的血管發生作用,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多,皮膚、腎和胃腸等內臟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增大,所以血壓升高。隨著血中腎上腺素的代謝,其濃度逐漸降低,對a受體占優勢的血管作用減弱,而對B受體占優勢的骨骼肌、肝臟、冠脈血管發生作用,使之擴張,同時由于壓力感受性反射,引起血壓下降,心縮力減弱,最后逐漸恢復正常。
六、小結
本次實驗很成功,組中的每個人都做到了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完成這次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沒有出現什么
較大的差錯,在老師學長的指導下能夠準確地完成操作的每一步。雖然之前我們都沒有類似的經歷,但是我們通過自己努力的觀察和學習老師的演示,來模仿實驗過程,從而得出自己的實驗結果。這樣的一場實驗之后內心充滿成就感。
通過這次實驗,我們從兔子的實驗中也得到了以下經驗:
1、實驗中得到的有些數值與理論值不符。可能是由于:操作的失誤、儀器不靈敏、記錄數據時找的區間不準確等原因導致的。
2、本實驗的優點:
A、大家分工合作,王紅霞、李元新、王鑫負責麻醉兔子,為兔子做手術找神經和血管。
B、操作時細心認真,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沒有出現大的失誤,效率也比較高。
C、基本上找全了所需血管和神經。
3、實驗的缺點:
A、大家可能開始不太清楚步驟,盲目性較強,有的操作不知道如何下手。
B、有些操作過于著急,做的不是很好,給后來的操作帶來一定的負擔。如切割氣管時應該在軟骨環上切,但我們切得有點向下,所以有一些出血,不過后來及時補救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C、在處理氣管中的分泌物時未清理干凈,所以在插管后,導致兔子呼吸困難,不停掙扎。
D、在使用儀器測量血壓時,標記標得不太適當,可能會影響到數據的記錄。
實驗報告參考 篇15
星期天的早上我自己做荷包蛋吃,我把油熱好,再把雞蛋打了進去,我用洗好的鏟子去把荷包蛋給翻過來,但是鏟子上面的水滴進了熱油里,里面的立刻炸了開來,炸出來的油差點濺到我的臉上。做完了荷包蛋,我去問媽媽水遇到油為什么會炸起來啊?媽媽說她也不清楚。
我便開始翻閱書籍、詢問別人、上網查找資料。我找到了資料:油水之所以無法融合,是因為持續加熱下,油的溫度會一直上升,超過100度時,少量的水濺入熱油中,因為油的密度比水小(水1000kg/m3 油800kg/m3),水會沉在鍋底,而油的沸點(250攝氏度)大于水的沸點(100攝氏度)油溫又持續上升,沸點比水高。所以在油包住水時,水的溫度升高后“油相當水的外殼”水便會蒸發、沸騰(劇烈的汽化),體積變大就把油推開,但這個過程很快,所以像爆炸一樣。將熱油濺起。同時,油分子產生震動,發出劇烈響聲,而造成噴起,油噴起時,水通常已經蒸發,所以幾乎都是被油噴到。
我為了確認以上的資料是否正確,又做了幾個實驗:
1、較多的冷油加少量的冷水,一開始沒有反應,加熱到沸騰后,立刻炸了起來。
2、較多的熱油加少量的冷水,立刻就冒出白白的濃煙,油星四濺,噼里啪啦,人都不敢靠近。
3、較多的熱油加少量的熱水,和上一個實驗的結果一樣,立刻炸開來。
4、較多的冷水加冷油,水一沸騰也炸開了,但是炸的程度很小。
5、較多的熱水加少量的冷油,過一會兒也會炸,但威力不夠。
實驗結果表明:只要油和水在一起,不管多少,只要燒開了,就一定會炸起來,只是表現程度不一樣罷了。
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覺得很高興。看來生活中的小事確實都有著或深或淺的科學道理,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發現,多研究,多探索……生活處處有科學。
實驗報告參考 篇16
一、實驗目的
1.了解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連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點。
2.學習雙絞線、同軸電纜網線的制作和掌握網線制作工具,電纜測試儀的使用。
二、實驗任務
1.掌握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連接器的連接方法與實際使用。
2.獨立制作一根合格的雙絞線或同軸電纜的網線。
三、實驗設備
實驗所需設備有5類雙絞線,RJ-45頭,細纜,BNC接頭,T型頭,端接器、同軸電纜、收發器、AUI電纜、雙絞線、同軸細纜壓線鉗,電纜測試儀,剝線鉗、剪刀等。
四、相關基本知識
1.電子電路,數字邏輯電路。
2.微型計算機工作原理,計算機接口技術。
3.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網絡傳輸介質等基礎知識。
五、實驗內容與步驟
(一)實驗原理
目前計算機網絡的有線通信大多采用銅芯線或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粗纜與細纜,無屏蔽雙絞線(UTP)、光纖等。網絡中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通過網絡終端設備將要傳輸的信息轉化成相關傳輸介質所需的電信號或光信號,然后通過傳輸介質、網絡設備進行傳輸。不同的傳輸介質具有不同的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和信息傳輸格式,因此,它們也就具有不同的傳輸方式、傳輸速率,傳輸距離等。在組建局域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 (如覆蓋范圍、應用對象、性能要求、資金情況等)來決定采用何種網絡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及相關的網絡連接設備等。
雙絞線: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信鏈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信距離一般不超過100米。目前,計算機網絡上用的雙絞線有三類(最高傳輸率為10 Mbps)、五類線(最高傳輸率為10 0 Mbps)、超五類線和六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250 Mbps)、七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600 Mbps)。雙絞線電纜的連接器一般為RJ-45.
(二)實驗步驟
1.首先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剪裁出計劃需要使用到的雙絞線長度。
2.抽出外套層,可以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線頭剪齊,再將線頭放到剝線專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讓刀口慢慢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然后剝掉外套層。
3.排序,根據實際需要按照標準將線排序。
4.整理,排序后應盡量將線頭拉直理平,然后用壓線鉗將多余的線頭剪掉。
5.插入水晶頭,將排序后的雙絞線線頭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頭中,插入后用力壓住雙絞線,盡力的將雙絞線頭向水晶頭中推,以保證線頭充分的插入水晶頭中。
6.壓線,經過上述步驟后,只要使用壓線鉗將線壓緊即可。
(三)回答思考題。
1)雙絞線、細纜、粗纜三種傳輸介質各有什么特點
同軸線和雙絞線的區別主要是網絡拓撲不同,同軸電纜只能是總線型結構,而雙絞線則是星型結構。三種介質傳輸的最大帶寬不同,粗纜傳輸帶寬最寬,其次,細纜,最宅的雙絞線。不過雙絞線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傳輸距離比細纜和粗纜長。
2)A線序和B線序有何區別若不遵循上述標準,是否所做的網線不可用。
兩端的線序相同叫直通線,都遵循568B標準,不同類型設備之間連接使用直通線,如網卡到交換機,網卡到ADSL modem,交換機到路由器等;而一端為568B線序,一端為568A線序的為交叉線,即1-3、2-6調換,用于相同設備之間的連接,如兩臺電腦的網卡連接,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的連接,交換機與集線器連接等。
不按上述標準,只要保持線序正確,就可以正常使用。
實驗報告參考 篇17
經過半年的生化實驗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在生化實驗課即將結束之時,我對在這半年來的學習進行了總結,總結這一年來的收獲與不足。取之長、補之短,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這半年的生化實驗主要有folin-酚法測蛋白稀堿法提取酵母RNA醋酸纖維薄膜電泳RNA定量測定-UV吸收法纖維素酶活力的測定最適PH選取菲林試劑熱滴定定糖法肌糖元的酵解作用N-末端氨基酸殘基的測定--DNS-CL法柱層析分離色素凱式定氮法等實驗。
在這些實驗中,凱式定氮法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實驗,因為這個實驗使我認識了改良式凱式蒸餾儀的基本結構,同樣的也讓我透過這次實驗掌握了凱式定氮法的操作技術。在這次實驗中,我和我的同組者-韓文志犯了一些錯誤,而且是很不就應犯的錯誤,我們都忘了在做實驗時要加入新的沸石,這是個很低級的錯誤,差點引起溶液的暴沸。
透過這次錯誤我認識到,很多知識,即使是老師在怎樣說,它也只是理論,當我們不能把它應用到實踐中去時,它對我們都是毫無好處的。此刻更深的認識到了理論結合實際的觀點。在這次實驗中我們損壞了改良式凱式蒸餾儀,并且賠了錢,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操作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在做實驗時還是對儀器不是很熟悉,做實驗時不認真。
還有一個是柱層析分離色素,這個實驗主要是掌握吸附層析的原理和操作技術,我記得這次實驗我是第二個到的實驗室,當時還很有成就感,進來后就稱菠菜,還有研磨,這是很累人的活,我覺得,因為想把它研磨的好些,又想快點做實驗,于是就一向磨一向磨,直到做下一步時才覺得手腕有點累。我記得在加棉花時,由于不明白就應加多厚,提取色素時還很是膽戰心驚的。我覺得在這個實驗中,裝柱這一步是很重要的,于是我們很留意的裝,直到柱面很平。直到最后,分離色素后,看到我們的色帶分離的很好,很是高興。
半年實驗做下來,最“苦”的要數“菲林試劑熱滴定定糖法”這個實驗了。這個實驗要求我們正確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和熱滴定的'終點。由于全部滴定過程務必在沸騰狀態下快速進行,而且終點不容易把握,我們滴了好幾十次才確定了終點。當時我的同組者-韓文志已經被火烤的不行了。
半年實驗雖然收獲很多,但在這中間,我也發現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動手潛力還不夠強,當有些實驗需要很強的動手潛力時我還不能從容應對;我的探索方式還有待改善,當應對一些復雜的實驗時我還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數據處理潛力還得提高,當眼前擺著一大堆復雜數據時我處理的方式及潛力還不足,不能用最佳的處理手段使實驗誤差減小到最小程度。
總之,生化實驗課讓我收獲頗豐,同時也讓我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在實驗課上學得的,我將發揮到其它中去,也將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提高、完善;在此間發現的不足,我將努力改善,透過學習、實踐等方式不斷提高,克服那些不應成為學習、獲得知識的障礙。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有更大的收獲,在不斷地探索中、在無私的學習、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
實驗報告參考 篇18
創新實驗目的:
探究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實驗儀器及用品:
1.實驗儀器:帶膠塞和膠管的錐形瓶、小氣球、Y形管、大燒杯、溫度計、試管、比色板、小燒杯、玻璃棒。
2.實驗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約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檢測酒精的試劑。0.5ml的濃硫酸溶有0.1g重鉻酸鉀,體積分數為95%—97%,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由橙色變為灰綠色)
實驗裝置及說明: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檢測氣體中有二氧化碳,重鉻酸鉀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變為灰綠色。 實驗操作:
1.將(100ml)40℃溫水倒入錐形瓶,再用湯匙將一大勺糖及適量干酵母加進來,攪拌均勻后,將錐形瓶放在大燒杯中水浴保溫溫度保持在30—40 ℃左右。(先讓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迅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觀察到酵母菌培養液有氣泡產生,塞上橡膠塞(這樣做既可以避免氣體散失,影響后面實驗效果,也為酒精的產生提供保障)。過一段時間后就可看到干癟的氣球慢慢膨脹起來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
3.將夾子打開,擠壓氣球,使瓶內產生的氣體徐徐通過膠管導入試管內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了(檢測氣體中有二氧化碳。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4.將重鉻酸鉀試劑分別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內,并分別標注1號、2號(作對照)、3號。在3號試劑上滴1滴酒精,在1號試劑上滴1滴酵母菌發酵液。發現1號和3號都由橙色變成了灰綠色。
實驗創新點及意義:
通過上述實驗,讓我們對酵母菌“發酵現象”所需要的原料、
條件及產生的物質都有了較直觀的感受,比較容易理解課本上闡述的 “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關內容,而且印象深刻。使我們養成很好的節約意識。
實驗現象:
1. 聞到了發酵后特殊的甜酒的芳香氣味。
2. 詳見【實驗操作4】
3. 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報告參考 篇19
實驗題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測定
實驗目的:
學習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及有關儀器的使用;
學習堿式滴定管的使用,練習滴定操作。
實驗原理:
h2c2o4為有機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組分分析時cka1>10-8,cka2>10-8,ka1/ka2配置->中添加,服務,選擇網絡服務中,添加用戶。
(4)添加網絡服務,在網絡->配置中設置文件和打印機共享,選擇“允許他們訪問我的文件夾”。
4、標示計算機
在“網絡”對話框中,單機標識選項卡,輸入計算機名,工作組名,計算機說明可以默認。
5、設置訪問控制
在“網絡“對話框中,選擇“訪問控制”選項卡,選擇“共享網絡控制“,這只訪問本計算機的每個共享的資源的口令,其它計算機用戶必須知道此口令才能使用使用共享網絡文件或打印機。
6、共享網絡資源
重啟各個計算機,在出現登錄對話框中輸入一個用戶名及其密碼后,單機“確定“按鈕既登錄到本機。同時可以使用網絡中的共享資源,用戶名和密碼是用戶任意設定的第一次使用某個用戶名登錄時需要確認輸入的密碼。
五、實驗心得和總結
這次實驗,是對等網的建立。首先是老師給我們介紹一些對等網的知識,然后老師又講解了網線的制作。雖然在制作網線的過程中,每一步都很仔細,但是第一次做的水晶頭還是有一根線不合格。于是,又重新開始做,這一次更加仔細小心;終于,最后將網線做成功了。建立對等網之后,在對等網中的所有電腦就可以實現共享了。也就是說,總線型網絡是將所有電腦連接在一條線上,使用同軸電纜將他們連接起來。實驗之前,總感覺對等網比較神秘;通過這次實驗,我對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加深了我對對等網概念的理解。總之,這次實驗,我收獲很大。
實驗報告參考 篇20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Cisco 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發布的一個輔助學習工具,為學習思科網絡課程的初學者去設計、配置、排除網絡故障提供了網絡模擬環境。用戶可以在軟件的圖形用戶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網絡拓撲,并可提供數據包在網絡中行進的詳細處理過程,觀察網絡實時運行情況。可以學習IOS的配置、鍛煉故障排查能力。
二、實驗儀器、設備或軟件
計算機,Cisco Packet Tracer軟件。
三、實驗內容及原理
任務1利用Packet.Tracer5.3網絡模擬軟件組建一個小型局域網。
任務2設置本機共享文件夾。
任務3訪問局域網中其他主機共享資源。
四、實驗步驟(或過程)
任務一
打開Cisco Packet Tracer軟件,向圖形用戶界面上拖拽一個模擬交換機和三個主機,并利用直通線將所有主機與交換機連接起來;設置主機IP地址和子網掩碼,并通過命令提示符輸入ping+IP地址測試三臺主機是否在同一個網段內。
任務二
在本地磁盤D盤下建立一個文件夾,然后將文件設置為可共享文件夾。
任務三
打開運行,輸入\+要訪問的IP地址,可訪問到局域網中其他主機的共享資源。
五、實驗結論
1、實驗結果
ping命令可查看主機是否處于同一個網段。計算機可查看到其它工作組計算機的共享資源。
2、分析討論
六、指導教師評語及成績
實驗報告參考 篇21
教育實驗報告對某種教育現象實驗后,要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全面總結,提出一個客觀的、概括的、能反映全過程及其結果的書面材料,即謂教育實驗報告。教育實驗報告可分為三部分:①前言。②實驗過程和結果。③討論及結論。實驗報告的基本結構:
(1)題目。應以簡練、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出教育的對象、領域、方法和問題,使讀者一目了然,判斷出有無閱讀價值。
(2)單位、作者。應寫明研究者的工作單位,或寫明某某課題實驗者或牽頭人、組長、撰稿人,其他人員可寫在報告的結尾處。以示對實驗報告的負責,并便于讀者與之聯系。
(3)課題部分。是實驗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實驗報告的核心。課題的表述要具體、清楚,明確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說明課題來源、背景、針對性及解決該課題的實際意義的價值。
(4)實驗方法。這是實驗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結果是在什么條件下和情況中通過什么方法,根據什么事實得來的,從而判定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進行重復驗證。關于實驗方法主要應交代:
①怎樣選擇被試,被試的條件、數量、取樣方式,實驗時間及研究結果的適應范圍。
②實驗的組織類型(方法)及采取這種組織類型的依據。即:單組實驗、等組實驗還是輪組實驗;采取這種實驗類型的依據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試成績及評分標準;基礎測定及測定內容等。
③實驗的具體步驟;對實驗班進行實驗處理的情況。
④因果共變關系的驗證(要注意原因變量一定要出現在結果變量之前,或兩者同時出現,但不能產生于結果變量之后,否則先果后因,實驗就不成立了)。這里,要對兩個變量進行測定。測定方法也應交代清楚:是口頭測定,書面測定還是操作測定;是個別測定還是集體測定;有無后效測定的時間等。因此,在實驗前,就應對與效果變量測定內容相關的原因變量進行測定,以便與效果變量對比。只有經過這樣的對比,才能發現共變關系。
⑤對無關因子的控制情況。只有嚴格控制無關因子的作用,才可運用統計檢驗來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實驗結果。實驗結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數據和典型事例。數據要嚴格核實,要注意圖表的正確格式。用統計檢驗來描述實驗因子與實驗結果之間的關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實驗結果,使實驗更有說服力。
(6)分析與討論。即運用教育教學理論來討論和分析與實驗結果有關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
①由實驗結果來回答篇首提出來的問題;
②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論證;
③把實驗結果與同類研究結果相比較,找出得失優差;
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問題及本實驗存在的問題,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確,少走彎路。
(7)結論。它是整個實驗的一個總結,它直接來自實驗的結果,并回答實驗提出的問題。下結論語言要準確簡明;推理要有嚴密的邏輯性。結論適用的范圍應同取樣的范圍一致。
(8)附錄和參考文獻。附錄是指內容太多、篇幅太長而不便于寫入研究報告但又必須向讀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測試題、評分標準、原始數據、研究記錄、統計檢驗等內容;參考文獻是指在實驗報告中參考和引用別人的材料和論述。應注明出處、作者、文獻、標題、書名或刊名及出版時間。如引用未經編譯的外文資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資查證。
實驗報告參考 篇22
第一部分
一、 嫁接(切接)并栽種嫁接苗
材料和用具:
材料:國槐的根作為砧木,紅花刺槐的枝條作為接穗
器材:剪枝鉗、芽接刀、繩子(綁接口用)、鐵鍬
操作步驟:
1、在工人和老師的幫助下每組取回嫁接用的砧木和接穗,每個小組小員分得一個;
2、削接穗,在紅花刺槐接穗的下部芽的背面下方1cm處切削,削掉1/3的木質部,削面應平直,再在削面的背面下端斜削一個小削面,稍削去一些木質部;
3、切砧木,用剪枝鉗將國槐根的上部剪平,在砧木直徑外側帶木質部垂直下切,切口深度2-3cm;
4、插接穗,插入接穗,使其長削面兩邊的形成層和砧木切口兩邊的形成層對準、貼緊,如果砧木粗而接穗細,必須保證有一邊的形成層對準。插接穗時上端留白2-3mm;
5、綁縛,用繩子將接口部位綁緊,特別是在上端傷口部位應注意綁嚴,以免下雨時雨水浸入是木質部腐爛。
6、栽種,小組為單位將嫁接好的紅花刺槐的苗木栽種到大田平床中,栽種時注意對其,種好、踩嚴后澆水。
二、移栽
材料和用具:
材料:嫁接過的紅花刺槐、紅瑞木
器材:鐵鍬、開溝器、鋤頭
操作步驟:
1、休整床面,班級同學合作制作低床,最后使床面低于床邊15-20cm,用鋤頭將床面的土層犁平,方便種植;
2、挖低床的同時一部分人去挖出需要移栽的紅瑞木以及嫁接過的紅花刺槐;
3、對紅瑞木的枝條進行修剪,剪去生長畸形的枝條,留下生長形態較好的枝條;
4、在低床面中間拉兩條線,兩線相距30cm,沿線栽種紅瑞木,橫向兩株間的距離大約為50cm,整齊栽種40棵。
5、在床面中剩余的部分用開溝器拉出3條溝,在其中種植嫁接好的紅花刺槐,橫向兩株間的距離約為15cm;
6、全部移栽好后踩實、澆水
第二部分
一、參觀組培實驗室
二、高床播種
材料和用具:
器材:鐵鍬、鋤頭、開溝器
操作步驟:
1、在劃定好的床面邊界內側距其越20cm處拉一條直線,在該直線和邊界線之間挖土,形成一條沿床面的長溝,挖出的土堆放在床面中央;
2、用鋤頭將床面上的土犁平犁細,使其均勻地分布在床面上,形成一個播種平面;
3、用鐵鍬休整床面邊緣,使其成為一個規則的矩形播種高床;
4、用開溝器在種植床面上豎排拉溝,相鄰兩溝間相距越5cm(操作時應盡量縮小距離);
5、在開出的溝中均勻地播種種子,并用兩側的土將溝埋上;
6、最后在床面上撒一層薄薄的細土(土層不能過厚,否則種子不能萌發)
第三部分
一、扦插
材料和用具:
材料:紅瑞木扦插苗
用具:剪枝嵌、鐵鍬、鋤頭、水桶
操作步驟:
1、在分配好的地面上制作低床(方法同之前的低床制作);
2、在制作低床的同時,安排兩名小組成員剪紅瑞木的扦插苗,剪時在芽下端1cm左右處斜剪,增大剪口面積,一使其在扦插后能吸收更多水分,同時剪口靠近芽,有利于生根。上端應在芽上部2cm左右處剪段,剪口面積應盡量小,以減少水分蒸發量,扦插苗的長度大概在10~15cm;
3、低床制作好后用鋤頭將床面犁平,往低床中澆水;
4、水完全滲透后在床里拉3條線,以便扦插整齊;
5、兩人合作,一人負責在地上插孔,一人將扦插苗插入孔中,注意,要將扦插苗斜著插人,以使其垂直生根,移載時方便取苗,插入深度為扦插苗長度的1/2~2/3;
6、扦插好后,在床面上覆蓋上薄膜,將其四周壓嚴。
二、芽接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桃(作砧木)、榆葉梅
用具:刀、膠條
第四部分
一、低床播種:
材料和用具:
材料:元寶楓種子
用具:鐵鍬、鋤頭、開溝器、尼龍繩
操作步驟:
1、整地,做出低床;
2、用開溝器在低床中豎排拉溝,相鄰兩溝盡量靠近;
3、在每條溝中播種6粒元寶楓種;
4、將播好種子的溝蓋好,然后覆蓋一層細土;
二、壟播
材料和用具:
材料:山杏種子
用具:鐵鍬、小鏟子、打孔器
操作步驟:
1、整地,做壟;
2、用小鏟子休整壟面及兩側;
3、用打孔器在壟面上打兩排孔,兩排孔相互錯開呈等腰三角形;
4、在每個孔中播種一顆山杏種子,并將孔埋好;
5、在壟面上覆蓋一層細土
實驗報告參考 篇23
一、前言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建設、交通工具、現代化工業的發展,各種機器設備和交通工具數量急劇增加,以工業和交通噪聲為主的噪聲污染日趨嚴重,甚至形成了公害,它嚴重破壞了人們生活的安寧,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與生活。
眾所周知,高校的宿舍是大學生在校內學習和生活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使學生有充沛的精力學習和研究。然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地區院校的發展進程也不斷加快,與此同時,也導致越來越多的校園噪聲,聲級也越來越高。
二、實驗目的與原理
噪聲級為30~40分貝是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勞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70分貝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學生公寓是學生在校園的一個家,是學生平時休息的場所,所以需要一個較為安靜的環境,但是,同學們常常會抱怨宿舍不夠安靜,外界太吵鬧,墻體隔音效果不好等等。為了降低宿舍內噪聲,減少噪聲的干擾和危害,保證同學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充分了解宿舍的噪聲污染情況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我們小組選擇了湖南大學德智公寓進行了噪聲測量實驗,明確其中的噪聲污染源,從而提出適當的措施,以便減少噪聲。 通過噪聲測量,能讓我們良好地掌握噪聲計的使用方法和測量環境噪聲技術。
三、實驗儀器
噪聲計(聲壓計)。
四、實驗方案
1、分別測量宿舍大門口和進門大廳,得出外維護結構對室外噪聲的隔聲強度。簡單判斷食堂噪聲,進門刷卡報警聲等的影響程度。
2、選擇1—7樓同一豎直方向上的走廊兩端和走廊中間段,分別測量其噪聲,得出室外噪聲在不同距離上的衰減程度。
3、測量宿舍樓東南西北側聲壓大小。
4、選取幾個特定地點測量聲壓大小。
5、選擇一間寢室,測量其在開門和不開門情況下的聲壓大小。
6、選擇一間寢室,測量其附近有施工和無施工時聲壓大小。
7、選擇一間寢室,測量當產生一些生活噪聲(風扇)時聲壓大小。
8、宿舍內人員主觀聲感受的調查。
五、實驗步驟和數據分析
1、測量5棟1—7樓同一豎直方向上的走廊兩端和走廊中間段。
5棟宿舍樓內走廊測得數據按樓層從低層一樓到五樓,總體趨勢是聲壓逐漸降低,原因是從一樓到五樓逐漸遠離宿舍一樓外噪聲聲源,受樓內其他雜聲影響也較小,所以聲壓逐漸降低的變化較為穩定。每一層走廊中間測得的聲壓,較走廊靠近樓外兩端測得的小,是由于遠離樓棟外側噪聲聲源的造成的。六樓、七樓的聲壓突然升高,六樓是由于在五樓至六樓夾層部分有一個“中國移動”的電機產生了很大的噪音,七樓是由于樓道中部部分宿舍門開著有人員走動、談話交流造成聲壓升高。
2、測量6棟走廊一側聲壓。
6棟宿舍樓內走廊測得數據按樓層從低層到高層,總體趨勢并不是聲壓逐漸降低。經過觀察發現,在3層走廊一側,有一臺洗衣機在工作,所以第三層的聲壓會比其他樓層高。在6層,由于學校在安裝空調,有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所以才會有該結果。
3、測量宿舍一樓東西南北側。
宿舍樓東西側聲壓較南北側高,發現是由于西有食堂,食堂工作時間風機爐子等運轉的噪聲;東近籃球場,籃球場有人在打球造成。
4、測量幾個特定地點(單位:dB)
實驗報告參考 篇24
一、實驗目的意義
①了解篩析法測物體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據篩分析數據繪制粒度累積分布曲線和頻率分布曲線。
二、實驗原理
篩析法是讓粉體試樣通過一系列不同篩孔的標準篩,將其分離成若干個粒級,分別稱重,求得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粒度分布。篩析法適用約20μm~100㎜之間的粒度分布測量。如采用電成形篩(微孔篩),其篩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篩孔的大小習慣上用“目”表示,其含義是每英寸(2.54cm)長度上篩孔的數目。也有用l㎝長度上的孔數或1㎝篩面上的孔數表示的,還有的直接用篩孔的尺寸來表示。篩分法常使用標準套篩,標準篩的篩制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推薦的篩孔為1㎜的篩子作為基篩,也可采用泰勒篩,篩孔尺寸為0.074mm(200目)作為基篩。
篩析法有干法與濕法兩種,測定粒度分布時,一般用干法篩分;濕法可避免很細的顆粒附著在篩孔上面堵塞篩孔。若試樣含水較多,特別是顆粒較細的物料,若允許與水混合,顆粒凝聚性較強時最好使用濕法。此外,濕法不受物料溫度和大氣濕度的影響,還可以改善操作條件,精度比干法篩分高。所以,濕法與干法均被列為國家標準方法,用于測定水泥及生料的細度等。
篩析法除了常用的手篩分、機械篩分、濕法篩分外,還用空氣噴射篩分、聲篩法、淘篩法和自組篩等,其篩析結果往往采用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來表示顆粒的粒度分布。頻率分布表示各個粒徑相對應的顆粒百分含量(微分型);累積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徑的顆粒占全部顆粒的百分含量與該粒徑的關系(積分型)。用表格或圖形來直觀表示顆粒粒徑的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
篩析法使用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但篩分結果受顆粒形狀的影響較大,粒度分布的粒級較粗,測試下限超過38μm時,篩分時間長,也容易堵塞。篩分所測得的顆粒大小分布還決定于下列因素:篩分的持續時間、篩孔的偏差、篩子的磨損、觀察和實驗誤差、取樣誤差、不同篩子和不同操作的影響等。
三、實驗器材
⑴標推篩 一套 。
⑵振篩機。
⑶托盤天平 一架。
⑷搪瓷盤 2個。
(5)烘箱 一個。
四、實驗步驟
干篩法是將置于篩中一定質量的粉料試樣,借助于機械振動或手工拍打使細粉通過篩網,直至篩分完全后,根據篩余物質量和試樣重量求出粉料試料的篩余量。
⑴設備儀器準備 將需要的標準篩,振篩機,托盤天平,搪瓷盤和烘箱準備好。
⑵具體操作步驟
①試樣制備。試樣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準確稱取200g(松裝密度大于1.5g/㎝3的取100g)。
②套篩按孔徑由大至小順序疊好,并裝上篩底,安裝在振篩機上,將稱好的試樣倒入最上層篩子,加上篩蓋。
③開動振篩機,震動10min,然后依次將每層篩子取下。
④小心取出試樣,分別稱量各篩上和底盤中的試樣質量,并記錄于表中。
⑤檢查各層篩面質量總和與原試樣質量之誤差,誤差不應超過2%,此時可把所損失的質量加在最細粒級中,若誤差超過2%時實驗重新進行。
實驗報告參考 篇25
一、做實驗
1.材料工具
(1)常見的種子(如:綠豆 黃豆)40粒。
(2)有蓋的罐頭4個,小勺1個,餐巾紙8張,4張分別標有1、2、3、4的標簽,膠水,清水。
2.方法步驟
(1)在第一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擰緊瓶蓋。置于室溫環境。
(2)在第二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上少量水,使餐巾紙濕潤,擰緊瓶蓋。置于室溫環境。
(3)在第三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倒入較多的清水,使種子淹沒在水中,然后擰緊瓶蓋。置于室溫環境。
(4)在第四個罐頭里,放入兩張餐巾紙,用小勺放入10粒綠豆,灑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紙潤濕,擰緊瓶蓋。置于低溫環境里。
通過觀察,我發現1、3、4號罐中種子未發芽,而2號罐中種子發芽了。
二、研究
1.為什么同樣優質,同樣品種的種子有的發芽,有的沒有呢?
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然而,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水分。
1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雖有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但無水分,所以它不可能發芽。
2號種子既擁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還有水分,所以它發芽了。
3號種子未發芽是因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沒有氧氣,所以它也不可能發芽。
4號種子也因缺適宜的溫度未發芽。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三、討論結果
通過此次實驗,我發現了種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氣、水分和適宜的溫度。仔細地觀察,我還看到發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細細的,白白的根毛,其實他們能提高吸水率。
實驗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也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生物學實在是太奇妙了。
實驗報告參考 篇26
一、實驗內容(含實驗原理介紹):
二、實驗目的
三、涉及實驗的相關情況介紹(包含使用軟件或實驗設備等情況):
四、實驗結果(含程序、數據記錄及分析和實驗總結等,可附頁):
1.常用儀器的名稱、形狀和主要用途。
2.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
(1)藥品的取用和稱量
(2)給物質加熱
(3)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
(4)儀器連接及裝置氣密性檢查
(5)儀器的洗滌
(6)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
3.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備及收集
(1)三種氣體(H2、O2、CO2)的制備
(2)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4.物質的檢驗與鑒別
(1)常見氣體的檢驗及鑒別
(2)(2)兩酸、兩堿及鹽的鑒別
5.化學基本實驗的綜合
把握好以上這些知識點的關鍵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化學實驗就要動手,要進入化學實驗室,參與化學實踐的一切活動。在實驗室要觀察各種各樣各具用途的實驗儀器、實驗用品、實驗藥品試劑,各種各類藥品,它們的狀態、氣味、顏色、名稱、使用注意事項。還要觀察各種各類成套的實驗裝置。在老師指導下,自己也應動手做所要求完成的各種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應有目的地去觀察和記憶。例如:
①各種儀器的名稱、形狀、特點,主要用途,如何正確使用,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②無論做什么內容的實驗都離不開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因此,要熟練掌握各項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明確操作的方法、操作的注意事項,且能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
③還應注意觀察各種實驗現象,這是培養觀察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最開始的一步。下面還要進一步詳細說明。
④動手做記錄,因為在實驗活動中感性知識很多,如不做記錄,可能被遺忘或遺漏。這都不利于對實驗的分析和判斷。
(2)如何做好觀察
觀察能力是同學們應具備的各種能力之一,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最直接的手段,學會觀察事物,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基本素質。特別是對于化學實驗的現象更要求學會觀察,要求:觀察要全面、觀察要準確,觀察要有重點,觀察時還要動腦思考。①觀察實驗現象要全面。
一般應包括,反應物的顏色、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過程中產生的光、焰、聲、色、放熱、沉淀、氣味等變化、反應劇烈的程度等。例如:將銅絲插在硝酸汞溶液中,觀察到的現象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銅絲表面由紅逐漸變為銀白色,另一個是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而不少同學只觀察到了銅絲變為銀白色而忽視了溶液顏色的變化,就屬于不全面。進而分析反應本質時,就不深刻,同時,也說明不了生成物中還有硝酸銅藍色溶液存在。
②對于觀察到的現象描述要準確。
注意“光”和“焰”的區別,“煙”和“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氣體物質燃燒有火焰,而固體物質燃燒沒有火焰而發光。如:氫氣、甲烷、一氧化碳這些氣體燃燒,分別為淡藍色火焰及藍色火焰。硫雖然是固體,但它在燃燒時先熔化進而揮發成硫蒸氣,所以,它在空氣中燃燒火焰為微弱的淡藍色,在氧氣中為明亮藍紫色火焰。固體物質,如木炭、鐵絲、鎂帶等燃燒,分別為發白光,火星四射,耀眼強光。“霧”是小液滴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濃鹽酸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遇水蒸氣結合成鹽酸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酸霧。“煙”是指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如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形成大量的、濃厚的“白煙”,就是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白色固體小顆粒聚集而成的。
③對于實驗現象的觀察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
化學實驗現象五彩繽紛,多種多樣,有的現象十分突出而明顯,有些轉瞬即逝,而有些隱蔽不易察覺,觀察時注意抓住反應變化本質的現象。如何才能抓住反應本質的現象呢?為此,實驗前要仔細研究實驗目的、過程,確定觀察現象的重點。例如,在實驗驗證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時,重點觀察物質是否發生了改變,有否不同于原物質的新物質生成,才是觀察的重點。如將鎂條剪短,說明只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它仍保持了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和富于彈性。但是,把鎂條放在酒精燈火焰上點燃后,產生了耀眼的白光,冒煙,反應劇烈且放熱,熄滅后生成了白色粉末。這一系列的實驗現象,重點即是生成了不同于原來鎂帶的白色固體物質,這是一種新物質,這才是觀察的重點,白色固體物質無論從光澤、狀態及彈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原來的鎂條,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而發生反應時出現的白光、放熱,則是伴隨化學變化的現象,不是判斷物質變化的本質現象。④觀察現象要深化,要思考,力求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每次實驗后要將觀察到的現象給綜合加以分析,認真思考找到原因進行對比、推理、判斷,然后得出結論,以求對事物深入了解和認識,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化學學習中出現的概念、原理、定律,以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⑤正確地記錄和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例如:鋅和稀硫酸反應,正確的實驗現象描述如下:試管內有大量氣泡產生,鋅粒逐漸變小,用手握試管感到有些發熱。錯誤的描述說成:“試管內有氫氣產生”。眼睛只能看到氣泡,至于氣泡是什么氣體,眼睛是分辨不出的。又如:將
紫色石蕊試液滴入鹽酸溶液,正確的描述應為“溶液變紅”或說“紫色石蕊試液變為紅色”,而不能說“鹽酸變紅”。
初中化學實驗操作常見錯誤
1.操作不當造成容器的爆炸或炸裂
(1)點燃等可燃性氣體時,未檢驗其純度或檢驗有誤,造成混入空氣點燃時發生爆炸。
(2)用時,混入可燃性固體雜質造成加熱時劇烈燃燒發生爆炸。
(3)拿著酒精燈到另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上點火,或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以及熄滅酒精燈時不用燈帽而用嘴吹,引起燈體內酒精燃燒發生爆炸。
(4)加熱固體物質時試管口沒有略向下傾斜,造成試管中出現的水蒸氣在管口凝聚成水滴倒流到試管底部,使其炸裂。
(5)加熱試管等儀器時,外壁沾有水珠未擦試干凈、沒有預熱或儀器底部同燈芯相接觸造成炸裂。
(6)加熱,用排水法收集,實驗完畢時未先移去導管后撤燈,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中,使其炸裂。
(7)用量筒作容器進行加熱或稀釋濃硫酸等實驗,造成量筒炸裂。
(8)做細鐵絲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時,沒有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致使集氣瓶炸裂。
2.操作不當造成藥品污染
(1)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上一團棉花,高錳酸鉀顆粒進入導管和水槽使水染色。
(2)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分別取用不同藥品時,在使用中間沒有將其擦試或洗滌干凈,造成試劑的污染。
(3)藥品用量過多,使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空氣。如硫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
(4)做實驗時,試劑瓶塞張冠李戴。如將稀硫酸的滴管放到盛氧化鈉的滴瓶口上,造成藥品污染。
(5)傾倒液體時,瓶塞沒有倒放,標簽沒有對著掌心,造成液體里混入雜質,標簽被腐蝕。
(6)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用濃鹽酸使得生成的氣體中含有氯化氫氣體等雜質,影響實驗的現象。
(7)一些易與空氣中的等反應的藥品,保存不夠嚴密,致使變質。
3.操作不當引起實驗失敗或出現偏差
(1)用量筒量取液體時,沒有正確讀數,造成量取的液體體積同實驗要求有偏差,致使實驗不夠成功。
(2)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時,天平的使用有誤,如將物品與砝碼放反,致使最終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有誤。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將集所瓶倒置于水中,集氣瓶內沒有灌滿水,造成氣體不純。
(4)做實驗中,過早停止通入。
(5)過濾時操作沒有遵循“一貼、二低、三靠”,致使過濾后的液體仍然渾濁。
4.其他方面操作不當引起的后果
(1)連接儀器時,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內,玻璃管沒有沾水或沒有用布包住,使得玻璃管折斷,刺傷手掌。
(2)使用膠頭滴管時,將膠頭滴管伸入到容器內,并觸及容器內壁,造成藥品用量增多和污染。
(3)制取氣體時沒有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使得裝置漏氣而收集不到氣體。
(4)用蒸發皿蒸發或濃縮溶液時,沒有用玻璃棒攪拌,造成局部過熱,液滴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