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通用14篇)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
今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當前處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廣大群眾逐步適應著現代生活方式的快節奏和激烈競爭,各種心理衛生問題逐步增加,群眾尋求心理幫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時,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導致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能力損害,甚至發生危害社會安全 的行為,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為了群眾能夠安居樂業,社會能夠和諧穩定,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結合本轄區實際,制定以下宣傳活動計劃:
一、宣傳目的
(一)提高精神衛生工作的大眾參與和關注程度;
(二)加大精神衛生知識與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快公共精神衛生服務的開展;
(三)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在精神衛生防治工作中承擔的責任,發揮政府各部門間的協同配合作用;
(四)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營造和諧穩定社會環境。
二、宣傳主題
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三、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10日
四、活動地點
文水縣新華路
五、活動形式和內容
1.活動期間,在新華路懸掛宣傳條幅,向居民發放精神衛生宣傳資料。
2.通過咨詢活動,向居民宣傳精神衛生和精神疾病相關健康知識。
3.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康復患者開展各種活動。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2
一、活動背景:
20xx年的10月10日是第20屆“世界精神衛生日”。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曾有專家預測,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會日益突出,提高公民對心理衛生關注意識已刻不容緩。因此,心理健康協會擬借此機會,組織相關活動,向我院師生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增強全校師生精神衛生的保健意識。 二、 活動主題: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三、活動單位:
主辦:福州軟件職業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協辦:福州軟件職業學院社團聯合會·心理健康協會 四、活動目的:
(一).通過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的系列活動,宣傳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引導廣大師生關注精神衛生、保持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協調統一,并現場咨詢和解答廣大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氣氛。 五、活動形式及宣傳口號:
(一)、活動形式:通過海報宣傳、廣播宣傳、展示心理趣圖、開展心理游戲等形式來宣傳“世界精神衛生日”精神。 (二)、宣傳口號:透視心靈,關注成長 (三)、宣傳橫幅:
橫幅一:第20屆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橫幅二:預祝福軟首屆“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周”活動順利開展!
(落款:福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 社團聯合會.心理健康協會) (四)、噴繪
世界精神衛生日簡介
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第一屆到第二十屆的都列出來) 六、活動參與人員:
心理健康協會全體成員及心理協會指導老師。 七、活動目標人群及地點:
(一)、目標人群: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全體師生。
(二)、地點:福州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生活區、心理咨詢室、體育場。 八、活動內容及時間:
(一)、生活區門口:20xx年10月10-11日
1.心理趣圖展(上午8:30-17:30) 2.心理測試活動(上午8:30-17:30) (二)、心理咨詢室:20xx年10月10-12日晚上
1.心理游戲
2. 心理沙龍 (揭開心理學的神秘面紗,了解精神健康實質) (三)、心理健康講座:20xx年10月13日晚上 (四)、籃球場:20xx年10月14-15日 1.趣味心理游戲系列 2.橫幅簽名會
九、活動前期準備:
(一)、20xx年10月8日下午在校園內張貼海報與橫幅。
(二)、購置相關用品,選好并打印心理趣圖、心理測試卷與心理小游戲。 (三)、聯系校廣播站做宣傳 十、活動流程:
(一)、10月10-11日7:30-8:30,校生活區門口處擺放活動展板。在展板上懸掛一系列心理趣圖,如錯覺圖、流動圖形及心理漫畫,有序的列出來,供同學們欣賞。由心協會員輪流維持秩序,看護圖片,并在旁邊給駐足觀看的同學講解圖片的含義,讓同學們更深刻感受心理世界的奇妙。
(二)、10月10-11日8:30-11:30,由心理協會值班人員組織安排,用音箱設備播放有關世界精神衛生日及心理健康的廣播,吸引路過的人群。
(三)、10月10-11日8:30-17:30,邀請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在生活區門口為同學們進行心理測試。屆時,相關值班人員做好組織工作,并向路過同學詳細講解本次活動。
(四)、10月12日19:00-21:30,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服務中心進行心理游戲環節。甄選有趣又便于組織的心理小游戲若干,安排人員進行游戲組織,讓同學們通過游戲鍛煉自己,悅納自己,悅納他人,學會團隊合作和交流協作。
(五)、10月13日19:00-21:30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進行心理沙龍活動。邀請心理學研究生到現場組織和指導,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和踴躍發言,正確的認識自己,學會溝通。
(六)、10月13日晚上19:00邀請心理學研究生在教學樓舉辦心理健康講座,使同學們能更清楚的了解心理學。
(七)、10月14日-15日在體育場舉行大型團體心理游戲與心理健康橫幅簽名會。 (八)、活動總結。
十一、經費預算:
社團聯
合社會
心理健康協會
20xx年9月26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3
今年10月10日是第N個精神衛生日,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為進一步提高我鎮群眾對精神衛生的關注和認識,積極預防和控制精神衛生問題,我院公衛科在院領導的精心安排下,舉辦了一系列宣傳活動,現小結如下:
一,是發動村衛生室積極配合宣傳,要求轄區9個村衛生室在10月10日前后刊出主題相關的黑板報或墻報,以廣泛宣傳精神衛生知識。
二,是在院內舉辦專題宣傳專欄,向廣大患者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動員全社會關注精神健康。
三,是開展街頭宣傳,在場鎮中心地帶懸掛主題標語橫幅1條,放置宣傳展板2塊。
四,是在醫院門診樓前設立咨詢臺,開展精神衛生公眾健康咨詢活動,共接受咨詢85人次,發放宣傳單頁300余份。
通過此次形式多樣的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普及了精神衛生知識,提高群眾自我精神保健意識,增進了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特別是老齡精神病患者的關注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4
20xx年10月10日是“世界20xx衛生日”。 為做好人群20xx疾病的預防保健工作,加強20xx疾病患者科學管理和規范治療,提升全民族20xx健康水平。我院計劃與當天開展20xx衛生知識宣傳,特制定本計劃:
一、宣傳主題
20xx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二、目標人群
社會公眾
三、宣傳關鍵點
(一)促進20xx健康和防治20xx疾病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為了群眾能夠安居樂業,社會能夠和諧穩定,國家能夠長治久安,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單位、社會組織、政府部門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責任,提高全民20xx健康水平。
(二)維護20xx健康關鍵在個人。20xx疾病患者要主動接受治療,促進康復;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監護患者的責任,要積極幫助患者接受治療、進行康復訓練,不得遺棄患者。
(三)社會動員構筑社會心理支持和心理衛生服務網絡。心理服務專業機構是網絡建設的中堅支柱,學校、單位、社區、醫院是承載網絡的主要場所。
(四)部門協作共同防治20xx疾病。
(五)政府領導是做好20xx衛生工作的重要保障。20xx衛生問題,是我國當前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加大對20xx衛生工作投入,推進20xx衛生立法及其貫徹實施。
四、活動形式與要求
首先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周圍及主要交通口貼宣傳標語,并在宣傳欄上出一期有關20xx病防治知識。
其次在10.10這一天向廣大群眾散發宣傳單,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前設立咨詢點,對過往群眾解答有關20xx病防治知識。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5
疑問解答
★1.為什麼要看心理醫生?
就象一個身體上很健康的人,也最好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一樣,每一個正常人都應該每年花一點時間去看看心理醫生。看心理醫生不僅僅是解決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應該是使自己的心態更加健康,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在西方國家發達國家,上到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看心理醫生視為一種高貴的20xx消費。
2.哪些人必須看心理醫生?
A、情緒低落或情緒不穩,時間超過三周未緩解B、長期軀體不適,經軀體檢查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C、人際關系出現嚴重問題D、自覺工作壓力過大E、長期失眠F、遭遇重大生活挫折G、長期家庭糾紛F、兒童學習困難
3.心理醫生會對我的問題保密嗎?
這可能是來訪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為來訪者保密,是對心理醫生的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在保密的內容上,有兩個層次:
A、絕對保密的內容:任何你個人所獨有的資料都是絕對保密的,如你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等。所有這些內容,沒有你的允許,醫生沒有任何權利告訴第三者。
B、相對保密的內容:指并非你獨有的那些材料,這些材料即使有人知道了也無法據此判斷那就是你。例如很多心理問題的表現,都是成千上萬的來訪者所共有的,沒有人能夠通過這些表現來確定那就是
你。心理醫生有時需要將你的這方面的情況與他的同行討論,以便給你提供更好的治療。
4、系統的心理治療一般需要多長時間?為什么要這么長時間? 一周一次,一次五十分鐘,每療程十次,通常最少30次。因為A、心理問題不是一、兩天形成的,當然也就不可能幾次治療就將它們解決掉;B、幾乎所有的心理問題都與性格有關。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C、心理治療的最終目的是心靈的成長。成長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5、心理咨詢為什么要提前預約?
心理咨詢師每次咨詢的時間在1小時左右,且在咨詢過程中不愿被其他雜事干擾。再者,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了,看心理醫生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你不預約,就會影響醫生的工作程序,也影響其他來訪者就醫。所以,每個心理咨詢師都有自己的時間安排表。為了避免無效等候,浪費時間,與咨詢師提前預約很重要。
心病還需“心藥”醫,微笑會使您快樂
咨詢乃教育、指導和幫助的過程。常用的心理咨詢技術主要有兩類:
1.測驗、評估和檢查(電腦心理測評)
包括焦慮、抑郁等癥狀的量表評定、人格、個性的心理測驗、智力狀態的測驗等,如SAS、SDS、HAMD、HAMA、HAD、EPQ、MMPI、6-PF、STAI„„
2.心理治療技術(醫師的幫助)
1)交談:咨詢的最高目標為“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化干戈為玉帛”。咨詢醫師的耐心傾聽、通俗解釋、專業指導是咨詢的基礎。
2)認知行為治療:不恰當的看法、態度(認知)會使人的情緒和生理產生改變。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調整好心理平衡,如詩所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即“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3)20xx動力學治療:許多心理或20xx、軀體問題只是癥狀的表象,它們可能是早期童年的創傷經歷及以后成長過程中眾多生活逆遇所導致,尤其是不被意識所注意的壓抑的性沖突所致。通過咨詢,透過癥狀的表象、揭開生活經歷的外衣,找出潛在的心理痛苦癥結。
4)家庭、婚姻及人際治療:人是社會性的,每天都在與人打交道,“關系”會影響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不同場合需以不同社會角色來出現,其中的技巧并不能從書本上學習得來,應從實踐中積累。學會“望子成人”、“多稱贊、少責備”、“與人共處”、“水漲船高”或許大有裨益。
另外,如果來訪者處在一種較為嚴重的境況中,心理醫生也會適當使用一些藥物;許多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實際上醫生所開的藥都是經過極為嚴格的實驗檢測的,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損害,是比較安全的。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6
20xx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年 安樂幸福享晚年
20xx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8億人W家預測到20xx年V泄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精神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F渲兄饕為老年 性 癡呆和抑郁癥。我國調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性癡呆患病率為4.2%65歲及以上人群患病率為4.4%。
老年性癡呆的早期表現
一、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分散、說話重復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
二、容易忘事丟三拉四V饕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 如記不起幾小時前剛吃過什么飯
三、情緒不穩定8 情脆弱易流淚S鍪 抑郁愁悶N小事煩 躁不安:ε驢志宓
四、由于記憶力減退2恢道東西放在何處 總懷疑有人偷他的東西。
五、 感到軀體不適到處 求醫檢查K湮床槌 異常5仍感到痛苦
六、 一反常態變得過分節儉到處收集廢品。到了新環境經常找不到家門。
七、 懷疑老伴有外遇N此家庭常吵鬧不和I踔鏈蚵罾習欏
老年性癡呆的預防
一、 生活有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⒖吹縭郵奔洳灰太長
二、 飲食要清淡F分 多樣化6嗍掣緩維生素、 纖維素的食品I儷遠物 脂肪R食
要低鹽、低糖=謚埔食2豢曬飽。
三、 戒 煙、適量飲酒。
四、 保持樂觀的情緒,多參加集體活動多接受外來的有益刺激以延緩腦功能減退。如讀書、
看報、下棋、聽音樂等。
五、 作適當的體育鍛煉循序漸進適可而止,切忌劇烈運動可在家中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
如養花、養魚、畫畫等。
六、 多與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際 關系。
七、 創造和睦的家 庭環境13智樾 的穩定>×勘苊 不良的情志刺
老年人要積極應對老齡伴隨的身心改變。老齡是人生經歷的最終階段,生理和心理特點都與青壯年不同。老年人自身要調整心態,認同年齡增長伴隨的變化,要保持家庭和睦,學習新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社區活動,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要關心自身身心健康,積極覺察身體、情緒等異常變化,及時發現和治療精神疾病。當老年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近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現象時,要及早就醫。
家屬和照料者要幫助老年人維護身心健康。老年人的家屬和照料者要掌握陪伴、照護常識,特別是了解老年期精神疾病、心理問題的征兆和表現,做到及時發現疾病,妥善處理心理問題。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7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由世界精神衛生聯盟提出。為了提高政府部門、社
關注世界精神病日(1張)會各界,廣大群眾對精神衛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和對精神疾病的認識,計劃10月10日前后在全國開展“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1991年,尼泊爾提交了第一份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的報告。隨后的十多年里,許多國家參與進來,將每年的10月10日作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分享科學有效的疾病知識,消除公眾的偏見。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的10月10日為“世界精神衛生日”。 至20xx年已先后舉辦了14屆活動,結合現實情況和精神衛生的需要,確定每年的活動主題,
如:編輯本段歷年主題
〃1996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積極的形象,積極的行動 〃1997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女性和精神衛生
〃1999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衛生和衰老
〃20xx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關注世界精神衛生日2(4張)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創傷和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抑郁影響每個人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溝通理解關愛 心理和諧健康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xx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國內概況
我國衛生部20xx年曾第一次在精神衛生日組織開展大規模活動,宣傳精神衛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我國20xx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主題宣傳
世界精神衛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20xx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20xx年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精神衛生年,20xx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為
發生。精神疾患已成為當前我國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年指標(Daly)評價各類疾病的總全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WHO,1996年資料)。各類精神問題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傷所致殘疾及勞動力喪失的1/5。據1993年抽樣調查表明,國內各類精神病的總患病率由1982年的12.69‰上升至13.47‰(不含神經癥)。這些精神疾病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 另外,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體制改革日益深入,社會競爭不斷加劇,勞動力的重新組合,人口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導致了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老年期精神障礙、酒精與麻醉藥品濫用以及自殺等問題明顯增多。根據預測,進入21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在20xx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所以,積極預防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也是當前精神衛生工作應該立即采取的行動。
目前,由于精神衛生知識尚不普及,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認識不足,對患者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偏見與歧視現象較嚴重,致使一些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產生了強烈的“stigma病恥感
今年10月10日,是第九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也是我國大規模開展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的第一年。我們宣傳的主題是“健康體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10 月10 日當天,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南京、大連、青島、武漢、杭州10 大城市將舉辦旨在幫助精神疾病患者順利回歸社會的“放飛希望”風箏放飛活動。各地衛生部門將組織當地專家開展義診、科普宣傳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衛生部——禮來精神衛生新聞獎”和“禮來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項目”啟動。 世界精神衛生日
由于眾所周知的外部原因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加上原有社會支持網絡的削弱,使人們各種心理應激因素急劇增加,精神衛生問題日益突出。兒童的行為問題、大中學生的心理衛生問題、老年精神障礙等問題問題明顯增多。根據預測,進入21 世紀后,我國各類精神衛生問題將更加突出。精神疾患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疾病分類中較為嚴重的一類疾病,按照國際上衡量健康狀況的傷殘調整生命年指標(DALY)評價各類疾病的總體負擔,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經超過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疾患,在20xx年的疾病總負擔預測值中,精神衛生問題仍將排名第一。因此,積極預防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是當前刻不容緩的行動。
活動報道
20xx年10月10日是第十三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根據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衛生部、中國殘聯、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總工會、老齡委等單位在北京舉行
一系列宣傳活動。 世界精神衛生日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韓啟德重視精神衛生工作,專為今年的精神衛生日活動題詞:“愿全國青少年的心理充滿陽光,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精神疾病是一類嚴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也帶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目前,全國各類精神病的患病率已達13.47‰,共有精神病患者1600萬。兒童行為問題、學生心理衛生問題、老年性癡呆和抑郁、藥品濫用、自殺以及重大災害后心理危機等問題也明顯增多,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于9月22日轉發了衛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中國殘聯《關于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宣傳活動中,衛生部疾控司有關領導介紹了《指導意見》的背景情況,《指導意見》的出臺對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提出了我國新時期精神衛生工作“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的工作原則,確定了精神衛生工作的防治目標和措施 在宣傳活動中,還舉辦了“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
知識有獎問答”的頒獎儀式,有關主辦單位向10名獲獎者頒發了獎品。 世界精神衛生日:抑郁影響每個人
消息(今天):20xx是第1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精神健康從了解開始——抑郁影響每個人”。
宣傳效果
調查顯示我國普通人群精神衛生知曉率偏低 衛生部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天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普通人群的精神衛生知曉率偏低。 這項調查共在10個監測地區發放了4000份問卷,調
查內容主要包括10個抑郁癥狀和9項關于精神衛生的基本知識和信息。調查顯示,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經病混為一談;46.5%的不知道哪里有精神衛生機構;認為人人都有可能產生心理障礙的人占64.5%;而認識到緊張恐懼可能與心理問題有關,應推薦去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的人不足一半。調查中列舉了5種精神疾病,其中聽說過精神分裂癥最多,占被調查人群的80.8%,知道老年性癡呆的占66.5%,知道抑郁癥的剛剛超過50%,而知道多動癥和焦慮癥的都只占被調查人群的三分之一多一點。5種疾病名稱全部聽說過的人只有15.9%。 專家指出,調查結果表明,導致我國精神疾病治療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精神衛生知識匱乏,尤其是對與心理問題有關而且應該尋求心理幫助的常見問題缺乏了解。
疾患統計
據專家介紹,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輕度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癥、孤獨癥、焦慮癥等心理障礙病人像感冒一樣普遍。令專家異常擔憂的是,我國精神疾病患者已達1600萬人,接受治療的人數卻只占全部病人的20%,八成病人缺乏治療。除了經濟原因外,很多精神病患者和家屬沒有認識到抑郁癥等精神疾病的害處,或者害怕受到世俗偏見的歧視,諱疾忌醫。專家特別提醒:精神疾病并不可怕。患上抑郁癥等精神疾病,要積極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不妨告訴自己:“我只是情緒感冒了,現在很痛苦,但只要治療一下就會好的。”
對癥治療
抑郁癥是神經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國外抑郁癥的患病率最高的可以占到普通人群的10%左右,并且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同時,抑郁癥又是一種危害性相當大的慢性疾病,而且致殘率高。那么,究竟
什么樣的人易患抑郁癥?又應該如何預防和祛除抑郁呢?精神衛生專家指出,有效的緩解壓力是預防抑郁癥的最有效措施。
抑郁癥的核心癥狀包括情緒低落、持續性疲勞和內在動力缺乏、精力減退。抑郁癥患者通常會感到心情壓抑、焦慮、興趣喪失、精力不足、悲觀失望、生不如死等。統計顯示,在我國每年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的20萬人中,有80%的自殺者患有抑郁癥。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專家今天就抑郁癥的誘病因素接受了我們的采訪。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臨床心理科主任李冰:“一個是平常的壓力不能及時緩解,再有急性的應激事件,比如突然的親人失去,或者是一些災難性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抑郁。另外,抑郁癥在一些年齡段也容易發生。很多婦女在生完小孩以后特殊的代謝階段可能容易得,還有在更年期這個階段也容易發生抑郁癥。”
專家論癥
如果不重視早期的抑郁傾向并進行積極的干預,病人很可能會發展成為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疾病。只有及時的緩解壓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抑郁癥的發生。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臨床心理科主任李冰:“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我們建議大家在遇到一些壓力的時候盡量能夠想辦法釋放自己的壓力,比如說找朋友聊天,實在覺得壓力大,不妨找心理醫生傾訴,做一些戶外運動或者是做些體育活動,我們建議,遇到壓力及時緩解,在壓力中更好的適應,這樣不容易患精神疾病。”
平時比較容易煩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進行適度的放松訓練,穩定自己的情緒。一旦出現心理不適癥狀,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咨詢求治。詞條圖冊更多圖冊關注世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8
10月10日是第2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心理健康,社會和諧”。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精神衛生法》,推進精神衛生防治工作深入開展,近日,我院組織開展了“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活動前期,牙克石衛生局對今年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作了詳細的安排部署,要求轄區各醫療衛生單位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以
“心理健康,社會和諧”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推動形成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保護和促進公眾心理健康。 我院通過廣播電視、展出宣傳圖板、發放宣傳單和健康教育處方、設立健康知識咨詢臺、醫院播放LED流動宣傳字幕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活動期間,我院制作宣傳圖板1塊,設立健康教育和精神衛生宣傳醫務人員7人,設立健康知識咨詢臺2處,受益群眾200余人。免費給患者發放精神藥品。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9
精神疾病,提高我鎮居民精神健康水平,我院計劃于10月10日9點,在衛生院門前設立咨詢臺、懸掛條幅、發放宣傳單及健康教育處方等方式進行以“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為主題的世界精神衛生日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參加本次活動的居民、患者及家屬共計132人,過往居民就自己關心的一些健康問題頻頻咨詢,衛生院臨床醫生、防保人員耐心的一一給予解答。
本次活動衛生院共計發放宣傳處方153份,宣傳折頁80份,宣傳單240份,通過本次醫院的積極組織與宣傳,使得過往居民、醫院患者及家屬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知識,了解預防精神疾病常識;要主動關心親人、朋友和同事的心理狀況,幫助排解心理問題。必要時,勸其到醫院及早咨詢和檢查;要尊重、關心和幫助身邊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視,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動接受治療,促進康復;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監護患者的責任,要積極幫助患者接受治療、進行康復訓練,不得遺棄患者維護精神健康關鍵在個人式,達到了本次活動的宣傳目的。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0
常見心理疾病——焦慮癥
焦慮癥是20xx上的疾病,焦慮癥的表現具有持久性的焦慮,緊張不安和內神經紊亂腦功能失調等諸多癥狀,焦慮癥的表現還常常會引起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上的不適感。焦慮癥常發病于中青年,男女發病率沒有明顯的差異,不過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壓力也隨之而來,導致的是焦慮癥患者數量的上升,為了降低焦慮癥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了解焦慮癥的表現是很重要的。
焦慮癥的表現持續在6個月以上,癥狀可以分為四個類型:
一、身體緊張
這個指的是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有的時候會坐立不安,來回徘回,總覺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發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說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
焦慮癥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系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
三、對未來無名的擔心
焦慮癥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始終是不能夠讓自己放松下來,以至于導致很疲勞。但是還是控制不住的擔心焦慮。至于是為什么自己也說不清楚。
四、過分機警
焦慮癥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于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態,影響了他們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不能夠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習慣,這導致的是引起身體上的各種不適,家庭生活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調節焦慮癥的20xx良方:
1.睡眠充足: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
2.保持樂觀: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3.幻想: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
5.轉移注意力: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松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心理專家指出,克服焦慮癥最有效的方法,關鍵在于自我的堅持與努力。焦慮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想治愈,還需從根本上解開患者的心病,還需長期的維持式自我調節。
信息焦慮癥常見癥狀
1.一個小時要檢查五遍以上手機,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樣。當發現沒有人來電或來短信是,有很深的失落感。
2.每天登錄N遍電子郵箱,反復檢查郵件。
3.當因為某種原因不能上網時,整個人極度焦慮難受,恨不得變成超人,飛到外太空去接受網絡的超強吸引。
4.下意識地登錄無聊網站搜索無聊圖片,并也樂此不疲,喜歡享受這類膚淺的快感。
5.總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當別人問到某個信息自己不知道時,情緒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喜歡信息勝過真實的生活以及人際交往。常有一種“萬物皆醒我獨醉”的飄然世外的感覺。
7.最喜歡在BBS上跟貼,以及同人討論無聊的八卦新聞。如果網上沒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現,人就呈抑郁狀,半天提不起20xx。
8.一天十來個小時地掛在MSN或QQ上,可以同時跟N個人聊天,閑下來一點點都會很急躁。
9.喜歡被信息淹沒的感覺,玩電腦游戲的時候會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不斷延長游戲時間。但現實生活中有時會覺得自己一團糟。
10.經常容易一會兒自我貶低,一會兒自我吹噓。處世比較極端,不容易妥協。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一直是困擾當代人的心理難題。我們知道,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而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話,勢必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那么,到底該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呢?下面我們給出了幾個小建議。
一、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失眠患者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人體是有一定的生物鐘的,不規律的生活和睡眠習慣會破壞這種生物鐘導致睡眠障礙,所以日常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上最佳。
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
20xx健康網睡眠專家指出,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促進大家的健康睡眠。不過要注意,睡前盡量避免做運動,睡前運動會干擾你的睡眠,運動時間最好是在睡前6小時左右進行。
三、陽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陽光是生物鐘和睡眠的好朋友,曬曬太陽可以讓你的身體適應生物鐘的調整。
四、享受睡前時光,有助快速入睡
睡前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自己盡快入睡。譬如洗個熱水澡、閱讀書籍、聽些輕松的音樂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時光,可以幫助你盡快睡著。
讓我們關注20xx衛生,共促身心健康,同享美好生活!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1
一、健康與心理咨詢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軀體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個人不僅需要身體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稱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良好狀態。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識良好;思維與行為協調統一;人際關系融洽;適應能力良好。
心理咨詢:是指來訪者與心理咨詢師之間,就來訪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討論,找出問題的所在,經過心理咨詢師的啟發和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克服情緒障礙,恢復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適應能力,維護身心健康。從對正常人的指導和幫助到對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療,其中涉及教育輔導、心理健康咨詢、婚姻家庭咨詢、合理用藥指導等各個方面。
精神衛生問題,又稱心理衛生問題。精神衛生問題的存在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許多人都會存在精神衛生問題,自己可能意識不到。 精神疾病,又稱精神障礙,是指精神活動出現異常,產生精神癥狀,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并且達到足夠的頻度或持續時間,使患者的社會生活、個人生活能力受到損害,造成主觀痛苦的一種疾病狀態。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精神疾病包括十大類近400種。輕性精神障礙可能僅僅是心煩、失眠、情緒不穩等神經癥樣的患病,而重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患病,表現則言行失常,主要有認識思維活動、情感活動、行為活動異常,而產生的幻覺、妄想、抑郁、狂躁、傷人毀物、自殘自殺等精神病性癥狀,且患者社會功能(生活、學習、工作、社交等)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與軀體健康和軀體疾病一樣,是由多個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決定的。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生物學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產前產后的發育情況、軀體疾病和成癮物質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相互影響,精神疾病會加重軀體疾病,患有軀體疾病也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險性。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個性特征、對事物的看法、應對方式和情緒特點等。如心理負擔過重、對各種生活事件的心理反應大,均可能誘發精神疾病。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社會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種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文化、環境等。如天災人禍、親人亡故、工作或學業受挫、婚姻危機、失戀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誘發精神疾病的重要社會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著人生的
各個階段。各因素之間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護因素,反之則是精神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當危險因素作用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而通過消除危險因素、加強保護因素可以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促進精神健康。
三、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問題,重視和維護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嬰幼兒(0-3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養育方式不當所帶來的心理發育問題,如言語發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緒行為控制差。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語言和身體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是避免嬰幼兒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學齡前兒童(4-6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難以離開家長、與小伙伴相處困難。處理不好,易發生拒絕上幼兒園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問題。鼓勵與小伙伴一起游戲、分享情感,培養孩子的獨立與合作能力,是避免學齡前兒童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學齡兒童(7-12歲)和青少年(13-18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如學校適應不良、逃學)、情緒問題、性心理發展問題、行為問題(如恃強凌弱、自我傷害、魯莽冒險)、網絡成癮、吸煙、飲酒、接觸毒品、過度追星、過度節食、厭食和貪食等。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如婚姻危機、家庭關系緊張、子女教育問題。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歲以上)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退休、與子女關系、空巢、家庭婚姻變故、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接受由于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學習新知識,拓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各類自然災害、人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可行方法。
四、我國當前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是以精神分裂癥為代表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
精神分裂癥多起病于青壯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現有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部分患者轉為慢性化病程,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回避社會交往,最終可成為精神殘疾。當一個人出現不尋常的行為方式和態度變化時,應及早就診。精神分裂癥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社區-體化的連續治療和康復。
抑郁癥可發生于各個年齡段,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和身體的疲勞衰弱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慮和無用、無助、無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自傷和自殺傾向。抑郁狀態下還常出現多種軀體不適,常被誤認為軀體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續兩周以上時,應及早就診。抑郁癥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曉率、就診率、識別率和治療率。
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抽動障礙和其它行為障礙。其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較為常見,發生于6歲以前,表現為明顯的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沖動,因而影響學業和人際關系。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長環境,及早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老年期癡呆是指老年人出現持續加重的記憶、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損害。最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表現為逐漸發生記憶、理解、判斷、計算等智能全面減退,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日益降低,隨著病情進展,逐漸生活不能自理。當老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近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問題時,應及早就診。老年期癡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腦外傷等)、早發現、早治療,控制病情進展。
五、懷疑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醫療機構接受咨詢和正規的診斷與治療。
懷疑有明顯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進行咨詢、檢查和診治。
如發現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等周圍人有明顯的言語或行為異常,要考慮他可能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應及時勸告其去醫療機構檢查。
心理行為問題的處理,以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為主,輔以社會支持和藥物對癥治療。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以及心理治療和心理社會康復方法。
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者,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遵照醫囑全程不間斷按時按量服藥,以達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療、不正確治療或不規律服藥,會導致病情延誤、難以治愈或復發。
通過規范化的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治愈,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精神疾病的防治分為三級。一級預防的目的是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二級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級防治的目的是減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殘疾和社會功能損害。
一級預防主要是增強精神疾病的保護因素,減少危險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改善營養狀況、改善住房條件、增加受教育的機會、減少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培養穩定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社區支持網絡、減少成癮物質的危害、防止暴力、進行災難后心理干預、開展健康教育、發展個人技能等。
二級防治是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控制疾病,降低危害。
為此,需要建立以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為骨干、綜合醫院為輔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精神疾病社區康復機構為依托的精神衛生防治服務網絡。
三級防治是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訓練,以減少殘疾和社會功能損害、促進康復、防止疾病復發。為此,需要開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疾病康復工作。
采取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調適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于個人保持和促進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
精神病人失去多方面的社會功能,要使疾病好起來,就要求社會功能恢復。
精神疾病患者能參加工作,能像正常人一樣同別人打交道,就算達到了社會康復。
使患者達到社會康復需要家屬與單位、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協調配合,制作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的基本要點:
1、做丈夫像丈夫,做父親像父親。能關心自己也能照顧別人。使家庭與社會各項工作能正常開展,這些都是人的社會功能。
2、合理的治療是社會康復的基礎,但是只有通過社會中的新的適應和訓練才可達到社會康復目標。
3、家庭親友關心和支持患者的健康愿望,在有關部門與精神科專業人員共同努力下,創造一個利于精神病人康復的家庭、社會環境。
4、要啟發患者產生社會康復的動力,鼓勵他們點滴進步。
5、克服精神病社會康復的阻力,不疏遠、不歧視精神病人,不要使患者長期脫離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培養自理、自主的能力,維護患者的家庭完整。減少因病造成的精神刺激。
6、精神病社會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各種渠道和設施,依不同病人加以不同訓導。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基本內容:
1、精神分裂癥病人經治療好轉后,普遍仍殘留社會功能的損害,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不能勝任職業工作和學習任務,次序下降。
(2)不能共同挑起家庭的擔子。
(3)不會與人交往,深居簡出,獨來獨往。
(4)缺乏意志、要求與欲望指向、生活被動、甚至個人生活的料理也要督促照顧。
精神分裂癥的康復就是要扭轉這個局面,要盡力減輕或消除病人殘留的社會功能損害,使病人再度負擔起各項社會職能。
2、精神分裂癥的康復具體可包括四個內容:生活康復、心理康復、職業康復和社交康復。
(1)生理康復。精神分裂癥狀在得到控制后,常會有較多的軀體不適,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疲勞、乏力、心悸心慌等。這些不適也常成為病人逃避社會職責的理由。因此生理康復可為社會康復提供有利的條件。
(2)心理康復。這是全面康復的核心。精神分裂癥后的社會功能損害主要是心理障礙引起的。情感的淡漠、思維的貧乏、意志的薄弱、行為的遲鈍、欲念的空無等導致了他的職業不能和社交不能。因此心理康復的好壞是社會康復的關鍵。
(3)職業康復。這是指在病人已有的生理康復和心理康復的水平下,訓練和培養他可能承擔的職業能力,變單純的社會消費為對社會能有所貢獻。
(4)社交康復。這是社會康復的高水準,要求病人能如常一樣在社會人群中生活交往,而不是與社會疏遠的。要達到理想的社會康復,基礎還在于合理的藥物治療。沒有合理的藥物治療,精神癥狀消除不徹底,身體沒有輕松舒適的感受,職業康復和社交康復的質量也不會高。在合理的藥物治療基礎下,對病人進行再教育、再適應、再習慣,這是社會康復的心經之路。得了精神分裂癥后,病人的內部世界及外部環境,如自身的價值感、期望欲、他人的態度、社會的要求等都發生不少變化。病人重返社會,一下子進入了角色并不容易,需要再教會他生活的技巧,重新適應環境,養成習慣,踏上社會。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2
每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每年世界衛生日都會選定一個主題,突出世衛組織關注的重點領域。
20xx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老齡化與健康。這一主題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口號是“健康有益長壽”。開展活動和提供宣傳材料的焦點是,關注有生之年身體健康如何有助于老年人度過圓滿和有益的一生,并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財富。期望壽命在上世紀顯著提高。不久,世界上老人的數量將超過兒童。人口老齡化無處不在, 但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將經歷最快和最顯著的人口結構變化。這種社會轉型代表著挑戰和機遇并存。尤其是,各國可能只有一代人的時間為老齡化的世界在衛生和社會體系方面作準備。
面對城市衛生挑戰已有根治辦法推進城市規劃包括積極投資公交系統、設計體育鍛煉活動場地、實行煙草和食品安全監管,有利于促進健康行為和安全。改善城市住房、供水和衛生等生活條件將大大減少健康風險。建設便利和方便各年齡組的包容性強的城市會有益于所有城市居民。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3
020xx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宣傳的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意在表明每一位公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和諧息息相關,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推動形成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保護和促進公眾心理健康,創造和諧美好社會。
(一)
世界精神衛生日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于1992年發起創立,時間為每年的10月10日。今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確定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其內涵在于,意在表明每一位公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和諧息息相關,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推動形成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保護和促進公眾心理健康,創造和諧美好社會。
我國現有各種精神病患者1600多萬,精神病患病率已達13.47‰。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中排名首位,約占疾病總負擔的20%。
我國精神衛生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目前精神疾病患者約有1600萬人,還有約600萬癜癇患者,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精神疾病所造成的負擔正在以顯而易見的勢頭增長,推算我國精神疾病負擔到20xx年將上升至疾病總負擔的四分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xx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衛生狀況也非常令人擔憂。在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到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16.0%到25.4%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以焦慮不安、恐怖、神經衰弱、強迫癥狀和抑郁情緒為主。
精神分裂癥知識介紹
精神分裂癥的定義: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征的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壯年,一般無意識障礙及智能障礙,病程多遷延。
精神分裂癥的臨床表現:
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之一:妄想
1、關系妄想:患者堅信周圍環境中的一些與他不相關的現象均與他有關。如旁人之間的談話認為是在議論他,別人吐痰是在針對他。
2、被害妄想:毫無根據地堅信別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種多樣,被跟蹤、被誹謗、被隔離、被下毒等。
3、影響妄想:自覺有一種被控制感。患者堅信自己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受到外界特殊東西的干擾與控制。可以是無線電、光波、某種射線等等。患者體驗有強烈的被動性和不自主性,此為精神分裂癥的特征性癥狀。
4、嫉妒妄想:患者堅信自己的配偶對自己不忠,與其他異性有不正當的關系。跟蹤、監視配偶,拆閱別人寫給配偶的信件,檢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無上的權利、大量的財富等等。
6、鐘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受到某一異性或許多異性的愛戀。當遭到對方拒絕時認為這是在考驗他,仍反復糾纏不休。
7、罪惡妄想:堅信自己犯有嚴重的錯誤。輕者認為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對不起別人,應該受到懲罰,應該判刑,甚至罪大惡極,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種方式來贖罪。
8、疑病妄想:患者堅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軀體疾病,因而到處求醫。患者反復找醫生看病,重復做各種檢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稱內心被洞悉或思維被揭露。患者堅信自己的思想未經過言語或其他方式表達出來,就被別人知道了,甚至盡人皆知,鬧得滿城風雨。 精神分裂癥的典型癥狀之二:幻覺。
1、幻聽:是指沒有聽覺刺激也可出現聽覺現象的體驗。持續的言語性幻聽常常是精神分裂癥的表現。
2、幻視:指沒有視覺刺激時出現視覺相象的體驗。幻覺多種多樣,如簡單的光、單色的顏色、單個物體、復雜的情景性場面,可能鮮明生動。
3、幻嗅:能聞到一些難聞的、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4、幻味:品嘗到食物內有某種異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觸:感到皮膚有某種異常的感覺,如蟲爬感、蟻走感、針刺感、液體流動感。
6、內臟幻覺:患者體驗到軀體內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臟器有異常知覺體驗,如感到肺扇動、肝破裂、腸扭轉,能準確定位,常與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時出現。
特征性癥狀
1.思維障礙包括思維聯想障礙、邏輯進程障礙和妄想。思維聯想過程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是精神分裂癥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礙。其特點是病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思維聯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體性和現實性。最典型的表現為破裂性思維,即病人的言語或書寫中,語句在文法結構雖然無異常,但語句之間、概念之間,或上下文之間缺乏內在意義上的聯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和現實意義。邏輯進程障礙指患者不按正常的思維邏輯規律來分析問題,表現出概念混亂和奇怪的邏輯推理。妄想一般為原發性妄想。
思維障礙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可僅表現為思維聯想過程在內容意義上的關聯不緊密,松弛。此時病人對問題的回答敘述不中肯、不切題,使人感到與病人接觸困難,稱聯想松弛。
思維障礙的另一種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詞句、名詞,甚至以動作來表達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無法理解的意義,稱象征性思維。有時病人創造新詞,把兩個或幾個無關的概念詞或不完整的字或詞拼湊起來,賦以特殊的意義,即所謂詞語新作。
2.情感障礙情感遲鈍淡漠,情感反應與思維內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癥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較細致的情感,如對同事、朋友的關懷、同情,對親人的體貼。病人對周圍事物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或平淡,對生活、學習的要求減退,興趣愛好減少。隨著疾病的發展,病人的情感體驗日益貧乏,對一
切無動于衷,甚至對那些使一般人產生莫大悲哀和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現冷漠無情,無動于衷,喪失了對周圍環境的情感聯系(情感淡漠)。如親人不遠千里來探視,病人視若路人。 此外,可見到情感反應在本質上的倒錯,病人流著眼淚唱愉快的歌曲,笑著敘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錯)。或對某一事物產生對立的矛盾情感。
3.意志行為障礙在情感淡漠的同時,病人的活動減少,缺乏主動性,行為被動、退縮,即意志活動低下。病人對社交、工作和學習缺乏應有的要求,不主動與人來往,對學習、生活和勞動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行為懶散,無故不上課,不上班。嚴重時病人行為極為被動,終日臥床或呆坐,無所事事。長年累月不理發、不梳頭,口水流在口內也不吐出。隨著意志活動愈來愈低,病人日益孤僻,脫離現實。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東西,如吃肥皂、昆蟲、草木,喝痰盂水,或傷害自己的身體(意向倒錯)。病人可對一事物產生對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頑固拒絕一切,如讓病人睜眼,病人卻用勁閉眼(違拗)。或相反,有時病人機械地執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動服從),任人擺布自己的姿勢,如讓病人將一只腿抬高,病人可在一個時間內保持所給予的姿勢不動(蠟樣屈曲),或機械地重復周圍人的言語或行為(模仿語言、模仿動作)。有時可出現一些突然的、無目的性的沖動動作:如一連幾天臥床不動的病人,突然從床上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臥床不動。行為動作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是具有特征性的癥狀。
上述思維、情感、意志活動三方面的障礙使病人精神活動與環境脫離,行為離奇、孤僻離群,加之大多不暴露自己的病態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態體驗中,自樂自笑,周圍人無法了解其內心的喜怒哀樂,稱之為內向性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
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
精神分裂癥的預防
1.開展遺傳咨詢,對已處于婚育年齡的精神分裂癥病人,在癥狀沒有消失以前,應建議避免結婚和生育,特別是當雙方都患過精神分裂癥時尤其如此。
2.開展社區精神衛生宣傳,早發現、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發生和復發多與周圍環境中的不良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關系,因此,營造一個友愛的人文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曾經出現過精神癥狀的人,尤其應注意關心和愛護,避免給予不良的精神刺激。
(二)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
(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為“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由世界精神衛生聯盟提出。為了提高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廣大群眾對精神衛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和對精神疾病的認識,計劃10月10日前后在全國開展“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1991年,尼泊爾提交了第一份關于“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的報告。隨后的十多年里,許多國家參與進來,將每年的10月10日作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分享科學有效的疾病知識,消除公眾的偏見。世界衛生組織確定每年的10月10日為“世界精神衛生日”。至20xx年已先后舉辦了25屆活動,結合現實情況和精神衛生的需要,確定每年的活動主題。
精神衛生的含義是什么?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也可以叫做精神健康。 狹義的精神衛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的預防、醫療和康復。即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使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幫助他們重返正常的社會生活。 廣義的精神衛生,是指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至今也難有統一的定義。從不同側面都可以提出一些要素,比如心境愉快,待人寬厚,弛張有度,能給人以心理上的支持……,說恐怕也說不完。有學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過總結:(一)體驗方面:有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即有自知之明)(二)操作的標準:從事心理活動有效率(自我感覺有效率,他人評價有效率)以及能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三)發展的標準:這樣干下去(發展下去)會不斷開拓自己,能發揮出個人更多的潛能。這條無法實測,只能通過了解的人估計。
何為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心理功能相對持久而嚴重的紊亂。從成因上分析,可以是某種生物學改變決定的,如癡呆,是腦組織老化、萎縮這一生物學過程決定的。也可以推測是某種生物學過程決定的,但還沒有得到證明,如精神分裂癥。還可以是在一定
生物學基礎上,在心理社會因素參與下形成的,如焦慮性神經癥。無論哪一類精神疾病,都可以用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加以理解,比如腦外傷后出現的情緒暴躁,顯然是外傷這一事實決定的,但如何理解傷者的心理功能障礙,如何照顧和善待(包括制度上的寬容),顯然是心理問題和社會文明程度問題;這些方面做得好不好,反過來也會影響患者的情緒,改變其表現。這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即在疾病的形成和變化過程中,心理社會因素占的分量越重,其表現越難以符合固定的病程特點,也就是不太符合嚴格的疾病定義。因此,有些精神疾病現象也被稱為心理障礙。
“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與“精神病”有何關系?
“精神病”是指在各種因素(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環境的)作用下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出現以感知覺、思維等認知活動障礙為主的一類程度嚴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其幻覺、妄想等感知覺、思維異常的癥狀又稱為精神病性癥狀,這些患者多到精神病專科就診。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又稱為精神障礙,是一個更為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出現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智力等心理過程的異常,其嚴重程度達到需要用醫學方法進行治療的一類疾病.它包括了精神病,但其范疇更為廣泛。
如何判斷患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否是異常的精神癥狀?
判斷一個人的精神活動或行為表現是否為精神疾病的癥狀,應從下述3個方面分析:①癥狀的表現形式與內容是否明顯與周圍客觀環境不相符;②癥狀的出現與消失能否自控;③癥狀給患者是否帶來痛苦或不同程度地損害社會功能。我們可以通過下列方法來分析:①縱向比較。即與其過去一貫表現相比較,精神狀態的改變是否明顯;②橫向比較,即與大多數正常人的精神狀態相比較,差別是否明
顯,持續時間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③結合當事人的心理背景和當時的處境進行具體分析和判斷。
綜合醫院臨床各科常見精神/心理癥狀的本質/原因
精神癥狀是異常的精神活動,是大腦功能障礙的表現,這種障礙必定有其物質基礎,只是嚴重程度與性質不一。一般可以分為4種情況:第一是大腦結構的病變所致,如腦血管病變導致的多發梗死性癡呆癥;第二是大腦功能障礙導致精神異常,如癲癇發作,可以有明顯的腦電波病變;第三是大腦代謝或生化病變所致的精神癥狀,如生化代謝病變(為缺少某種酶)所致的精神發育不全;第四是病因或發病機制未明的所謂“功能性”精神病的癥狀,目前對其病變機制不十分明了,但可以肯定有其病理基礎。
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癥
作為專業術語的“精神病”是指程度嚴重的心理障礙,大致說來符合以下三個特點,(一)嚴重脫離現實,存在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病人不能區分主觀的和客觀的,(二)社會功能嚴重受損,(三)缺乏癥狀自知力,即不能了解某些癥狀表現是病態的。在精神病性障礙中,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的、傾向于慢性化的精神病。至今難以精確定義。發病高峰在20~30歲,患病率(每千人中患者所占的比例)約為3~5‰。精神分裂癥發病后,最初的5年是癥狀最為強烈、最不穩定的階段。之后病情相對穩定,到20xx年左右,病情往往就比較穩定了。通過對病程超過20xx年的情況進行研究發現,約有3/4的患者病情處于相當穩定的狀態。在此穩定期間,治愈和存在輕度障礙的情況共約占50~60%。需要長期看護的重度障礙的情況約占10~20%。不需要治療的約占1/4。 早期精神分裂癥還可能有哪些表現?
(1)性格改變,除日益孤僻外,有的還可表現為敏感多疑,或情緒不穩,古怪固執等;(2)好冥思苦想,好像在鉆研問題,其實思維的內容很空洞;(3)不遵守勞動紀律等行為規范,注意力渙散,做事漫不經心、懶散;(4)談話缺乏中心內容,難以深入交流思想;(5)失眠,頭痛,或其他類似神經衰弱的癥狀;(6)社會功能受損,工作能力和學習成績下降;每個病人是各有不同的,常見的早期癥狀可以有以上這些,但并非每個病人都有。
精神疾病的表現有哪些?
精神疾病的表現恐怕是各種疾病中最為復雜的。前輩精神病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專門總結,歸納出若干類綜合征(或叫癥狀群)。其中最常見的是神經衰弱癥狀群(綜合征),比它稍特殊一些的有焦慮綜合征、抑郁綜合征;更為特殊、也更少見一些的是幻覺-妄想綜合征。在特殊人群中,如高齡老人中,記憶障礙相對常見一些;在慢性酒精中毒人群中,酒精性遺忘和虛談癥也可以見到。此外,在綜合醫院的重病患者中,急性腦病綜合征(譫妄狀態為代表)也是請精神科會診的常見原因。以上提到的這些綜合征,并不是并列的,除了出現頻率的不同外,它們的等級也不同。越特殊的綜合征等級越高,高等級綜合征患者往往可以兼有低等級綜合征的表現,比如,腦血管病患者出現譫妄的背景可以是神經衰弱綜合征,焦慮或抑郁患者也往往有神經衰弱的表現。
家里有精神病人,對我們結婚有影響嗎?
焦慮癥是神經癥類疾病,發病時常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運動不安。經治療病情可以好轉,預后較好。這種疾病有一定的遺傳性,但是,精神類疾病多屬于多基因遺傳。除了內在原因,外界刺激也是一個主要因素。所以,在結婚前,最好
到醫院做婚檢。一般來說,有一方患焦慮癥并不影響結婚和生育,但將來孩子還是有一定患病的可能性,想詳細了解情況,建議去做遺傳咨詢。
精神病能傳給后代嗎?
遺傳因素在精神分裂癥的發病上有重要影響,但由于精神分裂癥本身診斷的標準不一,所以判定其遺傳方式較為困難。多數人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有些人支持不完全外顯性遺傳,還有些人認為只是遺傳易感性問題。不論哪一種觀點,外界精神刺激都是引起發病的原因之一。精神分裂癥治愈后仍有較高的復發率,所以,在你已停藥一年并要組成新家庭之際,最好到醫院進行婚前檢查。只要你能如實陳述病史,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對你的婚育提出指導意見,并指導你們如何防止疾病復發。如果你婚后病情穩定,已停藥一段時間并想生育,最好做孕前檢查或到有遺傳咨詢的醫院進行咨詢,了解懷孕期應注意的事項,以便生育健康的后代。同時,你的患病史應向你的“另一半”講清楚,千萬不要因為現在沒有癥狀而隱瞞過去的病史。因為曾患過精神分裂癥的人在情緒波動時容易復發,對方的理解與關心有助于幫助你控制病情,維持情緒的穩定,減少疾病復發的可能性。 精神分裂癥患者可以生育嗎?
一般來說,抗精神分裂癥的藥物(如氯丙嗪)會對胎兒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造成畸形,這種影響以懷孕頭3個月最大。因此如在懷孕3個月內發現孕婦患精神分裂癥,應及時終止妊娠。懷孕3個月后,胎兒逐漸發育成熟,抗精神病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就逐漸減少,而一旦到了妊娠5~6個月,如果對病人進行引產終止妊娠,對孕婦來說十分危險。所以,這種情況下一般應繼續妊娠,待病人自然分娩。病人分娩時,應請產科和精神科醫生共同處理,以確保母嬰平安。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 篇14
20xx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宣傳的主題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意在表明每一位公民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和諧息息相關,號召全社會積極參與精神衛生工作,共同承擔防治責任和義務,推動形成理解、接納、關愛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氛圍,保護和促進公眾心理健康,創造和諧美好社會。
世界精神衛生日的由來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20xx年是我國首次組織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至今已先后舉辦了15屆活動。 近年來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
20xx年: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20xx年:健身健心,你我同行
20xx年:健康睡眠與和諧社會
20xx年:同享奧運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20xx年:行動起來,促進精神健康
20xx年:溝通理解關愛 心理和諧健康
20xx年: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
20xx年: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
20xx年:發展事業、規范服務、維護權益
20xx年: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20xx年: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
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有以下幾種區分方法。
一、常識性的區分
由于至今沒有公認的統一判斷標準,所以,非專業人員區分正常與異常心理,依然是依據日常生活經驗。盡管這種做法不太科學,但也不失為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歸納為如下四點:
(一)離奇怪異的言談、思想和行為。比如一個人披頭散發,滿臉泥垢,滿街亂跑,即使不是精神科醫生,你也可以做出判斷,此人的言行是異常的。
(二)過度的情緒體驗和表現。如一個人終日低頭少語,行動緩慢;與人交談十分吃力;對生活悲觀失望,失去興趣,覺得一切都是灰色的等。
(三)自身社會功能不完整。如一個人怕與他人的眼光相對,不敢見人。
(四)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標準化的區分
李心天(1991)依據人們看問題角度不同,粗略地將非標準化的區分,歸納為以下幾種:
(一)統計學角度,將心理異常理解為某種心理現象偏離了統計常模。例如智商在70以下是智力缺陷,屬于異常范圍。
(二)文化人類學角度,將心理異常理解為對其一文化習俗的偏離。
(三)社會學角度,將心理異常理解為對社會準則的破壞。
(四)精神醫學角度,將心理異常理解為古怪無效的觀念或行為。
(五)認知心理學角度,將心理異常看成是個體主觀上的不適之感。
三、標準化的區分
(一)醫學標準,這種標準想將心理障礙當作軀體疾病一樣看待。
(二)統計學標準,在普通人群中,人們的心理特征,在統計學上顯示常態分布。在常態曲線上,居中的大多數人屬于心理正常范圍,而遠離中間的兩端則被稱為“異常”。
(三)內省經驗標準,一是指病人的內省經驗,病人自己覺得焦慮、抑郁或說不出明顯原的不舒適感,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二是觀察者的內省經驗。
(四)社會適應標準。
四、心理學的區分原則
郭念鋒(1986、1995)根據心理學對心理活動的定義,即“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是腦的機能”,提出病與非病三原則:
(一)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二)心理活動的內在協調性原則。
(三)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人一生中常見精神問題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問題,重視和維護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嬰幼兒(0-3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養育方式不當所帶來的心理發育問題,如言語發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緒行為控制差。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語言和身體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是避免嬰幼兒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2)學齡前兒童(4-6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難以離開家長、與小伙伴相處困難。處理不好,易發生拒絕上幼兒園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問題。鼓勵與小伙伴一起游戲、分享情感,培養孩子的獨立與合作能力,是避免學齡前兒童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3)學齡兒童(7-12歲)和青少年(13-18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如學校適應不良、逃學)、情緒問題、性心理發展問題、行為問題(如恃強凌弱、自我傷害、魯莽冒險)、網絡成癮、吸煙、飲酒、接觸毒品、過度追星、過度節食、厭食和貪食等。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4)中青年(19-55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系緊張、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如婚姻危機、家庭關系緊張、子女教育問題。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5)中老年(55歲以上)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退休、與子女關系、空巢、家庭婚姻變故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接受由于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學習新知識,拓展興
趣愛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各類自然災害、人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可行方法。
常見心理疾病——抑郁癥
抑郁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抑郁癥發病率很高,幾乎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巨大痛苦。但是,雙相抑郁癥卻很少被人們所了解,雙相抑郁癥的癥狀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及時進行正確的治療,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意外不到的傷害。
雙相抑郁癥首次發病多在16-30歲之間,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它是躁狂抑郁癥中最常見一種疾病表現,是一種能夠引起患者心情大起大落變化的疾病。患者的心情可能就會有極度亢奮,突然轉變為極度憂傷抑郁,即在心情的兩極間波動。而在平時,患者又是正常的。
引起抑郁癥的兩大原因
有關專家指出抑郁癥的致病原因可以分為非心理原因和心理原因兩種情況。
1.引起抑郁癥的原因之非心理原因:
1)藥物的副作用。藥物可以治病,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引起憂郁癥。服用治高血壓、心律不齊和其它類固醇藥物,如果發現有憂郁癥狀,應立即請醫生診斷
2)甲狀腺問題。甲狀腺不正常是引起憂郁癥的主要原因之一。
3)經前綜合癥。許多婦女都有經前綜合癥,但其中只有5%患嚴重憂郁癥影響日常生活。主要癥狀有:強烈饑餓感、哭泣、行為異常。
4)缺乏運動。研究表明,缺乏運動會導致憂郁癥。
2. 引起抑郁癥的原因之心理原因:
人生活在社會中,其壽命、健康和疾病無不與之息息相關,人們觀察、煩惱、
幸福、悲痛、舒暢、焦慮等,這一切維持或破壞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緒都與社會緊密相連。生活中凡能造成強大的精神壓力,嚴重的精神創傷都會引起抑郁癥的心理因素。
常見心理疾病——焦慮癥
焦慮癥是精神上的疾病,焦慮癥的表現具有持久性的焦慮,緊張不安和內神經紊亂腦功能失調等諸多癥狀,焦慮癥的表現還常常會引起運動性不安和軀體上的不適感。焦慮癥常發病于中青年,男女發病率沒有明顯的差異,不過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壓力也隨之而來,導致的是焦慮癥患者數量的上升,為了降低焦慮癥給我們帶來的影響,了解焦慮癥的表現是很重要的。
焦慮癥的表現持續在6個月以上,癥狀可以分為四個類型:
一、身體緊張
這個指的是焦慮癥患者常常覺得自己不能放松下來,全身緊張。他面部繃緊,眉頭緊皺,表情緊張,唉聲嘆氣,有的時候會坐立不安,來回徘回,總覺得是要有什么事情要發生不能安心,但是自己又說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自主神經系統反應性過強
焦慮癥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經系統常常超負荷工作。患者出汗、暈眩、呼吸急促、心跳過快、身體發冷發熱、手腳冰涼或發熱、胃部難受、大小便過頻、喉頭有阻塞感等一系列的身體上的不適。
三、對未來無名的擔心
焦慮癥患者總是為未來擔心。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自己的財產、自己的健康,始終是不能夠讓自己放松下來,以至于導致很疲勞。但是還是控制不住的擔心焦慮。至于是為什么自己也說不清楚。
四、過分機警
焦慮癥患者每時每刻都像一個放哨站崗的士兵對周圍環境的每個細微動靜都充滿警惕。由于他們無時無刻不處在警惕狀態,影響了他們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響他們的睡眠,不能夠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習慣,這導致的是引起身體上的各種不適,家庭生活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調節焦慮癥的精神良方:
1.睡眠充足:多休息及睡眠充足是減輕焦慮的一劑良方。
2.保持樂觀:當你缺乏信心時,不妨想像過去的輝煌成就,或想像你成功的景象。你將很快地化解焦慮與不安,恢復自信。
3.幻想:這是紓解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涼爽的海風徐徐吹拂。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深呼吸:當你面臨情緒緊張時,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壓力消除焦慮與緊張。
5.轉移注意力:假使眼前的工作讓你心煩緊張,你可以暫時轉移注意力,把視線轉向窗外,使眼睛及身體其他部位適時地獲得松弛,從而暫時緩解眼前的壓力。你甚至可以起身走動,暫時避開低潮的工作氣氛。心理專家指出,克服焦慮癥最有效的方法,關鍵在于自我的堅持與努力。焦慮癥是一種心理疾病,想治愈,還需從根本上解開患者的心病,還需長期的維持式自我調節。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一直是困擾當代人的心理難題。我們知道,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而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話,勢必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以及健康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那么,到底該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呢?下面我們給出了幾個小建議。
一、保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失眠患者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人體是有一定的生物鐘的,不規律的生活和睡眠習慣會破壞這種生物鐘導致睡眠障礙,所以日常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睡眠時間在6小時以上最佳。
二、適當運動可以促進身心健康
精神健康網睡眠專家指出,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幫助提高新陳代謝,血液循環,促進大家的健康睡眠。不過要注意,睡前盡量避免做運動,睡前運動會干擾你的睡眠,運動時間最好是在睡前6小時左右進行。
三、陽光是睡眠的好朋友
如何有效地改善睡眠質量?陽光是生物鐘和睡眠的好朋友,曬曬太陽可以讓你的身體適應生物鐘的調整。
四、享受睡前時光,有助快速入睡
睡前可以做很多事情,來幫助自己盡快入睡。譬如洗個熱水澡、閱讀書籍、聽些輕松的音樂等等。充分的放松,享受睡前時光,可以幫助你盡快睡著。
讓我們關注心理健康!打開心靈之窗,用一顆心,照亮一顆心,用一份愛,溫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