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精選6篇)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1
李蘭娟院士
她是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開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她深入臨床一線,在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甲型H7N9流感等多次重大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她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近半個世紀,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為我國傳染病診治作出了重大貢獻。她用挺拔又柔弱的身軀與死神對抗,搶回了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有人說她,其心若蘭,心濟蒼生。她就是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
歷經數十載艱苦攻關 愿肝衰竭患者不再絕望
“要突破一個科學難題,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李蘭娟在談及科研成果背后故事時這樣說道。20__年,由李蘭娟領銜,100多位科研人員參與的“李氏人工肝系統”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并得到國際醫學界的肯定。
在鮮花與掌聲的背后,則是李蘭娟及其團隊成員14年的辛勤付出。
重型肝炎肝衰竭是肝病領域難以翻越的一座高山,李蘭娟在從醫生涯中見過很多位因肝衰竭而英年早逝的患者。無法挽救患者生命的遺憾和無奈一直在她心中,也“逼著”她不斷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一次偶然的血液凈化治療給李蘭娟帶來了靈感:一位肝昏迷患者因為無尿進行了血液凈化治療,治療后不久患者蘇醒了。是不是可以通過血漿置換和血液吸附技術,有效吸附和清除血液中的炎癥物質和毒物,使肝臟得以休養生息,改善肝功能呢?李蘭娟被這一病例所啟發。
1986年,李蘭娟帶領團隊開始了艱苦卓絕的研究攻關。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她和團隊克服了諸多技術難點,成功創立了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統”,并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打破了重癥肝病的死亡魔咒。
此后的多年間,李蘭娟不忘救治患者的初心,將此技術毫無保留地向全國推廣,力求全國各地重癥肝病患者都能夠得到有效救治。目前,全國已有30多個省區市的300余家醫院熟練應用人工肝技術,幾十萬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同時,李蘭娟還牽頭制定了人工肝支持系統的治療指南、組織開展人工肝技術培訓班,幫助全國同道正確掌握人工肝技術,推動了中國人工肝技術的健康發展。
李蘭娟取得的科研成果不僅僅有大家熟知的“李氏人工肝系統”,她還揭示了重型肝炎患者腸道微生態變化規律,闡明了腸道微生態變化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關系,豐富了重型肝炎發病機制的理論;在抗擊“非典”中,提出了系列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SARS”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首創“四抗二平衡”療法救治人感染H7N9重癥患者,顯著降低了病死率……直至今日,李蘭娟依然活躍在學術舞臺上,孜孜不倦地在醫工交叉、人工智能等領域鉆研,創造著醫學發展的未來。
涉足社會辦醫領域 滿足不同層次老百姓的醫療衛生需求
“陳竺部長在一次座談會上說過,現今人們對健康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為更好地滿足我國社會不同層次的醫療需求,醫療改革不僅要政府把公立醫院辦好,還必須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共同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李蘭娟表示:“作為醫學界的‘名人’,我們必須擔負起自己的責任,這是推進社會辦醫的戰略決策,也是醫療改革的探索和創新。”樹蘭醫院就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題詞“樹蘭醫療”那一刻,注定成為社會辦醫大浪中的“弄潮兒”。
“樹蘭”這兩個字最早被提出,是20__年鄭樹森、李蘭娟從名字中各取一字,作為夫婦二人發起的醫學人才基金名字。20__年,借著社會辦醫的東風,以此為名,由院士團隊發起的樹蘭(杭州)醫院成立。醫院秉承著“尚學、開放、勇敢、效率”的核心價值觀和“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的辦院宗旨,致力于打造“中國社會辦醫標桿”,探索醫改新模式。
李蘭娟講述了她的辦院心經:“我們始終堅持‘三高、四化、三滿意’的辦院理念。三高就是高水平的專家、高質量的醫療、高品質的服務;四化就是國際化、智能化、標準化和人文化,通過這樣‘三高、四化’的努力來達到‘三滿意’,即患者滿意、員工滿意、政府滿意。”
樹蘭醫院匯聚了多名院士專家和上千名全國的知名專家,為疑難危重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醫院內有一面院士墻,上面除了李蘭娟外,還有呼吸內科領域專家鐘南山、普外科領域專家黎介壽、泌尿外科領域專家郭應祿等幾十位院士,可謂星光熠熠。通過4年多的努力,樹蘭醫院的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吸引了大量尤其是疑難病患者就診,逐漸發展成為疑難病診治中心之一,綜合醫療水平位居浙江省前列,醫院信用評價達到AAA級,能力評價五星,患者綜合滿意度在98%以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樹蘭醫院取得的豐碩成果得到了陳竺副委員長的充分肯定:“我深受鼓舞和振奮,這再一次證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作為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是符合實際的,社會辦醫已經取得了扎實的進步,涌現出了像樹蘭醫院這樣的標桿。”
面對這極高的評價,李蘭娟說道:“我們不過是在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老百姓醫療衛生需求方面做了一點工作。相信未來,我國不但會有非常好的公立醫療機構來保障人們的基本醫療需求,還會有一批優秀的社會辦醫能滿足老百姓不同層次的需求。相信黨和政府提出的讓人民擁有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的目標,必然能夠得到實現。”
承自前輩的十六字箴言 踐行醫學科學家、醫務工作者的責任使命
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會議室里掛著這樣一副字——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一名醫生的宗旨、使命、責任,就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也是身為醫生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李蘭娟說,這副字表達的思想與醫者仁心一脈相承,也是所有醫學科學家、臨床醫護人員共同的追求。
李蘭娟對這十六字箴言作出了解釋:“第一要嚴謹求實,醫學是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搶救任何一名患者,都必須要有嚴謹求實的精神。第二要開拓創新,醫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人類沒有解決的難題還很多,要用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發展醫學,像人工肝等技術都是在這種精神下發展起來的。第三要勇攀高峰,鼓勵年輕醫生們不要為取得的一點點成績而滿足,要不斷發展、不斷前進,勇攀科學的高峰。最后是造福人民,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個人,也不是為了某個組織,而是為了保障人民健康,讓人民遠離病痛。”正是因為有造福人民的追求,才有傳染病學家們的堅持,才有攻克科研難題的動力。隨著一個個病毒防治被攻克,人類得以免于傳染病的困擾,人民的健康才有了保障。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2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李蘭娟院士的一席話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刷屏。
她說,"這次疫情過后,希望國家逐步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軍事技術人員,讓孩子們明白偶像的真正含義!適當管控娛樂圈那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少年強則國強,學校和家長也要有導向地教育孩子,和平年代大多數人都無恙,明星什么的家喻戶曉,但是到了關鍵時刻,沖在前面的永遠是中國軍人、消防員、醫護工作者,這些做出過扎扎實實貢獻的人,他們才是中國的脊梁!"
在這次疫情中,已經74歲的李蘭娟院士,帶領自己團隊,趕赴武漢,與新型冠狀病毒作斗爭。
李蘭娟帶領團隊,發現阿比朵爾、達蘆那韋兩類藥物能夠抑制病毒。雖說只是試驗數據,對于病毒抑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李蘭娟院士和鐘南山院士,都在自己的領域,為此次疫情作出自己一份貢獻。
基辛格說過,“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李蘭娟院士、鐘南山院士、白衣英雄們,不就是國家最勇敢的人嗎?
我們這些普通人,一直被這些最勇敢的人保護著。無論是當代,還是近代,都是如此。
01
李蘭娟院士說,希望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人生觀、價值觀,明白偶像的含義,適當追星,而且要追正確的星。
確實,在和平和安寧時,我們對于娛樂圈人物太過于關注,而忽略了那些默默作貢獻的英雄們。
明星八卦,平時的我們可能非常了解熟悉。娛樂圈的明星,片酬動輒上千萬。而我們的警察、消防員、科研人員,每個月的工資卻沒有他們的百分之一。
和平安寧年代,我們偏重于娛樂,娛樂圈明星八卦家喻戶曉。但到了關鍵時期,站出來的,還是平時那些默默做貢獻的無名英雄們。
醫護人員、警察、消防人員等等,有的冒著極大危險,做好自身本職工作。
新聞里的最新消息,全國被感染的醫務人員,達到1716名,占到全國確診病例的3.8%。而其中,有6人為疫情而犧牲,他們是英雄,我們永不能夠忘記!
02
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國家衛健委在通報疫情情況時,用了這樣的字眼:
全國1716名醫務人員感染新冠肺炎,6人不幸死亡。
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背后都是鮮活的生命。每增加一個數字,就代表著感染的人數,增加了一個。
相關部門在通報疫情時,用了“死亡”這兩個字。
我們普通人,平時形容時,都要避免用到這兩個字,我們形容時,會用比較委婉的字眼,如“過世”、“走了”、“犧牲”等。
他們是英雄,并不是簡簡單單的自然凋零。
他們在為國家做貢獻,他們是英雄,他們是為國家而犧牲。難道可以用“死亡”這兩個字簡簡單單來形容嗎?
數字的背后,可都是生命啊!
03
和平年代,我們很少去關注英雄。但在關鍵時期,卻是他們站出來,他們是最勇敢的人,保護著他們背后的人民群眾。
少年強,則國強。
學校和家長們,需要教育他們正確的觀念,追正確的偶像。
關鍵時期,站在最前面的,永遠都是中國軍人、消防員、醫護工作者,他們扎扎實實地做著貢獻!他們,才是中國脊梁!
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致敬中國英雄們!感謝您們,保護著后面的人民群眾!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3
李蘭娟從一名赤腳醫生成為一名院士,完全是自己勤奮努力的結果。李蘭娟高中畢業后盡管自己成績優異,但正趕上運動,于是成為一名赤腳醫生,盡管自己當時什么也不懂,她努力學習,學習經絡,學習認識草藥等,很快成為的百姓信任的優秀醫生。后來被推薦上了大學,憑借努力,她成績優異而留校,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
兒子鄭杰說“今日事今日畢”也是她一直恪守的行為準則。李蘭娟的醫務工作已經相當繁忙,除了臨床工作還有大量的研究。但是學習從不放松,兒子鄭杰看到深夜一邊補學英語,一邊看國外論文。不僅對自己如此要求,對丈夫也是嚴格要求,從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丈夫成為院士后,丈夫看一會電視,她會催著趕緊去看論文。
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
上世紀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達80%。李蘭娟一心想要救人,苦于治療方法有限,只能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逝去。“李蘭娟說,“當初,我們工作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樣,進去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經過10余年的反復探索、實驗,1996年,李蘭娟及其團隊終于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開辟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成為我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從20__年起,李蘭娟每年舉辦一次人工肝的推廣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療方法無償教授給更多醫生。“全國有那么多病患,不可能都跑到浙江來就醫,在當地得到及時的治療,才是最好的結果。”如今,人工肝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她還多次舉辦全國暨國際人工肝會議,被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的領頭人”。
率先提出“封城“
武漢疫情出現大爆發的時候,她和鐘南山院士星夜馳奔武漢,作為國家衛健委特別專家組的這次武漢之行是非常關鍵的,鐘南山院士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斷以后,她率先提出武漢“封城”,鄭杰認為李蘭娟在重大的事件面前,一直果敢冷靜。作為傳染病學專家,這其實是一個基本的自我要求。因為專家學者不做表態,更加沒有人說了。她的決策,不是一時之舉,一方面是自己的專業,零一方面來源于自己抗“非典”經歷。在抗擊SARS時期,浙江省20__年4月出現第一例SARS患者,除了快速對患者所在的小區進行隔離處理外,李蘭娟同時進行了病毒的分離和研究。“兩者幾乎是同時進行的。這使得浙江省中除了3-4個患者,沒有其他民眾以及醫務人員被感染。”
為國家培養一流醫學人才
李蘭娟深知,一個想要擁有健康的民族,一個想要躋身世界醫學之林的國家,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優勢,必須擁有一大批醫學名家大師。于是,20__年5月25日,李蘭娟與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鄭樹森一起捐資,聯袂社會各界力量成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獎勵和提攜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杰出科技人才。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4
2020__年末,新型冠狀病毒趁虛而入,在人的體內大肆繁殖,破壞。于是全中國上下的人民聯合在一起,抵抗著這病毒。
在抗擊病毒的無數人的舉動,感動你和我,比如:鐘南山、李蘭娟……我今天就要介紹一下李蘭娟。她今年73歲,是對抗疫情的主要人物之一。
她在讀書時,因家境清寒,沒錢供她上學,所以一度想輟學,但在善良的班主任的幫助下把高中讀完,卻又遇上了“wenge”,但她對醫學的渴望是無盡的,于是她放棄了有著二十四元月薪的工作不做,去做了“赤腳醫生”。后來,她靠著自己的好口碑和無私為人民奉獻的精神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繼續深造,而她也靠自己創造出了許多耀眼的佳績,如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當武漢的病情惡化的越來越嚴重后,她依然是一次又一次地申請去武漢。已經七十三歲的李蘭娟院士,已經忘了自己已過古稀了,依然沖在戰場的最前面了。
除夕,是一個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但是她卻僅僅只吃了一盒餃子,就繼續工作了。慶幸的是她們團隊一共分離出五株新型冠狀病毒株,其中兩棵還十分適合于研究疫苗。李蘭娟說,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夠分離到病毒,因為我們這個團隊是從當年SARS時走過來的,我們當年是最早分離到SARS病毒的單位,所以有很好的病毒分離經驗,這也對我們這次的病毒分離有了極大的幫助。的確如此,20__年時,聲勢洶涌的“非典”爆發,56歲的李蘭娟,作為衛生廳廳長,對浙江省“非典”防治應對十分給力。后來在對SARS病人的治療過程中,李蘭娟竭力倡導,對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謹慎,只在關鍵時刻進行合理應用。SARS十周年紀念時,醫學跟蹤發現,曾在浙江治療的SARS病人,沒有一人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后遺癥。可見李蘭娟院士她在醫學界有著很深的造詣。
李蘭娟這位巾幗英雄,在人們選擇逃離武漢時,她明知武漢情況的危險,卻將生死置之度外,與其他醫務工作者一樣逆行而上,因為在她的眼里只有那些病人。
在這場疫情抗擊中,不止有鐘南山,還有李蘭娟,還有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尊重且依賴的偉大的醫務工作者和還有那些默默奉獻的志愿者……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5
像過去的18天來一樣,李蘭娟院士上午8時30分準時抵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國家醫療隊指揮中心,準備查房。這一次,記者獲準獨家跟隨李蘭娟見證全程。
自2日凌晨率醫療隊抵漢,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開啟固定作息模式:赴東院與其他醫院會診、回駐點撰寫文字材料及遠程指導實驗室工作。
2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癥ICU病房查房,了解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治療情況。圖為李蘭娟院士走進更衣室前。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癥隔離病房的別稱。20日,73歲的李院士要進入“紅區”重癥監護室(ICU),探視8位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病情。
工作人員按鈴打開更衣室大門后,李蘭娟第一個走了進去,待記者再次見到她已是緩沖區內。
她全身被白色防護服裹嚴,僅露出護目鏡下的雙眼。助手在其防護服前胸和后背用馬克筆寫上姓名幫助辨認。為鼓舞同事士氣,她建議在后背名字下方添上“加油”二字及感嘆號。這天正巧是其團隊成員張園園生日。李蘭娟拿過筆來,特意在她衣服上寫下“祝園園生日快樂”。
戴上兩層手套扎緊袖口、撕開防護衣胸前封條粘緊縫隙、蓋上防護面罩……10多道措施檢查完畢,李蘭娟的防護達到“紅區”查房標準。
隔著“紅區”玻璃窗及監視器,記者看見李蘭娟走進第一間病房。站在床旁,她同病患做手勢溝通、給予鼓勵安慰,與同事了解人工肝治療及病人情況,并觀察治療設備顯示儀。
大約十分鐘后,李蘭娟出來再沿走廊一間間進行查房。有病患注意到李院士前來查房,向其表示由衷感謝。
武大人民醫院東院目前有患者700余人,其中大多為重癥及危重癥病患。據院長肖紅軍介紹,目前對這些病例治療趨勢整體向好。院士團隊用人工肝等技術進行積極治療,有8例病人已從危重癥向重癥轉移。李蘭娟團隊將應對其他疫情總結的“四抗二平衡”治療方案應用于武漢。
“有幾位病人經人工肝的治療已明顯好轉,其中一位估計明天就能轉出ICU。”李蘭娟結束查房后透露,之前已有3位病患轉出ICU;病區內還有4至5位病況均出現好轉、程度不一,2位危重患者尚未脫離危險期、炎癥明顯。“當前最重要是爭取時間。”
脫掉防護裝備,李蘭娟面部的壓痕清晰可見。她說,ICU集中了全院病情最嚴重的病人,進入“紅區”查房、面對面交流是增加他們信心的一種方式。“這也有利于我直接了解他們的情況,更好地與同事們討論、制定治療方案。”
據其團隊成員、樹蘭(杭州)醫院副院長湯靈玲介紹,院士每天行程滿檔,“早上8點就開始工作,最近已連續幾天凌晨2點睡覺了”。
據通報,武漢市19日新增確診病例615例,湖北全省經核減確診病例新增349例,兩項數字相較近期出現較大下降。李蘭娟對此指出,當前各級政府控制疫情措施的力度是很大的。按照此趨勢下去,不用太長時間,武漢的疫情是能夠控制下來的。
肖紅軍表示,從東院近期治療情況亦能感受疫情向好的趨勢。該院發熱門診人數日趨減少,19日僅17例;病患向重癥、危重癥發展趨勢得到控制;輕癥患者核酸檢測轉陰數量增多,目前有100多例轉陰及出院。
李院士還稱,出院人數逐漸增多是各方辛苦努力的結果,我們的診療效果正開始顯現。
不過,當前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接受中新社記者數次專訪,李蘭娟均提及“傳染源發現和控制”的重要性:武漢應繼續保持社區排查力度,控制人傳人,防止病患疏漏,保證“外面的安全”。“底牌要清,否則(疫情)還會蔓延。”
“如果所有的感染病人都找出來了,那才是‘拐點’到了。”在李蘭娟看來,不能僅從確診、疑似病例等數據下降來判斷疫情。不把傳染源徹底、仔細找出,“誰都難說‘拐點’”。
回到指揮中心已過中午12時,換回棉襖的李蘭娟走到洗手池旁再次將雙手清洗、消毒。查房完畢,她一天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關于李蘭娟的優秀作文 篇6
李蘭娟深知,一個想要擁有健康的民族,一個想要躋身世界醫學之林的國家,必須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優勢,必須擁有一大批醫學名家大師。于是,20__年5月25日,李蘭娟與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鄭樹森一起捐資,聯袂社會各界力量成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獎勵和提攜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杰出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