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孤寡老人實踐報告
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講究和諧有著深厚道德文化底蘊的國家。孝敬老人、長幼有序、兄弟友愛等傳統倫理美德中無不折射出“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的社會哲理。那么,去幫助孤寡老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慰問孤寡老人社會實踐報告
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有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我決定,在大學的第一個寒假中參加社會實踐——參加服務老人的社會實踐,去給予老人呵護和關懷。讓自己的寒假假期過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
這個寒假雖然短暫,但我過得很充實。經村委的介紹,我有幸和村上的獨孤老人接觸,并向他們了解了一些生活情況,還帶給他們一些生活用品,最重要的是豐富了他們的精神家園。這次假期社會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年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調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在這次實踐過程中,我獲益匪淺。我學到了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讓我深入生活的每個角落里,真正體會到老人們的生活的艱辛。同時也認識到農村存在的問題。
由于老人們身體都不是很好,行動也不怎么方便,為他們打掃,整理房間成為了我第一個工作。過程中雖然挺煩挺累的,但看到老人們可愛又可親的臉龐,我又有動力了,而且想想做這些也挺有意思的。在整理房間的時候我發現以普遍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家都缺少生氣,本來房子就挺舊了,所以就更應該裝飾一些東西來使房間里充滿活力和朝氣。這樣老人的生活條件改善了,那么身體狀況也會有所好轉的。可是我碰到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者買東西的錢從哪來啊?于是我思考了一番之后,我準備去向村委干部商量,向他們要錢。在我娓娓道來之后我順利的拿到了錢并置辦了一些好彩頭的物品以及一些盆栽。老人東夸我們呢!最后我們在村委的幫助下為老人辦了一場精彩的“交談會”,大家都圍著一圈邊吃瓜果點心邊暢所欲言,“會”間還有同學自愛唱歌表演,真正讓老人感受到我們的愛。
雖然這次實踐我沒有用到我所學的專業知識,但增強了我的辦事能力與交往能力,同時也讓我懂得了前來之不易,而且作為子女的人們應該多多想想在家的父母親們,要常回家看看。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里我穿街走巷,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做著自己計劃好的事。在學校里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要做什么明天做什么,但這次的實踐中不會有人告訴我這些,我必須要知道什么時候要做什么,而且要自己做,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同時也培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也鍛煉了我的思維,讓我思想更深一層。
在與老人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的很多生活趣事,也知道了他們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物質財富,而是精神上的滿足。從他們身上我還學到了挺多生活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方法。同時我也和他們交流了我所學到的一些知識。
當然這次我學到的更重要的還是如何與他人溝通。一直以來我的口語交際能力東不是很好,與別人對話時不會隨機應變,往往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非常尷尬的事情。在實踐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所以我抓住這次機會努力與他人交談,效果真的很不一樣。
通過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到親情的可貴,當感觸最深刻的是看望孤寡老人,讓我深深地感到他們需要關懷需要愛,也許他們脾氣有點壞,也許他們對我愛理不理,也許他們頭腦不清醒,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便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說,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間,我們給他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一份歡笑、一點溫暖。
這次社會實踐之后,我掩卷深思,思緒萬千。這些老人真的很可憐的。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卻很少受到社會的關心與照顧。我還經常看到老人們自己挑水喝,還要去城里為了生活而去賣東西賺錢,這些我看了好是心疼和心痛。心疼的是那些老人,而為那些對這些漠不關心的人而感到心痛和可悲。最讓人難過的是政府對者些也視而不見,以點都不重視這些。雖然中央有說對老人的補貼,可是天高皇帝遠,等到了老百姓這里就是岌岌可危的一點點東西而已罷了。物質上的資助沒有也就算了可連精神上的安慰和關心也很少。還有就是子女沒有盡到義務與責任。這種風氣真的非常的嚴重。在這是實踐活動中,我也充分的認識到我的不足之處。我覺得我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也明白了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不管怎樣,我會再接再厲,為自己而奮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關于關愛孤寡老人的實踐報告
(一)實踐目的:在社會的最底層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無配偶、無子女、無人照顧。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空巢老人”。臨近春節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熱鬧的大團圓,而他們只能守著自己空蕩蕩的房子,從清晨到日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尊敬老人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而作為一名有愛心、有責任心的熱血大學生,我有義務承擔起社會的責任,雖然我明白一個人是的力量是那么小、小的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我真誠的希望,這些微力量能夠匯聚成大愛心,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支持。
(二)、實踐過程: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曾經有過類似關愛別人這樣的經歷。例如給希望小學捐款、捐書啦,在公交車上給老人、孕婦、小朋友、殘疾人讓座啦,同學或者朋友住院了,常常去看望他們啦,這都是包含著愛心的行為。而這種愛心,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而我,就是在這顆愛心的促使下,去看望老人。
在我的家鄉,這樣的老人數不勝數,而人們大多都是敬而遠之,因為他們認為他們自己的子女都不來照顧他們,而我們的幫組顯得多么的多余,在村子最偏僻的角落,生活著這樣一位老人,因為我從小不在家,所以只能從媽媽那里打聽一二,媽媽說,奶奶姓曹,二十幾前丈夫逝世,幾年前兒子車禍逝世,諸多不幸發生在她身上,但是她依舊堅強的活著。村里的人攀龍附鳳,自然不會與這樣窮苦的老人家扯上關系,趁著過年和實踐活動的機會,我和我的好朋友制定了一個“關愛曹奶奶,溫馨過豬年”的計劃。
第一天:農歷十二月二十八號,我們把從家里帶來的魚肉、瓜子還有一些不常穿的棉衣送到了奶奶家中,起初,奶奶不了解我們的目的,不好意思的回絕了我們,經過我們長時間的交流,奶奶終于接受了我們的幫組。我們為奶奶做了一頓豐富的年夜飯,盡管我們的廚藝并不是很好,但我們還是吃的笑哈哈的,奶奶說她都是吃一點白菜,而且一餐自己吃不了多少,剩下來吃幾天,偶爾都只吃白開水泡飯。心與心的交流,是最令人難忘的,與奶奶聊天便發現奶奶是個十分可愛的老人,也像我們一樣懷著少女的心,仍然深愛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到了傍晚我們離開了奶奶家,像奶奶道了新年快樂。
第二天:大年初五,過了一個春節奶奶還是一個不愉快的摸樣,家里的光景還是那么差。我和朋友幫奶奶把家里打掃了衛生。看到那些守著空巢的風燭殘年的奶奶,我的壓抑的情感無處表達。我更不敢想象這種凄涼的空巢景象還會持續多長時間。他精神上感到特別的空虛和寂寞。有時我也在想,等我們老了的時候,會不會也像奶奶那樣守著一座房子,過著凄冷而孤獨的生活。往后的五天也都是幫奶奶做做飯、聊聊天。最后一天臨走前奶奶囑咐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要珍惜身邊的親人朋友,要愛生活。結束了陪伴奶奶的日子,我們找到了村干部,村干部也承諾會給她最多的補貼,也會經常去問候老人家。
實通過這次實踐,我們深入了老人寂寞的內心世界。我知道很多人都嫌棄老人,覺得他們麻煩、手腳慢、邋遢。但是,是否想過我們也會老,當你老無所依的時候,別人給予你的是關懷,是不是會感謝這個溫暖的世界。人心都是溫暖的。其實老人是非常可愛的,他們有愛有恨,有笑有淚。這次實踐過后,我感受到做一個熱心幫組他人的人是多么的快樂,不再一味的索取,付出會讓人更快樂。
(三)、實踐心得:短短一上午的關愛孤寡老人活動,觸動了我那麻木已久的心。由于是第一次參加此類活動加之與老人相處甚少,第一眼見到年邁孤獨的老人們時,心抽痛了一陣。這些為兒女操勞大半生的老人,本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享受子女的關愛,如今卻被送到敬老院孤單地度過余生。不敢說她們喜歡清靜卻敢大膽的說她們害怕孤獨。此時,告誡自己:絕對不能讓父母孤獨的度過老年。
我記得古文中是這樣描述大同社會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棄者皆有所養,男友分,女有歸。”雖然我們都明白這只是理想中的理想社會,但是幫組孤獨老人的行動刻不容緩。這不是個人問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也是民族精神崛起的標志,行動吧!不要做個麻木不仁的冷血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