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2024(通用3篇)
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2024 篇1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 調查對象
20xx年1月17日、18日,本人在自己所在村莊進行實踐調查,隨機對村中十戶有農地的戶主進行入戶問卷調查,給村名們講解問卷上的問題,并且和他們談論一些關于對農地改革方法的'看法和建議。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均以書面問卷為載體,口頭交談為輔助,通過一對一訪談方式開展,十戶均為入戶問卷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給戶主詳細講解問卷上面的問題,讓戶主更加了解卷面上的內容,并積極的倡導村民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更有明確性地做出選擇和回答。填完之后還跟戶主閑談些家常,了解戶主家庭的收入情況和更多關于農地利用這方面的信息。
(三)調查內容
戶主家中農地利用狀況及遷移意愿情況,了解到戶主們的家庭人員信息、受教育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和家庭收入來源,談論繼續從事農業生產還是外出從業,以及其中的主要因素。本次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十份,回收十份,回收率100%。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農地利用率低現象(問題)的現狀
1、農戶樣本特征
(1)農戶樣本的戶主都是農村戶口,均有各自的一些耕地和林地,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和一些蔬菜,林地主要種植蘆柑。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均在高中或高中以下,大部分都在只讀完小學就沒繼續學業了,受教育水平偏低。且十戶戶主均住在農村家里,家中各有子
女,80%的戶主家中的子女中有的在學校受教育,另外20%的的戶主的子女已完成學業,且都是出去打工或外出工作,均沒有從事家中農作,只是放假時偶爾幫忙一下。而且從交談過程中了解到,他們的子女大部分都寧愿打工也不從事農業活動,原因是農業活動過于辛苦且效益低。
(2)農戶樣本的耕地普遍離家比較近(1公里以內)而林地相對比較遠(2公里以上)。農戶樣本中,有60%都是以非農業為主兼業,戶主家中成員在家縫紉衣服或在縣城以內打工,每月僅花幾天時間地在農業粗糙耕作上,農作物效益低,農業對于他們只是為了不用買米和增加一點額外收入,打工的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所以離家比較遠的耕地或林地有的被拋荒有的被別人承包;30%以農業為主兼業,大部分時間花在農業上精心耕作,偶爾外出幾天打臨時工,例如摘茶葉,載茶葉,做茶葉,摘蘆柑,包裝蘆柑,在家做手工藝品等,農業收入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10%以農業為主沒有兼業,這類戶主基本上是家里從事的耕地和林地比較多,也有承包一些別人的耕地和林地,精心耕作,農作物效益相對較高,收入來源靠農業。
2、農戶遷移的意愿
在本次調查中,關系到農民是否遷移到城鎮,農民是否退讓出土地等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是否有穩定收入、政府的補償是否合理、所遷移的城鎮位置環境是否良好、農民在城鎮沒有了土地政府是否給予一定照顧或者提供合理的就業崗位等。本次調差的農戶樣本中90%都愿意遷移到城鎮生活,但前提是生活基礎必須得到保障。對于退出土地這個方式,樣本中80%的戶主認為只要政府給予的補償標準高于經營那些土地所得平均收入加上國家對農民的補貼,并且農民遷移到城鎮后前幾年期間政府能給予一定的照顧;20%的戶主想就在農村,自己種點菜或者留著建筑房子。還有10%戶主認為已經年老,農村環境比較好,也比較安靜,適合晚年生活。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地拋荒的原因
(1)從事農業耕作效益低,遠不如出去打工所得收入。現在一畝耕地如果種植水稻一年的凈收入也才幾百塊錢,遇上豐收的年份也就上千塊。跟打工的收入比起來還是少。
(2)從事農業耕作辛苦,風吹雨淋太陽曬,加上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和上輩不一樣,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從事家中耕作。
(3)農業耕作事務繁多,家庭人員在打工或者讀書,家里忍受不足,沒時間打理耕地。
(4)農業耕作受天氣影響較大,而且近幾年氣候變化比較反常,農作物受災影響也比較大,農作物價格也受市場波動存在很大的不確定風險,未來收入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2、農戶遷移意愿的原因分析
(1)在農村,靠耕作農業效益低下,而在城鎮,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年收入比農作物收入高很多。
(2)現在很多農村的戶主子女大部分在城鎮打工或者工作,遷移到城鎮,可以經常和子女們在一起。
(3)在城鎮子女們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拓寬知識面和見識,學到的更多。
(4)城鎮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生活娛樂方式比農村的多,生活更多姿多彩。
3、農戶不愿意退出農地的原因分析
(1)傳統觀念沒改變過來,覺得有土地就有保障,內心就會覺得很踏實。
(2)有的戶主年紀比較大,覺得城鎮生活不適合自己,相對來說比較喜歡呆在農村生活,留下土地可以種點菜和一些農作物打發生活。
(3)有的戶主想留下土地在老家建房子,以后就回老家養老。
三、建議
(一)在弄面遷移城鎮過程中政府必須給農民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和幫助
1、首先必須先解決農民遷移到城鎮的城鎮戶口問答題,保證遷移到城鎮的農民的低位跟城里人一樣。
2、農民遷移的城鎮必須要有住的地方,在農民購買城鎮房子的過程中,政府需給以一定的補助和優惠政策。
3、農民遷移到城鎮之后就沒有了土地可以耕作,政府能給農民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以保證農民在城鎮的正常生活。
4、政府也需解決農民子女在城鎮上學的問題,保證孩子們受到良好的的教育環境,享受到先進的教育設備。
(二)農民退出土地政府應給予的合理補償
1、用土地來置換城里的房子,以解決農民遷移到城鎮的住房問題。
2、用土地來置換農民在城鎮里的養老金和醫保費用。
3、農民剛遷移到城鎮之后的前幾年,政府應多加照顧,讓農民早日適應城鎮生活,融入到城鎮之中。
(三)出臺一種承包機制
1、個人承包方法,獨自報下大面積耕地,統一大力,引進先進農業機械和科學的耕作方式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勞動力效率,降低經營耕作成本,解決小戶分散型個人耕作方式,打打提高了農業耕作的效益。
2、個人承包大面積林地種植果樹,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正確地經營果園,由于大面積作業可以避免以前人力的多次分散勞作而導致的勞動力效率低下的不科學打理方式。采用承包的機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可以請專家來指導,運用先進的方法打理果園,提高水果的產量,增加果園帶來的效益。
3、采用多元化道路,把雞鴨放養在果園中,又減少了給果園施化肥的成本,也可以建立池塘,采用資源重復利用的方式進行可持續化生產,走可持續化的道路。
4、當農民出讓土地使用權是就不用進行土地耕作還可以拿到一些土地承包的租金,農民還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出去打工,增加收入。
四、結語
經過此次的實踐問卷調查,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記得剛開始著手調查的時候心里很緊張,雖然是和村里的人們經常打交道,但落實到具體的調查過程中的時候是一種特別的感覺,像是一種對自己的新的挑戰。
現在的農村中所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來自于多個方面,靠目前的農業收入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正常生活開銷,而且小戶分散型的耕作這種效率極低的耕作方式已經跟不上社會的步伐了,現代化的科學耕作方法應該普及到農村當中,集中管理經營,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提高耕作效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村土地的效益。
通過此次的調查讓我跟農民有了更進一步的接觸,雖然自己也是出生在農民家庭,但是平時都在讀書也沒跟父母談論這些方面的問題,覺得這次的調查讓我見識到了很多以前沒涉及的問題和觀念。對于絕大部分農民來說,政府能給予一定的生活保障,遷移有何方。
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政府的最終目的是吸引農民自愿遷移進城,這就要充分考慮到農民的利益,站在農民的角度上思考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從農民的最根本利益出發,通過一些優惠政策來幫助農民。
調查結果表明,只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還是有很多農民愿意遷移城鎮的。對于不愿意遷移的少數農民,鄉土情結和小農心里的農民,政府也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可以把他們集中安頓在農村的同一個地點,這樣也有利于他們的基本生活。
經過這次的實踐調查,我了解到了很多農民的心聲,也了解到現在農村還存在很多問題,在推進城市化推進的過程中,還需不懈努力。對于這次的調查收獲比較滿意,不僅在能力上得到鍛煉,也在知識和認知面上拓寬了自己。不過在調查過程中還有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在調查之前準備不充分,導致在調查過程中有點混亂,并且在調查結束后沒有及時進行分析。經歷過了這次調查,我會吸取教訓,三思而后行,對于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進行多角度分析解決,我相信以后再類似事件中我一定更可以做得更好!
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2024 篇2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問題,將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但是現如今,由于發展經濟,曾經環境很好的農村卻因經濟建設而被污染了。經濟發展并不是衡量鄉鎮生活幸福程度的唯一標準,環境質量的好與壞也加進來了。近幾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人都在積極保護環境。在暑假期間,我回到了家鄉,看到家鄉的變化,不禁感觸頗深。就此,我對家鄉的環境污染以及污染治理情況進行了調查。
五河縣地處皖東北淮河中下游,處于長三角邊緣,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23個縣(區)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鄰蘇浙地區的縣。位于北緯33.20652,東經117.89978。地處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地勢低洼,海拔13-19.5米。縣境東南隅屬皖東丘陵。境內河湖眾多,有“水鄉”之稱。淮河流經南部,于沫河口納北淝河,澮河在城關鎮南入淮,澮河、沱河在縣境中部積水成湖。
五河縣境內“淮水繞東南,沱澮注西北,惟r合于潼,湯湯淮以北”,其名以淮、澮、r、潼、沱五水匯聚五河口而得名。夏商屬徐州地,周屬青州,春秋為魯地,戰國為魯、宋、吳三國國境,后屬楚,秦為蘄、徐兩縣地,西漢至北宋先后建置虹縣、夏丘縣等。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設淮安軍,置縣五河口。元屬臨淮府,明屬鳳陽府,清屬泗州,民國初屬淮泗道,建國后先屬宿縣行署,1983年歸屬蚌埠市。全縣總面積159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79.4%,丘陵惟北縣 7占8.9% ,河湖占11.7%。總人口71.7萬人。轄13鎮2鄉共223個村14個居委會。
這幾年我縣政府一直在搞環境保護。因此我對我的家鄉進行了一個調查。我先深入了我家鄉附近的幾個鄉鎮,并對這幾個鄉鎮的植被覆蓋率、河水清澈程度、飲水安全、鎮容整治、畜禽糞便管理以及農業生產污染作了一番簡單的調查。在這次調查中,我對我們縣城鄉鎮的環境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了這次鄉鎮環境的調查。
一:我縣鄉鎮環保工作的基本概況。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中央政府一直強調新農村建設。所謂新農村建設在環境方面無非是以“清潔水源、清潔能源、清潔田園、生態平衡”為目標,強調環境的綜合整治。我縣政府也積極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大力加強對鄉鎮生態環境的建設,在飲水安全、村容整治、天然無公害種植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效。下面讓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具體的看一下。
(一)鄉鎮鎮容鎮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經過縣政府幾年下來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縣鄉鎮容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些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鄉鎮居民環保意識有了顯著地提高。有這樣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十年以前,在鄉鎮存在著這樣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吃完零食后都會隨手扔掉手里的垃圾袋。此時,只要一陣風吹過,我們就會看見垃圾漫天飛舞的景象。而如今,我通過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都會有意識的將垃圾扔進垃圾桶了。另外,我還隨及調查了十幾名居民,詢問他們關于對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的看法。在這些被調查的人中,除了有三人表示不關心外,其余都反對這樣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樣極不衛生,有利于疾病的傳染而且會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身體健康。綜上調查結果都可以表明我縣鄉鎮居民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鄉鎮建筑布局得到大幅度改善。經過調查,10年以前,我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鄉鎮建筑布局都出現了極為不合理的現象。這種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公廁所在位置不合理,以前公廁的建立似乎只考慮便捷程度,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公廁都建立在鄉鎮的上風口或是和河流的上游。二是廚房的建設不合理,這主要是指廚房的朝向多是大路以及廚房與豬圈等相隔太近。三是居民住房建筑不合理,甚至可以用縱橫交錯來形容,幾乎沒什么規律可循,都是隨意建造,沒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如今,在我調查的這幾個地方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布局不合理現象也幾乎已經不存在了。據有關人員介紹,這都得力于縣政府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大力推廣四改(即改水、改廁、改廚、改房)的行動。
第三,“三亂”的處理,所謂“三亂”即“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的現象。近些年來,政府重點加強了對三亂的處理。其中,最顯著的做法就是加強對垃圾的處理。據調查顯示,我縣百分之百的鄉鎮都興建了許多垃圾桶、池。每個垃圾桶池的距離約為一百米。除此,政府還請了專門的清潔工進行定期清理。很明顯的是,環衛工人的人數明顯增加了。種種措施都推動了“三亂”的有效處理。
毛概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2024 篇3
實踐主題:
實踐時間:
實踐地點:
一、實踐背景及意義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形成,法律文明的重點也將從以普及法律知識為基礎向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弘揚法治精神和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轉變。城鄉法制建設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廣泛而深刻的實踐,具有直接參與的特點。
這次我以隆堯縣城及其所轄下的毛爾寨村作為縮影點。通過對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的調查,了解現今隆堯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通過了解進而加強隆堯縣城鄉居民的居民法律意識,減少法盲。通過這次調查,使得法律知識得到普及,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也在提高,進而使城鄉居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對法律保持正確的態度,能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以此推動隆堯縣的法制化發展的進程,推動我國法制現代化的進程。
二、問卷分析與總結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經過此次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雖然城鄉居民的法律素質總體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1、絕大多數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
與以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法律意識有所提高,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很薄弱的。現實生活,相當一部分居民對我國的法律體系了解不夠全面,不習慣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當自身權利受到侵害時,居民們不知道如何運用法律來維權,有的人屈從于權威,忍氣吞聲,而有些人 以暴制暴。在抽樣調查中,設問在平時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運用法律手段來進行維權時,回答經常的占29.5%,回答很少的占64.5%,回答沒有的占6%。由此可見,城鄉居民很少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反映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在回答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時,回答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占9.5%,回答用武力解決的占33%,回答通過關系解決的占38%,
回答感覺很委屈但是認為也是沒辦法的事的占19.5%。由此可見,居民很少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在法制化過程中,人們對法律知識掌握的多少,既影響對自己權益合法的維
護,又影響自己對法律的遵守。在調查中,我發現居民的法律知識很匱乏,絕大多數居民表示對法律知識,特別是與平時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完全不了解,而且也很少主動去了解法律知識,在你對我國法律體系了解嗎?這一個問題中,選擇非常了解的占5.5%,選擇一般般(了解不全面的)的占67%,證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完善,法律意識也慢慢地深入到城鄉居民的心里。然而選擇一點都不了解的占27.5%。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仍然有些人對我國法律體系一無所知,試問居民法律知識匱乏,對自己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不明確,怎么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2、居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
隨著國家的普法力度的增強,借助現代各種傳媒手段,法律知識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相應的居民可以借助多種方式快速便捷地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但是在我的調查中發現,居民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化。從你一般通過哪些方式獲取法律知識?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我了解到,通過媒體(電視、報紙雜刊、互聯網)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1.5%,通過通過閱讀法律的書籍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9.5%,通過和親朋好友聊天的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11.5%,通過其他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比例是7.5%。從數據上可以看出,媒體已經成了居民了解法律的主要工具,居民通過看電視、報紙雜刊,上網能夠迅速獲取國家的法律動態,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地居民了解法律的途徑呈現單一化。居民獲取法律知識途徑狹窄潛移默化中也影響著居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知識的豐富。
通過這次調查,我對隆堯縣城鄉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有了更深的了解,城鄉居民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獲得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這種狀況不利于我國依法治國基本國策的實施。為了讓我們的國家變成一個法制化的國家,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首先,應該加強文化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程度。在調查中,我發現文化水平低的居民要比文化水平高的居民法律意識弱、法律知識少。其次,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居民喜歡通過參加法律宣傳活動來學習法律知識。
這樣也就增加了居民們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也希望司法機構能夠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讓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推進我國法制化的進程。
三、實踐感言
通過這次實地的社會實踐,讓我受益匪淺。既加強了我的社會實踐能力,又豐富了我的社會實踐經驗,既培養了我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的興趣,又提高了我今后融入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要特別的感謝我的同學們,他們幫助我分析調查問卷的數據。也是通過這次的社會調研,我從中了解到了作為一名通信專業的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了解還是很少的,法律意識也很淡薄。所以我以后的努力方向就是不僅要學好我的專業知識,還要更多地去了解法律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通過這次關于我國城鄉居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狀況調研,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提高城鄉居民法律意識以及普及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我堅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法律之花一定會在廣大農村結出累累碩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