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大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精選3篇)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 篇1
1實踐題目:小學生厭學”現象
2調查方式:調查法 、談話法、輔導教育法。
3調查時間:20xx年x月x日至4月x日
4調查地點:畢節地區小吉場鎮中心校
5調查過程: 經歷了對學生家庭及周邊環境的調查走訪,和學生的談話交流,對學生的輔導教育等環節。
(1)選題:學生“厭”學現象
(2)計劃:曾有學者指出,學生“厭”學現象,當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國的問題,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 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從而促使學生對于學習沒有了興趣及崇高的理想,沒有崇高的目標理想的催發,學習對于學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常”生活。為了不使學生不把學習僅僅當作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這個“日常”的學習生活,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在這“日常”的學習生活里窺察生活的底蘊,領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理想的路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
(3)個案描述:蘇鵬,男,小吉場鎮中心校小學四年級三班的學生,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差,第一次離家,不適應學校生活,導致不愛跟同學交流,不喜歡上課及完成作業,經常謊稱生病而不去上學。進一步了解,該同學在家父母比較嬌生慣養,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愛,從小比較依賴父母,沒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4)地點:小吉場鎮中心校
(5)方式及方法:調查法 、談話法、疏導教育法
(6)調查了解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和行為的產生,依賴于個體對環境情況的認知,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客觀現實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認知,因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學生厭學,古來有之。那么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說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類。 厭學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學生對學習目的模糊,認識不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了求知欲,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厭學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雖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厭學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今天著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6提出問題:
(1)家庭因素的影響有哪些?
(2)學校因素的影響是哪些?
(3)社會因素的影響是哪些?
7分析問題:
(一)家庭因素
1、過分溺愛。生活中孩子在家時父母的過分溺愛使他們習以為常,認為自己天生就應該過“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沒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滿意,就對父
母發脾氣,甚至逆反頂撞。有時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顧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小常識一無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回家也不愿意寫作業、學習成績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學生便習以為常,形成了惡性循環。學習中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就輕言放棄。失去了一次次的鍛煉機會,也養成了逃避或喜歡找人代勞的依賴感。來到寄宿制學校首先脫離了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心理上沒了安全感。造成了厭學心理。
2、放任自流。部分家長有時覺得孩子對學習厭煩而導致學習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沒有什么文化卻照樣賺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導致學生對個人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愿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3、家長期望值過高。有的家長都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盡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但在家長的眼里,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郁和不滿的情緒圍困著。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愿,就遷怒于學生。久而久之,把本來有樂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二)學校因素。
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大部分的老師的作業布置超過國家的有關規定,使學生的作業量增多,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并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對于部分寄宿式學校,第一次離開父母很多孩子不適應,又加上學生不熟悉環境不熟悉導致學生不愿呆在學校里,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社會因素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讀書無用”、“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哥兒們義氣等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么而學,學什么,最終厭學。再就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運用,特別是電腦的誘惑。由于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學校里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迷于網絡,家長和老師是拔也拔不出來。
農村信息閉塞,缺乏理想。在農村里,孩子接觸到信息渠道很窄。他們主要靠教師和家長知道信息。傳統的教育加之教師本身的信息問題,難以滿足孩子們信息的需要。更難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8原因與對策:
(一)希望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苦惱,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與輔導,不要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要多聽聽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確的地方,家長再加以講解和輔導。對
孩子的關愛和體貼會減弱孩子的厭學現象
2、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就每天都應該過問、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今天學了什么,做什么作業;完成了沒有?會做嗎?對比較懶惰的就要督促嚴點。對孩子多表揚、鼓勵。采取正確的方法。也不能聽到孩子犯了什么錯誤就打。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啊。
3、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學生意志力
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要加強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果在學習當中遇到難題,要隨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和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要及時化解,不要產生對班級、對集體的厭惡和排斥,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 學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都能輕松完成。不把學習看成包袱。
(三)建立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
1、贊可夫曾說過:“個性的發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 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對學習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應常投以關愛的目光,以證實教師對他們格外重視,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他,讓他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厭學心理也就逐漸消失。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
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引發新的學習需要,發展廣闊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于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9結論:
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師能對癥下藥地耐心細致地做好厭學心理的輔導,并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就可以調節他們的心理狀態,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有效矯治地其厭學心理,讓其以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待學習和生活。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材的社會大環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
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發展。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 篇2
從黨的__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1999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第五條,從此,我過真正意義上實施了依法治國,時至今日,依法治國已經實行了十多年了。而起作用也巨大,影響也極具深遠。以此同時,民主意思不斷增強,人民更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這些只是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的,我們當然知道,現在的中國城市生活法制融入的很深,市民們讀懂的運用法律。可是如果從基層來看,特別是從鄉鎮、鄉村、農民,來看的話,結果又會怎樣了呢?也是一直都是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
一、基層農民的法治基本情況
(—)法律意思有所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從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廣大鄉村地區的人們都在有形、無形之中有了一種意識,就是遇到糾紛、權利受到侵害時,會多考慮集中解決方法,而很多時候會想到運用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自一位姓王得建筑工,他是農民工,年齡也比較大,50大幾了,家里負擔也比較重,還有個上大學的孩子要他供著,對于那種農民家庭,供一大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就靠這么一點工資,根據他說,也幸好現在建筑工資提高了些,因此還算不是很窮。到年末了,其工資還有被拖欠的,為了拿回拖欠工資,他們已經不像以前建筑工人那樣,把建筑工地上的東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帶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板鬧事了,索回工資。而是,先跟建筑老板商議,交涉。之后見未果,就去找縣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資。當時,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是會去法院對建筑老板提起民事訴訟。基于這種認識我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相信法律是解決爭議,維護權利的重要方式,便開始信仰法律了。對這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為我們國家封建時間太長,受歷史影響,人治色彩太濃了,能夠樹立法治意識已經很不錯,即使不是很深。
(二)對法律知曉不夠,認識不足
我就是來自鄉村的,所以對于鄉村生活還是有較深的了解。相對來講是比較深入的,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跟家鄉那邊的村民聊天中發現,他們基本是不知道什么多少法律,只是通過電視、別人講的知道點法律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權益被侵犯時能夠即使得到救濟。就這樣開始對法律有種崇拜感、高深感。是些很深奧的東西。一般村民是了解不到,知曉不多,當得知我的專業就是法學時候,再他們看來,那是個很好的專業,很有前途的。可他們并不清楚,法律其實就是調整社會普遍生活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的規范。就是與他們生活有關,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用于指導以后的社會生活。而且,他們有很多人對法律的看法也很偏激,認為法律只是給有錢、有權勢的人準備的,總結起來就是為有地位的人準備的。
一般的農民根本就得不到什么好處,只要有錢,也只要給錢,就會有相對輕的結果,就能贏得官司,平頭老百姓因為既沒錢也沒有地位,所以總是吃的啞巴虧,這種看法對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是中曲解,對法律認識不到位,這樣對法制建設產生影響,偏離正常法治軌道,對我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產生不良影響。
(三)運用法律解決糾紛較少
基層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雖然對法律有了一些了解,也知曉了一些法律知識,也稍微增強了法治意識。但是,真正會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的糾紛、維護自己的被侵之權的人很少,假期我去人民醫院看望我一個以交通事故而造成右腿骨折的舅舅,在那骨科住院部,從其他病人中了解到,他們很多人是因為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骨折。且有些家屬也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得知他們很多人為了要求行為人支付醫療費,很多要么就是通過聯合親戚朋友,強制威脅行為人賠償,妖媚就是與行為人私下協商,或者有些怕事的根本就是自己全部支付所有費用。雖然,我國法律并沒有禁止私下解決,即私了。私了,地區解決起來更迅速,但是,這樣的話容易引起打擊報復,相互之間,由于威脅或者忍氣吞聲都容易引起一方的心里不平衡,容易引發之后一系列的不良潛在的影響,而且,私了,賠償的數額很多要么具有敲詐性,要么就是讓受害人受損。盡管如此,他們還是不愿意讓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干涉。
(四)農民提起的訴訟少
我去x人民法院了解到,現在法院受理的案件雖然在增多,特別是,民事案件增多,這說明人民越來越接受司法解決爭議,人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后來我才發現那些提起訴訟的原告很少有農民的,聽法院內部人說就民事案件,農民提起訴訟比例不足民事訴訟的10%,基本都是些企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一些收入相對較高的縣城居民。這也說明了,農民中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弄明對運用法律解決爭議心存恐懼
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爭議,但是,在他們心中人仍就認為法律并不是煮好的途徑,因為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引起對方的打擊報復。因為在我們農民心中,一向喜歡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不管其他后果,所以特別是在對方或者對方的親戚朋友,有些權勢,會利用聚集眾人暴力威脅,那勢必對今后的生活引起不良影響。特別是現在咱門中國的黨、政干部,由于其受嚴格監督,極易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到處魚肉農民。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當廣大農民與政府有關部門鬧矛盾,那么,農民處于弱勢地位,而政府及相關部門又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加上執法者的身份,那就是很強勢了。可以通過給農民辦理各種事情通過拖延,敲詐勒索等各種方式來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因為就與農民關系密切的還是政府,從出生到死亡都是離不開的,也正是在此,即使當時通過法律維護了權利,但是在以后就不好辦了。會惹上更多必要的麻煩。
二、原因簡析
(一)司法成本高,效率低
在我國,特別是廣大鄉村地區,很少由農民會運用法律來維權,原因可能是是因為他們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纏上國家機關,但最主要的是費用問題,因為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進行司法救濟那么久的請懂法的律師,那么就得花費很多,而請律師,我們都知道,費用是比較高的。好像最少也是總費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同時由于我國法律不是很完善,很多案件還多是誰告誰舉證,因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加之法律知識缺乏。同時,在農民看來就那些訴訟費用也是很高的,訴訟費用可能由于我國人口多,問題也多,而國家給予的經費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滿足辦案需要,可能多訴訟費用高有些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司法工作人員在我國比較少,一個縣就一個法院,一個律師事務所,少量的人在鄉村地區做法律服務者。據估計也就差不多十萬農民就兩法律服務者,五到七個司法工作人員。而且,因為案件多,各種舊案,新案都拖沓,堆積,辦案效率地下,一般的民事案件至少需六個月,更甚至一年多之后才有結果也很正常。假期我去看我舅,因為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因治療花費大,家里條件不好,很多親戚朋友湊齊錢進行治療,當對肇事者要求賠償時,肇事者只賠償小額之后就沒有支付。為此,就請律師打官司,但是,由于自己費用沒有,又不好想大伙借時,律師便提議有律師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一定資金給我舅先行治療,而由律師進行訴訟,而對于勝訴而得到的賠償就歸律師所有。從上述可知,如果真的要運用法律來解決的話,那么就得拖延很久,對治療就非常的不利。因為不能及時得到賠償。有點遠水解不了進火。
(二)觀念上不愿打官司
在鄉村生活久了就會發現,現在的鄉村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大,很多人都是排斥國家機關干預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司法機關干預他們的糾紛。我在叔叔上班的一名叫金達威飼料公司的工人中了解到,其實他們基本都是從鄉村來的,當問到他們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普遍的反應是他們都是害怕,在他們一向看來,打官司都是些不安分的人,感覺都是壞人似的,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人,都是有錯的。而且他們也根本就不想跟國家機關接觸,有種對國家機關的恐懼感,而且農民還會感到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認為即使有理由也很難站的住腳,也容易受其借用種種理由敲詐。
(三)司法工作人員及相關法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于我國實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很多都是中專生、高中生、或者一些干部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很多都沒有接受正規的大學法學專業知識教育,因此他們中很多人,素質低,辦理案件是容易出現錯案,同時很多司法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也比較差,道德素質也比較差,沒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審查,合理解決糾紛,相反很多人還利用職權,假公濟私,,把這種機會當作是發財機會,到處收受錢財。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拋于腦后,給農民以很不良的影響。
(四)法律意識不深,對法律知之甚少
在鄉村那塊,法制宣傳不夠,農民們對法律知道的很少,也很模糊,只知道些大概,而且很多也都市從別人那聽來的,很多都
是不準確的,沒有深刻的法治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很深刻的法治意識,很多農民遇到正義,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用法律來解決,而是用比較慣常的手段,鬧或者威脅,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想法設法去運用司法解決。這就足以說明農民不了解法,也沒有形成很深的法律意識。
(五)中國法治建設大背景
在我國,法制建設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存在著集中明顯特征,即是政府推進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型、法制觀念缺失型。因此在政府推進型法治中,政府權力很少受限,這種情況在鄉村比較典型,很多的法治宣傳都是由政府推進,而且很多的法治執行無形之中也讓基層政府插手了;再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權力制約問題還不完善,這更是阻礙了法制建設,而在鄉村,這種狀態體現在政府與其他權力機關的權屬不明確,職權錯位;就法制觀念來說,我國距西方發達國家大概相差300年,而就硬件來說,和西方國家沒有多大差異,科技的差別也很小,制度差別也不大。就比如“法律至上”的觀點現在才提出,而人家幾百年前就提出來了,這就是差距。再與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中,更是有距離。
(六)經濟基礎
在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法律本質的認識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立場,采取階級意志劃分的。而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的理解。階級是有掌握一點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階層,就為統治階級,相反,則為被統治階級。而在現實的中國,真正掌握大多數財富的那些認為人數不多的黨,干部,以及相當多的富有階層。而廣大農民,收入少,自然也就談不上統治階級。這雖然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是呢,這對農民來說,就他們的切身體驗來說,是很貼切的。即使這樣,把黨和人民,干部和人民割裂了開。因此,在經濟基礎都不牢靠的農民,很少有能有農民會真正運用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三、相關對策
為了真正貫徹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深化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快基層,而關鍵又是農民那塊。因為我國農民人數眾多,多我國整體提高法治水平是一個挑戰。為此:
首先,我們得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渠道,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強農民階層的經濟基礎,是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于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為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付。
然后就是加強對從事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是他們的服務水準更上一個臺階,更好的服務,具體說來,可以是,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準入和考核,招收大量受過大學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生入司法服務系統,充實整個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時還得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思想、道德水平,使他們真正樹立公正司法,為人民司法,而不是。
還有,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加大簡易程序,降低司法成本。加快對舊案、積案的處理,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盡快結案,及時解決爭議。
再有,我們應該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發揮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同時,也去積極監督其他主體守法。如,對政府,對黨員,對干部進行監督。
最后,廣大干部,黨和領導人,自己要積極主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同時司法部門應對違法法律的行為人依法處理懲罰,為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榜樣,特別是在鄉村地區更是要樹立典型。為全社會建設法治創造良好環境。
我相信,我縣農民法治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取得長足進步的。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范文3000字 篇3
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宏觀背景下,對新時期公安系統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現狀進行調查。了解其年齡構成、專業構成、學歷構成、行政級別構成以及參加培訓的狀況,明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工作的重點,為政府職能部門制訂相關的政策與規劃提供科學的佐證。
二、調查對象: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
三、調查內容:年齡構成、專業構成、學歷構成、行政級別構成以及參加培訓的狀況。
四、調查方法:方法運用計算機檢索獲得相關文獻;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人力資源現況進行調查;對個人進行問卷調查;回收資料并用EpiData錄入及整理數據,利用SPSS、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五、調查報告
關于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
社會調查報告
一、調查動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公安工作正在不斷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無時不在受到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帶來的新挑戰,尤其是當前刑事犯罪的活動性、對抗性、隱蔽性和犯罪手段的技術化、智能化、多樣化日益突出,而且新行業、新領域的犯罪也逐年增多,這都給公安部門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是對公安人員的考驗。公安系統中的人力資源作為警力資源的主要承載者和具體體現者,加強其管理是公安工作之根本,是公安事業的成敗興衰的決定因素。面臨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加強公安系統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培養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是社會安定團結的保障,也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后盾,更是全社會關心的焦點。
二、調查現狀
(一)隊伍建設。教育與培訓是開發公安人力資源的戰略性措施, 是提高公安人力資源素質的有效環節,是公安人力資源開發的重中之重。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1992年建隊以來,不斷強化隊伍建設,深入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用一致、按需施教、不拘一格”的培訓原則,培養出一支黨和人民群眾滿意,具有堅強戰斗力的刑警隊伍。現有警力147人,民警平均年齡29歲,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9.9%,就黨員占70%。市公安局堅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本著“全警參與、重在基層、立足崗位、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全局范圍內開展了大練兵活動。實現了由被動學向主動學的轉變,全面提升了民警的素質,使刑警人數從改革前的60人增加到148人,刑事技術人員從9人增加到 23人,平均年齡從35.5歲下降到29歲,大中專文化程度從52.1%上升到79.9%。以完善破案責任制為核心,建立了覆蓋社會面的刑警隊;
1、合理制定計劃。制定了全局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學習月計劃,規定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的,細化日程安排,并實行一周一檢查,一月一考核。嚴格落實每周五下午集中學習時間制度,并根據工作實際,合理解決工學矛盾。每周安排全局四分之一的民警進行集中學習、訓練和考核,參加人員由局專門機構按照比例確定后提前通知各個單位,確保民警人人參學參考。目前,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已經組織了近20次考試,人均參加考試2次以上。
2、科學安排內容。一是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公安工作,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體民警,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警察職業道德教育。二是加強法律教育。組織警務人員學習《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規,深刻認識和理解人民警察的性質和特點、人民警察的義務,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樹立服務意識,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三是安排民警學習計算機應用知識,要求熟練掌握文字處理系統、郵件系統和電子公文系統的使用,年末50歲以下民警全部達到計算機考核初級以上水平。
3、嚴格組織考查。為保證考試效果,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每次考試至少使用三套以上難易程度相當、考題不同的試卷,確保相鄰座次的參考人員不能相互抄襲。除進行書面考試外,還利用電子信息化平臺組織民警進行面對面的抽考,由民警現場回答抽考到的指定題目。局黨委成員還不定期深入到基層單位,采取現場提問、口頭回答的方式,對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學習情況進行了抽查。
4、獎罰分明。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警務工作正規化指南》納入全市公安系統精細化考評,結合平時學習落實情況和考核成績,在每次考試結束后,均下發考試情況通報,對先進個人,除通報表揚外,分別對排名前三位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考試不合格人員,增加其參考次數,對連續兩次考試不合格的進行離崗學習。通過運用這種科學的組學、組考模式,民警學習成績有了顯著提高,平均分由67.5分提高到81.7分。
(二)規范管理。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科學設置、科學使用、科學管理上多下功夫,以規范執勤執法、提高信息化運用水平、加強內務管理等為重點。在內部積極開展自查自糾,堅持“真抓、早抓、主動抓”思想和“預防為主、教育為主、施教于先、執紀于后”的方針。針對部分民警存在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崗位適應能力不強和執法觀念轉變不到位、不規范等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逐條落實、逐項整改,并結合交通警察執勤執法規范,對民警執勤執法、服務群眾和日常事務等制定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民警的各種行為。在外部多渠道接受社會的批評和建議,充分認識外部監督不是對公安工作的束縛,而是對公安工作的支持、促進和幫助,公安機關接受監督的根本目的正是要以外部提出的意見、批評和建議作為加強和改進公安工作的立足點。將刑偵工作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下,從公安機關執法辦案的重點崗位、關鍵環節、監督制約乏力的薄弱環節,以及社會重點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入手,確保各項行政權正確行使。“人民警察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維護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牢記“兩個務必”,始終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標準,不斷激發隊伍活力和提升戰斗力。
(三)廉政建設。按照“抓小防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落實“教育、制度和監督”三管齊下,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和反腐倡廉建設,切實保證基本教育的有效開展、基本制度的有效落實、基本監督的有效實施。在市公安機關的組織下,相繼開展了“反特權思想、樹良好警風”專項教育整改活動、“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專題教育活動、“隊伍正規化建設”活動和“廉政教育月”活動,深入貫徹執行“五條禁令”、“五個嚴禁”,組織民警收看警示教育片《警戒線》,不斷加強隊伍警示教育活動。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和民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規范了各種議事規則和程序。加快完善“主要領導問責、分管領導督責、班子成員帶頭履責”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領導干部勤政意識和履職效能。對照黨風廉政建設的相關規定,認真開展自我剖析和評議,深入查找分析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思想和作風方面存的突出問題,深刻剖析原因,明確努力方向。重點把好“執權關、交友關、律己關”,努力將違法違紀苗子性、傾向性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多年以來,全隊民警拒收禮物、慰問財物及贊助費等現金、財物折合人民幣190多萬元,沒有發生刑訊逼供等違法違紀問題,維護了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在選拔任用干部上,認真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落實了干部考察中的民主推薦、民意測驗、民主評議制度,明確了推薦、考察、任前公示等各個環節的責任及追究辦法,努力形成了風清氣正用人機制和導向。
三、調查的結論與建議
晉江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經過多年建設,成績是明顯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隊伍也不同形式地存在一些與先進性要求不適應、不相符合的問題。
1、個別黨員干部、警務人員放松政治理論學習,在作風方面群眾觀念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冷、硬、橫、推、拖”現象,在做群眾工作時,敷衍了事,心里沒有裝著群眾,對群眾缺乏感情,不愿深入基層,不肯腳踏實地;有的民警認識不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群眾是自己的衣食父母,以管人者自居,耍特權、抖威風,使群眾不滿意,導致警民關系不如人意。
2、工作中存在推諉扯皮、依法辦案能力不強、方法簡單、辦事效率低下,少數民警缺乏群眾工作經驗,往往自以為是,疏漏、不足之處較多,與群眾的要求還有距離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3、警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而我們又恰恰處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斗爭復雜的時期。很多警務人員駕馭復雜治安形勢的能力不強,不善于處理和解決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
4、開拓意識不強,工作思路不清晰,辦法不多,路子不寬,開展業務工作的手段仍然比較單一,工作重心仍然較多地停留在會議和文件上,對現代高科技和法律知識的學習掌握不足,對當前社會穩定和治安工作中全局性、深層次的問題研究不夠全面和深透,措施不硬等問題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需要加以糾正和解決。
所以,今后的工作中還要加強崗位培訓以提高行政管理隊伍整體水平;盡快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專業的技術職務,穩定行政管理者從事管理工作的思想,穩固行政管理隊伍,鼓勵他們鉆研管理科學,培養出人民滿意的警察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