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小故事(精選11篇)
禮儀小故事 篇1
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只小豬躺在路邊,就趾高氣揚地說:“誰給你這么大的膽子,竟敢擋住我的路!”說著,一腳踢了過去。“嘭”地一聲,小老鼠正好踢在小豬的腳上,小豬倒沒什么事,小老鼠卻“唉呦,唉呦”地叫了起來,原來他的腳腫起了一個大包。小豬站起來對小老鼠說:“你對別人傲慢無禮,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嘗到苦頭了吧!只有尊重別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小老鼠看著受傷的腳,羞愧地低下了頭。
禮儀小故事 篇2
一只火雞和一頭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樹頂上去,”火雞嘆口氣道,“但是我沒有那份力氣。”“這樣啊,那你為什么不吃點我的糞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滿了營養。”火雞吃了一團牛糞,發現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氣到達樹的第一個分叉處。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糞以后,火雞到達了樹的第二個分叉處。最終,兩星期后,火雞非常驕傲地站在了樹的頂端。但不幸的是,沒多久,它就被一個農夫盯上了,并且農夫非常利索地就將火雞射了下來。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牛糞(狗屎運)也許能使你抵達頂峰,但它不能使你永遠呆在那兒。
禮儀小故事 篇3
公元前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 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禮制”學識的好機會,于是征得魯昭公的同意后,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道德經》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下手中刀筆,整頓衣冠出迎。孔子見大門里出來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趨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禮。進入大廳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來。老子問孔子為何事而來,孔子離座回答:“我學識淺薄,對古代的‘禮制’一無所知,特地向老師請教。”老子見孔子這樣誠懇,便詳細地抒發了自己的見解。
回到魯國后,孔子的學生們請求他講解老子的學識。孔子說:“老子博古通今,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歸,確實是我的好老師。”同時還打比方贊揚老子,他說:“鳥兒,我知道它能飛;魚兒,我知道它能游;野獸,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獸我可以結網來逮住它,會游的魚兒我可以用絲條縛在魚鉤來釣到它,高飛的鳥兒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來。至于龍,我卻不能夠知道它是如何乘風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猶龍邪!”
禮儀小故事 篇4
我們學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師都在一起吃。但為了學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兩位教師送學生過昌萬公路,這就使得這兩位教師要晚一些吃飯。一天中午,許多教師都和往常一樣開始吃午餐了,只有陳來保書記一人坐在桌邊沒有動筷。我們還以為他哪兒不舒服,沒想到他給我們講了一個“義門陳”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講“義門陳”的人都十分注重“義”和“禮”,使得當時皇帝都為之震驚。其中有一個細節說:這兒的狗都知道“義”、“禮”,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當我們聽完這個故事之后,我們才記起還有兩個老師為了送學生過馬路沒來吃飯。。。。從此以后,我們每次吃飯都會等到所有人到齊才開筷。
另一件事,幾個低年級的同學,肩并肩有說有笑的走著,前面迎面走來一位老師,他們也不認識,但當這位老師走到這幾名同學身邊時,其他人都還是說笑,只有一位同學,恭敬的鞠了一躬,說了聲“老師好”老師當然也很高興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別的同學都沒哼一聲。等老師過去了之后。有的人說那個同學油餅,不認識的老師還給鞠躬,有的人說他根本是裝樣子,給別人看的。那個同學沒有反駁他們,只是說了一句: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是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邊聽了這句話都很感動,感動那個同學的真誠,一個人懂禮貌,真的是很難得的品質。
還有一件事,可以說只是一個動作,就是一位老師看見了一張冰棍紙,彎下腰去,揀了起來,扔到了垃圾桶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但是他以身作則,教導我們,他是老師,如果有同學看見了這位老師的做法,又怎會不佩服這位老師呢?說不定下次他也會這么做。他也會明白亂扔廢棄物是不文明的行為。
通過這幾件小事,我更加認識到了“禮儀”的含義,是從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現出來的,是心靈美的一種表現,是一個人做人的標準。我們應該讓校園變成一個到處都是文明的,一個“沒有污染的世外桃源”。還是那句真理:從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從我做起”才會到處充滿禮儀的“味道”才會使你我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禮儀小故事 篇5
某雜技團計劃于下月赴美國演出,該團團長劉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請示,于是他撥通了文化局局長辦公室的電話。
可是電話響了足足有半分多鐘時間,不見有人接聽。劉明正納悶著,突然電話那端傳來一個不耐煩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劉明一愣,以為自己撥錯了電話:“請問是文化局嗎?”“廢話,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兒打的電話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團的,請問王局長在嗎?”“你是誰啊?”對方沒好氣地盤問。劉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劉明,是雜技團的團長。”
“劉明?你跟我們局長什么關系?”
“關系?”劉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和王局長沒有私人關系,我只想請示一下我們團出國演出的事。”“出國演出?王局長不在,你改天再來電話吧。”沒等劉明再說什么,對方就“啪”地掛斷了電話。
劉明感覺像是被人戲弄了一番,拿著電話半天沒回過神來。
評析:
在上述事例中,文化局的那位女同志在接聽電話時態度懶散,語氣生硬、粗魯,給人以盛氣凌人的感覺。這不僅影響到公務的正常辦理,而且極大損害了國家公務員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禮儀小故事 篇6
一家公司的公關部招聘一位職員,許多人參加了角逐。
公司的面試和筆試都十分繁瑣,一輪輪淘汰下來,最后只剩下5個人。
5個人個個都優秀,都有較好的外表條件和學識,都畢業于名牌大學。
公司通知5個人,聘用哪個人還得由經理層會議討論后才能決定。
于是5個人安心地回家,等待公司最后的決定。
幾天后,其中一位的電子郵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發來的,內容是:“經過公司研究決定,你落聘了,但是我們欣賞你的學識,氣質,因為名額有限,實是割愛之舉。
公司以后若有招聘名額,必會優先通知你。
你所提交的資料錄入電腦存檔后,不日將郵寄返還于你。
另外,為感謝你對本公司的信任,隨寄去本公司產品的優惠券一份。
祝你開心。
她在收到電子郵件的一刻,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傷心。
但又為外資公司的誠意所感動,兩天后,她收到了寄給她的材料和一份優惠券。
她十分感動,順手花了3分鐘時間用電子郵件給那家公司發了一封簡短的感謝信。
但兩個星期后,她收到那家公司的電話,說經過經理層會議討論,她已被正式錄用為該公司職員。
后來,她才明白,這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題。
公司給其他4個人也發了同樣的電子郵件,也送了優惠券,但是回信感謝的只有她一個。
她能勝出,只不過因為多花了3 分鐘時間去感謝。
禮儀小故事 篇7
程門立雪
楊時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程頤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酢(1053—1120xx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禮儀小故事 篇8
漢明帝劉莊做太子時,博士桓榮是他的老師,后來他繼位作了皇帝“猶尊桓榮以師禮”。他曾親自到太常府去,讓桓榮坐東面,設置幾杖,像當年講學一樣,聆聽老師的指教。他還將朝中百官和桓榮教過的學生數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榮行弟子禮。桓榮生病,明帝就派人專程慰問,甚至親自登門看望,每次探望老師,明帝都是一進街口便下車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進門后,往往拉著老師枯瘦的手,默默垂淚,良久乃去。當朝皇帝對桓榮如此,所以“諸候、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床下”。桓榮去世時,明帝還換了衣服,親自臨喪送葬,并將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禮儀小故事 篇9
一只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只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
老鴿子說:“你搬了這么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并不是從窩里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寓言啟示錄:與團隊格格不入,問題來自于自己!有些人會不斷埋怨別人的過錯,指責別人的缺點,他們覺得周圍的環境和人處處跟自己作對;或者是認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無法理解自己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實際上,他們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問題不是來自于周圍,而是來自于他們自己。像這樣的人,必須試著認清自己,試著認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個組織也沒必要為了失掉這樣一只“鴿子”而遺憾。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領導能力不是天生的,人們完全可以透過后天的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因此,領導者要想成功地改變員工,首先就必須改變自己的領導特質。對領導者而言,出色的管理能力仍然是必需的。領導者擁有這種管理能力,不是為了控制和命令員工,而是為了支持、幫助員工的發展與成長。在這變幻莫測的全球競爭時代,公司高層與其苦苦追尋“先進”的管理方法與手段,不如將眼光放遠,鎖定員工的才智與熱情,這是公司取之不盡的寶藏,公司必須找到適當的途徑將他們釋放出來。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就是讓管理從控制員工,轉向為相信員工潛力、鼓舞員工熱情。
禮儀小故事 篇10
北京林業大學的小劉畢業后在一家外企工作,這也是她應聘的第一份工作。和求職中屢屢受挫的同學相比,她幾乎算一次成功。當別人向她討教經驗時,她說,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在找工作時也適用。
小劉應聘的第一家單位是美國一家保健品企業。那時,公司只招聘客服助理一人。為順利進入面試,小劉開始做簡歷準備。她說,現在很多大學生從網上下載簡歷,沒有新意,容易被企業冷落。為此,她寫簡歷時,結合招聘職位溝通能力要強的特點,強調自己食品專業出身,性格開朗,尤其突出曾任校園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助理團外聯部部長、副主席職位等諸多細節,表明自己溝通能力強,適合客服崗位。
一周后,小劉和20多名應聘者一道順利過關。復試時,劉舒顏特意找件整潔的衣服穿上,穿衣問題雖是小節,卻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她還特地提前半小時到達,守約不是大事,卻能給人嚴謹的好印象。復試由總經理親自主持,是一對一的交談,劉舒顏剛開始也很緊張,因為與她一起前來的應聘同學比,她的優勢并不特別突出。當主考官要求她介紹下你自己有什么特點時,劉舒顏冷靜下來。她拿實例回答考官:大三下學期,一邊準備六級英語和期末考試,每天還要抽兩小時到社團工作,由于合理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在完成工作的同時,英語六級考試也順利通過。
在學校擔任社團工作期間,她負責聯系用人單位來學校舉辦講座和招聘活動,這對沒有任何關系的她是一種挑戰。她經常從網上挑選、聯系、邀請用人單位,在這個過程中,雖遭遇挫折,卻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她較強的抗挫折能力。
面試完畢時,她把椅子輕輕搬回原位。這時,主持面試的總經理臉上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并熱情地說再見。
因為這個細節,她成為惟一被錄用的。招聘經理后來告訴她,面試時,考官都會觀察應聘者是否遲到。那天她不但沒有遲到,還是應聘人員中唯一一個把椅子搬回原位的應聘者。這個小小的舉動決定了她最后的勝出。
禮儀小故事 篇11
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后20xx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20xx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于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后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20xx年后,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并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后,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