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精選22篇)
個人禮儀 篇1
1、傳統禮儀的缺失導致日常行為禮儀失范
由于現在許多在校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寵愛有加,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也缺失了分享、禮讓等很多傳統美德,導致在公共場合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的感受一意孤行,甚至不認為自己日常行為禮儀的不當會給他人帶來不良影響。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長,素質也良莠不齊。大多數大學生盡管已經成年,但心智仍然不成熟,具有單純、沖動、遇事缺乏思考等特征,表現在禮儀行為方面:見面不打招呼,待人冷漠;臟話隨口而出,不注意生活細節;穿奇裝異服,把頭發染成五顏六色;在公共場合穿拖鞋、睡衣、抽煙等;不懂基本禮儀,有些同學進別人寢室、教室、辦公室,都不懂得先敲門,冒冒然就進去了,離開時不知道隨手關門……種種日常行為禮儀的失范,反映出當代大學生這些基本做人的禮儀規范還有待加強。
2、自我約束能力弱導致大學生教室禮儀失范
教室是大學生每天大部分時間要去的公共場合,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的好壞都會影響到他人、影響到老師,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同學能做到遵紀守規,尊重他人和老師,注重課堂效率,踐行教室禮儀,可也不少大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不能很好的監督自己,屢次做出讓人反感的行為:上課遲到、早退現象經常發生;上課吃東西,香味彌漫整個教室;不認真聽課,私下里交頭接耳;上課無精打采,趴在課桌上打瞌睡;玩手機、聽音樂、發短信,甚至大搖大擺出去接電話,達到視若無人的境界;有同學把手提電腦都帶到課堂,旁若無人……不僅如此,有些同學對于老師的批評教育不能接受,更多的是不滿甚至抵觸情緒,這些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綜合素養。 1、強化大學生自身修養,達到自律與他律的統一
個人禮儀 篇2
一、見面禮儀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與人握手。
2、鞠躬禮:鞠躬時必須立正、脫帽,西,或是邊鞠躬邊說與行禮無關的話。鞠躬前視對方,以表尊重的誠意。鄭重地;后應雙6先女士后男表示尊重與能吃任何東目禮貌地注3、致意:致意是一種不出聲的問候禮節,常用于相識的人種場合打招呼。在社交場合里,人們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脫帽致意等形式來表達友善之意。
二、公共場合禮儀
1、特定公共場所禮儀
影劇院:觀眾應盡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想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著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注意衣著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在影劇院萬不可大呼小叫,笑語喧嘩,也鐵把影院當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結束后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
三、旅游觀光禮儀
1、游覽觀光:對公共建筑、設施和文物古跡,甚至花草樹木,都不能隨意破壞;不能在柱、墻、碑等建筑物上亂寫、亂畫、亂刻;不要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污染環境;不要亂扔果皮紙屑、雜物。
2、賓館住宿: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展p不要在房間里大聲喧嘩或舉行叫司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
3、飯店進餐: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于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四、乘車禮儀
1、乘火車、輪船:在候車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喊叫。上車、登船時要依次排隊,不要亂擠亂撞。在車廂、輪船里,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丟紙屑果皮,也不能讓小孩隨地大小便。
2、乘公共汽車:車到站時應依次排隊,對婦女、兒童、老年人及病殘者要照顧謙讓。遇到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的乘客應主動讓座。
個人禮儀 篇3
1.著裝的禮儀:
教師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活動,還是公共場合,著裝都要體現職業特點:美觀大方,有時代感,受學生歡迎,符合教師身份。
2.儀容的禮儀:
教師儀容要端正、莊重、斯文、雅氣。不濃妝艷抹;不佩戴款式夸張的耳環、項鏈等;不染彩色指甲;不將頭發染成怪異顏色。
3.舉止的禮儀:
坐姿須端莊、站姿應挺拔、行姿宜穩健。
4.社交的禮儀:
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約束自己,自律自重。
5.參加聚會的禮儀:
教師出席正式晚會,男教師以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女教師以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為宜;參加沙龍交流時不要離題萬里,浪費眾人寶貴時間。
6.網絡的禮儀:
教師在通過網絡、短信等方式與他人交往時,應牢記教師身份;在使用網絡語言時要尊重他人;留言板上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7.進出校門的禮儀:
進入校門主動向人問好;自行車(電瓶車)推行,摩托車、汽車慢行至指定存放處,整齊排放,離開校園主動道“再見”。
8.上課的'禮儀:
上課鈴響,教師從容走上講臺,然后肅立(規范地立正)。
教師:“上課!”班長:“起立!”教師:“同學們好!”全班同學:“老師好!”
教師面帶笑容,用溫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學環視一遍:“請坐!”
9.教學過程中組織教學的禮儀:
總的要求是:微笑、和氣、文雅、不惡語傷人。
(1)用普通話教學,并多用敬語“請”字和尊敬手勢。例如“請某某同學回答問題”。手勢的基本要求是:手指伸直并攏,手與前臂成一條直線,肘關節自然彎曲,掌心向斜上方。禁用食指指向學生,這是對學生的不尊重。
(2)認真、耐心地傾聽學生發言,中途不要打斷。
(3)目光關注每一個學生,不侮辱學生人格,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對學生體罰或變相體罰。
(4)語氣、語調友好、冷靜、誠懇,對學生不能使用蔑視、譏笑、討厭、憎惡的語氣,不能對學生粗暴地大喊大叫。
(5)儀態舉止優雅。講課時不坐著,不靠著,也不過多地來回走動,同時注意避免不雅舉止。
(6)珍惜學生的上課時間。不講與課堂教學無關的內容,不長時間責備學生等。
(7)學生練習時,教師認真耐心地巡回輔導,關注每一個同學,不做與輔導無關的事。
10.下課時,組織教學的禮儀:
下課時,教師要與學生禮貌告別,保持愉快的心境。其禮儀程序是:
教師(面帶笑容):“下課!”班長:“起立”
教師:點頭致禮,“同學們再見!”全體學生,精神抖擻地回應:“老師再見!”
個人禮儀 篇4
一、多項選擇題
1、商務禮儀的作用( )
A、提升個人素質 B、方便人們交往應酬 C、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 D、以上都不是
2、西服穿著禁忌包括( )
A、袖口上的商標沒有拆 B、在正式場合穿著夾克打領帶 C、正式場合穿著西服、套裝時襪子出現問題
3、介紹兩人相識的順序一般是:( )
A、先把上級介紹給下級
B、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
C、先把主人介紹給客人
D、先把早到的客人介紹給晚到的客人
4、職業場合著裝禁忌有哪些?( )
A、過分雜亂 B、過分鮮艷 C、 過分暴露 D、過分短小
5、關于握手,描述錯誤的有:( )
A、晚輩與長輩握手,晚輩應先伸手。
B、男女同學之間握手,男士應先伸手。
C、主人與客人握手,一般是客人先伸手。
D、可以用左手握手。
6、 雙方通電話,應由誰掛斷電話( )
A、主叫先掛電話
B、被叫先掛電話
C、尊者先掛電話
D、不做要求,誰先講完誰先掛,最好同時掛。
7、電話通話過程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A、為了不影響他人,不使用免提方式拔號或打電話。
B、為了維護自己形象,不邊吃東西邊打電話。
C、為了尊重對方,不邊看資料邊打電話。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8、對于汽車上座描述正確的有( )
A、 社交場合:主人開車,副駕駛座為上座;
B、商務場合:專職司機,后排右座為上(根據國內交通規則而定),副駕駛座為隨員座;
C、雙排座轎車有的VIP上座為司機后面那個座位;
D、在有專職司機駕車時,副駕駛座為末座。
9、以下哪些屬于尊重他人的原則( )
A、 尊重上級
B、 尊重同事
C、 尊重下級
10、交往五不問包括( )
A、不問收入問題;
B、不問年紀大小;
C、不問婚姻家庭;
D、不問健康狀態;
E、不問個人經歷。
11、下列屬于商務會面中正式稱呼的是( )
A、行政職務 B、技術職稱 C、地方性稱呼 D、親屬性稱呼
12、介紹一般可分為介紹自己、介紹他人、介紹集體。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正式的自我介紹中,單位、部門、職務、姓名缺一不可。
B、介紹雙方時,先卑后尊。 C、介紹集體時,必須先集體后個人。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13、介紹兩人相識的順序一般是:( )
A、先把上級介紹給下級
B、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
C、先把主人介紹給客人
D、先把早到的客人介紹給晚到的客人
14、名片使用中以下描述錯誤的是:( )
A、與多人交換名片時,由遠而近,或由尊而卑進行。
B、向他人索取名片宜直截了當
C、遞名片時應起身站立,走上前去,使用雙手或者右手,將名片正面對著對方后遞給對方。
D、若對方名片上印有照片,不可將名片上照片遮住。
15、 雙方通電話,應由誰掛斷電話( )
A、主叫先掛電話
B、被叫先掛電話
C、尊者先掛電話
D、不做要求,誰先講完誰先掛,最好同時掛。
個人禮儀 篇5
接電話:在電話響三聲之內一定要接,如果接不了,回撥時要道歉。
交談:談話時盡量不要涉及個人收入、年齡、健康等隱私問題,多點談論天氣、新聞時事等。
敲門:即使房間的門是虛掩的,也應先敲門。敲門時用右手的手指關節輕輕的敲三下,問一聲:我可以進來嗎?待聽到允許后再輕輕的推門進去。
站姿:站立時,女士雙膝和雙腳要靠緊,男士兩腳間可稍分開點兒距離,但不宜超過肩膀。
坐姿:入座時要穩要輕,不可猛起猛坐使椅子發出聲響。女士入座時,若著裙裝,應用手將裙子稍向前攏一下。坐定后,上體保持正直,兩眼平視,目光柔和。男子雙手掌心向下,自然放在膝蓋上,兩膝距離以一拳左右為宜。女士可將右手搭在左手上,輕放在腿面上。
握手:男生和女生之間,絕不能男生先伸手,這樣不但失禮,而且還有占別人便宜的嫌疑。男士握女士的手力度應輕一些,不要握滿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握手時長一般控制在三秒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放。
交換名片:遞名片給他人時,應使用雙手或者右手,將名片正面面對對方,交予對方。接受名片時,宜雙手捧接,或以右手接過,切勿單用左手接過。接過名片后,當即認真默讀一遍。切勿看也不看,或手頭把玩,或棄之桌上,或裝入衣袋,或交予他人。
就餐:不可坐主人位(一般正對大門或電視機的位置為主人位)。就餐時,讓菜而不夾菜,敬酒而不勸酒。吃東西時不能發出聲音。
衣著:女士正裝是套裙和高跟鞋,適當化淡妝,頭發梳整齊;男士正裝是西裝和皮鞋,腰部以上不可有太多雜物。
乘車:女士登車不要一只腳先踏入車內,也不要爬進車里。需先站在座位邊上,把身體降低,臀部坐到位子上,再將雙腿一起收進車里,雙膝一定保持合并的姿勢。
個人禮儀 篇6
感恩、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2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好,制定本學期校本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來訓練,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或通過專門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內容,掌握文明禮貌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學生都認識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義。并能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對感恩教育、文明禮儀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大多數學生對文明禮儀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校本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三、教學目標
1、學“規范”用“規范”,使“規范”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通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爭做模范班級。
6、樹立對待校本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校本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校本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文明禮儀文化。 2、感恩教育。
五、教學措施
1、創建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日工作重點布置有關墻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在語言角設放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圖片,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
2、將規范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語言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的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煉,養成習慣,進而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的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文明禮儀規范教育。并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等小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文明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展“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通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系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購物、文明就餐、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學生,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9、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10、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 課時:
1——3 第一章中小學生禮儀常規 3
4——6 第二章如何使用好禮貌用語及體態語言 3
7——8 第三章學生禮儀規范細則 2
9—12 第四五章校園禮儀家庭禮儀 4
13——14 第六章社會禮儀 2
15——16 第七章特殊禮儀和尊師公約 2
17——20 復習及考核 4
個人禮儀 篇7
為促進學生提高禮儀意識,自覺踐行文明禮儀,弘揚傳統文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為了配合學校工作,我班特制定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計劃如下:
一、工作目標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性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切身體驗,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2.舉行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3.通過評選“文明禮儀之星”,樹立榜樣,促使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二、具體措施
1.創設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月工作重點布置有關的文明禮儀黑板報。
2.寓規范訓練于學生日常生活管理之中。
在常規教育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要位置,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范》文明禮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煉,養成習慣,從而提高。每周一班會上一節文明禮儀課,堅持每周記錄兩篇文明禮儀日記。
3.寓規范訓練于各領域教學之中
在各領域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教材切合實際地把《規范》細則滲透到教學中去。并根據文明禮儀教育的需要,創編文明禮儀教育的教材,使學生在開無意識的學習中強化記憶,受到教育。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個人禮儀 篇8
題 目:論大學生商務禮儀行為規范
學生姓名: 劉林煒
學 號:
院 部: 經濟學院
專 業: 物流管理
班 級: 20__級(1)班
任課教師: 褚靜茹
論文摘要:
禮儀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發達的標志之一。而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的棟梁,民族的未來更應該要學習各種禮儀,做到知禮、守禮,發揮中華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當代大學生的一個基本素養,大學生在生活、學習、校園活動方面的禮儀修養是校園禮儀的重要內容。關鍵詞:
大學生 校園禮儀 禮儀修養
半學期的商務禮儀課已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學習中,商務禮儀課讓我明白了禮儀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學習商務禮儀的真正意義。
禮儀,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體現。學習禮儀,有助于提升我們的個人魅力。生活中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往往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學習商務禮儀,不僅糾正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也為我們今后的就業提供了一些借鑒。還沒開始學商務禮儀時,就對這門課充滿了期待。在真正接觸了商務禮儀這門課之后,我才發現,原來要真正做到優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個人舉止得體,言語文雅,就給別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正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說現今崇尚的是自然美,但兩者并不沖突。恰到好處的打扮和修飾,不僅不會顯得過分招搖,反而塑造了個人的良好形象,展現了個人的道德素養。
學習大學生禮儀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
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禮儀是良好品德修養的表現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質養成重要途徑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質需用彬彬有禮的方式去體現。目前, 許多高校存在著這樣的現象: 學生接受的是高層次教育, 而其實際行為卻連基本道德水平也達不到, 其中相當一部分與缺乏必要的禮儀教育有關。通過一個學期的禮儀課的學習,我收獲頗多。比如著裝,在不同的季節、場合,就要有適合其季節、場合的不同的裝扮。并不見得非得穿著漂亮、時尚才是美,這也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得體大方的衣著,同樣能展現個人的美好形象。在這一系列的禮儀指導課程中,自我感覺收獲最大的是行為舉止。如果在平時,我們大都隨意任行,從來沒有注意過自己的一些行為舉止是否得體。 在禮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獲得了很多的樂趣。僅一個簡簡單單的蹲坐姿勢,就蘊含著不少學問。課堂上,當老師說到,坐不能超過椅子的三分之二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不由地欠了欠身。這時才驚覺,自己的整個身體幾乎全癱坐在椅子上了,于是不禁一陣竊笑。有些人則暗暗自喜,慶幸自己沒坐多。又如,當不小心掉了東西時,撿的時候要半蹲著身子,并膝蓋靠攏„„有時候,我偶爾會自我開玩笑地說:連撿個東西也表現得如此有紳士風度和淑女風范,這還真有點古代的韻味了。不過,這也正好展現了我們“禮儀之邦”固有的大國風范。
在職場中,學好商務禮儀更顯得重要。穿著得體、談吐優雅、舉
止大方,無言中增加了自己的印象分。對于一個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更應該了解一些職場禮儀方面的知識。光有專業知識還不夠,還要懂得一些面試的技巧。有些人很優秀,但在求職中卻屢屢不順,很多時候往往是在一些細節上出了問題。因此,在面試之前,我們要給自己來一個精心的打扮,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面試官的一種尊重。在面試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自信、有禮。如此我們將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我相信,如果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那么,一切的問題也都能迎刃而解了。我們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許多不文明、不禮貌,甚至丑陋、陳腐、粗俗的東西都被當做了“新潮”、“瀟灑”,在我們的周圍,經常可以看到衣冠不整者、行為不端者、張口罵人者、隨地吐痰者„„。諸如此類不良行為的存在,已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的形象,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障礙,因此,開展禮儀教育和教學,進行標準的禮儀訓練,通過禮儀這個“尺度”,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矯正粗俗、丑陋行為,已經成為培養大學生良好形象、優雅氣質和風度的必修課,必須引起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的普遍重視和關注。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加以普及與規范。
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傳播溝通技術和手段日益改變著人們傳統的交往觀念和交往行為, 尤其是人的交往范圍已逐步從人際溝
通擴展為公眾溝通, 從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發展到遠程溝通, 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變為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這種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變化,對人類社會交往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加強禮儀修養是完善大學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一個人的各個心理過程之特性的總和,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影響自身所有行為并與他人有區別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其內在素質和外在表現的統一體。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課,主要是側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宏觀教育,往往對人格教育落實不夠。實踐證明,思想教育成功的關鍵是與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的具體言談舉止緊密聯系在一起,它容易強化人的思想觀念、道德心理和禮儀意識,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有助于提升大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提升其人文精神,一直是高校育人的一個重要目標。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認為,“大學是‘育人,非制器’,‘動于衷,形于外’。言行舉止,是文明還是野蠻,是高雅還是粗俗,這是人的文化底蘊深淺的具體體現,也是人文教育效果的直接檢驗。一個文明的人,講話應有文化內涵,用語文明,行為舉止應合乎道德規范,行為文明。大學生應通過對禮儀規則、禮儀態勢和語言的學習、訓練,習得高雅的禮節、禮儀,養成禮儀周全的交往風度,表現出謙恭禮讓、動靜有節的大家風范。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必然會從中汲取寶貴的人文營養,提升人文精神。
再次,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有利于培養大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文化是維系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認同感對于當代大
學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認同感,將帶來民族價值觀的崩潰和大學生精神信仰無所依托等問題。因此,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思想道德修養”課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就成為十分緊迫的問題。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培養需要多方面努力,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大學生對禮儀理論和禮儀規范的學習和訓練,必將促使其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研習和思考,潛移默化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最后,禮儀修養有助于大學生增強自信心。人無自信不能立。增強自信心是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任務。人們看到,有的大學生性格孤僻往往是由于不善人際交往造成的,而不善人際交往,又往往與不懂禮節禮貌有關。一些大學生由于不善于人際交往而形成的孤僻性格,使他們極易喪失自信心,產生自卑感。他們不但在校期間生活缺乏愉快感,畢業后也因缺乏自信而就業困難。無疑,良好的禮儀修養會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發展和人際關系的改善,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我們大學生有必要學習和掌握大學生禮儀,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中,都是有意義的。規范大學生禮儀,既要令其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堅持長久的做好大學生禮儀所要求的是一件長久而又艱苦的漫長道路。只是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提高禮儀修養是必需的事,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作為大學生,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隨時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修養。
個人禮儀 篇9
個人形象禮儀重要性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的總和。
具體來說,首先,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范,是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其次,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范圍,超出這個范圍,禮儀規范就不一定適用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國自古就十分注重禮儀。而且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體現自己有禮、有節、有度的修養和風度,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思考。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尊重。“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禮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你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禮儀的幾大原則就更充分體現了它的規范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約束,按照禮儀規范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禮儀規范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于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要時常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
平等。禮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平等的、彼此之間的相互對待關系的體現,其核心問題是尊重以及滿足相互之間獲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際活動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則,同時也要善于理解具體條件下對方的一些行為,不應過多地挑剔對方的行為。在禮儀的核心點,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允許因為交往對象彼此之間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身份、財富以及關系的親疏遠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給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采取不同的具體方法。
真誠。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運用禮儀時所表現出來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并接受。
適度。這要求在應用禮儀時,為了保證取得成效,必須注意技巧及其規范,特別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從俗。由于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禮記》中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俗話說“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些勞動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說明尊重各地不同風俗與禁忌的重要性。
禮儀無小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大凡一個成功的企業,對于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并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禮儀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自身修養;二是有助于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于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系。
如果人們都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禮儀規范,按照禮儀規范約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際間感情得以溝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關系,進而有利于各種事業的發展。
個人禮儀 篇10
1、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2、禮者,敬人也。——孔子
3、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4、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5、禮貌不花錢,卻比什么都值錢。——塞萬提斯
6、言之不文,行之不遠。——孔子
7、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8、良好的禮貌是由微小的犧牲組成。——愛默生
9、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況
10、在美的方面,相貌之美,高于色澤之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之美,又高于相貌之美。——培根
11、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自修,心尚禮則自泰。——顏元
12、德必報,怨不仇。——趙謙
13、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契科夫
14、在宴席上最讓人開胃的就是主人的禮節。——莎士比亞
15、有禮貌不一定總是智慧的標志,可是不禮貌總使人懷疑其愚蠢。——蘭道爾
17、在造就一個有修養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必不可少,那就是優美、高雅的談吐。——哈佛大學前校長伊力特
18、從儀態了解人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的本來面目,往往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達·芬奇
19、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20、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孟德斯鳩
21、表面上禮儀有無數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卻在于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平易近人。——米莉。波斯特
22、有一種內在的禮貌,它是同愛聯系在一起的:它會在行為的外表上產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禮貌。——歌德
23、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24、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這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25、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它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約翰。洛克
26、利益,是聰明人想出來的與愚人保持距離的一種策略。——愛默生
個人禮儀 篇11
提高個人修養的方法
有禮貌:平時在接待人的時候要有禮貌,禮貌待人,禮貌處事。多用敬語和別人交談著都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多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著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每個人讀書的多少直接影響了個人修養的提高
做到慎獨:慎獨就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任然能夠保持一個積極地心態,做好不違背自己道義的事情。
個人認知:所謂個人認知,就是自己對自己的了解和認識。認識自己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是一個艱難而長期的過程,但是只有認識自我,客觀的評價自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
個人情感:所謂個人情感,說白了就是“七情六欲”,作為一個人,想要擺脫七情六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控制它,尤其是負面情緒,例如怒,哀。這些情緒極容易破壞人的心境,從而破壞人的修養。
個人意志:所謂個人意志,就是個人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行為的心理過程。意志并非生來就俱有的,同時可塑性也很強,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意志。
個人信念:所謂個人信念,就是對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賴的一種思想狀態。一個人的信念會支撐這個人的行動。例如有的人的信念是成功靠努力,那么他想要成功就會努力。如果他人為成功靠運氣,都是命運決定的話,他就會聽天由命。正確的個人信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修養。
個人言行:所謂個人言行,就行一個人的語言和行動。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和他的性格特征密切相關,有些人對于別人看穿自己很是好奇,其實這并非魔術,只是你在言行舉止中透漏出的信息讓別人對你有所了解。因此注意平時言行十分重要。
個人習慣:所謂個人習慣,就是一個人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習慣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于不會輕易改變,因此在習慣形成之初我們就要對它進行判斷,如果是好習慣,當然要養成,如果是壞習慣及早改正。
提高個人氣質的方法
對自身充滿自信,保持樂觀心態
一個自信樂觀的人讓人第一感覺就會比那些死氣沉沉的人感覺舒服很多,也比那些人感覺到比較讓人好接觸。所以第一步你所需要的就是培養自己的自信和樂觀的心態,做到友善待人,隨和交流。
提升內在涵養
一個人的內在涵養如何,只要一接觸,一交流就能夠有清晰的認識。涵養不高的人跟有涵養的人在談吐和待人接物方面完全是不一樣的。所以提升內在涵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提升涵養最主要的就是多閱讀(是那些值得讀的好書,例如語言藝術,人際交往,不是雜志小說等)
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
與他人交談,眼睛要正視對方,保持微笑,語速不能太快,也千萬別邊說四肢也跟著各種亂晃。語氣要隨和,態度誠懇,適時搭配些肢體動作。不時增加點幽默也是可以的,讓人感覺你隨和謙遜,不失幽默。
提高自身品位
都說一個人身處什么樣的環境,接觸什么樣的人,你自身品位也就在哪個水平了。從現在起,你要學會總結,那些低俗不好的摒棄掉,留下好的,學習一些更好的。例如如何品茶品酒,學會一門交際舞,學習鋼琴小提琴等。
個人禮儀 篇12
【摘要】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禮儀是一種人際交往語言,它不僅能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涵養、教養和素質水平,而且有利于我們的身心健康,對我們的學習,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響。禮儀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同時也反映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因此,禮儀在我們的人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禮儀 人生 提高修養 改善關系 成功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1禮儀有助于提高修養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往往是衡量一個人文明程度的準繩之一。它不僅反映這一個人的交際技巧和應變能力,而且還反映這一個人的氣質、風度等等。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禮儀及修養,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個人對禮儀的運用程度查知其修養的高低。學習禮儀、運用禮儀有助于提高個人能的修養,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提升個人的形象!比如說,在和人們的交往中,除相貌外,服飾似乎是很重要的,通過一個人的服飾不僅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情,還能體現出此人的文明程度以及修養。
2 禮儀有助于改善關系
一個人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講禮儀。運用禮儀可以使一個人在交際活動中充滿自信,胸有成竹,處變不驚,還能幫人們規范彼此的交際活動,更好的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男士要出席某個晚宴或者晚會的時候最好的著裝應該是小禮服(多為全黑色的西裝上衣,配白襯衫,系黑領帶或者黑蝴蝶結),而并不應該穿著大禮服或者是晨禮服。這樣才能顯示出一個人對別人最起碼的尊重。這點很重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該注重這些,雖然很小,但在別人的眼中卻顯示這你自己修養和對朋友的態度!
3禮儀有助于建設文明世界各國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視交往時的禮節禮貌,把它視為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正如古人所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儀是立國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講究禮儀,注重禮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對精神文明建設起著基礎作用。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不僅需要物質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禮儀規范的形成,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反復的生活實踐形成的,折中約定俗成的規范不斷地支配著人們的交往活動,它規定者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中特定的行為方式和表現,告訴人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因此,禮儀是建設文明中的重要工具。
4禮儀也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
生活事實證明:人際關系好的人,辦事容易命順達。這就是說你要會恰當地利用社交能力調適人際關系,這樣才能達到你們期望的目的和結果。在各種不同的社會條件下,追求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人類的共同本性。在發達國家,除了自我實現和新生的需要在國民中占優勢外,把社交需要的人也相當多。在不發達國家,除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國民中占優勢以外,社交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由此可見,不論社會條件如何,人們都是需要交往的。只有通過交往去建立和諧親密的人際關系,才能同他人友好相處。
5社會對大學生禮儀的要求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加具體的要求。
在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之下,大學生有必要對自身禮儀素養加以普及與規范。講究禮儀,遵從禮儀規范,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與魅力,更好地體現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認知水平和尊重程度,從而使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尊重。適度、恰當的禮儀不僅能給公眾以可親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會使與公眾的合作過程充滿和諧與成功。普及大學生禮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中,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普及大學生禮儀,將直接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具體來說,加強禮儀訓練,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自身修養。普及大學生禮儀,將促使大學生從一點一滴小事著眼,從檢點一舉一動自身行為著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養;有助于維護高校的形象。在社會上,大學生個人形象往往與高校形象劃等號,所以大學生對個人形象的維護將直接有助于高校形象的維護,甚至有助于對整個高等教育形象的維護;有助于增進人際溝通。大學生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為,必須注重人際溝通。
6禮儀與人生的關系
好的禮儀不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培養人們的社會性,同時還是社會生活和交往的需要。孟德斯鳩曾說:“我們有禮貌是因為自尊。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招待的人喜悅。”生活中有許多口角、摩擦、矛盾、爭斗,都是起因于對小節的不注意。而文雅、寬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語禮儀,可以有一個和睦、友好的人際環境,注重行為的禮儀,可以有一個寧靜、潔凈的生活環境,可以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會,因此禮儀習慣的培養是我們完善人生的關鍵一步。
參考文獻:
《實用生活禮儀常識 》 樊麗麗 中國經濟出版社
《社交與禮儀》 邢穎 曾憲植等編著 民族出版社
《生活禮儀》 張文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禮儀生活》 朱寧虹 中國物資出版社
個人禮儀 篇13
舉止禮儀
1、儀態——展示您的教養
儀態,指人的姿態、舉止和風度,即一個人的表情、行為、動作,也包括人的體態語。它反映一個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養和氣質。個人的禮儀修養正是通過一舉一動表現出來的。
一個人即使有出眾的姿色、時髦的衣著,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行為美,就破壞了自己的形象。我們的姿態舉止就應該體現秀雅合適的行為美。
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有行相。要率直而不魯莽,活潑而不輕佻,工作緊張而不失措,休息時輕松而不懶散,與賓客接觸時有禮而不自卑。
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及其禮儀教養不能僅是靠高檔的服飾裝扮而成的,更不是靠人們擁捧而就的,而是在一言一行中自然體現出來的。
2、站姿——要有穩定感
最容易表現體態特征的是人處于站立時的姿勢。社交場合中的站姿,要求做到“站有站相”,注意站姿的優美和典雅。
女性應是亭亭玉立,文靜優雅;男性應是剛勁挺拔,穩健大方。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是:端正、莊重,具有穩定性。站立時的人,從正面看去,應以鼻為點與地面作垂直狀,人體在垂直線的兩側對稱,表情自然明朗。
溫馨提示——注意防止不雅站姿,例如:
⑴上身。歪著脖子、斜著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著腹、撅臀或身體依靠其他物體等。
⑵手腳。兩腿彎曲、叉開很大以及在一般情境中雙手叉腰、雙臂抱在胸前、兩手插在口袋等。
⑶動作。搔頭抓癢,擺弄衣帶、發辮、咬指甲等。
3、坐姿——講究穩重感
坐姿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人體姿態,它反映的信息非常豐富。優美的坐姿是端正、優雅、自然、大方。
入座時,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轉身,然后右腳向后退半步,再輕穩地坐下,收右腳。
入座后,上體自然坐直,雙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兩手放在雙膝上或兩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兩臂微屈,掌心向下,放在桌上。兩腿自然彎曲,雙腳平落地上,男士雙膝稍稍分開,女士雙膝必須靠緊,兩腳平行,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滿椅子,背輕靠椅背)。雙目平視,嘴唇微閉,微收下頜,面帶笑容。起立時,右腳向后退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腳。
溫馨提示——要堅決避免以下幾種不良坐姿:
⑴就座時前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彎曲,頭過于前傾,聳肩。
⑵兩腿過于叉開或長長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癱坐在椅子上。
⑶坐下后隨意挪動椅子,在正式場合蹺二郎腿時搖腿。
⑷為了表示謙虛,故意坐在椅子邊上,身體萎縮前傾地與人交談。
⑸大腿并攏,小腿分開,或雙手放在臀下,腿腳不停地抖動。
4、走姿——展精神風貌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從一個人的走姿就可以看出其精神是奮發進取或失意懶散,以及是否受人歡迎等,它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精神面貌。
在生活中有的人精心打扮穿著入時,如果走姿不美,就會遜色三分;而有的人盡管服裝樣式簡單,優美的走姿卻使他氣度不凡。
標準的走姿要求行走時上身挺直,雙肩平穩,目光平視,下頜微收,面帶微笑;手臂伸直放松,手指自然彎曲,擺動時,以肩關節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向前、后自然擺動;身體稍向前傾,提髖屈大腿,帶動小腿向前邁。
溫馨提示——注意矯正不雅的走姿:
⑴內八字和外八字。
⑵彎腰駝背,歪肩晃膀。
⑶走路時大甩手,扭腰擺臀,大搖大擺,左顧右盼。
⑷雙腿過于彎曲或走曲線。
⑸步子太大或太小;不要腳蹭地面、雙手插在褲兜或后腳拖在地面上行走。
⑹男士的走姿像小腳女人走路一樣,一步一挪;或像閑人一樣八字步邁開,那會給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覺。
5、蹲姿——別不顧優雅
蹲姿一般以下列兩種為宜:
⑴交叉式蹲姿。下蹲時,右腳在前,左腳在后,右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全腳著地,左腿在后與右腿交叉重疊,左膝由后面伸向右側,左腳跟抬起,腳掌著地,兩腿前后靠緊,合力支撐身體。臀部向下,上身稍前傾。
⑵高低式蹲姿。下蹲時左腳在前,右腳稍后,兩腿靠緊往下蹲。左腳全腳著地,小腿基本垂直于地面,右腳腳跟提起,腳掌著地。右膝低于左膝,右膝內側靠于左小腿內側,形成左膝高右膝低的姿勢,臀部向下,基本上靠一只腿支撐身體。
溫馨提示
下蹲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有彎腰、臀部向后撅起的動作;切忌兩腿叉開,兩腿展開平衡下蹲,以及下蹲時,露出內衣褲等不雅的動作,以免影響你的姿態美。因此,當要撿起落在地上的東西或拿取低處物品的時候,不可有只彎上身、翹臀部的動作,而是首先走到要撿或拿的東西旁邊,再使用正確的蹲姿,將東西拿起。
6、遞物——講究安全、便利、尊重
行為舉止要考慮到是否有禮貌,是否傷害他人。以日常生活常見的遞交物品為例,請把握遞交物品三原則:安全、便利、尊重。
若遞刀遞筆給他人,就必須“授人以柄”,千萬不要把刀尖、筆尖對著他人遞過去,要令人有安全感并使對方很方便地接住,還要等對方接穩后才能松手,這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端茶遞水最好雙手遞上,注意不要濺濕他人;要講究衛生,捧茶杯的手不要觸及杯口上沿,避免客人喝水時嘴唇碰到你手指接觸過的地方。
若遞交書本、文件,也要盡量雙手遞上,讓文字正向朝著對方,使對方一目了然,不能只顧自己方便而讓他人接過書本文件后再倒轉一下才看清文字。
溫馨提示
遞交物品時一般要求和顏悅色,并說:“請接好”、“請用茶”、“請收好”之類的禮貌語,還要注意目光的交流,雙方最好處于“平視”狀態,盡量避免“俯視”時的傲慢、施舍之意或“仰視”時的畏懼、討好之態。
7、行為——注意情境、角色、距離
行為舉止應恰到好處。舉止三要素:情境、角色、距離。
⑴隨情境變化在辦公室與在運動場,在教室與在足球看臺上,出席婚禮與出席葬禮,朋友聚會與商務談判……所表現出來的舉止神態截然不同,才是正常現象。
⑵有角色意識
如果主次不分,沒大沒小,反客為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貽笑大方。人是社會的一分子,行為舉止就不可能為所欲為。特別是官員、軍人、教師等類型人物的行動就顯然不大自由。特殊人物的舉止格外令人關注,其效果也與眾不同。
⑶有距離概念
男女同學之間如果經常靠得太近,未免有“相處過密”之嫌;情侶之間,如果離得太遠,就有鬧別扭之感。尤其是在社交活動中,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的遠近具有特定的含義。比如,距離75厘米左右是“個人界域”,意為“親切、友好、融洽”,適合于朋友、同志、同事談心;距離在45厘米以內是“親密界域”,意為“親密無間、愛撫”,適合于戀人、夫妻、母女等最親近者的交流。
8、握手——友好情感的傳遞
握手次序應把握尊者優先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其次序是:上級、長輩、女士。具體說,在上下級之間,一般由上級先伸手,下級再相握;長輩與晚輩之間,應是長輩主動先伸手,晚輩立即反應;在男性與女性之間,應由女士先大方地伸手,男士有禮貌地響應。
在表示祝賀、慰問的特殊場合,下級、晚輩、男士也可先伸手。
主客之間:迎客時,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告別時,客人應先伸手,表示感謝。告別時,若由主人先伸手,就有逐客之意。
溫馨提示
⑴伸手時右手掌要與地面垂直,以示友好、平等。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上是順從性的握手姿勢,以示謙恭、服從,乃至乞求、巴結;如果伸出的手,掌心向下是控制性的握手姿勢,表達的是居高臨下、傲慢,支配控制對方之意。
⑵握手時,必須注意目光交流,適當寒暄。切忌與對方握手時目光游移、左顧右盼,與第三人談話。
⑶通常,握手只能一對一,注意不能幾個人交叉握手,要等別人握完后再握。
⑷不能戴手套與人握手,女士戴的禮服手套除外。
⑸與一般女性握手只要握手指部分。
⑹不要用濕手、臟手或有疾病的手與人握手,如果對方已伸手,你應該亮出雙手,簡單說明情況表示歉意,以求得諒解,才不至于失禮。
⑺跨門檻時不可握手。賓主告別時,要注意跨門檻(一只腳在門檻邊,一只腳在門檻外面)時,不可握手。
9、行禮——多姿多彩、靈活運用
⑴鞠躬
鞠躬是我國古代傳統禮節之一,至今仍是人們見面表示恭敬、友好的一種人體語言。和握手相比,鞠躬表達的敬意更深一些,常用于婚喪節慶、演員謝幕、講演、領獎等場面以及下級對上級、服務員對客人、初次與朋友見面。特別是在大眾場合個體與群體的交往時,個人不可能和許多人逐一握手,則以鞠躬代之,既恭敬,又節約時間,值得大大提倡。
⑵拱手(抱拳)
拱手禮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禮節,而且它既可以避免人數眾多時握手的'不便,又可以不受距離的限制,特別適用于春節拜年、單位團拜、親朋好友聚會或向別人祝賀時。
⑶起立
這是向尊長、來賓表示敬意的禮貌舉止。常用于上課前學生對老師,開會時對重要領導、來賓、報告人到場時的致敬。平時,坐著的位低者看到剛進屋的位尊者,坐著的男子看到站立著的女子,或者在送他們離去時,也都要用起立以表示自己的敬意。
小學生要學會的個人禮儀常識
尊重禮儀
(1)對父母長輩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禮貌言詞代稱,要用準確的稱呼,如爸爸、奶奶、老師、叔叔等。
(2)不給他人取綽號、說花名。
問候禮儀
向父母、長輩問候致意,要按時間、場合、節慶不同,采用不同的問候。
(1)早起后問爸爸、媽媽早上好。
(2)睡覺前祝爸爸、媽媽晚安。
(3)父母下班回家:爸爸、媽媽回來啦。
(4)過生日:祝長輩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5)過新年:祝爸爸、媽媽新年愉快。
(6)當爸爸、媽媽外出時說:祝爸爸、媽媽一路平安、辦事順利。
(7)當爸爸、媽媽外出歸來時說:爸爸、媽媽回來啦,辛苦了。
(8)自己告別家人時:您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離家時間較長,寫信或打電話問候家人。
餐桌禮儀
A、在家時:
(1)請長輩先入座。
(2)等長輩先拿碗筷后,自己再拿碗筷。
(3)吃東西或喝湯時要小口吞咽,閉嘴咀嚼,盡量不發出響聲。
(4)別人給自己添飯菜,要說“謝謝”。
(5)主動給長輩添飯加菜。
(6)先吃完飯要說“大家慢慢吃”。
B、在學校:
(1)在老師的指導下有秩序地進入餐廳。
(2)坐在指定的座位上,兩腳自然并攏,雙腿自然平放,坐姿自然,背直立。
(3)要安靜、文明進餐。
(4)飯、菜、湯要吃凈;不偏食、不挑食。
(5)碗、碟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個人禮儀 篇14
“禮儀之邦”亟待我們每一個成員的拯救!
在北京一所著名高校校園的警示牌上,赫然貼著一張面對全校學生的“文明公約”,其條文是“不隨地吐痰”“不說臟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這些條文的正確性無可置疑,遺憾的是它要求的對象不是七八歲的小學生,卻是二十歲左右的高等學府中的莘莘學子,這未免令人感到尷尬與悲哀,因為不久,他們就要踏入社會。
文明禮儀的形成,與從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學生的父輩母輩,不少人都有過一段蹉跎歲月,經歷了從精神到物質的種種磨難與困頓。中國式父母有著不約而同的中國式教育,望子成龍的他們,無論自身現狀如何不同,在其心中卻有一個共同的想法——自己可以再受千般苦,就是不能苦了孩子。愛子之心,本無可指責,但是,當這種愛心一旦泛濫成為“溺愛”
的時候,事物就走向了反面。玉不琢,不成器。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而對孩子百般呵護,卻忽略了對璞玉的雕琢,使孩子逐漸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其實許多家長已經意識到這種狀況,但是他們卻抱著“孩子還小,長大就會好”的得過且過思想,放松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這重要一課。
如果有一天,文明禮儀不是被泯滅而是成為風尚,那么就表明我們這個社會真正的文明與進步了,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
個人禮儀 篇15
參加下午茶宴時,茶得小口慢飲,點心要細細品嘗,低聲絮語,舉止端莊。
諸如兩手的手腕部位盡量不要緊貼身體,或者藏著讓人完全看不到,這種姿勢代表了你在封閉自己,很不禮貌;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要溫和地平視對方,表示你很關注;手機響了,如果對方有話正好說到一半,不能粗魯地打斷,在談話間隙跟對方說抱歉然后接聽。
其實這些也是在其他場合都需要遵從的淑女禮儀。傳統英式下午茶是僅次于晚宴的非正式社交,很講究姿勢姿態。
蘸料之奶油吃scone的時候還可以涂奶油。
這種奶油不是煉乳,很香卻又不會太甜膩,與果醬的味道不盡相同,由此可見早前貴族們的享受到了何等奢華的程度。
蘸料之果醬scone是一種英式特色松餅,樣子不太好看,卻是非常美味的咸甜味混合小點,通常會配合調味料一起吃,蘸上各種果醬,能夠吃出各種風味。
下午茶中的特色點心scone、手工餅干、牛角面包等都是英國下午茶中特有的不可或缺的點心,維多利亞時代這些點心都是由手工制成,現烤現吃,熱的時候味道更好。
下午茶點心貴族式傳統的英國維多利亞式下午茶點,用的都是三層點心瓷盤。
最下面一層可以放一些有夾心的味道比較重的咸點心,如三明治、牛角面包等;第二層放的是咸甜結合的點心,一般沒有夾心,如英式scone松餅和培根卷等傳統點心;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以及幾種小甜品。
吃的順序要遵循由淡而重,由咸而甜的法則,從三層點心盤的最下層往上吃,先嘗嘗帶點咸味的三明治,讓味蕾慢慢品出食物的真味,再啜飲幾口芬芳四溢的紅茶。
接下來是涂抹上果醬或奶油的英式松餅,絲絲甜味在口腔中慢慢散開,最后才將甜膩厚實的水果塔及芝士蛋糕一點一點放入口中,讓甜蜜慢慢升騰。
之所以這樣吃的原因是:最下層的三明治和牛角面包是解餓的,就像正餐中的主菜;而最上層的水果塔是一種甜度很高的糕點,就像正餐中的甜食。
表情要大方得體,保持笑容
下午茶的飲茶禮儀輕輕拿起茶杯(以前必須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柄,現在也可以把手指伸進杯圈),把杯子送到嘴邊。
喝的時候不能發出聲音,出聲是很不優雅的。
如果由上而下食用糕點,那就大錯特錯了。
個人禮儀 篇16
禮儀的重要性體現在3個方面
1、禮儀有助于提升個人素質。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以禮待人,那么就會使我們顯得很有修養。古人有這樣的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示形象。
2、禮儀方便交往應酬。一個舉止大方,著裝得體肯定會比舉止粗俗、衣著整潔的人更受人歡迎。也就更方便交往與應酬。著名傳播學家布吉尼教授提出了個三A原則:一是接受對方,ACCEPT。要有容納意識。容納意識要求我們尊重差異,容納個性,容納對方的缺點,諒解對方的一般過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清澈見底的水里面不會有魚,過分挑剔的人也不會有朋友,沒有容納意識,遲早會將人際關系推向崩潰的邊緣。
二是重視對方,APPRECIATE,實際是欣賞對方。怎么欣賞,比如與人交往要善于使用尊稱。對有行政職務的人要稱行政職務,即使他是你的老朋友,在正規的場合也要稱其行政職務,因為對方是代表單位,有決策權。也可稱技術職稱,就高不就低,王教授,一般不說王副教授。重視對方還表現在記住對方,每人都認為是獨一無二,名字不能說錯。三是贊美對方,ADMIR。發現別人的長處是美德,恰到好處地贊美對方,即使是你的好朋友,在大庭廣眾之下也要贊美他。
3、禮儀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個人形象代表企業形象,活體廣告。企業形象的好與壞,實際就是企業員工素質的高與低。
職場工作禮儀
辦公場所里的個人形象,即行為舉止要得體,要講究分寸,要與辦公場所的氣氛、環境以及所從事的`工作性質相協調。辦公場所里的個人形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儀表端莊、大方
要注意個人衛生和整潔,發型要簡潔,給人以干練,清爽的感覺,女士應略施淡妝,不化濃妝。服飾穿戴簡潔、莊重,忌穿牛仔裝或無領無袖的衣服,忌穿拖鞋。
(二) 舉止要莊重、文雅
注意保持良好的站姿和坐姿,不要斜身倚靠辦公桌,更不能坐在辦公桌上面。不要在辦公室里吃東西,尤其不要吃瓜子等有響聲的食品。
(三) 說話要文明,有分寸
辦公場所不要使用親昵的稱呼。不要總是抱怨、發牢騷或閑聊。
(四) 遵守公共道德和行為準則
不要無限制地使用辦公用品。辦公室中的傳真機、公函信封、信紙和其他辦公用品等只是辦公用的。
郵件。按照一天處理30封郵件,每封需時5分鐘計算,8個小時中有1/4的時間在處理郵件,這個數字還隨著資質的愈發老成而逐步遞增,規則的目的即是為了減少對方花在郵件上的時間,這樣做將有效提升自身形象。
穿著。有道是佛靠金裝,人靠衣裝,這里的潛規則就是:穿的衣服永遠不要比老板的好,開的車永遠不要比上級的貴。假設你要重新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知道要怎么穿嗎?是的,和團隊的風格保持一致。
招呼。在非工作區域,碰上同事多少能隨意攀談上兩句,贊美對方是個不錯的選擇,從穿著和精神狀態上入手,但要把握尺度。至于談不談工作,完全取決于老板的喜好,如果老板樂衷于此,那么碰上他就說吧,也別管是不是在茶水間了。
個人禮儀 篇17
春節拜年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里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根據傳統,晚輩要向長輩拜年,以表達對過去一年養育的感謝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頭上的問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還可以讓孩子通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情。比如,飯后洗碗擦桌,幫老人削個蘋果剝個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間,與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親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來的。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又能讓他們享受到自己的行動營造出來的親情氛圍。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現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親戚走動也有所減少,親戚間的稱呼許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
其次要教會孩子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當見到年紀比較大的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當見到做生意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當見到工薪階層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還可以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春節在飯桌上聚會肯定不少,應該講究餐桌文化,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要留給別人吃;取菜時,盡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龍過海”;看準哪塊就夾它,不要翻來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夾帶湯汁的肉菜時,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吃完飯后放下碗要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時,應讓孩子先輕輕敲門,經允許后方可進入。千萬不可以隨便翻抄主人的東西;主人遞給東西時,要雙手接。有客人來自己家里時,要禮貌待客。給客人敬茶,不能倒滿,只需倒半杯茶,因為茶涼了可續茶;敬茶時只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親戚朋友送紅包時,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應該雙手接過,說聲“謝謝”。
趁著春節,教孩子如何稱呼、祝辭,這對訓練孩子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有裨益,能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沒人跟他們爭奪什么。可是去有孩子的家庭做客,或者有孩子的來自己家里做客,情況就不同了。家長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有不愉快。
對寶寶來說,最難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因此,事先跟寶寶打招呼,教會他如何接待小客人。當你們看的電視頻道不一致時怎么辦?你們喜歡的玩具只有一個怎么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
趁春節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做客,教育孩子各種禮儀,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請父母一定要抓住春節這個好機會。
春節時,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外出旅行時,應帶上本人有效證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規則,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信息(尤其是家庭成員、住址和聯系方式),謹防詐騙;假期外出乘車、旅游、購物、娛樂和聚會時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竊;在商場、市場和公共娛樂場所,注意疏散指示標志和通道,一旦發生險情,能保證迅速逃生自救,確保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告誡孩子,不要到河邊、湖邊溜冰玩耍。另外,家長還要教育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
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后來則與“吉慶有余”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于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干、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于“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于“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干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至于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么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里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春節拜年與忌門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后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喧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后,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于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里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訪,所以拜年的時限可以延長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后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民國后至現在,親友間相互拜年、晚輩給長輩拜年、同事間互訪,以及團拜、宴會、晚會、茶話會等恭賀新年的形式也很盛行。
拜年注意事項:
要注意衣著整潔。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拜年的時間選擇要妥當。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3、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
4、家里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吉利話要說得適宜。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信口開河,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舉止、姿態要文明。
個人禮儀 篇18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時代進步的浪潮,對全民素質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一股全民素質大提高的浪潮也隨之襲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參與到這次大運動中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怎能無動于衷。
對一個人自身素質的最基本要求則為知文明禮儀之章,做文明禮儀之事,中國乃上下五千年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以傳統美德著稱于世。自前人之所創所尊,至后人之所承所繼,皆為精神文化中的極品。無論對社會的進步發展,還是于個人品格情操的培養,都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上有學術大派儒家倡導“禮”,講究個人修養,儒家學術曾統治王朝思想幾千年,被奉為不可違背的綱領。下有胡的“八榮八恥”之章,無不竭力突顯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也無不告誡人們去盡量做到與人為善,做到情趣高雅。“文明禮儀”之詞,似乎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俗話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太多的人把這件事只當成了一種形式,一個任何人都不用真心去做的空架子。學校,是知識與文化傳播的圣地,是以方屬于學子的凈土。而在這塊凈土上仍免不了斑斑污跡。這是我們親愛的同學,“偉大的祖國棟梁”對屬于自己的地方所彰顯的點點劣跡。與“文明校園”的形象產生猛烈的撞擊所留下的產物猶如小行星與地球相碰產生了明亮的火花而留下的小隕石,永久的成為了個人形象中的污點。這些問題我們已做了過多的強調,讓人心生厭煩,卻屬“一說就懂而屢禁不止”之事。隨手亂扔垃圾,折毀花草樹木,開口臟話連篇,對同學因為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對老師背后進行詆毀,在學校就餐完畢后碗筷滿桌以至后邊的人無處就餐......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應該出自學生特別是中學生之手,卻偏偏是我們所為,我們所學的德儀禮智全被晾在了陽臺上,放在了課堂上,出了教室自己還是自己,任何規則禮束都不能改變,任何忠告都是白搭。做就只做自己喜歡的,至于所產生的后果及其影響都渾然不管。偶遭責問,一句“我是90后”便解決所有問題。
是啊,我們是90后,一代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嚴重,不想受任何約束,亦不愿關心他人。但當我們做出與文明禮儀相違背的事時,想想最后受損害的人會是誰呢?別人?還是自己?
“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的校訓高懸于教學樓大廳,這是我們每個在校的學生所應做的,而做不到的人卻也不計其數。偶聽有人評論別人是怎樣的不文明,如何如何的敗壞學校風氣,試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可以指責別人的級別。要想對別人評頭論足,需先讓自己的行為合格。虢鎮中學,雖不是名牌學府,卻也讓萬千莘莘學子在這片沃土上展開夢想的雙翼,去翱翔于藍天,實現擁抱藍天的宏圖大志。來到這里的學生,最起碼是對知識上的獲取及累積的強者,而社會所需要的是“全才”,而不是“書呆子”。只有將文明禮儀時刻牢記,并付諸行動,才不枉“學生”稱號,才不愧對“省級標準化高中學生”的身份。
學生,該是社會上最純潔,最知禮節的人群,是未受社會沾染的。我們一定要做好文明禮儀的實踐工作,從自身做起,并努力做好,才可以昂首挺胸的去帶動身邊的人,積極投身到提高全民素質的運動中去。其實,做到這些真的很簡單,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點幫助,僅僅是舉手之勞,足以讓社會發生巨大的飛躍,足以讓周圍的每一個人感受到“文明之花”沁鼻的芬芳。
個人禮儀 篇19
一、個人禮儀的概念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證明,人們對文雅的儀風和悅人的儀態一直孜孜以求。而今,隨著現代社會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個人的禮儀更是倍加關注。從表面看,個人禮儀僅僅涉及個人穿著打扮、舉手投足之類無關宏旨的小節小事,但小節之處顯精神,舉止言談見文化。個人禮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不僅事及個人,而且事關全局。若置個人禮儀規范而不顧,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筆柄,小到影響個人的自身形象,大到足以影響社會組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形象。事實如此,絕非無病呻吟,聳人聽聞。
我們強調個人禮儀,倡導現代文明,旨在提高個人禮貌素養。強化公民的文明觀念。良好的禮儀風范,出眾的形象風采,是我們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們立足、立業之源。
二、影響個人禮儀的因素
(一)心理因素:
人們在生活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個人禮儀,個人禮儀與人們的心理有很大的關系。
1、首因效應 概念、特點、辨證
2、暈輪效應 也叫光環效應 舉例
3、近因效應 概念 舉例
(二)社會因素
一些我們熟知的社會因素,也影響到人們對個人禮儀的追求。
1、社會角色
由于社會分工不同,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的會角色,人們都嘗試用最好的方式來詮釋自己的社會角色,如:能力、智慧、愛心等。而通過塑造良好個人形象的方式來扮換最佳社會角色,則是一種最直接、最簡易、最快捷的方式。
個人禮儀要與自己的社會角色吻合。
2、個人的社會化
社會化:人類個體在社會環境中,從自然 人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
社會人:通過社會化,個體掌握了社會的道德和 文化,學會了該社會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形成獨立人格,產生自我意識,最終成為社會化的人。
個人的社會化是延續一生的過程,個人禮儀的獲得、完善、是人社會化的過程,禮儀的學習伴隨一生。
3、個人禮儀的歷史演變
從歷史角度看,中外的個人禮儀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個人禮儀是一種特權。現代社會,雖然不同階層是社會的客觀存在,但個人禮儀卻成為人人都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
(三)文化因素
個人禮儀是種社會文化,是國家文化與傳統的象征,是治國教民的經典。個人禮儀與社會文明有十分緊密的關系,古人對此有專門的論述。
文化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精神層面就包括宗教的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所以,講究個人禮儀,實際上是一個民族長久以來的精神文化的積淀在個人生長的反映。
這部分內容以列舉事例的方法進行。
三、個人禮儀的運用原則
美化自我,尊敬他人。(適度、敬人) 共勉:周恩來名言
四、儀態訓練
坐姿
社交場合采用最多的姿態。
(一)就坐姿態
即走向座位直到坐下這一過程。
1、注意順序 兩種:優先尊長
同時就坐(用于平輩、同事、朋友之間)
2、講究方位
無論從正面、側面、背面走向座位,都講究左進左出,尤其在正式場合要遵守。
3、落座無聲
4、入座得法
5、離座謹慎
(二)坐定的姿勢
1、根據座位高低,調整姿態。
“淺坐”。
2、坐定時,上身一般保持端正,而腿、腳的姿勢卻可以有較多的變化。常見的姿勢:
正襟危坐式 垂腿開膝式 雙腿疊放式
雙腿斜放式 雙腳交叉式 雙腳內收式
前伸后曲式 大腿疊放式
其中,男女通用的姿勢有:正襟危坐式,大腿疊放式,前伸后曲式等。
女士專有的姿勢有:雙腿疊放式,雙腿斜放式,前伸后曲式。
男士專有的姿勢有:垂腿開膝式。另外,在一些正式場合,人們總會感到緊張局促,表現出來的姿勢是雙腳內收。因此,盡量少出現這種姿勢,可以給人鎮定的印象。如果實在緊張,采用這種姿勢,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二)站姿
1、體態:直立,挺胸,收腹,略為收臀,平肩,直頸,下頜微向后收
2、表情:兩眼平視,精神飽滿,面帶微笑
3、上身:
兩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彎曲;
兩手可在體前交叉,右手放左手上,肘部略外張
男性必要時可單手或雙手背于背后
4、腿部:兩腿直,膝蓋放松,大腿收緊上提,身體重心落于前腳掌
5、男性:雙腳可微微張開,不超過肩寬
6、女性:腳成v型,膝和腳根應靠緊;身體重心盡量提高
女士應避免的站姿
兩腳交叉站立 雙手/單手叉腰
雙臂交叉抱于胸前 雙手插入衣袋或褲袋
身體抖動或晃動
(三)、行姿
也稱走姿。與其他姿態相比,處于動態之中,體現人類的運動之美和精神風貌。從總體上講,屬于人體的綜合性活動,但側重點在腳步上,所以也稱為步態。行姿總的要求:矯健、優美、勻速。
辨析:行姿總的要求不慌不忙,是否缺少個性和朝氣?如何用禮儀的觀點解釋?
1、基本行姿
行走時,應以正確的站姿為基礎。
(1)保持正確站姿,作好起步準備。
(2)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3)起步前傾,重心在前。
(4)腳尖朝前,步幅適中。
腳:避免外八,內八,重心在前腳掌。
腿:膝蓋伸直。
步幅:一腳距離。
(5)雙肩平穩,兩臂擺動。
有節奏,手心向內,擺動幅度為30度左右。
(6)全身協調,勻速前進。
行走的某些階段,速度要勻,有節奏感,輕松,自然。
男士:抬頭挺胸,收腹直腰,上體平穩,雙肩平齊,目光平視,步履穩健大方。
女士:頭部端正,目光柔和,上體自然挺直,收腹挺腰,兩腿靠攏行走,步伐勻稱自如,輕盈,端莊,文雅。
2、禁忌的行姿
女士:避免故意走“貓步”。腰部要自然擺動,不能扭捏,避免步幅過小,含胸。
男士:避免含胸駝背,左右擺動,步幅散漫,低頭等。
(四)、蹲姿
屬于一種靜態的姿態。多用于撿拾物品,幫助別人或照顧自己。
個人禮儀 篇20
要繼承和發揚這一美德,就要從小做起,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為了把這一工作扎扎實實地開展好,制定本學期校本工作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及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來訓練,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或通過專門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內容,掌握文明禮貌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學生都認識行為規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義。并能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和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學情分析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需要,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致使學生的學習水平、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校本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學期的學習中,學生對感恩教育、文明禮儀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大多數學生對文明禮儀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校本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校本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三、教學目標
1、學“規范”用“規范”,使“規范”深入人心,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力求學生“知”與“行”的統一。
2、通過學習使學生不但掌握文明禮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遵循文明禮儀的要求,來指導、約束自己日常生活學習、行為和習慣。
3、教育學生認識社會公德的重要性,立志做文明人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并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4、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體驗型的教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文明禮儀活動的積極性,利用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5、通過評選“文明小使者”、“文明小少年”活動,在班內學生中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全班學生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爭做模范班級。
6、樹立對待校本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校本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校本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文明禮儀文化。 2、感恩教育。
五、教學措施
1、創建文明禮儀良好環境氛圍。
根據每日工作重點布置有關墻飾、展牌、宣傳標語或警示語;在語言角設放文明禮儀行為規范圖片,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
2、將規范訓練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中。
在常規教育教學工作中,堅持把培養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和行為標準放在首位,關注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平時儀表、語言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文明禮儀行為規范》的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得到鍛煉,養成習慣,進而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
3、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的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文明禮儀規范教育。并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等小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文明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4、開展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每月開展“文明小天使”和“文明小少年”評比活動,通過學生主體的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和提高。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做好不定期的家訪工作,了解學生在家中的禮儀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共同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
6、與學科教育相結合,密切聯系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做好本班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
7、倡導文明的社會禮儀。結合社會公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理念。
8、針對當前公共生活領域中的突出問題,大力宣傳文明購物、文明就餐、文明乘車、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等禮儀,著重糾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破壞綠化、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引導學生做一個懂禮儀規矩、講文明語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學生,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營造和諧的生活環境。
9、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10、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課時安排
周次、內容、 課時:
1——3 第一章中小學生禮儀常規 3
4——6 第二章如何使用好禮貌用語及體態語言 3
7——8 第三章學生禮儀規范細則 2
9—12 第四五章校園禮儀家庭禮儀 4
13——14 第六章社會禮儀 2
15——16 第七章特殊禮儀和尊師公約 2
17——20 復習及考核 4
個人禮儀 篇21
一、指導思想
“講文明、重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弘揚中華民族禮儀傳統,培養理解、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全面提高全校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文明禮儀教育工作計劃。
二、主要內容
(一)、結合開展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主題的“師德建設年”活動(閩教人[20xx]28號),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教師形象、教師禮儀知識的學習與培訓,提高全校教職員工禮儀意識和禮儀水平。通過參與活動,弘揚高尚師德,強化師德教育,力行師德規范,推動教師依法從教、優質施教、文明執教,從而促進形成良好的教風、作風和校風。
(二)、堅持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結合開展創建“文明學校”“文明班級”“人人爭當禮儀標兵”等系列活動,加強校紀校風建設,使自律與他律,內在約束與外在約束有機地結合,貫徹落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形成人人學守則,事事講規范,
人人講文明,人人重禮儀的濃厚氛圍,在全校大力宣講禮儀,學習禮儀,讓每一位學生親身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的活動中,親歷轉變過程,注重情感體驗,逐步將禮儀行為規范轉化為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通過文明勸導員、值日教師、值班行政人員巡查等方式,在校園提醒檢查,讓不文明行為在校園無處藏身。
我校擬從以下四方面加強對學生的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
1、從規范言行起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結合前階段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和討論,從語言、衣著、行為、習慣等方面教育學生注重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入手,培養學生的孝敬禮儀。
教育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打招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節做起,逐漸養成講禮儀、懂禮貌的習慣。
3、從勤學好問、熱愛勞動抓起,培養做人的基本品性。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學習習慣,并通過學校、家庭勞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讓學生熱愛勞動,培養他們做人的基本品性。
4、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愛社會開始,學會關愛他人。 首先,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在學校,要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同學,尊重和理解老師;在家里,要尊老愛幼,關心鄰里。其次,要引導學生懂得關心班級、學校這個集體,以及社會上的人與事,培養愛心。
(三)、印發《福州市民文明禮儀手冊》,編發《羅源附小文明禮儀要求》,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日常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和社交禮儀等方面的知識。
三、活動安排
根據我校實際,在本學年開展如下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九月份為行為規范教育月,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加強文明勸導員、交通疏導員培訓,開展 “教師節”感恩活動。
十月份為愛國主義教育月,開展主題中隊活動,各班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
十一月份為文明禮儀教育月,推廣普通話,說文明話,做文明事。開展尊長愛幼,互敬互愛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十二月份為快樂學習教育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月份(20xx年)為法制安全教育月,舉辦“法制安全伴我行”專題講座。
二月份部署深入開展“每天十個道德好習慣”訓練活動。開展“爭當四好少年”活動。
三月份養成教育系列活動主題為個人衛生。開展“衛生好班級”專項評比活動。
四月份養成教育系列活動主題為遵規守紀。開展“優秀路隊”專項評比活動。
個人禮儀 篇22
為了配合學校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禮儀修養,全面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特制定文明禮儀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習計劃的目標:
1、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 學會尊重人重點要求達到:
(1)在思想感情上要熱愛和尊敬父母。即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有出自內心的愛戴和敬重感激之情,在行為態度上,對父母的忠告和教誨,能虛心接受,恭敬有禮,盡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體貼照顧父母,為父母分憂解難。不任性,不固執。
(2)要尊重老師,虛心接受教育。
(3)同學之間友好團結、相互尊重,真誠幫助,不拉幫結派。同學有了錯誤、缺點要誠懇地批評幫助。同學間發生矛盾時,要互相諒解,有了錯誤要主動道歉。要學會克制,嚴以責已,寬以待人。
2、學習禮儀,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為基礎。要使學生明確,人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不向別人卑躬屈節,也不容別人侮辱和歧視自己。只有學會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對人粗暴,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甚至傷害他人,就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直至被人唾棄的人。
3、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做到知行統一。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爭做一個有禮、自信、文明的學生。
(二)具體實施:
一、學習宣傳,提高認識。
1、利用升旗儀式,組織“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啟動儀式。
2、利用黑板報等宣傳渠道進行宣傳,讓學生了解活動的意義和目的,自覺地按文明禮儀規范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加強日常禮儀訓練,引領學生形成習慣
1、組織學生學習《文明禮儀手冊》校本教材,組織文明用語專項訓練,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禮貌用語成為校園里最流行的言語。
2、召開形式多樣的主題會,幫助學生理解《文明禮儀手冊》教材的內容,掌握文明行為習慣要求和禮儀示范動作。
3、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和一日常規訓練,從小、細、嚴入手,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糾正學生一事一言的不良習慣。
4、以五個一為切入點,即要求學生每天做到:一張笑臉、一句問候、一聲謝謝、一句道歉、一次幫助。 (“五個一”是人與人在交往中最核心的內容,很能體現一個人的文明素養。)
5、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禮儀行為表現,納入操行評分考核,并作為評比優秀學員的依據之一。
三、寓行規訓練于各項活動之中
1、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各種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多項的行為規范的培養訓練。可以通過《把壞習慣丟在垃圾箱里》、《找一找身邊的好榜樣》、《爭當環保小衛士》、《如何做一個文明示范生》等主題會的召開,開拓學生的視野,發現問題樹立榜樣,找到可以追趕的方向和目標。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文明行為在不知學覺中趨于規范化。
2、模擬情景現場,讓學生表演《家庭禮儀》《校園禮儀》《交往禮儀》等節目,使文明禮儀自覺內化到學生的行為中,并成為一種自覺的習慣。
3、開展不講臟話及“語言干凈每一天”、待人有禮貌“我會主動問好”“請讓我來幫助你”等活動。
4、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豐富教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于規范化。
5、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
通過家長會和平時與家長的交流,要家長了解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教師,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規范。
(三)評比表彰
評比班級“禮儀之星”,樹立學生身邊的文明禮儀榜樣,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激勵作用,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