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
火把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要做些什么?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要做些什么?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
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贊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臺,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圣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后,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里接過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
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圣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達體舞。
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于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準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
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斗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并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彝族十月歷法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說,相當于彝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