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精選14篇)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
我有幸參加了家長課程教師培訓班,這次培訓,在聽了劉士亮老師的兩節課后,對蘇屯小學家長學校辦學宗旨及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這次的培訓我受益匪淺,在此談談自己的收獲機體會。
第一對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政策有了深刻的了解,讓我更好的教育學生和更好擔任家長學校的老師。
第二教師要轉變觀念,加強認識。不能單純的把家長課程看作是教育家長的課程,而是要與家長共同進步,更好的為家長服務。
第三授課教師必須終身學習,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注重學習,注重積累,把知識與經驗結合起來。一名骨干教師必須擁有解決家長問題的能力,這樣家長才會信任你,愿意聽你的課,愿意一起探討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第四教師要創造條件,想辦法將家長引進課堂。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課必須要精彩。不管是從內容上還是方式上,以及與家長的關系上,都直接影響著家長課程的效果。如果我們的課讓家長有所收獲,那么家長就會盼望下一次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授課老師要精心備課,幫助家長解決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確實讓家長們有所收獲。講課中我們要多舉一些與孩子息息相關的案例,讓家長們感受到這些問題就存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畢竟家長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家長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的策略,堅持理性、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面臨的各種問題,才能讓孩子享有幸福和充盈的童年生活。
第五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搞好家長互動。教師要努力創設那種和諧、輕松、互動的課堂交流情境,引導家長們進行互動交流。一節成功的課,應該是教師與家長都游刃有余,而且交流順暢,效果明顯。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2
9月18日我和愛人參加了七幼安排的家長禮儀培訓活動,真的讓很我們受益匪淺。說實話以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很迷茫,不知道怎樣教育才是正確的。對于“禮儀”這個詞更是不太在乎,總以為“禮儀”是大人們應該懂的,等孩子慢慢長大后就會懂禮貌了,但是就當金老師講到“狼孩子”和“士兵與孤島”的故事后,讓我明白好的生活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孩子從小接受禮儀教育,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在沒有聽這次講座以前我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什么都要讓孩子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沒有給孩子自己的發展空間,什么事情都認為孩子做不好。當我的寶貝搶著要幫我掃地的時候我會對他說:你太小干不了這些活,當我的寶貝說:媽媽今天我能和你一起洗衣服嗎?我會不加思索的告訴他不行,衣服弄濕了會感冒的。就像金老師說家長們都只在乎孩子的身體健康卻不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說實話我從來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孩子的感受我真的很慚愧。實事上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寶寶,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得家長。
聽完講座之后我們做父母的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孩子的爸爸還專門看了金老師推薦的書“我的職業是做父親”,還說這是本好書。
在此,感謝七幼能給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3
xx年9月18日下午,七幼全園均被邀請到了這里寧夏大學逸夫圖書館內,參加如何“開啟孩子幸福一生”的家長禮儀教育培訓,我和愛人聆聽了金老師有關幼兒禮儀品格的講座,真的是受益匪淺。金老師的課既有理性的闡述,又有具體的實例,深入淺出,生動形象。說實話以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很迷茫,不知道怎樣教育才是正確的。對于“禮儀”這個詞更是不太在乎,總以為“禮儀”是大人們應該懂的,等孩子慢慢長大后就會懂禮貌了,但是就當金老師講到“狼孩子”和“士兵與孤島”的故事后,讓我明白好的生活習慣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孩子從小接受禮儀教育, 有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金老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期,并非大學念書的階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從出生到六歲,因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時期。而且,不僅是智力,還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潛能……在敏感期我們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孩子就會得到與平時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從小不培養好習慣,就必然形成壞習慣,壞習慣形成了,再改就很難。抓住了幼兒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樂、和諧的一生”。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一切,面對天真活潑但又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做家長的有時真的感到束手無策。有時我們要求孩子這樣或那樣做,殊不知我們做到了嗎?金老師說:“大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所以我們在有些方面應該自我檢討,比如待人接物,公共秩序,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等方面給孩子做表帥了嗎?
這一天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到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的重大改變,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定會全力配合老師做好禮儀教育,相信在她們的教育中孩子們會茁壯成長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4
比如:家長育兒觀念逐步提高。教師知道的,家長也知道;教師不知道的,家長還知道。與這樣高水平的家長對話,“難”在教育的專業性。又如:家長補償心理泛濫。一些父母因工作忙,親子陪伴機會少,出于補償心理,對孩子的要求和行為無條件滿足和包容。教師面對這樣的家長群體,“難”在教育觀念的一致或認同。但是,教師不能因為家長工作難做就選擇回避或放棄,而應依靠自身的專業性,以智慧溝通的方式,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支持與合作。筆者20多年來與不同特點的家長溝通和對話,積累了以下幾方面的心得。
一、爭取家長的信任,應用“孩子的特點”說話
二、獲得家長的首肯,應明確“幼兒無小事,事事記心上”
三、贏得家長的認可,應善用“日常溝通小技巧”
四、贏得家長的支持,應用好“善解人意”的策略
感受:真心換真情,只有真心為孩子著想,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定能對我們的工作給予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5
首先感謝xx中學為我們家長提供了家校學習培訓這個平臺。通過家校學習培訓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家校合作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充分享受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懷,以及使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歡樂。而學校開展的校信通讓我們家長能夠更及時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學校的各種活動情況。校訊通也為孩子課后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搭建了一座橋梁。
由于家庭的千差萬別,家長對教育子女的目標、成才的觀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須在學校教育的配合下,具體分析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正確引導孩子成才,讓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
做名好家長是一門學問。關愛與感恩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是建設和諧社會所必須的。所以感恩教育要從小抓起,要從我們自身抓起,我們做父母的要科學地、理智地愛自己的孩子,首先要為孩子樹立一個孝順的良好榜樣,逢年過節要給孩子精心設計家庭感恩的實踐活動,如九九重陽節代孩子去看爺爺、奶奶,并送上她自己制做的賀卡或是一幅畫一句祝福語;還要給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做一個好家長必需是要用心去做,任何敷衍和偽裝,都可能給孩子純潔天真的心靈蒙上陰影,而這種不好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
身教重于言教。我們家長一定要言傳身教,我們自己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孩子能否成人成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做為家長的我們還要牢記:不管每天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與孩子談心交流,了解她一天中在學校所發生的事情,和她分享她的喜怒哀樂,做她的知心朋友,不能做只顧接送,遇事只問結果,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的家長。
要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剛上初一的學生,我們要培養她的良好閱讀習慣和良好的做作業情況。對于她在學習中取得的成績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家長和孩子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配合學校在家庭方面全方位支持學校教育工作,與學校一起解決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優化了家校教育資源。家長在教會孩子很多的同時,孩子也在讓家長明白很多。所以我們父母應起到表率作用,多讀書多看報,不斷更新和增長知識,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應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小天地,使孩子體味到學習的價值,感受到讀書是種享受。
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健康關系一個民族的未來,如果自私、冷漠、孤僻、只講索取不愿奉獻占上風,那么我們不能不為我們祖國的將來擔心,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片面地只注重到孩子的成績,而忽視非智力因素。
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永遠把對孩子的愛化做交流和激勵,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會很棒。也只有在家校教育上成功的家長,才是真正合格的家長。讓我們大家都來爭當稱職家長,優秀家長!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6
這次我參加了山東省幼兒園教師遠程研修。專家的精彩講座,名園長的經驗介紹,讓我的眼光和思維不再停留在一個班級內,而是整個幼兒教育發展的走向上。也讓我領悟天幼兒園教科研工作應該是以孩子為著眼點,從一點一滴的小問題著手進行研究。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融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于一身在幼兒教育中,愛的力量是偉大的。老師的愛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甚至高于母愛的無私的、偉大的愛,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有力、最自然的連接點,是打開幼兒心靈的金鑰匙。
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愛,盡管他們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內向的、外向的、活潑的、大方的、老實的、頑皮的,但他們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兒是一塊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師以愛為核心,細心對待每一個孩子對待幼兒要有耐心和責任心。作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做好伙伴,及時交流孩子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就會清楚的了解幼兒的情況。及時與家長交流,要讓家長覺得你了解他的孩子,關注他的孩子,這樣他們就會尊重你,認可你的工作。當然,你也可以給家長指導一些科學的育兒經驗,把家長對孩子的愛和老師對孩子的情納入同一個健康的軌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諧發展。
這次的網絡遠程研修課程學習,給我們提供一個多樣化的學習平臺,是對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也是對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提高。通過理論學習和與同事們的研討、交流、思維的碰撞及對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反思,發現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也找到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師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學習的能力。
把機會交給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參與孩子的獲得。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開展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大腦,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讓孩子充分思考,給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幼兒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孩子說。這樣,孩子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教師勝任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素質;尊重幼兒的人格,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使幼兒得到進一步發展。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教育教學與幼兒之間真正關系。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7
“20xx年3月28日幼兒園家長培訓”在我的日歷中這一天早已記在了心里。開學初的家長會,李老師就通知了本學期有三次家長培訓,提前報名。我想了想,一定得參加。鐵西實驗幼兒園的家教工作做的很到位,周末也不放過學習的機會,全面提升家長的整體素質和水平。這是多好的事。是給家長們的福利,免費的午餐呀!為什么不參加呢?于是我報名了。
小班的講座安排到了下午,共兩場。這天天氣很好,前來參加培訓的家長特別多,一直擠到了門口。第一場是:吳亞麗老師帶來的《讓孩子成為自己》。內容非常精彩,發人深思。總體而言,為我們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一生發展至關重要。這一點我們每個家長都知道,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很難把握。如:對于小班的孩子,要自己吃飯、不剩飯、自己穿脫衣、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等習慣。老師說孩子在幼兒園做的已經很好了,可是一回到家就全變了。我想這和家長、長輩對孩子的溺愛分不開,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聯系自己的孩子,我發現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我想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認真反思自己,怎樣才能更好地配合老師更好地培養好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勞動習慣、衛生習慣打下基礎。
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關注孩子自主性發展,要在0-6歲時打好地基。其中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品質、積極的態度、認真專注度、不怕困難、樂于創造和想象的能力。家長要為孩子做好榜樣,整體設計和規劃好時間和空間。不能放縱不管。有秩序的安排好孩子的一切。吳老師形象的舉例:孩子在幼兒園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的玩具玩完后都會放回原處,可是一回到家,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什么都不干。這怎么能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反而滋生了一種信念“反正爸爸媽媽會為我做的”。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不也正是這樣嗎?不反思能行嗎?幸好孩子剛剛上小班,還來得及!我們可以試著變換思維,用實實在在的語言去鼓勵孩子,而不是總說:“你真棒”、“你真聰明”等……
三、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閱讀”在鐵西實驗幼兒園的大環境下做的非常好,大量的設置圖書角,任你自由選擇借閱。作為家長我們深有體會。應該很好的配合學校,不僅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中將閱讀一直堅持下去。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好習慣。
第二講魏老師的《幼兒口腔保健》非常實用,讓家長明白了孩子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保護牙齒、以及怎樣刷牙、遠離甜食和垃圾食品。
一下午的講座非常真切、實用,值得家長借鑒和反思,我們要做一名智慧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花時間、下功夫、“斗智斗勇”,認真配合幼兒園和老師的工作,共同培養好、教育好孩子。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8
我作為一名學生的家長,每天看著孩子背起書包,快樂地走進學校的大門;看著孩子放學回來記單詞,學語文,做數學題……驀然發現時光飛逝,孩子已經邁入了人生學習的第一個轉折點。如何讓他盡快適應生活,愉快地學習?正當我茫然失措,無從下手之際,學校開設的家長課程開課了。讓我茅塞頓開,從而更客觀、更科學地教育學生與自己的孩子。
通過這期家長課程,使我深深體會到學校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也更深地懂得了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今后,我著重抓好如下幾方面的教育。
一、要注重言傳身教。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的過程。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做父母”,要做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平時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不行,據調查,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形象高大與否,跟教育是成正比的。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一個人格完整的人,一個具備好品性的人。
二、要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在這次學習中,再三強調了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一個好習慣的養成要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因此,在孩子的初步階段,我要加倍重視,不折不扣地按照教師的方法執行:①要和孩子共同制作一個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要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按計劃學習。②要求孩子回家先做作業,而且要認真,高效地完成,然后才能做其他事。③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提問的習慣。好習慣首先是從專心聽講來的,平時要多關注孩子,要養成在學習中找問題的習慣。④養成愛讀書的習慣,每天進行親子閱讀,多讀經典書,要讓孩子知道書是甜的、書是香的,學習是辛苦并快樂的事。就如教授所說:“不要授人以魚,要教人之漁”,要做孩子的向導,不要做孩子的拐杖。
三、要注重平時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平時要多和孩子聊天,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細節,進行隨機教育。“說教式”的談話方式效果往往一般,要通過講故事、談看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在孩子的學習上,更多關注平時的學習情況,淡化分數,因人而異,絕不攀比,多討論、多溝通、多交流,要做孩子的朋友和伙伴。
四、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抓好學習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孩子的身心狀況:身體方面,孩子正是長身體時期,一定要讓孩子每天吃好早餐,營養全面;心理方向,每天要讓孩子快樂地去上學,要讓她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融入到團隊中。古人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學習本身是個大概念,只有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點點滴滴,讓孩子身心健康,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傾注了父母的心血,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未來。衷心感謝學校的精心組織和老師們的教育指導,希望學校能繼續提供家長教育的機會,相信我們的孩子在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9
鄭老師的這一課,到現在為止我認為是最鼓舞人心的,也是最基本的,我有聽了還想聽、還想聽的感覺,并且每一次聆聽總能從中又有新的體會、新的感受。所以,要寫夫妻觀看《從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長轉變》光盤的學習心得,我想把我們已經改變的、懂得的理念寫下來作為我們的學習體會。
1、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在聽課之前,如果你問我們,我們真不會回答,因為我們考慮過但沒找到很好的我們認為對的答案。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培養孩子是為了她能一生幸福。在這個知識點上,鄭老師坐標圖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我也是從那天起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把成功當幸福,所以很多時候自己覺得我如果有一天的幸福那肯定是要花十天半個月的不幸福換來的。通過學習,我們要努力把自己轉到幸福第一象限,也為女兒價值觀形成、為一生幸福目標而改變。
2、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么?
(什么是好孩子?)在這個知識點上我們知道有德就一定有才,現在很多家長知道德比才重要,但在實際培養孩子時卻往往把才或者說是才能放在首位。我想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家長害怕有德不一定有才,還有一個就是在應試教育這個大環境下更多的家長是盲目地更從主流。通過學習我們堅信有德就一定有才,并從現在起時刻在自己內心形成自律:不論做什么事不傷害、不妨礙他人,要做一個德者。
3、怎樣培養好孩子?
在培養孩子漫長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出現再多的問題也沒關系,關鍵在于我面對這些問題會不會很好解決。這里鄭老師告訴我們面對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智慧。智慧=找原因+想辦法。行動五步法:閉上嘴——動動腦——找原因——想辦法——邁開腿:去行動,去幫助孩子。主張少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多評價。
在這堂課中,鄭老師帶給我們最關鍵的三個觀念轉變:
1、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
2、姻緣關系重于血緣關系。
3、“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我們通過學習,已經改變了這三個觀念。
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繼續學習,學習正確觀念,用智慧幫助孩子,愿我們的孩子、我們全家幸福一生。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0
首先 ,感謝城東小學為我們家長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特聘請兒童教育專家為我們進行知識講座。聽了講座后,我進一步認識到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因此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成才觀。現就本人聽課后的一點體會略表如下:
一:要言傳身教,注重個人修養: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他,正如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我們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
二:要講究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的學問,我們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就是不知怎樣才能正確高效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聽了家長學校的培訓后,我的教子方法有所改進,比先前更注重技巧性和科學性。譬如,孩子犯錯不再是一味的責罵,而是學會心平氣和的與之溝通,分析對錯,再予以適當的批評和鼓勵,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主動的改正。又譬如,以前常以工作忙為由,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覺得只要讓他吃好穿好就行。聽了家長學校的培訓后,我明白了,孩子即使再小,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并且特別希望大人們尊重他們的想法,所以我們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無論學習還是生活,一當發現有不好的行為習慣或思想觀點及時予以改正,有好的就多支持與鼓勵,讓孩子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長。
總之,教育好孩子是學校和我們家長共同的心愿與最終目標。雖然,目前對孩子的教育仍在探索中,但我堅信,在學校老師的帶領及指導下,在我們家長不懈的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將更健康茁壯的成長。在此,我衷心感謝城東小學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期待下期的家長培訓班越辦越好!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1
11月28日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家長培訓班,首先感謝學校給予這樣一次難得的培訓機會,對我們家長來說肯定是獲益匪淺的,對我來說是一次警覺,平時忙于工作總感覺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實際上難得完全沒有時間嗎?自己看電視、上網或者應酬的時間花了多少呢?以前總以為父輩在教育我們上好像沒有什么特別,但反過來思考,當時父輩們的精力都放在一家人的生計上,同齡人像我能跳出農門的只有極少數,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都很優秀,特別是在一個教育水平較高的學校里,如果不注重孩子的培養教育那他很可能就會成為一個落后者。
好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來說終身受益,相信很多小孩都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如做事拖拉、馬虎、丟三落四、不愛做家務等等。怎么改變呢?專家講到幾點,一是是要堅持不懈,手段既要溫柔又要有原則,講究方式方法;二是要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三是注意引導,特別是第一次發生不好的行為要制止;四是以身作則,家長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應做到,要示范表率。
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他的上級,反思以前的教育思路還是棍棒教育為主,往往是命令式、強迫式,這樣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效果可想而知。老師講的平等交流法、說服教育法、賞識激勵法都是很好的方法,給我很大的啟發。
只有不成功的父母沒有不成才的孩子,一個人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與父母的培養有不可替代的關系,只有父母多盡可能多付出一些心血,言傳身教,及時孩子不成才,但一定能成人,也就無怨無悔了。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2
長期以來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得體、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為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幼兒園和家長都很重視的問題。禮儀教育這門課是這學期銀川七幼新開的一門課程,我家兒子一入園就加入了學習禮儀教育的行列,作為家長本身我還是很贊同開這門課程的。這些小家伙在家里被長輩們寵壞了,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更是對他們言聽計從,想做什么做什么,在家禮儀方面的教育還是往往被忽略了,家長更注重的是孩子生活上的需要。
文明禮儀是人與人之間進行友好交流的窗口,只有我們每個人自覺提高文明禮儀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使之形成良好的習慣,社會才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才會愉悅。
幼兒的可塑性非常強,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差,很容易受家人、外界的影響,自私心較重,生活不能自理,害怕吃苦;不懂得禮儀、不關心別人、不尊重別人,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儀表行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尊敬師長、集體活動、社交方面不懂規矩。從一入園就對這些方面進行有效的教育對他們將來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那天在我們幼兒園參加了《6+1禮儀品格教育》家長培訓的講座,作為一名家長我在這次講座中還是受益不少的。從北京來的教育專家很深入的對現在孩子的教育狀況做了比較全面的剖析,講座從始至終都把禮儀教育貫穿始終,即使一個孩子在學業和將來的事業有多優秀,但是道德品質有問題,那將來也是一個失敗的人。從小就要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就是將來沒有什么大的作為,也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專家舉出好多成功人士的例子,所有這些成功的人,從小的道德品格都是很棒的。幼兒園開這門課也是很注重對小朋友品格的培養,老師在園里給孩子們上這門課,家長在家里也要配合老師的工作,家長一方面要學習,也要同孩子一道學習,雙管齊下一定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這是我對這門新開的禮儀教育課的一點體會,希望對老師的工作有所幫助,我想在園里老師和家長的雙方配合下這些小朋友們一定會健康、茁壯的成長!
在這里我再次感謝每天辛勤工作的老師們,希望你們也同這些小朋友們一樣,生活的健康、快樂!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3
首先對教委和幼兒園舉辦家長培訓表示感謝,想家長所想,急家長所急,是教委和學校為家長做的一件實事,使我們在家庭教育上能夠有所借鑒。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教師有的時候教得好自己的學生卻教不好自己的子女是常有的事。平時我也很重視家庭教育,通過這次聽課從中得出以下體會。
一、只有在教孩子學會獨立的基礎上才能讓他學會創新。
當今中國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快,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讓孩子學會創新就必須先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點對于我們現在還相對封閉的傳統教育來說尤為重要。我看過一篇關于中國和德國家庭教育比較的文章,德國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們帶孩子走路時,往往不自覺地牽著孩子的手或把孩子放在自行車車座上,而在德國卻很少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總是讓孩子自己走,或者騎著小自行車跟著,孩子摔倒了也從來不扶;孩子都有單獨的房間,自己整理、安排;在日常語言交流上,他們總是以征詢式、開放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鼓勵孩子自由表達,自主決定。正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養成了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這種獨立的意識和自主的習慣也使孩子更加樂意主動地去學習,去進一步創新。而非獨立性的教育則使孩子經常處于等待、順從、依附的狀態,形成消極被動的心理,這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二、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從而學會主動學習。
現代人才觀不是以一個人擁有多少知識,而是以一個人學習新知識能力的大小作為人才衡量標準的。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我們的孩子學會適應,學會主動學習,學會創新。但現行的學校教育往往以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這恰恰束縛了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對于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對學習新知識產生畏懼心理。雖然現在我們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觀念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做父母的首先就要轉變教育觀念,比如不要太在乎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更不要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長處并支持他鼓勵他大膽嘗試新事物,讓他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
三、學會做人是根本,一專多能和學好外語也很重要。
要學會做人。要教育孩子品行端正,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知恩圖報等。無論哪個年代,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年輕的父母往往工作繁忙,要面對激烈的競爭,但最好能堅持自己帶孩子,以便與孩子建立感情,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要一專多能。在競爭的社會,多種能力的培養肯定是需要的,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專長的培養。擁有一技之長,這是競爭社會個人生存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學好外語。新世紀科技的飛速發展意味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誰掌握語言越豐富熟練,誰就能夠在國際交流中暢通無阻。因此我贊成幼兒園開展外語教學。
四、自信心、合作精神、競爭能力、耐挫折能力是新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
未來社會充滿競爭與挑戰,要讓孩子在新世紀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父母要著重對孩子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樹立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獨生子女的狀況卻令人擔憂:許多孩子在家庭的呵護中變得膽小懦弱,缺乏自信,凡事都想讓父母代勞,如果要讓他自己做,“我不行”三個就脫口而出。這種對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怎么能擔負起新世紀的重任?孩子“行”與“不行”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培養的結果。據有關調查中發現,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養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改變“我不行”的不良心態,經常向孩子發出“你一定能做好”的正面信息,使孩子逐漸形成“我一定能行”的良好心態,同時多給孩子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2、學會合作。要學會合作,首先就要學會與人交往。父母不僅要平等地對待孩子,使孩子與成人友好共處,還要大膽地把孩子放出去,或者熱心地把小伙伴請進來,鼓勵孩子到群體中去交往、游戲,幫助孩子學會發現同伴的優點,從而逐漸形成接納、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3、學會公平競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父母應提供給孩子公平競爭的機會,讓孩子意識到要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社會是在競爭中求得進步和發展的,用物質或地位撐起的保護傘保護不了孩子的一生。
4、培養承受挫折的能力。成功人士都具有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些都需要從小培養。
五、良好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是“學習社會”必需的生存智慧。
現在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未來社會必將是一個學習的社會,人們不會再抱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念頭終生從事某一個職業,更不可能只要學會一種知識或技能就能享用一輩子。為了適應新的發展,需要人們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這也是21世紀必需的生存能力。對于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進取心等等,這些良好的心理能力不是簡單地靠書本學習就可以獲得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加以培養的。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要特別注意對孩子的評價,要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并不是知識越多越聰明,真正的智慧應該是對知識的運用和創造。舉個例子說:一個會背20首古詩的幼兒不一定就比會背10首的更聰明,而可能要看誰會編兒歌,誰編得更好。還有,現在的家長往往忽略生活中自然存在的教育契機而刻意去追求書本上的教育內容,這事實上是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誤區。其實,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家長要善于發揮自己的教育機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契機對孩子進行時自然的引導和教育。六、語言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真實、開放的教育非常重要。
面對新世紀,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合作能力等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因為人是在交流中成長的,今天我們處于信息時代,這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交流,通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可以快捷方便地利用和處理信息。同時,語言本身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還有利于情緒的疏導和個性的健康發展,這對于孩子將來參與競爭是非常重要的。過去我們的文化傳統往往強調人去做,而不鼓勵人去說,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也總是大人說,孩子聽,孩子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愿望。而我們要對孩子講民主講尊重,其中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給孩子說的權利,培養孩子說的欲望。
另外,我認為不管我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真實、開放的教育非常重要。家長不必刻意地去為孩子創設不符合生活真實和現實發展的教育環境,而要從現實出發來引導孩子,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現實,全方位地經受各種情感體驗,無論是快樂、自信、希望還是失望、痛苦、拒絕,都要讓孩子真實地去體驗,開放地去經歷。這樣才能使孩子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去勇敢地面對未來各種各樣的競爭。
七、引導孩子建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積極的價值觀念和標準。
現在許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到畢業了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他們的價值觀處于非常模糊的狀態,以這種狀態進入社會,他將如何面對接踵而來的工作、婚姻、家庭、子女等一系列問題?又怎樣去發展自己服務社會?透過這些大學生的問題去看我們的幼兒家庭教育,我覺得最重要的并不是怎樣開發智力或是培養哪方面能力的問題,而是怎樣引導孩子從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念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家長怎樣把握現實與未來、個性與道德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孩子之間發生糾紛,許多家長教育孩子要打回來,這從現實的表面狀況看,是教育孩子不要太軟弱,要有競爭性,可是從社會發展的深層意義來看,我們所要創造的不是一個你爭我斗互不相讓的惡化的生存環境,而是一個有利于未來發展的人類和平共處的社會, 那么這樣的教育就非常令人擔憂了。還有我們都在提倡尊重孩子,對孩子講民主,提倡發展孩子的個性,可我在美國的感受使我對此有了不同的理解。美國是個教育民主化程度非常高的國家,可是“少女母親”的普遍現象和這一代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和道德感的狀態非常令人擔憂,他們反過來羨慕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
所以,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只是教孩子怎樣去面對或者適應這個社會的問題,而是要從更加深遠的意義上去把握整個社會、他人和自身的需求,從而引導孩子建立一種既適應現實生活需要又能積極把握未來的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念。
最后希望教委和學校多組織這樣的家長培訓,多請一些子女考上全國重點高校的家長做現身說法,以及家庭教育的操作方法,這樣更有說服力。雖然我們反對應試教育,反對給孩子提很高的目標,但那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我曾看過一篇關于家庭教育的報道,其中講到一位李教授,她有三個兒子,一個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一個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一個是中國航空研究院的博士,而大女兒金螢則是美國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博士后。她說沒有教育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我并不刻意教育我的孩子一個個成博士,我只是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李振霞教授已經去過17個省市,都是邀請她傳授家庭教育的經驗,社會上也已經有一本書和一套影碟來專門介紹她和她的博士孩子們。但邀請函還是一個接一個,講學日程一直排到了12月。已退休的李振霞是中央黨校的兼職教授,但人們更感興趣的卻是她作為四個博士的母親這一身份。 "老實說,我們并沒有刻意要把孩子培養成名成家,我們只是用愛心、信心、恒心、苦心織了一張網,誰料到它們竟給我網回了四個博士。"說到這兒,李教授找出了一張手繪仕女圖遞給記者,已經泛黃的紙頁上記著這幅幼稚作品的誕生時間:1971年10月5日。"怎么樣?我女兒畫的。"言語間流露出慈祥、愛意和驕傲。"我們給她取名叫'螢',希望她像螢火蟲一樣,能自己照亮自己就夠了。"結果呢,金螢上學時書讀得好,下鄉時豬養得好,做醫生時手術做得好,出國后又逐步成為霍浦金斯大學基因工程研究的骨干。身教重于言教。李教授非常喜歡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一句話:"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家長培訓心得體會與反思 篇14
認真的讀完了鄭委老師《從自然型父母到智慧型家長》——為孩子做出1%的改變這本書,仔細回味,認真思考,感觸頗深。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曾想過用心的愛孩子,教育和培養孩子,但從沒有認真地想過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曾幼稚的以為成功就是幸福。鄭委老師從“幸福坐標”的四個象限指出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一生幸福,正確的幸福觀是享受著現在生活的快樂,同時不斷的追求積極的人生目標。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一定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注意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要睜大雙眼判斷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價值觀是否正確。家長是孩子第一榜樣,只有家長好,孩子才能真正好。
同每個家長一樣,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好孩子,但什么樣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我內心從沒有準確的答案。鄭委老師指出好孩子的核心是正確的幸福觀,對內敢于負責,對外會愛別人,內修德行,外展才華。不論做什么事不傷害,不妨礙社會,他人和自己,要做一個德者。孩子沒有責任心,家長才是罪魁禍首。要求家長給孩子不斷灌輸“不傷害,不妨礙”的觀念,事前引導孩子思考,事后引導孩子反思。
怎樣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好孩子?曾以為給孩子要求,給孩子講道理,表現好給予表揚,不聽話就批評,讀完書后才知自己是多么愚昧、無知。鄭委老師告訴我們面對問題最好的方法是智慧。智慧就是找原因想辦法,智慧原則五步法:閉上嘴、動動腦、找原因、想辦法、邁開腿、去行動。主張少表揚多鼓勵,少批評多評價,幫助孩子,關心愛人。我們只有認識自己,控制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不教而殺謂之虐,我們用錯誤的方法培養孩子,孩子學不好又責備孩子,這難道不是“不教而殺”嗎?難道不是“虐待”孩子嗎?
鄭委老師要我們展開“三自運動”:自醒、自救,自修。要有最關鍵的三個觀念改變:孩子的問題本質是家長的問題;夫妻關系重于親子關系;會愛才是真愛,真愛需要學習。怎樣才是會愛,怎樣才能做到真愛,鄭委老師又從一個坐標,五個臺階,八個關鍵點的1一5一8理論體系詳細指出具體的操作方法,教會我們智慧家長六步走:改變觀念、建立概念、學習原則、掌握方法、知行合
通過學習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做為孩子的父母,必須從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長轉變,要為我們的孩子作出1%的改變,父母作對了,我們的孩子才會優秀。改變需要學習,伴隨孩子們的成長中,我要繼續學習鄭委老師的家長教育知識,接受正確的觀念,學習正確的方法,盡量做一個智慧型家長,用智慧幫助我的孩子。要向鄭委老師所說:只管修行,不問前程。要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
有一種關系從建立的開始就是為了以后的分別,這就是親子關系。不管我們有多愛孩子,總有一天他要背上行囊走自己的路。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離開。孩子來到我們家長身邊的時候,沒有帶著一份說明書,也沒有使用說明,作為那時年輕的我們并不懂該如何陪伴、如何讓其成長,我們就如同天下的父母一樣,走著學著。懵懂之中,孩子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孩子的成長迫在眉睫,他不再是你說什么做什么,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有了“我是誰?”的疑問,他開始尋找他的位置和他的價值,他開始更多的和小伙伴在一起,他開始不愿意家長的陪伴,他開始嘗試自己完成一些自己沒做過的事情。他開始和你頂撞,開始不停的問你為什么。
袁立壯老師講座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要關注孩子的成績,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據我理解,學習品質就是孩子的綜合素質,孩子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未來生活中需要具備的幾種必備的能力:自制力、注意力、忍耐力、抗挫折能力。做到這些需要我們家長和學校都做出很多努力。
作為家長未來的日子里我們要做的是:
1、放手,不撒手。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們會教好他完成的方法。同時提供安全保障。
2、不僅僅說給孩子聽,還要做給孩子看。看到的比聽到的,更能引領孩子成長。
3、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接納,讓孩子在父母身邊能感受到,“我有用,我能行”
4、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出了問題敢承擔。
我們希望學校能做到的事情:
1、淡化對成績的關注,更關注孩子自身的優點,給孩子信心。
2、保證孩子活動的時間和活動量,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3、少留作業,多安排讀書活動,引導孩子愛書愛閱讀,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