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精選8篇)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1
20xx年是收獲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業總收入達6535萬元,人均收入6508元。在20xx年里,我鎮將以黨的__屆三中全會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我區“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首都生態農業區”的思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化為載體,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力爭將我鎮建成農產品加工中心,生態旅游、采摘、休閑中心。
預計在20xx年內實現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32800萬元,全年接待觀光采摘30000人次,實現采摘收入300萬元,全年實現農業收入7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28元。
一、信訪問題
1、現今存在的最大的隱患就是由于村支部執行有關政策的失誤而導致土地承包期過長,一次性收入,農民在土地上的收益并不是每年都可以分得,這使農民的土地利益受到了影響。
2、確權的土地和不確權土地在稅費改革后的待遇有所差別,不確權村的村民要求種地。
3、土地實行確權的部分,應該有本,但本沒有到本人手上。土地流轉手續不全。我們將積極穩妥地推進此項工作。
4、目前我鎮以成功化解完成、兩村的群眾上訪工作。
二、土地流轉問題
兌現土地流轉收益,目前已完成兌現5個村(、),還有15個村正在醞釀,近期將實現兌現。目前第一輪土地流轉已完成6個村(、)由于流轉期未到(5年)暫不能進行新一輪的土地流轉。
三、化解鎮村債務
我鎮現有自然村20個,其中有11個村都有農業貸款,貸款總額為559.15萬元。根據區領導指示精神,我們認真學習其他鎮的工作經驗,積極探索與我鎮現存情況相適合的方法。我們在對各村閑置農機、閑置廠房、資產和可用于抵頂貸款的土地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銀行減免息政策,以閑置農機設備及資產作為抵押償還,減輕了部分村的債務包袱。此外,認真征求村民意見,在閑置農機、廠房和土地價格的抵押價格、出村地與被代替出村地土地面積的置換比例等問題,與村委會協商,并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進行討論。在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后才實施具體工作,為將來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今年計劃完成5個村的債務化解工作,化解貸款250萬元。
四、發揮我鎮優勢主導產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優勢使農民增收
我鎮按照產業化的思路,按照特色化主導產業、區域化農業布局、企業化投資主體、產業化經營機制、標準化生產技術、品牌化優質產品的要求,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營銷型新龍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打造一批從事優勢農產品加工、營銷的新龍頭,特別是食品加工業。而前不久,新落戶我鎮的x公司就是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支新力軍。該企業投資1.3億元,主要生產豆沙(綠豆、紅小豆、白豇豆),預計產值4.5億元,帶動種植戶100戶,使農民增加收入150元/畝。
我鎮的水晶梨已注冊了牌系列水果商標,獲得食用農產品的安全認證,現正在申請全國的食用農產品安全認證。我鎮去年梨的盛果期產量為180萬斤,預計今年的產量將在400萬斤以上,如何銷售是即將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確保果農的實際利益,我們將拓展多種渠道幫助果農銷售果品。
首先,我們可以鼓勵有條件的果農建保鮮庫,延長銷售期,提高果品的產值。也可聯系一下有能力的批發商來我鎮興建保鮮庫。
其次,我們還可以實行派送,鼓勵團體購買。
在田間,我們發現很多果農為了增加收入,在果樹的行間中上了其他作物,因不同作物根際養分競爭而嚴重影響了果樹的生長,套種要有科學的依據。
在保存果品質量問題上,我們還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農民對于采摘、保存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存有很多欠缺。很多農民只重視眼前利益,并不能按照操作規程上的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一部分果農在采摘時,不注意對果品質量的保護,人為損壞較為嚴重。所以,提高果農的認知水平,加強對農民專業水平的培訓是勢在必行的。
為了尋求最為有效的方式、途徑,我們會在教學方式上做出改變。我們計劃將培訓的地點由原來的課堂轉移到田間、地頭來,采用實地教學的方式,把專家帶到農民家中,分區域、分部分,按照果樹的年限、種植地氣候、水肥等條件因素,對于農民掌握起來有難度的具體操作性問題,給予因地制宜的講解。全年內計劃舉辦技術講座四次。
五、我鎮觀光、旅游業的發展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節奏不斷的.加快,很多市民都愿意利用節假日休息的時間,短暫的躲避鬧市,或回歸自然,或舒展筋骨。即將落成的旅游度假村,就為我鎮的旅游業發展注入新機,發展沿途的餐飲、服務業,勢必會令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也會為當地的農民帶來一定的收入。除此之外,我鎮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沂河路沿線的采摘園在過去的一年里就已經吸引了大量游客。不僅如此,山西酒馳名中外,我們還會邀請社會各界的朋友來酒廠參觀,點燃新的亮點,填補我鎮旅游觀光業的空白。
六、我鎮觀光采摘相關宣傳活動的情況
在過去的20xx年里,我們在有關新聞媒體上進行了一定的宣傳。我們先后與日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都有過合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在此基礎上,我們準備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除與上述媒體合作外,充分利用電視和網絡優勢,打響品牌知名度。我們預計在6月份參加工商局舉辦的關于商標展的新聞發布會,并且在搜狐或新浪網等門戶網站上進行展示。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2
今年以來,圍繞省市農業農村發展重點工作,我縣著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著力培育新動能、壯大新產業、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進一步振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為實現“兩強一增”打下良好基礎。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謀劃推動產業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全力推動產業振興。落實好《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實施意見》、《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獎補政策》,兩年共安排現代農業產業提升工程專項獎補資金億元,重點支持綠色蔬菜瓜果、名優特色茶、專用品牌糧食等XX個萬畝生產基地建設。目前,全縣精品蔬菜瓜果基地萬畝,農業綜合種養萬余畝;新增特色經果林基地XX畝;專用品牌糧食基地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品牌訂單生產萬畝。先后舉辦了文化旅游節、草莓節、荷花節、菊花節等。
(二)深入推進農業改革創新。
省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息應用平臺持續發揮有效作用,進一步實現承包土地信息聯通共享。目前,全縣土地流轉平臺交易萬畝、交易額億元,目前已交易宗,面積XX畝、交易額XX萬元。持續做好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種植用地面積等重點工作,各鄉鎮園區已全部完成。全縣面積萬畝,其中水稻面積萬畝,小麥面積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油菜面積萬畝。
(三)扎實認真做好特色種養業。
出臺《XX年特色種養業扶貧獎補辦法》,安排XX萬元獎補資金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種養產業。設立“產業興旺”發展資金,支持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對自種自養達標戶等給予重點獎扶。大力培育帶動主體,深入推進“四帶一自”模式,通過訂單聯結、勞務聯結、服務聯結、租賃聯結、股份聯結等多種形式,讓經營主體與農戶“手牽手”,倡導農戶“抱團發展”,著力構建“園中園”、“園+園”產業發展模式。全縣特色種養業產業達標戶XX戶,參與帶動的園區XX個、龍頭企業XX個、合作社XX個、大戶(家庭農場)XX個。
(四)扎實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全縣培育新增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XX個,其中家庭農場XX個、農民合作社XX個。推薦申報省示范家庭農場家、示范社家,培育篩選家企業申報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切實落實網格化管理機制,嚴格實行“三全”禁燒,目前尚無國家生態環境部衛星監測和省市巡查火點通報。全縣無一例重大農產品安全事故發生,也未發生一起重大動物疫情。
(五)扎實推進“兩強一增”行動。
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通過實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行動、農業綠色循環發展行動等開展實現科技強農,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壯大行動、農機研制補短板行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社會化服務提升行動圍繞鄉村戰略實施實現機械強農,通過工資性收入倍增行動、財產性收入擴量行動、經營性收入壯大行動、轉移性收入提升行動實現農民增收。目前,正在扎實推進XX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已申報“三品一標”認證產品XX個、省著名商標家、知名商標家。建成農業物聯網示范點家、電商平臺家。
二、下一步重點工作計劃
一是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一號和市委一號文件精神,高標準編制我縣具體實施方案,加快建設田園綜合體省級首批重點項目,謀劃儲備一批具有代表和深遠意義的市級、縣級重點項目。加快現代農業工程實施,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二是加快推進特色種養業發展。
按照省市鄉村振興對于特色產業的要求,進一步創新舉措,壓實責任,加強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為我縣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
按照禁燒常態化管理要求,將禁燒工作貫穿全年。將秸稈還田作為秸稈綜合利用主要利用方向,積極開展秸稈收儲體系建設,探索飼料化、基質化等利用渠道,禁疏結合,標本兼治。
四是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全縣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五是持續做好“兩強一增”行動。
進一步推行農業科技“訂單式”需求對接和“菜單式”服務供給精準匹配,實現科技特派員由“單打獨斗”向“組團聯動”轉變,讓更多農業“四新”科技成果“進村下田”。聚集產業振興,立足特色資源,緊盯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持續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力度,不斷促進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合力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3
20xx年,我局將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推廣新型適用農機,服務我縣現代農業”為主線,以提高全縣農業生產綜合能力為目標,內強管理,外樹形象,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抓實抓好農機技術推廣服務。
力爭農機購置補貼達到1000萬元以上,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上升3%,達到60.5%,新增機具5000臺套以上,新增動力2萬千瓦以上。重點抓好水稻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和起壟機等煙草機具的推廣。主要措施:
1、抓好春耕備耕工作,一方面督促經銷商備齊常用耕作機具和零配件,另一方面,組織五個維修服務技術小分隊,分片負責,在春節前后下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和維修服務。
2、為服務煙稻連作,計劃分別于3月和7月份,與煙草部門協作,聯合一拖公司、湖南中天龍舟、郴州農夫等舉辦新型適用機具操作演示會。
3、選擇人口相對集中鄉鎮,利用逢墟日,組織相關廠家XX縣內4家主要經銷企業舉行新型機具展示,全年計劃安排15次。
二、努力提升農機安全監理服務水平。
時刻保持緊迫感,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的宣教力度和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確保全年農機安全事故發生率控制在1.5‰以內,農機安全事故死亡率為零,農機三率達到85%以上。主要措施:
1、全力備戰“春運”, 由局領導帶隊,分片負責,重點整治拖拉機人貨混裝、非法載人、酒后駕駛等行為,確保“一節兩會”期間交通安全。
2、堅持全年常態化隱患排查,特別是對拖拉機擁有量大、年檢率低的重點鄉鎮,聯合當地政府每月開展一次以上的重點整治。
3、爭取省局項目支持,投入15萬元,重點抓好敖泉、塘市、樟市、四里等4個鄉鎮及152個行政村的“平安農機示范創建”工作。
三、加大力度助推城市大提質工作。主要措施:
1、組織干部職工一如既往開展好交通文明勸導活動。
2、抽調精干力量,組建15人左右的專門整治隊伍,堅持常態化上街巡查管理。
3、扎實開展拖拉機專項整治,重點對不按規定時限進城營運、亂停亂擺和不符合上路要求的拖拉機進行查處。
4、利用城區電子眼監控平臺,聯合交警部門、對拖拉機逆行、闖紅燈等嚴重違法駕駛行為依法打擊處理。
四、精心幫扶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
20xx年,我局將創新工作機制,重點扶持2-3個示范合作社建設,爭取培育和新增農機專業合作社10家,提高合作社內部管理水平和運行質量,增強合作社競爭能力,提高合作社農機社會服務水平。
五、積極爭取縣委、縣政府對水稻機插秧技術推廣的重視。
加強機插秧技術在烤煙主產區晚稻生產中的普及推廣,努力推進全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主要措施:
1、強化技術培訓,計劃舉辦培訓班5期,力爭培訓出100名左右既懂農機又懂農藝的技術人員和農民機插能手。
2、加強機插秧技術推廣的創點示范和對科技示范戶的扶持,充分發揮示范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太和、正和、流峰、樟市、方元等地創建核心示范點8個,科技示范戶80人。
3、爭取縣財政支持,實行插秧機購買累加補貼和機插秧作業補貼。
4、加強與農業農藝、煙草等部門的協作,繼續做好烤煙主產區晚稻機械化集中育插秧試驗項目。
六、不斷提升農機培訓水平和規模。
20xx年,我局將加大農機培訓工作的宣傳力度,讓廣大機手充分認識到參加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師資力量,鼓勵更多的干部職工通過學習、培訓拿到理論教員和教練員證。做到持證上崗;加大對農機校軟、硬件的建設的投入,對現有的教學設備進行更新、完善,不斷提升農機培訓水平和規模。
七、切實轉變干部作風。
我局要以“四型”機關創建工作為契機,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進行系統化學習,不斷提升全局干部職工的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主要措施:
1、一把手以身作則不玩虛的。
2、班子成員帶頭落實不放空炮。
3、干部職工嚴格管理不出問題。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4
為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升縣域技術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據《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皖政〔〕8號)、《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安徽省試點工作市實施方案》(六政〔〕43號)精神,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
我縣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圍繞一條主線(自主創新),實施一個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推進三體建設(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主攻七大產業(高新鑄造、農產品精深加工、食品飲料、生物技術、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構建三大平臺(成果轉化、中介服務、農業科技),實現倍增目標。
我縣實施技術創新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到XX年,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縣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要進展,科技支撐條件明顯改善。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35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6億元,省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20家,專利申請總量達500件,授權量達300件,全社會研發投入達5億元,均較增長兩倍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筑牢科技創新基礎。
將知識產權工作上升到戰略高度,組織實施知識產權強縣工程。建立企業專利制度,設立工作機構,規模以上企業建立專利聯絡員制度,明確職責。縣設立專利技術申報與專利技術轉化激勵資金,推動專利技術的申報、實施與產業化,努力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與綜合競爭力。
(二)強化三體建設,構建技術創新體系。
以企業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為突破口,強化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推動全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強化企業主體。分批選擇20家不同類型的企業,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健全研發機構、培育創新人才,實施自主品牌和知識產權戰略,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扶持10家骨干企業,申報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承擔重大科技專項和科技計劃項目,努力形成若干特色產業集群。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到XX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35家以上。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使其單項產品規模和效益達到省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2、強化創新載體建設。加強與長三角地區的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的對接,推進創新要素和產業的深度融合。不斷完善經濟開發區、工業園、落兒嶺工業集中區、大沙埂現代農業科技園和高橋灣科技園區的功能,推進科技政策、科技項目、高新技術、中介服務、科技人才和科研機構入園區,提高園區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將縣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以應流集團為主體的省級鑄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通過1–2年的努力,升格為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圍繞光伏產業、新型電光源等新興產業,力爭到XX年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2家。
3、強化產學研一體。擴大范圍,加強高校與政府間的戰略合作。圍繞我縣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積極開展技術難題和需求征集,有針對性地遴選一批技術攻關課題,與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有效對接。發揮博士后工作站功能,建設一批研究生實習基地,推進科技人才向我縣流動。創造條件,建立院士工作站。大力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特聘員)創業行動,建立特派員與企業的緊密型合作關系,幫助企業引進、轉化科技成果,解決技術難題。到XX年,在鑄造業、光伏產業、農產品加工等行業分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三)主攻七大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圍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針對重大關鍵技術開展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1、提升四大優勢產業。
①高新鑄造產業。加快推進“超奧不銹鋼”技術創新項目,重點發展陶瓷殼消失模精密鑄件、核電精密鑄件產品,聯合合肥工業大學、沈陽鑄造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術力量,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快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檔次,延伸產業鏈條,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5億元。
②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聯合南京林業大學、浙江林學院、蘇州大學等科研院所技術力量,重點推進刨切微薄竹片、重竹地板技術研發、碳化高密度竹材產品開發、圓形生絲產品開發、桑紅茶系列開發、環保型雙車低衡·還原復制水洗羽絨加工工藝改造項目,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由初級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轉變,促進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③食品飲料產業。聯合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皖西學院、江南大學等技術力量,加快新產品研發,重點在冰紅茶系列產品、蕨菜飲品、百合深加工、酯化黃油工藝技術開發、茶葉冷泡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突破,研究開發健康食品飲料新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④生物技術產業。加快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基地,推進石斛產業化,聯合中國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藥物研究所、皖西學院等高校院所,加快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重點開發蕨菜黃酮提取顆粒、食用蛋白粉、破壁靈芝孢子粉、石斛保健飲品和生物制藥、動物生物疫苗生物添加劑等。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2、發展三大新興產業。
①新能源產業。加快光伏產業發展,扶持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加快清潔能源及設備的生產與制造,加大技術研發和引進的力度,推進新能源產業的提檔升級。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②新光源產業。加強與東南大學電光源研究所、總參63所電光源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合作,重點發展led固體光源及其照明、顯示器件,開展以增強照明用led光效和壽命的技術攻關,研制開發更高效和可靠的驅動電路,促進產業化發展。培育發展電子節能燈、照明電光源設備、新型燈用玻璃材料等產品。強化對生產動力系統的變頻技術改造,應用節能技術節能降耗,控制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5億元。
③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年產一萬噸軍民融合鋁鎂鈦合金項目、高檔鐵氧體軟磁材料等項目建設,推廣新型節能保溫墻體材料應用示范,加快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重點開發硅碳材料、竹木塑復合材料、核電材料及電子元器件產品。到XX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億元。
(四)構建三大平臺,促進創新資源共享。
根據我縣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立足現有基礎,整合、優化科技資源,建設一批綜合性和專業性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
1、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依托縣經濟開發區,把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抓手,增強功能,提高質量,使之成為集聚創新要素、招才引智的窗口。建設科技成果信息庫,促進科技成果供需對接,實現產學研的有機對接。支持在孵企業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通過項目帶動,孵化高新技術,形成產業集群。到XX年孵化器面積達8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40家以上。
2、科技中介服務平臺。發揮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組建縣生產力促進中心作為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在轉化科技成果、申報項目、申請專利、技術交流、信息服務、品牌策劃等方面提供服務。建立“科技路路通”服務站,逐步形成“運作市場化、功能社會化、服務專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3、農業技術創新平臺。進一步深化和創新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和科技專家大院服務模式,構建農村科技創業與服務體系。到XX年,科技特派員動態發展總數達到100人,建立示范基地10個,培育省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總數達到10家,實施科技開發項目20項,獲重大科技成果10項。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縣科技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領導,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技術創新工程實施的重大事項,統籌解決推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方案,結合各自職能,主動參與,積極支持,密切配合,針對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和落實,形成協調一致的組織領導機制,為全縣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加大投入,建立政策激勵機制。
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縣政府每年安排500萬元作為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并隨著財政的增長逐年增加。科技創新基金是政府引導性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以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服務為主的科技型企業,獎勵自主創新企業和優秀科技人才。重點包括對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引進關鍵技術并實施成果轉化給予無償資助,對企業從事技術研發、聯合高校院所從事重大技術攻關并取得成果的給予無償資助,對爭取并實施的國家科技項目給予配套支持,對取得國家專利授權給予資助,對專利發明人(專利聯絡員)給予獎勵,對企業成功申報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國家重點新產品給予獎勵,對在全縣范圍內從事科技創新并獲得省以上科技成果鑒定的企業、單位或個人給予獎勵等。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引導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切實發揮杠桿作用。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落實自主創新政策,重點落實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民營科技企業所得稅獎勵等激勵政策。
(三)營造環境,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科技人才從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業流動,向產業集聚。鼓勵支持企業與省內外高校聯合,創辦職工大學,組建研發中心。加快推進博士后工作站建設,創造條件開展院士工作站試點工作。培養和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及金融、管理等專業人才,培育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加快企業技術研發骨干和高素質的企業職工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企業就業,促進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四)加強引導,建立考核評價機制。
實施考核評價制度,將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納入工業企業考評。對企業的考核評價加大科技創新的權重,增加科技創新的指標,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創新成效作為企業綜合考評排名的重要內容。完善科技獎勵評定制度,對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專利發明進行分類評價,發揮導向作用,促進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扎實推進。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5
近年來,我區農業產業迅速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環境日益改善,農業農村及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我區農村發展空間逐步縮小,我們必須立足有限發展空間,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化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特色化,推進我區宜居、宜業、宜游新農村建設。
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促進特色農業發展
一是突出重點,大力發展種養基地建設。在大力推進“壓單擴雙”、提高糧食復種指數,穩定糧食產量的同時,抓好種養基地建設。蔬菜基地建設作為我區的“區長工程”,是我區農業建設的重頭戲。按照市蔬菜生產總體規劃,要完成公益、福龍800畝新蔬菜基地建設,加強興隆、公益蔬菜基地的技術指導,鞏固現有的蔬菜供給能力。同時抓好花卉苗木、特種水果、中華鱉等特色種養基地的改造提質和規模化經營,推進種養基地區域特色布局。
二是以點帶面,大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引導農村生產大戶、銷售經紀人和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利用各自的優勢組建專業合作社,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一體化經營。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強化服務,重點對“產業規模較大、社員帶動較多、市場品牌較響”的合作社,按照扶強、扶大、扶優的原則,進行重點扶持,進一步提高其示范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合作社發展的內在動力。
三是積極扶持,不斷壯大龍頭企業隊伍。要在確保原有龍頭企業不掉隊的基礎上,再增加2個以上省市龍頭企業,重點支持康潔米業、精創富康、希朵曼等老牌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雁峰農業品牌。利用龍頭企業良好的示范帶動能力,推動全區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和延伸。
四是打造特色,切實抓緊休閑農業建設。按照“產業化經營、景觀化打造、差異化競爭”的原則,充分發揮近郊農業的地域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休閑體驗農業。扶持一批老的。以興隆、公益連片蔬菜基地、公益草莓基地、開心四季果園、富強果業為載體,開辟勞動體驗場,讓市民在勞動中得到休閑。發展一批新的。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引進一批農業休閑山莊,引導近郊農民大力發展農家樂,進一步做旺人氣,做響品牌。重點支持頤和山水健康養生休閑會所、佳源農業生態科技示范園、華航果園城堡、元申苗木果園基地建設,打造市民的開心樂園。
二、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強質量監管體系建設
要按照“預防為主、源頭管理、全程監管”的原則,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認真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堅持以保障消費安全為基本目標,著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積極開展農資市場監管和農產品質量管理專項整治工作。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鼓勵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率先實行。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在抓好區級農產品檢測中心建設的同時,注重扶持農產品生產基地(企業)農產品檢測室的建設,加強對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監測和保護、農業投入品的監測和管理,健全農產品標識和可追溯制度;抓好農產品質量日常檢測,讓消費者吃上營養、安全、放心的食品。
三、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確保農村發展穩定
增強農產品保障能力作為中央1號文件的主題,因此我們必須把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增強農產品供給的保障能力。要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的推廣創新,穩定農業科技隊伍。對堅持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積極創造條件,保證農業科技人才不流失、不斷層;公開招聘一部分農業科技人才,不斷充實基層農技隊伍。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科技示范戶和承包大戶的橋梁紐帶和科技帶動作用。積極動員組織農民參加各種專業技術培訓班,采用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一技一訓”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要在貫徹惠農政策上下功夫,千方百計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加強對“三農”政策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確保黨的惠農政策充分發揮效力;同時加強對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四、按照“五新”要求,推進新農村建設
要繼續按照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要求,以“發展新產業、建設新村莊、培養新農村、建立新機制、形成新風尚”為目標,加快我區的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要根據各村特點打造特色產業。興隆、公益、福龍打造“農家菜地”,東風塑造“佳源休閑”,斯林開辟“斯林棗園”,文昌凸顯“頤和山水”,山田寺重現“九豐山田”,形成一村一品一景的格局。二是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二是加強農村社會事務管理。要進一步推動土地流轉,大力支持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今年要新發展專業合作社6家。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推進村務公開,繼續鞏固和完善“村賬鄉代管”制度,完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使農村各項工作納入規范化管理。全面推行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積極開展村級創先爭優活動和村級文化活動,動員群眾自主組建腰鼓隊、龍獅隊等文化活動團體,倡導移風易俗和民主文明新風,建設幸福文明家園。各后盾單位和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隊要為駐點村解決1-2個實際問題。
五、工作措施
一要不斷改進農業領導方式。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應對農業農村工作出現的新特點、新變化、新矛盾,加強科學調研,不斷提高工作決策水平和領導水平。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注重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把握發展規律,破解發展難題,把握農村發展的大趨勢,提高駕馭農村工作的水平。
二要著力健全工作機制體系。農業農村工作涉及農村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必須改變以往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的做法,形成各項工作有聯系,各個部門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對新農村建設工作繼續建立“一名領導掛帥、一個工作隊駐村、三個后盾單位”的工作方法,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三要努力營造良好發展氛圍。要堅持與時俱進,創新和豐富“三農”新聞傳播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手機等新興媒體,提高“三農”新聞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讓全社會更廣泛地了解農業發展趨勢和動態,營造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是加強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隊員管理考核。區新農村建設工作建設辦公室著重對工作隊員的工作目標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管理。工作隊員要深入調查、貼近群眾,熟悉駐點村何村民的基本情況;要堅持以村為家,每月出勤22天以上,其中參加勞動不得少于5天;年底由區新農村建設工作辦公室組織考察、審核,評定等級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并根據等次進行表彰和批評。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6
今年以來,我鎮農業農村工作緊緊圍繞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制定方案,擬定計劃,分解任務,狠抓落實,通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各項工作按序時進程完成,成效顯著。
一、瞄準增收突破口,重抓高效農業
自年初以來,以高效農業為抓手,作為農業快速發展載體,對建成投產的蔬菜大棚、養雞場指派專人定點服務,深入基地調查了解生產上和技術上存在難題,想辦法、拿措施為他們排憂解難。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已建成肉雞養殖場7個,招引百畝蔬菜基地落戶于繼先居委會境內。高效農業建設,提高農民發展農業理念。
二、水稻四改推廣,初見成效
新年剛過,就啟動這項工作,致農民一封公開信,發給每戶一張明白紙,舉辦技術講座,面積規劃到村到組到農戶,成立機插秧合作社兩個,鼓勵有能力者購買插秧機60余臺,已落實秈改粳1.1萬畝,機插面積0.8萬畝,完成區政府下達任務。
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加快規模經營步伐
按照土地流轉規程,保證農民受益不減、生產規模擴大的要求,流轉土地1200畝,用于高效農業生產建設。
四、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根據目前農民種田傳統方法用不上,新技術不會用,普遍存在種田想當然,科技貢獻率低的矛盾,舉辦科技培訓班十六次,以村為單位送技術到門口,培訓人數2400人次,發技術資料1.1萬份,受益匪淺。
五、狠抓“兩統”和農業保險,保證糧食安全生產
良種統供、病蟲害統防,是農業生產上成功經驗,增收措施,始終把這項作為必辦工作,毫不放松,已統供良種1.2萬畝,農藥統防4.5萬畝,小麥、水稻參保率100%。
六、綠化植樹穩步推進
明確責任,強化考核,落實地塊到點、到位,植樹10.8萬株,圓滿完成區政府交辦任務。
七、秸稈綜合利用,禁燒成效顯著
夏收之前狠抓輿論宣傳,掛橫幅、廣播、流動宣傳車、標語、簽訂責任狀,實現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處煙、不污一條河的目標,秸稈還田納入秸稈綜合利用重要組成。通過收割機改裝,不改裝不準下田,對機手簽訂責任狀,秸稈打碎就地還田,現場示范,典型引導,為解決秸稈禁燒找到好辦法,又提高土壤肥力。
9-12月份工作打算
1、狠抓高效農業建設,新增肉雞養殖場3個,在繼先、苗沖、莫莊村;
2、繼續做好良種統供工作,麥種統供面積1.5萬畝,良種普及率90%以上;
3、繼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利用秋播時期,動員農戶土地流出,便于連片集中,實施高效農業或連片糧食規模經營,力爭流轉土地500畝;
4、繼續做好秸稈還田工作,秋收來臨之前及早做好計劃,制定措施,秸稈還田率70%以上,增加土壤肥力,嚴禁焚燒,減少污染環境。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7
我鎮農業產業化工作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總體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攬,以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為基礎,以打造全省水產養殖基地為突破,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按照“扶龍頭——壯基地——興特色——保增收”的工作思路,堅持走產業化發展農業、標準化組織生產、特色化致富農民的路子,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一、基本情況
上半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占全年目標任務的100%;新增農業種養大戶20余戶,畜禽規模養殖場52個;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面積2200畝;有三個特色產業村:楊莊村、汊河村、金壩村;金成米業為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諾乳業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楊莊村為省級專業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一)、強化政府職能,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1、抓領導。黨委、政府調整了農業結構調整及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二是責任制推進,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為農村的中心工作,建立領導干部責任制,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層層分解目標到村和有關部門,落實到人,保證了農業結構調整工作健康運行。三是通力合作,搞好服務。進一步建立健全了農業結構調整的科技、信息、資金、物資等服務體系,政府各有關部門都拿出了支持農業結構調整的具體措施,分工負責,通力合作,搞好服務,共同為農業結構調整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2、抓引導。為鞏固我鎮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成果,使農業產業化保持持續發展,不斷壯大規模,鎮黨委、政府以培訓青年農民為重點,向種養殖大戶無償提供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鎮上成立了技術服務培訓辦公室,辦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組織召開種養殖業技術培訓會。
3、抓服務。一是技術服務。 二是物資服務。搞好各類優質農資的送貨下鄉服務。三是銷售服務。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探索“龍頭+農戶”或“企業+農戶”的產銷緊密鏈接的新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建立健全鎮、村兩級信息服務網絡建設。
(二)、大力培植扶持主導產業,打造區域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結合各村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穩糧增收的前提下突出“一村一品”建設,逐步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帶。
(三)、全面加快基地建設,力促產業化呈現亮點
以基地為依托,突出抓3個基地的建設,使我鎮的農業產業化呈現了亮色。一是抓陳淺村的農業機械化基地建設。二是抓汊河村水產養殖基地建設。三是抓楊莊村蘆蒿基地的鞏固發展壯大。
(四)、切實增加農業基礎投入,增加農業發展后勁
1、加大農業重點工程實施力度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農業農村局下半年工作計劃 篇8
今年以來,為大力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業的規模經營,積極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異常活躍。為推動此項工作開展,按上級要求,我鎮建立了流轉服務大廳,并做到人員到位、各項制度上墻,配備辦公電腦,做到及時收集發布信息,并做到檔案齊備。
一、基本情況
到20xx年7月為止,我鎮農用地流轉面積為9619。9 畝,其中由外省市農民租用的面積為1500畝,用于退耕還林用地流轉面積為2519。4畝。農用地采用流轉方式用于建設用地的面積約為5600。5畝,其中鎮村組道路用地為103畝,圩堤建設用地為30畝,縣工業園區流轉面積為5300畝,集鎮、中心村用地面積為114畝,其他建設用地面積為53。5畝。
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由農民直接與用地單位簽訂流轉協議的有68戶,流轉面積為1033。5畝;由鎮、村與農民簽訂流轉協議的有1137份,流轉面積為5350畝。我鎮建立了土地流轉百畝示范片。
我鎮農用地流轉于一產的流轉費平均每年每畝約80至200元,農用地流轉于非農建設用地的流轉費約為每畝800元。截止20xx年3月,縣、鎮財政共撥付土地補償金約5000萬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積約為5300畝。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存在較多不規范的情況。在我鎮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中,由于沒有完全嚴格地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出現一些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情況,主要表現為:
1、除道路建設搞土地流轉外,在其他項目建設中也存在把農村土地由農用地向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轉合同不規范,沒有統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范本,個別地方發生不與農民簽訂書面協議的'做法,農民的經營自主權得不到尊重,還發生“一田兩證”的情況。
3、少數村組土地流轉工作缺乏公開、透明的辦事機制,進入流轉程序的承包地面積、補償或收益情況等重要信息,在流轉過程中沒有加以公布。
4、農民在流轉中獲得的收益較少。除農民之間自愿的流轉補償外,補償的標準較低,每畝收益低于土地本身價值的附加值或我鎮的農業增加值。集體建設用地占用承包地,個別村組也沒有給予農民相應的補償。
5、鎮農經站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方面沒有完全發揮其管理職能。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學習宣傳。
在《農村土地承包法》的宣傳工作上要注重面向兩種對象,一是面向廣大農民,繼續采取多種方式和多樣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民對于這部關系他們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曉率,增強他們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意識;二是面向鎮、村、組干部,提高他們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在宣傳與學習中要讓廣大干部明確幾個重要的觀點:一是農村土地不等于農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雜邊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權性質上,農村的土地除國有以外,都是農民集體三級所有;三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民的財產權利,可以用貨幣來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以外,不得調整或收回農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調整或收回農民承包地;五是農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穩妥推進,保障權益。
1、在經濟大開發、大建設的形勢下,貫徹實施農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確處理土地承包工作與經濟建設用地的關系問題。政府職能部門在審批項目、制定政策、落實規劃時,要重視執行農村土地承包法,維護農民的承包經營合法權益,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統一起來,重視國家、集體、農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農經站要經常性地開展關于農村土地用途變化情況的調研,實事求是地解決土地承包與流轉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做好農民在土地承包權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與服務并重。
3、嚴格依法辦事,規范農村土地承包與流轉工作。首先要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制定和完善我鎮有關土地和流轉方面的實施辦法;其次要適時調整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補償規定,盡量從保障農民權益的角度,適當提高現行流轉的補償標準;三是堅決糾正實際工作中各種不符合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的做法,把農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戶,把承包經營權證全部發放到戶,積極穩妥地處理好第二輪土地延包的其他遺留問題。
(三)、建章立制,規范運作。建議及時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法規和制度,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范圍及操作程序,構建適應市場化及農村實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同時要建立流轉臺帳。要進一步規范土地流轉行為,體現土地經營權流轉中自愿原則。流轉時必須經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簽訂由縣農委統一印制的流轉合同范本,報村集體經濟組織、鄉鎮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備案。土地流轉的期限應由雙方協商約定,但最長的期限不得超過第二輪土地承包期。應簽訂流轉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將流轉雙方的權利義務固定下來,流轉合同應標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轉期限、流轉土地的用途、流轉價款以及違約責任,使雙方一旦發生糾紛,調處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