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用餐禮儀常識(精選17篇)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
一.幾種常見的用餐方式
我們主要介紹宴會、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體形式下的禮儀規范。
1.宴會,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于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于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于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2.家宴,也就是在家里舉行的宴會。相對于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松、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了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后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后,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肴,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后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里,然后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吃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簽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3.便餐,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4.工作餐,是在商務交往中具有業務關系的合作伙伴,為進行接觸、保持聯系、交換信息或洽談生意而用用餐的形式進行的商務聚會。它不同于正式的工作餐、正式宴會和親友們的會餐。它重在一種氛圍,意在以餐會友,創造出有利于進一步進行接觸的輕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圍。是借用餐的形式繼續進行的商務活動,把餐桌充當會議桌或談判桌。工作餐一般規模較小,通常在中午舉行,主人不用發正式請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進行答復,時間、地點可以臨時選擇。出于衛生方面的考慮,最好采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
在用工作餐的時候,還會繼續商務上的交談。但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不要像在會議室一樣,進行錄音、錄像,或是安排專人進行記錄。非有必要進行記錄的時候,應先獲得對方首肯。千萬不要隨意自行其事,好像對對方不信任似的。發現對方對此表示不滿的時候,更不可以堅持這么做。
工作餐是主客雙方“商務洽談餐”,所以不適合有主題之外的人加入。如果正好遇到熟人,可以打個招呼,或是將其與同桌的人互作一下簡略的介紹。但不要擅作主張,將朋友留下。萬一有不識相的人“賴著”不走,可以委婉地下逐客令“您很忙,我就不再占用您寶貴時間了”或是“我們明天再聯系。我會主動打電話給您”。
5.自助餐。是近年來借鑒西方的現代用餐方式。它不排席位,也不安排統一的菜單,是把能提供的全部主食、菜肴、酒水陳列在一起,根據用餐者的個人愛好,自己選擇、加工、享用。
采取這種方式,可以節省費用,而且禮儀講究不多,賓主都方便;用餐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悉聽尊便。在舉行大型活動,招待為數眾多的來賓時,這樣安排用餐,也是最明智的選擇。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2
主要介紹宴會、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體形式下的禮儀規范。
宴會
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
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于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于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于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家宴
也就是在家里舉行的宴會。相對于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松、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了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后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后,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肴,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后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里,然后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吃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簽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便餐
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3
中餐的主餐具包括筷、匙、碗、盤等;中餐的輔餐具(即在用餐時發揮輔助作用的餐具)有:水杯、濕巾、水盂、牙簽等。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杯中,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
1—餐碟;2—湯碗;3—湯匙;4—調味碟;5—筷架;6—筷子;7—銀匙;8—水杯;9—紅酒杯;10—白酒杯;11—餐巾;12—菜單
① 筷子。筷子雖構造簡單,但不僅集刀叉功能于一身,而且有健身益智的功效,有助于手指靈巧、頭腦發達,它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問世了,公元4~6世紀傳到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在宴會中使用筷子要符合禮儀要求,注意以下禁忌:
忌插筷——不要用筷子插取食物,只有祭祀祖先時才插放筷子在食物中;
忌舔筷——不要用舌頭去舔筷子上的附著物;
忌迷筷——不要舉著筷子卻不知道夾什么,在菜碟間來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撥盤子里的菜;
忌淚筷——忌夾菜時流著菜汁,應該拿著小碟,先把菜夾到小碟里再端過來;
忌移筷——不能剛夾了這盤里的菜,又去夾那盤里的菜,應該吃完之后再夾另一盤菜;
忌敲筷——敲筷子是對主人的不尊重;
忌濫用——不要以筷子代勞其他事,比如剔牙,撓癢等。
② 湯匙。用匙取食不宜過滿,可在舀取食物后,在碗邊停一下,待湯汁不滴后,再移向自己享用。使用湯匙要注意:
a. 應用右手使用湯匙。
b. 取用食物后應移向自己食用,不要把食物再倒回原處。
c. 若取用的食物過燙,不可用嘴來吹。
d. 食用匙里盛放的食物時,盡量不要把湯匙塞入口中,或反復吮吸。
③ 餐盤。中餐的餐盤主要用于盛放食物,一般應保持原位,不宜挪動,取放的菜肴種類和數量不宜過多,殘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應輕放在餐盤前端,待侍者更換餐盤。稍小一些的盤子,被稱做碟子。
④ 碗。碗用于盛放湯菜,不要端起碗,尤其是不要雙手端起碗來進食。碗內的食品要用餐具取,不能用嘴吸。
⑤ 水杯。主要用來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樂等軟飲料。不要倒扣水杯,喝入口中的東西不能再吐回去(如茶葉)。
⑥ 餐巾。當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其他人才可以取出餐巾平鋪在腿上,動作要小。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不要將餐巾別在領上或圍在脖子上,只能用餐巾一角擦拭嘴唇,不能擦臉、擦餐具。如果暫時離開座位,要將餐巾疊放在椅背或椅子上。
⑦ 濕巾。用餐前的濕巾只能用來擦手,絕不可用以擦臉、擦嘴、擦汗。正式宴會結束前,再上一塊濕巾,它只能用來擦嘴。
⑧ 水盂(洗指盅)。需要手持食物進餐時,會在餐桌上擺一個水盂,即盛放清水的水盆。可將指尖輕輕浸入水中涮洗,洗手時動作不宜過大,不要亂抖亂甩。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4
先冷后熱,先菜后點,先咸后甜,先炒后燒,先清淡后肥厚,先優質后一般。
(1)上拔絲菜,如拔絲魚條、拔絲蘋果、拔絲山芋、拔絲荔枝肉等,要托熱水上,即用湯碗盛裝熱水,將裝有拔絲菜的盤子擱在湯碗上用托盤端送上席,并跟涼開水數碗。托熱水上拔絲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絲菜的風味。
(2)如果有的熱菜跟佐料、小料等,應同熱菜一起上齊。如清蒸魚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鴨配有蔥、醬、餅等,在上菜時可略作說明。
(3)上易變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麗蝦仁、炸蝦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鍋即須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時要輕穩,以保持菜看的形狀和風味。
(4)上有聲響的菜,如鍋巴海參、鍋巴肉片、鍋巴什錦,這些菜一出鍋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臺,隨即把湯汁澆在鍋巴上,使之發出響聲。做這一系列動作要連貫,不能耽擱,否則此菜將失去應有效果。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5
在安排菜單時,還必須考慮來賓的飲食禁忌,特別是要對主賓的飲食禁忌高度重視。這些飲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條:
宗教的飲食禁忌,一點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豬肉,并且不喝酒。國內的佛教徒不吃葷腥食品,它不僅指的是不吃肉食,而且包括蔥、蒜、韭菜、芥末等氣味刺鼻的食物。
出于健康的原因,對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臟病、腦血管、脈硬化、高血壓和中風后遺癥的人,不適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魚,胃腸炎、胃潰湯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也不合適吃甲魚,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要少喝雞湯等。
不同地區,人們的飲食偏好往往不同。對于這一點,在安排菜單時要兼顧。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歡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國家的人通常不吃寵物、稀有動物、動物內臟、動物的頭部和腳爪。
有些職業,出于某種原因,在餐飲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國家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不準吃請,在公務宴請時不準大吃大喝,不準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用餐,不準喝烈性酒。再如,駕駛員工作期間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這一點,還有可能使對方犯錯誤。
在隆重而正式的宴會上,主人選定的菜單也可以在精心書寫后,每人一份,用餐者不但餐前心中有數,而且餐后也可以留作紀念。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6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里,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中國的宴席禮儀號稱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后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7
1.宴會,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兩種類型。
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于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
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于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于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2.家宴,也就是在家里舉行的宴會。相對于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松、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了解,促進信任,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8
(1)座次安排。
正式宴會,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參加宴會者入席時井然有序,同時也是對客人的一種禮貌,非正式的宴會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時應考慮以下幾點:一是以主人的位置為中心。如有女主人參加,則以主人和女主人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為上,依次排列;二是要把主賓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離門最遠的、面對著門的位置是上座,離門最近的、背對著門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邊是第二號位,左邊是第三號位,依次類推;三是在遵從禮賓次序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相鄰者便于交談;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應盡可能插在客人之間,以便與客人交談,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主人的禮儀
應該說,宴會的成功有賴于主人的熱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細致周到的組織安排。從禮節上講,主人的職責是使每一位來賓都感到主人對自己的歡迎之意。主人舉辦宴請,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應提前對客人發出口頭或書面邀請,并依照客人的習慣、特點安排好請客時間、地點等事宜。禮儀性宴請禮節更隆重講究。在宴會開始前,主人應該站立門前笑迎賓客,晚輩在前,長輩居后。對每一位來賓,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齊之后,再回到宴會場所中來,分頭跟客人招呼、應酬(家庭便宴比較隨便,主人不一定在門口迎客,可在客人到達時趨前握手招呼)。
主人對賓客必須熱誠懇切,一視同仁,不可只注意應酬一兩個忽略了別的客人。入席前,煙、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務員代勞遞送,主人應盡可能地親自遞煙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說一些感謝光臨的`客氣話。此后每一道菜上來,都要先舉杯邀飲,然后請客人“起筷”。要照顧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時調換菜點或轉動餐臺。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時調換菜點。席散后,主人要到門口,恭送客人離去。對那些在宴請中照顧不多的客人,應說幾句抱歉和感謝之類的話。對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為寒暄幾句。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9
在日常交際中,各種宴會層出不窮,參加各種宴會為了給主人好的印象,讓賓客盡歡,展現個人良好的修養,學習相關的宴席禮儀絕對有必要。
那么,中餐宴席有哪些禮儀呢。首先,我們在穿著上應該大方得體,其次,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
要是作為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夾菜要文明,應等菜肴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決不能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菜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
用餐結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0
1、點完餐后再打開餐巾是為了在用餐時防止衣服弄臟而準備的。各餐館多少有些許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以沒有折痕、皺褶的折法放置于桌上。
在餐館,通常是在點完料理后才將餐巾打開。在決定餐點之前,只點了開胃酒,由于沒有必要擔心會滴到衣服上,所以一開始就將餐巾打開是違反餐桌禮儀的。
對折后放置于膝上。將餐巾打開后對折,并將開口朝處置于膝上。對折的目的在于防止錯拉到餐巾,而開口朝外則是方便拿起擦拭嘴巴。
但是對于經常會將胸前衣服弄臟的人,也可以將一整條餐巾張開夾在衣服上。主要以不弄臟衣服為第一考慮因素。
2、一邊將內側卷入使用餐巾除了用來擦拭嘴巴、手、手指以外,也可以在吐出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時,利用餐巾檫拭嘴唇,使用范圍可說是相當廣泛。
擦拭嘴巴時,拿起餐巾的末端順著嘴唇輕輕壓一下,弄臟的部分為了不讓人看見,可往內側卷起。
將魚骨頭或水果的種子吐出時,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后,用手指拿出來或吐在叉子上后再放在餐盤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內,再將餐巾向內側析起。通常服務生會注意到并換上一條新的餐巾。
3、餐巾是可以弄臟的如不想將餐巾弄臟。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紙使用。是違反用餐禮儀的。用餐時切記餐巾是可以弄臟的。
不過,用來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將口紅整個印在餐巾上等都是不對的。涂了口紅的人應在用餐前以面紙輕壓,而非將口紅印在餐巾上。
4、輕輕地折起放好。暫時要離開座位時,輕輕地將餐巾折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掛在椅背運或是揉成一團放在桌子上。吃完甜點后,就可以將餐巾拿掉了。 輕輕地折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離席了。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1
上菜的順序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后上熱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用餐前,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為飲料,以致成為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食禮劃分
古代的食禮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現代食禮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系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后,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
然后入座:這個“英雄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食禮中最重要的一項。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家庭宴請,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都不能動手,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再飲。
用餐方式
宴會
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
餐具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于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于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于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家宴
也就是在家里舉行的宴會。相對于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松、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了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后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后,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肴,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后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里,然后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吃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簽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以上就是中餐禮儀中有關上菜順序以及用餐時的一些藥遵循的禮儀了,看了之后你收否回想起自己的一些錯誤呢?那么下次你再參加家宴或是宴會時就可以改正過來,這樣可以給人一種非常禮貌的感覺,尊重別人也贏得別人的尊重。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2
筷子用法介紹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范,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里,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注意事項
在席間說話的時候,不要把筷子當道具,隨意亂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點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輕輕地放下,盡量不要發出響聲。
筷子禮儀
中國的筷子是十分講究的,“筷子”又稱“箸(筋)”,遠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紂始為象箸”。用象牙做箸,是富貴的標志。做筷子的材料也不同,考究的有金筷、銀筷、象牙筷,一般的有骨筷和竹筷,塑料筷。湖南的筷子最長,有的長達兩尺左右;日本的筷子短而尖,這是由于吃魚片等到片狀食物的緣故。
中國使用筷子,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一樁值得驕傲和推崇的科學發明。在長期的生括實踐中,人們對使用筷子也形成了一些禮儀上的忌諱: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餐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
二忌擲筷。在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后輕輕地放在每個人的餐桌前;距較遠時,可以請人遞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是大頭,一根是小頭。筷子要擺放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子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里。
五忌揮筷。在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里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人也來夾菜時,要有意避讓,謹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在說話時,不要把筷子當作刀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這樣做是失禮的。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3
中國人用餐自古就是非常講究文明禮貌的,所以我們不僅在參加宴會酒會時需注意用餐禮儀,日常在家里吃飯也要講究禮儀,下面介紹家居用餐的一些基本用餐禮儀:
1.如果和長輩一起用餐,應先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2.用碗吃飯時,要用手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3.夾菜的順序與禮儀。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
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里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卷殘云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干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干凈,應征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4.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里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5.在吃飯過程中,如需添飯,應盡量自己添飯,并應該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遇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6.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青年人喜歡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7.吃飯過程中,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頭向后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8.食物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4
有人說,判斷一個人的教養只需看他的吃相就行了。吃相對于每位參加宴席的人來說,都是必須注意的。按照國際慣例,在宴席上不論吃東西,還是喝酒水,都不能發出刺耳的聲響,這倒不是小題大作、求全責備,而是這種聲響會破壞他人的食欲,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形象。
吃中餐首先要注意筷子的使用。中式餐飲的主要進餐用具是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范的。在使用筷子夾菜時不要在菜肴上亂揮動,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不要將筷子含在口中,不要讓菜湯滴下來,不要用筷子去攪菜,不要把筷子當牙簽,不要用筷子指點別人。需要使用湯匙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吃相。進餐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每次進口的食物不可過大,應小塊華 夏 酒 報中國酒業風向標小口地吃。在品嘗已入口的食物與飲料時,要細嚼慢品,最好把嘴巴閉起來,以免發出聲響。喝湯時,不要使勁地嘬,如湯太熱,可稍候或用湯勺,切勿用嘴去吹。食物或飲料一經入口,除非是骨頭、魚刺、菜渣等,一般不宜再吐出來。需要處理骨刺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放在自己的餐盤或備用盤里,勿置桌上。口中有食物,勿張口說話,如別人問話,適值自己的口中有食物,要等食物咽下后再回話。整個進餐過程中,要熱情與同桌人員交談,眼睛不要老盯著餐桌,顯示出一副貪吃相。
最后要注意牙簽的.使用。正式宴席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簽,更不可用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簽時,最好用手捂住嘴輕輕剔,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走跑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5
朋友一起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若與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不要把多余的飯放進鍋中,不要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嘖嘖作聲,不要啃骨頭,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里,不要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的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
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腌漬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不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著腌漬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候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后,客人再坐下。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6
中國餐飲禮儀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于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后導客人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后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如今,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仍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中國臺灣等。
清代受西餐傳人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敬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國的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請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一、中餐席次和桌次的安排
1.正式的中餐宴會一般均安排席位
在國際交往場合和商務交際場合,中餐習慣于按職務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攜妻子出席,通常將女生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妻子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如遇主賓身份高于主人時,為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請主賓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則坐在主賓的位子上(1號座位),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2號座位)或按常規排列。
主賓攜帶妻子,出于禮節,主人的妻子應該陪同出席。如果主人的妻子因故不能出席時,可請與主人有聯系且身份相當的女生作第二主人;若無適當的女生出席,可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1號和2號座位)。
2.中餐宴會的桌次排列
按照國際慣例,桌次高低以離主桌位置遠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數較多時,要擺桌次牌,既方便賓、主,也有利于管理。
中餐宴會上的主桌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橫擺桌,主賓面向眾席而坐;另一種是大圓桌,圓桌中央設花壇或圍桌,主賓圍桌而坐。主桌的座位應擺放名簽。
一般說來,臺下最前列的1~2桌是為貴賓和第一主人準備的,一般的赴宴者最好不要貿然入座。
中餐宴會多使用圓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則桌次一般以居中或最前面的桌子為主桌。
二、筷子的使用禮儀
中餐有別于西餐的餐具主要是筷子,在我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筷子的使用已形成了基本的規則和禮儀。
(1)正確使用筷子。標準的握筷姿勢,過高或過低握筷或者變換指法握筷都是不規范的。
(2)使用筷子的忌諱。在等待就餐時,不能用筷子敲打桌邊、碗盞或杯子。在使用筷子夾萊時不要在菜肴里挑來挑去,上下亂翻,不要用筷子穿刺菜肴;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萊,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不要將筷子含在嘴里或把筷子當牙簽使用;在進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道具,指點別人;餐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并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后,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開。
三、中餐進餐禮儀
宴會開始時,一般是主人先致祝酒辭。此時應停止談話,不可吃東西,注意傾聽。致辭完畢,主人招呼后,即可開始進餐。:
進餐時要注意舉止文雅,嘴嚼食物時,不可發出聲響;食物過熱時,可稍候再吃,切勿用嘴吹;魚刺、骨頭、菜渣等不可直接外吐,要用餐巾掩嘴,用筷子取出,或輕吐在叉匙上,放在碟中。
用餐前應先將餐巾打開鋪在腿上,用餐完畢疊好放在盤子右側,不可放在椅子上,亦不可疊得方方正正而被誤認為未使用過。餐巾只能擦嘴不能擦面、擦汗等。餐務員送來的香巾是擦面的,擦畢放回原盛器內。
若遇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品,當餐務員或主人夾菜時,不可打手勢,不可拒絕,可取少量放人盤中,井表示“謝謝,夠了”。對不合口味的萊,勿顯出難堪的表情。作為主人宴請時,席上不必說過分謙虛的話。對來華時間較長的外賓,不必說這是中國的名酒名菜。在給賓客讓菜時,要用公用餐具主動讓萊,切不可用自己的餐具讓菜。
注意牙簽的.使用。正式宴會中,不宜當眾使用牙簽,更不能用手指甲剔牙縫中的食物,如果感覺有必要時,可以直接到洗手間去除掉。在餐桌上必須用牙簽時,最好以手掩口輕輕剔牙,而邊說話邊剔牙或邊吃邊剔牙都不雅觀。
中餐用餐禮儀常識 篇17
主要介紹宴會、家宴、便餐、工作餐(包括自助餐)等具體形式下的禮儀規范。
宴會
通常指的是以用餐為形式的社交聚會。可以分為正式宴會和非正式宴會
兩種類型。正式宴會,是一種隆重而正規的宴請。它往往是為宴請專人而精心安排的,在比較高檔的飯店,或是其他特定的地點舉行的,講究排場、氣氛的大型聚餐活動。對于到場人數、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音樂演奏、賓主致詞等,往往都有十分嚴謹的要求和講究。非正式宴會,也稱為便宴,也適用于正式的人際交往,但多見于日常交往。它的形式從簡,偏重于人際交往,而不注重規模、檔次。一般來說,它只安排相關人員參加,不邀請配偶,對穿著打扮、席位排列、菜肴數目往往不作過高要求,而且也不安排音樂演奏和賓主致詞。
家宴
也就是在家里舉行的宴會。相對于正式宴會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親切、友好、自然的氣氛,使赴宴的賓主雙方輕松、自然、隨意,彼此增進交流,加深了解,促進信任。
通常,家宴在禮儀上往往不作特殊要求。為了使來賓感受到主人的重視和友好,基本上要由女主人親自下廚烹飪,男主人充當服務員;或男主人下廚,女主人充當服務員,來共同招待客人,使客人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果要參加宴會,那么你就需要注意,首先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整齊大方,這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還要按主人邀請的時間準時赴宴。除酒會外,一般宴會都請客人提前半小時到達。如因故在宴會開始前幾分鐘到達,不算失禮。但遲到就顯得對主人不夠尊敬,非常失禮了。
當走進主人家或宴會廳時,應首先跟主人打招呼。同時。對其他客人,不管認不認識,都要微笑點頭示意或握手問好;對長者要主動起立,讓座問安;對女賓舉止莊重,彬彬有禮。
入席時,自己的座位應聽從主人或招待人員的安排,因為有的宴會主人早就安排好了。如果座位沒定,應注意正對門口的座位是上座,背對門的座位是下座。應讓身份高者、年長者以及女士先入座,自己再找適當的座位坐下。
入座后坐姿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要任意伸直或兩腿不停搖晃,手肘不得靠桌沿,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入座后,不要旁若無人,也不要眼睛直盯盤中菜肴,顯出迫不及待的樣子。可以和同席客人簡單交談。
用餐時應該正裝,不要脫外衣,更不要中途脫外衣。一般是主人示意開始后再進行。就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動作要輕。而且要把菜先放到自己的小盤里,然后再用筷子夾起放進嘴。送食物進嘴時,要小口進食,兩肘向外靠,不要向兩邊張開,以免碰到鄰座。不要在吃飯喝飲料、喝湯發出聲響。用餐時,如要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調味品,先向別人打個招呼再拿;如果太遠,要客氣地請人代勞。如在用餐時非得需要剔牙,要用左手或手帕遮掩,右手用牙簽輕輕剔牙。
喝酒的時候,一味地給別人勸酒、灌酒,吆五喝六,特別是給不勝酒力的人勸酒、灌酒,都是失禮的表現。
如果宴會沒有結束,但你已用好餐,不要隨意離席,要等主人和主賓餐畢先起身離席,其他客人才能依次離席。
便餐
也就是家常便飯。用便餐的地點往往不同,禮儀講究也最少。只要用餐者講究公德,注意衛生、環境和秩序,在其他方面就不用介意過多。
工作餐
是在商務交往中具有業務關系的合作伙伴,為進行接觸、保持聯系、交換信息或洽談生意而用用餐的形式進行的商務聚會。它不同于正式的工作餐、正式宴會和親友們的會餐。它重在一種氛圍,意在以餐會友,創造出有利于進一步進行接觸的輕松、愉快、和睦、融洽的氛圍。是借用餐的形式繼續進行的商務活動,把餐桌充當會議桌或談判桌。工作餐一般規模較小,通常在中午舉行,主人不用發正式請柬,客人不用提前向主人正式進行答復,時間、地點可以臨時選擇。出于衛生方面的考慮,最好采取分餐制或公筷制的方式。
在用工作餐的時候,還會繼續商務上的交談。但這時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不要像在會議室一樣,進行錄音、錄像,或是安排專人進行記錄。非有必要進行記錄的時候,應先獲得對方首肯。千萬不要隨意自行其事,好像對對方不信任似的。發現對方對此表示不滿的時候,更不可以堅持這么做。
工作餐是主客雙方“商務洽談餐”,所以不適合有主題之外的人加入。如果正好遇到熟人,可以打個招呼,或是將其與同桌的人互作一下簡略的介紹。但不要擅作主張,將朋友留下。萬一有不識相的人“賴著”不走,可以委婉地下逐客令“您很忙,我就不再占用您寶貴時間了”或是“我們明天再聯系。我會主動打電話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