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禮儀的原則及作用(精選3篇)
商務禮儀的原則及作用 篇1
商務禮儀的3A原則
基本原則:
是商務禮儀的立足資本,是美國學者布吉尼教授提出來的。3A原則實際上是強調在商務交往中處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問題。
1、第一原則接受(Accept)對方。
告訴我們在商務交往中不能只見到物而忘掉人。強調人的重要性,要注意人際關系的處理,不然就會影響商務交往的效果。3A原則是講對交往對象尊重的三大途徑。第一接受對方,寬一待人,不要難為對方,讓對方難看,客人永遠是對的.。比如在交談時有“三不準”:不要打斷別人;不要輕易的補充對方;不要隨意更正對方,因為事物的答案有時不止一個。一般而言,不是原則性的話,要盡量接受對方。
2、第二原則重視(Attention)對方。
欣賞對方。要看到對方的優點,不要專找對方的缺點,更不能當眾指正。重視對方的技巧:一是在人際交往中要善于使用尊稱,稱行政職務,技術職稱,凡尊稱;二是記住對方,比如接過名片要看,記不住時,千萬不可張冠李戴。
3、第三原則贊美(Admire)對方。
對交往對象應該給予的一種贊美和肯定,懂得欣賞別人的人實際上是在欣賞自己。贊美對方也有技巧:一是實事求是,不能太夸張,二是適應對方,要夸到點子上。
商務禮儀使用的目的:
第一、提升個人的素養,比爾·蓋茨講“企業競爭,是員工素質的競爭”.進而到企業,就是企業形象的競爭,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示素質。
第二、方便我們的個人交往應酬。我們在商業交往中會遇到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人如何進行交往這是要講究藝術的,比如夸獎人也要講究藝術,不然的話即使是夸人也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維護企業形象。在商務交往中個人代表整體,個人形象代表企業形象,個人的所作所為,就是本企業的典型活體廣告。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此時無聲勝有聲。
商務禮儀的作用:
內強素質,外強形象。具體表述為三個方面:
1、提高個人的素質
商務人員的個人素質是一種個人修養及其表現。如在外人面前不吸煙、不在大庭廣眾前喧嘩。
例:佩戴首飾的4個原則:前提:符合身份
(1)以少為佳,提倡不戴,一般不多于三種,每種不多于兩件;
(2)善于搭配,如穿無袖旗袍、高筒薄紗手套去參加高級晚宴,戒指應該戴在手套里(新娘除外);少女穿短裙去Party,腳鏈戴在襪子外(建議腿型好的或走路姿勢好的少女才戴腳鏈);
(3)同質同色;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
例:秘書接聽找老總的電話,先告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再問對方是誰、有何事情。
例:拜訪別人要預約,且要遵時守約,提前到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安排或正在進行的事宜。
3、維護個人和企業形象
商務禮儀最基本作用是“減災效應”:少出洋相、少丟人、少破壞人際關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穩妥方式是緊跟或模仿,以靜制動。如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次序,女主人就座其他人才能就座,女主人餐巾表示宴會開始,女主人拿起刀叉其他人才可以吃,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宴會結束。
商務禮儀知識共享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教養體現細節,細節展現素質 ,愿以下社交禮儀知識能幫助你提高自身修養。
商務禮儀的原則及作用 篇2
1.商務禮儀有哪些基本原則
(1)寬容的原則。即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
(2)敬人的原則。即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個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
(3)自律的原則。這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4)遵守的原則。在交際應酬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自愿地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范自己在交往活動中的言行舉止。
(5)適度的原則。應用禮儀時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6)真誠的原則。運用禮儀時,務必誠信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7)從俗的原則。由于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為是。
(8)平等的原則。這是禮儀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2.商務禮儀的基本特點
商務禮儀具有以下基本特點:規定性、信用性、時機性和文化性等等。
1、規定性。
從禮儀的范圍看,商務禮儀具有規定性。通過禮儀可以協調組織及人們之間的行為,因而它的適用范圍是組織活動和人際交往活動。商務禮儀不同于一般的人際交往禮儀。商務禮儀的適用范圍,是指從事商品流通的各種商務活動,凡不參與商品流通的商務活動,都不適用商務禮儀。
2、信用性。
從禮儀的內涵看,商務禮儀具有信用性。要從事商務活動,都有雙方利益上的需要,而不是單方面的利益需求,因此,在商務活動中,誠實、守信非常重要。
所謂誠實,即誠心誠意參加商務活動,力求達成協議,而不是夸夸其談,不著邊際,毫無誠意。所謂守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簽約之后,一定履行。如果實在出了意外,而不能如期履約,那么應給對方一個滿意的結果來彌補,而不應該言而無信,決而不行。
3、時機性。
從禮儀的行為看,商務禮儀具有時機性。商務活動的時機性很強,有時事過境遷,失去良機;有時在商務活動中,說話做事恰到好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時商務從業人員固執不讓步,對方也可能被拖垮,從而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
4、文化性。
從禮儀的性質看,商務禮儀具有文化性。商務活動雖然是一種經濟活動,但是商務禮儀卻體現的是文化含量。企業組織展示自身形象,商務人員體現文明禮貌,談吐優雅,舉止大方的風貌,必須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及不斷提高個人文化素質,樹立文明的企業組織形象,在商務活動中表現出文明典雅、有禮有節的素養。
原則:
作用:內強素質,外強形象。具體表述為三個方面:
1、提高個人素質
商務人員的個人素質是一種個人修養及其表現。如在外人面前不吸煙、不在大庭廣眾前喧嘩。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
【例】秘書接聽找老總的電話,先告對方要找的人不在,再問對方是誰、有何事情。
【例】拜訪別人要預約,且要遵時守約,提前到可能會影響別人的安排或正在進行的事宜。
3、維護個人和企業形象
商務禮儀最基本作用是“減災效應”:少出洋相、少丟人、少破壞人際關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穩妥方式是緊跟或模仿,以靜制動。如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次序,女主人就座其他人才能就座,女主人餐巾表示宴會開始,女主人拿起刀叉其他人才可以吃,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宴會結束。
一、個人層面
1、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有效手段;
2、有效地提升個人的文明修養;
3、塑造良好職業形象。
二、企業層面
1、良性客戶關系的基本組成部分;
2、企業形象的重要構成;
3、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效益的必要手段。
人際關系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系。人與人之間既有相互依存、互相吸引的一面,也有相互分離、相互排斥的一面。當相互依存占支配地位時,就表現為人際吸引,當相互分離占支配地位時,就表現為人際排斥。人際排斥對人際關系是有害的,有時甚至會對人際交往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如何搞好人際交往呢?首先應排除妨礙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各種不良因素。影響人際交往的不良因素主要有:
(1)相處距離,首先是空間距離。在同一辦公室、同一場合、同一活動圈內,都容易因經常相遇、接觸、溝通、互相幫助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友誼關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在于交往雙方相互吸引產生的相互接納,發現對方的思想、態度、興趣、為人處事等有自己喜歡和感興趣的地方,于是繼續交往與溝通,在繼續交往與溝通中達到進一步的相知,從而結為知交。
(2)一個人的品格、能力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人們都羨慕優良、能力出眾的人。真誠、坦率、樂于助人、謙虛、謹慎、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人,對人有吸引力;能力較強的人,容易引起他人的敬佩感,自愿與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于喜歡精明又有小缺點的人,心理學上稱此現象為“仰巴腳效應”。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經心犯點小錯誤,不僅不影響他的優點,反而使人覺得他也和常人一樣,會犯錯誤,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產生安全感。
(3)由交往而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重要的條件是交往雙方的相互吸引。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熱情、羨慕,而另一方卻表現冷漠、蔑視,就不可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引起交往雙方相互吸引的因素是雙方的相似與互補。
除了相似與互補能夠導致交往雙方相互吸引外,還有儀表也是一個因素。一個相貌舉止端莊大方、談吐優雅不俗的人,給人形成的第一印象總是良好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量,使人愿意與之繼續交往,并對其言行多從好的方面設想、解釋。這就有助于雙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人際知覺是指對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認知。它包括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之間關系的識知和對他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認知。人際知覺所認知的對象是人際關系。人際知覺的良好印象會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維持和發展;相反,人際知覺印象的不良,則對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持起阻礙破壞作用。
其次應注意人際交往中的藝術。
(1)在人際交往中尋找共同點,求大同。人際關系的建立和改善,必須是建立在關系雙方共同的利益與需要的基礎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清醒地意識到彼此需求的共振是吸引雙方的粘合劑。當然,共同永遠是一個相對概念,每人的經歷、使命和情緒各不相同,不能抱著求全的幻想。要有大將風度,切忌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2)知彼知己,因勢利導。孫子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交際過程 ,要充分估計自己與對方在關系中所處的地位,了解對方的目的、要求、長項和弱點,估計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對方的態度,根據對方的情況設計交際方案,行動時便成竹在胸。不過,計劃難以預測變化。現代社會氣象萬千,變化無常,領導者在交際場上要適應這種節奏,另外面對突發性事件,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迅速理順各種利益,調整原定方案,淡化緊張氣氛。可以用轉移視線的方法,或順水推舟,抓住時機,廣交朋友,聯誼四方。當己方處于不利地位時,要臨危不亂,失意不失禮。對失敗者更要周到,不能勢利。
(3)了解心態,把握情感,重在交流。人們常用對牛彈琴來諷刺不辨對象、不合時宜、盲目行動的荒唐做法。在交際場上,應杜絕這種愚蠢之舉。交際是情感的交流,是人的一種心理現象。復雜的人際關系常常使人在結交時悲喜交織,苦樂參半。一次交際中引起的苦惱,會影響另一次交際的情緒,造成情感表達的不適當,使預期目標流產。要避免這種狀況,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地進行心境轉換,同時擺脫對方情緒的影響,以一個玩笑或一句妙語去掉感覺上的不快。
相互交流是理解的橋梁。直接交往是交流,特別是建立感的最有效的形式,即使宿怨較深,通過直接見面交往,也可消除誤會,所謂“相逢一笑泯恩仇”。在面對面面俱到的接觸中,雙方使用口語,沒有中介物,可以更直接、方便和集中地表達各自的感情,使相互之間影響力加大。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崇尚禮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我國的`禮儀規范就是中華特有文明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禮儀,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具有歷史的傳承性,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在商務交往中涉及的禮儀很多,但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所以我們習慣把商務禮儀界定為商務人員交往的藝術。 顧名思義,商務禮儀是指在人們商務交往中適用的禮儀規范,是在商務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示尊重對方的過程和手段。禮出于俗,俗化為禮。商務禮儀的操作性,就是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在商務交往中做到“約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人們更輕松愉快地交往。“為他人著想”不僅是商務交往、也是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的基本原則。所以說學習并正確的運用商務禮儀既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又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就一定要掌握商務禮儀的技巧。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掌握一定的商務禮儀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自身修養、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能很有效的促進的社會交往,改善人際關系,還有助于凈化社會風氣。試想一下,一個微笑,一句關懷都能給人以心靈上的溫暖,并且可以使自己的心情也隨之愉快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掌握一定的商務禮儀不僅可以塑造企業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并能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商務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著點。但凡國際化的企業,對于商務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商務禮儀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獲得國際認證的重要軟件。商務禮儀是構成形象的一個更廣泛的概念。而形象就是商務人士的第一張名片!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對企業自身的形象以及員工的形象越來越重視。專業的形象和氣質以及在商務場合中的商務禮儀已成為在當今職場取得成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已成為企業形象的重要表現。
商業禮儀包括了語言、表情、行為、環境、習慣等等,相信沒有人愿意因為自己在社交場合上,因為失禮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并因此給人們留下不良的印象。由此可見掌握商務禮儀在商業交往中就顯得非常必要了。所以,學習商務禮儀,不僅是時代潮流,更是提升競爭力的現實所需。我們身為金地集團的員工,是否懂得和運用現代商務活動中的基本禮儀,不僅反映出我們自身的素質,而且折射出我們金地集團的企業文化水平和經營方針。我們的一舉一動,行為舉止都時刻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所以,不管在任何社交場所下,只要我們做為金地集團的員工代表著公司,就一定要做到約束自己,尊重他人,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商務禮儀的原則及作用 篇3
摘 要: 隨著全球化的演進,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對禮儀有著深層次的要求。餐飲禮儀體現一個國家的風俗文化內涵,本文通過比較我國和西方國家餐飲禮儀的差異,進一步認識中西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從而盡可能避免文化習俗的不同帶來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
關鍵詞: 中西方 餐飲禮儀 跨文化交際
中國有句古語: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就對飲食有著很高的追求,餐飲禮儀可謂源遠流長。21世紀,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西式餐飲文化逐漸被中國民眾接受。由于歷史和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餐飲文化有著很大差異。對中西方餐飲禮儀進行比較,有利于在跨文化交際中恰當、得體地進行交往,從而避免因為不恰當的方式或行為造成的誤解和交際障礙。
一、用餐氛圍的差異
由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習慣在飯桌上表達感情。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崇尚熱鬧溫暖的用餐氛圍,講究面子排場,氣氛之熱烈常常令人嘆為觀止。在用餐過程中,中國人喜歡相互敬酒,有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喝酒的時候都是一杯一杯地喝。主人還要勸客人進食,生怕客人吃不飽、吃不好,甚至會不斷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盤子里夾菜,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主人的熱情和誠意。雖然從衛生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不足,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和合”、“團圓”的普遍心態,由此可以看出延承至今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當然,大聲喧嘩的就餐方式已經為現代就餐禮儀所摒棄。
西方人用餐時喜歡幽雅、安靜的環境,實行分餐制,每人各自點菜,各持一份,只吃自己的盤中餐,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煙、不勸酒;喝湯時不能發出響聲,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可以與左右客人輕聲交談,音量保持對方能聽見的程度即可。其實,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際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而西式宴會多體現于相鄰賓客之間。
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于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話都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總是缺少了和樂融融的氣氛。
二、席位安排的差異
中式餐飲一般采用圓桌共餐的形式,其席位一般是依餐廳的方位與裝飾設計風格而定,或取面門、朝陽,或依室內裝飾所體現出的突出位置設定尊位。通常服務員擺臺時會以口布折疊成花、鳥等造型,尊位造型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在民間吃飯,尊位可以是主人就座,但當有前輩、領導、長輩或認為是重要的客人時,尊位必須請最長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座,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中國傳統位次排序講究“左為上,右次之”,正式宴會中,席位的高低依距離尊位的遠近,左高右低,以此類推,逐個排列,最后一位是背對門的座位,通常不應安排客人入座。主人必須注意的切不可讓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第一主賓坐在主人的右邊,第二主賓坐在主人的左邊或者第一主賓的右邊。男性往往與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請客,則女主人往往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穿梭忙碌,待所有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西式宴請中一般使用馬蹄形或長形餐桌,男女間隔而座,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西方以右為尊,左為次,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在正式宴會中,英美和法國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為:左右兩端為男女主人,男主賓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女主賓坐在男主人的右邊,男女主人的左邊是次賓,陪客一般坐在中間位置。法式長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間,對坐,女主人右邊為男主賓,男主人右邊為女主賓,男女主人的左邊為男女次賓,陪客盡量坐旁邊。入座方式為從左側入座,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椅子,協助女士入座,顯示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就餐者入座后,姿勢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邊沿。
三、餐具使用的差異
中餐餐具主要有筷子、勺子、碗、盤等。筷子是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使用筷子,筷子可以說是人類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幾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溫與寒冷。使用筷子也是有講究的,中餐進餐時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在使用筷子的過程中,運用的是以中指關節作為支點的杠桿原理,通過食指控制筷子的運行,在協同中完成整個吃飯過程。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筷子作為一種文化一直保留了下來,成為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征。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碗、碟、餐巾等,都各有用途,擺放位置不一樣。用餐前先把餐巾打開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結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嘴、擦手,但絕不可以用來擦拭餐具。在西餐桌上通常會擺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則上是從外向內取用。宴會開始,女主人拿起刀叉便表示客人都可以進食了。進餐時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吃一塊,切一塊,也可在切割下一小塊后,放下刀,把叉換到右手來叉取食物。餐刀可以用來將食品撥到叉子上,但不能用餐刀往嘴里送食物。使用刀叉匙不能和菜盤、湯盤碰出聲響。一道菜沒吃完時,刀叉要成八字擺在盤沿上,叉齒朝下;吃完后,把刀叉并攏置于盤上,侍者會將菜盤與刀叉一同撤去,再用第二套刀叉。使用刀叉時還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著刀叉時不能指手畫腳;發言或交談時,應將刀叉放在盤上才合乎禮儀;忌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夾菜;餐具掉落不要彎腰拾撿,等等。還要注意,西餐上菜是從左邊上的,吃完從右邊撤下去,斟酒卻是從右邊開始。弄不清這一點,說不定就會錯用鄰座的飲料食物。
禮儀是一種文化,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鑒與融合。盡管不同的社會歷史、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就中西方迥異的飲食背景,但從本質上講,“吃”的內涵并不會因為這些差異而改變,講究品種多樣、營養平衡、搭配合理、重視健康已成為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共識,這是中西方餐飲禮儀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礎,只有交流,才可能了解,才有可能發展。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中國的餐飲禮儀在與世界各國禮儀文化的碰撞中也將出現新的特色,產生新的變化。它一方面更有助于傳統的中式餐飲禮儀在交流、碰撞中博采眾長,不斷完善發展,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必將促進中華餐飲文化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傳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瑪格麗特・維薩.餐桌禮儀:文明舉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xx.
[2]王俊霞.跨文化交際與中西文化差異[J].學術交流,20xx,(2).
[3]羅露莎.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雙語學習,20xx,(5).
[4]多曉萍.從飲食角度淺析中西文化[J].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