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這些知識好好看一下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即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今天小編和大家講講臘八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飲食風俗
臘八粥
提起“臘八節”,大概多數人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喝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
但最早臘八粥是供窮人食用,“到了年底窮人沒有吃的東西,將鍋蓋、缸沿打掃出的剩米煮成粥喝,慢慢形成習俗,最終傳到官府、宮廷和寺廟。”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節日食俗。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
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便成了臘八蒜。
臘八豆腐
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時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色澤黃潤如玉,入口松軟,味咸帶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味則更好。
“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既可以單獨吃,也可與肉類同炒、同燉。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漢族傳統面食。流行于陜西關中地區。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以面和各種豆類(紅豆為住)為原料,面需做成韭葉面(韭菜葉的寬度相等的面條)備用;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時熟油將蔥花爆香,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并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后來青海的“臘八粥”。后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里流行。
節日詩選
《臘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顧夢游
清水塘邊血作磷
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
且喜云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
閑游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發空流浪
一瓣香消淚滿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