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通用5篇)
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 篇1
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當前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引發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以往的“天之驕子”們在淪為“普通勞動力”后不得不試著改變自己的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以在就業這場沒有硝煙卻異常慘烈的戰爭中求得生存的機會。為了能較深入、準確地了解學生就業的狀況,為以后就業工作作好準備,在暑假期間,我們通過就學生就業方式與就業觀念的變化作了相關調查。
一、就業觀念現狀
1、首要目標是實現就業。當前緊張的就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已不求自己對工作喜不喜歡或對不對口,只要可以實現就業就已經覺得不易了。根據網上社科院的調查樣本顯示,已就業者總體滿意度為近38%,有35%的人認為工作一般,僅有約27%的人表示對工作滿意。對現有工作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質及內容、薪金待遇、人際關系三方面。從而映出映出所學與所用之間,學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對人際關系的不滿意映學生初入職場時對社會的不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欠缺。此外,約70%的受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不好找工作。對于“對未來的就業前景是否存在焦慮情緒”的提問,有56%的受者表示非常焦慮。
2、繼續深造,緩解就業壓力。當就業成為問題,多數學生愿意選擇繼續深造作為緩兵之計,當前本科生的畢業人數在逐年成倍數的增加,家的競爭和生存壓力加,而很多希望得到“熱門職業”的學生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有高人一籌的資本,加入到報考研究生的隊伍。在調查中,有38。46%的人選擇畢業后報考研究生,這些人中有不少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以便及時獲得考試信息,參加學校組織的考研培訓。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則在23年,也就是他們研究生畢業之后進入到就業市場中;如果沒有如愿考上,就意味著要以求職經驗上的劣勢加入到就業中來。
3、先就業再擇業,也就是為了積累經驗,彈性就業。有一些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到處打短工,頻繁變換自己的工作崗位;有一些則是因為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原因,時而應聘,時而解約。這些人并不會因此而產生自卑觀念,而會因為經驗的增加而感到含金量增多。
4、就業途徑多樣化:通過報紙廣告應征、網上求職。通過報紙廣告應征是目前求職的主要途徑,成功的概率約為50%以上。根據在網上搜集的資料顯示有近2%的人則是通過網上求職成功就業,但是就目前來講,網上擇業對于部分的人才與企業之間的溝通還不能規模地推廣,尚有一些技術、設備條件和信息上的限制。通過人才市場或職業介紹所。調查顯示有近20%的成功畢業生是通過人才市場或參加各企、事業單位的供需見面會達成意向、獲得職業的。這是一種直接而又便捷的求職途徑,15%的人直接或者間接地通過職業介紹所謀得現有職位,職業介紹所往往能夠提供更多的職位和就業機會。直接與企業聯系等帆開就業途徑。他們主要通過學校推薦、親朋好友或者家長及社會關系的直接介紹,有的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了解到目前需要他們的企業后,直接寫信、打電話前去應征,甚至有的是通過直接登門拜企業的老總或者人事部經理而最終獲得工作的。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就業方式及途徑外,當前學生就業還呈現出了擇機就業、靈活就業、自由職業和自主創業等許多種。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有各種手段和途徑被應用到學生就業的過程中。
目前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嚴峻的就業形勢是眾所周知的,那么,現實中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為什么會出這種“就業難,難就業”的情況呢?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存在以下原因:
二、就業難原因分析
1.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
家都知道,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學生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施過于求。每年畢業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繼續增長。有關資料表明:從20xx年到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于此。這也是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象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在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于減小之勢。隨著政府機構,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精兵簡政,雖然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需求量與實際畢業生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的增加,加上往年未能就業的待業畢業生,給就業帶來嚴峻考驗。
2.薪水與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學畢業生,尤其是高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平,從而對一些企業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像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高等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張;而那些從校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正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不太一樣。所以即使是高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降到800元。但這畢竟只是部分,仍有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3.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學生,這將是應屆學生值得思考的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4.扎堆現象。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熱計算機,土木工程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么社會的需求量就,工作自然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么想的時候,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么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地區扎堆現象,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人們認為既然是發達地區,就業崗位自然就多,因此紛紛到這些地方就業。但是人一多,可供企業選擇的就多,要求自然就高。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還有一些原因,如性別,就資料顯示,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就業率低6、4%;還有城鄉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三、解決就業難困境,尋找應當策略
事實情況如此,就業難的原因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總結,那么,又該如何著手解決這種困難,不讓學生面臨“畢業=失業”的問題呢。一是學生自身的轉變,二是外界(包括學校、社會的態度方式的轉變、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學生自我心理的轉變。面對就業,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愿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盡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的自由度,許多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一般的觀點認為“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于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于處于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并影響了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職業標準過于功利化、等級化。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職業意義認識不當。
僅僅是就業心理轉化是遠遠不夠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學生必須盡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借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學生可利于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膽把自己真實才干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后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后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的提升,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其次是各高校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的轉變,實施一系列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措施,使自己培養的學生具有特的競爭力,提高就業率。目前,學校在學生就業問題上擔負主要的指導服務工作。以法學專業為例來談,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展不同類型學習指導活動。我們認為學校應該結合上述幾點來增加我校法學專業同學的就業競爭力:
1、在低年級學生中主要開展了學習交流會,參觀,檢察院等專業基地的,組織制定學學習規劃等,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建立專業學習的信心。要注意的是,這種機會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后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后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2、在二、三年級學生中除了加強對專業基地的參觀和實習外,還應該進行考研動員,開設了四,六級英語,考研輔導班,同時,結合就業指導工作,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考級考證,不斷增強學生就業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通過這些學習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活躍了校園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情感和專業素養。
3、對法學畢業生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主要進行技能培訓,如英語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培訓,計算機操作的培訓,以及面試的有關技巧和禮儀培訓。舉辦就業系列講座,指導學生就業。請往屆畢業生與同學座談,請有關單位的領導宣傳就業政策,請心理專家調整學生的就業心態,使學生可以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社會,正視現實,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多方面搜集就業信息,擴學生的視野。通過編輯就業指導報,制作就業信息網,以及學校向一些用人單位的整體宣傳工作,為學生就業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方便快捷的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
4、重點加法學專業強職業化培訓,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為法學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去,檢察院,律師事務所等地方見習或實習的機會。并且這種機會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四實習階段,而是應該從一結束了基礎課程轉而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后就開始的。在初期可以安排學生參與一些諸如旁聽審判的活動,等學生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后就可以考慮對其進行更多的職業化培訓。
再次就豎家和社會,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并有所思考,做出相應的改變。應對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其次,擴畢業生入伍人數,擴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的解放,既有利于提高j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學生就業。
學生就業不是只關乎一個學生、一個家庭的事,更守系到國家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系統工程,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要靠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當然,對于學生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就業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正確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自身的不足,加強專項技能學習,提升綜合素質,不斷增強社會競爭力。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體系健全的過程逐步完成,相信中國將順利度過本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并迎來更好的發展機會。
走出象牙塔的學生需要歷練,也需要經歷風雨,目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讓學生的頭腦清醒,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外界的改變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更多的是要靠學生自己去做。
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 篇2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情緒、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思考了樣本的代表性與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取題形式,分為單選與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取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與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于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于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與不了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必須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證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占56.4%,20.5%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明白。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峰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著求職面試的高峰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了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于升學與工作的選取
在升學與工作的選取上,79.5%的調查者選取工作,11.5%的人選取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取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取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煉自己的潛力。這些人是需要力扶持的。
3、關于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占51.3%。可見,此刻的畢業生在做選取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于就業地點的選取
調查證明,66。7%的調查者選取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與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并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盡管學生擇業首選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有必須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于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閑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與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于西部邊遠地區與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盡管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與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與參加志愿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用心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與短視,他們不愿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煉意識不強。學校就應透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與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于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取1200-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證明,學畢業生期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脫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立,并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期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于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理解,并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后會思考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思考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于工作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多數的調查者會在此刻的崗位上工作。1%的調查者會愿意從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干,再思考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取是留意而慎重的,個人興趣與專業在選取工作時是占十分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狀況下,很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思考自己今后的就業。其中66.7%認真思考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思考,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思考。
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與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關于面試與演示的技巧介紹,說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煉。有5.1%的調查者期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說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機制與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于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證明,有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與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說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力指導。
9、關于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么時候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與企業的雙向選取。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取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戶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系7.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取,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沒調查者選取性別歧視說明家還是比較相信潛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潛力包括所學的專業潛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占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于求,屬于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于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系,走后門的現象比較嚴重占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占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貼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占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學生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斗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后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針對以上出現的不良擇業心態,本人的推薦是:
一、學生畢業后不能僅僅只有就業意識,因為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在必須程度上飽與,此刻尤為嚴重。因此我們要樹立創業意識而不能把眼光僅僅限于就業。
二、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要有靈通的就業信息與強硬的個人素質。專業很重要,但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有人說好關系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銹的;而只有潛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里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潛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潛力的人,成長的舞臺才會無禁區。
三、要搞好人際關系,廣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壞事。一個人在外難免會遇到挫折,此時朋友的忙對你來說很重要。
四、在選取職業時,要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周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掌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于當代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視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知識與才華。
五、要敢于應對挫折,不放下,不服輸,要敢闖!總之學生對所學專業只是能說了解,要真正讀至碩士才能夠說自己學了這個專業。學生要鍛煉各方面潛力,不僅僅要學習書本方面的有字之書,還要去生活中讀那本無字之書,這樣我們農學子才會有完美的未來。
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 篇3
一、調查談基本情況
1、調查談主題:對個人就業前的心理談。
2、調查談職業:學即將畢業學生。
3、被談調查對象:四川民族學院經濟系、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班學生。
4、調查談目的和意義:通過談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就業觀。調查四川民族學院院人力資源學生就業觀情況,統計相關數據,并作出相應的總結,為在校生提供一份真實可靠的資料,從而對學生所持的就業觀有所了解。
5、談時間地點:本次調查談采用一對一面談的方式,于20xx年12月3日至12月8日期間,通過課間在教室或食堂面對面對話閑聊、電話談和QQ交流等渠道,從與被談者采集相關信息工作。
二、調查談主要問題
本次調查談主要問題采取“學生就業心理”作為主線,主要包括個人就業意向、工作崗位要求、自身能力素質、就業崗位期望值高低、人生工作目標等具體方面,基本囊括了被調查者對于就業方面相關問題的觀點與取向。具體問題如下:
1、您的所學專業以及對所學專業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
2、在學期間,您認為自身的綜合能力素質是否得到了提高,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3、您覺得在就業過程中,你的優勢在于?要成功的就業,還有哪些不足?
4、您的個人就業意向是什么以及您清楚的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嗎?
5、您對將來從事的工作崗位要求?
6、您對國家或地方學生就業所出臺的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
7、您對目前自己的就業形勢的態度?
8、您找工作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9、您就業考慮的因素有?(如人際關系、經濟收入、個人發展空間、個人興趣愛好、現在職業的熱門程度、該職業的發展前景、職業的穩定性、家庭影響等)
10、可以談談您的人生工作目標是什么嗎?(人生價值觀方面考慮)
三、調查談結果
利用談得來的資料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形成一份調查報告。
四、調查后感悟
進一步提升了對調查的相關專業知識的熟練和掌握,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心理有了認識,對自己的就業心理具有重指導意義。
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 篇4
20xx年畢業季已經進入尾聲,本年度約700多萬大學畢業生已經奮斗在求職就業的浪潮里。再加上出國留學回來的約30萬以及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將有1000萬大學生同時競爭。就業形勢嚴峻,競爭更是激烈異常。這不僅關系到畢業生本身的生活和發展,也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目光,未畢業的學生、即將報考的學生都希望能從就業數據中找到可以給自己提供參考價值的內容。
那么,都有哪些專業的畢業生更能受到市場的青睞,相對較為容易的找到工作呢?
就業難度的專業分析
從專業大類來分析畢業生就業難度指數,出乎預料的是,排在就業難度指數前三位的是經濟學類、管理學類、文學類,這三大類專業的畢業生都已經供過于求,就業相對困難。而就業難度指數較小的是軍事學類、醫學類、教育學類。一般認為歷史學類的就業相對較困難,可能恰恰就是因為這種冷門,相關人才數量相對不會過剩,才會造成實際情況分析下來,歷史學類的就業情況要遠比經濟學類、管理學類要好很多。
按照20xx年中國高校畢業生按專業大類統計,42.09%的高校畢業生是工學類,接近半壁江山,其次是24.97%的高校畢業生是管理學類,11.80%的畢業生是經濟學類,這三類合計占有78.86%。畢業生人數最少的三個專業大類是軍事學、哲學、歷史學。
就業前景的專業排名
第1名: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雖然費腦子,需要強大的思維支撐,但社會上的軟件設計師,網絡安全師等職業都是頗吃香的。
第2名:同聲傳譯專業。這個專業走紅的原因不難看出。隨著中國與世界的緊密聯系,同聲傳譯具有較大的市場缺口與較可觀的收入。
第3位:水利專業。看上去水利專業不貼近生活,但隨著國內一大批工程的上馬,水利專業力壓,取得第三名。
第4名:能源交通專業。國內的油田、氣田亟需這方面的人才。
第5名:建筑專業。建筑專業一直都是香餑餑,尤其是公用建筑、民用建筑方面。
第6名:外語專業。在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會之后,外語專業的紅火程度一直停不下來。
第7名: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信息專業屬于高新類,在全國尤其是珠三角有教廣闊的就業前景。
第8名:農林類專業。農業是中國發展的根本。農林類專業的就業率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
第9名:汽車維修專業。隨著汽車銷售量的上漲,汽車維修專業逐漸成為家長與考生的首選。據調查,國內汽修人才的缺口至少達到100萬。
第10名:外貿專業。外貿專業的人才具有較多的選擇權,可以選擇去私企,證券公司,外貿機構等。
大學生就業分析報告 篇5
一、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1.供過于求
在沒有泛起經濟危機的時候,學生的就業題目也是比較凸起的題目,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學生的供應顯著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學生的方向及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由于企業在發展期需要量的職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門專業分歧錯誤口的學生解決了就業的題目。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守舊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用度也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不管是從結構看,仍是從總量上看,學生的數目都施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
現在高校培養的學生都是把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良多學校由于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學天生了空言無補的高手。
企業長短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空言無補的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良多企業都休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貯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但愿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貯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
由此可見,一些企業以為經濟危機也是轉機,在這個轉機的過程中,良莠不齊的企業進行了天然而然的優越劣汰,使得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以后的發展會更加規范。而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二、學生就業難帶來的影響
1.負面影響
首先是學生本人,原本認為考上學就是天之驕子,原本認為學畢業可以養活自己,原本認為找個好工作賺錢可以孝順父母;沒想到考上學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運任天擺布),沒想到畢業后還沒上崗就已下崗,沒想到本應自力更生卻還要父母牽腸掛肚,這些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不可謂不。
其次是對學生家庭的影響,本來學期間就花了良多錢,學畢業后還得為孩子承擔一定的經濟壓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給孩子帶來的精神壓力。家長真想把這些壓力都攬到自己身上,既著急又沒有辦法,有些家長甚至但愿孩子有點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錢不掙也行。
再次是社會壓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業本身就長短常的社會題目,而且還有可能變成更多的其他社會題目。
2.正面影響
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題目,對教育的思也愈發深刻,政府、高校、企業也都在自己的范圍內進行著自己的思索。
政府從財政上予以支持,固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究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門題目,政府還應該在教育長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途徑,固然每個學校都在做著虛假的就業率統計和講演,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好比有些學校的計算機院系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授教養模式,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應該說這些學校已經開始思索教育本身的題目、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
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教育題目,卻間接地促進了教育的和對教育本身的思索和探索。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乞降實踐培養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而一些培訓公司也應運而生,對學生進行技能練習,練習后的學生相對會更快地勝任工作。有些民營教育機構更是集合這兩種方式,直接模擬企業的技能環境,請企業的人來授課。這些企業和相關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跟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及增補教育形式的優劣勢凸顯出來,這對教育本身的思索和探索無疑是一件好事。
三、學生就業難如何解決
良多培訓機構以為09年將是就業培訓的又一個轉機,毫無疑問,對于找不著工作的學生,培訓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尤其是良多機構還承諾負責就業。朗沃教育作為西南地區首家Java軟件開發培訓,以“一切為了就業”為根本目標,注重技能晉升,通過創的項目實訓,在短期內迅速進步學生自身競爭力以及IT行業經驗,在3年內,朗沃教育已經成功的向社會輸送出上千名軟件工程師。
題目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這是企業的事情。但是目前情況下,守舊和收縮策略的絕多數企業,不可能招聘批沒有經驗的新員工,由于企業首要解決的題目是生存,為新員工支付的薪水是企業直接本錢,這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頭具名了,出臺了一些財政政策,企業接納學生可以得到補貼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業必需接收該員工,而多數企業不能保證半年后經濟形勢會好轉,因此不愿承擔這樣的用人風險,因此對于這一政策也并不敢嘗試。
是不是可以將這些綜合起來考慮呢?學生要解決的勝作的題目,良多人只要是有個工作不賺錢也可以,企業也要考慮假如經濟形勢好轉人才補給如何解決,政府考慮的是學生有工作干可以解決一些凸起的社會題目。那么在此階段,學畢業后可以視為見習期,由企業接收并進行實際工作的練習,當經濟好轉的時候,企業就會貯備了一定的補給人才,而學生不管選擇是否留在該企業,都已經把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職也不再是一件難事了。而政府的補貼可以一部門用于補貼企業實訓的人力本錢和場地設備本錢,一部門用于補貼學生的見習期間的糊口用度,這就解決了企業的一部門題目,也解決了學生家庭負擔的一部門題目。同時一部門培訓機構也將施展一定的作用,對于培訓機構來說,真正要考慮的應該是畢竟能夠給受訓者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帶來多的價值,作為增補教育形式的上風是什么,考慮的不僅僅是就業難帶來的收益機會,更應該是對教育本身的思索。
總而言之,目前既要解決學生把握實際工作技能的題目,又要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題目。因此,政府的補貼的錢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錢花了,學生只是延期幾個月失業的情況發生。學生自己花錢參加培訓,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慮能否學到真實的本領。
這是解決目前題目的途徑之一,解決題目的根本辦法仍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題目一直都存在,經濟危機只不外是讓題目體得的更加尖利,假如能借助這次經濟題目,加快對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職能的探索,加強企業和高校的更深層次銜接,對于從根本上解決題目,對于未來中國的發展,也許是件好事。題目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題目的過程也不會是一揮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