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材料(精選4篇)
經驗交流材料 篇1
每個學科在課堂上實踐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作為美術課,教學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卻經常忘帶漏帶,自己沒帶找同學借或是未經允許自己拿別人的東西,所以時常有學生報告說借同學的材料沒有還,或是東西不見了等,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糾正,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借別人的東西要償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在使用勾線筆、水彩筆時,有些學生喜歡把它們畫在桌子上或是同學的衣物上,這種情況,教師要教育其要懂得愛護公物和愛護他人的財物。
小學美術屬于技能課,課堂上,學生會相對散漫,有的會自由走動,或是大聲說話影響其他同學,教師要教育其“無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學會尊重他人,遵循學校班級法規,約束自己。作畫過程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作品中了解其性格特征,有的學生構圖非常小,這類學生膽子較小,不夠自信,教師要給予鼓勵性評價,塑造端正、大方、自信的性格品質。
美術課程不僅僅受限于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到公園、郊野進行寫生活動,讓學生更親近大自然,用畫筆和心靈感受大自然的美,并體會自然之美要有人類的維護,用行動去保護自然,培養他們的愛美之心和環保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如,我們學校就常組織學生參觀“閩臺緣”博物館,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燦爛,兩岸人民的血脈相連,對古人崇拜的同時,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期盼祖國和平統一的愿望。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多種渠道多種方法,將美術與德育相結合,用美的眼光欣賞藝術,并且用藝術的美凈化心靈,使學生的心靈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和升華,在德育上得到教育。
經驗交流材料 篇2
如何在現代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開發小學美育課堂教學的生命潛力,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實踐?“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的狀態,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那么,作為小學教師,我們如何開展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呢?下面我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開放的課堂為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的氣氛
在我五年多的鄉村教育實踐中體會到,教師掌握人際關系的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及在校行為等均有直接關系。教師必須能夠以最大的熱情和愛心對待所有從事的工作,才能在教學中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在學生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動力常產生于對教師的眷戀。學生常因喜歡老師愿意參加美術活動,因為喜歡老師而變得守紀律和聽話,他們愿意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情感交流在教學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師與學生的接近度直接影響情感交流,教師與學生的距離的縮短,以及師生面對面機會的增多可以增進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因此,教師應該經常置身于學生中間,利用自己和學生的空間接近度,促使學生的態度和行為表現更積極主動,因為教師的靠近會被學生看作是對他們的喜愛、贊同和友好。教師如果習慣走在學生中間講課,與他們一起動手實踐,以他們中的一員的身份參與活動之中,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和諧溫暖的氣氛,也會提高教師的作用和加深教師的影響。
在教學中,教師的姿勢、動作受個人風格、氣質的影響。反映在教學中,吸引學生的情況是教師的姿態親切、謙和,對學生的行為舉止以手勢、眼神來暗示,以面部表情來表示贊同和反對,這比嚴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來說,微笑可以造成一種融洽和諧的課堂氣氛,能起到提高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成績的作用。在自由活動的課堂上,教師的姿勢和動作更不拘形式,在與學生的接觸中,一對一的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學生通常更喜歡接觸,它勝于口頭或目光交流。接觸是課堂交流的一個自然部分。
教師上課時的著裝和儀表應質樸大方、整潔素雅,避免慵懶或過于修飾。教師的外表舉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學生歡迎和尊敬,便于與學生接近和交流。
開放性教育還十分注重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藝術創作。能夠尊重自己內在價值的教師也會十分尊重學生,對于學生的創造給予保護和鼓勵。學生們年齡雖小也都有自尊,教學中只有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意圖,才能恰當地提出建議和給予合適的幫助。教師應避免以個人的好惡進行作業評價,為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眼界開闊、知識淵博,掌握多元文化藝術知識,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幫助各色各樣的學生發展自己。
二、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自主發展
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有計劃地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景,為學生創設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空間,讓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不僅僅是學習者,欣賞者,模仿者,而且與教師共同面對問題情景,解決問題,成為講授者,表演者,創造者.美術教學也必須在一種氛圍中,一種文化中才可能進行.如果學生由頭至尾都不能走進你的思路,那么美術教學就難以繼續下去。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使他們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在這方面我們要引導學生對藝術作品和客觀現實進行分析和評價。
我在上《冷色與暖色》一課時,先是精心制作PPT,精美的圖片給每一位學生一種美的享受,課前還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的冷暖,辨別冷、暖色調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學生學畫色彩畫的興趣。為了讓學生更深入了解、學習冷色與暖色,在導入部分,我先讓學生復習三年級學過的知識三原色、三間色,很多學生對此還記憶猶新,大家紛紛舉手積極回答我的提問。在此基礎上,再來學習冷色和暖色的知識與概念,這是一次溫故而知新的學習過程。冷暖色原本比較抽象,如果單憑教師空洞的講解、簡單的操作演示,是很難讓學生明白的,我通過出示圖片和冷暖色圖案的對比,使學生明白了冷暖色是有相對性的,了解了不同的顏色給人不同的冷暖感覺,還通過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顏色來聯想不同的事物,正確辨別出冷色還是暖色。當我在引導學生認識了冷色和暖色以后,可以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找一找冷色和暖色,這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更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比起單純的講解更直觀、更形象。在教學中,充分的講解,學生深刻的體會是很重要的。讓學生欣賞圖片,并讓學生自己分析思考,獲得更好的技能方法,這樣做的關鍵在于“授之以漁”,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是“魚”,而應該是捉魚的方法。要上好一節美術課,真的很不容易。美術課絕不僅僅是只要做好課前充分的準備工作,它還要有廣泛的知識做鋪墊,更需要老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和提升自己。
《會說話的手》人人都有一雙手,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齊心協力,他們都是好朋友。一雙手有10個手指頭,它的曲、伸、并合使手產生了極為豐富而生動的形態和約定俗成的手語,手能表達不同的含義,手也會說話。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讓孩子知道人除了嘴可以說話以外,手也可以。所以我先課前設定一個謎語,并設問:“這是什么?它能干什么?”作為教學的引子,由此導出會說話的手,將學生引入玩中學習。然后我說老師可以讓手來說說話,信不信呢?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在做手勢,請學生來猜。再出示一些名畫中手的細節。他們都很積極和聰明,非常投入。下面我就讓學生來做了,有許多好玩的手勢,有的小朋友就將手變成了一架飛機,很有想象力。評價作品時我不注重畫得如何,而是要有創意。通過多種方式的手形表演與聯想,鼓勵學生嘗試將自己借助手形聯想到的形象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式活動中,體會簡單的、變化的手形帶給我們的豐富聯想與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發明能力。學生上臺表現手勢環節,可以使手離屏幕遠點,加強視覺效果,此環節應將課堂欺負推到最高點,讓學生真正體會從玩中學。欣賞圖片時可以重點抓住一兩張進行講解,學生動手做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用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用學生最樂意接受的方式,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培養有創新意識的一代新人,這既是教師的職責,又是時代賦予教師的使命。美術課堂就要多與創新結合,竟可能的讓學生娛樂并學習著,用輕松的心情繪畫出美麗的圖畫。美育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進行。小學生思想活躍,富有朝氣,對美也逐漸有自己的追求,他們會利用課外時間主動地去欣賞美,追求美,但是他們往往缺乏對美的分辨能力。所以,在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需要老師們耐心引導。
三、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表現形式空間提高學生創作能力
時代的發展,新的課程觀為21世紀的美術教育,在教材內容的選擇、拓展和組織形式上提供廣泛的空間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術教學的表現形式上突出了選擇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閃光點,都能獲得成功。如在《小紙船的夢》的教學中,我把制作立體場景作為重點,因此為使學生對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擋現象有初步的認識,促進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觀察和表現遮擋關系。我在導入上直接切入遮擋現象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說出自己直觀的感受,老師點出這種現象在美術中叫遮擋關系。啟發學生說出身邊的遮擋現象。在制作中,我讓學生說出可以用幾種形式表現主題。學生說出可用繪畫、紙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現。學生準備了不同的材料,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表現形式,發揮自己的創作特長。使學生在選擇中有了興趣,在選擇中有了自信,在選擇中也就有了表現的欲望與沖動。從學生畫出的、剪貼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擋關系的景象,你就會發現學生對生活的創作熱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創作美好未來的豪情。因此,開放性、選擇性的學習給每一個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和希望。
四、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在教學中我通過電腦網絡、收集資料、參觀訪問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大量接觸美術作品,拓展其藝術視野,吸收時代信息和多元美術的藝術觀念,印發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思想的深度。在《海洋怪獸》這一節課,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前作業:發動同學收集有關海洋、怪獸的資料--照片、圖片、畫冊、郵票等。那天上課前,我剛跨進教室,孩子們嘩地全圍了過來,他們紛紛遞過來找來的資料,有圖片的、有文字的,他們有的相互交流,還有的學生迫不及待的向我講起了海洋的故事。看著他們那快樂的神情,我知道他們這一課有許多內容畫了。通過網絡、圖書等手段,孩子們不僅找到了有關資料,也找到了學習的快樂,豐富了知識,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都躍躍欲試的用不同的形式表現自己最感興趣的畫面。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拓展學生的視,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西北的熱情,增強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意識。《適合紋樣》、《老房子》、《玉石文化》這幾節設計課,我充分利用電腦網絡的優勢,使之成為學生美術欣賞、獲得視覺資料的得力工具。由于學生占有資料充分,吸收了當代大量的嶄新信息,拓展了藝術視野,學生的設計思路開拓、思維活躍,而且學生還能在電腦上進行創作。
五、開放的課堂為學生創設自由評價自我表現的舞臺培養學生能力
激勵性評價是教學中的藝術,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有感情,需要的,從上第一堂課開始,他們就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課.這是教師經常運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知識的理解與表現上會有一定差異,我們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學生的美術作品,更不能用“畫得像不像”來衡量學生的作品。在教學中,畫得特別好的學生,最大期望莫過于得到教師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某些技法差的,最害怕的莫過于受到教師的挖苦和冷落。遇到上述情況,正確的做法應是:該表揚時就實事求是地給予表揚,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邁進;畫得差的要表現他的“閃光點”,表揚你“想法好”,“用色大膽”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地創作,從而激發其學習積極性。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對美術作品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每次下課前給孩子評價自我,可以相互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審美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學生在互動中學會了寬容還能經常聽到“他畫的比以前進步了”,“他的顏色涂得好”,“我要學……
關于小學美術的教育方法,近年來層出不窮,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對象的情況越來越復雜,教育手段也應該與時俱進。小學美術的教學不需要迫不及待地看到成果,美術是藝術的感染,實際上是不能用分數來計算和評價的。作為一門課程是為了提高社會的關注和重視程度,美術對于建立健全完整、健康的心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數只是輔助性的,目的是為了采用激勵評價的教學方法,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只有創造開放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個性發展的空間,課堂才會因此而多彩并充滿活力。
經驗交流材料 篇3
美術課對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術課堂教學反思。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熏陶。我們美術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才能更主動更積極的上好美術課。課業重,課余時間有限,所以我盡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課上45分鐘要充分利用好,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除常規類型教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如: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體驗做“小老師”,能為學生創造開放思維、自主表現和創新表演的時間和空間,教學反思《美術課堂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學習,自主的探索和實踐,在藝術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活動并體驗其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這樣學生在教和學得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美術課的學習就更認真了。
二、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和內容
在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在教學行為上卻又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變單純的理論學習為“解決問題”的教研形式。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不針對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因此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實效的前提。進行科學的課堂觀察,以“案例”為載體,找出問題的癥結,表達活動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活動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借此來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將新理念融于教學行為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
經驗交流材料 篇4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要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想象是人類對頭腦中原有的表象經過加工改造和重新組合而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知活動。根據想象加工的程度和新形象新穎度的不同,可以將想象分為再造想象與創造想象。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色彩、造型等方面的訓練,增強學生對形象的感知能力,發展兒童的想象力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一、尊重個性,為想象奠定基礎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學生才能有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只有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其想象活動才能得以繼續和深入進行。蘇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想象中的飛機》一課教學中,我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色各樣的飛機模型和形象的飛機圖片,學生欣賞后展開了自由討論。學生興趣依然很濃,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款飛機進行介紹,主要圍繞飛機的外形、材料、色彩、美學觀點等方面進行闡述。在學生對飛機有了基本的認識之后,我讓他們試圖自己設計一架飛機。有學生說可以在外形上進行變化,讓飛機的外表富有肌肉感;也有的應該改變飛機外表的顏色,現行的銀白太單調;也有學生從飛機的材質上考慮,想尋找一種新型的材料,節約能源,美觀又實用。這時,有學生嘗試從飛機結構上進行想象,試圖制造一種飛機,降落在機場的時候可以自動折疊,只有起飛后才打開。課后,我讓大家自行進行設計,鼓勵異想天開,然后在班上進行展覽,學生不但畫出了效果圖,還有的運用紙板等材料做出了模型。是想象的基礎,尊重個性并不等于放任。尊重個性就是在和學生平等交往中適度引導,讓他們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的發揮彰顯個性魅力。
二、參與實踐,為想象提供素材
想象是借助表象進行的。科學研究表明,表象儲備越豐富想象活動就會越活躍,想象的加工創造程度就越高。反之,如果表象儲備匱乏,想象就顯得膚淺和單調。表象是借助人類的感覺器官進行的,小學生的表現儲備主要依靠視覺和聽覺等進行組織和不斷建構的。蘇教版美術五年級下冊《線條的魅力》教學時,我給學生提供了幾顆鵝卵石,讓學生觀察鵝卵石表面的線條和紋理。學生在觀察出線條的粗細、疏密、長短等變化后,還有學生看”到了美麗的圖案,有的像太陽,有的發現了人的頭像,有的找到了小魚、小鳥、怪獸等等。為什么學生能有如此的靈感呢?這與平時多方面的訓練是分不開的。我經常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天邊的云彩,并和伙伴交流,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說
一說想象中的圖案和物體。經常和孩子們一起信手涂鴉,漫無目的地揮動畫筆,待作品完成后再組織學生討論和欣賞,確定主題小學美術教學要多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觀察和實踐活動,借此豐富學生的體驗拓展視野,為想象活動積累素材。應該說,這種積累活動是緩慢的,對想象的促進作用卻是非常巨大的。
三、豐富知識,為想象積蓄力量
想象活動表面看來是學生思想的自然流露,好像是不可控制的自發行為。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性活動是可以進行有目的的訓練的,這種思維過程是有章可循的。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水平還很低,一般要借助具體可感的美術材料進行有目的的培訓。教學蘇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我設計的未來建筑》這部分時,有學生根據比薩斜塔的模樣設計出了一幢富有獨特外形的建筑大樓。他認為,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建筑物都是筆直地矗立于地面,為了美化效果,建筑設計師通常借助于建筑物的外形大小和形狀的變化等進行構思,如果能從建筑物與地面的角度方面進行設計,將會取得很理想的效果。這一想象就充分利用類比思想,將比薩斜塔的傾斜特點運用到了普通建筑物上,同時又結合了逆向思維,一般的大樓都是筆直的,為什么不能設計出傾斜的作品呢?
敢于與眾不同,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設想,實在難得。
四、善于追問,為想象注入活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想象性活動一般也是因為需要,不斷追問,才生發出靈感的,這種需要有時候直接表現為“問題意識”,即對現實的狀況存在疑慮和思考。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敢于運用想象手段進行創新和改造,美化我們的生活。比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圓圓的世界》和《方方的物時,由于兩節課緊挨在一起,有學生問,為什么西瓜都長得圓滾滾的?那樣真不方便,運輸的時候太占地方,我們平時存放也很麻煩,容易滾動后摔碎。于是,有學生結合自己玩橡皮泥的經驗,議在西瓜生長的過程中,給它筑起一個方方的“家”,讓西瓜最終長成方方的模樣。
黑格爾在他的《美學》中指出:“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想象力是康德美學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小學美術學科比文其他學科更具有自由性和發散性,為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提供了最上為寶貴的土壤資源。美術教學的目的不應該是僅僅向學生傳授的些通用的美術技能,而應該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審類能方這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