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通用4篇)
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篇1
一、課題產生的背景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國留守兒童有2300萬,占全國農村兒童23%。這些兒童由祖輩或親友監護,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費回家,對子女的行為品德、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無力管教。這部分兒童正處于成長教育的關鍵時期,卻無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他們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環境中,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發展的異常。據調查:在厭學、逃課、打架、偷竊等行為的學生中,“留守學生”占了一大半,在社會青少年作案記錄中,“留守學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強“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勢在必行!這不僅關系著億萬家庭的幸福和快樂,而且關系著社會的長久發展,更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發展方向提出了挑戰。我國目前雖已關注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給予這些留守兒童很多優惠,但如何彌補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饑渴,還需要我們一線的教師作進一步的探索實踐。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著眼于留守學生的教育發展,反思學校教育工作,探究改進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2、改進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學生的現狀與需求研究,從而體現新課程理念,讓教育工作服務于社會。
3、尋求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證教育教學效果的提高與留守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4、以留守學生特定群體為單位,組織實驗研究,通過對比尋求有效教育途徑。
三、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尋求有效的對策,改變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
2、開發留守兒童的情商,激勵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孝敬父母,提升親情。
3、通過補償親情活動,使留守兒童缺失的親情得以回歸。
4、構建對留守兒童親情補償教育的模式。
5、通過研究解決如何使留守兒童健康地成長。使留守兒童和普通兒童一樣在愛的藍天下快樂地學習成長,同時進一步豐富“三位一體”教育理論的內涵。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通過調查研究,對鄉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鄉村小學留守兒童生的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地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1、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的調查
2、農村留守兒童孤僻癥、社會交際、行為矯正
3、農村留守兒童網絡成癮行為的調查、早戀產生的心理困擾。
4、焦慮、脆弱、逆反、猜疑、恐懼、任性心理狀態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喪失、行為孤僻的狀況
五、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分析研究,制定具體計劃開展實踐研究,力促留守學生獲最佳發展。
2、調查法。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把握留守學生的現狀與需求,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3、經驗總結法。組織并鼓勵教師不斷發掘,及時提煉研究中的'成功經驗。
4、文獻資料法。利用校園網絡聯系彌補留守學生的親情缺陷。查閱相關資料,參考或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求實踐創新。
5、案例研究法。將研究對象的成長經歷,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時作提煉驗證并反思。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4月)
建立課題組:論證課題研究的意義和課題實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總體方案;確定研究的指導理論、目標、步驟、方法。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實施方案,確定實驗對象;開展課題研究;編寫心里健康教育論文,作為教材;開設心里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教學方案;開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動,提取案例;總結經驗,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總結階段(20xx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寫研究論文、結題報告。
七、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一)、發放問卷,調查研究:首先對我校“留守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受監護狀況進行兩類問卷摸底調查,取得有效的調查數據,分類建檔:找出“留守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的原因;撰寫調查報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論。設置四個檔案盒(計劃與總結、學習資料、教學案例、成果資料),隨時隨地準備收集過程資料,購買閱讀留守兒童研究資料,網上了解當前課題研究的動態、定期舉辦課題研究沙龍活動并積極聽取專家講座。 (三)、具體實施,深化研究。
1、建立親情聯系站。
指定教師建立校園親情聯系站,定期開展心理疏導、親情聯系等活動,讓學生有地方說話,使留守孩子“離開父母不乏親情,留守在家不缺關愛”,讓學校成為留守孩溫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兒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過開展“我能行”活動,引導留守兒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導留守兒童逐步形成我會做家務;引導留守兒童逐步形成自覺、自律等良好行為。
3、建立代管家長責任制度。
通過結對幫扶,建立一對一幫扶關系,邀請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兒童感到溫暖與親情。
4、組織留守兒童開展兩地書親子情活動。
有相當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有書讀就萬事大吉了,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孩子對父母很陌生,親情關系出現了障礙。即使溝通也是依靠電話(農村現在還根本沒有普及網絡),但口頭語與書面語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且通電話的過程中往往也會有監護人在場,學生難以敞開心扉訴說。也許正是這種“咫尺天涯”的距離感,使孩子無法充分感到人間最為珍貴的親情滋味。為此,我們在開通親情電話的基礎上,將組織指導學生給遠在異鄉的父母寫親情書信,以此給留守孩子與父母的心靈溝通創設平臺,孩子可將平時在生活中想說卻又因為種種顧慮而沒有說出來的話暢快地表達出來,以達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閡、增進了解的目的,使親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學生給父母寫的信,可以匯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可以傾訴自己的煩惱,可以表達自己的愿望。同時鼓勵家長、長輩對學生的書信要進行回復。我們要求全校的留守學生,每個月要向父母寫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師對信的內容加以指導。使他們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親情導師制”活動
學校根據留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親情導師制活動,將那些在品行或學習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留守學生,分組安排老師進行重點輔導,導師的工作包括以下內容。①親情談心。每周要選擇一到二名留守孩子談心,以心換心。用寬容之心、仁愛之心、真誠之心,喚醒學生的心靈。用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話語、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熱情、長輩的愛憐、睿智的嚴厲,呵護學生脆弱的心靈。用教師心中的暖暖親情,萌發學生的親情。親情談話要有針對性,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可以是交流師生的內心感受,分享學生的快樂與痛楚,化解學困生的內心矛盾等等。談話要有耐性,它不是經過一次談話,就能解決一個問題,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潛移默化。②模擬承擔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給予他們父母般的關愛和照顧,讓這些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如父母,學校是家庭。③指導好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在留守孩子與父母進行溝通時,導師要做好指導工作,使他們與父母的溝通更順暢,更有針對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親情書信怎么寫,寫哪些內容等等,都是導師的工作。
6、親情誦讀活動。
閱讀,能夠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優秀經典的美文,不僅文字雋永,而且字里行間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動,陶冶人們的情操。我們精心挑選以親情為主題而又適合小學、初中學生認知發展的好文章20篇,編印成冊,組織指導留守孩子閱讀,并寫好讀后感。讓這些文章中洶涌如海的母愛,沉默如山的父愛,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讓作者對親情的獨特體驗深深感染學生,從而產生共鳴。達到品讀--感悟--共鳴--踐行的效果。
7、開展班隊活動。
定期開展以親情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活動,針對本班學生特點,通過真情體驗,感悟親情,激發學生愛的情感,豐富情感積淀,把親情回報付諸于實踐。如:讀懂母親、我知道你的生日等形式有意識地引導留守學生學會感恩,適時對留守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多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多渠道引導留守兒童去理解父母的艱辛,去感受家庭、學校、社會給予他們的關愛,讓他們用感恩的心去過濾許多的浮躁與不安、消融許多抱怨與不快、抵制許多毒害和侵蝕,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覺糾正自己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圖報,與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四)理論總結,申請結題。
1、收集匯編研究資料;對課題研究的整體情況做細致的分析、總結,整理有關調查數據及材料,總結活動中的經驗、教訓,撰寫研究報告。
2、積極組織論文投稿;
3、完成結題報告;
4、邀請有關專家對子課題成果進行鑒定。
八、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組經過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動上取得一定的成績。
學校方面:
1.建立留守兒童心理檔案。
為每位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測試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
2.開展針對留守兒童的團體心理健康活動課與講座。
為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留守兒童開設團體心理健康活動課,由負責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師在活動課上對留守兒童進行啟發和引導,使留守兒童的很多心理問題都能得到及早、及時解決。定期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知識講座,引導留守兒童拋棄自卑,鼓勵留守兒童樹立自信、自強、自尊、自愛、自立的五自精神。
3.設立知心話信箱與心理咨詢。
留守兒童出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生活上學習上有了問題沒有一個可以咨詢的對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內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針對這樣的情況,在班級設立的知心話信箱,讓孩子用筆記錄自己遇到的困難、需要的幫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問題。這樣不但有助于老師及時了解班級內留守學生心理上的一些情況,也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到他們。有條件的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積極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
4.建立與家長溝通的綠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孩子把自己的學習情況、生活上的瑣事跟父母進行溝通,有助于學生對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讓學生明白父母是為了讓他有個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才離開他,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愛。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親情專用電話或電子信箱,讓學生家長與孩子定期保持聯系
留守兒童方面:
1、調動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都能夠主動、自覺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能有意識、有計劃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學習方法,并把這種意識和計劃內化為自覺化行為,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3、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自己計劃、管理好時間;能夠自我約束,合理安排時間,以達到較高的學習效果。
4、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有清醒的認識,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學的內容)能夠進行自我監控、自我判斷,并根據學習任務的要求做出相應的調整。
5、對平時學習情境中所出現的各種信息及時收集,做到隨機應變,及時采集、靈活運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認真學習,遵規守紀,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
理論方面:
1、《我鎮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獲縣級二等獎)
2、《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監護缺失的對策思考》。(樹人網)
3、《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思想教育一》(全鎮交流)
4、《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與思想教育二》;(全鎮交流)
5、《關注留守兒童的安全問題》(全鎮交流)
九、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1、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諸如留守學生思想復雜且隱蔽性強,不容易被學校老師發現;
留守學生問題沒有得到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宣傳力度不足,社會配合不夠;家長的教育觀念滯后,影響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實踐的科學性不足;教師的工作繁重,傾注的精力有限,經濟上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影響工作的積極性,這些都影響了教育的實效性。
2、今后的設想
開設留守學生實驗班;建設流生學生活動中心;建設留守學生服務站(用于節假日留守學生集中活動);深入留守學生課題研究;編著留守學生工作手冊等。然而,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
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篇2
赤峰三中教育科研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課題名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優化與指導結題時間20xx,12,25課題組成員張雪艷,張秀川,祁長青,肖立莉,蔡黎黎,張艷芬結題報告關鍵詞閱讀理解,閱讀訓練,閱讀材料,方法指導結題報告摘要加強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閱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之一,同時,閱讀理解,對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語的好成績,必須重視閱讀理解訓練。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
結閱讀理解是英語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訓練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加強題報告閱讀訓練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在課內外的閱讀中既可培養學生對語篇進行分析、綜合并從中獲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英語文學作品的美,通過自然滲透,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操。側重培養閱讀能力也是教學大綱規定的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之一,同時,閱讀理解,對于中考可是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語的好成績,必須重視閱讀理解訓練。通過反思和總結,現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閱讀材料的選取在初中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每單元主題相關的小文章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了解基本的語法、句法知識。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外材料的選擇要根據所練閱讀技巧以及學習階段的不同,選取難易適度、長短適中、題材不同的閱讀材料,作為教材內容的有益補充。利用課外閱讀材料增加詞匯量、鞏固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興趣,最終達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閱讀方法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主要的閱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作準備。在進行閱讀課教學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的關系,沒有主題句的段落就引導學生依靠段落中的銜接、句際關系來分析、推斷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等,抓住文章脈絡。
3、細讀:
分段細讀,注意細節,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在聯系,幫助深化理解。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與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緊密聯系,而每段的內容都與主題有著很重要的聯系,所以弄清文章結構上的問題,對于把握文章主題、文章大意非常重要。
4、概讀:要求學生從每篇標題,到各個部分都進行概讀、以歸納出要點,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圖、觀點、態度,這樣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讀還有助于學生把握上下文之間的意義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5.英語閱讀模式的嘗試,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例如復述課文、把課文改編成情景劇、閱讀競賽等活動,提高學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達到自主積累、綜合運用英語的目的。
6.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手段,以課內為基礎,增加課外閱讀的量,指導學生借助信息手段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基本內容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
7.以復述課文、回答問題、判斷正誤、通過上下文線索猜詞義為載體,培養學生的綜合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8.計時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結題報告所以通過英語閱讀學習,我們認為我校每位學生都有了不小的收獲。通過英語閱讀學習,孩子詞匯量猛增,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英語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過閱讀技能的培養,語感也增強了,學生對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長對我們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相當滿意,并鼓勵我們繼續實踐和研究下去。當然,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總結和提高。針對工作中的不足,我們會盡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語閱讀教材的選擇上能考慮到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更多地給學生進行語言輸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識的提高,為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而努力。我們還將繼續深化閱讀教學的實踐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學模式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如何在課堂上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增加語言的輸入量。
我們相信,經過不斷的調整優化閱讀內容,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我們的閱讀教學研究一定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主辦20xx《英語輔導報》通化師范學院RA九年級教師版20xx已經取得的成果及1,通過英語閱讀學習,孩子詞匯量猛增,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英語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2,通過閱讀技能的培養,語感也增強了,學生對英創新之處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3,家長對我們英語閱讀教學的形式和內容都相當滿意,并鼓勵我們繼續實踐和研究下去。
4,為了彌補課堂閱讀量的不足,我們精心編輯了導學案,幫助并指導學生課下自主定時定量完成練習。當然,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有待于總結和提高。
存在的問題
1.閱讀材料單一教師教學中使用的閱讀材料除了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外,其余的大多來自閱讀練習題,內容主要是閱讀類試題。
2.閱讀時間不夠充裕,閱讀量不足根據新《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九年級的閱讀量每篇 300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因忙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作業,根本沒有時間看課外書,繁重的作業并沒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的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頭昏眼花,興趣全無,可英語水平并沒有實質性提高”今后努力的方向針對在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所提出的解決對策1.重視課外閱讀材料的補充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齡的閱讀速度、收集和編輯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教學。《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初中階段閱讀的生詞率不超過3%。常見的《英語輔導報》《學生雙語報》等就比較適合學生,這些報紙有一些時事新聞、小故事、人物專訪、每日一星等欄目,難度也較適中,便于學生閱讀和培養英語閱讀習慣。此外,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英語學習網站的資源,分主題或類別整理、印發,指導學生閱讀。
2.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現行教材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保證閱讀時間,培養閱讀習慣從七年級開始,教師就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僅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資料,還為其安排課外閱讀時間。比如每節課留出幾分鐘讓學生讀英語課外書,布置英語作業時有意識地少布置筆頭作業,而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等,使學生有時間讀,有東西讀。同時,每周安排1~2節自由閱讀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閱讀的條件。
評審組組長簽名:張xx20xx年12月30日
評審意見
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篇3
美溪中心小學嚴格按照黃山市“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案例研究”課題實驗方案,在縣教研室和學校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課題按照預定的研究方向順利推進,達到預定目標,現申請結題。
一、課題的意義
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研究方法。教學案例研究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案例撰寫者自己改革的記錄、總結和反思,而且為同行間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載體,還可為教材的推廣和初次使用教材的教師提供指導和參考。通過案例的撰寫和研究教師將由單純教書型的教師向研究型、創新型的教師轉變。
案例研究與開發,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開展小學數學案例研究,能促使教師從自身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的途徑和方法,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案例研究是非常適合中小學教師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也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領悟相互轉化的過程。因此,我們將以創新教育和課程標準為理論指導,以新課改為依托,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媒介,以人教版教材為載體,立足課堂教學的案例研究,多角度透視、觀察教學行為,改善師生交往的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1.倡導“以行為反思行為”的教學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領會、理解、實踐、充實、升華新的教育理念,開創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新途徑,改進教師的教學和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收集并整理課堂教學實例,剖析影響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因素,探索和總結出適應新課改的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經驗和做法,以指導學校的數學教學工作。
3.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以專業教研人員和教研骨干為主干的新型教研組織結構形式。
4.促使廣大數學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養成反思習慣,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素養。通過廣泛參與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動新課程理念進一步貫徹落實,促進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培養一批數學教學、教研骨干。
5.形成有關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與思考的案例專集。
三、研究的內容
結合我校實際,本課題采用“說、講、評、思、寫”的五步式研究模式。在研究中通過“說設計、講課、評議、反思、寫案例”等環節的研討,達到既可以培訓師資又提高了研究效果的目的。每位實驗教師每學期都至少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教學展示課,并認真撰寫出一篇成功的教學論文和教學案例。相關內容包括:
①如何撰寫有價值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②小學數學情境圖應用與情境創設的案例
③小學數學教材新增內容的教學案例研究
④傳統應用題與解決問題對比的案例研究
⑤小學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應用案例研究
⑥小學數學文化的案例研究
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案例研究
⑧小學數學課堂案例的個性化分析等。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課題以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
個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從本學科出發,針對某一課例或某一教學片斷的教學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教學案例。
2、本課題以文獻分析法為輔。
文獻分析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
五、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20xx.3——20xx.6):準備階段。
1、建立健全研究工作的領導機構,成立課題實驗小組;篩選出5名骨干教師組成的實驗研究隊伍。并以點帶面,輻射全校的數學教學。
2、制定課題實驗方案。申報制定課題實驗計劃,確定實驗目標。
3.以各種形式開展了課題理論學習。1.20xx年上半年,我校開展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課題講座。面對現實,學校課題組認為案例研究必須經歷模式化過程。一是案例撰寫模式化。案例的撰寫必須包括主題、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與啟示、案例問題這樣幾個基本要素,以保證反思的深度和廣度及案例研究的實效。二是案例研究系列化。為了便于把教學案例研究與教材縱向梳理相結合,按教學領域把教學案例研究劃分成若干系列,從每個系列中選擇若干典型課例。參與案例研究的教師至少參與其中一個系列的系統研究。三是案例研究專題化。2、大力學習了課程標準。我校對數學課程標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習討論。每個學期我們都要組織學習數學課程標準。3.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我們就數學本體知識開展校本培訓。以數學課本新增部分、思考題、“你知道嗎”等內容為專題進行研討與學習,就數學文化、數學思想與方法等專題進行講座。對教材新增內容(如雞兔同籠問題、找次品、合理搭配、數字編碼等)進行了專題研究活動。
第二階段(20xx.7——20xx.6):實驗階段。
1.案例生成。在課題組成員的指導下,以學校教研為平臺,教師共同選定一個或幾個內容進行集體備課、集體設計,并組織觀摩、研討,對照新課程理念集體設計改進方案,然后再一次實施教學過程,并寫成教學反思和體會。程序是:1、選擇教學內容與研究主題。2、課題組集體討論:(1)教學內容包含哪些師生活動,(2)案例主題所要研究的具體問題,(3)對教學設計的建議。3、執教教師進行教學案例的教學設計,并付諸實施。4、進行課后研討與反思。5、教學文本案例的寫作。我們已經就主題圖的應用、傳統應用題與解決問題的對比研究、數字與編碼、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比較等專題進行研討,并取得成果。
2.案例研討。將生成的教學案例結集匯編,并在全縣范圍內組織廣泛的研討活動。我校組織實驗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并匯編成冊。選擇優秀的案例參與市、縣的案例評比。
3.案例積累。組織參與實驗的教師認真學習、研究優秀的教學案例,每人至少要對5篇以上的教學案例進行個性化地評價、分析、批判、完善,并能主動地將其中的精華運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形式包括自選主題的專題研究活動,以及觀摩、研討由教師獨立設計執教的課堂教學活動,另外我們還組織了學名師活動,以期實驗教師能夠將案例研究的方法、理念等自覺地應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工作。
我們就數學本體知識開展案例研究。以數學課本新增部分、思考題、“你知道嗎”等內容為專題進行研討與學習,就數學文化、數學思想與方法等專題進行講座。對教材新增內容(如雞兔同籠問題、找次品、合理搭配、數字編碼等)進行了專題研究活動。如雞兔同籠問題由六年級教研組組織專題學習,由胡國勝老師授課。
我們還組織了學名師活動。一是收集整理名師的經歷、案例、課例,觀看名師的錄像課,聆聽名師的講座等,作學名師的演講。每年組織課題組觀看全國和省優質課競賽的教學視頻,并要求每個實驗教師寫案例分析報告。二是請名師到我校授課、講座、指導實驗工作。如我們請縣教研室孫虎彪老師到我校授課講座。我們就名師的教學實錄作案例研究,寫學習隨筆,作對比分析。以反思提升我們的實踐能力。
第三階段(20xx.7——20xx.11):評估階段。
以實驗目標為標準,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歸類和分析,寫出實驗報告,請有關專家評估。
六、研究的成效
1.收集整理和撰寫了一批優秀的教學案例。
課題組注意做好科研檔案的整理與管理工作,要求課題實驗老師學期初做好課題研究計劃、實驗中做好實驗過程記錄、每學期圍繞自己的研究上好一節研究課,實驗每個階段完成實驗小結;還鼓勵實驗教師撰寫優質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等,并將各種實驗資料分類裝訂、入檔。
自課題實驗以來,我校數學教師撰寫的教學論文在市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1篇,縣教學論文評比中獲獎7篇
2.建立和完善了各項教學科研管理常規。
我校進行了系列學科常規管理制度建設:
①校本教研制度。每雙周星期四是數學學科校本教研活動時間。校本教研活動注重“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相結合,注重教師專業發展,以專題講座、“百家講壇”、課堂賞析、評議反思等為活動形式。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孤獨的實踐者和探究者,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尋找到了專業發展的幫助和支持,彼此分享了理論和經驗。
②集體備課制度。每單周星期四是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時間。集體備課制定了規范和實施程序。以教研組為單位,課例研究為載體,集體探討單元關鍵目標能力,設計能力訓練與測評模塊,把能力評價的思想貫穿于教學、觀察、反思的過程中。集體備課重視評估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備課時考慮“教學評估”和“教學反思” 。
③以點帶面,共同提高。讓學科專家上引路課、骨干教師上示范課、青年教師上研討課,通過“同課異構”,在同一個課題下,各顯才能,并在備課研究中縱覽名家案例,博采眾長,并與課堂教學實踐對比反思,通過反思提升教學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新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把新的課程理念變成可操作的教學行為,加強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其實施的`研究,以促進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④教師學習制度。a.自我研讀,做好筆記,每位教師每學期中均要求自學至少1本課改理論書籍,并需做筆記。b.經常開展學術沙龍研討,利用教科研組或每周固定學習時間圍繞專題進行交流與研討。c帶著問題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不斷解決新問題。交流中許多問題得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們繼續深入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解決。d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倡教師網上學習和積極交流。e認真做好“師徒結對”工作,明確師徒職責,通過師傅的導育人、導教學、導科研,促使徒弟教學水平不斷提高。f開展了“學名師”活動。通過對名師的成長歷程、教學風格、教學案例、發表文章等進行研究,寫出學習體會。通過觀看名師教學視頻,開展教學反思,進行全校性的研討活動。
3.案例研究訓練了教師科研的思維習慣與方法。
①案例研究讓我們學會發現。案例就在我們的身邊,并不神秘,也不深奧。但沒有發現的眼睛,一切也就像并不存在似的。在教學和思考中,總會有一些美麗和難忘的瞬間在你眼前閃過。如果我們只是沉醉,這些難忘的瞬間就會像流星一樣從眼前飛逝;如果我們及時記錄教學中的點滴感悟,那么這些教學中的精彩與遺憾、困惑與頓悟就能化成文字,凝固在記憶中,成為我們永恒的財富。案例研究讓我們學會了表達的方法,增添了表現的欲望,擦亮了發現的眼睛。
②案例研究促使我們思考。有了寫案例的習慣,會促使我們時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無論是預設中的還是經驗外的,我們都能敏銳地發現問題,積極地用心思考,細致地加以提煉和升華。這時,問題意識、思考習慣已不自覺地成為我們的精神之花。
當寫成為習慣,我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與獨到,分析會更加深入與理性,闡述會更加自信與自如,視野會更加開闊與廣博。當寫成為習慣,我們會自覺地把讀書作為一種需求,為我們的思考積淀深厚的養分,使我們對教材更有思考,對學生的回答更能應變,使我們的教學更加從容。
5.案例研究培養數學教學科研骨干。
七、問題與反思
1、課題研究與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案例的寫作還要注重理論積淀。部分教師在案例寫作時,可能會覺得有話說不出、寫不好,沒有深度,好像人云亦云,這是因為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并表達出自己獨特的視角。
3、案例研究如何創新也是目前比較突出問題。教學案例要從別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來,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所以案例研究的成果與教師個人的素質密切相關,不同的教師在案例研究和寫作時會有不同的收獲,但怎樣快速有效提高教師個體的專業素養,還存在實踐操作的難度。
有了困惑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覺得,即使在課題結題后,也還要繼續深入開展小學數學案例研究。記得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所以我們若能經常性整理我們的課堂,書寫一些教學案例,那么我們即使不能成為名師,也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
小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篇4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從國家層面看: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國家戰略,”十三五”期間,對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教育信息化供給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要經過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教育管理的融合,強化教育信息化對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的服務與支撐,強化將教學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放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來設計和推進。本課題的研究正是基于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而做出的教育實踐的探索和研究。
從教育教學的實踐看: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課程資料較為抽象,課程資料較多,課本教學材料具有相對滯后性,使得學生覺得政治課枯燥,缺乏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學的重難點突破一向以來成為一線教師關注和研究的課題。而將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方式與思想政治課重難點突破這一具體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研宄和分析,不僅僅為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課程理念的突破創新供給了指引,也為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供給了極賦操作性的新思路。
從學科的要求看:新一輪課程改革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對以往課程結構和教學方式進行全面更新,核心素養培育著眼于學生基于完整生命個體的基本屬性,從對于”必備品格”和”關鍵本事”的培育入手實現對學生的培養,是”培養能自我實現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高素質國民與世界公民的基礎”.作為這一理念的具體化,思想政治學科,”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整合的效果就是:在政治認同方面,培養有立場、有夢想的中國公民;在理性精神方面,培養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國公民;在法治意識方面,培養有自尊、守規則的中國公民;在公共參與方面,培養有擔當、有情懷的中國公民。”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經過主動學習,”體驗發現的樂趣”,”做社會生活的參與者”,等等,讓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有很大提高,也讓課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樣態。胡鐵生認為微課不僅僅是一種課堂呈現方式,它更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應用微課并進行實踐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1)革新教師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應用,探索出微課在突破的思想政治重難點突破中的有效教學設計模式,有效應用策略等,提升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有效性。
(2)經過對微課在政治學科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促進參研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政治學科的專業素養的提升,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經過微課的開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復習、預習的本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及自主學習本事。
“微課程”的概念是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正式提出的。20xx年秋,戴維﹒彭羅斯首創了影響廣泛的”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微課程的概念逐漸在美國得以傳播。在國外異常是在歐美國家,微課主要以--對一的在線學習模式用于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及社會培訓等方面,并且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各個學科領域基本上都擁有一系列優質微課資源,并將其放在相應的平臺上供相關愛好者學習。
三、研究的目標、資料、方法、步驟及過程
1.研究目標:
經過研究,深度把握微課內涵、特點、制作要求和方法,研究微課與政治學科重難點突破結合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應用,總結微課在高中政治課重難點突破應用的方法和策略。
2.研究資料:
(1)微課的相關理論、內涵及特點
(2)微課在政治學科應用中的`價值
(3)探索適合重難點突破課程的微課制作
(4)重難點突破的微課在課堂上的實踐與應用
(5)微課在思想政治課重難點突破實踐應用中的問題和解決對策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很多查閱中外文獻,
(2)案例分析法:進行微課在課堂重難點知識突破的實踐。
(3)問卷調查法: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和教師對微課教學的理解程度以及最終實施效果。
4.課題研究的過程:
前半期利用搜集到的各類資料進行反思研究,深刻認識微課對于提高教學效果的意義。
后半期實踐運用,完成項目研究,在教學中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經過引導學生關注了解國內外形勢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分析熱點事件的本事,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愛國情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職責感。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1)學習了關于微課的有關理論,了解了微課的涵義、特點,在我國的發展階段和現狀。
(2)在網上學習”微課在政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的多次活動,學習了微課制作技術,撰寫了《淺談微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的心得體會。
(3)在教學中進行實踐研究,制作了”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創新的途徑、提高效率促進公平、大眾傳媒的作用的微課,進行了利用微課這種新形式來突破政治教學重難點的實踐研究,效果優良。
(4)在九年級的教學中,學習并引用優秀的微課進行教學實踐研究,例如:我的”材料分析題答題方法與技巧”、”違法與犯罪的聯系”、”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焦彤教師的”意義類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等微課,對于九年級復習中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經過實踐,撰寫了”利用微課如何有效突破政治教學中的重難點”的心得體會。
五、存在問題及改善
經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教師針對微課的制作、教學設計的認識有了必須的提高。可是由于時間緊、水平本事有限,課題研究上還存在不足,總結如下:
1、對小課題的實踐研究還比較有限,制作微課的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2、對于在如何進行微課的設計有待進一步提高水平;
3、如何使微課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的工作仍需繼續進行。
解決思路:
1、加緊學習微課制作的技術學習,將信息技術更好地與學科進行有機結合的實踐研究;
2、經過學習、借鑒優質微課的制作,使得制作的微課更加生動,富趣味味性;
3、繼續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利用微課更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并且提升理論水平。
精品文檔,助你起航,歡迎收藏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