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3月31日下午,我有幸在82中報告廳聆聽了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林雅芳博士的講座。講座的主題是:《中小學心理發展特征與教育策略》。
講座開始了,先從馬斯洛夫的需求理論開始,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學生所缺少的是: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和尊重需求。對于教師而言我們要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這些需求,才能讓孩子真正的投入學校學習當中。
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求和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要多提正向要求,并且要學會重復。3-6歲和13-16歲的孩子正處于自我中心階段,表現為愛撒謊、吹牛,對于這一現象不要急于揭穿,要慢慢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這時期自尊心較強,應該避免當眾對其進行批評。初中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較強,這時就可以對于背誦方面提出較高一點的要求,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不同年齡段注意的穩定性也不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怎么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呢?
1、減少無關干擾;
2、課程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
3、課程中設置適度大腦休息;
4、不斷提問等等。在最后設置的游戲環節,進一步說明了絕大部分人的記憶范圍都是7加減2個。同時,林博士還向我們簡要介紹了記憶的原則:首要原則、最近原則、組塊原則、記錄原則、聯結原則、重復原則、突出原則。
此次培訓,使我進一步豐富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同時,給我的教學也帶了一定的啟示,使我受益匪淺。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以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的精神為指導,嚴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
一、培訓目的和意義:
1.促進校內師生的身心健康,構建和諧校園。
2.有利于了解全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防患于未來,構建安全校園。 3.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疏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減少長期教學所造成的疲勞感,幫其獲得動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師的心理應用能力和溝通能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采取相應的溝通技巧和教學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以及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
5.幫助教師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樹立良好的形象,以積極的姿態影響引導學生向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二、培訓內容:
1.教師心里減壓
2.如何克服教師職業倦怠?
3.如何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
4.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技巧
5.教師人際關系疏通
6、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注意身體保養。
三、培訓形式:
1.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培訓講座2.聘請知名專家作專題講座。
四、培訓流程:
1、成立領導小組,提高思想覺悟
學校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來抓,成立以校長任組長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領導小組,抓緊師資隊伍的培訓,力求全員參與。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提高教師過硬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加強全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覺悟,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
2、骨干教師講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做專題講座,并現場解答相關問題。
3、心理培訓學習,提高活動質量
為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在教育教學中樹立和諧、平等、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我們要積極組織教師聽專家、教授的講座和看教學錄相,安排教師參加心理健康知識的培訓學習,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心理素質。定期進行研究討論,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研活動。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占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并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有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于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并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愿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小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小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小學生正處于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并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系不良、多動癥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小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有太多的感受,溢于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著我們去做。作為教師,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主持甲、主持乙):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
(主持甲、主持乙):今天由我們為大家廣播,希望大家能喜歡。
(主持甲):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長的百般呵護,因此也使我們的身心存在了一些問題,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談談有關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請聽《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協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并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我們把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確定為6個方面,即智力發展水平、情緒穩定性、學習適應性、自我認識的客觀化程度、社會適應性、行為習慣。
(1)智力發展水平:雖然智力發展優秀者并不一定擁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發展水平低下,那將毫無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其智力發展應屬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緒穩定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反應,當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習適應性: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于學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高。
(4)自我認知的客觀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學生能順利地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階段轉變;能將自己同客觀現實聯系起來,主要從周圍環境中尋找評價自己的參照點,對自己的認識開始表現出客觀性。
(5)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的小學生往往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能由自己來料理,能適應不同環境下的社會生活,樂于與同學、老師交往,讓自己融入集體生活中,自覺用社會規范來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來,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外部刺激的行為反應適中,不過度敏感,也不遲鈍;他們不會因雞毛蒜皮的事情而大發脾氣,也很少出現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舉動,其行為表現同他們的年齡特征相吻合
(主持乙):對照剛才的標準同學們可以自我檢測一下,下面我們進行一個心理小測驗,請看題:
(主持甲):《當別人得第一》
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小博考了全班第一名,而小齊只得了第七。老師多次表揚小博。如果你是小齊,你會怎么做?
(1) 很生氣,不再理小博。
(2) 逢人就說小博的壞話。
(3) 大方地走過去,握住小博的手,真誠地祝賀他。
(4) 虛心向他學習。
(5) 如果他有困難,真誠地幫助他。
(1)(2),這兩種做法不可取。不理他,說明你心胸狹窄。 說他壞話就更不應該,這樣做損害了他人的利益。
選(3)(4)(5),這三種做法都很好,說明你有博大的胸襟。你會進步更快,人緣更好。
(主持乙):有了好心情生活才會快樂,學習才會有進步,那《如何保持良好的情緒 》呢?今天我們交大家幾招:
(1)不對自己過分苛求。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定得過高,根本無能力達到,卻在別人面前天高海闊地談論起來,受到別人嘲諷后,終日郁郁不歡;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如果把自己的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自然就會心情舒暢了。
(2)對他人期望不要太高。許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失所望,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何必要別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 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當你勃然大怒時,很多蠢事都會干出來,與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憤怒平息下去。
(4) 偶爾也要忍讓。要心胸開闊,做事從大處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小事則不必斤斤計較,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 暫時回避。在遇到挫折時,應該暫時將煩惱放下,去做些喜歡做的事,如運動、看電影等。
(6) 找人傾吐煩惱。如果把心里的煩惱告訴你的摯友、師長,心情就會頓感舒暢。
(7) 為別人做些事。幫助別人不單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還可以確定自己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
(主持甲):我還給大家帶來了一條心理調適的妙招:如何擁有快樂的心情呢?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1 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告訴自己:“今天我很快樂。”然后,對著鏡子笑一笑。
2 經常回憶過去美好的時光,比如,過生日的快樂情景,和同學們郊游時的嬉戲。
3 經常默念自己的優點。
4 看一些有趣的笑話。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
1 聽一首優美的曲子,或者唱歌。
2 去跑步、爬山,或者打球。
3 打掃自己的房間或書桌。
4 找一個信任的人,把心中的煩惱告訴他(她)。
5 將一個笑話給別人聽。
6 把不快樂的事寫出來。
想一想,你還有什么方法?把它們記在你的小本子上。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5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對自我的本事、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我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我的生活目標和夢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我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我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我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夢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我過不去;結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我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十分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確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資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構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此刻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終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夢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靠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本事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構成心理障礙,異常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齊,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堅持進取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當貼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本事。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必須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必須的成功。
(一)建立進取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于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經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先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向困擾自我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進取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提高,對于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能夠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構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進取目的在于發展的功能,這是咨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經過團體活動能夠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發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能夠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我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能夠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必須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值此艷陽高照,和風徐來之日,我們歡聚一堂,為了學生的未來,暢談經驗,雖然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還不到一年時間,可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一學科。我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書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所謂的心,指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它就象學生一雙隱形的翅膀,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在藍天中飛翔,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在這里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淺知拙見,拋磚引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同仁給予指導。
一、正確理解健康的含義
如果你問一位孩子“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還包括一個人思想心理上的成熟穩定的發展,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
二、目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現在不少孩子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郁、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系不良等。專家曾經對16472名小學生進行調查,心理健康的占78.9℅,中度心理行為問題的占16.4℅,嚴重心理問題的占4.2℅。主要表現為:學習問題,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個性問題。為什么在小學生會有這么嚴重的心理問題呢?
1、社會的競爭壓力巨大,如何使孩子生活的更好,更適應挑戰,一些家長打好提前量,只重視孩子們的學習,除了學校的作業外,還有課外的各個補習班,使學生在學海中過早的苦游,感受不到成長中的樂趣。
2、一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形同虛設,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還有一些偏僻的學校根本不開設這門課,在學生的成長中,沒有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
3、隨著人們思想的開放,離異的家庭越來越多,沒有了父母貼心的教育,很多孩子幾乎成了離異家庭的“犧牲品”。
4、小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極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諸如網絡游戲,兇殺、色情等信息,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時間,更對孩子的心理,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課程安排
本學期我所教的是五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出現性成熟的現象,尤其是女孩子,這同社會文化傳播,營養的改良,人文觀念進步的刺激有直接關系,本著五年級學生這些生理心理的特點,按上級的要求五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共安排八課時:《我也能行》、《讓怯懦離開你》、《誰都不喜歡他》《讓緊張遠離你》、《同學哭了》、《多彩的情緒》、,《欲速則不達》、《艾滋病的基本知識》。
我在選材中,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想辦法讓學生了解和體會:別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學會關心他人,愛護他人,跳出自己故事的圈子,來觀察自己,學會換位思考。激勵學生做一個樂觀,充滿活力的陽光男孩或者女孩,讓學生知道你無法改變天氣,卻可以改變心情,你無法控制別人,但可以掌握自己,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四、教學方式
1、在每課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多媒體,使學生產生視覺享受或者刺激,走進學生的內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聯系學生實際達到師生共鳴,例如:在教學《多彩的情緒》這一課時,我采用的各種情緒表情差異很大,有夸張的老革命的大笑,還有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的哭和怒等,利用這種反差產生視覺效應。問:你在高興時是什么樣子的,不高興時又是什么樣子的?快樂的情緒能夠讓人一身輕松,所看到的景物更美,利于學習和生活。
2、注重多種方式的引導,如現場采訪、情景表演、新聞調查,對于五年級的學生,按照上面要求特別安排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識》應該說是一場及時雨,在本課教學中,我先是對學生做了現場采訪:你對艾滋病了解多少?為什么這么恐懼?導入本課,我能看到孩子們期待的眼神閃著亮光。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艾滋病的的傳播上,我平靜的直言不諱的地介紹了艾滋病可以通過性傳播,告訴學生們潔身自好是多么重要。
情感體驗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一些情景表演,開始的時候,學生邊表演邊捂著嘴在笑,在此教學環節中,我做了特別的指導,告訴學生:你是故事中的人物,要去打動你的觀眾,不要和觀眾共鳴,慢慢學生就進入境界中,達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年的時間,也是在摸索中前進,無所謂經驗,只是與大家共同探討,為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聊盡綿薄之力,當然,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發展,還需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還應該和班主任以及家長進行溝通,通力合作。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7
專題培訓,雖然時間只有一天,而且是在網絡上培訓,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收獲確是豐富且充實的。這次培訓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每個活動都能凈化心靈。在此期間,我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感受頗多。
一、通過專題培訓,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會;是圣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專題培訓,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通過專題培訓,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古老文化的中國有這樣一句格言“3歲看小,7歲看老“。這充分說明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何其重要的影響。
專題培訓之后,結合我的實踐經歷和周邊情況,我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做了認真地分析。我認為,我們目前正處于一個社會的轉變期,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多元化的價值觀,來自升學、就業、競爭等方面的壓力,各種不可測的變數,引發了學生心理疾患的上升,也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可惜,我們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我們也只能勸說學生家長有科學地教育子女,我們惟一能做做的是改善自身。例如,我們可以盡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發點就是要將其全面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
三、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通過培訓,我更加體會到沒有良好心理索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出良好心理索質的學生,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
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說,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借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驗到愉悅的情感,并流需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身的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讓自己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做一個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首先,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其次,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最后,我也希望各類各級學校和社會、家庭都要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的一大內容重視起來,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并在機制上、師資上落實到位,方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實效,從而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具有現代素質的人才。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11
三天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結束了,心中有種戀戀不舍的感覺,總的來講,這三天培訓給我的感覺就是累并快樂著。累是指連貫緊湊的課程安排讓我的體力上感覺疲勞,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課。快樂是指心靈上的,也是此次培訓我最大的收獲,也因此對培訓有了依戀之情。本次培訓我接觸到了一些新的理念、親自體驗到了心理活動的樂趣、接觸了新的事物——沙盤游戲,在培訓中得到了專家的啟發、堅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標、認識了幾個同行朋友。
在這次培訓中,高級講師溫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戴著眼鏡,膚色白皙,講話溫文爾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講課時,每當講到激動時語速很快,還會時不時的問問我們,"我講清楚了嗎?""你們明白嗎?",當講個案時,他語調會很柔和,敘事能力很強,他的細致和敏銳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溫老師的心理輔導的個案記錄,當然出于保密原則,我們只看到了溫老師想讓我們看的部分,僅僅是快速的瀏覽,這就帶給我了足夠的震撼。個案記錄用不同顏色的字體標記,花花綠綠;洋洋灑灑的記錄好幾頁紙,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還有溫老師在活動和講座過程中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話語闡述。例如在組織活動時,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時,心理輔導員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緒穩定、鎮定自若。當然這句話不僅適用在工作中,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同樣適用,當你碰到孤傲的人時,想想這句話,也許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驕傲的資本了。對待我們的來訪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走進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寬容理解的心態去幫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里,如何看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周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
在教師對學生眾多的影響中,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好的影響會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響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首先教師自身得具備這些"同樣的東西",即常說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師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響與培育就無從說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如教師情緒不好會影響學生心情;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等。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
短短的三天培訓時間,很緊張,也很充實。因為我們在這緊張學習的氛圍中學到了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把我們所學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給學生。我們將盡心盡力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8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于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通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來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積極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進步,對于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可以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形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后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積極目的在于發展的功能,這是咨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通過團體活動可以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發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系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后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后良際交往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團體訓練中,成員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己的意見等。通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系的技能。(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于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通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積極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后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內容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情沉重,看后感觸很深。
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園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9
同學們,老師們:
心理健康教育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歡迎您的收聽。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之中,社會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與親戚、熟人、朋友來往,而且需要與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打交道。善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受到大家的歡迎,解決問題也較容易,而一個不愿與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往往會感到孤獨與寂寞。因此,人際交往是人的重要社會生活之一。
一、什么是“交往”、“人際交往”、“人際交往教育”
所謂交往,就是人們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基本社會活動。交往是人類生存必備的技能,是傳遞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際交往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相互往來、相互影響、相互溝通。人際交往具有多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的交往;二是知識交往,實現思想觀念的溝通;三是心靈對話,人格碰撞的無聲交往。應強調的是,我們所講的人際交往是幾個層面的相互滲透,更側重于指全面的心靈對話與人性融會貫通的過程,強調的是尊重個性,理解差異、求得溝通,并協調行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進行人際交往教育,奠定交往基礎的絕佳時機。
人際交往教育就是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在與他人的心靈對話、人格碰撞中體驗美好人生,塑造美好人格,進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輔導與交往實踐指導。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內容
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交往范圍日益擴大。從與家庭成員交往,擴展到與家庭以外的其他個體進行交際,而年齡相仿,發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將成為他們重要的交往對象。
同伴關系是我們除父母及親屬以外的一個重要的社會關系。同伴交往是小學生實現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手段。一般來說,小學生與成人的交往關系是不平等的,主要是照顧者、教育者與被照顧者、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與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自由,更為平等,這一特殊性質使得小學生能夠體驗和探索一種全新的人際關系,從而發展其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判斷力。
大量研究表明,在學前時期,我們的同伴交往就已經開始了,特別是游戲活動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機會。進入小學以后,同伴交往的頻率和深度都進一步發展。跨入學校的同時,我們也進入了一個更為開闊的交往世界。我們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我們接觸的人和事物更加豐富多彩,在同一個班級里,有來自不同類型、不同家庭的小學生,我們一起從事的活動也更加多樣,學習活動、集體活動、娛樂活動、體育活動、勞動等等,使我們進行同伴交往的機會更多,交往形式也更復雜,社會交互作用的形式和內容也日趨復雜多樣和深刻。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家庭以外的交往關系對我們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小學生的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系,對小學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它提供了小學生相互學習社會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以及體驗情緒和進行認識活動的機會,為以后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小學生已經很重視與同伴建立友誼關系。當朋友在場時,我們會感到學習和活動更加快樂。
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朋友?對此問題的認識水平與小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相聯系。對學前兒童來說,“住在隔壁”、“和我一起玩”的人可以成為朋友。幼兒與一些外部特征(如年齡、性別、種族等)和自己相似的同伴可以建立相對短時的友誼。在此基礎上,幼兒開始認識到同伴有與己不同的動機和情感,這時他們認為朋友就是對自己好、不傷害自己的人。到8--10歲,小學生開始理解友誼是一種相互的關系,雙方相互尊重、友好、充滿情誼。
我們對友誼的認識是逐漸發展的。對“什么是朋友”、“別人如何向你表示他是你的朋友”這樣的問題,低年級的同學認為朋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而中高年級的同學強調相互同情和相互幫助,認為忠誠是朋友的重要特征,朋友關系應該是比較穩定的。我們選擇朋友的理由包括他們的積極人格特點(如勇敢、善良或忠誠)及志趣是否相投。我們總是先認識同伴與自己的相似性,大約4歲以后的兒童都能非常準確地說出有關與同伴之間的相似性,而認為朋友與自己的相異之處則要在9歲以后才能達到。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陳卓同學在"成長日記"中記錄了大年初一他認為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很幸運,我是兔年第一個給老師打電話拜年的人!"原來,他無意中得知了我曾教過的學生把大年初一誰先給老師拜年、誰先聽到老師的聲音做為一年中第一個快樂和幸運的事,他就想超越我們以往的學生,爭做這個第一人。他講的經驗是事先把我的號碼輸好,除夕夜電話里倒計時時,他就像手按搶答器一樣,鐘聲一響,他迅速按過來。電話里他表達了對我的祝福和他的新年目標,我也真誠地祝福了他。他最后問了一句:"老師我是不是兔年第一個給您拜年的人?"我肯定后,他興奮地歡呼起來。陳卓的占線讓我的往屆生趙凱挺郁悶,他考了全校第二的喜訊都不是很興奮地告訴我,我對他還做了一番安慰。從新老學生搶占拜年電話這件事上,我再一次感受了做班主任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需要額外的用心,用腦。我這里指的用心是指用真情,用愛心;用腦指的是用智慧,動腦筋。
我們在付家莊陽光學校上課時,我通常都是根據時間的早晚決定打車還是坐公交車。有家長一直想開車拉我,我都以互相等侯不太方便而謝絕了。我打車時一般都要到公交站點拽上幾個學生一同打車走。一天早晨,時間有點晚了,我就坐上的士,又發現劉琳等三人在等公交車,我把他們叫上了我打的車。隔了兩天,我在站點排隊等
公交車,我看到劉琳的母親領著她匆匆的走過我身邊,還跟我打個招呼,說:"劉琳怕晚了,得打車走!"我看到娘倆在不遠處打輛車一溜煙地跑了。我認為自己不是小心眼兒的人,但我當時真的在心里說了一句:"沒良心的學生,我打車能帶你,你打車卻不帶我。"坐在公交車上,我心里也不是滋味。我反過來問自己:難道你當初打車帶學生就是為了有一天他能打車帶上你嗎?這哪是愛學生啊,明明是斤斤計較,惟利是圖,太卑鄙了。人家很可能是怕帶上老師,又要讓老師破費付車費錢了。我有一個習慣,定期讓學生用書面形式與我溝通,劉琳向我承認了這件事:她有一天把練習冊忘帶回家,作業沒完成,為了不給老師一個沒完成任務的印象,她要趕在老師到校之前偷偷補完作業。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打車把我甩下,原來她也是被作業制度逼迫的。我為誤解了這個學生和家長而愧疚,也為我班級制定的制度而悲哀。從這件事上,我理解了:"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含義。不要憑教師的主觀臆想去猜測學生的心理,每個學生背后都有他不愿意講的故事。理解孩子,也是能使教師的心胸更開闊,讓我們教師多一份幸福少一份酸楚。
每一個學生都值得班主任去"敬重"。李辰應該說是一個在外校無法"混"下去的學生,他的家長找到我在瓦房店的親戚,讓我幫忙讓嘉匯收下他。這個后來的學生有著與本班學生不一樣的作派,讓我無法忍受,給我們的科任老師也平添了許多的麻煩,我甚至用"回你原校去吧"這樣的話來傷害他。他坐在第一位,老師們批作業經常借用他的紅筆。去年圣誕節,李辰送每一位老師一盒禮物,我打開一看,是滿滿一盒精制的紅筆。"真是太實用了!"我們每位老師都發出了感慨。原來,這樣的學生也長心而且還挺細心。確實,用學習這把尺子來衡量,許多學生是不優秀的,但學習
之外,每個學生都有他獨特優秀的一面,班主任不能用學習這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令我們欣慰的學生,我們班主任的心里就多一份幸福感。春節期間,成績好的學生愿意給老師打電話,發短信,表祝福,后進生卻有許多心理障礙。于是我就主動給他們或家長發去拜年短信。今年春節,我為我們班后十名同學每人都發去了一份針對不同學生特點的祝福短信。一個家長給我回的短信中說:"收到老師的祝福,是我們全家今年過年最高興的事,為了你的這個短信,孩子也該全力以赴了。"班主任輕而易舉的一個做法,就能給后進生家庭帶來如此的幸福感覺,做班主任的我哪能不欣慰呢?
說起后進生的轉化,應該是令我最具幸福感的事了。許卓是我這屆學生中進步最顯著的一個,原來是班級典型的后進生,現已被同學評選為班長,前幾天還代表大連市到北京參加了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成為全班同學的驕傲。他不僅在學習上進步突出,而且特別愿意為同學講題。一下課就去問吳為,有沒有不明白的,經常放學后主動留下來為同學講題。吳為的家長聽說他要到北京去比賽,特意贈送給他一支筆,而許卓卻對吳為家長說:"其實幫助吳為的過程,也讓我有很大的收獲和提高,讓我把知識掌握的得更加透徹,我也得謝謝吳為。"聽到自己教的學生能說出這樣的話,我確實有一種幸福感。他在上北京之前,全班為他開了一個歡送會,我讓每個學生都為許卓寫上一句祝福的話,他放學后獨自留下來欣賞這些小賀卡,竟然眼中閃著淚光。他對我說:"老師,咱們班的同學太好了,平時被我得罪的人,都給我寫了那么好的祝福的話,我感到挺幸福的。"學生感到了幸福,這更應是班主任的一種幸福,我對他說:"這種幸福,是你自己用行動換來的,值得珍惜!"
做班主任工作,有時也需要來點反彈琵琶,有一次,班級有兩個男生因課間瘋鬧,一個同學把另一個同學很貴的眼鏡弄碎了,家長要求賠償,而另一個家長又極不情愿,兩家在僵持。我把雙方家長都請到學校,對他們說:"第一,我特別慶幸,慶幸僅僅是眼鏡碎了而沒有傷害到眼睛,第二,學生課間瘋鬧與班主任監管不利有關,我承擔責任。因此我應該也特愿意賠這個眼鏡!"聽我這么一說,兩個家長竟都紛紛表示應該自己拿錢去配眼鏡,并且都表示給老師的工作添麻煩了,我的心里在暗暗地笑,棘手的問題解決了。可能是學習壓力的增大和年齡增大的原因,我發現初三的學生見到老師不如初一、初二的學生那樣熱情問好了,于是每天早晨我見到同學就搶著問:"XX同學,早上好!"那位同學驚了一下,馬上又不好意思地問我好。我跟同學說:"不要不好意思,沒有誰規定只許學生問老師好,難道老師就不能先問學生好嗎?"以后就出現了師生見面搶著問好的現象。這種反彈琵琶的效果反到真挺好,不過班主任不能隨便亂用,我追求的是一種教育無痕的境界。
一個班主任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增加集體的凝聚力,用集體的力量去教育學生,而增加集體凝聚力需要班主任抓住教育時機,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時的運動會,兩個學校初一共16個班級,我們班級一共得了17分,位列倒數第二,那真是一種恥辱啊,整個運動會給學生開的灰溜溜的,這樣的集體是沒有前途的,我抓住機會進行了一場討論,最后得出一個共識:"我們要天天跑步鍛煉!"從此我們班級成為最早在嘉匯掀起放學后跑步的班級。到了初二的運動會,兩個學校共14個班級,我們排在了第七,到初三的運動會我們以總分86分的絕對優勢奪得了第一,盡管這里我們占了許多集體項目的光,但同學的體質的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有一段時間,同學們跑步堅持得不好,我就讓體委畫了一個大表貼在墻上,每天跑完步,表格上畫一個戰勝自我的標志,直到放寒假,我們班級絕大多數同學仍在堅持跑步。班級同學團結協作的意識越來越強,記得在學校組織的本屆學生的最后一次的籃球賽中,我們班級奇跡般地取得了第一名,被同學們以"一個從不打籃球卻能取得籃球賽冠軍的班級"的語句記錄在班級榮譽冊中。全班開了個總結會,在分析原因時,有的同學居然把這個勝利同中國歷史上的幾大以弱勝強的戰爭聯系起來,好有意思。我也就此大做增強班集體凝聚力的文章,看到集體的進步,最具幸福感的當屬班主任老師。增進師生情意是需要班主任老師付出的,這個付出也需要班主任抓住機會。在體育測試前,同學們需要增加體力和能量,我就跑到校外去給學生買外婆餅和巧克力,同學們一邊使勁鼓掌一邊大口地吃著我買的食品,還有同學把自己準備的巧克力分給同學們吃,一派其樂融融。我還常自費為同學買獎品,盡管花的錢不多,但卻讓許多學生記憶深刻,而換來的效果卻不是我能買到的。
學生的學習許多時候是緊張和枯燥的,班主任有義務讓學生的生活更愉快。利用休息時間,我領學生到海之韻公園看日出,投放漂流瓶,開展讓大海作證活動;我還領學生到過烈士山英雄紀念公園,瞻仰英雄雕像,開展讓英雄作證活動;植物園里也有我們每個同學認養的一棵大樹,我們在那里開展過讓大樹作證的活動;在去金石灘春游的路上,我準備了許多迷語,開展迷語競猜活動,誰猜對了可以隨便點人唱歌,連司機都參與我們的活動中來了。乏味的旅途充滿了歡聲笑語,,此時的我再次感受到了做班主任的幸福。
面對中考的初三學生需要一種富有激情的激勵,我在班級開展了"學生誓言"的
征集活動,然后由全班同學討論制定了全班統一的"學生誓言"。每個周一,升旗儀式結束后我們一起宣誓,宏亮的聲音極大地振奮了學生的精神。
最后,我把學生們制定的誓言送給大家:
學生誓言
我是一個有良知的人,
我將無愧于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良苦用心!
我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我不會甘于平庸、碌碌無為、我將通過百倍的努力改變人生、創造輝煌!我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
我決不會言苦言累,在最苦最累就要堅持不住的時候,我會在咬牙堅持一步!我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
我決不會荒廢分秒寶貴的時間,我的實力將與時俱進!
我是一個潛力無窮的人,
我的潛力在于我始終不渝,堅持不懈的努力中。
我是嘉匯三年二班最重要的一員,
我堅信,多一份努力,就會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拼搏,就會多一份成功!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職業教育的學生處在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孤兒,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為一名中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溫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己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后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輔導。中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就業,所以,平時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創業觀。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吃苦能力,增強迎接職業挑戰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會應對壓力挫折。
二、作為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了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悅,充分的展現自己,并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于為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要善于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說,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舍身處地了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贊美,重視互動關系,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己,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己,欣賞自己,在自己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同學們,請想一想,如果給你兩個人讓你選擇其中一個做朋友的話,前一個是對生活充滿了積極的心態,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能一笑帶過對你每天笑臉相迎的人,后一個是為難發愁,遇到難題總是怨天尤人,每天對你愁眉苦臉的人。不用說,大家都會選擇前者,這由此可以看出一個健康的'心里是我們成長的必備條件。
何為健康的心理呢,能夠正確對待批評與表揚,正確處理成功與失敗,對任何有益社會和人類的事能夠充滿信心與希望,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心理。反之一個人受到表揚時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沾沾自喜,受到批評就垂頭喪氣,喪失意志,不思進取或對任何事都抱有消極的態度,這是不健康的。
怎樣才能有健康的心理呢?首先要加強自己修養,“靜以修身”這要求我們心要靜,要學會目標轉移不胡思亂想,用學習來充實自己。另外,要加強我們的道德修養,提高自制力。在學習生活中要“嚴以待己,寬以待人”善于創造和奉獻,對老師,同學要以誠相待,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多做一些助人為樂的事情,還要不斷克服自己的不足,虛心聽取被人的意見,能和反對自己的人正確相處,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去迎接生活面對學習。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在進行健康課程教學時要根據學生身心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學生自我保健的需要確定內容,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等經常遇見和關心的健康問題入手,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和健康習慣的養成。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他們樂于接受的學習形式,就應結合他們的年齡和身心特征進行教育。教學手段要充分運用圖畫、模型、多媒體、故事、游戲等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創設一定的情境,把理論性、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避免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一、開展健康教育要與養成教育相結合
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需要傳播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但不能將衛生保健知識的傳播作為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中改變不良行為,樹立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和習慣,避免健康教育的學科化、理論化。學校要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工作計劃,制定、完善約束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規章制度。加強日常工作的“三檢查”(環境衛生檢查、個人衛生檢查和體格檢查)、“兩監督”(教學衛生監督、飲食衛生監督)。每天的清潔衛生打掃實行定崗服務,即人人崗位責任制,對個人衛生要求學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洗澡勤換衣;勤理發勤洗頭;勤洗手。)、“五不”(不亂丟果殼紙屑;不隨地吐痰及吐泡泡糖渣;不亂涂墻壁;不亂倒臟物污水;不喝生水。),以此促使學生自我約束,互相監督,從而提高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實用性。
通過開展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同時我們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每天打掃衛生,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自我保健觀,以便真正做到“健康為人人,人人為健康”。這樣,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還可以保持校園整潔,創造優美學習、生活環境。
二、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樣化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既要有相應的內容傳授,也要有適當的課堂討論,還要有課外的延伸。學校應充分利用廣播、班會、宣傳欄、校報、征文、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不同內容的健康保健知識,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學生參加健康教育活動。不僅需要校內的教育,還需要校外、社區、家庭的支持,通過邀請校外醫療機構開展知識講座,召開家長會等,形成一個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識,養成良好的保健習慣,最終達到“教育一個孩子,轉變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會”的功能,形成全社會都關心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大健康教育”環境。
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進行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學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識,養成健康行為的有利措施。我們通過不定期對學生開展健康保健宣傳活動,舉行衛生救護演習,舉辦健康保健知識圖片展、健康保健知識競賽、環境污染實地考察和環保知識征文比賽,溺水、地震、火災自救模擬演習等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與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健康教育要體現時代性
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艾滋病、吸毒、交通傷害、環境污染等,我們的教育也應相應增加這些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清醒看到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向學生傳授面臨突發性災難的生存技巧,教給他們必要的急救知識與技能、必要的預防各類疾病與惡習的傳播,是我們教師的職責。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4
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學習習慣有好壞之分,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等都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它,學生可以輕松快捷地學好知識。反之,一個人如果養成書寫潦草,做題馬虎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不僅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而且有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都非常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下面結合習慣的形成規律,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從小抓起,越早越好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
二、循序漸進,逐步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地得到發展。如在小學低年級,要讓學生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水平的提高,知識的不斷更新,到了小學高年級乃至中學,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于創新習慣等。那種不遵循習慣形成規律,幻想一朝一夕就養成某種高級學習習慣的想法是不切合實際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三、嚴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習慣的養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至鞏固為止。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應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融于課堂教學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四、樹立榜樣,啟發自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所以設身處地,樹立榜樣,不僅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是對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多樹立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榜樣。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教師不僅要及時給予表揚,而且要在班上營造一種良好的議論氛圍。同時家長和教師,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學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整體發展,互相促進除了學習習慣外,還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有很多,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它們都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它們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如一個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就為他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到創造了條件: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慣了的人,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長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中小學心理教育心得體會 篇15
每一位班主任都知道,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比教給他們文化知識更重要。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因為沒有良好心心理,做事偏激而導致不良后果。那么怎樣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呢?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初淺認識。
首先要了解學生能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沉重的思想包袱、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得學生在精神上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
(2)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讀書無用,成為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厭學是目前學生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亦出現厭學情緒。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學校教育指導思想正確與否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盡管實施素質教育,但是高考制度必然會導致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采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學生整天處于一種超負荷的高度緊張之中,致使學生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壓抑。同時,家長過度的期望,善意的埋怨和打罵,都會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于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
2、人際關系問題
人際關系問題也是困擾學生的嚴重心理問題之一,小學生相對差一些,中學生就比較嚴重了,主要包括與老師、父母、同學之間的關系。往往因為處理不好而影響心理健康。
3、青春期問題
對于小學高年級與中學生來說,青春期問題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國家對于這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許多家長和老師都回避這一問題,越是這樣,孩子的好奇心越強,對于孩子的一些青春期問題不能及時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孩子產生了青春期心理障礙。
4、挫折適應問題
現在的孩子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的`,多數一家就這么一個,家長都拿著當寶貝,甚至有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飛了”,對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無論家長吃多少苦,受多少累,花多少錢,只要是孩子要的東西就無條件的滿足。而活呢,卻是一點也不舍得讓孩子去做,許多學生自己從來連襪子都沒有洗過,在家從來沒掃過地……。,到我們學校來住校的學生中,剛來時就有不會穿衣服的,在家時,這些事都是父母代勞啦。正因如此,導致了孩子遇事不知所措,承受挫折的能力極差。導致心理不正常。
5、逆反心理問題。
逆反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表現較特出的一點,后面將做詳細介紹。
二、解決的辦法如下:
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外,班主任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了,要肩負其這一重任。
其次,設立“悄悄語音信箱”讓孩子有傾吐的對象,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再次,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同時,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宣傳。
三、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
學生心理障礙之一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別強。逆反心理的產生,一是青少年處于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希望能夠擺脫成人的束縛。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為了表現自己對任何事情傾向于批判態度。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自我表現欲受到妨礙時,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二是社會因素的影響,如教師父母的教育不當等;三是學生對事物的片面認識是形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四是逆反心理的產生與他們的生理發展有關。
逆反心理會導致孩子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