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精選31篇)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
一、認識自我成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對于初中年級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養其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養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
對于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最開始我是沒有想到的,但是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后,覺得這真的是比較有用的一件事。在現在的中國各家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歲還要被家長寶貝的當成小孩一樣來對待,相應的這些祖國的下一代缺少了他們應該擁有的最起碼的獨立自理能力。有許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只是漫無目的的跟著老師學習,對于自己的學習也沒有什么規劃,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堅持不到最后,而且還會產生厭學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師及早的知道學生規劃他們的職業目標,讓學生有一個目標,這樣再來學習就會增加很多的動力。
二、開展心理輔導
開展心理輔導盡管在許多大的城市都比較受重視,但是對于我們所在的鄉鎮農村學校來說,還沒有收到很大的重視。但是《綱要》指出,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心理專題教育可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相信在我的提議下我們的學校以后也會花更多的精力在學校的心理健康建設上。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
開展心理輔導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范,在學生知情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儀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
關于心理健康的含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心理狀態、成長發展、社會適應和道德倫理。
良好的情緒狀態是指平和、穩定和愉悅。
良好的認知狀態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緒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難以適應,也很難與人共處,當然也影響自我判斷力和學習、工作的效率。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往往處于一種愉快和憂傷相互交替的矛盾狀態,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來培養他們的平和穩定愉悅的情緒狀態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張也是相當的有作用。
良好的認知狀態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學生很難達到的一種能力。現在的社會各種學校以外的誘惑更是考驗著他們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這方面適當的引導而不是激烈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好。而對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并且發展的很快的一個階段,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青少年常見的心里異常:
(1)焦慮,是由緊張、不安、憂慮、擔心、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狀態。焦慮大多是因為遭遇到威脅和內心沖突而引起的,不過這些威脅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實成分,焦慮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脅的嚴重性。正常/病態;偶爾發生/持續存在。
對于這些青少年的焦慮情緒,主要輔導策略是:通過創設寬松環境、做松弛訓練、調整預期等方法,減輕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
(2)抑郁,是一種持續的心境低落、悲傷、消沉、沮喪、不愉快等綜合而成的情緒狀態。抑郁與焦慮是有一定聯系的。嚴重焦慮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懼,是指面對某些特定對象(如人、物或場景)時產生不合情理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體驗,并伴有回避行為的一種情緒障礙。恐懼與恐懼癥的區別:恐懼癥存在典型的回避行為,而一般人的恐懼可以有回避行為,也可以沒有回避行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和自主神經系統征象(如心悸、心慌、臉紅、手抖、出汗等;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導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是指兒童智能正常,但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沖動等問題。
(5)攻擊性行為是指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范所許可的行為。學生攻擊性行為可能有下列原因:①生理上內分泌不平衡;②錯誤模影視暴力行為,以此為榮;③參加了不良團伙,染上惡習;④被別人過度壓制,心里過于緊張,一遇機會全部釋放;⑤不能控制自己沖動過激的情緒。
教育事業是一個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學生的身上肩負著祖國未來的重擔,那么我們身上就肩負著這如何讓他們肩負起祖國未來的重擔。所以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也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業。無論怎樣的學生問題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愛心有職業心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的。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
我這次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網上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在此期間,我自學了網絡課程,聆聽了專家的視頻講座,對心理健康有了了解,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為以后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獲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忙。
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感受頗多。認真學習培訓課程,完成作業,用心互動交流。透過一個月的培訓學習,讓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了調控職業倦怠感、緩解精神緊張、減輕心理壓力的潛力,增強了對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與指導的潛力,收獲頗豐。
如果沒有這次心理健康培訓,我或許還是會認為教師是沒意思的職業,或許還是不會更理智更清醒地認識我自己,認識教師。此刻我懂得了,教師這個職業并沒有什么不好,只是我離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還差得太遠。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僅有著淵博的學識,還有著高尚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就應樂意去理解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挑戰。
做一個教師,就不可避免地要扮演著多重主角,變換著多重身份。要很好地調適這種不可避免的主角沖突,首先就要自強素質,讓自己有潛力去應對這些主角的需要。而不是總說此刻的學生怎樣怎樣不好管,做教師有如何如何難。要學會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不因生活而影響工作,也不要因工作而影響生活。當自己有足夠的潛力,能把自己工作中的各種事情處理好,那自然就不會有那么多怨言,自然就能更客觀的看待自己的職業和日常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有熱情,有干勁,并最終有成就感。因此,我們務必重視自身地繼續教育,不斷加強各方面學習,讓自己與時俱進,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不斷變化的學情,做一個至少合格的教師。
透過本次培訓,1、讓我掌握了基本心理健康知識,明確了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2、讓我掌握了調控職業倦怠感、緩解精神緊張、減輕心理壓力的基本技能.3、我也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4、增強了對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與指導的潛力。5、我更進一步懂得:教師在生活中要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一個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
因此,在安排工作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安排合理的休息時間,不要把自己當成工作的機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養足精神才會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不管工作有多忙,也要抽空為自己泡點兒茶或者沖杯咖啡,長時間的坐著從事一項工作的間隙必須要站起來活動活動。假期,多去戶外散散步、爬爬山,參加朋友聚會等。只有這樣,才能以用心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要明白成功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首先要認識自己,讀懂自己。我們到底有多少對手,到底有多少條路子,恐怕我們說不清楚。但有一個對手,正是我們自己;有一條路子,那就是勇于走你自己的路。說實話我們無權選取我們的工作環境,但我們要嘗試著在教育這塊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實現自我價值!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我將把我這一個月學習的成果與我的同行們一齊分享、交流,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心理健康的園丁,為祖國培育出美麗健康的花朵。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x月xx日上午,我有幸在榮成市崖頭小學聆聽了兩節心理健康教育觀摩課。課堂中,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靈活的教學方法,活躍的課堂氛圍,步步深入的情感熏陶,無不深深吸引著我。
心理健康教育,顧名思義,重在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透過觀摩今天的兩節課堂教學活動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
首先是席老師的“戴高帽”——《學會贊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學會贊美》一課是針對五年級學生,針對他們不會贊美別人或不喜歡贊美別人、肯定別人這一現象設計的,選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整個教學設計層次清楚,銜接、過渡自然,環環相扣。席老師及時地引導,恰當、幽默的點評是整節課的亮點。比如學生贊美席老師的衣服漂亮時,席老師說:“你的眼光和我們校長的眼光一樣好。”因為席老師所穿的衣服是學校統一定制的,學生聽了席老師的話,臉上笑開了花,緩和了緊張情緒,更有利于后面活動的開展。席老師還給同學出了很多實用的好主意,無說教之詞,學生很容易接受。
席老師以傳遞悄悄話的形式導入,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以一則“戴高帽”的笑話引入本課主題,通過給席老師、現場聽課的老師、同學“戴高帽”,由近及遠地引導學生說出贊美別人的角度及贊美的益處。通過分析案例,使學生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并以欣賞的眼光與其交往,學會真誠地贊美他人。最后,讓每個學生通過寫的方式贊美自己的同學,并將所寫的內容送給所贊美的同學,由動到靜,給了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整個課堂真實,不造作,不夸張。如果在詢問上臺接受贊美學生的心情如何這一環節能延伸一下就更好了。
其次是畢軍曉老師的《誰最重要》,更是讓我耳目一新。她先以所發卡片的顏色分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根據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首先設計了欣賞故事《五指的爭論》(老師運用了豐富的肢體語言),以故事情景為引子,讓孩子們聽完故事談感受,使孩子們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通過用一根手指拿籃球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認識到在團隊中每個人都很重要。畢軍曉老師還設計了各種生動有趣的游戲,每個游戲都能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悟到團隊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們提高團隊意識,如《傳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請舉手》使學生認識到在團隊合作中要顧全大局,有時要犧牲個人利益;《吃棗》使學生認識到在生活中與他人配合的需要。整節課老師在設計時注重活動性原則,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得到真實的心理體驗和行為訓練。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結束語很精彩,可以看出上課老師的用心良苦,而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十分的有效。但此課個別游戲規則剛開始交待得不是很清楚,影響效果,也浪費了一定的時間,如果改進一下,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兩節風格不一的心理健康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代的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學校家庭的重視,作為教師,應該要做學生心理健康的導師。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啊!不懂做人的道理,學知識又有何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旨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在課程內容安排上必須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以靈活多變的形式、豐富實際的內容去吸引學生,提高學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使學生在玩中有所收獲、在玩中得到歷練、在玩中促進成長。讓我們的孩子不僅擁有健康的身體,更加擁有一顆健康、愉快的心靈。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范文集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4
最近我有幸參加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經過培訓,我領略了心理咨詢的魅力,更意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這兩天的培訓中,老師們通過個案、小故事等從理論講到實踐,講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及在學校如何開展、實施。其中薛老師的個案讓我深受觸動。這是一位漂亮的高中女孩,女孩很內向,不與人交流,課堂上也不回答問題。后來媽媽和女孩一起來找薛老師,據薛老師說,女孩第一次來幾乎不說話,都是媽媽在講述:在女孩8歲的時候,爸爸出車禍突然離開了這個家,那段時間所有人都忽略了女孩的感受,沒有人關注這個女孩。事情過后,女孩變得沒有以前那樣開朗、愛笑、愛說話了。就這樣度過了小學、初中,直到高中女孩發展到不能參加集體活動,不能住宿舍,這才引起了關注。雙方建立咨詢關系后,薛老師讓女孩做了幾次箱庭,女孩在不斷的敘述中自我療愈,慢慢走出了童年的陰影。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5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筋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著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肴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么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松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并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系。
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咨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通過學校開通的心理咨詢箱,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重視我們自己的心理,正視我們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幫助我們身邊的人,希望我們都能保持開闊的心境,良好的心態!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6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因此,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生”。這次我有機會參加心理健康學習,真實感受頗深!
一、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二、以良好的心態感染學生
我們要以積極的情緒狀態和較強的感染力,要以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對學生的一片愛心、對所任學科的深厚感情,去感染影響學生。努力做到教態親切、熱情、和藹可親,教學語言要生動活潑、富有幽默感。教學方式、方法要直觀、形象、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要創設一個團結互助、好學上進的集體風氣,使每一個同學在良好的集體環境里成長。
當然,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的教育教學與應試教育思想的碰撞,產生了不少問題,問題的出現需要我們去思考、去解決,如教師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選擇怎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學習評價難以操作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果能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最終一定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學生總有一些不良的現象,如逃學、早退、遲到、作業不按時完成、上課搞小動作、做鬼臉等現象,無時不展現在你面前。此時,你的心情又如何呢?是氣憤、激怒、傷心,非想揍他一頓,還是用樂觀的心態來教育他,我想,教育學生需要耐心和寬容,用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學生,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對待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靜心去尋找自己錯誤的原因,真正體驗到自己的錯誤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有多深,我想這樣的耐心和寬容教育學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何償不用呢?
最近參加了肥城市中小學教師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先聽了劉老師的《師德修養》楊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周老師的社會心理學。她們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圣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癥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采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
例如,可以盡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了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后面的培訓課程,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x月xx日學校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了精彩而生動的講解,不僅提高了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還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調節能力。
作為正處于青春期未涉足社會的我們,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本身存在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之嬌子的我們,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消除我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途徑和方法如下:
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的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又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自我調節心理金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不斷的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健康。
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
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聽了x老師的講座在座的我們都受益匪淺,他不僅從心態對大學生人生發展的決定作用、心理壓力的來源、大學生心態調整的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還分析了大學生在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心理誤區和心理矛盾,對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進行了指導。通過對這次講座的學習對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態調整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今后我們更加注重對自己的心理保健,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8
“蹇蹇三事,師師百僚”,人的一生,多遇良師是何其有幸的事情。20__年9月26日和27日,我有幸參加了鄭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經過兩天的培訓,我吸收了很多新的心理健康理論,增長了很多心理輔導知識。感受的風采,聆聽教授的真言,我感悟良多。
26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心理學系心理學教授葛操,他是心理學博士,20__年勞動部首批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師,河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心理咨詢師考試鑒定專家。葛操教授首先給我們分享了《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幾點思考》,接著給我們講解了“傾聽技術”、“共情”、“EFT”情緒釋放技術等知識點。葛操教授的授課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是在講授傾聽技術時,我不禁想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傾聽是心靈的水珠,能折射出純潔而熱情的光芒”那句名言,此刻我深深的明白了:傾聽是一種自我修養,傾聽是一種愛的教育手段,傾聽是一種設身處地的共情方式。二是心理學中的“EFT”情緒釋放技術本是讓學生覺得生冷酸澀的理論,但葛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活靈活現的現場互動卻使得這次授課淺顯易學,讓大家感覺是很實用的一種放松方式,讓人倍感愉悅。
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傾聽,掌握傾聽技巧,設身處地的體驗他人內心情感,與之共情,“陪著他”,“理解他”,“溫暖他”,而不能憑借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去簡單的理解事情,用所謂的標貼去影響他人、改變他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27日,為我們授課的是鄭州大學教育學院的楊敏齊副教授和許慧教授,楊敏齊副教授給我們講解的課題是《認知療法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中的運用》,許慧教授給我們分享了積極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楊教授給我們分析了認知治療的理論依據,讓我們對“抑郁癥”、“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社交障礙”等原來不太熟悉的名詞有了一定的認識。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許慧教授傳遞給我們的賞識教育,這讓我第一次聽到“習得性贊賞”理論,該理論溫暖而又深刻,讓我明白了“愛系心田,須口言明。”許慧教授的一言一行都在生動詮釋著“腹有詩書氣自華”,參訓老師在潤物細無聲的氛圍里感受到了心理學的魅力和力量。
這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雖說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各位教授分享給我們的心理健康學知識,各位教授的風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將不斷踐行心理健康理論,用賞識教育去關愛學生,用“共情”方式靜心聆聽學生的心聲,用“EFT情緒釋放技術”去指導學生減壓,用積極心理學去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9
期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資料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我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證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主角,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簡單。這樣不僅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務必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透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到達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就應是教育的主宰,不就應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理解你善意的意見與推薦。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情緒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通過葉秋梅主任的《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我受益匪淺。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素質全面發展中具有基礎與核心的作用。
面對社會的激烈競爭,教師要學會在競爭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我,不斷提高身心素質;通過自身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否則,教師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必然會引起一些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如態度粗暴、挖苦諷刺學生和對學生冷漠等,這些不良的教育行為對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學生具有很大的消極影響,只有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觀,較強的業務素養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學生。因此,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
此次講座,使我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學生在認知、情感、意志、個性和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為提高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努力奮斗。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并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范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及時矯正,并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在上大學前就聽說大學要開設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測,心理課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老師會給我們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呢,是不是社會心理學、職場心理學這一類聽起來很高深的課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課。四個班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大階梯教室里上課,氣氛跟高中的時候很不一樣,教室里回響著老師擴音器的聲音,感覺上課的氣氛比高中要輕松很多。同學們對這門課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教室里變得很活躍,同學們都很激動,積極的'討論起來。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有趣知識,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對人以后的發展的影響大小。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這個微表情多用在刑偵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流。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人處在社會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需要經歷,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擊之后變得更強,有的人永遠悲觀,所以他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終將成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的樂觀的態度,才會將你引向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1、新的學習環境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鉆牛角尖,要積極主動調試自己的心理,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松愉快,然后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學會從心里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2、人際關系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他人交往,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為普遍現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并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我校要舉行一次心里健康活動,規定每個班只能玩四個項目,如果四個項目都贏得了一張獎票的話,就可以換一個獎品。心里健康活動開始了,我們玩的第一個游戲是翻布游戲,它是訓練我們的團體合作的,游戲規則是這樣的:7個人站在一塊布上,要想辦法把這塊布翻過來,但是不許把腳伸到布外面去,哪一個組最先把布翻過來,那一個組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開始游戲了,但是我們的協調性不好,所以我們就輸了。第2個人游戲是幫助盲人指路。
游戲規則是:盲人背著瘸子,瘸子幫盲人指路,盲人要用黑眼罩蒙上眼睛如果見到氣球,就得踩爆,如果見到小熊,就得撿起,哪一個隊最先到終點,揀得最多,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開始玩第二個游戲了,我是盲人,我背的是鐘珺媚,比賽開始了,鐘珺媚指路指的不好,我又不敢踩氣球,所以我們又輸了。第三個游戲也是團體游戲,游戲規則是:每人拿一個球,放在胸前,一個接一個走,手不能拿球,哪一個隊最先到終點,就可以拿一張獎票。
我們女生1隊變2隊,每人拿一個球放在胸前,比賽開始了,因為我們隊的熊雙掉了一個球,我們隊又輸了。第四個項目是頂乒乓球,它也是團體游戲,和前面是一樣的隊形。游戲規則是:最前面的一個人拿一個紙杯,把它倒過來,拿杯底頂一個乒乓球,一直這樣頂六個球,哪一隊最先把它運到終點,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女生2個隊分別站成兩豎排,最前面的一個人拿一個紙杯,把它倒過來,拿杯底頂一個乒乓球,最后,我們終于拿了一張獎票。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知道了: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就沒做不到的事情。
拓展閱讀
說明:以下內容為本文主關鍵詞的百科內容,一詞可能多意,僅作為參考閱讀內容,下載的文檔不包含此內容。每個關鍵詞后面會隨機推薦一個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戶從多個垂直領域了解更多與本文相似的內容。
1、感悟:感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ǎnwù,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歷所產生的感想與體會,出自漢劉向《列女傳·張湯母》。感動使之醒悟、覺悟。漢劉向《列女傳·張湯母》:“君子謂張湯母能克己感悟時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奏疏不必繁多,為文但取其明白,足以盡事理感悟人主而已。”明車任遠《蕉鹿夢》第六折:“此事夢覺相尋,真妄互見,倒可以感悟人也。”《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受感動而醒悟、覺悟。《史記·管晏列傳》:“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德昭感寤,乃告以胤謀,德昭許諾,胤斬帶為誓。”《明史·胡世寧傳》:“每重獄,別白為帝言之,帝輒感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襄公感悟。乃拜其弟十一人皆為大夫,并知鄭政。”錢鍾書《圍城》四:“結果兒子‘為之悚然感悟,愧悔無已’。”這是極為特殊的歷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注定了精神。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
3、教育:教育(Education)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詞來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人在其中,慢慢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到認知理解的狀態,并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
4、一個人:《一個人》是由韓紅作詞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其20__年發行的專輯《我愛故我在》中。20__年1月6日,該歌曲獲得第38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全國最佳中文歌曲獎。一個人(3張)《一個人》是韓紅自認的“最喜歡的歌曲”,韓紅在歌曲中袒露了她自己內心對過往的理解和回憶。這首歌源自韓紅在某個忙里偷閑的休息日里,一個人在房間里聽歌、收拾、看書、做飯,突然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一種再多熱鬧環繞和朋友陪伴都無法釋懷的“一個人的孤獨”,但她卻想在一個人的時候和自己對話,于是一氣呵成完成了詞曲的創作。韓紅希望歌迷在每一次“一個人”的瞬間都有這首歌陪伴,不要怕一個人面對寂寞和孤獨。一個人再委屈難過,最終也要學會堅強,用笑容去面對一切,因為多年以后會發現這些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一個人喝酒一個人踱步一個人面對這世界的殘酷我把手插在兜里握緊拳頭揮向那無情的夜空無數過往的歲月有溫暖的跋涉也有冰冷的茍且在回憶的滾燙中歸去來兮現實狠狠擊打著我的胸口。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急診科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場所之一,危重病人集中、病種多、搶救任務繁重。病人及其家屬心理健康問題復雜,認真開展心理護理,做好急診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急診病人的心理
1. 1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動熱情接待病人 急診室是 醫院 的窗口,什么病人都能遇到,這就要求急診室的護士不斷強化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尊重和關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諧的護患關系,形成良好的氛圍,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暗示而直接影響病人的思維和情緒。此時,對病人最好的心理撫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就是耐心傾聽,語言溫和,使病人盡快適應急診環境,以穩定的情緒配合檢查 治療 。
1. 2 消除患者的緊張心理 急診病人由于病情急,缺乏心理準備往往驚恐不安,甚至不時發出呻吟和呼救。對情緒不穩定的病人要采取忍讓和寬容的態度,護士要沉著冷靜。在執行各項操作時應穩、準、快有嫻熟的技巧。以減輕病人痛苦,使病人有安全感,消除恐懼心理。
2 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
2. 1 外傷急診病人的心理護理 急診病人中多數是各種原因所致的外傷, 傷口伴有出血較多,加上對環境陌生,病人及其親屬很容易心理上承受極大創傷,精神緊張、驚恐,尤其是伴休克的病人,其親屬心理更是緊張。心理護理做不好,甚至會引發護患糾紛。對此,護士應仔細、耐心、冷靜地與病人及其親屬建立平等合作關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具體方法,可用語言轉移病人的注意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做出準確判斷,為搶救治療創造有利條件。
2. 2 服毒病人的心理護理 服毒病人都有一定的社會或家庭因素,護士應充分理解、同情、關心病人,并了解引起服毒的具體原因。詢問病史時,有家人與朋友在身邊不愿離開時,勸其家屬及朋友離開。根據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心理護理和指導,用語言感化病人,用真誠去溫暖病人創傷的心靈,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造成嚴重后果,讓他們積極面對生活,配合搶救。
2. 3 急腹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急腹癥病人一般情緒焦慮、煩躁,腹痛劇烈有瀕死感,進入醫院后一般都會急于要求止痛,認為醫院不給止痛藥治療就是不積極治療。并且很容易因此引起醫患糾份。這時應向病人耐心解釋: 使用止痛藥不利于診斷,掩蓋病情,不利于治療。同時,協助醫生對病人盡快做出明確診斷,消除病人焦燥心理。
2. 4 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護理 心肌梗死病人多數發病急,疼痛是最早出現和最突出的癥狀,疼痛難以忍受而煩躁不安,大汗伴瀕死感,表現出緊張、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護士應觀察、了解,同時給病人耐心解釋,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排便時不能用力,避免緊張和情緒激動,有加重病情加大梗死面積,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為搶救贏得時機。
2. 5 病人家屬的心理護理 急診病人家屬均存在擔憂、焦慮、不安,對疾病及急診知識知之甚少,其手足無措會使病人更加緊張,護理人員應理解家屬的心情,給與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并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使之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使搶救工作順利進行。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與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與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與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與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與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與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與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與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與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與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與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與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與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與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與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1、認識自我成為首要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對于初中年級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提出要培養其認識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提出培養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樹立早期職業發展目標。
對于初中階段要求學生培養職業規劃意識,最開始我是沒有想到的,但是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后,覺得這真的是比較有用的一件事。在現在的中國各家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都到了20多歲還要被家長寶貝的當成小孩一樣來對待,相應的這些祖國的下一代缺少了他們應該擁有的最起碼的獨立自理能力。有許多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學習到底是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干什么,只是漫無目的的跟著老師學習,對于自己的學習也沒有什么規劃,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堅持不到最后,而且還會產生厭學的情形。但是如果老師及早的知道學生規劃他們的職業目標,讓學生有一個目標,這樣再來學習就會增加很多的動力。
2、開展心理輔導
開展心理輔導盡管在許多大的城市都比較受重視,但是對于我們所在的鄉鎮農村學校來說,還沒有收到很大的重視。但是《綱要》指出,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心理專題教育可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相信在我的提議下我們的學校以后也會花更多的精力在學校的心理健康建設上。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
開展心理輔導必須遵守職業倫理規范,在學生知情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嚴格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學生隱私,謹慎使用心理測試量表或其他測試手段,不能強迫學生接受心理測試,禁止使用可能損害學生心理健康的儀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的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
關于心理健康的含義,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即心理狀態、成長發展、社會適應和道德倫理。
良好的情緒狀態是指平和、穩定和愉悅。
良好的認知狀態是指自知、自控和自律。
情緒化的人往往使他人難以適應,也很難與人共處,當然也影響自我判斷力和學習、工作的效率。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往往處于一種愉快和憂傷相互交替的矛盾狀態,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來培養他們的平和穩定愉悅的情緒狀態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對于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張也是相當的有作用。
良好的認知狀態即良好的自知自控自律的能力是中學生很難達到的一種能力。現在的社會各種學校以外的誘惑更是考驗著他們的自控自律的能力。在這方面適當的引導而不是激烈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好。而對于自知的能力,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并且發展的很快的一個階段,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青少年常見的心里異常:
(1)焦慮,是由緊張、不安、憂慮、擔心、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復雜情緒狀態。焦慮大多是因為遭遇到威脅和內心沖突而引起的,不過這些威脅的象成分一般多于真實成分,焦慮中的人往往夸大威脅的嚴重性。正常/病態;偶爾發生/持續存在。
對于這些青少年的焦慮情緒,主要輔導策略是:通過創設寬松環境、做松弛訓練、調整預期等方法,減輕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
(2)抑郁,是一種持續的心境低落、悲傷、消沉、沮喪、不愉快等綜合而成的情緒狀態。抑郁與焦慮是有一定聯系的。嚴重焦慮者常常伴有抑郁的心境。
(3)恐懼,是指面對某些特定對象(如人、物或場景)時產生不合情理的強烈恐懼或緊張不安的體驗,并伴有回避行為的一種情緒障礙。恐懼與恐懼癥的區別:恐懼癥存在典型的回避行為,而一般人的恐懼可以有回避行為,也可以沒有回避行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和自主神經系統征象(如心悸、心慌、臉紅、手抖、出汗等;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導致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是指兒童智能正常,但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場合的過度活動、情緒沖動等問題。
(5)攻擊性行為是指傷害別人且不為社會規范所許可的行為。學生攻擊性行為可能有下列原因:①生理上內分泌不平衡;②錯誤模影視暴力行為,以此為榮;③參加了不良團伙,染上惡習;④被別人過度壓制,心里過于緊張,一遇機會全部釋放;⑤不能控制自己沖動過激的情緒。
教育事業是一個偉大而艱巨的任務,學生的身上肩負著祖國未來的重擔,那么我們身上就肩負著這如何讓他們肩負起祖國未來的重擔。所以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也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業。無論怎樣的學生問題我相信只要你有心,有愛心有職業心把他們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看,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解決的。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8
是一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天生活在其中,每天總會與各種各樣的人接觸,而如果而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就無法與人正常的相處,無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系網,這將會導致我們覺得生活是孤單的,是無助的,從而產生一種迷茫的時生活狀態,這對我們的生活是致命的,畢竟生活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們也將通過慢慢的融入社會,而不完整的生活將無法為以后步入社會做好鋪墊,這就導致我們無法對每天的生活充滿激情。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己調節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我們生更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為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必不可少的,這對于增強與維護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意義。當我們掌握了人的健康標準,以此為依據對照自己,進行心理健康的自己診斷。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某個或某幾個方面與心理健康標準有一定距離,就有針對性地加強心理鍛煉,以期達到心理健康水平。
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生,要想擁有一個完滿的生活,心理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去面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而至于因為一點小事就悶悶不樂好長時間,也不至于因為一點挫折而自暴自棄,產生各種沮喪悲觀的想法。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通過這次的講座,我深刻的看到了健康的心理對我們的重要性,一個幸福的人生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堅實的后盾,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健康的心理將會幫我們一步步的走向成功。所以,以后我們必須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的去使自己的生活變得完滿。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19
心理障礙是越來越沉重的話題,新時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近進行的調查研究結果,一組沉甸甸的數字表明:全世界范圍內患有心理障礙的人數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趨勢,那麼,處在新時期的護士群體,尤其是精神科的護士長期處在焦慮、抑郁、偏執、疑慮、憤怒的環境氛圍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環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務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護士必須學習的內容。
1、正確認識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一般是指沒有能力按社會認為適宜的方式行動,以至其行為后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宜的。一般人認為心理障礙是對刺激反應的一種異常表現。
2、掌握維護健康心理的要素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自信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是指不但沒有軀體上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體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實際
4、樂觀的生活態度
5、和諧的人際關系
6、思想與行動協調統一
3、注意給健康心理添加“營養素”
現代物質文明的進步,人們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種營養素,而卻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實也需要添加“營養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們變得堅強,不懼困難、積極向上,有勇氣接受挑戰和解決問題。護理事業的迅猛發展,許多護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會對精神科醫護人員不理解,甚至對其懷有歧視,造成從事精神科的醫護人員有心理壓力,得不到社會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們有信心,就有勇氣和能力面對挑。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0
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的充實。
培訓期間交流得知,來參加培訓的很多老師都不是專職任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絕大多數都是兼任學校心理保健室管理員一職,所以大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基礎理論都沒有完善具備;甘應心協的講師也介紹,心理學也是一門長期被忽視,被邊緣化的學科,社會各界對它的重視程度都不夠,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盡管各種中小學校園霸凌事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傷害自殺事件層出不群,但是由于缺乏條件,長期沒有開展更有效的更符合學校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種種原因,我覺得來參加這次培訓,對我們這些在基層學校教育教學一線的老師們來說,是十分寶貴的,也收獲良多。
五天充實的培訓中,有甘肅省應用心理協會會長謝橋老師主講“找一個杠桿撬動學校的幸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綜述,學校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并利用三個晚課的時間做了團體心理輔導實操訓練,不僅為我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知識打下基礎,更親身參與其中體驗了輔導訓練,學練結合。謝老師還解答了學員有關心理學如何入門的問題,建議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開始最好從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入手;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獲得職業發展,以及推薦了許多教育書籍《第56號教室的奇跡》及心理學入門書籍等。
北京實驗二小蘭州分校的劉悅老師主講“用心護航,因愛而愛”——學習心理需求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等課程,在講述基本理論的同時,穿插了大量她親歷的心理輔導案例,生動豐富,讓人印象深刻。軍醫大的楊群老師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積極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等課程,讓我明白其實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有心理問題的正常人”,從醫學層面,從教師心理健康的角度,例如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如何自我調節自我放松等,給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在以后面對工作、生活的時候更積極地暗示自我,更有效的發揮效率。作為學校從事心理健康輔導的老師,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進一步發展,這次培訓所打下的必要的理論基礎必不可少。
其次,多形式多內容的豐富實操訓練。
因為這次培訓的形式豐富,三個縣區的培訓教師們都被打亂編成六個小組,很多培訓實操課程都是通過小組進行的,所以區別于以往其他培訓最為明顯的就是參加培訓的老師們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了,組內成員積極發言,深入交流,默契配合。培訓第一天,充滿能量的楊康老師就組織大家開展了一整天的以團體游戲體驗為主的培訓課程,闖三關、思維創新等新穎的游戲體驗,讓這次培訓別開生面,生動活力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對接下來幾天的培訓都很期待。通過團體游戲體驗活動,讓我對團體凝聚力建設、團體輔導,團員積極心理訓練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切實的感受。接著三天晚課謝老師團體心里輔導實操課程的講解與演練,都讓我更進一步感受到在學校里面開展此類課程的適用性。最后一天的六個小組各自設計的一節團體心理輔導演練課,更是點燃了全體參訓學員的熱情,“盲人與拐杖”、“逛三園”、“尋找有緣人”、“寶貝座椅”、“松鼠搬家”、五組“人際交流中聽與說的重要性”等課程相繼亮相,大家積極配合,積極講評,積極談參訓幾天來的心得感受。整個培訓,形式豐富,內容充實,受益良多。
最后,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感受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刻不容緩
通過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更深切地意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學習的壓力,離異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等,使當代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如厭學、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獨立能力差、親子沖突呈增加趨勢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些問題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深深的感觸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參與與關注。
我心有所動,我行有所動。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1
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后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小學生多種經驗,誘發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己,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現兒童的最新動態,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2
健康教育,使我覺得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小考、大考、升學率、家長抓、學校老師抓,造成孩子幼小的心靈里承受重大壓力,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然而現在的獨生子女都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也顯得越來越嚴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殘缺,父母離異、喪父或喪母的單親家庭,外出打工的子女隔代撫養孩子等現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環境。面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感到責任和壓力都挺大的。
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問題已成為現在學校教育最棘手的問題,不良心理會對現代教學帶來極大的危害。通過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來解決或消除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促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讓教學始終運行在良性軌道上。
通過這次培訓了解到當前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是從事研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過自身多年的從教發現不少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厭學、執拗、自我為中心、孤寂等幾種。
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剖析的。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內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觀世界的影響兩個方面。內部主要是由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隨之出現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其中家庭是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溫床,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都來自家庭,家庭的氛圍和家庭經濟以及家庭成員的素質、態度是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來自于學習的壓力。此外社會的冷漠和殘酷促成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所在。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要根據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教學,這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主渠道。以班主任為核心,多角度進行輔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并接觸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夠置身于一種新的高度,得益匪淺。無論怎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學生的基礎,是需要不斷的去努力學習和尋找方法來針對問題進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3
所謂健康,有很多人認為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在當今日益復雜的社會中,我認為不僅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二者缺一不可。所以今天下午的講座,對于我們這些還很年輕的教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師生關系、家長關系和同伴關系的不協調是導致當今中小學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師生關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當前的應試教育導致了師生關系的異化,要克服這些我們應該做的措施就是調適好師生關系,按照人際關系中的互動的規律去做。其中,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是人際關系的適應,而人類的心理變態最主要的是人際關系的失調。
我們可以從以下這幾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際互動的心理規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說無論什么樣的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虛的,還是喜歡聽。所以我們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做出相應的措施,比如賞識、贊賞。我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就是因為贊賞可以改善機體氣氛,有利于搞好兒童教育,提高教師的領導藝術,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這些贊賞必須是真誠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況下人都是在利益相關的時候為自己考慮的多一些,不過這也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還有就是在某種情況下會出現嫉妒之心,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現,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及時地觀察了解學生,盡量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否則有的后果會很嚴重。還有一種就是就是羨慕之心,這是產生在一種美好基礎之上的。
還有就是心理歸屬感。無論是什么樣的人都很懼怕孤獨、希望能夠遠離孤獨,尤其是差生,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及時地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自己也是這個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從它的閃光點出發,逐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不覺得孤獨。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擔,同時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難的時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現在有很多學生跳樓自殺的、離家出走的、誤入歧途的這些悲劇發生。我也在想如果我們這些教育者能夠及時地去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關心他們、去教育他們,也許就會減少這些悲劇的發生了。
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講解后,讓我明白,學生出現逆反、任性等問題,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師作對。而且,出現問題的孩子正是需要我們的包容和幫助,我們老師不應該嫌棄他們,就像醫生不能嫌棄病人一樣,要真誠地幫助他們。當我們把問題學生當成一個個研究對象“對癥下藥”時,就會覺得有樂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慶幸能夠有這么好的機會去學習,給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在最后幾天的學習中,我一定會好好珍惜的!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4
這學期能夠參加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也受益匪淺!以下是我關于這次學習教育的心得體會:
一、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三、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
樂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四、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五、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六、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
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近來,發生于富士康的十余起大學生畢業生墜樓事件,令人深思,其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據調查,其自殺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這與心理特征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學生弱而不穩定和強而不均衡的性格都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他們經不起挫折,也不積極改善本人的心理狀況,同時也很少有人去心理咨詢,從而長時間自我封閉,產生無助感和無望感。
當這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會導致自殺。可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后的職業沒有什么很大的聯系,但是心理學知識對于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5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6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于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下面就是本人學習之后的心得體會: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能力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咨詢是指通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后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7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也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支撐。好的家庭環境讓我們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去面對不可預期未來。
龐教授從心理健康特征和壓力模型兩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孩子心理成長重要性。提出家庭需要為似乎已經長大但心理還未成熟的孩子提供身體和心理保護;家庭要有強凝聚力,壓力與保護同行和孩子一起面對,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時,有值得向往、留戀的東西。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不可傳導焦慮情緒、孩子情感支持給予滿足、創造孩子需要安全環境。并提出了四種方法。一、多陪伴,多理解;二、多溝通,少說教;三、制定規則,管理手機和讀物;四、一起面對壓力。
綜上所述孩子學業壓力大,發展通道小,缺少陪伴、玩伴,心理脆弱缺挫折體驗。他們更需要理解、陪伴、和諧家庭來面對將來不可預期。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8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種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項完整的育人工程,應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種積極措施。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適時、適度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嘗試,借此機會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教師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動”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想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我首先組織學生一起玩積木,讓學生在玩積木的活動中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圓柱和球的形狀及其特征。認識物體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活動中學習就不一樣了,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但不會感到枯燥,而且還興趣怏然。小學生思維處于具體形象為主的發展階段,小學生具有愛玩、愛動的思維特點,創設合理的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通過動手操作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直觀、形象、新奇的東西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這就要求教師先在學生面前揭示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起他們的好奇感。這種新奇感能抓住學生的心,迫使他們去思考和理解。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29
xx年的11月至12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程培訓,通過二個多月的網絡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后,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與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里,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與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與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于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與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里指學生處于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鑒別學生的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復到正常狀態,那么,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于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與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么會怕方格。正是由于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于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于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發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并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與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與、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與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周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與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與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與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與的心態對待生活與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與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30
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進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大膽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覺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誨和書本的指導,我漸漸的開始重視自己。
這門課程幫助我計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人生的確需要計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準備做些什么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久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些時候,理想也同等于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計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常常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尋求了進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
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計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進程顯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覺你有戰無不勝的氣力,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終究理想而奮斗不已。
目標清楚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挑選,計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計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計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個人心得體會 篇31
11月9日晚上,我院邀請了師范學院張教授來為我們的心理健康給予正確的引導,讓我們體會到了一場視聽震撼。
整場演講內容豐富多彩,語言幽默風趣。張教授在臺上的自信與從容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幽默親切的話語敲擊著每一個人的心臟,每一句話似乎都說到了我們的心尖上。
那些催人奮進的事例,那些讓我們感觸良多的事例,仿佛我們都希望自己是那故事中的主角,擁有他們堅強的意志,擁有他們走向成功的經歷。
但我們又都在止步不前,我們都在怕什么?都在畏懼什么?是前方的路太坎坷嗎?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有障礙?
視頻中的劉偉是一個從鬼門關爬回來的人,他因觸到高壓電而失去雙臂。
從此,他只能靠雙腳來生活。然而,他現在是一個擁有很多粉絲快樂生活著的人,他的一雙腳彈出最動人心弦的鋼琴曲子,他的歌聲配合雙腳的彈奏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純真。曾經,他的生活是多么灰暗,遭過多少嘲笑的眼光,經過這樣的打擊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劉煒?是他堅強的意志和不向命運屈服的信念!讓我銘記于心的是那句“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就是這種意志讓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命運!他,成功了!
劉偉他向所有人證明了他生活著,而不是被生活。在人生這門課程中,在大學這個大課堂上,我學到了什么?來到大學有兩個多月了,這兩個多月我似乎覺得過了很長的時間,不是時間過得慢,而是經歷了太多的事。開學之前,我帶著一種希望一種信念,告訴自己:這里是新的起點,我準備好了。
我要充實自己,我要多彩的大學生活。然而,當我在大學這個大校園里,我還是會不知所措,還是會迷茫。告訴自己:別忘了最初的夢想,別丟了自己。
“如果你不能,你一定要;如果你要,你一定能。”
這一個多小時的講座,我受益終生。
我覺得這個講座的`主要意圖就是把“大學生不要輕易談戀愛”說的拖沓委婉點而已,戀愛并不意味著結婚,我覺得愛戀是個過程,而婚姻是個結果。
我覺得大學生完全可以敞開心戀愛,當然,我只贊成那種友誼式戀愛,不要那么曖昧、無需太多言語、憑心交流、坦誠相待;空閑時聚一聚,繁忙時理智性分開、兩情若是長久時,也不在乎朝朝暮暮了。自然一些,應該宣揚一種低調而又高雅的愛情觀。
當然,女孩子的心像云霧中的太陽一樣,讓人追摸不透,嬉笑怒罵也不知是否夾雜著愛恨情仇。戀愛中,男孩通常投入在前期,而女孩往往傾注于后期。所以,愛上一個人是短暫的,但愛著一個人卻是漫長的。閃電式結婚來的快去的也快,但畢竟是少數,談戀愛,就是開口談的,一件鐘情只是小說、電視的表述而已。
“大學生談戀愛,只不過是為畢業積攢一些眼淚罷了。”這句話或許說的有些牽強,或許結局很不完美,但會有個完美的過程,這就足夠了。
大學生不必將戀愛天天掛在嘴邊,畢竟人還是要為以后的事業著想的,當然我認為愛情和事業并不是矛盾的,都可以同時存在或先存在。先有愛情,奮斗事業更有動力;現有事業,尋找愛情更為踏實。“事業”是“愛情”避風的港灣,“愛情”是“事業”休息的場所。
目前,校方既不提倡戀愛,也不反對。而學生群中卻是很普遍存在戀愛現象,至少也是心有所屬。而且這種現象在中學也是屢見不鮮,這或許是潮流的走向,思想的傾式。校園情侶真的是隨處可見。
能夠稱得上朋友的又有多少呢?何不把男(女)朋友當朋友看待!那些名義上的朋友,看似聊的熱火朝天,話多的永遠說不完,實際只是表面交談罷了。
真正朋友是交心,更多是將憂傷一其分擔,把煩惱相互交談,心平氣和的談論一些觸及內心的話題。看似漫無邊際,但是卻是最實際,最真實的,也是我最欣賞的一種狀態。真正的戀愛,不需要太多的曖昧話語,一個短信就表示“我想你了”,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一切都可以表明。胡老師說戀愛是“男性是靠眼睛看,女性是靠耳朵聽”,是的,每個女生都是浪漫的,內心世界是充滿幻想的,希望得到對方的贊美,而男生通常是希望看到對方對自己的關懷,為自己的付出。
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的。所以,凡事三思后行,當真愛來臨時,不必刻意拒絕,但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無悔去愛,無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