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精選6篇)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1
近幾年,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月”活動,理化教研組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教學理念有了很大轉變,教學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取得了較大的收獲。
全體教師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積極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以教學常規為基礎,以新課程理念為重點,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注重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一、活動中的收獲
1、對新課程改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面對新課改的實施,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依然存在,大大違背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揮,也制約了教學成績的提高。而新課程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將學生擺在了首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注重發揮組織、合作、引導的作用,這樣,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占主體地位,使課堂變得更具實效性,真正提高了教學效益。教師充分理解了課改思想的精髓,為教學實踐奠定了基礎。
2、通過教學活動月,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業務水平。現在多數教師已不再害怕講課、聽課,而是更多地把聽評課活動作為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通過聽評課活動,讓教師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聽評課活動,真正提高了個人的教學水平,教學理念有了很大轉變。
二、積極組織開展聽評課活動
按照學校的安排,提前上報每名教師的講課時間,統一安排,并提前組織備課,做到備精備細。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及時進行評課,總結優缺點。通過聽課評課使大家都有收獲。全面的評論、探討、聽、評課活動大大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使青年教師得到了鍛煉,促進他們迅速成長。
同時,也發現了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對新課改的精神仍有些吃不透,教學理念仍須進一步轉變,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主體地位發揮不充分,實驗教學形式與效果需進一步探究等。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2
我們學校的領導班子明確提出了“四個有和三個一”,指出: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著眼于自身教育與教學水平的提高,要求每節課后有分析,每周教學后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課例、課件或公開課、經驗交流),每學期有課改小結,每學年有課改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要求教師讀一本對課改有啟發指導的理論書籍,上一次校級公開課,進行一次校級經驗交流。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憑借自身的努力,教師能夠有較大的進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與學習中,我們更能得到寶貴的經驗。取得更大進步。為此,我們教研組根據本校、本組實際情況,每兩周安排一位教師開設一堂公開課,期中以前安排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教師先展開示范交流,讓青年教師、新教師有一個學習、取經的過程。期中以后盡可能安排新教師及教齡較短的年輕教師展示,要求青年教師盡量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所展示的公開課盡量體現新課程理念,有創意。同時課后組織全組教師進行評析。由開課教師陳述課堂安排及構思依據,組內教師積極評價,分析優缺點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并規定每位參與評課教師至少指出一條不足之處,給出一條有實用價值的建議,使評課真正取得效果,使參評雙方都有所得。
教學的實施如果沒有分析與總結,經驗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教研組要求組內教師每節課后寫好教學反思,針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及課堂實踐找出不足之處及成功體驗,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提高備課質量及課堂教學水平。教研組長定期進行檢查。根據這樣的安排,組內教師每一學年至少有一次公開課授課及評價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的同時,學會反思與歸納,更有助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新教師的學習與進步。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3
本學期,在王校長的帶領下,我校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改革,在“生本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向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行進。我們小學英語教研組這個團結、和諧的小集體,也在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改革的活動中,每個教師都在學習、實踐,認真思考,尋找法方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也認真貫徹英語學科教學計劃,開展了一系列英語教研活動。堅持每周五的常規教研有安培,有計劃,我們還進行了各種提高教師及教學的各種其它活動,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在教學、教研方面,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一、開學初期為了我們的教師能對本冊書有個整體的把握和計劃,把一學期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我們組織了“教材解讀大賽”。每個教師都在認真研讀課標,研讀教材。把握目標,解說建議。
二、“問題導學”教學示范:我們進行了問題導學教學改革,把思考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得到學習的能力,而不是知識的容器。英語組教師都認真研究、互相討論。不斷實踐這一教學模式。然后我們每位教師進行了教學示范,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這一教學模式,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三、課堂上如何鼓勵學生的專題講座。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如何夸還需要做的有分寸,遇事就夸會讓孩子變的驕傲自大,不會反思,只有恰到好處的夸才會出來好孩子。那么課堂也一樣,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我們教師需要給學生學習的自信和成就感。所以課堂上如何鼓勵學生是我們每個教師需要掌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我們開展了這樣一個專題講座,老師們互相討論,學習。
四、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專題講座。
英語是一種語言,只有把輸入的內容能輸出了,才算真正的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對英語學科非常的有效。互相對話,互相表演,互相幫助,互相思考,討論,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并且學而不累。但是小組合作需要秩序和效率,我們英語組教師進行了專題講座,討論如何合作,什么時候需要合作才能讓小組學習落實到實處,起到實效。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4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如果說的更時髦一些的話這應該也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需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現)可以列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點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教學的效率高不高,產生的學習效果好不好。從三個方面來講一下:
1、教師應該盡快從學科本位走出來,用大課程觀解決教教材的問題;用整合觀解決教學內容的選擇問題;用師生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用學情研究解決重復訓練的問題;實施選課制度下的分層次教學,用學科分層解決學生的需求差異問題。
2、要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的研究。教師要為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課內作業主要解決課標要求,課外作業滿足差異自主發展需求。避免機械重復訓練,引導學生跳出題海,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做到辛苦教師一人,解放學生一片。
3、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時間多了,如何規劃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學會自主學習是擺在教師和家長面前的共同課題。學校應注重創建滿足學生充分發展需求的教育環境,構建學生充分參與學校教育活動的機制,開發學生自主發展的課程,充分體現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等方面的主體性。學校要調整管理的方式,解決對學生管理過死、過硬的問題,由被動約束式管理向學生自主主動式管理轉變,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由學校包辦式管理向學校、社會、家庭多元協作式管理轉變,引導學生學會規劃學習、規劃人生。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5
本學期第一學月,我們英語組認真開展了教研活動,教研內容包括理論學習、集體備課、磨課、說課、上展示課、評課等。在第二學月全校的賽課活動中,英語組的鄧昭蘭老師執教了一節課,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得到了老師們的贊同和認可,獲得了二等獎。今后,我們要繼續努力,在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向書本學、向其它教師學,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開拓進取,把不斷學習,作為工作的重要一需要,用新的理念指導教學實踐,把好學科教學的舵。
2.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性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不斷探索符合時代需要的教研模式,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實實在在地做學問,實實在在地搞好課堂教學,實實在在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實在在的搞好課程改革。
3.集體備課時,要求上課教師能認真分析處理好教材的局部與全局,新與舊,難與易,重點與非重點,知識與能力五個方面的關系,加強重點與難點的研究討論。
4.教師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研究工作。
學校組織教研主題活動總結 篇6
本學期,我們信息技術組共開展了教研活動四次。本組教師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使教研工作保質保量,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認真開展專題研究,積極作課,以“我的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為主線,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在二年級做了一節題為《設計和編輯課程表》的研究課。此課根據學生實際,備課精心,問題設計合理,并充分展示了“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特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最終在分組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在課后的研討中,大家以本節研究課為出發點,對“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微機課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了探討與肯定。此活動使大家對于課程的把握方面有了新的領悟。
二、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大形勢下,進行學科整合的探索
老師在一年級進行了一節“綜合實踐與信息技術整合”實踐的活動。由于課前老師與綜合實踐學科教師多次溝通探討,活動中充分發揮出本絡資源的優勢,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已經水到渠成了。在各位老師的點評中,我們對本學科在整合中的地位及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實施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三、以質量抽測為樣本,尋找自身差距有不足,認真進行“兩個標準”的研討
由多位老師牽頭,在三年級進行了信息技術抽測質量分析和“兩個標準”的研討。活動中,本組教師基于抽測質量分析,查找自身在教學中對于課程的把握方面的欠缺,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兩個標準”的研討工作使大家對于教學有了明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