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動教師個人總結(精選3篇)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總結 篇1
一、此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每位教師做了精心準備,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都在踐行“自學互幫導學法”的課改理念,課堂教學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1、都有深厚的教學功底,對這堂課都做了精心準備,備課都十分充分。
2、注重基礎,狠抓落實。能熟練的駕馭教材。
3、重點準確、突出,能抓住關鍵正確處理難點。
4、突出學法指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設置問題科學,使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
5、都突出了學習方法的指導,這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新課改精神。
6、都注意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
7、都能面帶微笑,與學生打成一片,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老師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
李良國老師屬于豪放型的,講課有飽滿的激情,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極強的煽動性,善于誘導學生。
陳以康老師導入一環作得好,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教態和藹自然,點撥精準,容量也很大,課堂語言干凈簡練,娓娓道來,韻味無窮。
袁莉華老師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富有親和力,教態自然,點評問題準確到位。
楊遠銳老師作為一名老教師,駕馭教材靈活自如,與學生共同協商教學目標,教學中互幫時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活動。
陳林老師作為一名老教師,突出了學習方法的指導,這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充分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新課改精神。
三、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有的老師問題設置不太具體,沒有給學生明確的思維指向性,學生找不到思維的方向,不太容易回答。
2、有的老師的教學目標沒有與學生共同協商,甚至沒有出示教學目標。
3、有的老師沒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有效地整合,致使教學重難點不突出,在課堂上“散打”。
4、有的老師讓學生自學時沒有給夠時間,讓學生討論時沒有明確的要求和有效地點撥引導。
5、有的老師“兵教兵”作得不夠好,既沒有效發揮優生的作用,又冷落了學困生。
6、有的老師對“自學互幫導學法”的認識還有偏差,如“課堂上教師要少講”,指教師要少講知識,并不是教師不說話,不點撥、不引導,不評價。
7、幾堂課在檢測評價這一方面都做得不夠好,都有待加強。
四、參加此次活動的感悟
1、語文教師要承擔德育教育的任務。語文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做為老師要有豐富的情感,課堂上要充滿激情。
2、我們語文組教師要率先走出“高耗低效”的路子。在當前的情況下,語文陣地好像少了,但這不怪別人,怪我們語文老師沒有利用好。
3、我們語文教師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大語文”教學是針對傳統的“小課堂”語文教學而言的。多年以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我們的語文教學都是單一、封閉的小課堂教學,語文教學蹣跚于“三中心”和“三惟一”的羊腸小道上,導致收獲少,教學“少、慢、差、費”,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大語文”教學要求改革課堂結構,變“注入式”為自學互幫,因此,教學內容要盡量貼近生活,引進時代活水,教學形式應力求生動活潑,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從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大語文”教學要求教師知識面越來越豐富,琴、棋、書、畫最好都會一點,數、理、化、生最好能懂一點,只有知識豐富了,才能舉一反三,才能形象生動,要言不煩,讓學生愉快地學習知識,從而揭示生活的真諦和自然界的奧秘。
4、多讀書,讀與語文專業有關的書,讀教育教學書,甚至讀哲學、歷史等各個領域的書,修煉內功,增強文化底蘊,不是使自己裝有一桶水,而是使自己成為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只有這樣,你的語文課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5、用心準備每一堂課,因為認真只能把事做對,用心才能把事做好。課前自備、集備,課后反思琢磨。準備十分鐘能上課,準備三個小時也能上課,但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
6.每一位語文教師平常就要深入每個年級去聽課。平時就要多交流,多思考,多創新。應加大語文教學改革的力度。
7、閱讀和寫作課搞得不夠好,特別是閱讀課,上得還比較凌亂。這兩大塊所占比例很大,應引起高度重視。
總之,初中語文組這次教學競賽及研討會搞得很成功,每位教師做了精心準備,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并做了精彩的點評,指出了語文學科現存的問題,為語文學科今后推行以“自學互幫導學法”為核心理念的課堂改革指明了方向。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總結 篇2
根據縣教研室安排,我校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動于11月19日開展,總體評價:順利,成功。
本次展示活動分為兩個部分:文檔資料展示和四堂專題研究課。由于平時資料收集和整理比較規范、教師(特別是四十歲以下的教師)通力配合、舒校長專業指導等原因,文檔資料得到教研室領導的肯定。無論是校本教研活動還是教師個人小專題研究過程性材料、成果材料都體現出規范、詳實、信度高的特點。
下面僅就四堂專題研究課做簡要分析:
這四堂課分別是:覃--老師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愛文學》、趙--老師圍繞個人小專題研究的思想品德課——《經濟生活》、---老師的研究性學習課——《水循環和水資源保護》、---老師的主題班會研究課——《愛伴我成長》。本次展示沒有一堂課是老師們駕輕就熟的考試科目常規課型,不難看出,舒校長布置任務時就刻意讓我們在教研室的領導面前“丟人現眼”。把上個世紀90年代的教學大綱和--年的課標稍作對比就會發現,這些課型背后的理念正是課改的精髓所在。這樣就很容易理解布置任務的人的本意:把握“新”字,突出“研”字。
任務布置以后,各教研組成員積極協作,獻計獻策,查資料,分析教學設計、聽試講。四位承擔上課任務的年輕人更是忙的不亦樂乎,教學語言、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每一環節的內容和環節之間的銜接都反復推敲,教學設計幾易其稿。即使在繁忙、勞累的期中考試和運動會期間都在夜里加班改稿,群體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欽佩。
覃--老師執教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我愛文學》:根據九年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她采用了綜合比賽這種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效率。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先是教會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讓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去廣泛閱讀,確定具體書目或篇目;接著指導學生選定1—2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反復閱讀、揣摩、進行點評,完成“美文推薦”的發言稿;同時指導學生開展文學小創作活動,寫一篇文章,或者編一個小課本劇,然后把學生分成甲隊和乙隊。每一隊又按不同的探究方向分組,四六人不等;還成立了語文主題活動小組。她的課堂分為“文學常識”、“美文推薦”、“文學創作”、“現場表演秀”四個板塊,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實踐活動能力,力求讓知識與學生的活動體驗交織在一起。因為任何知識只有在合作中學習,在交流中分享,在活動中探索,在體驗中深化,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當然,這四輪比賽的設計更是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的一次大挑戰。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培養了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形成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趙--老師執教圍繞個人小專題研究的政治課——《經濟生活》,他的教學設計以我們山區學生很熟悉的場景(趕集)導入,從而引起大家學習、探究的興趣,告知他們這就是經濟生活。進而以教材第三章前言部分小葉的故事得出結論:我們也有經濟生活,經濟生活就在我們身邊,并且它還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讓學生自主體會有哪些變化,進一步歸納經濟生活的變化。最后在運用部分,讓學生設計“我的元旦之旅”,來引導學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經濟生活。趙老師個人小專題研究的課題是“培養初中學生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方法”,他的課堂就是圍繞課題展開的: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由學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覺探索,讓學生多交流,教師也參與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的認識范圍不斷擴大,從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學生在平等的氣氛中發表和交流意見,大膽質疑,大膽想象,教師努力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和欣賞者。
---老師執教研究性學習——《水循環和水資源保護》:讓學生通過生活和生產中的水循環,進一步理解自然界中關于水的各種物態變化現象。通過水資源的現狀讓學生養成關心社會合理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通過探究凈化水的方法,養成克服困難,不斷通過實驗探究追求成功的心理品質。讓所學的知識走進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產生新的問題,讓學生找到最感興趣的問題,運用實驗的方法去自覺探究,在學習中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讓學生明白從生活中去探究,小實驗能解決大問題,更在探究中養成節約資源的意識。聽完他的課,會讓人想起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的話:“一切教育都源于未來形象,一切教育也都創造未來形象。”更可喜的是,覃永輝老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教研室領導特別是物理教研員卓主任認可,有對其培養之后推向市教學比武場的意向。
楊--老師執教主題班會研究課——《愛伴我成長》:本次班會以“愛”為主題,著意學生愛父母、愛老師、愛朋友的道德情感的培養。通過多媒體預設情景,渲染情感;捕捉細節,拓展情節,激發情感;實踐體驗,堅定信念,深化情感。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體會感悟,入情入境,獲得了情感的升華。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教師在“情”上下足了功夫,“情”的調節作用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在情意濃濃中不僅感受了愛,更學會了發現愛。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積極的情感、態度給學習提供動力,具有提高學習效率、優化學習生活、孕育審美愉悅體驗的作用。再說情感、態度本身就是良好品德建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基于這樣的理念,針對學生的現狀:學生家長有的做小生意,有的在工廠打工,有的干手藝活,有的辦小企業……工作非常辛苦,但對待孩子寵愛有加,視他們掌上明珠。可是孩子卻普遍缺乏愛父母的情感,自私心理嚴重,回報意識淡薄。此次班會把目標定為“使學生能夠體會到父母養育我們長大不容易,激發學生愛父母的情感”,從課堂氣氛看,目的基本實現。
很容易想到有人會認為我們在扮演“王婆”的角色,會有人質疑:我們這是做秀。所以需要說明:前文提過,這四堂課背后的理念正是課改的精髓所在:以人為本、關注能力培養和獨特的情感體驗、關注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可惜在現行的教師評價體系下我們平時的教學行為大都沒有向課標要求靠攏,這四堂課可以視為“試水”、“引路”,一個剛下地的“嬰兒”,你要提很高甚至苛刻的要求,那不是很殘忍嗎?不能跟常規課型比成熟度。我們要以積極、寬容、肯定的心態對待新事物,而且這本是始于--年的“新事物”。的確,有兩堂課不是借班試講。原因是這兩堂課課前的教師準備、學生活動極多,而且難度不小。如果換班上課,所有要用的資料必須推倒重來,時間上不允許。另一個原因是出于對聽課者的尊重。
極少有人愿意作秀,教書育人也不能作秀。我們真心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次展示的“研”這一滴水,可以演化為平日教學的“研”的海洋。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總結 篇3
一、以科研促課改——智慧課堂,追求實效性。
新課程行進到今天,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共識。而智慧課堂則需要老師們的創造。我們認為:能發現并幫助每個學生克服學習方法的不足,展示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
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順應小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點,探索符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使問題解決成為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平臺。對此,我們數學組成員在數學新課程改革實踐中,針對數學課堂教學——問題解決模式作了一番探索與嘗試。市級課題《論小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研究》、《對學生犯粗心病的研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二、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并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扎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管理上,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師對照有關制度,檢查自己所有的職業表現是否規范、得體。由組長牽頭,組員間互觀交流,取長補短,加強隨機教研。管理人員進課堂(通知聽課、推門聽課、跟蹤聽課),聽課、看教案、查作業、查學生學習習慣、態度、效果等一條龍式的檢查。堅持每二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矯正疏漏,拋磚引玉,把常規工作抓嚴、抓細、抓實,促進教學管理的良性循環。
全體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為了使新課程標準落實進一步落實,引到老師走進新課程,拋磚引玉,學校進行了期中質量抽測,全校學生全都參加,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并對本班試卷作細致分析,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后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提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