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精選28篇)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
近一段時間,學校又一次組織我們學習了新的師德規范。這次重溫師德規范,使我對教師的日常行為要求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增強了自己的教育法制理念,下面談一些我的體會、
一、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于積極主動的心態。
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并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世消極,那么,勢必會使祖國的花朵耷拉著腦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
二、要養成寬容公正的愛心,這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核心原則。
教師必須學會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呢?嚴是一種愛,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仁慈。它能溫暖、滋潤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的心靈,給學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所有的學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注意時時處處在細節中體現出公正的意識。
三、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奉獻是世世代代進步人類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質、道德行為、道德境界。
一名教師應該對學生無私奉獻。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對象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四、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走向終身發展的基本原則。
終身教育,這是現代人必備的思想觀念,教師更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我們就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識、觀念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善反思、勤筆記,注重積累,加強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曾說過、“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他以自己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以好的思想觀念為指導,注意行為規范,并以長久的堅持使之形成習慣,對于人的一生有著多大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以之來促使自己養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從而走向成功。
總之,師德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萃,也是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育人,教書者必須先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到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決心時時處處以師德規范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和和藹的工作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讓每一位學生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貢獻!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認真學習與貫徹落實新規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規范教師的育人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
通過學習,我對新規范的內涵和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體會。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一,激發了更加高漲澎湃的工作熱情。無數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的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內在動力,它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同時,教師的良好心態,必然給學生帶來極大的正面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并且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言行懈怠,處事消極,那么,勢必會使滿園的花朵如遭酷霜,精神萎靡,自然也不能茁壯成長。
二,激發了寬容公正的愛心。這是教師對待學生的核心原則。師者,必須學會寬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孩子呢?嚴,是一種愛,寬容,也是一種愛。寬容更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仁慈,它能溫潤學生的心田,開啟學生心靈之窗,給學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友善地接受每一個學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弟生,注意時時處處在細節中體現出公正的意識。此時,你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每一個孩子是那么爛漫,那么可愛;你的心,和學生貼得是那么近;你的感受,是如此之美妙。
三,激發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師者,對學生無私奉獻乃是天經地義,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是教師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非易事,必須通過繁瑣的具體小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暖暖春意。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則是一種超越!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此刻,你會覺得自己處在蜂蝶紛飛的萬花叢中,幸福異常!
四,激勵了終身學習的強烈欲望。這是教師走向終身發展的基本原則。終生學習,這是現代人必備的思想觀念,教師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如此,才能勝任新形勢下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加壓充電,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把學習看成一種樂趣,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通過各種渠道和不同形式汲取營養,使自己變得更加睿智和聰慧。在吸取新的知識和接受新的觀念過程中,師者還應該不斷善反思、勤筆記,注重積累,加強研究,以期有所真正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
總而言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還要進一步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學習和貫徹、落實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刻苦鉆研業務,知難而進,客服松懈麻痹思想,爭取在退休前,再上一個新臺階。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3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__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教育系統做好這項工作顯得尤其必要。去年以來,我們在全縣教師中廣泛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強化師德建設,著力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水平,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師德師風建設 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師德建設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盡職盡責,為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揚高尚師德傳統作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是好的,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了,師德要求更加規范了,教書能人的標準更高了。不可否認,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格侮辱和心靈虐待,動輒訓斥、謾罵、諷刺、挖苦、羞辰學生;個別教師甚至毆打學生,危害學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師變相體罰學生,罰站、罰作業、罰勞動、罰不讓吃飯、罰操場跑圈;少數教師不愿干班主任工作,熱衷搞有償有教,對待學生態度因人而異以教謀私等等。這些現象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第一,教師道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更高、更全面的內涵要求。教師的工作是以心靈塑造心靈,用人格鑄造人格。教師在塑造學生的勞動過程中,表現出的是教師的知識、才能、思想道德、個性,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以及教師敬業樂業、獻身教育的精神情操和實際行為。教育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比其他行業的道德要求更高。第二,教師道德實踐活動方面,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具有強烈的典范性。“師者,人之模范了。”這不僅是人類幾千年對教師的要求,而且早已成為教師職業傳統美德的重要特征。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盡管社會制度、教育內容不同,但職業道德要求教師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第三,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影響比其他職業道德更廣泛、更深遠。學校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教師道德不僅直接影響在校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在通過學生、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以及教師的各種社會關系、社會活動,廣泛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水平。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學生報效祖國,服務人民而發憤學習。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遵循的原則:
遵循講政治的原則。加強師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論道德,而是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教師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既要克服當前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傾向,也要拋棄假、大、空那套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與發揮人的自主性、主體性和創造性對立起來,不能因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視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本,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體現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在規律,是社會主義師德建設必須長期遵循的重要原則。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才能使廣大教師樹立共同理想,增強道德情操和敬業愛教、教書育人的奮斗精神,才能振奮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創造精神,失去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遵循貼近生活的原則。教師道德教育應注重實效,貼近教師的生活,反對空泛的脫離實際的空談,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將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實事、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教師服務中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從而使師德建設虛實結合,化虛為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
師德建設并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更是教育部門和學校,乃至全社會都要普遍參與的系統工程。從教育部門和學校來講,要把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加強領導和管理,建立健全師德師風教育的工作機制。要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師德師風教育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統一部署,統一規劃,做到制度落實、組織落實、內容落實。校長要親自抓師德師風教育和管理工作,并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師德師風教育情況要作為考核校長的一項重要內容。黨員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做好教師的思想
政治工作,帶領和引導廣大教師切實提高師德素質。要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教職工代表大會在師德師風教育中的作用,支持他們根據各自的職能開展群眾性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努力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協調一致、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教師,就是要針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認真抓好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領會《關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若干規定》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經常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增強法制意識,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堅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師,用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增強教師的師德意識和責任意識,使教師能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飽滿的熱忱投身到教學之中。
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應充分發揮報刊、雜志的作用,開展人人讀教育刊物,做摘要筆記,寫心得隨筆活動,并利用各種形式強化交流與運用,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升業務能力。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牢固樹立“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念,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侮辱、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經常家訪,不指責、訓斥學生家長。特別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為人師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引導學生爭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依法強化管理,規范教師的從教行為。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師德考核獎懲機制、師德師風考核制度,把師德師風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建立定期表彰獎勵制度,大力表彰宣傳師德師風高尚的教師和師德師風教育成績顯著的學校。我們在師德師風教育中實行“三結合”和“五掛鉤”:“三結合”即與創建文明學校結合起來,與實話公民道德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工作考核結合起來。“五掛鉤”即與民主評議行風掛鉤,與校園綜臺掛鉤,與評優評先掛鉤,與評聘教師職稱掛鉤,與認定教師資格掛鉤。對教師違反師德師風的學校,民主評議行風年終總評時要扣分降級,校園綜治實行一票否決,當年不能評為各類先進單位和文明學校;對嚴重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不能評聘教師職務,已聘任的要依據有關法規解聘相應的教師職務,堅決取消“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資格;對于觸犯國家法律的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重視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要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通過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創優爭先活動,樹立身邊的先進典型,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形成人人遵守師德、樹立形象的良好氛圍。對師德高尚的教師,要給予大力褒獎。為弘揚高尚的師德,我縣教育局通過層層推薦和評選,大張旗鼓地表彰了18名“師德標兵”,并組成“師德事跡報告團”在全縣巡回演講,在廣大教師中產生了強烈反響,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全系統形成敬業愛生、育人奉獻的良好風氣。
強化社會監督,建立全方位師德監督和評價體系。要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在加強教育主管部門監督的同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爭取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建立起教育行政監督、學生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網絡。當前,特別要重視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要向社會公開接受師德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不良師德行為,防患于未然。
關注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師德建設工作一定要從教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時刻把教師的需要和冷暖放在心中,關心、理解、體貼教師,及時了解教師的思想變化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思想道德建設寓于多做實事、多辦好事的實際工作中,在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過程中增強師德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4
教師是孩子心目中的榜樣和楷模,教師的言行在孩子們心目中是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嚴于律己,要求孩子們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師德的基礎,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師的垂范。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勞動的對象是那些正在長身休、長知識、可塑性非常強的孩子們。教師的工作態度及道德觀直接影響他們品德的形成與發展,而這種影響又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甚至是長遠而深刻的。對此,教育家胡昭廣 先生曾經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話:“教師是一種精神。老師在我們心中留下的是對我們靈魂的塑造、品德的塑造,他們的靈魂,他們的思想,是深深扎在我們心中的。”
首先,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就是教師最偉大的人格力量的體現。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拐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憑著對人民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依然頑強地堅守在講臺上。學生看著他忍著劇痛,冒著冷汗在那里講課,都感動得落淚了。他深情地說:知識是人民給的,我要珍惜這有限的時光,把知識獻給人民。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其次,規范文明行為。
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示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再次,關愛每位學生。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龍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使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渾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開始,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教師行為規范》手冊,重審對教師的各項要求,認真細讀新的教師行為規范,我感觸頗深。下面就我學習的感悟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是做一名有著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了,可每每讀到“教師道德”這一詞語,都不免會驚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許的懈怠。隨著時間的推移,教齡的增長,我愈發地感到了這一詞語的深重,乃至感覺到——神圣!!
我不斷地捫心自問: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溫柔的枕頭,伴我教書,還有育人......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滿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飽含情感的空間。
對照《教師行為規范》,讓我感觸最深的內容是一個教書育人的教師必須具備的是:
1、師品,德高為師。
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師品是一個教師所必備的靈魂。
2、師智,學高為師。
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把握教育問題的高超藝術,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無不閃現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一個不具備師智的教師終究是難成大氣的。
3、師能,技高為師。
一是要有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二是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要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4、師表,身正為師。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國漢代哲學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不僅要有這種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正如奧地利教育哲學家馬丁。布貝爾所說:“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的整個人起真實的影響”。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示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師行為規范》是從一個很高的很全面的高度來約束教師的行為的。因此我會一直努力向這個方向靠攏。生命不止,學習不止!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6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教育的神圣還在于在我們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的靈魂,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恐怕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比擬的。的確,在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在“教師”這個稱號面前毫無愧色。“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職業選擇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因此,這是對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教育不僅是認知過程,更是情感交流過程。經驗表明,情感可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行為習慣。師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心里有了學生,學生就愿意和教師在一起,且有親近感;教師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學生就將更尊重老師,師生誠坦相待,心心相印。
要成為當今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然而,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在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
教師更應該是一條清澈的,不斷流動的小溪,吸引著學生到你身邊來汲水。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專業學科知識和教材教法之外,還要“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來感召我們每一位學生。
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人的物欲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欲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年輕的我曾經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為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圣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恒。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教師。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作為一名教師,我會時刻將師德化為行動,化為愛生的具體行為,化為敬崗的系列行動,化為研究的具體成果,化為教師人格的升華,化為桃李滿天下。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7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明確了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劃定基本底線,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分別是: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范;堅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范從教行為。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對教師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時代訴求。
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加強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重要意義,理解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基本內容,并將自覺用新準則來要求自己的言行,做新時期師德楷模。以后會做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
只有抱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對教育的執著、認真,你的這份熱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讓他們多對學習投入一份認真,同時老師也會多贏得學生的一份尊重。在“潛心教書育人”一條中,要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并不得違反教學紀律。第五條“關心愛護學生”,更加需要我們做到把教育作為一項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時,這樣才可能默默奉獻、甘為人梯,這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價值所在。
二、以身作則,做學生的典范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公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堅持言行雅正”就規定了我們身為人民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
三、有愛心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在第五條“關心愛護學生”中,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另外,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還體現了“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和“規范從教行為”這些新的要求。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到堅持原則,處事公道,不在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嚴于律己,清廉從教;勤勉敬業,樂于奉獻,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這個條目的提出,我覺得更有利于當前教師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在任何教育體制下,教師總是充當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的品行、內涵,代表著社會的文明程度。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8
教師十項準則是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規范,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我們要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下面將自己學習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高尚人格,塑造心靈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學生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教育的神圣還在于在我們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的靈魂,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恐怕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比擬的。的確,在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在“教師”這個稱號面前毫無愧色。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提醒自己。無私奉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為每顆純潔心靈的塑造而竭盡全力。
二、春風化雨,言傳身教
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師愛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在教育工作中,我努力做到嚴慈相濟,誨人不倦,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從不歧視、不侮辱學生,不傷害學生。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我曾經包保貧困學生周俊企和王東偉,經常與他們談心,在生活上、學習上關心、照顧、鼓勵他們,為他們買書包、筆、書等學習用品。情感可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行為習慣。師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心里有了學生,學生就愿意和教師在一起,且有 親近感;教師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學生就將更尊重老師。讓學生看見你的愛,做一個讓學生保有童年天性的教師,做一個學生信賴教師,做一個優雅的教師,我愿意做學生成長的看護者和陪伴者,努力成為學生成長的范本。
三、刻苦鉆研,嚴謹篤學
教書,不是看你自身這桶水裝多少,而是看你怎么帶學生去找水。只要能以你自己的.方式,帶著學生去尋找“清潔的水源”,讓源頭活水汨汨而來,你便是最優秀的教師。
教師的成長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要成為當今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教師更應該是一條清澈的,不斷流動的小溪,吸引著學生到你身邊來汲水。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專業學科知識和教材教法之外,還要 “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來感召每一位學生。
四、淡泊名利,堅守教育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
從教30余年,我一直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在農村小學。無怨無悔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圣潔,用自己的行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我們要珍惜時代賦予的這份光榮,愛惜這份職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擁有熱愛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堅守,在教書育人與教學管理的平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今后我將按照《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雖然我們容顏一天天失去光澤,我們的白發日日增多,既然選擇了,那就堅守————春風化雨,誨人不倦。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9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明確了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劃定基本底線,深化師德師風建設。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分別是:堅定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范;堅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范從教行為。它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對教師自身修養和素質的時代訴求。
通過學習,我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加強教師職業行為規范的重要意義,理解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基本內容,并將自覺用新準則來要求自己的言行,做新時期師德楷模。以后會做到以下幾點:
只有抱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你對教育的執著、認真,你的這份熱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讓他們多對學習投入一份認真,同時老師也會多贏得學生的一份尊重。在“潛心教書育人”一條中,要求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并不得違反教學紀律。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公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堅持言行雅正”就規定了我們身為人民教師,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在第五條“關心愛護學生”中,要求教師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另外,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還體現了“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和“規范從教行為”這些新的要求。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到堅持原則,處事公道,不在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嚴于律己,清廉從教;勤勉敬業,樂于奉獻,自覺抵制不良風氣。
因此,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這個條目的提出,我覺得更有利于當前教師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在任何教育體制下,教師總是充當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的品行、內涵,代表著社會的文明程度。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0
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愛心的好老師,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大準則。
通過師德師風的研究,我深深地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基礎的教育大計,教師為基礎的教師大計,師德為基礎。什么是師德師風?師德是指教師具有的最基本的品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時尚作風。愛崗敬業,教育人,教師表,教人不累,教無種,這都是師德。教育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是文明樹木的培養者,是人類靈魂的形成者,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開辟者,是祖國花安康成長的引導者和輝煌的典范。因此,教師的`言行是影響學生的緊張因素之一,不僅影響學生的研究狀態和效果,還影響學生人格等生理質量的形成和生理安康的發展水平。
教師應該用材料教,一視同事,為好學生的愛做準備,對壞學生更應該準備的愛和護理。傾注所有的愛,發現他們研究上的一點一點地進步,尋找他們的生活、品德上的一點一點,充分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師是培養人才的園丁。作為21世紀的教師,自我完善,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豐富教育經驗,取得眾多所長,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
這是我在研究師德師風中得到的心得,感謝學校進行這個師德師風的研究月份,這個練習教師一下子學到了這么多師德師風的知識。我一定會以師德師風繼續努力,努力成為優秀的幼兒園老師。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1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了《教師行為規范》手冊,重審對教師的各項要求,交流學習心得,并用《教師行為規范》要求來規范教師行為。下面就是我的學習心得:
雖然做一名職業教師也十來年了,可每每讀到“教師道德”這一詞語,都不免會驚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許的懈怠。十來年了,而我卻愈發地感到了這一詞語的深重,乃至感覺到——神圣!
不斷地捫心自問,還是覺得“良心如枕”,來形容我的境界比較恰當,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溫柔的枕頭,伴我教書,還有育人?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滿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飽含情感的空間。
1、師品,德高為師。
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
2、師智,學高為師。
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把握教育問題的高超藝術,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無不閃現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師能,技高為師。
一是要有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二是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要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教師。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2
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我們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經過這次培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職業,并對教師這個神圣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異常對以下幾點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一、依法執教。經過這次學習,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必須要依法執教,過去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我們必須要糾正,我們必須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學習方法,他們各自理解新知識的本事也有所區別,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忙孩子來學習,我們也不能因為自身的著急對孩子動粗,那樣是不對的,今后我將繼續依法執教,對孩子對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我相信對于孩子的成長還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書育人。雖然表面上僅有4個字,但卻包含豐富的。以前總認為,我只要按照大綱要求,將學習知識傳授給學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但此刻我重新認識到其實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把教書育人當作一種職責,當作一種義務,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教育,同時最終的評價也要改善,不能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要充分運用綜合的評價的手段,將過程作為評價的主要指標。
三、為人師表。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榜樣,那就要處處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扎根發芽。學生在學校的與教師交往的時間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時間都多,所以我們要充分運用各種機會對學生進行品德、做人的各種道理的教育,只要這樣才能不枉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我們應當自身做一個道德行為的楷模。
四、終身學習。以前總是強調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實際上此刻已經不夠了,隨著知識的多元化,綜合性的加強,此刻的教師要具備更多的知識,此刻要做自來水,甚至都不夠,必須要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僅有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今后我將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充電,不斷學習,將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
五、關愛學生。作為教師,要像關心自己的孩子那樣。關愛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時送他去醫院,在他家里出事時關心他們,而應當在平時就要更多的從生活、學習、身體等等各個方面來關心他們,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難、困惑時,我們都要做有心人,主動去關心他們,主動去疏導學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這個意義上,教師也要再次認真學習心理學,做一個稱職的心理醫生。
總之,這次培訓我的收獲十分大,除了集中學習,我想再次利用自己的時間更加仔細和深入的學習。經過這次學習,我覺得應當站在高起點的位置,重新來認識教師這份職業,重新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己,按照要求來不斷規范我們的教學行為,為推進素質教育盡自己的一份力。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3
先鋒隊,就有領先、爭先、先進的意思。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就應該嚴以律已,規范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養,敢當教師的先鋒,做好學生的表率,同事的模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樹立黨員形象,團結教師、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大膽創新,放手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中,相信學生,“放手”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深入開展仿“洋思”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平涼七中特色的教學模式。
教師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歷史責任感,把握現代教學理念,用先進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僅要求黨員教師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現代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因為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先進的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科學理論也是生產力。所以作為黨員教師來講,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態勢,研究新課程和新教材,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同時,要提高高尚的職業道德,增強歷史責任感。面向全體學生,隨時認真研究學情。細心觀察每一位學困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關注學困生和后進生的成長,激勵他們熱愛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注意用良好的形態面對學生,與學生交談,與學生交心,教育感染學生求真求實,積極上進。在工作過程中,積極地處理好與同事、與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的關系。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層出不窮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日新月異。終身學習,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多學習學科知識,并努力閱讀一些其它學科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眼界,以更好勝任教師工作。教師所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多學習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掌握育人的方法。同時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理論,緊跟形勢,轉變觀念,確立新理念,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人們常說:“在給學生一杯水前,教師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現在知識激增的情況下,教師的“這桶水”還得經常更新,要成為一眼清泉。而專業基礎知識是教師知識更新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具備了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透徹地理解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不斷地引導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成為一名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教師必須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教育理論。有位哲人曾說過:“一位合格的教師知道教什么?一位優秀的教知道怎樣教。”而教育理論就是研究怎樣教的理論。同樣,我們也應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則,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任何一位教師無論擔任哪一學科的教育任務,都應懂得一些與自己所教課程相鄰近的學科知識。首先是因為各門學科的知識不是獨立的,特別是現在的語文課文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廣泛;其次,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會向老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修養。否則,將會隨時有可能出現尷尬的局面。
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一名優秀的教師還要有高尚的人格。我認為一名好老師要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要尊重每一名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指導者。公平公正對待全體學生,不偏袒愛護“好生”,更不歧視“問題學生”和家庭貧困學生,一視同仁,特別是那些學習習慣和功底本來就差的學生,老師決不能言語刺激打擊他們,而是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幫助他們一步步前進,以走出低谷。
應多與他們溝通、交談,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及時改正和提高。盡心盡力傳道、授業、解惑,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無論是學科知識、還是生活習慣、心理、思想、道德、精神、身體健康、社會經驗等諸多方面都積極地教育引導他們,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優秀教師應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來用心關愛。在學校中,優秀教師扮演的應該是關愛學生的長者。今天,許多大學生與其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路人甲與路人乙的關系,學生認識老師,但大部分任課老師卻并不認識學生。但即便這樣,教師還是能夠以各種方式關愛學生。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叮嚀,一份囑托,只要教師以一顆真心來面對學生,學生就能感受到這一份溫情。一名優秀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學生,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積極、耐心地為學生排除學習生活上的難題,這樣,老師才能成為學生眼中的良師益友。優秀教師還要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平等的態度和真摯的感情。這樣,教師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學問、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成為名師的“高徒”。
教師這一職業,與社會很多其它行業相比,地位和待遇都很一般。但是,既然已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愛上它,并愿意為其而獻身。不能因攀比而失去了心理平衡,不能因追求名利而迷失了方向。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要傾注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傾注所有的愛心和良心,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這一偉大而平凡的事業,淡泊名利,腳踏實地,干好本職,無私奉獻。
黨員教師的積極作用應體現在我們一切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作為一名黨員,我愿意以查文紅老師的榜樣來激勵自己,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凡的講臺上履行自己的入黨誓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一個合格的黨員教師要在師德師風、教學科研上對自己提出高標準,應該在與學生、與同事、與校各級黨政的關系上自覺開創校園人際融洽新風貌,與其他教師和學生一起攜手營造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良好學風;培養教學相長、尊師愛生的習慣,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與改革開放培養合格的人才。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4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二、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于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么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愿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愿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三、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里,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脫離群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四、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系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系,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后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系,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五、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于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于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系,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5
前幾天我們全校教師共同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感觸頗深。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且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職業道德是規范教師的育人行為,是社會責任感的具體表現,它要求老師的忠誠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社會給人民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用最大的愛心對待工作,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要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
我們要用最大的愛心對待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我們要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影響學生,從各方面成為孩子們的表率。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成為專家、教授,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面對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世界,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樹立起“終身學習”“永遠探索”的思想,要潛心學習理論,運用理論,為教育事業不停攀登。
在工作實踐中,教師應十分注重自身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所以我們要長期修養,不斷磨練,做到堅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質修養不斷提高,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6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一起發展的過程。真正的教學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思維;知識的深度;與實際的聯系;大量的交流;為同學的進步提供社會支持等。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在其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中認為,世界上沒有兩個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一個人都是用各自獨特的組合方式把各種智力組裝在一起的。在可能的范圍內,教師的教應該根據同學不同的智力特點來進行,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育對象的不同創設各種適宜的、能夠促進同學全面充沛發展的教學手段、方法和戰略,使同學能以向他人(包括自身)展現他們所學的、所理解的內容的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學資料,并給予每個兒童最大限度的發展機會。
一、同學有效學習行為分析
(一)同學學習的差別性
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他們對很多問題和現象都有自身的看法,有自身的理解。有些問題即便他們還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但當問題出現在面前時,他們也可以相關的經驗為基礎,憑借自身的認知能力(理智),形成對問題的判斷解釋。這并不是胡亂猜想,而是他們從經驗背景動身推出的具有一定邏輯性的假設。在某一主題內容的教學之前,同學經常對這一主題自身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看法(實際的或潛在的),教師應該把兒童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兒童的認知能力的發展為此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而對每個學習者來說,其經驗世界都是獨特的。帶著自身的經驗背景,滲透著自身的個性與風格,學習者經常對同一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問題解決戰略。
(二)同學學習的建構性
學習是個知識建構的過程,這意味著學習是主動的,學習者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選擇和加工。知識或意義不是簡單由外部信息決定的,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反復的、雙向的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其中,每個學習者都在以自身原有的經驗系統為基礎對新的信息進行編碼,建構自身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識又因為新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學習并不簡單是信息量的積累,它同時包括由于新、舊經驗的抵觸而引發的觀念轉變和結構重組,學習過程并不簡單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之間的雙向作用過程。建構主義強調意義的生成,強調學習者通過與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理解、發展智能,建構自身的“經驗實際”。學習不是知識經驗由外向內的“輸入”,而是學習者的經驗體系在一定環境中自內而外的“生長”。
(三)同學學習的情境性
情境性學習的觀點突出了學習的具體性和非結構性的一面,建構主義者在教學中強調把所學的知識與一定的真實任務情境掛起鉤來,讓同學合作解決情境性的問題。
情境性學習的觀點突出體現了學校教育與實際世界之間的溝通問題。學校與社會之間所存在的不只是空間上的距離,更重要的是教育內容、教育過程等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割裂。現代教育技術所要做的是通過遠程教育技術從更深層次上實現學校教學與實際情境的溝通:多媒體技術、虛擬實際技術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從而可以讓同學解決真實性的問題;互聯網可以將學習者帶入實際工作場景、實驗場景,并與一流實驗室中的研究者、工作現場中實踐工作者進行交流,甚至通過網絡與這些人合作來完成一定的項目;另外,計算機可以對同學的學習過程進行實時記錄,能隨時搜集關于學習過程的資料,構成“電子檔案袋”,從而對同學的學習過程進行融合性的過程性評價。
二、課堂教學中教學行為分析
(一)對不同學習行為的同學匹配相應的教學風格
同學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同學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同學的個體差別,鼓勵同學選擇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
通過對不同學習行為特征的同學的語文學習成果的調查,我們發現不同的同學采取的學習行為是不一樣的,同學的個人學習行為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語文學習成果。其中的原因是,教師的個人教學風格是單一的、固定的,可能造成局部同學長期得益,而另一局部同學長期受損,發生兩格分化。這樣,在班級中就會出現一些“適應不良”的同學,因此,教師應當盡量照顧不同學習行為的同學,使自身的教適應同學的學,在無法同時照顧不同學習行為特征的同學的情況下,須不時地變換自身的教學風格;或采取不同的教學戰略,以便使每一類同學都有機會能夠依照自身的學習行為來學習,發揮自身的優點,讓不同學習行為的同學都學有所得,迫近同學最佳發展區。特別是在分組合作學習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不同學習行為的同學合理搭配,能使不同學習行為的同學得到互補,一起提高。
加德納教授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提出了實行個性化教學的設想。所謂個性化教學,即強調在可能的范圍內使具有不同智力特點、不同學習行為特征的同學都能受到同樣好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了解每一個同學的智力特點和學習行為特征的基礎上的。實施個性化教學,教師的一個最重要的工作是通過觀察同學和他們與同學、朋友談話和討論的情況來了解同學,盡量收集每一個同學如何學習的資料,使同學和教師對相互都有深入的了解。針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表示出來的學習行為方面所共有的某些特征,教師可以選擇適合不同學習者的教學風格,做到既關注“生活世界”,讓同學學會考慮,又實施“開放式”教學,讓不同同學都得到提高。
教師可以采用區別對待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如,對于激動型學習行為特征的同學來說,他們能根據事物之間的一起的關鍵特征比較迅速地進行分類,教師就應該通過想象、圖片和色彩來展開教學,讓同學在想象和圖片中接受學習內容,同時對于激動型同學,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自我激發的方式來鼓勵他們進行學習,讓激動型同學自定學習計劃,這樣他們會學得更好;而對于慎思型學習行為特征的同學,因為他們解決簡單問題時,往往比激動型同學更快,教師就可采取聽說讀寫互相結合的方式來組織教學,經常為他們提供視聽資料,發明機會,提高他們的語文運用能力。
(二)采取有意失配戰略進行教學
課程規范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同學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戰略。比方,有意失配戰略,就是針對同學的短處,采取彌補性的措施,從而使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情景。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問答題一類題目需要進行詳細分析才干回答的,教師可以要求激動型同學在一開始要作出反應的時候,先暫時抑制這一反應,過一會兒再說,結果標明受過訓練的激動型同學要比未受過訓練的激動型同學在解決問題時顯得相對“慎思”,作業表示也明顯好轉。對于激動型同學來說,他們最常犯的毛病是題目尚未搞清楚,題意尚未明白,就動手解答,結果要么誤入歧途,要么離題萬里。教師可以教給激動型同學進行反思總結的思維戰略,解題后的反思能使同學從具體的習題解答中概括出普遍適用的條件化的方法性知識,這種知識正是發展能力的關鍵,是舉一反三的前提和保證。習題解答之后,不能急于交作業本,首先要檢驗自身的解答是否正確,問答題要看是否切題、全面、深刻,作文要看是否通順切題、有無錯別字等。對于慎思型學習者來說,教師可以提供已知條件缺乏的題目,讓同學去補充;或者只提出一個題目,不給任何資料,讓同學自身去查找信息,解決問題;或者不明確提出問題,而是發明一個問題情境,它包括問題,但沒有明確表示出問題,讓同學自身提出問題,甚至讓同學自編題目。
(三)將同學的喜好納入課堂教學
將同學的喜好納入課堂教學,是立足于促進同學的發展,充沛尊重同學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愿望的最好體現。教師要著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給同學學習的自主權,讓每個同學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的學習行為投入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教師的主導下自始至終都要尊重同學的個性和喜好,發揮他們的主體能動作用。將同學的喜好納入課堂教學,要做到:一尊重同學的喜好,二設計(調控)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師應充沛尊重主體學習的愿望,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的學習愿望得到滿足時,就會發生強烈而穩定的學習欲望,才干發掘他們的潛能,捕獲他們的個性差別,從而給他們提供一個廣闊、自由、平等、創新的學習空間,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同學施展個人才干的舞臺。了解同學的學習愿望,教師要注意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同學在語文課上最喜歡做什么;二是對于一篇(段)課文,同學喜歡怎樣學。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能夠給教師的優秀教案帶來靈感。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7
準則具有素養增強性,準則促進教師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養。1。增強四個意識,政治站位正確。從教師職業承擔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上,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國家、社會利益的關系,處理好個人理想和民族夢想的關系,集聚奮斗力量,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2。增強底線意識,基本定位適當。準則中的禁行性規定是底線,是從事教師職業的最低要求,是大中小幼職特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必須遵守的,是不可觸碰的紅線。3。思想行動一致,理解認識到位。準則中的禁止性規定,不是體檢結果,是預防保健手冊,是對廣大教師的警示提醒,是嚴管厚愛,引導廣大教師結合教書育人實踐,時刻自重、自省、自勵,增強行動自覺,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師,承擔職責使命。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8
開學階段,在學校整體部署下,我認真學習了《龍游縣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通過學習我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履行的義務和責任。在教學中,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做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好教師。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時刻以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對于學困生,要耐心講解、教育,不諷刺挖苦。根據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轉移的過程,應當是學生和教師之間互溝通、交流、探討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學習的主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的陳舊教育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適應新的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另外教師還應具備創新精神,因為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對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像一朵朵幼嫩的花朵,但每一棵都有與眾不同的可愛之處。因此便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式和愛心去關心、呵護他們。讓他們在知識的雨露里健康、茁壯的成長。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風范,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同時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教師還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政治理論和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大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19
一、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育思想、做好課堂改革先鋒。
先鋒隊,就有領先、爭先、先進的意思。作為一名黨員教師,就應該嚴以律已,規范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養,敢當教師的先鋒,做好學生的表率,同事的模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好的樹立黨員形象,團結教師、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大膽創新,放手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中,相信學生,“放手”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學生為主,教師為導,深入開展仿“洋思”教學模式,逐步形成平涼七中特色的教學模式。
二、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歷史責任感,把握現代教學理念,用先進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不僅要求黨員教師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現代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此指導教學實踐。因為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先進的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科學理論也是生產力。所以作為黨員教師來講,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態勢,研究新課程和新教材,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同時,要提高高尚的職業道德,增強歷史責任感。面向全體學生,隨時認真研究學情。細心觀察每一位學困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加強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關注學困生和后進生的成長,激勵他們熱愛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注意用良好的形態面對學生,與學生交談,與學生交心,教育感染學生求真求實,積極上進。在工作過程中,積極地處理好與同事、與學生家長、與社會各界的關系。
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業務水平。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層出不窮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日新月異。終身學習,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多學習學科知識,并努力閱讀一些其它學科的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眼界,以更好勝任教師工作。教師所從事的是育人的工作,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發展規律。多學習一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努力掌握育人的方法。同時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理論,緊跟形勢,轉變觀念,確立新理念,樹立新的人才觀、質量觀。人們常說:“在給學生一杯水前,教師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現在知識激增的情況下,教師的“這桶水”還得經常更新,要成為一眼清泉。而專業基礎知識是教師知識更新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具備了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透徹地理解教材,深入淺出的講解教材,不斷地引導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成為一名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教師必須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教育理論。有位哲人曾說過:“一位合格的教師知道教什么?一位優秀的教知道怎樣教。”而教育理論就是研究怎樣教的理論。同樣,我們也應了解教育工作的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則,用以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任何一位教師無論擔任哪一學科的教育任務,都應懂得一些與自己所教課程相鄰近的學科知識。首先是因為各門學科的知識不是獨立的,特別是現在的語文課文所涉及的知識面非常的廣泛;其次,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會向老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都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文化修養。否則,將會隨時有可能出現尷尬的局面。
四、立足本職,增強服務意識,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
除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一名優秀的教師還要有高尚的人格。我認為一名好老師要為人師表,表里如一,要尊重每一名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指導者。公平公正對待全體學生,不偏袒愛護“好生”,更不歧視“問題學生”和家庭貧困學生,一視同仁,特別是那些學習習慣和功底本來就差的學生,老師決不能言語刺激打擊他們,而是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并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幫助他們一步步前進,以走出低谷。
應多與他們溝通、交談,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及時改正和提高。盡心盡力傳道、授業、解惑,把自己所學傾囊相授,無論是學科知識、還是生活習慣、心理、思想、道德、精神、身體健康、社會經驗等諸多方面都積極地教育引導他們,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優秀教師應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來用心關愛。在學校中,優秀教師扮演的應該是關愛學生的長者。今天,許多大學生與其教師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路人甲與路人乙的關系,學生認識老師,但大部分任課老師卻并不認識學生。但即便這樣,教師還是能夠以各種方式關愛學生。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叮嚀,一份囑托,只要教師以一顆真心來面對學生,學生就能感受到這一份溫情。一名優秀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理解學生,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積極、耐心地為學生排除學習生活上的難題,這樣,老師才能成為學生眼中的良師益友。優秀教師還要信任學生,和學生建立起平等的態度和真摯的感情。這樣,教師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學問、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成為名師的“高徒”。
五、愛崗敬業,腳踏實地,淡泊名利。
教師這一職業,與社會很多其它行業相比,地位和待遇都很一般。但是,既然已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愛上它,并愿意為其而獻身。不能因攀比而失去了心理平衡,不能因追求名利而迷失了方向。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要傾注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傾注所有的愛心和良心,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這一偉大而平凡的事業,淡泊名利,腳踏實地,干好本職,無私奉獻。
黨員教師的積極作用應體現在我們一切的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作為一名黨員,我愿意以查文紅老師的榜樣來激勵自己,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平凡的講臺上履行自己的入黨誓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一個合格的黨員教師要在師德師風、教學科研上對自己提出高標準,應該在與學生、與同事、與校各級黨政的關系上自覺開創校園人際融洽新風貌,與其他教師和學生一起攜手營造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良好學風;培養教學相長、尊師愛生的習慣,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與改革開放培養合格的人才。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0
一、愛教育
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
二、愛自我
教師愛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態度,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學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做一名“學習型”的優秀教師。有了良好的素質、過硬的本領,才會在工作中自信,才會在生活中快樂,才會有用心的教育態度和人生觀念,才會不迷失工作和前進的方向。
三、愛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我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十項準則還規定:教師應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我想這是每位教師務必做到的,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當學生生命受到威脅,受到傷害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學生危急時挺身而出,應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生死關頭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學習他們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于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拼搏奉獻的精神。我想這正是教師愛學生的最高體現。
愛教育、愛自我、愛學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鉆研,扎扎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最好詮釋。
在教育工作的諸多矛盾中,教和學是主要矛盾。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是“快樂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和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師,有了教師“樂教”,才會有學生的“樂學”,盡管其他條件都具備,如果沒有教師的“樂教”,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快樂不起來,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熱愛學生,全面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樂于其業,善于其業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構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良好,才能促成群眾的良好關系的構成。學生有安全感、寬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快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生動、活動、主動地得到發展。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1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因此教師這一職業是神圣的,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艱巨、繁重的任務,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的天職。這段時間老師們學習了《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這十條規范的內容是:堅定政治方向,自覺愛國守法,傳播優秀文化,潛心教書育人,關心愛護學生,加強安全防范,堅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誠信,堅守廉潔自律,規范從教行為。遵守十項準則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也是規范教師的育人行為,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具體表現。
一、愛教育。
我們所從事的是教育事業。愛教育,就是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我們教師實實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機取巧,更不是事事以報酬的多少來衡量自我的工作。因此只有擁有了對事業的一分熱愛,才能腳踏實地、默默奉獻,對學生負責、讓家長滿意。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
二、愛自我。
教師愛自我就是要有用心的人生態度,既然我們選取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我的選取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用自我用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去影響學生、改造學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別是在此刻的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層出不窮,各種思想相互碰撞,教師的人生取向不僅僅關系到自我是否擁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一個不愛自我的教師,是談不上愛教育和愛學生的。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規范中要求教師“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育人的同時,不要忘了自身的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我,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積極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做一名“學習型”的優秀教師。有了良好的素質、過硬的本領,才會在工作中自信,才會在生活中快樂,才會有用心的教育態度和人生觀念,才會不迷失工作和前進的方向。
三、愛學生。
這是教師所有“愛”的歸宿點。教師對學生的“愛”務必是排除了私心和雜念的父母般溫暖慈祥的愛,恩師般高尚純潔的愛。崇高的師愛表此刻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我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十項準則還規定:教師應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我想這是每位教師務必做到的,這也是一位教師應有的高尚道德。當學生生命受到威脅,受到傷害時,作為一名教師應在學生危急時挺身而出,應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生死關頭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學習他們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于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拼搏奉獻的精神。我想這正是教師愛學生的最高體現。
愛教育、愛自我、愛學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師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從民族和事業的大局出發,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鉆研,扎扎實實地工作,就能無愧于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就是對《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最好詮釋。
在教育工作的諸多矛盾中,教和學是主要矛盾。正確處理教和學的關系,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是“快樂教學”的先決條件。教和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師,有了教師“樂教”,才會有學生的“樂學”,盡管其他條件都具備,如果沒有教師的“樂教”,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快樂不起來,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熱愛學生,全面育人,為人師表”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樂于其業,善于其業的基礎是對學生的愛。愛的真諦是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要把學生作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來對待。教師尊重和相信學生,才能培養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學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構成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良好,才能促成群眾的良好關系的構成。學生有安全感、寬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發揮教師在“快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使學生生動、活動、主動地得到發展。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2
通過培訓學習,我充分認識了作為一名新時代教師的責任和重擔,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愛崗敬業,這是師德的基礎,愛崗敬業是使所有其它素質成為可能的特征。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勞,樂于奉獻。
無論是宏志生心中的好媽媽——“郝”曉,還是兩次援疆的崔桂梅老師,抑或是孩子心靈家園的守護者———白刪老師……他們都用自身書寫著愛崗敬業,樂于奉獻。
二、熱愛學生,以情育人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達到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恒;“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說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后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最難忘的是郝曉老師,她凌晨送孩子去急診,為孩子做雞翅……點點滴滴都是愛!
三、率先垂范,為人師表
人們常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一個個多么神圣的字眼,老師職責不單是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筑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所以,我們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講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特別是幸福幫幫團——“團長”張紅,她是愛與幸福的傳遞者。
四、積極進取,不斷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終身學習,不斷進取,這是時代呼喚,也是新一論課程改革的要求,新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等特性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我們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在讀書學習中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這是我們的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要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導引學科的發展。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3
近一段時間,學校組織大家學習了《教師行為規范》,通過學習,我對教師的日常行為要求以及師德規范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現將我的點滴體會匯報如下:
一、制定《教師行為規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教育日益成為全社會矚目的事業,學校成為媒體曝光率較高的地段,教師也已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焦點。隨著教育地位的提高、學校條件的日益改善、教師地位的日漸提高,教育收費問題、教師形象問題成為人們談論得越來越多的話題。而作為一名教師來說,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已成為維護教育的社會地位的基本之舉。事實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關鍵的是缺乏嚴格的行為規范要求,職業道德令人不容樂觀。雖然做一名職業教師也十多年了,可每每讀到“教師道德”這一詞語,都不免會驚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許的懈怠。十多年了,而我卻愈發地感到了這一詞語的深重,乃至感覺到——神圣!!
不斷地捫心自問,還是覺得“良心如枕”,來形容我的境界比較恰當,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溫柔的枕頭,伴我教書,還有育人…… 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愛是師德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滿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飽含情感的空間。
可見規范教師行為、提升職業道德水準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二、培養教師行為規范的途徑
1、德高為師 。教師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
2、學高為師。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要求教師學識淵博,學業精深。個性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把握教育問題的高超藝術,和諧感人的師生關系,無不閃現著現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技高為師。一是要有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二是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三要有創新的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升華師技,。
4、身正為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國漢代哲學家楊雄說:“師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不僅要有這種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正如奧地利教育哲學家馬丁。布貝爾所說:“教師只能以他的整個人,以他的全部自發性才足以對學生的整個人起真實的影響”。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示范;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高山仰上,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教師的行為規范和師德水平決定著教師事業心與責任心的強弱,是教師自身提高的動力保證。通過行為規范集中整頓教育活動,使廣大教職工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育觀,樹立“校興我榮,事業無價”的愛校思想,在工作中形成講奉獻、講進取、講敬業、講協作的良好氛圍,努力培養一支思想堅定、業務過硬、能教善研、干事創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我們的發展必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4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為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特制定以下準則。
一、堅定政治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得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自覺愛國守法。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守憲法原則,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三、傳播優秀文化。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不得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潛心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教學相長;不得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關心愛護學生。嚴慈相濟,誨人不倦,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得要求學生從事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無關的事宜。
六、堅持言行雅正。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不得與學生發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行為。
七、遵守學術規范。嚴謹治學,力戒浮躁,潛心問道,勇于探索,堅守學術良知,反對學術不端;不得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或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八、秉持公平誠信。堅持原則,處事公道,光明磊落,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試、推優、保研、就業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九、堅守廉潔自律。嚴于律己,清廉從教;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不得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積極奉獻社會。履行社會責任,貢獻聰明才智,樹立正確義利觀;不得假公濟私,擅自利用學校名義或校名、校徽、專利、場所等資源謀取個人利益。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5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靈的本領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教育的神圣還在于在我們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的靈魂,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恐怕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比擬的。的確,在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在“教師”這個稱號面前毫無愧色。“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要具有春風化雨、言傳身教的技藝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職業選擇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因此,這是對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教育不僅是認知過程,更是情感交流過程。經驗表明,情感可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行為習慣。師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心里有了學生,學生就愿意和教師在一起,且有親近感;教師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學生就將更尊重老師,師生誠坦相待,心心相印。
三、要具有刻苦鉆研、嚴謹篤學的理念
要成為當今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然而,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在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
教師更應該是一條清澈的,不斷流動的小溪,吸引著學生到你身邊來汲水。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專業學科知識和教材教法之外,還要“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技術,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書育人本領。要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身體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來感召我們每一位學生。
四、要具有淡泊名利、堅守教育的信念
社會的發展和人性本身的弱點使人的物欲不斷膨脹,不斷膨脹的物欲必然帶來心理的不平衡,必然帶來精神的空虛,物質和精神的落差迫使我不得不承受痛苦的折磨,而且是長期的,揮之不去的。年輕的我曾經為自己在黑夜的'漫漫無際中看不見一絲陽光而苦惱,我為自己無心再單純地對待每一張渴望知識的臉龐而羞愧。當我看到仍然有數不盡的教師們無怨無悔,像春蠶、像蠟燭,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來捍衛這個職業的圣潔時,我如夢初醒。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用自己生命的痕跡激勵著我們這些后來人,這些同行們,讓我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熱愛這個工作。因為,生命的意義遠不止于功利。“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生活中許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暫中孕育永恒。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識結構的狀況和道德水準的高下,愈來愈成為受關注的焦點。“為人師表”成為新時期師德、師風建設的重點,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是重中之重。師生關系的主導因素在教師。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于教師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嚴于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師在行為、氣質、素養甚至儀表上都應提高文明程度,特別要培養對學生的愛心;教師還要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意識,創造出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新型的師生關系。
五、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時代要求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的觀念,緊跟當代知識和技術的發展步伐。
作為一名教師,我會時刻將師德化為行動,化為愛生的具體行為,化為敬崗的系列行動,化為研究的具體成果,化為教師人格的升華,化為桃李滿天下。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6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組織我們教師又學習了《幼兒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細則》的學習,學習后我覺得收益很大,讓我對教師這一崇高的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手段,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師要做好幼兒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通過學習,使自己更加了解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由于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
通過學習,我認為教師首先要熱愛幼兒,必須對每一個幼兒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幼兒,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幼兒。其次要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幼兒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要有高漲的工作熱情:許許多多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功取決于積極主動的心態。而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幼兒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并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教師做事懶散,處事消極,那么,勢必會使幼兒也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壯成長。我覺得教師要無私奉獻,關心每一位幼兒的成長,一名教師應該對幼兒無私奉獻,熱愛幼兒,尊重、理解幼兒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幼兒。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我們就應該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
通過學習,我認為教師的職業道德不是一個空洞的思想外殼,它是教師高尚的人格品質和嫻熟的業務技能與執著的敬業精神的結合點。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們每位教師的自己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因此,我們要不斷學習,努力充實自己的頭腦,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7
最近,在工作閑暇之余我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及師德師風方面的有關資料,對此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古往今來就重視師德而言,不同時代對之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當今對師德又賦予了新的內涵。
一、對師德的理解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德的內涵是很寬廣的,但衡量師德的最基本的標準可濃縮為“正己、敬業、愛生”六個字。
1、愛崗敬業、奉獻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有了這種成就感、幸福感,千千萬萬的教師才會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奉獻。
2、“正己”是師德的基礎
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和楷模,教師的言行在學生心目中是有著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們教師應該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是師德的基礎,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師的垂范。
3、熱愛學生、教書育人是師德的核心
教師在愛生方面主要表現為:從多方面去關心每一個學生,不只是從學習上,而是從思想、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十分重視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強調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重視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嚴格要求學生,嚴也是愛,做到嚴而有度。只有愛學生,才能愛教育事業,才能做好教育事業,也只有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潛能。這種愛是發自內心的,而又始終貫穿在整個師生交流之中。
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循循善誘,不歧視學生,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
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蹲下去看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天職,但我們應該先育人后教書,教育學生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授予知識,培養能力,使能力與素養齊頭并進,在逐步成長中不斷提高。
4、更新觀念、努力創新是師德的新發展
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二、加強師德建設的舉措
本人在今后的“師德師風”教育和教學實踐過程中將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愛崗敬業,熱愛學校。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師崗位,熱愛黃池寄宿制小學,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學校全面建設獻計獻策,把自己的知識、才華奉獻給光榮的教育事業。
2.遵紀守法,依法執教。
3.弘揚師德,積極工作。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要不斷提高自身師德和人格修養,為培養明天社會的有用之才盡心盡責,為辦好學校的特色班作出自己的貢獻。
4.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5.積極進取,勇于創新。要在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等方面不斷探索,遵循教學規律,堅持教改方向,使課堂教學常講常新。注重學生能力培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6.嚴謹治學,追求真理。要刻苦鉆研業務,銳意進取,努力實踐。
7.關心集體,團結協作。
8.講究文明,以身作則。
總之,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于教師的人格,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
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的心得體會 篇28
一、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當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性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
二、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新課程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課程、三級管理,這意味著原來屬于國家的課程開發的權利部分地下放給學校和教師,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再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這樣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消費者和被動的實施者,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課程的生產者和主動的設計者。新課程還使教學內容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這些都意味著課堂就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教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有人評價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兩強、兩弱”,即基
礎知識比較扎實,應試能力也比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比較弱。我們要努力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
三、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
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
由于課程內容和課題研究涉及多門學科和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綜合課程的提出和發展緣于對分科教學的批判。長期以來,課程整合的理想和學科割裂的現實困擾著中小學教學。我們不可能囫圇吞棗的傳授、學習或探索科學知識,對其進行分類和分析加以識別是必然的選擇。但是各種分門別類的教育在一個學生身上最終應該發生整合的作用。就課程與教學而言,分析與綜合是認識世界的兩種不同的方式,沒有孰優孰劣之分。總之,綜合化將給學校課程帶來巨大的變化和新的面貌。教師要努力去
適應這一變化,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博學悅教的人。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廣泛的學習興趣,經常學習新的科學知識,并善于把自己的學習與對學生的教學結合起來,善于將新知識吸收到教學中,用新的科學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四、由傳統教學方式轉向現代教學方式
21世紀的信息社會所需的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信息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大力推進
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學從觀念、思想、理論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變革。它需要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質。隨著信息網絡的擴張和教育信息化發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將學生培養成“信息化人”。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善于將信息網絡上新的知識信息與課本上的知識信息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向,以新的知識信息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同時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獲取信息、儲存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篩選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現就是教學技術的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師還要能正確的指導學生進入信息高速公路檢索信息獲取知識。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日益在學校領域應用的局面,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帶來了新的變革。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可能是這個時代教育將要發生的變化中最突出的特征。
五、由面向全體學生轉為面向全體與面向個體相結合
在班級授課的情況下,教師面對的是眾多既有共同的身心特點,又有不同的遺傳素質、家庭環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兒童的身心發展又處于從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中的學生。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向他們提出統一的要求,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用多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做到因材施教。
新課程從課程目標到教材內容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評估標準,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應該注意到,實施個性化的課程和教學的條件正在逐漸形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在學校中應用范圍的日益擴大,給課程個性化和教學過程的因材施教帶來了新的機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采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尤其是基于Internet的多媒體教育網絡中的教學,可以將個別化教學與整體性教學結合起來。課程個性化的時代內涵就是要利用新技術帶來的可能和機遇,為各種不同特色的學校和不同程度的學生,開發和提供相適應的課程和教材,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