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精選5篇)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1
【論文摘要】 良好的人際環境是激發社會成員創造活力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了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激發社會成員的創造活力,必須不斷改善人際環境,努力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政治和諧的良好人際環境。這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一項長期任務,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論文關鍵詞】 構建和諧;人際環境;對策
人際環境是指影響人際關系的社會環境,即影響個人之間交往的各種外部社會條件或社會因素。從影響人際關系的各種外部社會因素的不同性質來看,人際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等方面的環境。
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平等友愛、民主團結、和諧相處,保證個體充滿活力,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全面發展的人際環境就是良好的人際環境。反之,就是不好的人際環境。靜態觀察,任何社會一定時期的人際環境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都會包含著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這是人際環境能夠不斷改善的客觀依據。動態觀察,一般情況下,人際環境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漸進式的]進過程,人際環境改善是無止境的,無論是社會制度還是社會意識,都處在不斷發展、完善和升華的過程之中,不會永久停留在社會某一個歷史階段的水平上。特殊情況下,尤其是在社會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或根本變革之后,人際環境也會隨之發生重大變化甚至是實質性改變。
一、人際環境的變遷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社會人際環境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從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形成了重在民主平等、團結互助的人際環境,促進了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和社會穩定發展。這個時期,中國社會人際環境呈現五個顯著特點。
1.勞動人民當家作主
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本質特征的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等項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人民群眾當家作主、行使社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也為中國社會人際關系的改善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和環境。翻身當家做了主人的中國人民在建設自己新國家、創造新生活的過程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尤其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展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2.社會管理集中統一
整個社會資源配置實行了集中統一的計劃管理模式。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地方各級政府負責組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實施,全民所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集體所有制企業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最終承擔計劃任務和指標的落實。整個社會產品的生產、交換、流通和分配都實行統一的計劃管理。這種高度集中統一的社會管理制度,對于盡快扭轉戰亂所造成的百業凋零、民不聊生甚至社會動蕩的局面,使中國社會從戰爭時期快速轉入和平時期,集中有限的資源推進經濟建設,協調短缺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分配關系,建立人與人之間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等方面的平等關系,防范和抵御外敵入侵,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保證社會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3.社會福利相對均等
建國以后,鑒于當時的條件,國家實行了低工資、廣就業的勞動工資政策和以單位為依托的福利分配制度,社會成員的勞動收入和生活福利主要依賴單位。養老、醫療、住房等福利由單位統一承擔,形成了收益共享、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福利分配制度。這種分配制度,對于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平等、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不可否認,由于這種福利分配制度忽視輕視個人利益,對社會成員缺乏激勵作用,造成個人對單位乃至政府的依賴性增強等問題。
4.人際關系團結和睦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又由于我黨進城后保持和發揚了戰爭時期的優良傳統作風,堅信“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堅持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在全民中宣傳、提倡、培育社會主義新風尚,人們的精神風貌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得到弘揚,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注重禮儀、敬老愛幼、尊師重教、誠實守信等成為美德,干群之間、同事之間、鄰里之間、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親戚朋友之間,都形成了比較和睦的人際關系,上下左右信任度較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助人為樂蔚然成風。許多旅居海外的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涌現出雷鋒、歐陽海、王進喜、時傳祥、向秀麗、李四光、林巧稚等為數眾多的富有時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和勞動模范。
5.城鄉居民待遇不同
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糧食供應不足,為了保證城市經濟和工業較快發展,控制城市人口規模,逐步建立了以承認城鄉差別為基礎的戶籍管理、糧食供應、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制度,最終形成了城鄉之間的制度壁壘,使城鄉居民分別享受兩種不同的待遇。城鄉之間的制度差異有其當時的客觀原因,但這種制度長期不變,不利于促進城鄉之間資源流動尤其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利于加速推進城市化和扭轉城鄉差別持續擴大的趨勢。從長遠看,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和諧人際關系和人際環境的形成,這在今天看得已經比較清楚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整個社會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人際環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新變化,逐漸形成了重在增進效率的人際環境。
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范圍和市場經濟的意識很難限制在經濟領域范圍內,會滲透到社會管理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當今社會人際環境帶來以往未曾遇到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社會公平的制度保障欠缺
市場公平是指競爭機會公平,即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通過競爭實現自己的利益目標,在市場競爭面前人人平等。確立維護競爭機會公平的制度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個人素質、社會背景、擁有資源的水平和支配資源的能力不同,即便人人都有同樣的競爭機會,也會產生較大的貧富差距甚至兩極分化的結果。社會公平是指競爭起點和結果的相對公平。競爭起點和結果不公平是市場機制自發調節不能解決的問題,甚至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這種社會不公平問題,需要通過建立促進社會公平的制度來解決。然而,在建立市場經濟制度過程中,忽視了競爭起點和結果的公平。
2.形成了影響人際關系的“三大潛規則”
“回扣”成了市場交易或商業活動中的潛規則。暗箱操作的各種名目的“回扣”或“提成”,其實就是商業賄賂,并不是中間商公開獲得的傭金。近年來,“回扣”問題愈]愈烈,波及范圍越來越廣。據業內人士透露,廣告經營、報刊發行中的“回扣”比例相當高。有些掌握信貸資金審批大權的人,因為吃了“回扣”,貸款項目的審核流于形式,致使銀行貸款放出去以后不能按期如數收回,信貸資金大量流失。“靠山吃山”成了壟斷行業的潛規則。無論是自然壟斷行業還是制度壟斷行業,由于本身具有特殊的壟斷條件,既缺乏外在的市場競爭壓力,又缺乏有效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機制,使這些壟斷行業的產品或服務單位成本形成了長期持續上升的趨勢,與競爭性行業產品或服務單位成本不斷下降的狀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壟斷行業產品或服務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度持續上升,使壟斷行業職工收入和福利水平過高,已經成為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之一。“有權就有錢”成了經濟社會管理中的潛規則。行政權、執法權、審判權等都有一定的彈性或自由裁量的空間,比如有的經濟違法行為,可以處以一到五倍的罰款,有的犯罪行為可以判處三到七年有期徒刑。即使在合法的范圍內,掌權人也有一定的活動余地,存在著“尋租”機會。權力“尋租”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使“活動”成了當今社會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金錢關系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管理中,不僅造成某些公共權力“私人化”,使腐敗現象滋生和蔓延,而且造成經濟社會管理失去應有的效力,管理機關乃至政府的公信力弱化,對社會秩序帶來很大危害。
3.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難度增大
隨著經濟社會運行機制的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復雜化了,遇到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使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難度明顯增大,很多問題都面臨著兩難選擇。第一,多數社會成員地位下降。市場經濟制度的作用偏重于增進效率,對財富增長貢獻較大的社會群體地位上升,而普通勞動者的社會地位相對下降。這是競爭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問題是在承認競爭規則的前提下,保護處于社會中低層乃至最底層的多數居民的利益,改變他們社會地位下降的局面難度很大。第二,基層組織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功能和作用明顯弱化。傳統體制下,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兼有經濟、政治和社會職能,是把個人與政府連接起來的橋梁,是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居民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基礎。但現在很多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在經濟上存在著對企業主的依附關系,實際上受企業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管理或制約,在企業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很有限,活動缺乏獨立性,不能滿足廣大員工的正當要求。農村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以后,集體經濟組織的政治職能和社會職能也逐漸弱化,村民自治組織缺乏一定經濟條件支撐,難以開展活動。在基層組織的政治和社會職能弱化的條件下,普通勞動者或居民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由此引發的矛盾沖突,在基層得不到及時解決,必然直接反映到政府,這是近年群眾集體上訪案件數量增多、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第三,普通居民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弱化。由于經濟和社會風險越來越多地由個人承擔,個人就業和收入穩定性降低,人際環境對個人的生存壓力不斷增大,致使普通居民自顧不暇,民主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淡化,參與社會管理的自覺性減弱。企業的普通員工甚至失去了參與民主管理的機會和權利,有意見也不敢提或者不想提,擔心砸了自己的飯碗。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渠道狹窄,廣大居民的訴求不能及時得到充分的反映,政府對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全面準確的了解,有的決策沒有充分體現多數居民的利益訴求。地方政府的一些職能部門,為了局部利益或部門利益,不認真執行有關規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致使國家已經出臺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執行中“走樣兒”或“變味兒”,引起群眾不滿。
4.社會主義價值和道德受到沖擊
市場經濟肯定了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沖擊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價值導向和道德內容,收入最大化或賺取更多的金錢成為個人行為的首要目標。人們的價值標準和道德尺度悄悄發生了變化。一部分人中間,普遍用追逐擁有財富的多寡來衡量一切。正常人情往來也為金錢所支配,甚至變為變相行賄受賄。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李培林所長主持的調查顯示,現在居民用于人情往來的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例達到10%以上,已經成為居民生活的一大負擔。一些人認為誠實守信已不再是美德,弄虛作假現象有增無減,嚴重阻礙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二、構建和諧人際環境的對策
根據人際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現實條件,構建民主團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應考慮以促進社會公平、加強民主政治、增進團結友愛、維護社會穩定為重點,在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上多下功夫。
1.完善促進社會公平的制度
促進社會公平就是要解決社會成員競爭的基礎條件和結果相差懸殊的問題,限制利用不合理、不正當的壟斷條件進行競爭,盡可能實現競爭起點的公平,并對競爭結果出現的過于懸殊的差別進行必要的限制和調節,控制和適當縮小差距。
完善勞動保障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既促進企業之間公平競爭,又保護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應該深化勞動保障制度改革。從長遠看,應該逐步建立“法律強制、個人付費、政府輔助”的勞動保障制度,解決勞動保障費用水平新老企業負擔不均衡、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負擔不均衡、技術和資金密集型企業與勞動密集型企業負擔不均衡的實際問題,使勞動者能夠比較公平地享有勞動保障。
完善貧困救助制度,保障失業人員、貧困群體的生活,是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要借鑒一些地方的成功經驗,認真落實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制度,加強貧困救助工作,使失業人員及其家庭和其他困難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完善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援助制度,對就業困難對象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和公益性崗位援助。完善醫療保險制度,將靈活就業群體、貧困群體納入大病統籌的醫療保險范圍。積極推進商業保險和職工互助保險,分攤社會保險負擔。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發放標準。支持社會慈善機構組織募捐和開展扶貧活動,為社會各界人士自發的捐贈活動提供便利,拓寬社會救助渠道,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逐步建立農業保險制度。這項制度可以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有力保障,有利于化解農民個人投資和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的風險。按照WTO規則和市場經濟規則,政府應該改變對農業的支持方式,將對農民直接補貼逐步改為扶持農民參加保險方面來。一家一戶參加農業保險,會造成農業保險公司經營成本過高。農業保險的運作可以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牽頭參保,或者由農民各類協會等組織牽頭參保,逐步擴大農業保險范圍,為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奠定制度基礎。
打破城鄉制度壁壘,逐步放寬戶籍管理。在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城鄉制度差別也要逐步改變,尤其是要從制度上解決對農民工的歧視問題,提高農民素質,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提高教學質量,使農村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強對農村勞動者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擇業能力。
2.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在立法、執法監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國人大在調整個人收入所得稅起征點問題上,公開征集社會各界意見并召開立法聽證會,為完善立法程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嘗試。有的地方對是否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事項,在作出規定之前,也通過網絡和其他新聞媒體廣泛征求意見,不但真實地體現了民意,也使確立的制度能夠更好地得到貫徹和實施。這種做法應該制度化,凡是涉及城鄉居民切身利益的立法,都必須經過群眾廣泛討論后確定,使國家和地方的立法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為了加強人大對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或“一府兩院”的監督,要依據新頒布的《監督法》,制定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和具體實施辦法,確保《監督法》全面落實。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的重大決策,都應該實行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為了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要逐步完善基層政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各項民主權利。尤其是要通過互聯網等各種現代化的傳媒手段,建立公民參與經濟社會管理的信息平臺,并通過完善信訪制度、政府與老百姓直接對話等形式,拓展征集群眾意見的渠道,形成社情民意的表達機制。對農村居民自己建立各種專業協會,要積極引導和支持,使之對鄉鎮政府和村委會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更好地維護村民的合法權益。為了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組織的作用,應該加強對企業工會組織的指導和支持,提高企業工會與老板或董事會的談判能力,切實維護工人的正當權益。律師事務所等其他法律咨詢服務、法律援助機構、公益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近年來新出現的城市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等民間組織,在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要通過規范、扶持等方面的制度建設,使各類社會組織接受委托、代表居民維權得到法律保護和支持。
完善權力運行規則是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要不斷加強權力運行的制度約束,不但要繼續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還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監督制度,使行政權、執法權、司法審判權、人事管理權、干部任免權等權利運用,都在社會的公開監督之下。
3.完善維護經濟社會秩序的制度
對于壟斷行業通過不正當或不合理競爭手段獲得壟斷收益的行為,要通過完善反壟斷的法律進行限制。一旦發生不當得利,要全部予以沒收,并實行嚴厲的懲罰措施。同時要對壟斷行業實行嚴格的公開管理的制度,包括成本、工資、福利、用工、服務項目的質量標準和價格等,全面建立信息公開披露的制度,完善對壟斷行業的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制度。政府要建立壟斷行業管理的網絡信息平臺,依法強制壟斷行業公布相關信息,以便消費者和社會各界進行有效的監督。
對“回扣”或“提成”等各種商業賄賂行為,要堅決打擊。為了遏制“回扣”現象的不斷蔓延,應該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對商品的利潤率或進銷差價率和批零差價率進行必要的限制,使“回扣”的現象沒有產生的條件和機會。
保持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定是改善人際環境的重要內容。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社會預警機制,掌握經濟和社會運行動態,及時發現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征兆,力爭在各種矛盾和沖突爆發前發出信息警報、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盡可能減少和避免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尤其是對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要加大打擊力度,使社會治安狀況根本好轉,有效地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完善信訪工作制度,特別是對工人、農民工、農民等群體性上訪案件,要及時了解他們的訴求,快速進行處理,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引起激烈的沖突和社會震動。
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維系良好的人際環境,不僅要靠法治,還要靠德治。因此,必須全面加強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建設,建設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的首要任務,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倡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明了社會思想文化道德的發展方向,規定了其提升的水準,為人們和諧相處提供了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礎和行為準則,構成了良好人際環境的重要內容,同時它也為和諧人際環境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助推力量和重要保證。在確立社會價值標準的基礎上,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力提倡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團結友愛的精神,繼承樂善好施、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注重禮儀、敬老愛幼、崇尚科學、誠實守信等優良傳統。同時,還要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風險意識、創新意識,實現民族優秀文化與現代市場經濟文化的互補與融合,構建能夠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識形態,為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人際環境自身的發展規律之一就是漸進式的]進過程。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也是如此。任何一種社會新理念的形成,都要經過逐步被社會多數成員理解、接受、認可的過程,都是約定俗成的。所以,加強思想文化和倫理道德建設,不但要在整個社會加強宣傳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更重要的是從局部、從基層做起,首先推動微觀人際環境的改善,通過打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創建和諧社區、和諧村屯、和諧鄉鎮等有效形式,帶動整個社會思想文化和道德理念的轉變,從而實現人際環境的不斷改善,達到促進社會成員共同全面發展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王光偉主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學習讀本[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xx.
楊思遠,王玉玲,劉穎.新大同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xx.
林建公.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問題[J].中國政治,20xx(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中國政治,20xx(7).
陳明凡,宋衍濤.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綜述[J].中國政治,20xx(11).
秦宣.構筑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定環境[J].中國政治,20xx(4).
陳雄.論構建和諧社會的利益均衡[J].中國政治,20xx(12).
周善紅.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特征分析[J].社會主義論叢,20xx(7).
張富良.轉型期中國農村干群矛盾客體初探[J].中國政治,20xx(9).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2
【摘 要】當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于大學生以后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由于大學生本身的性質較為特殊,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關系也較為復雜。從廣義的概念來說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與所有和他有接觸的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但是從狹義的概念來說,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僅僅是指在大學校園中接觸較為親密的人。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大學期間,學生們本身處于一個較為特殊的成長階段,這期間大學生的心理影響因素比較多,有積極的影響,有消極的影響。這就需要對大學生人際關系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正確的輔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大學生能有一個較為良好的環境,促使他們在大學期間心理發展階段有一個較為健康的發展環境。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和人際溝通的行為對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好的環境能夠使得大學生們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狀態,不好的心理健康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在生活中做出較為極端的選擇進而對社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環境的分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大學生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家庭中的主要家庭成員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成員是大學生最親近的人,家庭成員和大學生之間具有血緣關系,這種關系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大學生對家庭成員的信任度也是最高的,家庭的生活環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家庭成員的一些行為方式直接在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如果一個家庭成員在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的行為方式,比如說父母經常在大學生面前吵架,父母和大學生之間的矛盾不及時溝通等,這樣只會使得大學生的心理有陰影,要是不能夠采取方式幫助他們,他們會有極大的心理障礙,這樣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消極的影響。如果大學生有一個較為良好的家庭環境影響,這樣可以讓大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對以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二)大學生的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的校園中的時候,第一個接觸的長輩應該就是老師了,在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和新的生活環境,大學生更依賴于教師們的講解,教師們給大學生的印象對大學生以后的生活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對于大學生以前遇見的教師們來說,大學的老師的管理比較疏松,大學生不經常見到老師,老師們一般只會對特殊的學生主動進行溝通,對他們進行一些心里上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大學生一般不會主動和老師之間進行溝通。因此,大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在大學生心理遇見問題的時候不能夠及時的幫助他們疏散不良的心情進而使他們能夠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大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是需要老師和大學生們共同主動努力才能夠有成果的。
(三)大學生周圍的同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大學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是大學人際關系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這個特殊的階段中,家長和教師只是大學生活中的小部分,大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和同學在交往。同學之間更加容易建立起密切的關系,密切的同學關系能夠使得大學生們形成比較穩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關系。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一)加強家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
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和家長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上的不平衡,情緒變化對另一方有偏見。一方面,父母經常把情感上的負擔寄托給孩子,并給予很高期望。另一方面,大學生希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一方面他們必須離開他們家庭所在地,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迫使他們去學習獨立面對各種問題;另一方面,盡管他們想要獨立,但由于外部世界和許多的限制,他們不能完全獨立。為了解決這個矛盾關系,需要大學生與父母調整和適應與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需要彼此之間更多理解和信任,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
(二)提高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的措施
但由于大學教育的特殊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分散,導致大學教師傾向于關注教知識,忽視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溝通,組織咨詢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適當召開大多數學生干部會議,然后讓他們傳遞信息給大部分學生。師生之間的理解可以在對話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人文價值交換,改變過于強調書本知識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科學思維、注意和所有的學生交流,經常去了解大部分學生的情況,真的做“學生導向”逐步發展人文精神,建立一個好老師形象,對學生起到好的影響.
三、結語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輔導,使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以后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擁有一個好的素質,幫助社會建立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一方面又能夠自主發揮自己的個性,使得社會產生新的資源,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促進社會上面新能源的踴躍出現。若大學生的心理存在著一定的隱患問題,進入社會后,很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影響社會文明的發展。由此可得,輔導大學生使他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于以后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對于輔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可以促進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夠達到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娟,孫艷平.論心理健康與創造力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07).
[2] 張建梅.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際主觀因素研究[J].傳承,20xx(28).
[3] 田代亮.高職大學生人際關系、人格特質、應對方式及其關系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20xx(05).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3
摘要:長期以來,學校管理一直青睞制度化管理,對非制度化管理缺少理性思考,班級管理也是如此。隨著"人本管理"思想在學校管理科學中地位的不斷凸現,人際關系也越來越被認同為學校管理科學中的新視點。本文通過班級人際關系的解讀、體認與建構,試圖尋求一條班級管理最優化的新路,從而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
關鍵詞:人際關系;管理效益;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何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使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值得深思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新時期班級管理工作應該追求的理想目標。
怎樣才能實現我們所企求的理想化的班級管理模式呢?筆者認為,其切入點在于改善班級人際關系,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廣大師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互惠共生,最終實現班級管理最優化。
1.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級的和諧首先是學生之間的和諧,同學之間既是學習中的合作者、競爭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與伙伴。同學關系處理好壞對于和諧班級、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重要影響,不僅影響到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還會影響到班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私狹隘、驕縱任性、自以為是、以我為中心等毛病普遍存在,因此班級內部矛盾出現在所難免。如不妥善處理必將影響班風,影響班級和諧。我把"珍惜緣分、重視友情、與人為善、淡化矛盾、為人寬容"的觀念灌輸給每一個學生。對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傳,正面引導。創設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通過談心班會討論學生、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形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尊重、學會理解、學會團結、學會寬容與友愛、學會換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營造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2.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活動中最基本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關系,是創建和諧班級的核心內容。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對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要做到師生和諧,就要樹立正確的師生關系。中國過去有句古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大概概括了傳統和諧的師生關系。而新型的師生關系則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是學生的朋友。如何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系?如何實現師生和諧呢?我認為班主任應始終堅持這樣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空間;賞識學生、鼓勵學生,營造一個個性發展、天天向上的空間;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營造一個互愛互助的空間。并應隨時注意調節師生的心理距離,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進學生中間,關心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切實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力求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3.教師之間的和諧關系
和諧的班級,離不開任課教師的和諧。營造和諧的班級離不開任課教師的團結協作,僅靠班主任的單打獨拼遠遠不夠。班主任應營造自身與任課教師、任課教師與任課教師之間相互尊重、互諒友愛、團結協作的和諧關系。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理解和尊重。聽取任課教師的建議,幫助其樹立威信,協助改善師生關系,化解任課教師之間的矛盾,做好協調,絕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4.體認"以生為本"的班級人際關系管理新思維
人本主義管理思想給予班級管理的啟示是: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只有牢固地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才能夠充分發揮每一類兒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成班級管理最優化的目標。
對待人緣型兒童,我們既要實事求是地肯定他們的長處和優點,讓他們充滿信心,不斷進取,爭取更優異的成績;同時又要一分為二地分析他們的所作所為,讓他們在成績面前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使他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效地克服驕傲自滿情緒。另外,還必須教給他們人際交往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引導他們主動地接觸其他同學,不游離于班集體,與其他同學互惠共生、共同發展。對中間型兒童,我們的方法是:首先,利用中間兒童的優勢,合理地安排他們的工作,讓他們在工作中體現自身的價值,從而促使他們向好的方向轉化;其次,吸收中間型兒童參與班級管理,使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增強信心、體認人際協調的作用,從而自覺自愿地與別人搞好關系;再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余活動,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團結的魅力。對待嫌棄型兒童,我們要講究方法,因為這部分兒童與班集體心理距離大,對老師和其他同學懷有拒絕和抵觸情緒,且常常處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場之中,自尊心十分脆弱。因此,要幫助這類兒童建構好人際關系,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尊重他們,保護他們脆弱的自尊心;第二,要時時用"放大鏡"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設法使嫌棄型兒童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第三,要求其他同學首先是班主任老師要率先垂范,帶頭接納嫌棄兒童,消除他們的疑懼心理。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嫌棄型兒童與其他同學和老師的心理距離逐漸縮小,進一步達到心理上的"磨合"。
5.建構班級人際關系最優化的具體方法
建構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的方法很多,這里主要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5.1 情境熏陶法。所謂情境熏陶法,就是創設一種班級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感受到集體的魅力,從而在內心中自覺自愿地對班級產生一種向心力。這種方法對班級人際關系的改善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運用這種方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成一種和諧的文化氛圍。具體措施有制定班級公約、張帖反映班級主流文化的標語、定期更換班刊、設立好人好事記錄簿并定期總結評比。(2)加強班風建設。班風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反映。實踐證明:班風正,則人際關系和諧,群體的凝聚力強,集體在這種狀態中能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可見,加強班風建設對改善班級人際關系對改善班級人際關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3)在班級中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輿論是一種群眾性意見,它對班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的言行都有一定的規范作用。在一定意義上,輿論對協調班級人際關系、鼓舞正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2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明顯加快,各種競爭非常激烈,精神壓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難免會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沖擊,并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糾葛和沖突,由此所產生的心理障礙、心理疾病也逐漸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著心理疾病的煎熬。
據有關部門統計,有各種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者約占人口總數的20%。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一定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培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社會心態。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動之中,有效調節人們的情感和心理,消除憂郁感、孤獨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緒[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5.3 弘揚傳統美德,培養高尚情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禮儀的總和,它是中華民族優良思想文化傳統的核心。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一定要弘揚傳統美德,培養高尚情操。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誠實守信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誠信作為一個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華文化中已經傳承了幾千年,以誠信立人,以誠信立國,以誠信求發展。和諧的人際關系應該是誠信友愛的關系,誠信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要求,是友愛的前提。沒有誠信,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信任和理解;沒有友好關愛,更無從談社會和諧。
5.4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堅持真理,糾正錯誤,增強團結。恩格斯指出"團結并不排斥相互間的批評。沒有這種批評就不可能達到團結。沒有批評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談不到團結"[4]423。在人民內部,要從團結、和諧的愿望出發,通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分清是非,消除隔閡,糾正錯誤,解決矛盾,從而達到新的團結,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5.5 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2]全國黨代會的報告里第一次出現"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字眼,這一亮點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為本的宗旨和與時俱進的創新。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的原則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避免不良心態積累惡變,引導社會心態良性變化,幫助人們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心理和諧。要關注人們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導人們加強自身修養,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3]153,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減少群眾的后顧之憂,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以增強本單位、本部門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王建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中央文獻出版社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4
【摘 要】在中職階段中,寢室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合。寢室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從班主任工作的角度,通過剖析中職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主要表現和產生原因,探索如何構建良好和諧的寢室關系。
【關鍵詞】中職生 寢室生活 人際關系
中職學生基本過著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寢室成為最主要的生活單位。寢室生活中近距離的人際接觸產生復雜的寢室內部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寢室生活的質量,學生中的矛盾和事端也往往發生在這里。寢室人際關系處理得和諧,同學間會培養出比親兄弟姐妹更親的感情,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同樣,若寢室人際關系出現不和諧,可能表現出針尖對麥芒,甚至“同室操戈”以致釀成悲劇,20xx年令人痛心疾首的“復旦大學生投毒故意殺害室友案”便是很有力的證明。如何處理好寢室人際關系越來越成為中職生生活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因此,淺析中職生寢室人際關系處理,對創建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表現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以感情為主要特征,反映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它體現的是心理上的差距。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主要表現為:(1)缺少溝通。比如有學生感冒不舒服,而室友仍然將電扇開到最大等。(2)寢室內小團體現象。例如某兩位或三位同學形成小團體,有意無意排斥其他寢室成員,一旦寢室內部發生問題,學生會產生被遺棄的感覺。(3)自私自卑。例如寢室內有同學參加了學生會或者表現出色,內心產生自卑嫉妒情緒,出現故意針對、諷刺挖苦等現象。
二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原因
1.生活習慣差異
我校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綜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使得寢室內同學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一些學生在生活習慣上比較差,例如在寢室里有隨便翻動別人東西、吃別人的東西的習慣,從而引起同學反感。還有一些學生不講衛生、不愛勞動。若寢室內有學生常常不搞衛生,或者做的衛生工作太粗糙導致其他成員返工,會令其他同學產生不滿情緒,進而產生矛盾。
我們的學生都是“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以自我為中心使學生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尤其是熱戀中的學生喜歡在宿舍里旁若無人的打電話,有時一打就是幾個小時,不管宿舍其他學生在做什么,影響了室友的休息。
3.缺乏人際溝通的技巧
做不到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好商量,同學間缺少溝通,導致沖突。同一個寢室不同的學生看待問題時,難免會出現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也就避免不了相互間不能接受對方的做法的情況。出現沖突時,有的學生采取“鴕鳥”政策,消極躲避和忍耐,矛盾會惡化;有的學生則講話口無遮攔,專揭別人的傷疤。
三 處理寢室人際關系的方法和幾點建議
融洽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可以幫助中職生在學校中找到歸屬感,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室風”是中職生努力的目標,也是中職學校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1.學校對形成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重視
學校應該大力宣傳和諧寢室,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端正學生的態度,重視寢室人際關系。
第一,舉辦新生入學寢室人際關系專題講座。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引起新生對宿舍人際關系和人際沖突的重視,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讓新生學會與室友和諧共處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盡快融入宿舍集體生活。
第二,做好家校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與家長統一戰線,囑咐家長多與孩子聯系。當出現寢室問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開解學生的心情。
第三,開設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全面提高中職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尊重、理解、寬容、信任等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第四,設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請有經驗的心理老師為學生排憂解難。它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宣泄的平臺,當學生想不通或者不知該如何處理寢室人際關系時給予指點和幫助。及時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咨詢和治療,從根本上化解學生的寢室人際沖突。
2.班主任對寢室人際關系的關注和引導
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擔任著大家長的角色。中職生多處于叛逆期,與家長交流越來越少。班主任除了關心寢室學生遵紀守規和衛生達標情況外,還應關注平靜湖面下的波瀾起伏。
第一,走近寢室內部。針對寢室人際關系,經常性地找同學聊天,了解寢室內部動態。知道寢室內誰與誰走得近,誰與誰之際有摩擦,誰近期心理狀態不太好等,及早發現問題。定期地下寢室,傾聽學生的心聲,觀察學生寢室內部的生活情況。
第二,制訂寢室內部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讓學生明白寢室內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避免不公平,將寢室問題向自治方向努力。
第三,多開展以宿舍為單位的文娛活動。為營造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可以多開展班級活動。比如開展以寢室為單位的宿舍包餛飩活動、各類文娛體育比賽等,這既讓學生感到生活充實,同時也增強了宿舍內成員的內聚力,相互幫助、相互體貼,發現室友身上的閃光點。
第四,發揮班級學生干部,尤其是宿舍長的作用。在寢室生活中,寢室長擔任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分配任務時要公平,另一方面是做好寢室內部的協調工作,當出現寢室問題時,要及時制止和引導,努力將寢室矛盾問題解決于萌芽階段。因此,班主任應當定期對其進行應對人際關系危機的專業培訓。
3.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
寢室人際關系最終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處理,老師只能提供方法傳授技巧,實際操作還是學生。只有在真真切切的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明白怎么處理問題,真誠待人,用心去經營,用愛去構建,才能創造出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
第一,自身意識到處理好寢室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首先學生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寢室人際關系對自身生活舉足輕重的影響。端正態度,相聚在這同一個房間,是多么來之不易的緣分。主動地與室友友好相處,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第二,學會尊重、包容和坦誠互助。尊重自己和他人,是建立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基本保證。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具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允許差異,學會包容。若他人的生活習慣影響到你,可以委婉地提出意見,切不可采取過激的方式。在寢室生活,切忌戒備心太重,只有敞開心扉,真誠以待,投之以桃,別人才會對你報之以李。
第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寢室全體成員應具有一致的起居時間。倘若實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也應盡量減少聲響和燈光對室友的影響。認真完成自己該做的寢室義務,既要做好個人衛生,也要將自己負責的衛生區域打掃干凈。
第四,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原則。不壓抑宿舍內部的矛盾,努力提高解決宿舍問題的能力。發現矛盾及時解決,有話好好說,口氣友善。努力發現室友的優點及特長,學會欣賞與贊美別人,贊美時應注意真心真意,適時適度。
第五,換位思考,學會感恩。學會換位思考,當你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你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不論做什么事,要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室友之間相互理解,心靈才會靠近,減少矛盾。要學會感恩,對于別人的幫助要銘記于心。
三年的中職生涯中,每個學生都要經歷寢室人際關系的考驗。寢室人際關系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千變萬化,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但請相信,只要學校、老師、學生齊心協力,加上真誠和愛的力量,寢室人際關系定當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薛東亮、陳樹旺.淺談中職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xx(23):40~41
[2]陳筱宇.解開高校女生宿舍的“盤絲洞”——高校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思考(上旬刊)[J].科教文匯,20xx(9):186
建立良好人際關系論文 篇5
[摘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才和 發展 已不言自明。然而,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及問題。本文從的概念闡釋入手,分析了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人際關系 策略
一、
是指大學生在學習、 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形成的,利益與需要協調發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這樣一種狀態和關系。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大學期間,他們仍沉浸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正在進行著獨立走入 社會生活前的最后準備,因此很難真正適應大學的 環境和集體生活,更加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2.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并且趨向功利化。現在許多大學生缺乏交往的主動性,有的人甚至將享受孤獨作為了一種時尚,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的人際交往問題。由于缺少交流的 實踐和 經驗,不少大學生出現交往困難的困境,面對人際交往常常感到緊張害怕,回避同學,躲避交談。同時,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注重人際交往的物質性,有用即真理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受到推崇,許多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對自己有益處的人際交往,特別是有直接的物質幫助的交往對象。
3. 網絡 的出現,使人際關系變得冷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網上與人交往,忽視了現實的群體關系。比如,有許多大學生感到寂寞、空虛,就到網上沖浪,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同外部世界的溝通 聯系很少,他們用虛擬交往替代了現實的面對面的交往,這就不可避免地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使人的心靈上產生隔閡,最終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
4.理想中與現實中交往理念的差異。隨著大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德提高,他們更加關注人際關系中的地位平等。然而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尤其是物質生活貧富的差別上。例如,家庭 經濟 條件的差異,導致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和那些生活優越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富有家庭的學生依仗父母有錢有權往往,往往為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姿態,而經濟上拮據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會產生自卑、內向等 心理。
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1.客觀因素
家庭因素。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 教育 的誤區。現在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長輩的呵護下成長,缺乏交往的愿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們缺乏獨立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使他們容易走向極端。
社會因素。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系的疏遠,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義的傾向,從而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觀。在物質欲望的驅使下,有一些大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物欲的滿足上。另外,日新月異的網絡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虛擬的網絡環境容易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例如,有些學生對現實的人際關系不知所措,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這也容易導致大學生的道德弱化和人際關系淡化。 2.主觀因素
個性的差異。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 環境和性格特點都不同,就導致了大學生性格千差萬別,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 心理、思維等各方面從成長到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也難對人際關系做出正確的理解,于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和他人,這就難免產生嫉恨、沖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影響人際關系。
四、構建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大學生的 社會化進程
大學生要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社會人,離不開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人們由于不斷的進行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吸收有關信息,才使得個體心理由低級向高級逐漸 發展 ,實現了 自然 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大學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和掌握了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并使之得以鞏固和內化。
2.有助于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其身心素質
發揮良好人際關系,就要能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人只有通過各種交往活動才能 體會自我的交往方式,并根據自我的行為與態度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我的評價來逐步認識自我。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令大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能能對周圍的人持信任友好的態度,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尤其是當產生矛盾時,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讓大學生及時地將負面情緒加以化解,建立起樂觀開朗、積極進取的心態。
3.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實現
人的個性有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后天生活、學習 實踐和成長環境的熏陶。交往的深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品質,交往的廣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形式,大學生在交往中認識自我和社會、感受人生,在互助中領悟愛心與親情,在啟發中發展智力與思維,在鼓勵中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
4.和諧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更新觀念
首先,和諧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注重自我形象的觀念。注重自我形象要注意培養得體的姿態動作,要有良好的自我表現意識,要善于讓別人了解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為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其次,積極開展人際交往有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能夠使大學生充實自身生活,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自我和社會的能力。最后,這也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合作的觀念。 現代 社會是分工與合作并同的社會,作為當代大學生就必須學會與人進行最大限度的合作,通過合作來豐富和充實自己。
參考 文獻 :
[1]金盛華,張杰.當代社會心 理學 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徐濤.論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與對策[J].黑龍江高研究,20xx.
[3]張文斌.人際關系學[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xx.
[4]段建國,孟根龍等.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 科學 文獻出版社, 20xx.22.
[5]葉瑜輝.新時期堅持“以人為本”的青少年價值觀 教育 .福建師范大學碩士 論文 ,20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