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精選5篇)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 篇1
[摘要]校園人際關系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每天都在相互進行著交流和交往活動,處理好這三種人際關系,不僅會給教師和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感,更會激發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活力和創造力。師生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心理相容;同學間真誠友愛、寬容信任、互幫互助;教師間坦誠和善、支持配合、團結協作,不僅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更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關鍵詞]和諧 校園人際關系 構建
人生沒有單行道,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必然要與周圍人形成這樣或那樣的人際關系,校園中也不例外。在校園中,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這三種人際關系中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如:學生罷課、頂撞、謾罵教師的;同學間言語侮辱、同伴間的暴力欺負行為,還有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排解不了產生自殺傾向和自殺行為等。校園中的這些不和諧音符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校園的安寧與穩定。作為教育工作者,育人是天職,面對校園中這些不安定因素,我們要教育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認識,調節自己,達到自我和諧,從而實現校園和諧,社會安定。
一、從自身做起,增強人際交往的意識,擺正自己的角色地位,達到自我和諧
“人”字是相互支撐構成的,沒有支撐關系,人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我們從思想意識中應該認識到人與人之間必須要建立一種相互支撐、配合得當、互幫互助的一種人際關系。在學校中,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過高,盲目自大,自尊意識特強,過分敏感,易受傷害,常常在心靈深處產生不良的情感體驗,從而導致學習、工作、交往上的失敗。有的學生自我否定,缺乏自信,不能充分肯定自身的價值,處處與己為敵,自卑、自責,甚至自我毀滅,走上絕路。這些不良的心理現象都是由于缺乏正確的自我意識造成的。面對上述現象,我們開展了“學生角色教育”活動,從喚醒學生的“角色意識”入手,實現“問題學生”的角色復位和回歸,從而減少或杜絕“學生問題”,使我們的校園環境更加安寧和諧和美好。
二、處理好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師生之間產生矛盾,常常是由于學生對教師的過分苛求造成的,當然這里并不排除個別教師的師德問題。在學生眼里,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由于職業的神圣,從事這項職業的教師也被神化了,被神化了的教師永遠不能有錯誤。其實,教師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時常也要表露出一些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再加上雙方在年齡、地位、知識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異,師生間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沖突。這時我們要學會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指責和批評的口氣對待教師,要尊重教師。還要學會溝通。溝通是交往的基本方式,當你與教師意見發生分歧時,不要與教師面對面沖突,要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跟老師講清楚,及時溝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主動化解矛盾。這樣才能增進情感,促使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同伴之間的交往是學校中最常見也是最多的交往形式,同時也是矛盾的病原體。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打架、斗毆事件多數與不能很好地處理同學間的關系有關。尤其是男女同學之間的交往問題最多。進入青春期以后,隨著性意識的萌芽和發展,異性同學之間開始有了相互了解、相互認識和相互交往的需求,這是正常的心理表現。然而,同學們嘗試異性交往,我們的家庭和學校缺少這方面的指導,在交往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因此,正確認識和學會處理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就非常重要了。在同異性交往時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自然、大方、得體;二是適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同性之間的交往要注意寬容忍讓、誠信謙虛、友好互助。
三、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以法律為依據,以規章制度為準繩,提高個人修養,實現個人與集體的和諧
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僅要與周圍人打交道,還要與集體、組織發生聯系,個人與集體在利益上既有共同性,同時又存在差異性,也會發生個人與集體間的沖突,因而必須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做到個人與集體的和諧一致。因此,我們要大力提倡集體主義精神,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用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解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各種矛盾和沖突,也是學校生存和穩定發展的基礎。現在校園內發生的許多違紀行為,多數與學生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所以我們要按規則辦事,以法律為依據,以規章制度為準繩,加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教育,提高守法意識,依法行事。
總之,構建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維護教師、學生、集體利益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從自我和諧做起,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合理而有效地調整自己,達到身心愉悅。還要搞好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提高合作意識,增強團隊精神。更要服從社會、集體的要求,做到自由是在紀律約束下的自由,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事,做一個健康的、擁有美好和諧人際關系的人。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 篇2
[摘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才和 發展 已不言自明。然而,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及問題。本文從的概念闡釋入手,分析了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影響因素、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人際關系 策略
一、
是指大學生在學習、 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形成的,利益與需要協調發展,尊重彼此、交流情感的這樣一種狀態和關系。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這是大學生人際關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大學期間,他們仍沉浸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下,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正在進行著獨立走入 社會生活前的最后準備,因此很難真正適應大學的 環境和集體生活,更加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2.人際交往缺乏主動性,并且趨向功利化。現在許多大學生缺乏交往的主動性,有的人甚至將享受孤獨作為了一種時尚,這就導致了一系列的人際交往問題。由于缺少交流的 實踐和 經驗,不少大學生出現交往困難的困境,面對人際交往常常感到緊張害怕,回避同學,躲避交談。同時,面對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壓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注重人際交往的物質性,有用即真理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受到推崇,許多大學生傾向于選擇對自己有益處的人際交往,特別是有直接的物質幫助的交往對象。
3. 網絡 的出現,使人際關系變得冷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網上與人交往,忽視了現實的群體關系。比如,有許多大學生感到寂寞、空虛,就到網上沖浪,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同外部世界的溝通 聯系很少,他們用虛擬交往替代了現實的面對面的交往,這就不可避免地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使人的心靈上產生隔閡,最終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
4.理想中與現實中交往理念的差異。隨著大學生的民主平等意識德提高,他們更加關注人際關系中的地位平等。然而現實中的人際關系存在很多不平等的因素,尤其是物質生活貧富的差別上。例如,家庭 經濟 條件的差異,導致貧困家庭的大學生和那些生活優越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群體。富有家庭的學生依仗父母有錢有權往往,往往為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姿態,而經濟上拮據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會產生自卑、內向等 心理。
三、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
1.客觀因素
家庭因素。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庭 教育 的誤區。現在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長輩的呵護下成長,缺乏交往的愿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們缺乏獨立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使他們容易走向極端。
社會因素。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也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系的疏遠,人情的冷漠以及拜金主義的傾向,從而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觀。在物質欲望的驅使下,有一些大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物欲的滿足上。另外,日新月異的網絡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虛擬的網絡環境容易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誤導。例如,有些學生對現實的人際關系不知所措,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這也容易導致大學生的道德弱化和人際關系淡化。 2.主觀因素
個性的差異。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 環境和性格特點都不同,就導致了大學生性格千差萬別,從而導致了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除此之外,就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 心理、思維等各方面從成長到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評價,也難對人際關系做出正確的理解,于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和他人,這就難免產生嫉恨、沖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影響人際關系。
四、構建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大學生的 社會化進程
大學生要成為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社會人,離不開良好人際關系的構建。人們由于不斷的進行交往,交流思想感情,吸收有關信息,才使得個體心理由低級向高級逐漸 發展 ,實現了 自然 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大學是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和掌握了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并使之得以鞏固和內化。
2.有助于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其身心素質
發揮良好人際關系,就要能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人只有通過各種交往活動才能 體會自我的交往方式,并根據自我的行為與態度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我的評價來逐步認識自我。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令大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而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一個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能能對周圍的人持信任友好的態度,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能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尤其是當產生矛盾時,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讓大學生及時地將負面情緒加以化解,建立起樂觀開朗、積極進取的心態。
3.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實現
人的個性有著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為重要的是后天生活、學習 實踐和成長環境的熏陶。交往的深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品質,交往的廣度直接影響個性的形式,大學生在交往中認識自我和社會、感受人生,在互助中領悟愛心與親情,在啟發中發展智力與思維,在鼓勵中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
4.和諧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更新觀念
首先,和諧人際關系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注重自我形象的觀念。注重自我形象要注意培養得體的姿態動作,要有良好的自我表現意識,要善于讓別人了解自己,良好的自我形象是為個人成才的必備條件。其次,積極開展人際交往有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能夠使大學生充實自身生活,擴大知識面,提高認識自我和社會的能力。最后,這也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合作的觀念。 現代 社會是分工與合作并同的社會,作為當代大學生就必須學會與人進行最大限度的合作,通過合作來豐富和充實自己。
參考 文獻 :
[1]金盛華,張杰.當代社會心 理學 導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徐濤.論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障礙與對策[J].黑龍江高研究,20xx.
[3]張文斌.人際關系學[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xx.
[4]段建國,孟根龍等.構建大學和諧校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社會 科學 文獻出版社, 20xx.22.
[5]葉瑜輝.新時期堅持“以人為本”的青少年價值觀 教育 .福建師范大學碩士 論文 ,20xx.8.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 篇3
摘 要:人際關系對于個體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人際關系的處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學問。而作為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由于職業和身份的特殊性,擁有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對仕途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每天的工作中,行政管理工作者都要與很多人接觸,不僅有同一單位的領導同事,還有其他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人。擁有良好人際關系,與什么人都處得來,無形中就得到了更多的助力。在西方,最早對人際關系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梅奧通過長達八年之外的霍桑實驗發一并提出了人際關系理論,并批出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環境可以提高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而在中國,對人際關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孔子在繼承和發展三代文化核心的基礎上,構建了以“天下”和諧、內“仁”外“禮”、“誠信”、“忠恕”的人際關系理論體系。千百年來孔子的人際關系理論成為中國漫長封建社會人際關系的主要指導原則和規范,即使是今天,它仍舊可以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鑒。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呢?
關鍵詞:人際關系;建立方法
一、提升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有人說:“一個人的生活和生命質量,取決于他的溝通能力以及他的影響力。”這是不無道理的。和其他任何能力一樣,溝通能力可以在后天的學習、塑造中獲得、提升。
(一)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說話,說對方感興趣的,而非自己感興趣的。
(二)學會傾聽。做到傾聽,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尊敬他人的表現,傾聽讓對方喜歡自己,信賴自己。
(三)學會自我調節,健康身心。心理健康的人會樂于和別人交往,其肯定的態度總能影響所在團隊的發展,能夠把自己擺到團隊中去,以人為鏡、見賢思齊,開心的悅納自我。也不妄自菲薄,能學會在團隊中保有一個適當的位置,并會盡力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贏得他人的認同、循環促進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
(四)尊重他人,積極與他人交流。人際關系是彼此之間的一種互動關系,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將對相互之間處世的常理,對別人的尊重,同樣也將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充分尊重,和諧的人際關系要求人必須尊重理解處世等方面真誠坦白地與他人交換意見,加強彼此溝通,彌補自己學習生活中的不足。
(五)樹立正確價值觀,努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一個人的團隊合作意識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積極主動參與團隊活動,盡自己最大努力培養團隊中的人際關系。
(六)避免不必要的爭論。
二、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
行政人員應該在平日里多讀書,讀好書,多向閱歷豐富的人學習,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品質高尚,受人尊敬、喜愛的人。
(一)真誠。“坦誠為真、至誠乃善”。真誠能使交往雙方內心特實、有安全感,能促進彼此的信任,任何真正友誼的基礎都應該是彼此付出真心。
(二)謙虛。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欣賞他人,多向他人學習。這樣人與人之間就容易形成彼此認同、互相促進的良好關系。
(三)熱情。陽光般的熱情能給人以溫暖,摒除心頭的顧慮和擔心。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人際關系變得和諧融洽。
(四)不亢不卑。很多人見到比自己高貴或自己有求于他人就會緊張,態度也就謙卑起來,適度的謙卑是應當的,但過度的謙卑則會顯得做人沒有個性,沒有原則。在生活中,我們有時要求人,有時需要迎合人,但聰明的人做這一切時,不會因此而讓別人瞧不起,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擁有
(五)講究信用。守信用,是你人生最大的資產,守信用,是你人格的保證,有了信用,就能成就一切的事情,沒有信用,任何的機會都與你無緣。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它做到最好,每一次都在全力以赴,因為時光永遠不會倒流。
三、工作中的建議
(一)個人方面: 首先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 獨特的人格魅力。
現今社會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這也促使人們不斷努力,面對一群滿腦新事物,新思維,滿嘴新概念、新名詞的年輕人,作為政工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根底,一名優秀的政工人員,應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風格。
①樹立互動觀念:發揮主體作用,建立平等交往、雙向交流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新的上下級模式。必須克服“我講你聽”,“我主你從”的老舊做法,應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特別是讓人的思想動起來、嘴巴動起來,發揮主體作用,在互動中進行體驗和交流。
②互相關心愛護,互為良師益友。關心愛護是塑造人關系的基礎,各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迥異,要求上級要深入群體當中,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關心別人,時刻為別人著想,同情送溫暖,愛護、保護和發揮人的合法權益;關心人的身心健康等。在關心和愛護中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有助于相互信任和尊重。
(二)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人際關系的和諧穩定。
社會心理學告訴人們人際沖突主要源于利益沖突、角色沖突和價值沖突。由于制度不規范,必然導致社會利益分配不合理、角色定位不明確,權利和義務關系矛盾重重,互相猜忌、仇視,很不友好。因此,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必須從制度著手,消除不穩定的根基。
重視文化環境建設,營造寬容、開放、多元、和諧的氛圍。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隨著社會滿意度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成熟,客觀上為人的個性發展 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大力弘揚素質教育,不斷提升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人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樹立起追求公平正義、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寬容和諧的良好氛圍。
在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每個生命的主宰都是其自己,想要有所改變,就要有強烈的愿望。通過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和理解,可以領悟到人際交往的深層含義,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我們自身的人際關系。無論在以后的工作、學習或生活中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自身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增強團隊成員的正義感、責任感、集體榮譽感,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創造性,實現整個目標的高效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昭蘭.情緒心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P4-7.
[2]馬建青.大學生心理衛生. 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P89-92.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 篇4
【摘 要】在中職階段中,寢室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合。寢室關系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從班主任工作的角度,通過剖析中職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主要表現和產生原因,探索如何構建良好和諧的寢室關系。
【關鍵詞】中職生 寢室生活 人際關系
中職學生基本過著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寢室成為最主要的生活單位。寢室生活中近距離的人際接觸產生復雜的寢室內部人際關系,影響著學生寢室生活的質量,學生中的矛盾和事端也往往發生在這里。寢室人際關系處理得和諧,同學間會培養出比親兄弟姐妹更親的感情,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同樣,若寢室人際關系出現不和諧,可能表現出針尖對麥芒,甚至“同室操戈”以致釀成悲劇,20xx年令人痛心疾首的“復旦大學生投毒故意殺害室友案”便是很有力的證明。如何處理好寢室人際關系越來越成為中職生生活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因此,淺析中職生寢室人際關系處理,對創建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表現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以感情為主要特征,反映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它體現的是心理上的差距。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主要表現為:(1)缺少溝通。比如有學生感冒不舒服,而室友仍然將電扇開到最大等。(2)寢室內小團體現象。例如某兩位或三位同學形成小團體,有意無意排斥其他寢室成員,一旦寢室內部發生問題,學生會產生被遺棄的感覺。(3)自私自卑。例如寢室內有同學參加了學生會或者表現出色,內心產生自卑嫉妒情緒,出現故意針對、諷刺挖苦等現象。
二 寢室人際關系不和諧的原因
1.生活習慣差異
我校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的綜合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使得寢室內同學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一些學生在生活習慣上比較差,例如在寢室里有隨便翻動別人東西、吃別人的東西的習慣,從而引起同學反感。還有一些學生不講衛生、不愛勞動。若寢室內有學生常常不搞衛生,或者做的衛生工作太粗糙導致其他成員返工,會令其他同學產生不滿情緒,進而產生矛盾。
我們的學生都是“9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以自我為中心使學生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尤其是熱戀中的學生喜歡在宿舍里旁若無人的打電話,有時一打就是幾個小時,不管宿舍其他學生在做什么,影響了室友的休息。
3.缺乏人際溝通的技巧
做不到有話好好說,有事好好商量,同學間缺少溝通,導致沖突。同一個寢室不同的學生看待問題時,難免會出現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也就避免不了相互間不能接受對方的做法的情況。出現沖突時,有的學生采取“鴕鳥”政策,消極躲避和忍耐,矛盾會惡化;有的學生則講話口無遮攔,專揭別人的傷疤。
三 處理寢室人際關系的方法和幾點建議
融洽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可以幫助中職生在學校中找到歸屬感,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所以營造一個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室風”是中職生努力的目標,也是中職學校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1.學校對形成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重視
學校應該大力宣傳和諧寢室,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端正學生的態度,重視寢室人際關系。
第一,舉辦新生入學寢室人際關系專題講座。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引起新生對宿舍人際關系和人際沖突的重視,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讓新生學會與室友和諧共處的一些技巧和方法,盡快融入宿舍集體生活。
第二,做好家校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并與家長統一戰線,囑咐家長多與孩子聯系。當出現寢室問題時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幫助,開解學生的心情。
第三,開設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全面提高中職生的心理素質,培養他們尊重、理解、寬容、信任等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第四,設立心理健康咨詢中心。請有經驗的心理老師為學生排憂解難。它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宣泄的平臺,當學生想不通或者不知該如何處理寢室人際關系時給予指點和幫助。及時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咨詢和治療,從根本上化解學生的寢室人際沖突。
2.班主任對寢室人際關系的關注和引導
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擔任著大家長的角色。中職生多處于叛逆期,與家長交流越來越少。班主任除了關心寢室學生遵紀守規和衛生達標情況外,還應關注平靜湖面下的波瀾起伏。
第一,走近寢室內部。針對寢室人際關系,經常性地找同學聊天,了解寢室內部動態。知道寢室內誰與誰走得近,誰與誰之際有摩擦,誰近期心理狀態不太好等,及早發現問題。定期地下寢室,傾聽學生的心聲,觀察學生寢室內部的生活情況。
第二,制訂寢室內部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相關規章制度讓學生明白寢室內哪些可做,哪些不可做。避免不公平,將寢室問題向自治方向努力。
第三,多開展以宿舍為單位的文娛活動。為營造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可以多開展班級活動。比如開展以寢室為單位的宿舍包餛飩活動、各類文娛體育比賽等,這既讓學生感到生活充實,同時也增強了宿舍內成員的內聚力,相互幫助、相互體貼,發現室友身上的閃光點。
第四,發揮班級學生干部,尤其是宿舍長的作用。在寢室生活中,寢室長擔任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分配任務時要公平,另一方面是做好寢室內部的協調工作,當出現寢室問題時,要及時制止和引導,努力將寢室矛盾問題解決于萌芽階段。因此,班主任應當定期對其進行應對人際關系危機的專業培訓。
3.學生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
寢室人際關系最終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處理,老師只能提供方法傳授技巧,實際操作還是學生。只有在真真切切的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明白怎么處理問題,真誠待人,用心去經營,用愛去構建,才能創造出和諧的寢室人際關系。
第一,自身意識到處理好寢室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首先學生要從思想上意識到寢室人際關系對自身生活舉足輕重的影響。端正態度,相聚在這同一個房間,是多么來之不易的緣分。主動地與室友友好相處,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第二,學會尊重、包容和坦誠互助。尊重自己和他人,是建立和諧寢室人際關系的基本保證。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具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允許差異,學會包容。若他人的生活習慣影響到你,可以委婉地提出意見,切不可采取過激的方式。在寢室生活,切忌戒備心太重,只有敞開心扉,真誠以待,投之以桃,別人才會對你報之以李。
第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寢室全體成員應具有一致的起居時間。倘若實在有事,早起或者晚睡也應盡量減少聲響和燈光對室友的影響。認真完成自己該做的寢室義務,既要做好個人衛生,也要將自己負責的衛生區域打掃干凈。
第四,掌握一定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原則。不壓抑宿舍內部的矛盾,努力提高解決宿舍問題的能力。發現矛盾及時解決,有話好好說,口氣友善。努力發現室友的優點及特長,學會欣賞與贊美別人,贊美時應注意真心真意,適時適度。
第五,換位思考,學會感恩。學會換位思考,當你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你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不論做什么事,要將心比心,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室友之間相互理解,心靈才會靠近,減少矛盾。要學會感恩,對于別人的幫助要銘記于心。
三年的中職生涯中,每個學生都要經歷寢室人際關系的考驗。寢室人際關系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千變萬化,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的。但請相信,只要學校、老師、學生齊心協力,加上真誠和愛的力量,寢室人際關系定當有所改善。
參考文獻
[1]薛東亮、陳樹旺.淺談中職生宿舍人際關系沖突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衛生職業教育,20xx(23):40~41
[2]陳筱宇.解開高校女生宿舍的“盤絲洞”——高校女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的思考(上旬刊)[J].科教文匯,20xx(9):186
關于人際關系的論文 篇5
[論文關健詞]大學生 交往障礙 人際關系
[論文摘要]大學生踏入大學校園后面臨著新的環境,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遠離父母,在學校里學習生活,在這種環境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大學生正常學習、生活的保障,更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深層需要。
處于青年期的當代大學生,其特點是: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他們力圖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以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但在交往過程中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交往順利或不順利,如果交往順利,會心情舒暢、身心健康;如果交往受挫,便會使得心情郁悶,身心受損,導致各種不良后果,這些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是極為常見的。大學生在各種心理障礙中,人際交往障礙表現最為常見,直接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1 大學生交往障礙的特點
1.1認知障礙認知障礙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隨著大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了主動交往,但由于社會閱歷有限、客觀環境的限制等原因使其不能夠全面接觸社會,同時心理上也不成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帶有理想化的模型,然后據此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理想與現實不符,則產生交往障礙,心理出現創傷。另一個是以自我為中心,人際交往的目的在于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諒互讓,以誠相見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而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對方的需要,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1.2情感障礙 情感成分是人際交往中最為重要特征。情感的好壞決定著交往者今后彼此間的行為,交往中感情色彩濃重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大特點。情感障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嫉妒與自卑嫉妒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品質,表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報以嫉恨,乃至行為上冷嘲熱諷,甚至采取不道德行為。嫉妒容易使人產生痛苦、憂傷、攻擊性言論和行為,導致人際沖突和交往障礙。自卑是則一種過低的自我評價,自卑的淺層感受是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體驗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對一個人性格的培養極具腐蝕作用,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扼殺他的獨立精神,使其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在交往中常常表現出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點挫折,便怨天尤^。實際上,自卑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主要是不了解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閃光點或者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而導致自卑;有時是凡事期望值過高,不切實際,在交往中總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化。懼怕丟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絕與恥笑。因此這種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將社交圈子限制在狹小的范圍內,導致人際交往障礙。
1.2.2自負、害羞自負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傲氣輕狂、居高臨下、自夸自大,過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視他人。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父母對其嬌生慣養,養成任性和自我為中心的特點。與同學相處,高興時海闊天空、眉飛色舞;不高興時就大發脾氣、不顧他人的感受,最終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無論是自卑還是自負,都是導致交往障礙的兩個極端。害羞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靦腆,動作忸怩、不自然、臉色緋紅等,說話音量低而小,嚴重者怯于交往。對交往采取回避的態度,導致過多約束自己的言行,無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無法與他人產生良好的溝通,造成交往雙方的誤解,妨礙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1.2.3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另一種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個性特征、心胸情懷和道德操守。是個體在成人化和社會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和行為范式。人格的差異會帶來交往中的誤解、矛盾與沖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際沖突。
2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大學生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邁進大學校園,因剛從緊張、繁重的高中學習生活中走出來,沒有時間和機會深入社會,對于人際關系,大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而大學生活,又恰恰需要交往,需要溝通。那么如何打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局面?使其在人際交往中不四處碰壁,應該掌握以下原則:
2.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方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那么他很快便會遭到孤立。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更不能因同學的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這是人際交往的基礎。
2.2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并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要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容易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和沖突。
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2.3真誠待人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并結成深厚的友誼。誠實又是成功交往的基礎,知心朋友和牢固的友誼是通過真誠相處才獲得的。那么。怎樣做到誠實呢?簡單的說就是一要正直無私;二要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三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胸懷坦白。
2.4互助互利人際關系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系才會繼續發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一個人如果只想得到別人幫助,而不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是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的。
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于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于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休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2.5講究信用 誠信是一個人內在氣質的反映,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是成功的伙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余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_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
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2.6寬容大度 人際交往中產生誤解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撐船”。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在寬容別人身上的缺點時,應該看到別人身上的優點,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古人說得好,水至請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真誠。從而獲得多一些友誼。
2.7保持距離 保持距離感決不是設置心靈上的屏障或戒備防線,它因人、因場合而異,人與人之間親密程度的不同所保持的距離是不相同的。同學之間要處理好人際關系,保持牢固的友誼,就必須象刺猬彼此相抱著取暖。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既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暖又免于相互之間的傷害。懂得了這一道理,我們就學會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總之,對于在校大學生,要從各方面鍛煉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問題,改善人際關系,使自己能夠適應大學生活。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心理趨于成熟的時期,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愿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思想,以便通過別人的理解與安慰而對壓抑的情緒進行調節,使心理壓力緩解。另外,重視人際交往,掌握交往技巧,積累交往經驗,不僅是大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也是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