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會活動總結4篇
我校長年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積極響應上級指示,扎實地開展我校的大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本著為海南特區培養合格的人才服務這一目的,與教學相結合,引導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正面教育去更多地接觸社會,正確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從而使大學生達到對自身實際辦事能力的鍛煉,同時在社會實踐中更能夠深入地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培養品格,更加深了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一、基本情況
XX年,為引導我校廣大青年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我校開展的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為“傳承五四報國志,落實科學發展觀”;XX年,為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文件精神,按照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工委、團省委、省學聯的統一要求和部署,我校組織大學生深入開展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主題的豐富多彩,富有實效的暑期大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歷年開展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都積極響應上級文件精神的號召,與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共同邁步前進。這些年來,我校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為原則,以教學實踐、專業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勤工助學等多種實踐活動形式并進,組織廣大青年學生開展了農村政策宣講、支教掃盲、法規宣傳、農技培訓、送戲下鄉、企業幫扶、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服務,做了大量的好事和實事。
總結我校歷年實踐活動的特點是:
(一)準備充分。所謂成功喜歡降臨在有所準備的人身上,我校特別重視大學生志愿者暑期實踐活動的前期準備,并力求做到準備詳細、充分。每一年的5月份初,我校便開始了積極的籌備、宣傳、發動工作,校團委和各基層團委領導總是親自到省內各地去踩點,確定服務項目、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在組織好實踐隊隊員后,為了使隊員們能夠高效發揮自己的能力水平,使實踐活動能夠得到更好的社會效應,校團委還專門聘請專業教師為各實踐隊隊員開展為期兩周的社會實踐服務技能培訓。
(二)領導重視。從社會實踐籌備之初至實施,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黨委陳大勇副書記、校團委劉利波書記以及各層管理人員都就所開展的社會實踐工作進行深入了解和仔細詢問,并親自出面協調解決存在的困難。我校XX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在校本部行政樓前舉行,校黨政領導以及宣傳部、教務處、學工部、團委等部門領導為社會實踐隊授旗。
(三)投入保障。為了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的順利開展,我校商定的決策是以“學校撥一點,各系籌一點,社會助一點,個人出一點”的方式來獲得足夠的實踐經費。例如在XX年,在省里沒有下撥專項社會實踐經費的情況下,我校就運用了“四個一點”的商定方法成功解決了社會實踐的經費問題。除學生個人自付經費無法統計外,我校投入經費3萬元,各系自籌4萬多元,社會贊助共2.3萬(五指山電信公司,康明眼鏡店,伊莎貝爾礦泉水五指山分公司、儋州達川食品廠、三亞海軍榆林基地、瓊海田園果蔬菜加工廠等單位贊助),總計近9、3萬元。通過努力和實際方法的正確運用,這些得來的經費為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及物質支持。
(四)活動方式、形式多樣化。在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方式上,我校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在校團委和各系結合專業特點及社會需要組成的實踐隊之外,我校還分派老師、學生干部等組織回鄉學生在所在地開展社會實踐,確保了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形式上,我校主張兼并多種活動形式以更全面地展現出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長年以來,我校不間斷地為大學生提供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生產勞動和勤工助學的機會;我校重視大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的每一點成長,定期為大學生提供合理的軍政訓練;在重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外,我校時刻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了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勞動觀念和職業道德,我校頻頻開展了慰問敬老院、義務獻血等志愿服務活動并大力倡導大學生踴躍參加更多的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
(五)成效明顯。從活動范圍上看,我校開展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逐年地擴大活動范圍。去年的社會活動遍及全省19個市縣及湖南、貴州、新疆等14個省市自治區;從參與人數上看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去年的參與率已高達99.2%;從實效上看也是令人欣慰的:近年回收的論文、調查報告逐漸具有更高的質量水平,去年回收多達2912篇;同時,去年我校開設多類的培訓課共426節(英語輔導課175節,計算機培訓課150節;環保培訓課75節,種養技術培訓課26節);舉辦的講座36次(其中“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講座11次,農村政策宣講13次;構建和諧社會宣講12次);放電影送戲下鄉8次;維修維護電器220件;出版宣傳墻報24期,張貼和發放宣傳畫和資料7000多張;回收環保意識、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構建和諧社會意識、公共衛生意識等有效問卷4500多張。這樣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牢牢地吸引著大學生們的熱切關注與積極參與,豐富著大學生的暑期文化生活,同時也突顯出我校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水平日漸提高。特別是我校比較重視以人為本,注重將實踐活動帶到群眾身邊去,讓大學生的實踐活動更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去年由校團委組織的五指山市毛道鄉綜合服務隊集中開展的鄉村環境教育、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英語支教、送戲下鄉、種養技術指導等綜合服務,正是本著服務大眾的精神將服務送到廣大群眾中的。這樣子的實踐活動深受黎苗族同胞的歡迎,當地群眾還自發地為社會實踐隊員送茶、送椰子等,離別時干部、群眾、中小學生自發地為隊員送行,許多中小學生還為離別而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淚水,場面十分感人。
二、基本做法
(一)精心籌備、及早布置、認真落實。為確保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能順利開展,在每年的5月初,校團委就主動與學工部、宣傳部、教務處等相關部門協商,并召開籌備工作布置會,制定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一些基本原則。校團委與各系基層團委一方面積極做好外出調研、聯系工作,一方面認真選好活動項目,并廣泛做好學生的發動,選拔工作。為確保社會實踐效果,利用六月底至七月初的兩周時間,校團委還特地組織專業教師有計劃地為各集中組隊的隊員做好培訓工作。與此同時,在校領導、各有關部門,市縣、單位、企業、鄉鎮領導的支持下,學校將進一步對社會實踐項目、地點進行了確認,并就相關細節商定后,最后才確定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由于及早準備,每年在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通知下發時,我校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已基本就緒。
(二)遵循“四個結合”的原則,突出主題。為了貫徹上級下達的通知,學習上級的指示精神,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始終緊緊圍繞著年度主題,并遵循著“四個結合”的原則,即遵循“社會實踐與學生專業特點相結合,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相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致力于學以致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如:計算機系師生在XX年深入五指山革命老區實地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內涵、特征、原則、任務,并考察老區人民的生活現狀,同時進行互聯網健康知識的宣傳、幫助建立信息網絡和培訓網絡維護管理人員;英語系師生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組隊到五指山毛道中學進行英語教學的義務支教活動;物理系師生組隊開展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培訓活動;數學系師生到屯昌、樂東等地進行調研,了解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區位優勢和發展戰略;中文系師生組隊深入五指山市周邊市縣,開展關于實踐活動主題的宣講、調研活動以及到三亞運用各種方式展開調查三亞旅游企業的經營現狀,并提出問題對策;體育系師生組隊到五指山各鄉鎮、農村,通過問卷等形式調查農村衛生的具體情況和改善措施情況;生命科學系師生組隊,通過研究重金屬污染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了解了其中的作用機理,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及對黃粉蟲的選育與繁殖技術進行了研究;化學系師生組隊了解了我省外來物種的入侵情況,并就我省解決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以及對家庭室內污染情況的詳細調查從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政史系師生組隊到海口等地對農民工問題進行調研,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以及到五指山南圣鎮、水滿鄉實地進行考查,在了解生態工程和人民生活狀況的有關問題后,提出了解決生態工程和人民狀況矛盾的措施和建議;旅游系師生組隊前往洋浦等地對其工業旅游發展情況進行調研;藝術系師生組隊到南圣鎮、毛道鄉等地,對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現狀進行采集調研。
為了開拓勤工助學渠道,我校積極與五指山電信公司,康明眼鏡店,伊莎貝爾礦泉水五指山分公司取得聯系,同學們在公司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合法地獲得了勞動報酬。我校去年還幫助一些種養專業的同學與三亞、文昌等地的蝦塘進行技術指導兼有償勞動,即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
(三)多方聯動,形成合力。社會實踐活動離不開各有關部門、市縣、單位、企業的支持。各社會實踐隊在開展活動中,逐漸都學會了主動爭取多方支持。如在去年五指山市毛道鄉支教服務隊在開展活動過程中,積極與五指山市團市委、毛道鄉鄉黨委、政府、毛道鄉團委、毛道中學團委等單位取得聯系,尋求支持,使活動得到順利開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隊在毛道鄉開展活動過程中,毛道中學團委把全校團員組織起來,以村為單位分組,當社會實踐隊每到一個黎族村寨時,都有中學生團員作為社會實踐隊“編外隊員”帶路并協助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子既解決了社會實踐隊遇到的語言不通的問題,又使中學生團員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這一“大學生+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模式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四)創新機制,講求實效。首先,社會實踐與學分制相結合的制度,自XX年我校試行學分制以來,我校已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要求每一位同學憑社會實踐論文或調查報告(必須是第一作者)方可到系里報到注冊,并統計社會實踐次數。學生按規定完成社會實踐次數方可畢業。其次,創新社會實踐檢查制度和經費分配制度。社會實踐以往是對社會實踐成果進行檢查,從XX年開始則是在進行中期也進行檢查評比;以往社會實踐經費分配有較大的隨意性,而去年開始規定與社會實踐獲獎情況,參與實踐人數、申報項目等級、社會實踐組織情況掛鉤進行量化分配,極大地提高了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再次,利用信息網絡在校團委網頁上進行活動前的宣傳、招聘,活動中進行情況通報,活動后進行成果展示,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多渠道籌措社會實踐經費。學校底子薄,加上目前學校財力相對較弱,為較好地解決經費問題,我校采取了“學校撥一點,各系籌一點,個人出一點,社會助一點”的方式,較好地解決了經費問題。特別是去年化學系實踐服務隊就成功運用這樣多渠道的方式獲得了外在的經費資助。他們在開展活動中通過拉贊助,得到了五指山康明眼鏡公司、儋州達川食品廠、三亞海軍榆林基地、瓊海田園果蔬菜加工廠等15個單位的資金支持。
三、主要收獲與經驗體會
(一)主要收獲
1、廣大青年學生在一年又一年的社會實踐中加深了對各項年度主題思想的深入了解。對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求有了更深的認識,增強了大學生獻身服務社會的自覺性,進一步激發了我校青年學生成長進步、奮發進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了我校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競爭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XX年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是“傳承五四報國志,落實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過程中各社會實踐隊緊密圍繞主題,開展組織了各類型的實踐隊,從義務服務、扶貧支教、文化下鄉、實事調研、衛生宣傳等各個方面完成了年度主題思想的學習與貫徹。這些緊密聯系主題的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校青年學生從中加深了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讓大學生們進一步了解到黨的方針政策,讓大學生的群體更好地參與到思想道德建設當中,從而能夠更好地共同致力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XX年我校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主題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根據上級團組織的要求,我校各實踐隊在各有關領導的親自幫助下,深入黎苗村寨宣講、到田間地頭認真聽、仔細看,切實感受到了“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實踐對國家發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義,對"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認識再也不是僅僅停留在知道這個層次了。同時,大學生們也親眼看到了黨和政府的基層干部為地方經濟發展,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而付出的艱辛,大大改變了他們對基層黨員干部的片面認識,使他們對國家、對社會樹立了更加堅定了信念,明確了自己奮斗的目標。
在每年暑期社會實踐的前期準備工作中,我校注重做好宣傳工作,在宣傳上強調主題思想在暑期社會實踐工作和學習實踐中的重要性,從而正確地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實踐活動,大學生志愿者在正確領會、學習、實踐活動主題的精神上,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
2、堅持"四個結合",努力實現與素質教育的對接,進一步加大了活動的文化和科技含量,提高了學生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的綜合素質。
社會實踐已逐漸成為學生成長成才和素質培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延伸。在每一年的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積極開展調查,聯系見習,開辦各類培訓班,進行家電義務維修,宣傳環保和倡導環保意識等。通過一系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加強了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培養及提高青年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在知識、能力及素質三方面達到統一。他們學以致用,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踐,為地方做出了貢獻,辦了實事,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的專業知識,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了自身道德素質。社會實踐的成功實施,使青年學生牢記責任與使命,胸懷遠大理想,充分認識到黨和人民寄予的厚望和寄托,自覺地把自身價值的實現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結合起來,自覺負起崇高的責任
3、弘揚文明新風,推進了基層農村教育。
在五指山市及周邊市縣,大學生們經常到老鄉家中和老鄉親切交談,從而深入到基層群眾中,更好地了解到群眾所需;大學生們在市區內外通過發放傳單、張貼宣傳畫、文藝演出、播放電影、為中小學生開辦講座等形式,大力宣傳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為各處的群眾傳達講解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內涵、特征、原則、任務,幫助群眾增強衛生意識和科學精神。這樣的宣教活動為五指山市及周邊地區帶來了新的健康的生活風貌,為廣大民眾宣揚了健康生活、先進文化、社會科學等知識,從而在廣大民眾中掀起了社會文明新風,同時推進了基層農村教育。
4.增強服務意識,使基層群眾受到實惠。
無論是實踐“傳承五四報國志,落實科學發展觀”,還是實踐“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這都不該只是一句空話,而應切切實實落實到為人民服務的行動當中,使科學發展觀及和諧社會建設理論真正融入到人們的意識中。我校大學生志愿者積極深入地投入主題思想的學習,在實踐活動中講求辦好事、辦實事,去年我校廣大青年學生緊緊圍繞“揚青春激情,建和諧社會”的主題,開展了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相關理論、送戲下鄉、家用電器維修、英語支教、種植養殖技術指導等多項青年志愿者服務,幫助農民群眾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XX年,赴五指山市毛道鄉的實踐服務團在短短的16天中,服務團共開設了中、小學英語輔導課各55節;開設中學生法制課12節;舉辦政策法規講座10次,聽講座人數達300多人次(含分散講授人數);放映宣傳和諧社會電影3次,觀看群眾達600多人;舉辦實踐隊員與鄉干部座談會2次;出版環保墻報和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主題思想宣傳墻報各1期;設立咨詢點10處;打掃衛生、除雜草和清理衛生死角15處次;張貼和發放宣傳資料1000多張。服務團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天天有事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真正做到帶隊老師滿意,群眾滿意,當地干部滿意 ;真正做到了解了農民,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得到了樸實好客的黎族鄉親的熱情接待。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激動地握著實踐隊員的手說:“謝謝你們,你們帶來的服務真是我們所需要的。”
(二)經驗體會
1、在策劃活動方案時,必須緊扣活動主題,使主題滲透到活動中。
2、要繼續推行“四結合”模式——即“社會實踐與學生專業特點相結合,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相結合”,通過社會實踐證明,“兩出四結合”的模式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
3、及早做好實踐活動的發動,對計劃的實施過程進行不定期抽查以加強監控,及時做好總結、宣傳,是實現社會實踐目的的有效手段。
4、各級黨團組織、各級政府、各企事業單位應該形成合力,多方聯動,為社會實踐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5、“一團多隊”的重點綜合服務團,是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扎實有效的重要舉措。
6、“大學生+中、小學生”和遠程服務的社會實踐模式應值得繼續推廣。
總之,近年來我校大學生志愿者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都已成功開展并取得了圓滿成功,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依然存在不足,如社會實踐經費不足、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社會實踐的監督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等諸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改進。今后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在鞏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采取更加的有力措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真正把社會實踐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積極探索新時期學生工作和團工作的新路子,逐步把廣大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需要的建設型人才。
根據安順學院青【】7號文件精神,我系積極響應,開展了以“青春三下鄉勇做突擊隊”為主題的XX年暑期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泛開展了大學生形式政策宣傳、文化下鄉、環境保護、企業幫扶、社會調查等為主要內容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了以支教、走訪、調查以及務農等其他方式的活動,圓滿的完成了“三下鄉”任務。現將我系XX年暑期“三下鄉”主要社會實踐活動總結如下:
一、將知識普及落后農村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我系百余名學生自發組織或以個人名義開展了下鄉支教活動,他們在自己的家鄉將收集到的課本及圖書帶到了農村,送給農村的孩子。支教活動持續了一星期左右時間,根據不同農村的具體情況,學生也開展的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同時學生也嘗試擔任老師,開展教學工作,很多學生也是第一次擔任老師的工作,受益匪淺。此次活動以貴州省內為主,主要地區涉及遵義、凱里、六盤水等地的農村。
(上圖為捐贈部分圖書)
二、鄉村旅游,感受少數民族風情風味
在支教過程中我系學生還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了解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現狀實地了解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現狀,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建議。在調查中發現,改革開放20多年,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且由于計劃生育國策的推行,農民男女平等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情況基本令人滿意,但對于非義務教育階段,由于城鄉差別的存在,農村孩子的輟學情況依然嚴重,同時在調查中還發現,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多在外地,對于寒、暑假中孩子的安置問題就顯得極為困難,目前農村對假期義務家教、各種形式的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的要求極為迫切。他們認為應牢固樹立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工作的開局之年,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造和諧社會的要求,積極動員全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努力解決民生問題,形成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關愛貧困學生的良好風尚,促進教育均衡、和諧健康發展。具體工作目標是:建立留守兒童的關愛網絡,使留守兒童心理有依賴、學習有進步、成長有關注;建立貧困學生關愛基金,使貧困學生學習生活有保障。讓他們都能感受到愛的溫。
我系部分學生本著團結各少數民族共同建設和諧社會的宗旨通過走訪、旅游的方式了解少數民族習俗、宗教信仰、文化等 。走進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體驗他們的生活習俗,在飲食方面苗族人喜歡吃辣椒,飲生水、食冷飯,好酒,酒量大,婦女服飾鮮艷奪目綴有許多銀飾;走進貴州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感受旅游景點的熱鬧繁華,了解淳樸神秘的苗家習俗、觀賞獨具特色的歌舞表演、選購精美手工藝品;走進貴州安順屯堡,感受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蘊,了解屯堡人的服飾(盛裝、婚喪和過節日盛裝更具獨特的魅力)······
少數民族地區根據自己的優美自然風光、獨特民族風情、深厚淳樸文化底蘊、精美手工藝品、鮮艷奪目服飾等自身優勢加上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省相關部門及州縣整合資金的有效投入;老百姓的積極參與;鄉村旅游在其的探索和創新,使其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到了極大的提高。
三、下地務農知辛苦
我系部分學生在暑假期間參與了務農活動,通過此次“三下鄉”活動,讓我系學生及學生干部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我們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而這些歷練必將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帶來很大的影響。
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我系部分學生回家鄉對農業或林業或養殖業等的考察后(對貴州六盤水盤縣的一戶養豬戶、貴州桐梓花秋烤煙種植區、貴州享冊縣秧壩鎮林業發展區等),都對農村經濟做出了多方面的且比較詳細的分析和提出了許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措施:
(一)三農問題的實質是小農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矛盾。
近年來,解決三農問題的“藥方”開出了許多。可是,每一個單項措施都會遇到數不清的具體困難,或是利益關系難以協調,或是財政無力支撐,或是制度不配套。時至今日,結果都不盡人意。縱觀二十多年的農業改革,它所取得的成果只是低水平地解決了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但并沒有改變農業的脆弱地位,農業市場化的進程并不順利。我國農業還基本上沿襲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一家一戶幾畝地,生產規模狹小;很多地方的農民還使用者相當原始的勞動工具,農業勞動生產率非常低下;自給性生產為主,出售剩余產品為輔的狀況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總體上呈現小農業經濟的格局。
(二)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自給農業向市場農業的轉變,就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業生產要素合理流動與優化配置的機制。要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必須從生產設施、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提高,還要加強政府和技術推廣部門的服務力度。要想快速發展農村使農民富起來,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市場觀念;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擴大勞務轉移輸出,提高農村非農業化水平;貫徹落實好農村政策,促進農民減負增收;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
四、調查報告凸顯問題
我系大部分同學開展了以調查為主的暑期活動,主要涉及了農村教育、環境以及經濟收入3個方面的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省內農村教育普及化有所提高,但是教育設施并不齊全,很多學校房屋存在安全隱患,水電供應也存在不足;因為農家樂的開辦,農村經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卻沒很好的解決。我系學生中的個別團隊將發現的問題一一排列出來,整理成文件,發送給貴州省政府,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重視這些問題并及時解決,給農村地區的孩子及住戶帶來一些幫助。
五、本次社會實踐中的收獲
(一)我系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又在實踐中學習,不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存在,更為重要的是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對當前國情、省情和農村基層情況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深刻體會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代表和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將來更好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了認識、情感、信念上的準備。
(二)深入了解、深切感受到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了解到農民孩子對知識的渴求,農民對教育的重視。看到當前農村教育條件的落后和師資力量的薄弱,親身體會到農民生活的艱辛,感受到“發展是第一要務”現實意義。
(三)培養了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學們通過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群眾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交流、調查,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的感性認識,大家都認為,靈魂得到了洗禮,思想得到了升華,社會責任感大大提高,這段經歷將是人生中最難忘、最寶貴的經歷。大家紛紛表示,要抓住機會,以自己的優勢為農民群眾多做一些實事,要珍惜現在大學優越的學習條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真正成為對社會、人民和國家有用的人。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自我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我系學生在結合所學專業實際基礎上,從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了實踐而實踐,為了完成任務而實踐。
資環系團總支
XX年9月17日
【社會實踐】“拓夢者”支教聯盟圈里行活動總結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強學生對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架起溝通農村與城市教育的橋梁,山東xx學院“拓夢者”支教聯盟17名志愿老師報著相同的期望,來到臨沂xx縣圈里鄉進行支教活動。
本次支教活動以服務他人的目的,不收取任何費用,服務對象主要是貧困山區的留守兒童,志愿者們在艱苦的食宿條件下,盡可能的為孩子們帶去知識與希望,志愿者們開設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并且在課件為孩子們開展豐富的課間活動。 首先,經過前期準備工作,支教活動步入正軌并有序開展。在橋北頭村村委教學地,支教團成員與學生增進交流并建立起深厚感情,通過互相了解,得知了學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員及情況、個人喜好、人生理想等內容。通過用心交流并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生學習效率大大增加。其次,在幼兒園支教活動基地,支教團老師也悉心教導了各自所負責的學生,為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三觀。兩處支教基地順利建立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使此次支教活動圓滿結束。
此次支教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并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志愿者們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幫助了當地教育的發展,并為村民們發放了地理與環境學院的日歷,細心的為村民們解說地理與環境學院的學科開設、辦學宗旨等。村民們聽后反響熱烈,對學院有了良好印象。此次日歷的發放,有力的宣傳了地理與環境學院,為學院在當地的招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學期中,我校認真貫徹縣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的有關精神,堅定不移地依照新課程理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著重培養既有底氣又有靈氣且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現代小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一、根據學校實際,科學確定活動內容
1、自主化
為了使綜合實踐課程有效的推行,學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課程實施組織網絡。在這個網絡中,校長室負責課程實施的全盤領導,教導處負責活動研究、指導培訓、鑒定、資料管理等活動,教導處、大隊部協助活動,各年級研究組負責確定、協調活動計劃,班主任及其他指導教師是具體實施者。在計劃制定方面,我們注重全員參與,自主制定。即校領導、教師、學生都參加到學校計劃制定的活動中來,它經過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兩個輪次。由上而下,即由學校領導、教導處將確定的我校綜合實踐的課程理念、目標向下傳達,組織教師學習領悟,讓每一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充分了解本課程的性質、任務、本校的活動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內容的制定全員參與,由學生到指導教師最后再匯總到主管的教導處。
2、多角度
在確定本學年的活動內容時,首先在學生中展開廣泛的討論,讓他們圍繞書上的課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再由指導教師根據匯總的情況進行梳理、篩選、歸類,上報科學的、可行的課題,最后由教導處做通盤搭配,根據各年級確定的研究主題進行統一的規劃安排,制定計劃。
3、系列化
同一個內容,不同的做法,由此體現課題的層次性與新穎性,形成一個序列,這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創新。
二、加強常規管理,促進課題深入實施
1、課時安排、落實制度
我校綜合實踐活課時安排是彈性課時制,即將每月4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4節綜合實踐活動分成“2+2”的形式,“2”為教師指導課,每月2節,由教師進行活動培訓,傳授活動內容與方法,圍繞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階段總結,“2”為個人實踐活動課,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學生個人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活動。可以根據需要將2節綜合活動大課與信息技術課打通,也可將其與其它學科如自然、班隊、社會、科學等打通,統一安排使用這樣的安排靈活性大,為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時間上的保障。在課時的落實上,學校領導小組不定時地進行檢查和聽評課活動,保證了新的活動理念的運用,提高了每節活動課的課堂質量。
2、教師選聘、培訓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陽光,有了陽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同樣要求教師有堅實的理論、先進的理念作基礎。因此,我們把教師競聘工作當成一件大事來抓,力求通過競聘,擇優錄取優秀教師,在培訓方面,本學期我們重點抓了教師指導方面的培訓,多次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專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學習后要求教師結合學習所得與教學實際,每人寫出指導手記,集體交流討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聽評課制度:
本學期我們主要重視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教學,力求通過聽評課活動,使綜合實踐的課堂教學改變以往的應付、呆板、滿堂哄的現象,做到科學、務實、創新,既促進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轉變,又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創新。
具體做法是:學期初由學校教導處組織一次全面的聽評課活動,對每一堂課的優缺點進行詳細的評價與指導,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為保證實踐課的質量奠定基礎。學期中不定時地對活動課進行抽查,檢驗活動課的質量是否有明顯提高,期末根據學校指定的課題,進行一次優質課評選活動,檢測活動課的授課質量,評選出優質課進行推廣,促使每個教師的授課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還對三次聽評課中不合格的教師限期充實與提高,將聽評課活動扎實地落實到了實處。聽評課制度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吹進了課堂,使綜合實踐課的課堂也充滿了新課改的氣息,不但敦促教師不斷地改革創新,而且調動了他們上好活動課的積極性,使每一節活動課都科學扎實,保質保量。
4、階段性總結制度:
為了不斷地在活動中反思提高,我們還建立了階段性總結制度。具體包括:
階段性案例:活動進行一個階段后,教師們根據活動情況及時撰寫活動案例,記錄活動中的收獲、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今后的改進措施等,對這一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面的總結。
階段性反思: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教師要根據每一階段的活動情況,對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動中的實際情況,經常進行反思,并形成書面報告。對典型問題校課題組要組織統一學習、討論、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時進行總結與推廣。
教學實錄:我們不但要求每位教師講好優質課,而且要求他們要整理好課堂實錄,并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點評與反思,在整理的過程中不斷反思、提高,也為今后的活動課教學留下第一手教學資料。
指導手記:為了進一步強化教師指導工作,抓好教師指導這個薄弱環節,我們要求每位教師要有指導手記,記錄個人指導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點滴收獲、經驗教訓等,邊活動邊總結邊提高。
5、評價制度:
本學年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納入教科研的管理,實行動態化評價和管理,即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過程督導和評價,包括開題、活動實施、結題、課時落實、聽評課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科學的評價,全面促進活動質量,把活動的開展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
三、隨著課程的進一步實施,存在的問題也漸漸凸現:
教師怕上綜合實踐課,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課。原因主要有(1)教師對該課程從理念上還未真正把握,感覺還是有些虛幻。沒有現成的教材體系和指導體系,學習不夠。(2)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該課程實施還未匹配,該課程實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質和較強的能力,在實踐操作中教師覺得無從著手,業務素質不夠;(3)現有的對教師評價體系仍強調學科教學質量,該課程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窘境,重視不夠,付出多回報少;(4)由于是一門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活動的真正開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財力,而這方面學校有時很難提供,教師個人很少能獨立解決,保障不夠;(5)學生與家長由于受社會傳統教育和學校教育宣傳上的影響,仍覺得考分最重要,活動開展意識不強,應該完成的任務不主動,不及時,質量不高,準備不夠。
四、針對以上現狀,在新學期中我校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轉變觀念,讓教師和學生一起成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必須讓教師的教育思想進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讓教師站在未來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來認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是關鍵,教師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導,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闖,失敗了也是一種體驗、一種收獲,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科學態度和科學規范,體現與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樂趣。通過設立新課程論壇,舉辦學習沙龍,開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研討活動,讓教師深入新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重發揮教師群體力量,倡導教師之間的合作,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智囊團”。根據農村小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2-3位教師分別指導,讓教師和學生在活動中一起成長。
2、拓展外部環境,營造有利于教學的氛圍。學校將積極主動與周邊單位及相關行業進行聯系,探求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有利氛圍。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部門的事,而應當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全社會人人有責,我們要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下一代,為孩子們提供必要的學習環境。另外,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工作檢查的重點,以此推動綜合實踐的改革的不斷深入。
3、建立切實可行的評價辦法。綜合實踐活動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用考試來測定,它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而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視學生的過程而不在于結論。它是以形成性、發展性的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具體評價的操作中,我校將采用以下方法:1、“檔案袋評定”: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設計的方案、提出的問題、搜集到的資料、取得階段性的成果以資料卡的形式存入檔案袋。2、“多元化評定”: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個性差異,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及時給予他們鼓勵,促使他們更積極、更主動的實踐。此外,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小組互評甚至邀請家長一同參與評價,建立這種開放式的多元評價體系,將使評價更加科學,更加全面,更加真實。
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之路任重道遠,但是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為新課程中一顆閃亮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