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活動總結3篇
做為一名90后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實際工作能力;使大學生積極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加強了同社區居民間的交流,促進和諧社區建設。促進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交流,增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志愿服務他人的意識,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來。
現將具體內容向院團委及學生會匯報如下:
一、活動過程
活動之一:電腦義診服務區:
針對社區中有故障的電腦,進行維修,故障不能排除的,給予幫助建議;若是臺式機,應登門進行服務;
活動之二:愛心服務站:
a.清掃工具在街道、墻體處打掃衛生;
b.組織同學進行義務家教服務;
c.采集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生活科普知識供大家參觀。
d.以社區孤老病殘和下崗失業等生活困難群體為重點對象,通過“一助一”、“多助一”、集體結對等形式,開展送溫暖服務活動;
活動之三:社區陽光體育:
組織學生與社區居民一起進行體育活動,主要以社區情況而定。
二、活動自我評估
總體而言,這次以“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口號的團日活動,準備階段,活動階段,總結階段都很成功。
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準備充分
策劃階段:根據各班班級調查,先由電信1001、1003兩班集體協商,并積極與玉蘭街社區主任聯系征求社區同意,并商量活動舉辦方式以及內容;
準備階段:利用課余時間,電信1001、1003兩班集體協商活動的相關事項,準備活動必備物品,及時將活動信息通知給全班同學;
活動階段:兩班班長、團支書共同負責,其他班委協同,組織參加人員有序開展活動。
2、密切配合
活動期間由兩班班長,團支書全權負責。,在其他班委的協同下,同班級同學積極溝通,有序的進行準備工作。
3、分工具體安排合理
①活動由兩班班長、團支書總體負責;
②宣傳委員負責宣傳活動;
③生活委員,學習委員等協同負責;
④攝影人員2名;
對于此次團日活動出現的問題,也有待改善:
做好準備工作,例如集合時間較長。
三、 活動結果及意義
1、通過這次活動,做為一名90后的我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提升志愿服務他人的意識,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使大學生積極的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2、促進學校與社區之間的交流,加強了同社區居民間的交流,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3、做為一名參加者,這次活動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閱歷,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希望能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來。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9月23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求是學會三位宣講員在羊坊店西木樓社區,圍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題,為社區一百多位群眾開展了一場理論宣講。xx街道書記楊、xx社區居委會主任卞等出席了此次活動。 首先,主持人簡單的介紹了xx科技大學求是學會的基本情況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初步解讀。緊接著引出此次宣講活動的主要內容,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民主、精神”三大方面。
首先,第一位宣講員魏就“中國精神”展開了宣講,“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自覺的時代精神,也即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相結合,挺起一個民族的脊梁,鑄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輝煌;自覺用行動維護祖國的尊嚴與榮譽,昂起一個國家的頭顱,預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騰飛。韓用“北京精神”很好的闡述了“愛國”一詞的含義,倡導我們一定要形成對祖國、對民族的深切之愛和理性之愛。最后,王客觀的解釋了中國為什么需要民主,并指出:民主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此次宣講活動是區域化團建宣講活動的倒數第二站,9月24號下午將是此次團建宣講活動的最后一場。今后,求是學會將繼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一、活動目的:
為了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并提高學生組織管理、分析思考、實踐創新能力,結合我校實際,校政教處每學期都要開展學生社區服務活動,拓展學校素質教育領域。
通過社區服務活動,整合了社會各方力量,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學校對學生的教育管理進一步得到延伸,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的常規管理監督網絡機制。通過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了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參與意識、公民責任感。
二、活動主題:
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盡情展示“港中學子”的風采。
三、活動主體:
全體小學生。
四、活動形式和要求:
1、各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分成若干活動小組,選出組長,走進社區,開展社區服務活動。
各活動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密切合作,自主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由學校聯系活動單位,制定活動計劃,在活動中同學們有意識地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學生社團為單位,由學生干部自主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
五、活動時間:
假期及雙休日。
六、活動內容:
1、參與社區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委會出墻報,開展協助社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街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活動。
4、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七、活動效果:
(一)、服務社區
通過服務社區的活動,使學生熟悉社區在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物產特色、民間風俗等方面的特點,繼而萌生親切感、自豪感,并懂得愛惜、保護它們;使學生經常留意社區中人們關注、談論的問題,并能學會綜合而靈活地運用自己的知識加以解決,從而掌握基本的服務社區的本領,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環境的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二)、走進社會
通過進入社會情境,接觸社會現實,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等途徑,使學生理解社會基本運作方式、人類生活的基本活動,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理解社會規范的意義,并能自覺遵守、維護社會規范與公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并增進法制觀念、民主意識;在實踐中發展社會參與能力,形成參與意識和較強的公民意識。通過觀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發展的關系,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三)、珍惜環境
通過和自然的接觸,領悟自然的神奇與博大,懂得欣賞自然的美,對自然充滿熱愛之情。通過觀察、考察身邊的環境,領悟到自己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加深珍惜環境的情感。通過保護環境的活動,懂得人們的生產、生活對環境的各種影響,熟悉環境保護的常識,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環保中的一些問題,自覺地從身邊小事開始,關注周圍、社區的環境問題,并養成隨時隨地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習慣。
(四)、關愛他人
通過和他人的接觸、交流,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職業情況,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在個人生存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通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經常留意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自覺而樂意地為他們服務,掌握志愿服務的有關知識和技能,對他人富有愛心,使學生在與那些由于他們的幫助而從中獲益的人的接觸中,獲得深刻體驗、感受和滿足。
(五)、善待自己
通過各種活動感悟生命的奧秘、意義與價值。發現自己的優點與弱點,知道如何發揮優勢、彌補短處。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并學會用適當的方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進一步適應各種社會角色,正確理解個人價值。通過各種鍛煉活動,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識,能夠在危難中自救與求救,養成對自己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懂得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能夠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樂觀的生活態度,愿意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八、活動小結:
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是近年來各地新興的一項公益事業,要做好這項工作,學校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建立并完善進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向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政教處、團委泛發動,壯大社區志愿服務力量,提高社區志愿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機制,為社區志愿服務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學校政教處每次組織學生開展的社區服務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各年級各班級都十分重視,精心準備,制訂活動方案。各班同學人人參與,并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