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匯報材料(精選4篇)
實踐匯報材料 篇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認為,《課標》提出的“實踐”是指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是一種特殊的實踐能力,應該包括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為了讓學生樂于學語文,學好語文,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我通過多渠道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 依據教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教科書是語文課堂教學資源之一。因此,我們以教材為依據,充分利用好課堂這塊陣地,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料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開展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真正地行動起來。
(1)利用自然、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么辦?以往,一般都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所以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在上《動手試一試》《有趣的發現》這類課文時,學生對文中的科學現象既好奇又不解,于是我激勵他們回家動手試試,然后在課堂上陳述實驗過程,學生學習情緒高漲。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信息,培養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會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們了解的信息有時比老師的'還要多。在一些語文課上,我在介紹文章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時,有的學生漠不關心,或者根本就不聽,因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當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一些靠課文不能解決的疑問時,他們很有興趣,一定想辦法解決,匯報交流時還積極主動。如教學《梅蘭芳》《小動物過冬》《孔繁森》等課文時,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搜集資料,處理資料,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課文中的人物,了解到的資料比我了解的要多得多。聽了他們的匯報交流,我自己也增長了見識。
(3)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學習,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有效形式。如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選擇喜歡的段落,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我負責巡視,指導學生的學習。匯報交流時,小組長先介紹學習情況,然后組織大家匯報。這樣的學習活動,改變了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讀的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
2. 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語文素養是學習所有科學知識、從事各種社會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素養。光靠教材的幾篇文章,學生要學會表達是不可能的。所以,不但要帶學生走進教材,還要帶著學生走出教材,擴大他們閱讀范圍,加強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這在課堂內外都可以進行。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有關的材料,或做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實驗,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學習完《英英學古詩》這一課后,我就組織開展一個“我學古詩”活動,幫助學生多了解和熟悉古詩,訓練學生用說的方法來表達對詩意理解的能力。
從課外來說,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既是必要也有廣闊的操作余地的。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要利用一切機會給他們創造“語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選舉;課前'1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經常接觸生活,積極參與集體生活、公益勞動、社會實踐、參觀旅游,甚至交友談心寫日記……就這樣,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實踐匯報材料 篇2
關鍵詞:綜合實踐;校本資源;匯編
一、“資源包”管理模式的優勢和缺點
1.優勢
將學校內優質課程資源匯編成冊,一方面可以避免資源的流失,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對于其他有經驗的指導教師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探索,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對一些新擔任這門課的指導教師,可以在現成的文本案例中予以實施,有利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常態實施;有助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教研活動的開展。
2.缺點
資源包的內容少,局限性大,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師生選題的自主性。同時,資源包內的活動內容及活動開展模式,對師生的創新思維也起到了一定的束縛作用。長期使用課程資源包,不利于教師的課程意識、資源開發能力的提升。
二、校本“資源包”匯編存在問題
1.案例簡單堆砌
2.內容劃分不合理
3.活動指導目標不明,使用教師還是感覺無從下手
4.匯編材料沒有反思和進一步修改完善建議等
解決以上問題,提高匯編質量,提高校本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對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各種能力的全面提高,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校本“課程資源包”的匯編
如何提高校本資源包的匯編質量呢?要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使用對象
要明確所匯編的是針對教師的參考資料,還是適用于學生的記錄手冊。教師的參考資源包應達到:要有明確的教學(指導)目標、活動設計、活動評價措施、課堂教學反思,這有利于課程資源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新資源的開發積累。
學生的活動資源包應達到:體現活動的一般順序,如,研究性學習的:“發現問題—整理問題形成課題—制訂活動方案—研究活動開展實施—階段交流、整理資料—研究成果匯報總結評價”;社區服務的:“服務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等。所匯編的資料要盡可能地童趣化,圖文并茂。記錄表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能力及層次適當調整等。
2.匯編成冊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已有的素材性課程資源進行收集、統計、整理。
第二步:組織學校學科教研組,對課程資源進行評價、分類、管理。
首先,對課程資源按照一定依據進一步分類:可以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來劃分:研究性學習類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類、信息技術類、勞動與勞動技術類等;也可以依據內容分為:我與自然類、我與社會類、我與他人類、我與自身類等;還可以分為:德育活動類、科技活動類、藝術活動類、專題教育類、興趣活動類等。
然后,再根據適合的對象可以進行分類,分為適合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課程資源。
第三步:確定小學段綜合實踐活動年級分層教學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目標的清晰設計和有效達成,直接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性。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種體驗性的、實踐性的、綜合性的課程,在課程目標上,具有比較突出的能力目標取向。為了學生能力的循序漸進及可持續發展,從三到六年級,都應有不同的年段能力培養目標。
第四步:根據年段教學目標,將課程資源整理成冊,形成校本化參考資料。
綜合實踐活動實踐證明,很多初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的教師,雖然對于課程理論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在真正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仍然感覺“無所適從”。所以,在所匯編的校本課程參考資料中,在每個年級階段,都可以插入一些細化的典型活動指導案例,這會對教師的教學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典型案例要想真正起到參考作用,還必須注意各種課型中的具體詳細教學指導目標及活動設計,以及對于活動中的指導效果的評價設計。只有這樣,所繪編的課程資源才能對教師的指導起到參考作用,使指導教師感覺“有章可循”。
四、“資源包”的使用與完善
所匯編校本資源手冊,只是教師在活動指導時的參考資源,不是教材,所以教師要有需要、有目的、有選擇、創造性地使用。而不是照搬地教教材,否則就違背了綜合實踐活動自主性、生成性的原則。
實踐匯報材料 篇3
這真是意料中的意外收獲了,雖然早就深知為人就要誠實守信,然而想想在爾虞我詐誠信迅速消失又顯現的社會,不能不讓人難過。現在想來真是多慮了,一個失去誠信的人最終將失去一切,之所以現在逍遙自在,只不過是霧遮住了部分人的雙眸,至于痛苦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罷了。所以,誠實守信此乃為人處世長久之正道也。
古人云,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誠信之交才有善。有道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出來的話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出門在外要誠實守信。否則,說了一個謊,就要用另一個荒來圓前一個。這樣一來積少成多,最后可想而知。與個人相比,企業也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就要履行自己的.諾言。與其說誠實守信是企業成功的基石不如說言而無信是埋葬企業的沙漠。
實踐匯報材料 篇4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校教學計劃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動課題,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已經開展了三個學期,并切已經納入我校的教學計劃,按照每周3課時、每學期48課時的課時量,將其分為期準備16課時、中期活動16課時、期末總結16課時三個階段。
本學期我們學校又有新的學年加入此項活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是一次社會活動,全體實驗年級利用假期時間走出校門,走出課堂,走進了社會這個大課堂的不同角落,他們積極熱情地對待自己的這項活動。
在本次活動的初期準備階段,各個班級的班長和其他的班級干部協同班主任老師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證了這相活動的有序進行。活動期間,同學們克服了各種困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用我們中學的獨特視角和方式了解社會、感知社會,在活動中同學們的各種能力得到了發展,實踐能力、勞動能力、對事物的.辨認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在活動中,學生們學到了校園里、課堂上無法獲取的知識和能力。
這次活動的末期是整理材料,書寫實踐報告,這一階段小組同學撰寫實驗報告,首先在班級交流,然后各班選出三個優秀小組,每個小組又在學校的交流中經過評選,最后42組僅選出24組參加匯報。
活動中我們又聘請了孫茂霞、丁慶波、馬玉平、劉敏、孫宗淵、李鵬、賈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師做初評評委,此后,黃校長和教務處主任對這次活動進行了三次檢查。最后學校的成果匯報交流又聘請了范雪、王靜、孟曉薇、丁慶波、馬玉萍、賈青松為評委,李鵬、孫宗淵為記分員,同時還請到了宋玉洪、仁瑩為這次活動全程照相。
本次活動在上次活動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進步。上學期一個學年就選出了29組參加匯報,本次我們學校兩個學年選出24組進行匯報,很顯然,我們對這次活動的要求提高了,匯報的質量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和匯報的能力也比以前更進步了。他們的成績證明了“沒有辛勤的一天,就沒有最后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