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課題研究中期匯報材料
我所負責的教研課題“大語文課題研究”,已接近尾聲,現將研究狀況做以匯報。
一. 研究內容及措施:
1. 定內容
推薦各年級的必讀書目,開展“大閱讀”活動
七年級: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魯濱遜漂流記》
《格列佛游記》
《繁星.春水》
八年級:.
《朝花夕拾》
《西游記》
《水滸傳》
《駱駝祥子》
九年級:
《名人傳》
《童年》
2、定時間
要求各年級每周在語文課中抽出一節課作為課外閱讀指導課或進行閱讀交流活動,特別是初一充分利用社團活動時間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保證學生在校的課外閱讀時間;要求語文教師每天的語文家庭作業必須有課外閱讀任務,每節語文課前五分鐘為閱讀交流時間,形成家校合力,讓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時間不少于半小時,共同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
3、定活動
我們把五月份定為“讀書月”,結合“讀書月”展開系列活動。開展一次課外閱讀研討活動,舉辦一次讀書班會活動、經典誦讀活動、讀書筆記展覽、閱讀考級等活動,舉辦各類小比賽,如:七年級講故事比賽、八年級背誦古詩比賽、九年級讀書演講比賽、讀書小報評比等,評選出在讀書方面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和優秀指導老師。
4、定指導
課外閱讀是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自主閱讀,老師可在學生情趣性萌發,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當地漸進地交給學生若干方法。如:讓七年級學生掌握記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復述的方法;還可以學習課外讀物部分詞匯,加以領悟和解說。讓八年級學生在閱讀中注意用得比較好的語句和語段,學習語言美的鑒賞方法;此外,還可以學習就書中令讀者感到有疑義的內容或語言提出自己的疑問與看法。九年級學生,應該深入一步領會精美的語言與各種寫作方法的運用及濃縮一本書內容的方法。還可指導學生主動學習做讀書筆記與讀書卡片。同時,在各個年級,還可以激發學生適當聯系語文教材,學習在課外書籍中尋找相關的知識和材料,擴大知識面,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學會思維的發散。
二. 研究效果:
1、通過一年的大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所研究的班級學生都深深地愛上了語文閱讀,愛上了語文課,從而實現了“要我學語文”變為“我要學語文”。初步實現了大語文課題的研究目的:變被動為主動,把語文課由課堂延伸到生活,延伸到時時、處處,跳出45分鐘的束縛,走向生活的大舞臺。
2、通過一年的大語文閱讀教學研究,特別是每周一節課的讀書心得課,學生敢張口說了,學生敢表達自己的思想了,學生能條理的、流利的交流自己的心得了。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原始面目。
3、通過一年的大語文閱讀教學研究,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特別是“說”的能力,有了長足的進展。
4、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老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還是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閱讀心得交流課上老師對勇于發言同學的贊賞與表楊,還是對學生習作的課堂展示,都深深的吸引著同學們,說明學生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很多同學在回答怎樣提高習作水平的時候都提到了要多看書,多積累,也有的說要向寫得好的同學討教經驗,并且要堅持經常都寫日記。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將影響孩子們的一生。
5、探索出了提高學生習作素養的關鍵因素——多讀、多背、多說、多寫。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大閱讀教學為讀寫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材料,及時總結好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既能提高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感悟,又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個人認為,這一年的研究,通過多讀、多背、多說、多寫訓練,過去讓學生頭疼的作文,不僅不再讓學生“作難”了,而且還成為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一個舞臺。每當課堂展示學生的習作時,學生的興奮勁深深的觸動著我,使我更有理由相信,“大語文教學”對學生靈魂的升華。
6、通過一年的大語文閱讀教學研究,讓全體語文教師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教語文 “吃中藥”要比“吃西藥”效果好的多。搞“大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我們語文教學中的“中藥治病”;而過去的“讀讀課文”,“寫寫生字”,“畫畫段落”,“總結總結思想”的傳統語文教學,就是給孩子 “西藥治病”,肯定有效果,但效果就像一股勁,用完就完了。而我們的課題研究,就是回歸了語文的本質,意蘊久遠,久爾彌香。少了一份功力,多了一份執著。一年的成果足以顯示出,“以無為之為而達無不為之境界”的妙處----不為考試學語文,不為考試教語文,只為孩子的興趣,只為孩子的底蘊,最后結果卻是決勝于考場。這更加堅定了我校語文課堂改革步伐,更加堅定了課題研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