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精選18篇)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
尊敬的母校各位領導、全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光陰荏苒,日月穿梭,轉瞬間又是一年春華秋實。在這豐收的季節,我們滿懷喜悅迎來了母校又一個生日。在這喜慶的日子里,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向母校送上最誠摯的祝賀!祝愿母校永遠年青,永遠充滿生機!離開母校八年多了,但腦海里還常常映出教學樓透出的溫暖的燈光;耳邊還常常響起晨起鍛煉的起床號。母校常常在我魂牽夢繞的思念之中。是啊,怎能忘記在教室里爭分奪秒勤奮苦讀;怎能忘記畫室里揮毫潑墨奮筆疾書;怎能忘記琴房中琴聲悠揚歌聲嘹亮;怎能忘記操場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怎能忘記上學時點點滴滴日日夜夜。在那綠色的校園里,我們手握春光爛漫的年華,編織著人生的七彩的夢幻。
幼師是一片智慧的沃土,是一片燦爛的星空,這里記載著我作為學子的求知的歷程,綿延著我花季少年時期的期盼,這里留下了跋涉的足跡,灑下了求知的汗水,青春在這里閃光,靈感在這里迸發,一顆不甘平庸的年輕的心在這里奔騰激蕩!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三個母親:第一位母親是給我們血肉和生命的母親,她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恩情,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第二位母親是給我們知識和才能的母親,那就是我們的母校,她春風化雨般培育我們的恩情,也是我們永遠報答不完的;第三位母親是給我們尊嚴和精神的母親,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溫暖關懷哺育我們的恩情,更是我們永遠也報
答不完的!古語云“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母親給予我們的恩情,決不是“滴水之恩”,而是“泉涌之恩”。 “泉涌之恩”,我們應該何以為報?
“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
多年來,無論是在山村的田間地頭,還是在最高學府的領獎臺上,我都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起在母校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思念精心栽培我成長的老師們。長江之水有源頭,萬丈之樹有根基,此時此刻,請允許我向敬愛的老師們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滄桑砥礪,春華秋實,如今贏得桃李滿天下。回顧過去,無比自豪;展望未來,信心十足。在為母校點燃生日蠟燭,唱起生日歌的時候。我衷心祝福母校生日快樂,桃李遍天下,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
20xx年xx月xx日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2
尊敬的袁縣長、各位領導、來賓、教師同學們:
大家好!金秋十月,清風送爽。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在這里召開沙縣一中建校九十周年座談會,為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向前來參加座談會的領導和佳賓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向九十年來為沙縣一中的創辦、發展和繁榮做出貢獻的各級領導、師長、校友和社會各界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1923 年秋,就在我們校園古樟西側的文廟里,創辦了沙縣縣立初級中學。當時學校非常簡陋,以文廟的房間當教室和宿舍,學生才 100 多人,來自本縣和明溪、將樂、尤溪等地,而且大部分學生讀一年半載就輟學了。 1923 年到 1930 年的七年時間里,真正畢業生才 30 多名。據《三明市志》記載,沙縣縣立初級中學是三明市最早的一所中學。這也是沙縣教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由于種.種原因, 1930 年學校停辦了。 1943 年,正值抗戰時期,國家急需人才,省政府要求各縣設立一所中學,學校又在城西的汀州會館復辦了,不久因會館發生火災,遷到了對面的陳了齋祠堂,也就是現在的城一小學。解放前由于戰火連年,校舍破舊,部分學生輟學,學校發展較為緩慢。建國后,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學校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各項工作走上了正軌。 1951 年,學校從了齋祠重又遷回城東文廟,就是現在的學校,校園面積擴大了,招生規模也擴大了。 1956 年秋,學校創辦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58 年更名為“福建省沙縣第一中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沙縣一中乘改革開放東風,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三千多萬元,征用民宅,擴大校園十余畝,先后興建了辦公樓、科技樓、教職工宿舍樓、學生公寓和學生食堂,重建了教學樓和田徑場。 1980 年,學校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 1996 年被確認為普通中學省二級達標學校。 1998 年沙縣城區初高中分設,沙縣一中辦成了一所高級中學。 20__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省一級達標學校。
九十年來,學校培養了近四萬名初高中畢業生,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一萬一千多名學生,為沙縣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我們的學子遍及海內外,他們中有專家學者、能工巧匠、企業家普通勞動者,著名校友有開國少將張遷發將軍, 外交部副部長宋濤先生,中國美院院長、著名畫家許江先生,福建省教育廳廳長鞠維強先生,福建省林業廳原副廳長王立勛先生, 中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員會常務副主委(正廳)江爾雄女士等各級領導; 北京威聯德骨科有限公司總經理、著名企業家林英釗先生, 金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北京市汽摩協會副會長、北京三明商會會長葉明欽先生, 上海楊浦科技創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官遠發先生, 上海秦皇山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著名企業家 蔡勁紅先生著名企業家;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研究薄膜物理技術的專家羅維昂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國際商務學會會員曹聲容先生, 福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副院長王美清女士, 電力電子學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專家、福州大學教授 陳道煉先生, 美國西北 大學 博 士、 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陳凌懿先生 等著名專家學者。他們 在各條戰線上,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是沙縣一中的自豪,也是沙縣人民的驕傲。
此時此刻,我們想起了建校前賢,他們篳路藍縷,創辦了沙縣縣立初中,為沙縣的現代教育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更想起了一代代的師長,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沙縣一中的發展付出了心血;我們也想起了歷屆校友,他們朝氣蓬勃,執著追求,形成了優良的校風。從東門文廟的初創到西門汀州會館的重辦,從陳了齋的簡陋到興國園的崛起,我們沙縣一中走過了光榮而艱辛的歷程。這九十年,是一部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歷史,更是一部奮發圖強、蓬勃發展的歷史。
憶往昔豪情滿懷,看今朝歡欣鼓舞。近年來沙縣一中堅持“三個面向”, 深化“四帶”,開展“兩訪兩創”和“三走三查”等活動, 不斷加強“三風”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從“讓每位同學成功”的辦學理念出發,強化服務意識,不斷優化教育管理,不斷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了可喜成績。 20__屆高考本一上線 180 人。理科考生董雋燁 689 分(省第62 名)、許丁杰 687 分(省第 86 名)、廖舒文 680 分;文科考生詹安妮 631 分,均名列全市前茅。 20__年林良浩被北京大學錄取,許晗被香港大學錄取。本一上線人數 155 人,本科上線人數 610 多人。 20__年本一上線 193 人,本科上線 620 多人。
學校從 20__ 年起,連續三次被評為省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20__年以來連續被評為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省級文明學校。目前沙縣一中有 43 個教學班,全校學生共2206 人 ;教職工 200 人。新一代沙縣一中人秉承“勵志、篤學、求真、致美”的校訓,不斷改革,不倦追求,為沙縣一中的騰飛發憤圖強,不懈努力。如今鳥語伴著書聲,花香飄出校園,千年古樟更加蔥郁,九十年老校煥發青春。春華秋實,辦學九十年,沙縣一中碩果累累,享譽閩西北。
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前人的汗水和智慧,為我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舉辦座談會,是回顧和總結歷史,從中吸取力量,更是對未來的期盼和展望。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創“教育強縣”,對沙縣一中更加重視,對教師更加關懷,教師職稱職數提高了,每年重要的傳統節日、教師節走訪慰問優秀教師、困難教師,同時加大了資金投入,添置了理化生成套實驗設備,對校園進行整體搬遷。新校園坐落于金沙大道東側,占地 170 余畝,擬投入兩億多資金。現在學生宿舍樓和食堂已經封頂,教學樓、辦公樓、科技樓和體藝館也已開工建設, 20__ 年秋將遷入新校園上課。我們將以校園整體搬遷為契機,積極爭創一流名校。我們將群策群力,再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教育管理、師資水平、教學質量上一個大臺階,把沙縣一中建設成環境一流、師資一流、質量一流的省內有較高知名度、市內有示范作用的新型高中。
展望未來,我們看到了美好的前程,也感到了歷史的重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全校師生發揚艱苦奮斗和不甘人后的精神,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大力推進學校全面改革和素質教育,就一定能夠把沙縣一中建設成環境優美、風氣優良、成績優異的八閩名校。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師長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
謝謝大家 !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3
你們好!我是1968年底從五汛中學畢業的學生,現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執教。五汛中學是我的母校,今年是她的五十華誕。我以十分虔誠的心情熱烈祝賀她的五十歲生日!本來我是一定要親臨盛典表示慶賀的,但不巧正好校慶期間我受命出國訪問,不能親臨慶典,萬分遺憾!特致短信,以表感恩深情之萬一!
我是從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詩宋詞的教學和科研的,在唐詩中有一名篇,即中唐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詩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的開頭從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兒子準備行裝的很多很多事情中,選擇一件最微小、最具體、也最典型的事情來描寫,那就是母親為兒子縫補衣服。由此可見,這是貧寒人家,所服衣衫破舊,不是裘服錦衣。慈母為兒子縫補衣服,這里以針連線、線連著針,暗喻母子心相連;兒行千里母擔憂。
接下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說母親縫了一針又一針,本來兒子可能計劃三個月就回來,母親縫六針就可以了,但母親轉而一想出門在外旅途多艱,也許三個月回不來、五個月才能回來,于是又縫了八針;也許五個月回不來、八個月才能回來,于是又縫了十針……一針一針地把母親對兒子的博大、深厚、無私的愛縫進去。這就是母親!只有母親才能如此想;這就是母親!只有母親才能如此做!這里的“密密”和“遲遲”,我以為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好、最偉大的疊字——盡管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到黃昏、點點滴滴”等精彩的疊字,但也不能與“密密”“遲遲”相比,因為“密密”和“遲遲”中疊進去的是人世間最好、最偉大的情感,這就是母愛!人世間還有兄弟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等很多種愛,這些愛,有的也許也很博大、深厚,但在“無私”這一點面前,幾乎都黯然失色。
以上是從母親如何對待兒子的角度來寫的,最后則是從兒子的角度對母親傾吐肺腑之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像小草永遠也無法報答三春的恩澤似的,做子女的永遠也無法報答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恩情。春暉,熱烈、溫暖、燦爛、美好,用春暉來比喻母愛,可謂是珠聯璧合。
慈母的情,大海的情;慈母的心,最純的金!我始終堅信:只要人類存在,我們中華民族就一定存在;只要中華民族存在,我們民族最偉大的遺產——漢字就一定會存在;只要漢字存在,《游子吟》就永遠是最好的、最偉大的詩篇!
親愛的同學們,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三個母親:第一位母親是給我們血肉和生命的母親,她傳為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恩情,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第二位母親是給我們知識和才能的母親,那就是我們的母校,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她春風化雨般培育我們的恩情,也是我們永遠報答不完的;第三位母親是給我們尊嚴和精神的母親,那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好溫暖關懷哺育我們的恩情,更是我們永遠也報答不完的!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我要說這三們母親給予我們的恩情,決不是“滴水之恩”,而是“涌泉之恩”。涌泉之恩,我們應該如何報答呢?——涌泉之恩,大海相報!
我熱烈地祝賀我親愛的母校桃李芬芳,永遠蓬勃興旺——“潮平兩岸,風正一帆懸”(唐王灣詩《次北固山下》);我熱烈地祝愿我親愛的母校師生人生如意、永遠健康快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4
中國海洋大學:
欣聞貴校即將迎來建校80周年慶典,東北師范大學全體師生謹向貴校師生員工并海內外校友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80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堅持勤奮創新,開拓進取,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辦學實力明顯增強,教學、科研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值此金秋華誕之際,我們衷心祝愿貴校早日實現建設特色顯著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宏偉目標,并真誠希望貴我兩校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祖國建設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祝貴校80周年校慶圓滿成功!
東北師范大學
x年九月二十日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在這金風送爽、果實累累的日子里,我們聚集一堂共同慶祝松滋二中建校七十周年,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是一個讓人激情滿懷的時刻,是一個繼往開來的時刻。作為松滋二中的一名校友,我有幸與各位一起懷念過去、展望未來,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在過去的七十年里,二中桃李滿天下,為國家與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我本人就是受到母校教育而成長起來的桃李之一。在此,我衷心感謝母校老師們對我的栽培,請母校接受我的敬禮!
下面,我想對大家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感受,也算是交流吧。
我是恢復高考制度以后第三年也就是1979年從二中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的,那時我還沒滿17歲,正處于“恰同學少年、揮斥方遒”的大好年華。可是,作為一個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的兒子,那時候我只是沉浸在“鯉魚跳龍門”的喜悅之中,對母校只有深深的感激,對未來還只有朦朧的向往,還不愿輕率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但是,在二中培養起來的奮發向上、激流勇進的精神,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我后來即使在大學畢業了也沒有停止學習,而是鍥而不舍地繼續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知識的大海里揚帆遠航。我并不只是以獲得文憑為目標,而是追求真才實學。這種踏實的學風,也是二中教給我的。一個人可以沒有高官厚祿,但是不能沒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誠實好學的品格。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的學問,我的這種信念也是在二中形成的。當然,開拓創新、敢于不斷進步,也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在專業上有中國文學和新聞學兩個專業,在職業上既當過大學教師又當過新聞記者,最近兩年在參與人事制度改革,這些經歷讓我有了比較豐富的體驗。說一千,道一萬,沒有在二中打下的基礎,我就不可能有后來的深造,也就不可能成材。為此,我再次感謝母校給了我飛翔的翅膀,讓我擁有了一片遼闊的天空。
飲水思源,我們這里還應該緬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是他在文革結束后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并且主持恢復了高考制度,教育事業才重新蓬勃發展,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才有了脫穎而出的機會。今天,“科教興國”已被提到戰略的高度,教育真正成為全黨全社會關心的優先發展的事業。在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們的母校二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我祝愿二中今后更加輝煌,成為科學與文化的搖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七十年的厚重,七十年的內涵,是二中寶貴的精神財富。分布在全國乃至于全世界的校友,是二中的作品。我們共同擁有二中,擁有這一個精神家園,我們相信二中將煥發青春,擁有更加燦爛的明天。
最后,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待遇優厚;祝正在苦讀的學弟學妹們夢想成真!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親愛的校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是個幸運日,我們迎來了一場秋雨后的晴日,因為各位的到來,今晚原本清寒的廣場洋溢著溫馨和感動,寧靜的校園蒸騰著熱鬧喜慶的空氣。我們在此以自己的方式慶賀鄞州中學六十周年華誕!請允許我代表全校師生對各位的撥冗光臨表示最熱誠的歡迎!對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和廣大校友致以最真摯的謝意!
60年的記憶是一條悠長的河流,有時又像連綿不絕的群山,我們無法憑借一己的力量把這萬水千山走遍,就像我們在坐的每一個校友沒有這個學校六十年歷史的全部記憶。但我們都曾在這里留下珍貴的東西——青春。所以我們今天從四面八方匯聚于此。我相信,在鄞中度過的日子會是每一個鄞中人人生獨特的財富。而對于學校來說,從這里走出去的23000余名畢業生——你們是學校最大的成就與驕傲!
從1952年鄞縣第一初級中學創校到今天,鄞州中學七易其名;從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到享譽一方的省一級重點中學。鄞中一路跋涉,翻山越嶺,歷經了徘徊與坎坷,也見過雨后的彩虹。期間包含著多少人平凡、樸素的勞動,這樣的勞動賦予了我們的校園以價值,這是我們今天舉行慶典來紀念和禮贊的原因。是堅實的勞動讓我們的每一個顆心有了信仰、方向、自在、平安和快樂!我要為六十年來在這片校園里付出和正在付出著的、奉獻與仍在默默奉獻的勞動者獻上我的全部尊重和敬意!
人生何其有幸,恰逢鄞中六十大壽!作為校長,來到鄞中的時日尚短。我越了解他就越敬愛他。兩年多來我走訪、接觸了鄞中的老領導、老前輩、老校友,翻看了各種校史資料,閱讀了各方文件信函,了解了學校創業時期舉步維艱的困難,看到了學校經歷時代變遷的滄桑,深味到老一輩對于教育工作擁有怎樣的質樸情懷和無私精神。歲月如流,往事歷歷,歷史就像凝縮的一筒筒膠卷,借著陽光,我們慢慢拉開。撫今追昔,觸摸學校的脈搏,發現60年的校園我們聚合了一股多么溫暖而強大的力量。經歷了一個甲子的風云,這個花甲老人流淌出一種自然的風度,他高大、健朗、智慧、寬和。他的精神元氣已經浸潤了校園的草草木木、屋屋瓦瓦,他的文化氣度已經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鄞中人。成為每一個鄞中人的行為標簽和生命底色。鄞中的生命足跡,銘刻了一段段動人故事和一個個教育輝煌。越是望向歷史深處,我們的腳步就越是堅定!
今天,變化著的世界給教育和學校提出了各種新的命題,有了六十年閱歷的鄞中應該有耐心、有信心去回答!六十年,給了我們去接受挑戰的的底氣,也給我們確定了重新出發的原點。像我們的老一輩教育人一樣,為了孩子們,責任在上、良知居中、腳踏實地。我們將頑強地向上生長。有人說,人在履行職責時是幸福的。我們將帶著幸福的熱望一路向前!
當一個甲子的太陽收起它最后一束光線,降臨的不是黑夜,而是“我們的未來”。慶典過后,我們又將歸于寧靜,精心教書,潛心育人,同心同德,默默積聚。我們接過了一個厚重、沉實的鄞中,去創造一個更明亮、動人的新鄞中!
再一次感謝各位的光臨!獻上我最美好的祝愿!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7
中國海洋大學:
值此中國海洋大學建校80周年之際,謹向貴校全體師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八十年風雨歷程,中國海洋大學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發展成了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為辦學特色,兼具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文學、醫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英才,為祖國海洋科教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們相信: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人士和貴校歷屆校友的支持下,經過貴校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中國海洋大學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的發展目標一定會盡快實現。
真心希望在以后的發展中,北京師范大學與中國海洋大學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謀發展。
最后,預祝貴校校慶圓滿成功!
北京師范大學
x年9月18日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親愛的校友、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是公元20xx年九月七日,這是一個激動人心、充滿喜慶的子;這是一個讓所有一中人值得銘記的日子;這是一個將永載一中史冊的日子。今天,我們懷著一腔激情與自豪迎來了我們一中建校七十周年的盛大慶典。
任憑年華如流水,依舊情深似松江。今天,社會各界領導、嘉賓在百忙之中蒞臨我校,我們的校友也從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齊聚一中校園。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勝友如云,良辰、美景、賞心、盛事四美齊集,喜慶的氛圍彌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洋溢在每一張笑臉上。
首先請允許我以一位在校學習、生活過的老校友的身份,向曾經教育、培養我們的老師和母校致以最親切的問候:老師,您好,母校,您好。然后我十分榮幸地代表全體教職員工,對各位領導、嘉賓、校友的光臨表示熱烈歡迎和深深的敬意。
七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算不上悠久,但是對幾經變遷的一中來說,稱得上滄桑,尤其是七十年積淀下來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彌足珍貴,七十載歲序更新,載錄的光榮業績,令人自豪。
撫今追昔,無論是在怎樣的歷史形勢和條件下,偉大的九臺一中都傳承著“為國植賢”的傳統,恪守著“教書育人”的信念,每一個一中人都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風雨如晦時,不悲觀,堅定信念;一窮二白時,不抱怨,自力更生;商品經濟大潮沖擊時,不浮躁,耐住寂寞;贏得盛譽時,不驕傲,再接再厲;挑戰來臨時,不退縮,勇立潮頭。正是這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著這塊神圣的沃土,才有一中這棵黑土地上永不凋謝的奇葩。正是這七十年不斷的拼搏、奉獻、求索,才取得今日令人矚目的輝煌。也正是這七十年的砥礪和積淀,才鍛造出“勤奮、務實、淡泊、奉獻”的一中魂。
故園再相逢,當驚景象殊。四棟黃墻紅瓦的筒子房不見了蹤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操場也只能從照片上尋找記憶。如今,幾座一新的大樓熠熠生輝,新改建的操場,綠色如茵,株株花草,姹紫嫣紅,莘莘學子,朝氣蓬勃。
七十年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七十年是一段輝煌的歷史,更是邁向新臺階的起點,七十年華誕,對我們來說不只是激動,更多的是激勵;不只是自豪,更要有的是自強,不只是業績的展示,更是對未來的展望。雄鷹用翱翔回報藍天,駿馬用馳騁回報草原,我們一中人用肩負起綿延亙古,傳承未來的使命回報社會。在新形勢下,我們繼承一中的光榮傳統,傳承一中精神,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以高尚的師德形象,以精湛的業務技能去迎接新的挑戰。在繼承中求發展,在改革中圖創新,力爭把一中打造成省內著名,國內知名,國際聞名的學府式高中。把我們的熱情與夢想,把我們的青春與汗水回報給養育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我真誠的希望所有的校友,秉承積極進取的信念,不懈努力,向母校再傳捷報,為母校再添榮光;真誠的希望在校的五千學子樹立遠大理想,奮勇拼搏,決勝在人生的每一個考場。
最后,借九月的金風,送去所有一中人美好的祝愿:祝各位領導、嘉賓、校友事業有成,合家安康。
祝我校蒸蒸日上,前程輝煌。
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喜獲豐收的季節,我們團聚在大美商洛,共同見證888840年的榮耀時刻。,今天非常榮幸能夠應邀參加8888建校40周年紀念活動并作為校企合作企業代表發言。首先我謹代表向8888的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熱烈的祝賀!
經過8年的艱苦拼搏,歷經創業和轉型,現已發展成為立足陜北、走向全省的規模民營企業。公司現擁有200多名高科技管理人才和10家隸屬企業,形成了以實業投資、企業管理;創業孵化、人才建設;工程咨詢、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現代農林業為主的多產業并舉發展結構,年產值達 *億元。
創新是關鍵,人才是核心,為切實把握企業 “創新爭先、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盡善盡美”的發展原則,充分發揮8888和校企雙方的優勢,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經雙方友好協商,已確定建立長期、穩定、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初步達成校企合作協議。接下來,為進一步提升企業職工效能,我們將充分利用學院的優質教學資源,建立企業員工培訓、技能考證等人才培訓合作機制。作為協議企業,我們也將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為學院畢業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平臺,并將盡可能多的畢業生培育成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老師們、同學們,斗轉星移,歲月滄桑。四十年風雨浸潤流嵐歲月,積淀下沉沉步履,四十年崢嶸穿透純凈書聲,抒寫出精彩華章。四十年的拓荒播種,這里已成為一片沃土,四十年的鍥而不舍,這里已成為人才的搖籃,四十年的上下求索,這里已成為秦嶺腳下最美的畫卷。四十周年是8888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預示著一個嶄新的開始,8888作為一所年輕的院校,中信藍海作為一個年輕的企業,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使命,團結一心、開拓奮進、求真務實,把握新機遇、運用新思維、引領新挑戰,開創新局面,卓有成效實現校企合作雙贏,共同培養新常態下服務于社會的應用型人才。
最后,我再次衷心祝愿8888的明天更加美好,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蘭州理工大學的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是蘭州理工大學建校九十周年的大喜日子,能夠應邀參加蘭州理工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慶典,我感到非常高興。首先,請允許我代表蘭州大學,代表教育部所屬高校和省內外兄弟院校,向蘭州理工大學建校九十周年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蘭州理工大學全體教師、同學和校友表示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
蘭州理工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創辦較早、學科門類較全、辦學實力較強的一所理工科大學。建校九十年來,學校秉承“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國家培養了13萬多名中高級人才。在隸屬于原機械工業部時期,學校堅持為地方和行業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不僅是機械行業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較高的知名度。轉制以后,在甘肅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學校堅持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加快發展,學科水平快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師資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科技實力顯著增強,辦學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是發展速度快、發展質量高的省屬高校之一。可以這樣說,蘭州理工大學是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區地方高校中的佼佼者,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蘭州理工大學優良的辦學傳統、鮮明的辦學特色、突出的發展成績和令人敬佩的辦學精神,值得我們所有高校學習。作為兄弟院校,我們對蘭州理工大學建校九十年來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感到無比高興,對蘭州理工大學數代教職員工和廣大校友堅持扎根西部、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在此,我提議大家以熱烈的掌聲,向蘭州理工大學的老師們表示我們崇高的敬意!
作為同城辦學的兄弟院校,長期以來,蘭州大學十分關注、大力支持蘭州理工大學的建設發展,與蘭州理工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關系,在學科建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開展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事實證明,我們兩所高校的攜手合作,促進了事業發展,結下了深厚友誼,是一種雙贏的局面。借參加蘭州理工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慶典的契機,我代表蘭州大學,真誠地希望我們兩所高校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提高辦學水平,努力為西部地區,特別是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我們也真誠希望與省內其他兄弟院校加強溝通,廣泛開展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努力推動西部地區和甘肅省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最后,衷心祝愿蘭州理工大學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全體教職工和廣大校友事業成功、生活美好!祝愿莘莘學子不斷進步、早日成才!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慶典,慶祝東北師范大學建校60周年,這是令所有東北師大人自豪和激動的日子。當此之際,諸多領導、嘉賓和校友匯聚于此,與我們共慶東北師范大學的甲子華誕,使我們感到無比的高興和溫暖。在此,我代表學校,向長期關心與支持東北師范大學事業發展的教育部和省市領導,向長期愛護與幫助、并與我們結下深情厚誼的國內80多所大學的黨政領導、國外30多所大學的校長、副校長,向對母校懷著拳拳情意、從四面八方歸來的各位校友,向所有光臨慶典的嘉賓和朋友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衷心的感謝!同時,向全校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致以最誠摯的節日問候!
東北師范大學,用六十年的風雨兼程,書寫了一部屬于自己的、充滿了開拓與奮斗、也充滿了夢想與光榮的歷史華章。東北師范大學前身為東北大學,1946年創建于遼寧本溪,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張學良將軍的胞弟、時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的張學思將軍任第一任校長。在解放東北的烽火硝煙中,學校輾轉丹東、通化、長春、哈爾濱、佳木斯、吉林等地,1949年定址于長春。新中國成立前夕,與中國共產黨在吉林市創建的吉林大學合校,后又有長白師范學院,原長春大學,以及原沈陽東北大學的文、理、法商學院等并入,成為當時東北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1950年,根據國家培養教師的需要,易名為東北師范大學,是當時中央教育部直屬的三所師范大學之一。1958年,學校劃歸吉林省領導,改名為吉林師范大學。1978年,學校重新隸屬教育部,1980年,恢復東北師范大學校名。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的老校長、著名教育家成仿吾先生審時度勢,提出了為國家和地方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思想,為學校逐漸形成鮮明的“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為學校凝練“勤奮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精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堅持為農村基礎教育服務,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長白山之路”,九十年代成為第一所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師范大學。進入新世紀,學校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確立了“為基礎教育服務、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指導思想,提出了“尊重的教育”理念,實行了“教育教學是立校之本,科學研究是強校之本,依法辦學是治校之本”的治校方略,新建了凈月校區,全面改造了本部校區,成立了研究生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探索、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為學校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師價值之所在;為社會培養致知明德的人才,是學校光榮之所在。六十年來,已有十八萬余名畢業生從母校走向全國各地,在不同時期、不同崗位為國家的建設事業辛勤耕耘、竭誠奉獻,涌現出了一大批誨人不倦、愛崗敬業的優秀人民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在全國基礎教育界享有廣泛贊譽;也涌現出了一批嚴謹求實的科學家、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博擊商海的企業家。一代又一代東北師大人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卓越貢獻。
各位領導、來賓、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回首往事,我們深知,東北師范大學能夠得到今天的發展,有賴于黨和國家的扶持、有賴于各級領導的支持、有賴于各界朋友的關愛、有賴于幾代東北師大人的努力與奮斗。我們衷心感謝長期支持東北師范大學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感謝所有對母校赤子情深、關愛備至的校友!此時此刻,我們緬懷為東北師范大學的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先輩們,我們更要感謝所有曾經和正在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貢獻的離退休老同志和全體師生員工!東北師范大學的輝煌將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21世紀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時代,教師教育肩負著“科教興國”的神圣使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重大戰略決策,為我們創造了新的歷史性機遇,也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走強校之路,走特色之路,走開放之路”的發展思路,我們決心把東北師范大學建設成為文化底蘊厚重、思想內涵深邃、學術品位上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重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綜合性師范大學”。
走強校之路,就是充分利用辦學條件,進一步提升科學研究的層次和質量,使專業特色更加鮮明,優長學科國內先進,標志性成果更加突出,學校整體上形成明顯的、有風格的辦學優勢。
走特色之路,就是堅定不移地發展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不斷拓展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內容和層次,鞏固和提升學校在基礎教育界的優勢。
走開放之路,就是與社會和國內外高校建立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學習、研究、借鑒國內外一流大學的先進辦學經驗,緊緊抓住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在實踐中培養人才,努力開拓多方面為社會服務的渠道,為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各位領導、來賓、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東北師范大學的歷史是一部始終與新中國教育事業、尤其是基礎教育事業緊密相連的發展史,是一部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的奮斗史,也是一部昭示未來的文明史。今天,在這里舉行60周年建校慶典,既是回顧往事、分享自豪與光榮,也是展望未來、樹立信心和勇氣。新的跨越即將開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是我們的歷史使命!讓我們行動起來,在科學發展觀和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引下,在教育部、吉林省委和省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廣大海內外校友的關心與支持下,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早日將東北師范大學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綜合性師范大學!
我相信,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實現的。所有的東北師大人相信,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2
尊敬的王恩師,親愛的同學們:
光陰荏苒,日月穿梭,轉瞬間二十幾年已經過去了。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已是人到中年。欣聞母校五十華誕,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向母校表示熱烈的祝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搖籃,黃牛蹄中學就是我的搖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啟蒙導師,傳道授業解惑者,就是我尊敬的王恩師。想起那首經典的老歌,“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是啊,二十年后群賢畢至是何等幸事!三年師生之情,三年同窗之誼,至今回味,仍然溫暖而美麗!
飲其流著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吾師。二十多年來,無論走在哪里,我都常常想起在母校的學習生活點滴。母校寒窗瘦影,心憂天下,艱辛砥礪,含英咀華,母校玉汝于成的精神,早已成為了我人生的寶貴財富!王恩師桃李滿園,碩果累累,三年的朝夕相處猶父兄般呵護,當年細節,歷歷在目,早已成了我一輩子珍藏在心靈深處的回味無窮的記憶!
由于工作原因,我不能與大家歡聚一堂共襄盛典,甚為憾事。我遙祝母校虬枝蒼勁,新葉蔥蘢。遙祝王恩師激揚文字,永遠年輕。遙祝同學們歡歌笑語,心想事成。遙祝學弟學妹們傳薪不倦,學業有成!
祝母校五十周年慶典圓滿成功!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個歡聚的日子——關心和支持我們工作的領導來了、朋友來了,從母校畢業的學子們回來了!
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新朋老友相約母校,共同慶祝庫宗鄉中心學校四十歲生日!
今天,是個分享的日子——園丁學子齊聚一堂,共同追溯品味近半個世紀的芬芳!
今天,更應是個感恩的日子——我們在校園舉行儉樸而又熱情的慶典,共同回憶曾經的關懷,共同回顧歲月的甘甜,共同點燃青春的激情,共同描繪未來的藍圖。
借此機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庫宗鄉中心學校全體在校師生,向出席今天慶典的各級領導、友好單位的來賓朋友,向曾經在古中這塊熱土上辛勤耕耘的老領導、老同事,向熱情關注、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屆校友,向長期關注和支持我校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謝意!
1970年2月,隨著社辦中學熱潮的興起,古井中學誕生了!四十年風雨滄桑,四十年奮斗不息。從建校之初的艱辛創業,到在改革開放春風里興校之路的探索,從新世紀教育改革大潮中強校之略的制訂,到“教育強省”“教育強縣”發展戰略的實施。四十年來,學校始終擔負著播撒真知、傳承文明、樹德育才、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她從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根深葉茂,桃李爭榮。現已培養初中畢業生5000多人,其中清華、北大畢業3人,上一本大學118人,獲博士學位和博士在讀18人,為國家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他們中有受人尊重的勞動模范,有造福一方的黨政領導,有保家衛國的軍事人才,有聞名遐邇的商海巨賈,有獨有建樹的權威專家,更有許多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普通勞動者。
今天,在這樣一個喜慶而值得紀念的日子里,我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和各級領導——是你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關愛和大力支持,為古中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良好的精神和物質環境;衷心感謝古中的歷任領導——是你們以遠大的目標,執著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古中的發展打好了基礎,為古中的輝煌構筑了堅實的平臺;衷心感謝曾經在古中工作過的所有教職員工——是你們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培養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為古中人才的輩出,聲譽鵲起立下了汗馬功勞;衷心感謝古中的歷屆校友——你們無論身處何方,從事何種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都積極投身社會,拼搏進取,勤奮工作,誠實做人,你們以古中人特有的高素質受到高一級學校和社會的歡迎,為母校贏得了聲譽和好評;衷心感謝古中現在的各位同仁――學校的發展壯大,有著你們辛勤的汗水,學生的點滴成長進步,有著你們諄諄的教誨。你們用崇高的情懷,鑄造了能體現古中精神的一座豐碑,你們用堅實的脊梁,撐起了能象征古中發展的一片藍天!
四十年薪火相傳,四十年力鑄輝煌。學校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教育既服務”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愛生、敬業、嚴謹、謙遜”的教風和“勤奮、刻苦、認真、踏實”的良好學風,錘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打造了一所學生管理嚴,人文素養高,學習氛圍濃,創新精神強的一流農村初級中學,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新路,充分挖掘學校各方面辦學要素的潛能 ,學校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聲譽與日俱增,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更是一步一個臺階,一年一個輝煌。學校先后獲得“省示范性高中優秀生源基地學校”,“衡陽縣日常行為規范校”,“兩基督導評估先進單位”,“合格學校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價值取向和創新能力,20xx年,我校成為湖南省創新教育現場會參觀學校,我校的創新教育經驗得到了到校參觀的領導及專家的一致好評。我校的“導示教學法”教育課題獲得了衡陽市教研教改成果一等獎。20xx年衡陽縣教學工作現場會在我校召開。
薪火相傳,教澤綿延。悠悠歲月留下了古中人振興教育,矢志不渝的艱難步履,風雨滄桑留下古中人勇于開拓、不斷前行的光榮里程。古中人憑著沖天的熱情,不懈的努力,深入的鉆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風格和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1995年以來,我校中考成績一直穩居全縣前列,特別是1999年列全縣第一位,今年我校特優率全縣第五位,普高上線率全縣第九位,綜合排名全縣第五位,被評為衡陽縣20xx年初三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特優率實現歷史性的重大突破。為我校40周年的校慶獻上一份厚禮。
近年來,我校在抓管理和質量的同時,不斷地改善辦學條件,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20xx年,我校遷墳21座,征地8畝,新建了籃球場、田徑場、實驗樓、電教樓、廁所和澡堂,維修了學生宿舍,完善了功能室。投入資金兩百多萬,雖多方籌措資金,但仍有資金缺口近百萬。
積四十年成果,鑄新時期輝煌。如今的庫宗鄉中心學校校園面積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功能室齊全,擁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雄厚的師資力量。
在未來幾年里,學校在狠抓管理不斷提升辦學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20xx年砌護坡、圍墻,完善運動場,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20xx年新建教師公寓,搞好校園綠化、美化;20xx年新建學生公寓,五年以內把我校辦成衡陽縣一流的“農村示范初中”。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全校教職員工付出艱辛的勞動,同時更需要各級領導、各屆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的熱切關注和大力支持。
40年,或許只是一個短暫的歷史瞬間,面向未來,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深感農村基礎教育任重而道遠。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校園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我相信,我深深地相信有各位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校友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我們的未來不是夢!不久的將來,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環境優雅,人文和諧的現代化的校園定會展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將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以未來輝煌前景為動力,以培養祖國建設人才為目的,秉承以德治校的優良傳統,牢記“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爭一流的辦學條件,建一流的教工隊伍,求一流的學校管理,立一流的校紀校風,創一流的教育質量,育一流的現代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質量的人才,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成就只是昨天的句號,開拓才是永恒的主題。在新的歲月里,在新的征程中,我們將緊緊把握時代的主旋律,狠抓“校風”建設,繼續深化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向著“積淀文化底蘊,注重精細治理,打造學校品牌,培育一流人才”的目標邁進。
我們深信,在各級領導和各屆校友的關懷和支持下,古井中學這艘經歷近半個世紀風雨,又富有生機的航船一定能承載著古中人新的夢想,借四十年校慶的強勁東風,在教育教學的碧海上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我們堅信,充滿智慧,富于開拓,求真務實的古中人一定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
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4
中國海洋大學:
值此金秋時節,欣聞中國海洋大學建校八十周年,謹向貴校全體師生和校友致以最熱烈的祝賀和最誠摯的問候!
建校八十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充分發揮優良傳統,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已發展成為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顯著特色,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成為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取得了豐碩的教學和科研成果,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華夏英才。
二十一世紀是海洋世紀,我們相信,貴校定能以校慶促建設,抓住機遇,深化改革,促進交流,秉承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顯著的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學而奮斗!
衷心祝愿貴我兩校進一步加強校際交流,團結協作,共同為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xx年XX月XX日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5
遠在異國他鄉的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迎來了親愛的母校——淄博一中建校50周年華誕的大喜日子。此時此刻,回首校史,深深感到,在這漫長的85年間,凝聚了母校幾代領導和老師們的心血,凝聚了50多屆校友們的努力奮斗,可謂五十五度春秋,五十軸畫卷,五十級臺階,五十個起點,五十座豐碑,五十章禮贊。觸景生情,感慨良多,作為母校首屆中日聯程班赴日留學的學子們,更為母校在七十多年前曾被命名為洗凡中學而倍感自豪,因為她是以我們留日學生的老前輩、辛亥革命山東領導人之一、博山籍人蔣洗凡先生的名字命名的。此情此景,又讓我們不由回想起了20xx年的秋天,母校陳貞凱校長來到日本關西語言學院看望中日聯程班的全體同學時,那號召同學們要弘揚洗凡精神的演講情景,仍然展現在眼前;那激勵同學們要為母校爭光的叮嚀囑托,仿佛還在耳邊。
是的,歷史天空跨世紀,猶勵后輩長精神。一個世紀以前,蔣洗凡先生在日本巢鴨弘文學院和明治大學走過的求學之路,為我等留日學生后輩們樹立了學習的楷模。懷著崇敬之情,我們都仔細拜讀了先輩當年留學日本時的筆記詩文集――《日出處小吟》,雖說時過境遷,但其所折射出來的洗凡精神仍激勵著我們高歌留學征程。值此母校50周年華誕之際,在這里,謹向母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再次表示我們的決心,并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實際行動向母校華誕獻禮。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紀念法大成立60周年。一個甲子對于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步入了老年的象征,一個人不可能生活兩個甲子,但是對一個學校來說就不一樣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有800(實為900——注)多年的歷史,美國的哈佛大學也有將近400年的歷史,中國現在有一些學校正在準備慶祝兩個甲子。所以我們學校應該說還是比較年輕的。
我們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按照前蘇聯的教育體制,經歷了院系改革而成立的北京政法學院。應該說,先天已經有一些不足,所以慶祝校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怎么樣慶祝呢?我們歷來都是歌頌成績,吹噓一番。
我覺得,紀念校慶應該更多地來反思自己的不足,來尋求來來發展的方向。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知恥而后勇”,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我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才有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中國政法大學是以“依法治國”、“法治天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而實現這個目標,應該說人才是最關鍵的,而在培養人才中,培養具有現代法治觀念的人才,更具有重大的意義。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中國政法大學的老師堅守自己的崗位,我們培養出來了許多為國家法治做出貢獻的人才;我們可以說,無愧于歷史,我們做到了自己對國家應該盡到的責任。
我是1956年進入北京政法學院的。60年的校慶中,我有56年是在這個學院。60年的校史,應該說是由三個部分來組成的:前14年是創業,后來中間的13年是停止招生和解散,后33年是復辦、走入正軌。
一所大學應該說所要求的物質基礎現在正在完備,我們的新校和老校也都初具了一些規模,但是一所大學應當具有的精神基礎,我們還很欠缺:我們自己的校風還沒有形成,我們自己的辦學理念也沒有成型,我們自己的傳統精神更有待于完善。
物質基礎可以在十幾年、幾十年內來完成,但是一個學校的精神、文化,則需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形成,沒有這種時間的沉淀和檢驗,是不可能形成的。
大學應當是獨立的,自由的,就是人格的獨立和學術上的自由。這是大學的靈魂所在。沒有它,大學就沒有靈魂;大學是學術機構,應當去行政化。
去行政化應當首先解訣領導體制,是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還是校長負責制?這是應當允許公開討論的。20多年前,我們學校已經準備實行校長負責制,后來因為發生了那件,就改成了現在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我們今天應當認真來思考這個間題:究竟在現在的情況下,實行校長負責制還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應該允許來公開討論的、公開來探討的。
學校應當有自主權。現在我們正在進行事業單位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自主權。只有大學真正實現了去行政化,才能夠邁向真正的大學的人格獨立。
大學是學術機構,學術應當自由,自由必須有包容精神。現代學術的包容精神比以前要寬容得多了,但是在學術研究的課題上,仍然存在著包辦過多、包容不足的現象,這也是需要我們來逐步完善的。只有打破了學術禁區,才能夠實現學術自由,也只有打破學術壟斷,才能夠實現學術自由。
我認為,人格獨立和學術自由,這就是我們走向第二個甲子所奮斗的目標。我祝愿中國政法大學在未來的一個甲子里面,我們取得更大的成績。
謝謝大家。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7
尊敬的校領導:
正值母校校慶之際,致信一封,以表達對母校的祝賀之情。
11月1日是母校八十年校慶之日,很遺憾,沒有辦法親自參加,遠在西南的99級學子仍向母校獻上最衷心的祝福,希望母校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再創輝煌!
作為99屆畢業生,轉眼間從學校畢業已經兩年了,從母校獲得的知識與能力使我們在兩年的大學生活中獲益匪淺。如今,每每回想起在校的那段日子——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的互助友愛、濃厚的學習風氣、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所有這些,不但成為我們記憶中寶貴財富,也成為我們在大學中工作、生活能力體現的源泉。到了新的學習環境,對母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便愈加深切。畢竟,一個人的中學時代是其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感謝學校所營造的民主、平等、正直向上的風氣,使我們學會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比單純地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現在的我們,在法學的殿堂中暢游,卻時刻未敢忘記母校教給我們的“尚德、睿智、唯實、創新”。作為今后法律天平的執掌者,我們愈加感受到這種精神的可貴,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逐漸領悟到了一名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今后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也將會沿著這樣的方向繼續下去。
最后,再次祝賀母校八十周年華誕,相信母校的明天必會更加美好!
學院十周年校慶賀信 篇18
20xx年11月1日是母校八十年校慶之日,很遺憾,沒有辦法親自參加,遠在西南的99級學子仍向母校獻上最衷心的祝福,希望母校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再創輝煌!
作為99屆畢業生,轉眼間從學校畢業已經兩年了,從母校獲得的知識與能力使我們在兩年的大學生活中獲益匪淺。如今,每每回想起在校的那段日子——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的互助友愛、濃厚的學習風氣、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所有這些,不但成為我們記憶中寶貴財富,也成為我們在大學中工作、生活能力體現的源泉。到了新的學習環境,對母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便愈加深切。畢竟,一個人的中學時代是其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感謝學校所營造的民主、平等、正直向上的風氣,使我們學會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比單純地學習知識更加重要。
現在的我們,在法學的殿堂中暢游,卻時刻未敢忘記母校教給我們的“尚德、睿智、唯實、創新”。作為今后法律天平的執掌者,我們愈加感受到這種精神的可貴,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逐漸領悟到了一名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今后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也將會沿著這樣的方向繼續下去。
最后,再次祝賀母校八十周年華誕,相信母校的明天必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