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觀后感(通用4篇)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1
為進一步加強黨性教育,傳承革命精神,在七一建黨節來臨之際,該區紀委監委組織紀檢監察干部前往永州市烈士紀念園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
炎炎烈日下,38名紀檢監察干部統一著裝,高舉黨旗,整齊劃一列隊步入烈士紀念園,參觀紀念廣場,逐一了解永州革命先賢的生平事跡。“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宏偉的烈士紀念碑下,紀檢監察干部們面對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神情專注,重溫入黨誓詞,一字一句都凝聚著對黨的理想信念和堅定信仰。
“革命烈士們用鮮血換來今天的和平安定,在新時代我們更要傳承革命先輩勇往直前、不畏困難的精神才能取得更大進步!”“作為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奮戰的紀檢干部,這里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是使命依舊、職責依然,更需要不忘初心、履職盡責!”......返程的客車上,紀檢監察干部們一一發言交流感想,紛紛表示要傳承革命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為新時代紀檢監察事業貢獻力量。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2
習近平同志再次出京考察,來到了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大同市云州區用小小一株“忘憂草”,干出了萬戶脫貧的大天地。上個月,同志在陜西柞水考察時,就為“小木耳,大產業”點贊,云州區也利用“黃花餅”“黃花醬”“凍干黃花”等,把一朵朵小黃花做成了大產業,利用云州區的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名貧困戶因此脫貧致富,這樣的成績真是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為這些扶貧工作點贊。
三年前考察山西時,同志就說,要統籌解決好人往哪里搬、錢從哪里籌、地在哪里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等具體問題。這一個個問題,是老百姓的小賬,也是國家的大賬,向廣大黨員干部強調“脫貧攻堅要強化落地,吹糠見米”。黨員干部在推動脫貧攻堅步伐,時至今年決勝之際,更要學習“小黃花”“小木耳”的思路,落實扶貧工作的“小問題”,闖出帶民致富的“大天地”。
黨員干部要把眼睛看向“小處”,“小處”往往蘊藏“玄機”。“古之達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細而秋毫微塵,此心無所不在,無所不見。是以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一為千萬,千萬為一,皆心法爾。”扶貧工作也可謂“錯綜復雜”,我們常常期盼自己能“一呼令可聚諸侯,一出手可翻轉乾坤”,可事實往往是困難如“山海”,從“大”處去抓,反而如“手捧沙,簍打水”。黨員干部要定下心來,把眼睛盯向“癥結點”,是“交通阻塞致貧”就主攻道路建設,是“銷路不通致貧”就要精準“撒網捕魚”找到目標客戶,是“群眾消極乏工”就要做出激勵機制提升主觀能動性……發現小的智慧,“恒河沙數,一塵觀之”。
黨員干部要把心放在“小處”,“小處”往往反映事實真相。中國哲學理論中,有一種重要思想,便是“以小見大,咫尺千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心在“小處”,便能洞察群眾的切身感受和真實需求,黨員干部不做虛有其表的“假把戲”,而能落地為群眾做到“雪中送炭”“天寒加衣”。“張伯家中的魚塘魚苗病死率極高”“李叔種出的水果有些農殘物超標達不到驗收標準”“王姨家還有兩個小娃就業問題還沒解決”……所謂“心往一處想,勁兒一處使”,黨員干部心系群眾,更要把這些“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做,解決困擾農民群眾最為突出的問題,實現“黨民同心”,才能共同努力致富。
黨員干部要把手搭到“小處”,“小處”使勁才能帶來“大機遇”。“天下之事,必作于細。”那些我們忽略的“小物件”,卻常常有著“大機遇”。誰也不曾想過“小木耳”“小黃花”會帶領上萬戶農民脫貧,但看到“小物件”價值的那些人,把手放到了這上面,“精耕細作”卻帶來了別樣天地。湖北重啟之時,出現了不少黨員干部直播賣貨,賣的也不是傳統意義中的“大家伙”,而是貨真價實的荊楚風物“小鍋巴”“小龍蝦”“小土豆”“小皮蛋”等,卻創造出了日銷“1W+”的好成績。黨員干部要把手放到這些小地方、小物件上來,扎扎實實地辦好事辦實事。人生也應有這種“小的態度和智慧”,從這“小”里,做出大滋味。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3
今年,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戰的“攻城拔寨”之年。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越到緊要關頭、關鍵時刻,我們越要時刻緊繃一根弦、擰成一股勁,朝著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奮斗。一段時間以來,脫貧攻堅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部分地區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產業基地的“面子工程”,沖水式廁所的“閑置現象”,就業扶貧的“酬勞問題”……這些“只開花不結果”“不敢動真格”現象,既阻塞了扶貧之路,更影響了脫貧質量。在實現全面小康的路上,切忌“只開花不結果”,必須要緊密聯系實際,以困難群眾為主體,以破“難題”、斬“窮根”為要,不斷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走深走實。
“駐村”仍需“駐心”。在當前,脫貧攻堅戰步入關鍵時期,許多黨員干部到扶貧一線進行“駐村幫扶”。在他們當中,有的人始終堅持奮戰在扶貧一線,甚至成了“吃住在村”“生活在村”“工作也在村”的群眾眼里熟悉的“村干部”。他們扎根一線,與困難群眾朝夕相處,問情況、找方法、解難題。而有的人卻只注重“打多少次卡”“簽多少次到”“完善了多少資料臺賬”,與群眾打交道“少之又少”,每次到貧困戶家“打個轉”,便匆忙回原單位,下次來又不知道是什么時候,讓“駐村”工作流于形式、止于表面。所以說,“駐村”仍需“駐心”,把心安定下來,把架子放下來,把腳步放慢一點,把耐心提高一點,把工作做細一點,這樣不僅能把心在村莊上“駐牢”,還能把
心“駐”進困難群眾心中。
“扶志”還要“扶智”。教育扶貧,讓許多困難家庭的孩子不僅能夠有書讀,還能夠享受一定的學費減免及政策補貼,極大地促進了扶貧“扶志”。我們要加大對勤勞脫貧致富典型事例的宣傳,尤其是要對本地方、甚至是本村的脫貧模范正面典型進行宣傳,壯大主流輿論聲勢,不斷唱響“勤勞脫貧”的主旋律。此外,還要對不同的貧困戶實施精準施策,既要進行分類就業培訓,還要因人而異進行就業引導,以貧困戶愿意聽、聽得懂、用得上的就業培訓知識,讓貧困戶學得會、用得上,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斬斷“因懶致貧”的“窮根”。
“輸血”莫忘“造血”。產業扶貧,作為九大扶貧工程之一,是精準脫貧路上的重要一環。在當前,許多地區根據自身地方實際情況,搭建扶貧產業基地,以產業分紅的形式增加貧困戶收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部分地區只注重提高經濟收入,而忽視了貧困戶這一主體,真正讓貧困戶經歷的少、參與的少、動手的少,單純地把產業基地當做“輸血”方式,而忘記了“造血”才是最關鍵的一環。搭建產業扶貧基地,務工主體就應當從貧困戶中進行挑選,前期多教技術,后期多進行指導、總結,以“造血”的決心打通“輸血”的“梗阻”。在扶貧路上,我們前期的“輸血”,就應為后期的“造血”夯實基礎,讓貧困戶能夠有一定的信心參與勞動,甚至進行自主創業,依靠自己的雙手獲得酬勞,從而進一步加快全面小康的步伐。
“只開花不結果”“要不得”,“只看果實”不注重“花朵的培育”“行不通”。扶貧路上,就“怕”動真格,一旦動了真格,就意味著要把心沉到基層一線,積極探索致富之路,注重激發貧困戶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一旦動了真格,“開花、結果”便水到渠成,“脫貧、致富”亦是指日可待!
《黨課開講啦》心得體會觀后感 篇4
白駒過隙,歲月如梭,轉瞬之間,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99年的風雨,經歷了99年的坎坷和輝煌。在建黨99周年之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感謝我們偉大的共產黨。
1921年7月,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戰,了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中國人民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的受壓迫的人民,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是震驚世界的一件大事,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她帶給了我們這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我們的黨。
親愛的同志們:一個錘子,一把鐮刀交織一起,看上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圖案,可它貼到鮮紅的旗幟上,它就是代表我們國家的一個政黨——中國共產黨。
1921年,一個偉大的領袖誕生了中國共產黨。__年,是黨的99歲生日。99年來,黨用可以積成河的鮮血,讓我們迎來了和平的社會,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尊敬的各位領導: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沐浴著晨曦的陽光,唱著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樣激蕩。然而,回首眺望走過去的歷程,卻是那樣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灑滿鮮血的路上,一個個腳印記載著多少風雨與滄桑。
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笑語歡歌,七月的星光照亮長夜的路,七月的彩霞點燃心中的火。七月的臉龐漾起笑的漩渦,七月的中國飛出祝福的歡歌:中國共產黨我們摯愛的母親啊,祝您生日快樂!中國我們永遠的家園啊,愿您譜寫新歌!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她美麗而寬廣;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偉大的民族,她勤勞而堅強;在世界的東方,有一片廣闊的沃土,她神奇而遼闊。奔騰不息的黃河是她的血脈;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