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經驗匯報
近年來,xx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由縣委組織部牽頭,縣委黨校、農工部、農果局、扶貧辦、勞務中心、職業教育中心配合,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科技優勢,充分發揮縣委黨校、縣農廣校、職教中心、農民技校、楊凌職院彬縣培訓基地的作用,合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采取請進來教、送出去學以及與相關院校聯合辦學等形式,不斷創新農民培訓手段,全方位、多層次加強農民培訓,最大程度發揮科技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三年來,全縣累計培訓農民5.3萬人次,其中培訓農民技術員4500名,農村黨員860名,對外輸出農村勞動力1.1萬人,勞務收入達到2.3億元,促進了全縣糧、果、畜、沼、菜及勞務輸出等產業快速發展。XX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5.8億元,較上年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58元,同比增長13.4%。
一是在培訓理念上求“新”。樹立“六大培訓新理念”,調動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1)樹立黨建優先的理念。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黨的建設這桿旗,要始終讓農民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建設新農村就必須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從黨的思想、黨的政策等方面進行必要的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素質。(2)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圍繞以“人人有技能,家家都致富”為目標,以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型農民為重點,把農民培育成經濟能人,把經濟能人培育成村官;(3)樹立貼近農民的理念。把培訓與縣情、鄉情、村情和農民的個人素質狀況結合起來,與農民的需求所要結合起來,做好調查研究,使教育最貼近農民、貼近生活,農民能得到實惠;(4)樹立應用實效的理念。把農民培訓與主導產業結合起來,與農時季節結合起來,要把培訓內容盡可能安排為使農民學有所用、用有所得;(5)樹立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針對農村富裕勞動力相對較多的實際,把培訓目標放在調動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發揮勞動力作用上,對農村有文化的青壯年勞動力實行崗前技能培訓,加快農村富裕勞動力就業轉移;(6)樹立創業培訓的理念。對農村青壯年農民要教育其樹立艱苦創業的決心,以在外創業的先進成功典型為榜樣,教育廣大農村青年要有百折不撓的勇氣,要有苦盡甘來的思想。
二是在培訓內容上求“全”。在內容上我們力求做到滿足群眾多方面的需求。(1)把xx大精神、郭孝義等先進模范事跡、黨的有關理論作為第一培訓內容,使廣大農民生活不能忘本,懂得美好的生活來自黨,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熱愛祖國、熱愛黨。(2)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一是圍繞現有產業進行培訓。主要培訓蔬菜、果業、畜牧養殖、花卉、藥材、農產品加工、農機使用保養維修等農業科技實用知識。二是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進行培訓。主要培訓無公害生產、綠色食品生產、現代設施農業、工業化管理經營農業等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3)就業技能培訓。針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富裕的現狀以及沿海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了農民就業技能培訓。主要培訓了電腦、電工、焊工、鉗工、電子裝配、制衣電車工、針織工、縫紉、家電維修、烹調、美容美發、家政服務等專業技能。(4)市場經濟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市場營銷知識、民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黨的農村方針政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內容。(5)對農民工進行城市生活常識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普及,引導他們自覺培養起對城市文明的認同感和對城市生活的責任感,適應現代生活。(6)要加強對農民工的維權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現代公民意識、權利意識、平等意識,提高他們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發言能力、對話能力、組織能力和依法維權能力。
三是培訓方式上求“活”。為確保培訓效果,不走過場,我們在培訓方式上力求靈活,在采取傳統培訓模式的基礎上實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水平、有不同需求的農民使用不同的培訓辦法和內容。(1)菜單式培訓。對那些長期忙于農活,很少有時間走出去的農民,通過建立專家庫,方便農民根據需要以點菜單的方式選擇專家,將省市委黨校、西農大、楊凌職院教授,省、市、縣管專家、高級農藝師等約30名知名專家統一進行入庫,根據需要進行點聘進行授課,每月累計講課都在10小時以上,培訓農民1000人次。(2)載體式培訓。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彬縣小章培訓基地、縣委黨校、縣農廣校、職業教育中心、扶貧技校、鄉鎮農民夜校、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等為陣地,利用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培訓工程、陽光工程、一村一品培訓工程、《彬縣黨建論壇》系列講座、開展各種形式文娛活動等載體,年培訓農民15000人次。XX年縣委組織開辦的《彬縣黨建論壇》系列講座(每月一期),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做理論輔導,目前已經舉辦2期培訓黨員、干部和農民600余人。(3)巡回式培訓。針對一些鄉村居住分散偏遠,利用逢集或走村的形式,建立了省市、縣、鄉三級專家服務隊深入各地開展培訓,每年春、冬季縣上都要組織果樹專家巡回鄉村講課,指導果樹生產。(4)娛樂式培訓。主要是對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農民,因地制宜選擇秦腔戲、快板、有獎知識竟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5)保姆式培訓。針對一些農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技術較慢的情況,在培訓的基礎上配送技術方案、生產規劃、市場信息等系統的資訊服務,一包到底,確保受訓農民學得實,用得準。(6)帶動式培訓。對那些有思想、沒膽量,想干事業的人,通過龍頭企業、支部+協會等形式進行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和示范。XX年5月開始,由彬縣縣委組織部、縣農業局組織,在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農村支部書記培訓班(分3期),由知名教授、理論專家授課,使300名農村基層干部能坐在大學的課堂里,學習新農村建設基本理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管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一村一品發展模式與突破口、農村科技推廣與農業實用技術等課程,接受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知識,現場體驗農業高新技術的氛圍,增加知識,增長見識、增強素質,使他們真正做好群眾致富的帶頭人、經濟發展的領頭雁。由縣農果局負責,每年對科技增收典型、黨員致富典型,經過回訪調查,總結編印《彬縣農村致富典型經驗匯編》,縣勞務中心、縣電視臺負責調查開辦《彬州之子》欄目,播出彬縣在外創業成功人員的先進經驗,通過科技示范戶、能人大戶的成功事例帶動周邊農民,以一帶十,以十帶百,帶動全縣農業經濟快速發展。(7)會診式培訓。對關鍵性的瓶頸問題組織各方專家聯合咨詢,同獻良策。(8)網絡式培訓。即利用縣鄉農業遠程教育、廣播電視、黨員電化教育、農業信息服務等網絡陣地,開辦各種專題技術講座。